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腓立比书第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腓三1】「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

【腓三2】「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

【腓三3】「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

  • 三1-四1的主题是「作天上的国民」,与一27-二18「作福音的公民」前后呼应。
  • 「我还有话说 loipon」(1节),原文可译为「最后」,表示准备作出总结(林后十三11);也可译为「此外」,表示过渡到一个新话题(四8;帖前四1;帖后三1)。保罗并非原本打算结束本信,但又临时想起其他事、于是突然转换话题;因为本信的结构是交错对称的,三1-21与一27-二18对称。一27-二18劝勉信徒「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一27),二19-30把提摩太和以巴弗提作为效法基督的榜样;现在,保罗劝勉那些愿意效法基督的信徒,不要把肉体的努力当作「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地上的人是倚靠肉体、「专以地上的事为念」(19节),「天上的国民」(20节)应该弃绝肉体、单单仰望救主耶稣基督(20-21节)。
  • 1-3节,是保罗劝勉腓立比人不要倚靠肉体。
  • 「你们要靠主喜乐」(1a),可译为「你们要在主里喜乐」(英文ESV译本)。
    • 「在主里喜乐」,就是把主当作喜乐的对象、根据和范围,以主为乐、从与主的相交中得着喜乐。
    • 许多信徒虽然热心事奉,却没有「在主里喜乐」,因为他们其实是在「靠着肉体」(3节)。要区别「靠着肉体」和「在基督耶稣里夸口」(3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没有「在主里喜乐」。
    • 此时身陷囹圄的保罗,竟然一再要求人身自由的腓立比人「靠主喜乐」(二18;三1;四4×2),表明腓立比教会非常缺乏喜乐,也表明保罗盼望分享自己脱离环境的喜乐。
    • 「在主里喜乐」,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感觉;是衡量我们属灵光景的标志,「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10):人什么时候单单仰望主、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主身上,什么时候不再靠肉体、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环境上,什么时候就能得着在主里的喜乐。
  • 「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1b),可译为「我把这些话再写给你们,对我并不困难,对你们却是安全的」(英文ESV译本)。「这些话」,可能既包括「你们要靠主喜乐」的命令,又包括2-3节的警告,两者都是对信徒属灵安全的保护。
  • 保罗刚刚劝勉腓立比人尊重像以巴弗提那样为了基督不顾性命的人(二29),马上就警告他们「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2节),原文特意使用了三个开头字母都是「卡帕 Κ」的贬义词,语气强烈地描述了假师傅的三个特点。
    1. 他们是「犬类 kuon」。当时有属灵优越感的犹太人,常把外邦人称为不洁的「犬类」(可七27),保罗却反过来,用这个字眼来形容那些犹太假师傅。
    2. 他们是「作恶的 kakos ergates」,原文意思是「邪恶的工人」。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都是「诡诈的工人」(林后十一13「行事诡诈」直译),虽然热心从事工作,工作的结果却是作恶(太二十三15);不但使人失去喜乐,而且使人对福音混淆不清,非常危险。
    3. 他们是「妄自行割的 katatome」,不认识割礼的属灵意义(西二11),却把割礼当作夸口的资本。今天,无论看起来多么敬虔的属灵事物,无论是读经祷告、爱心宣教,还是为主受苦,一旦被人当作夸口的资本,实际上就成了割礼、成了靠肉体。「行割 katatome」的原文不是「行割礼 peritemno」(徒十五5)或「受割礼 peritome」(3节),而是「切割」,嘲讽这种行为如同异教用切割身体来讨好神明(加五12)。
  • 这些假师傅并没有不认基督,也没有否定福音,只是教导外邦人还必须像犹太人一样行割礼,才能有分于神对亚伯拉罕后裔的应许。表面上,他们并没有否定因信称义,只是在信心之外加上了一点肉体的工作,似乎这样可以巩固救恩、信得更好,实际上却使人「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五4)。因为无论人是想靠自己称义,还是想用行为作为维持救恩的条件,都是在否认自己的全然败坏、否定十字架的必要和功效;都是认为基督做得不够,还得由我们自己再加上一点工作,才能放心地活在救恩里。所以,「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二21),基督的福音也成了「别的福音」(加一6)。
  • 「割礼」(3节),就是切割男性生殖器的包皮,被神用来作为与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立约的证据」(创十七11)。犹太男孩必须在出生的第八日行割礼(创十七12;利十二3)。「割礼」原本是古代中东一些民族的习俗,亚伯拉罕受割礼,并不能使他称义,只是「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罗四11),表明人与犯罪的旧生命隔绝,单单信靠神、「不靠着肉体」(3节)。
  • 新约的信徒在基督里「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西二11),「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二28-29;耶六10)。「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3节),这句话总结了真信徒的两个特征:
    1. 他们是「以神的灵敬拜」,不是用身体上的记号作「立约的证据」,而是领受了圣灵的「印记」(弗四30);不是靠肉体做出一些宗教的行为,而是靠「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一19)来经历神。因为「神是个灵」(约四24),而复活的基督已经「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十五45);真信徒的标志,就是活在圣灵的管理下、在灵里敬拜神(约四23-24;弗二22)。
    2. 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无论是称义还是成圣,夸口的都是基督的工作、基督的榜样(林前一31;耶九24)。人若「在基督耶稣里夸口」,自然就「不靠着肉体」的行为和努力。「肉体」代表堕落的人性,「圣灵和肉体相争」(加五17和合本修订版),人若「以神的灵敬拜」,就不能「靠着肉体」。人若「靠着肉体」,本质就是拜偶像,不但会贪恋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而且会自高自大、自以为神,忘记自己需要救恩、否定自己全然败坏。

【腓三4】「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

【腓三5】「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腓三6】「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 4-6节是保罗信主之前的自画像。那时,他和犹太假师傅一样「靠肉体」(4节),相信自我奋斗,对自己的敬虔充满把握,在七个方面比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假师傅更有可夸耀的优越之处。
  • 在先天的背景上,保罗具备四个身分优势:
    1. 他「第八天受割礼」(5节)。犹太男孩在出生后第八天就受割礼(利十二3),以实玛利人要到13岁才行割礼(创十七25-26),而归化犹太教的外邦人则是在归化时才受割礼。
    2. 他是「以色列族」(5节),生来就是被神拣选的选民,拥有纯正的亚伯拉罕后裔家谱。
    3. 他属于「便雅悯支派」(5节),比北方的十个支派对神更忠心。便雅悯支派出过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撒上十21)和拯救犹太民族的以斯帖(斯二5),南北分裂以后忠于大卫王朝(王上十二21)。
    4. 他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5节),并没有希腊化。「希伯来人」本来是以色列人的别称(创十四13;三十九14;出二6),但新约时代讲亚兰语的犹太人自称「希伯来人」,是为了与希腊化的犹太人有所分别(徒六1)。虽然保罗出生于希腊文化名城大数(徒二十一39)、又是罗马公民(徒十六37),但却长在耶路撒冷(徒二十二3),母语是亚兰语。
  • 在后天的努力上,保罗拥有三项个人成就:
    1. 他是一个捍卫律法的「法利赛人」(5节)。「法利赛人」是犹太教中最严谨的一个派系(徒二十六5),他们是解释律法的权威,掌控会堂,得到大多数犹太人的拥护。他们生活简朴,严格遵守摩西五经和口传律法,相信灵魂不朽和复活,文士、拉比大多是法利赛人。
    2. 他是一个「热心」(6节)的法利赛精英,师出名门(徒二十二3),比许多同龄人更有长进、为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一14),到处「逼迫教会」(6节)、捉拿信徒(徒九1-2;二十六9-11)。
    3. 他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律法主义者,按照法利赛人的标准严格遵守律法。如果那就算「律法上的义」(6节)的话,他是「无可指摘」(6节)的。「无可指摘」并非无罪,因为「无可指摘」地遵行律法,也包括为自己的罪献上赎罪祭。

【腓三7】「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腓三8】「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腓三9】「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腓三10】「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

【腓三11】「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 7-11节是保罗信主之后生命的四个翻转。他的整个生命都是围绕基督、为了认识基督,称义(9节)、成圣(10节)、得荣耀(11节),都是在基督里面。
    1. 价值观的翻转:「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7节):
      • 「有益的」和「有损的」,原文是商业记账的术语「收益 kerdos」和「亏损 zemia」。保罗把自己的优势和成就与基督一起放在资产负债表上比较以后,发现自己一切的优势(5-6节)都被归为亏损或负债,总和小于等于零;只有属于基督的一切才是收益或资产,具有无限的价值。
      • 「当作」原文是完成时,表明保罗在经历生命转变之后,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反转,并且至今仍未改变。
      • 那些搅扰腓立比人的假师傅,巴不得自己也能拥有保罗所列举的背景和优势(5-6节),因为这些在人眼中都是「有益的」,可以建立强大的自信、塑造可夸的形象。保罗过去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因为出于肉体的优点、美德和特长,都会让我们的肉体越来越大,以致妨碍我们真正认识基督。
    2. 世界观的翻转,是「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8a):
      • 「万事」,就是世界上每一件会鼓励人靠肉体的事物,不只是缺点、罪恶和一切让人羞耻的事物,更包括优点、功德和一切让人自豪的事物;不只是属世的成功,更包括属灵的成就。因为一切让我们看为美、看为好的东西,往往更有可能妨碍我们认识基督。
      • 会使人靠肉体的一切事物,必然阻拦我们「认识我主基督耶稣」,即使看上去是一件好事,最终也是「有损的」的负资产。因为与基督相比,这些事物不但毫无价值,而且会妨碍我们得着具有无限价值的「至宝」。
    3. 行为的翻转,「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8b-9节):
      • 「粪土」,原文的意思是「垃圾、排泄物、厨余」,只配丢到外面喂狗;人若抓住「粪土」不放,就成了「犬类」(2节)。腓立比的罗马公共厕所是当地重要的公共设施,「粪土」的比喻,能让腓立比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 「得着基督」,是用商业术语来表达「认识我主基督耶稣」;这种认识不只是理性和知识上的认识,而且是实际与基督亲密相交的经历。
      • 保罗并不是说「万事」本身都是「粪土」,而是说与「得着基督」相比,它们都应当被「看作粪土」。凡是应当被「看作粪土」果断丢弃的,通常看起来都是人眼中的好东西,比如「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但是,凡是我们不肯丢弃的次好,都会在我们心中代替上好;即使是事奉、传福音、读经祷告,也会妨碍我们与基督亲密相交、无法真正「认识我主基督耶稣」。凡是我们为主丢弃的次好,主都会用上好的祂自己来代替——我们为主「丢弃万事」多少,就能「得着基督」多少。
      • 「得以在祂里面」,直译是「被发现在祂里面」(英文ESV译本)。保罗从前认为神会因为他的血统和宗教而悦纳他,现在却盼望神只看他所披戴的基督(加三27)。因为他已经明白,人的功德和成就,在神的眼里只不过是「污秽的衣服」(赛六十四6),无法为自己赚取神的接纳、并不能让自己在审判台前站立得住。在本信中,只有8节的「以」和二8的「有」原文是「被发现 heurisko」,前后呼应。
      • 「义 dikaiosune」就是「公义,、正直、正确」,包括行为正确和关系正确。
      • 「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是因为人靠着自我实现、或者靠神所赐的力量行出了高标准的行为,根据律法判定的行为正确。
      • 「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可译为「信基督的义,就是基于信,从神而来的义」(和合本修订版),不是根据人的行为,而是基于「信基督」、与祂联合(罗六5),由神裁决的关系正确。这种「信 pistis」不是人的行为或美德,而是人因为神所赐的力量而作出的回应(弗二8),并非是换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的义。
      • 人生最终极的问题,就是在审判的时候,能否被神看为正确、蒙神接纳。「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罗八3),人就没有办法倚靠行为赚得「因律法而得的义」,只能倚靠「信基督的义」,蒙神白白赐给正确的地位。人越靠着肉体,就越不能信靠基督;人越追求「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就越远离「基于信,从神而来的义」。
    4. 人生观的翻转:「从神而来的义」,使人与神恢复了正确的关系,从而可以「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10-11节)。真正的「认识基督」,不但在客观上认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而且在主观上经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不但与基督亲密相交,而且效法祂、逐渐「变成主的形状」(林后三18),所以也被保罗形容为「得着基督」。「认识基督」、「得着基督」是每个信徒的人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 第一、「晓得祂复活的大能」。不只是在地位上「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弗二6),而且借着那「叫人活的灵」(林前十五45),在主观上经历复活的大能。
      • 第二、「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也就是作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有份于和基督一同为义受苦(一29;徒九16),甚至「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二8)。「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与「晓得祂复活的大能」是不可分割的。神的复活大能,彰显于我们一生中各种内心的苦和环境的苦、里面的死和外面的死,人若没有「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就不可能「晓得祂复活的大能」,也不可能真正「认识基督」;而人若没有神照祂使耶稣复活的大能大力运行在自己身上(弗一19-20),也没有动力和力量「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神的旨意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因为,祂会在我们的里面和外面一起动工,一面使我们经历里面的更新(二5;罗十二2;弗四23),一面从外面迫使我们「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29),包括「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
      • 第三、「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也就是复活以后完全认识基督、与祂相像(21节;约壹三2),等候祂「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21节)。「认识基督」就是永生(约十七3),复活是保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教导(罗十五12-19)。因此,「或者」这个词并不是表示没有把握,而是表示谦卑的盼望。每当我们想到自己将要亲身经历基督的复活,心中都会深感不配和敬畏。
  • 保罗在信主之前,「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林后五16);但在信主之后,却是借着「耶稣基督之灵」(一19)来认识复活之后的耶稣基督(林前十五8)。从那以后,保罗一生的首要任务,不再是遵行律法,也不是事奉、传道,而是「认识基督」、「得着基督」。因为主耶稣说:「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那位远在高天之上的基督(来四14),也是近在我们心里的基督(弗三17),每个信徒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认识祂、亲近祂。我们所有的读经、所有的祷告、所有的事奉,都是为了更深地「认识基督」。

【腓三12】「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译所要我得的)。」

【腓三13】「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腓三14】「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 12-14节是保罗用古希腊运动会赛跑的比喻,纠正在「得着基督」(8节)的属灵赛程上的两种错误:一种是自以为已经到达终点,另一种是中途放弃比赛。
  • 对于那些自满自负的人,保罗强调:「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12a):
    • 「已经完全了」,就是「已经得着了」。如果保罗「已经得着了」,他就是「已经完全了」;但他尚未得着,所以也尚未完全。保罗所要「得着」的,就是完全「认识基督」(10节)。不是只得着一点点基督,也不是只得着基督的恩惠,而是得着整个基督。基督自己才是神要我们得着的上好产业,基督之外的一切恩惠、福气都只是次好的。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
    • 当保罗还是一个年轻的法利赛人的时候,敢于自夸「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6节);当保罗年近花甲以后,却认为自己还远远没有跑到终点,还没有完全地「认识基督」。基督是如此丰盛,以致我们穷极一生也不能完全认识祂;人若觉得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证明他可能认识了一个假的基督。但是,许多人口里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了」,行为却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当我们苛责肢体、论断弟兄、藐视姊妹的时候,心中岂不都在高呼「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吗?
  • 对于那些懈怠放弃的人,保罗强调:「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12b):
    • 「竭力追求 dioko」,原文与「逼迫」(6节;徒九4、5;二十二4、7、8;二十六11、14、15)和「直跑」(14节)是同一个词,意思是「追赶、奔跑、追逐」。保罗的人生就像一场赛跑,过去,他热心「逼迫」耶稣;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基督完全翻转了他的人生方向,从此他「竭力追求」基督。
    • 「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也可译为「得着基督耶稣所要我得着的」(和合本修订版),基督在大马士革的路上抓住保罗的时候,已经为他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得着基督」。保罗之所以能「竭力追求」,是由于他早已被基督抓住,并且绝不松手(约十28-29);被基督得着,是得着基督的动力;得着基督,是被基督得着的结果。
  • 对于盼望「得着基督」的人,保罗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13-14节)。
    1. 「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这句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一个真正认识主、又认识自己的人的真实体会。我们越认识基督,越发现未知的丰盛越多;越追求基督,越发现自己不像基督;越向「标竿」奔跑,越发现自己离「标竿」很远。但是,神「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祂并没有要求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完全,而是只要求我们「向着标竿直跑」。
    2. 「我只有一件事」,意思是在保罗的生命中,只有这件事情最重要、最吸引他。他的全部理智、情感和意志,都聚焦于「认识基督」,其他任何事情都只能排在第二位。
    3. 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这是每一个赛跑运动员应有的态度。赛跑者不能往后看,唯一的任务就是「努力面前的」、继续奔跑。这种「忘记」不是失忆(5-6节),而是不再理会、不再看重。属灵的赛程不能对每一步都细细品味欣赏,而是每一步都要被置之脑后,免得成为自满自足的包袱。只有全然「忘记背后」的人,才能自由地「努力面前的」。无论「背后」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得胜还是失败,是属世的享受、成就,还是属灵的恩典、成就,没有一样可以代替基督,没有一样不会拦阻我们「得着基督」。人若开始数算自己有多少属灵的成就、为主付出多少代价,证明这些已经成为自己属灵的赛程上的累赘。
    4. 要「向着标竿直跑」,但属灵赛程上需要紧紧盯着的「标竿」,不是教会的增长,也不是事奉的果效,而是「得着基督」。信心不是过去的决定,也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抓住每一个「认识基督」的机会,「向着标竿直跑」,「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一25)。肉体就像一个大酱缸,所有的美好和不美好,进到里面都会被同化:得胜会使人自以为义,失败会使人丧志退后,恩典会让人沉溺冷淡,成就会让人狂傲自大,每一样最后都会显明我们肉体的败坏。因此,神会让我们在「向着标竿直跑」的过程里经历这一切,不是要我们变得越来越完全,而是要让我们越来越认识自己的不完全,从而彻底拒绝肉体、单单仰望基督。当主再来的时候,祂自己会负责「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21节)。
    5.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是用古希腊运动会上的领奖,比喻回应神的呼召。这「奖赏」是从父神那里来的,并不是基督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是完全地「得着基督」,也就是「认识基督」,最终在基督再来的时候才会实现。保罗不是因着自己的行为而配得「奖赏」,而是用一切的努力和奔跑来回应「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的主动呼召。有些人觉得自己淡泊名利,得救就很感谢主了,不必奢求额外的「奖赏」。但是,人若连「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都看不上,恐怕进天国都很有问题。

【腓三15】「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

【腓三16】「然而,我们到了什么地步,就当照着什么地步行。」

【腓三17】「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

【腓三18】「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地告诉你们:」

【腓三19】「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

  • 15-19节,是保罗呼吁腓立比人效法自己。
  • 「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15a),也就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二5)。
    • 「完全人」可译为「成熟的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信徒与基督的相似之处,也是我们与基督之间有无限的差距之处。因此,信徒的「成熟」,就是承认自己还不成熟;信徒的「完全」,就是不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了」(12节);信徒在今生所能达到的「完全」,就是不断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不完全、「向着标竿直跑」(14节)。
    • 「心 phroneo」的原文就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的「心」,也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有一样的意念」(二2)的「意念」。具体来说,就是态度应当和保罗一样,「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13b-14a)。
  • 在向着同一个标竿直跑的前提下,信徒可能会在许多问题上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保罗并不要求他们完全一致,而是向他们保证:「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15b)。信徒是以基督为中心,神自己会在他们心中动工(一6;二13),所以使徒们不需要为每一种处境作出详细的规定。而犹太人是以律法为中心,所以拉比们需要为所有的已知情况解释律法的应用,结果是在摩西五经之外再制定出一套口传律法。
  • 16节可译为「不过,我们到了什么程度,就要照着什么程度去行」(新译本,英文ESV译本)。这是鼓励已经上道的信徒继续「向着标竿直跑」,不是让人坐等自己达到某个地步。
    • 一方面,属灵生命的长进并不是别人强迫的结果,也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二13),所以我们到了什么程度,才能照着什么程度去行。
    • 另一方面,我们有责任「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弗五1),「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到了什么程度,就要照着什么程度去行」。
  • 「你们要一同效法我」(17a),这不是保罗骄傲自大,也不是要我们效法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是要求我们像运动员效法教练,效法他「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效法他「向着标竿直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17b)。本信中提到的「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包括提摩太和以巴弗提(二19-30)。
  • 信徒之所以需要效法保罗和那些照他们榜样行的人,是「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18a),与十字架的目的相反,要引诱信徒偏离基督的救恩、不肯脱离世界和肉体的败坏。所以保罗内心焦急,「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地告诉你们」(18b)。
    • 18节「行事 peripateo」和17节的「行 peripateo」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行走」,在本信中只出现在这两处。在这两种「行走」之间,信徒只能选择其一,没有任何中间地带(路十六13)。
    • 旧约经常用「行走hālaḵ /הָלַךְ」(创五22;赛三十三15)来描述人与神的个人关系(创五22;六9),以及人顺服神的命令(申二十八9;诗八十六11)。犹太口传律法《哈拉卡 Halakah》,名字就是希伯来文「行走 hālaḵ /הָלַךְ」,收集了大量在不同处境中如何应用摩西五经诫命的诠释、判例和参考意见。但是,保罗却不打算制定出一套《哈拉卡》规条,而是要信徒效法那些效法基督之人的生命。
    • 保罗劝勉腓立比人远离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态度是「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地告诉你们」。保罗的「流泪」,是因为出于基督的爱心(一8),为了别人能「靠主喜乐」(1节)。而一个不肯控制自己的脾气,越指责越兴奋的人,即使自称是「发义怒」,实际上只是享受属灵的感觉;即使自称心直口快,实际上只是放纵和满足自己的肉体。真正「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乃是内心「流泪」地说、也是「屡次」地说。
  • 无论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是主张靠肉体行律法的律法主义者(2节),还是放纵肉体的纵欲主义者(19节),他们的生活「行事」都是在反对基督的十字架:
    1. 「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19节),无论说得多么迷人,都无法拯救自己脱离罪恶和死亡。「结局 telos」和「完全 teleios」(15节)原文谐音,意思是「目标、结局、终点」。保罗不认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12节),这些人却自以为已经到达「目标 telos」,并且已经「完全 teleios」,结果却是沉沦。
    2. 「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19节),只是在敬拜自己的欲望、随从自己的感觉、满足自己的肉体。人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后现代(提后三1-5),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凭感觉,用感觉代替良心、代替理性,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放心去做。
    3. 「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19节),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赛五20)。后现代的社会,就是一个「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的社会,文化失去了方向感、也失去了羞耻感。人们否定客观的权威,把道德伦理看作某个时代、某个民族、某种宗教的相对标准。而在被后现代主义侵蚀的教会里,会众用感官的经验代替灵命的提升,用感觉的变化代替生命的改变;领袖用个人的感受,代替圣经的真理,用凭感觉诠释文本,代替「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当人们否定绝对真理的时候,无论是教会还是社会,「羞辱」都会一步步从被排斥变为被包容,又从包容变为接纳、接纳变为潮流、潮流变为主流、主流变为正统,最后用「羞辱」代替「荣耀」。对此,保罗的吩咐是:「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提后四2-5)。
    4. 他们「专以地上的事为念」(19节),忽略神从天上的呼召(14节)、一心只想得到地上的好处,与「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二5)恰恰相反。「念 phroneo」原文就是「心」(15节;二5)、「意念」(二2)。

【腓三20】「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腓三21】「祂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 20-21节是一首赞美诗,是二6-11基督颂的续篇。
  • 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敌」(18节),是「专以地上的事为念」(19节);但信徒已经「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二11),所以虽然住在地上,「却是天上的国民」(20节),正在「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20节)。这正如腓立比居民虽然住在腓立比,但身分却是罗马公民,盼望罗马凯撒能带来秩序与和平。
    • 旧约把神称为「救主」和「主」(赛四十五21),凯撒也自称「救主和主」,但只有基督才是那「叫万有归服自己」(21节)的救主和主。
    • 「国民 politeuma」原文源于「成为公民 politeuomai」,也就是一27「行事为人与……相称」的原文,在本信中只出现在这两处,是在结构上前后呼应的关键词。
  • 20-21节与7-11节一起,完整地叙述了保罗的生命翻转,与二6-11的基督颂对应。保罗生命的改变,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二5):
    1. 基督「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二6);保罗也把「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7节)。
    2. 基督因为「反倒虚己」(二7),才会「被发现 heurisko」(二8的「有」直译、英文ESV译本)以人的样子显现;保罗也因为拒绝自己,才能「被发现 heurisko」(9节的「以」直译、英文ESV译本)在主里面。
    3. 基督「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二8);保罗也盼望「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10节)。
    4. 神已经将基督「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二9);保罗也盼望「得以从死里复活」(11节),「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20节)。
    5. 神要「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二10);保罗也盼望基督「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21节)来改变自己,盼望神使祂复活的大能大力也显在自己身上(弗一19-20)。
    6. 神要叫万有「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二11);保罗「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8节)。
    7. 基督「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二7),最后却能「使荣耀归与父神」(二11);保罗也盼望基督「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21节;林前十五42-54),里外都有份于基督荣耀的存在形态(罗八17、18、21;西三4)。
  • 20-21节也与二6-11的基督颂一起,完整地讲述了基督的救恩,开始于基督分担我们的痛苦,结束于我们分享祂的荣耀。这个结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上——「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重造一切受造之物。当保罗在罗马监狱里写信给腓立比人的时候,就像当年在腓立比监狱中半夜唱诗那样(徒十六25),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让腓立比人能看见基督的得胜,也能看见荣耀的未来。那时,我们将完全「与主联合、与主成为一灵」(林前六17);那时,「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约壹三2);那时,我们才能、也必能得着完全。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腓立比书   基督   保罗   肉体   得着   自己的   的人   割礼   喜乐   耶稣   让我们   都是   罗马   荣耀   我是   希伯来人   信徒   所作   事物   身体   让人   属灵   努力   恩典   着了   君士坦丁堡   要我   支派   主义者   他们的   教会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