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翰贰书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约贰1】「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或译:教会;下同)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

【约贰2】「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约贰3】「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

  • 「作长老的」(1节),就是使徒约翰。他按照希腊书信的习惯,首先说明自己是谁。但却没有像保罗一样写出名字,而是自称「作长老的」,表明收信者熟知约翰的这个称呼。
  • 1-3节是问候。1-2节可译为「我这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夫人和她的儿女。你们是我在真理中所爱的;不单是我,凡认识真理的, 也因为真理的缘故爱你们。这真理在我们里面,也必与我们同在,直到永远」(新译本,英文ESV译本)。
    • 「蒙拣选的夫人」,很可能是熟悉约翰的某个教会,「她的儿女」指教会的成员。将民族、城市和居民拟人化为女性,是古代常用的文学手法。在圣经中,以色列曾被描写为「以色列的处女」(耶三十一21原文),耶路撒冷的居民被称为「锡安的女子」(赛五十二2原文),教会被形容为许配给基督的新妇(林后十一2),彼得形容一个教会为「那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她」(彼前五13原文)。
    • 「你们是我在真理中所爱的」,这是强调爱要在真理中行。1-3节四次强调了「真理 aletheia」。真理是教会合一、彼此相爱的基础。信徒的彼此相爱,不是因为情投意合、互惠互利,而是「为真理的缘故」。基督就是真理(约十四6),因为有「这真理在我们里面,也必与我们同在,直到永远」,所以我们才能永远彼此相爱。离开了基督「这真理」,普世教会的合一必然是真理迎合谬误、博爱变成滥情。
  • 「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3节),这句问安既不是祷告,也不是愿望,而是宣告:
    1. 「恩惠、怜悯、平安」是三重恩典:「恩惠」是给不配者,「怜悯」是给无助者,「平安」是给得救者。「怜悯 eleos 」原文又被译为「怜恤 eleos」(犹2)。在新约书信给教会的问安中,只有《约翰贰书》和《犹大书》提到「怜悯」或「怜恤」,而收信者都面临假师傅的威胁。
    2. 这三重恩典是「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那里来的,约翰特地把圣子和圣父相提并论,是因为当时的假师傅「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7节)。
    3. 这三重恩典「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表明当我们在真理中「彼此相爱」(5节)、又在爱心中「遵行真理」(4节)的时候,三重恩典就「必常与我们同在」。而当三重恩典「常与我们同在」的时候,又让我们「在真理和爱心上」活得更加丰盛。

【约贰4】「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

【约贰5】「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

【约贰6】「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

  • 4-6节的主题是「真理要有爱心」。
  • 约翰首先为这个教会中「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4节)而感恩,但也注意到他们在爱心上有欠缺,所以提醒「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5节)。这不是约翰发明的新命令(约壹二7),而是他和所有的门徒起初从主耶稣领受的命令(约十五12)。
  • 5b-6节原文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我写给你的,并不是一条新命令,而是我们从起初就有的」(5b英文ESV译本);
    •  B. 「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5c英文ESV译本);
    •  B1.「这就是爱,就是照祂的命令行」(6a 英文ESV译本);
    • A1. 「这就是命令,你们要照这命令行,正如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6b英文ESV译本)。
  • 父神的命令是「遵行真理」(4节)、「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约壹三23),主耶稣的命令是「彼此相爱」(约壹三23)。因此,「遵行真理」和「彼此相爱」,都是「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3节)而来的命令。凡爱主的,就必遵守祂的命令(约十四5、21),不但要在爱中「遵行真理」,也要在真理中「彼此相爱」。
  • 「照祂的命令行」(6节),原文是复数,包括所有的诫命,因为爱神、爱人「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二十二40)。

【约贰7】「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约贰8】「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

  • 7-8节的主题是「小心假师傅」。
  • 约翰提醒教会「彼此相爱」(5节),是因为「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7节;约壹四1),这些假师傅「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7节;约壹四1-3),结果连父也没有(约壹二23),直接影响了救恩。因此,信徒尤其要注意常守基督的命令(约十五12),因为「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9节)。
  • 「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是福音的基本真理。基督是神人二性,在祂道成肉身的时候,人性与神性就结合在一起、永不分开,既不是在受洗时才成为基督或子,也不是在受死时不再是基督或子,更不是所谓的幻影。无论是否定基督完全的人性、还是否定完全的神性,都是异端。今天,有些人表面上并不否认主耶稣的道成肉身,但却只强调基督是善良、博爱的圣人,实际上是否定祂的神性。
  • 第8节可译为「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所完成的工作,而要得到充足的赏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赏赐」原文又被译为「工价」(约四36)。在主耶稣葡萄园工人的比喻中(太二十1-16),工人所得的「工钱」(太二十8)并非因为他们的功劳,而是因为园主的恩典。我们的信心事奉所得的奖赏,也是神的恩典,不管时间长短、工作多少,都能得着一整天的工钱(太二十2);但若半途而废,就会得不着一整天的工钱、失去「充足的赏赐」。

【约贰9】「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

【约贰10】「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

【约贰11】「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 9-11节的主题是「爱心要有真理」。
  • 「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9节),这是约翰借用异端的口气来讽刺他们。这些异端可能自称神学创新、启示亮光,约翰挖苦他们「超越」得过了头,甚至把神甩在背后了。我们的属灵生命要在基督里长进,却不能「越过基督的教训」,根据人的需要,发明出各种与时俱进的「社会福音、解放神学、自由神学、妇女神学、本色神学、乡土神学、处境神学、成功神学、生态神学」,或者「某某特色的神学诠释、基督教某国化」,因为种种「超越」、创新的实质,都是用别的事物来代替基督,结果「就没有神」。
  • 「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9节),因为子既是父的启示(约一18,十四7、9),又是通往父的道路(约十四6),顺服子的必蒙父所爱(约十四23),所以「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约壹二23)。因此,凡是「不是传这教训」(10节)的,并不是神学见解的不同,而是否定救恩的假师傅。
  • 「用爱心接待客旅」(来十三2)是信徒的本分,但「遵行真理」(4节)也是神的命令。爱要在真理中行,人若爱心泛滥、接待「敌基督的」(7节),必然会伤害肢体的属灵生命,实际上对弟兄没有爱心。
  • 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笑容可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是很难说出「不」的。因此,面对假师傅,我们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就是「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10节)。无论个人还是教会都不要接待他。
  • 「问他安的」(11节),代表欢迎,会让人误以为认同「敌基督的」(7节),以致误导软弱弟兄、为异端推波助澜,使我们「在他的恶行上有分」(11节)。

 

【约贰12】「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约贰13】「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

  • 12-13节是问安。「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13节),指「你姊妹教会的会友」。
  • 本信写到这里,已经写到当时一张蒲草纸的尾端(约叁13),所以约翰就不再继续了。他比较喜欢「当面谈论」(12节),而不是写信。只有面对面的交通,才能避免误解,深入地探讨真理、实际地彼此相爱,「使你们的喜乐满足」(12节;约壹一4)。
  • 「真理和爱心」(3节)是本信的中心内容。没有真理的爱是盲目的,没有爱的真理是冰冷的。神命令我们在真理中相爱、在爱中持守真理,因为「我们乃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因此,「真理和爱心」是检验属灵生命的试金石:越追求「真理」的人,就越应该有「爱心」;越有「爱心」的人,就越注重持守「真理」。无论是缺少爱心的「真理」,还是妥协真理的「爱心」,都不是「从父神和祂儿子耶稣基督」(3节)那里来的。

《约翰贰书》背景

  《约翰贰书》的原文是希腊文,又被称为「约翰的第二封信 Second Epistle of John」。《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贰、叁书》、《犹大书》被称为「一般书信 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书信 Catholic Epistles」,因为这些书信都没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并非保罗。

  《约翰贰书、叁书》是新约中最短的两卷书信,《贰书》有二百四十五个希腊词,《叁书》有二百一十九个希腊词,都可以写在当时的一张蒲草纸上。教会传统认为,本信的作者是使徒约翰。他可能于主后90年代,从以弗所写了这两封信给附近亚细亚的教会,把《约翰壹书》关于真理和爱心的教导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上。本信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问候(1-3节);
    •  B. 真理要有爱心(4-6节);
    •   C. 小心假师傅(7-8节);
    •  B1. 爱心要有真理(9-11节);
    • A1. 问安(12-13节)。

  主前30年,屋大维消灭埃及托勒密王朝,结束了罗马内战,统治了整个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罗马帝国法制相对公正严明,境内常年太平、治安良好,水陆交通通畅,罗马大道和通用的希腊语把广大的疆域连为一体,使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自由贸易,进入二百年相对繁荣的「罗马治世 Pax Romana」时期。在这段时期,普通人外出旅行比从前更加便利,也使福音在第一世纪能够迅速传播。

  由于当时的旅店很少,名声很差,所以信徒旅行时,通常都会找当地的信徒接待。但信徒之间的彼此相爱,有时也会被人滥用、甚至被异端利用。因此,第一世纪的教会规范手册《十二使徒遗训 Didache》规定:

    1. 路过的使徒只能住一天,如有需要,可以住两天;若是住上三天,他就是假先知(11章5节)。
    2. 使徒离开时,除了够他食用到当晚投宿别处的食物之外,不可带走任何东西;若是索要金钱,他就是假先知(11章6节)。
    3. 若有人藉着圣灵索要金钱或别的东西,不要听从他;但若是为他人的需要而叫人施舍,就不应论断他(11章12节)。
    4. 一般旅行的信徒最多只能逗留两天,如有必要,可以住三天(12章2节)。如果他要住下来,就要自食其力、不可游手好闲,他若不愿意这样做,就是利用基督了(12章3-5节)。

  我们必须把《约翰贰书》和《约翰叁书》放在一起读,才能对真理和爱心有平衡的认识:前者提醒谨防异端(约贰7),后者支持广传福音(约叁8);前者反对教会太开放(约贰10),后者责备教会太狭隘(约叁10);前者警告不要接待假师傅(约贰10),后者鼓励接待福音使者(约叁6);前者告诫不要与假师傅在恶行上有分(约贰11),后者要求与福音的使者在真理上同工(约叁8)。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约翰   真理   罗马   基督   命令   道路   神学   先知   教会   的人   都是   异端   彼此相爱   罗马帝国   信徒   耶稣基督   爱心   使徒   福音   自己的   保罗   是从   要在   有许多   教训   公路   儿女   行省   顺服   最好的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