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歌罗西书第1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西一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

【西一2】「写信给歌罗西的圣徒,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弟兄。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归与你们!」

  • 一1-2是问候,与四7-18的问安首尾呼应。
  • 「使徒」(1节)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最初是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十二个门徒」(路六13),也被用在主耶稣的兄弟雅各(加一19)和巴拿巴、保罗(徒十四14)身上,甚至还用在范围更广的「众教会的使徒」(林后八23原文;罗十六7)身上。
  • 「保罗」(1节)是常见的罗马姓氏(徒十三7)。使徒保罗是罗马公民,罗马公民可以有三个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个名字是「保罗 Paullus」,意思是「小的」。罗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个名字,即出生时取的昵称,使徒保罗的犹太名字「扫罗」可能就是保罗的昵称,意思是「渴望」。使徒保罗通常在犹太人中使用「扫罗」这个犹太名字(徒二十二7;二十六14),在外邦人中使用「保罗」这个罗马名字(徒十三9),在所有的保罗书信中都自称「保罗」。
  • 「提摩太」(1节)是保罗从路司得带出来的年轻同工(徒十六1-3),他是《哥林多后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和《腓利门书》的联名作者。保罗把「提摩太」的名字放在作者的位置,不一定表明他参与了实际写作,但表明他赞同这几封信的内容。
  • 「歌罗西的圣徒」(2节),就是歌罗西教会的信徒。「歌罗西」位于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弗吕家地区的吕加斯谷(Lycus Valley),离老底嘉(四13)只有十五公里。「圣徒」并不是指本质圣洁、品行良善的人,而是指所有的信徒,他们都是从世界被分别出来见证主、事奉神的「成圣的人」(徒二十六18)。在旧约里,「圣徒」的称号是保留给选民以色列的(申三十三3;太二十七52);在新约里,「圣徒」包括一切蒙神拣选、重生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 虽然歌罗西教会存在假师傅引诱的危险,但保罗却强调他们都是「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弟兄」(2节),还没有误入歧途。这也是提醒他们「在基督里」继续忠于已经领受的福音(5-7节),「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二6)。
  • 保罗的问安语「恩惠、平安」(2节),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 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 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 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经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恩惠 Charis」与「基督 Christos」原文谐音,而在保罗心目中,「恩惠」几乎就是「基督」的同义词,因为除了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 虽然保罗此时身陷囹圄(四10),但却首先表明自己的身分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1节)。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使徒的职分并非自己选择的职业,而是照神的旨意做了「福音的执事」(一23)和「教会的执事」(一25),连坐牢也是在神的权柄管理之下。在世人看来,保罗是一个值得同情的阶下囚、需要帮助的失败者,但神在狱中与约瑟同在(创三十九2、21),让他给众人带来祝福;神也在狱中与保罗同在,让他给面临假师傅搅扰的歌罗西教会带来「恩惠、平安」。每一个有神同在的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着这样的真自由。

【西一3】「我们感谢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常常为你们祷告;」

【西一4】「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

【西一5】「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

【西一6】「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如同在你们中间,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样。」

【西一7】「正如你们从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所学的。他为我们(有古卷:你们)作了基督忠心的执事,」

【西一8】「也把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了我们。」

  • 一3-12的主题是「感谢和祷告」,与四2-6「祷告与劝勉」前后呼应。3-12节是一个完整的交错对称结构,原文用以下关键词前后呼应:
    • A. 3a:「感谢 eucharisteo」、「父 pater」(3a);
    •  B. 3b-4a:「常常 pantote」、「祷告 proseuchomai」、「听见 akouo」;
    •   C. 4b-5a:「信心 pistis」、「爱心 agape」;
    •    D. 5b:「真理 aletheia」; 
    •     E. 6a-b:「也传到 kathos kai en」;
    •      F. 6c-d:「结果 karpophoreo」、「增长 auxano」;
    •     E1. 6e:「如同在 kathos kai en」;
    •    D1. 6f-g:「真 aletheia」;
    •   C1. 7-8节:「忠心 pistos」、「爱心 agape」;
    •  B1. 9-11节:「听见 akouo」、「不住地 ou pauo」、「祷告 proseuchomai」;
    • A1. 12节:「感谢 eucharisteo」、「父 pater」。
  • 3-8节是祷告的背景,既是保罗向未曾谋面的歌罗西人介绍自己写信的原因,也是针对假师傅的谬误作出提醒。
    • 「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4-5节),这句话是针对假师傅:
      • 「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是信徒得救的根据,「向众圣徒的爱心」是信徒得救的标志。假师傅却认为,虽然基督已经成就了救恩,但却不足以供应他们所有的属灵需要(二3-4)。所以保罗强调,信心和爱心的基础,是「存在天上的盼望」,也就是基督已经为他们成就的荣耀未来,这种盼望影响着信徒的生活行为(三1;约壹三3)。
      • 这盼望是他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歌罗西人已经听到了全备的福音,不需要再增加什么新的神学。正如今天的教会已经有了古旧福音,不需要任何新潮的诠释。
      • 这盼望是「存在天上的」,不会因着地上的环境而改变。
    • 第6节可译为「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你们听了福音,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之后,这福音就在你们中间不断地结果和增长,在全世界也是一样」(新译本,英文ESV译本),这句也是针对假师傅:
      • 面对歌罗西当地假师傅的搅扰,保罗提醒歌罗西人两点:1、「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全世界」;2、「这福音就在你们中间不断地结果和增长,在全世界也是一样」。普世信徒的经历表明,「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罗一16),不需要再到福音之外寻求属灵的丰盛。
      • 福音是真理和恩典,听信福音,就是「因着真理确实认识了神的恩典」,并非恩典加上行为、或者恩典加上神秘的知识。
      • 福音是生命和能力,信徒接受福音以后,「这福音就在你们中间不断地结果和增长」,一面使还没得救的人悔改信主,一面使已经得救的生命增长。
      • 「全世界」,指整个罗马帝国。
      • 「知道 epiginosko」(6节)是本信的第一个关键词,原文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13次(epignosis:一9、10;二2;三10。gnosis:二3;ginosko:四8。gnorizo:一27;四7、9。oida:二1;三24;四1、6)。
    • 7-8节可译为「这福音是你们从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学到的。他为我们作了基督的忠心仆役,也把圣灵赐给你们的爱告诉我们」(和合本修订版),这句仍然针对假师傅:
      • 保罗亲自肯定以巴弗作为他的同工,代表他向歌罗西人传福音;也肯定了以巴弗的忠心事奉,所传的福音是可靠的(5-6节)。因此,歌罗西人并不需要一个新的福音、一套新的规条。
      • 「以巴弗」是「以巴弗提」(腓二25;四18)的缩写形式,但两者不一定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两个名字当时都很常见。
      • 「仆人」、「仆役」都是指奴隶。在当时的罗马帝国,人们崇尚自由,奴隶的地位低下,保罗却把以巴弗和推基古(四7)称为「一同作仆人的」、「忠心仆役」。这在歌罗西不信主的外邦人听来非常刺耳,但在信徒的耳中却是极大的荣耀(启六11;十九10;二十二9)。
      • 「圣灵赐给你们的爱」,也就是他们「向众圣徒的爱心」,证明歌罗西人已经有圣灵内住,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寻求什么。因为真正的「爱心」(林前十三4-8)源于内住的圣灵(罗八9),是「圣灵的爱」(罗十五30)、「圣灵的果子」(加五22)。本信把焦点放在基督身上,这里是唯一直接提到圣灵的地方。
      • 虽然歌罗西人已经接受福音、重生得救,但在假师傅的引诱之下,仍然可能「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23节)。神允许初期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异端,正是为了让我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23节)。

【西一9】「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西一10】「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

【西一11】「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

【西一12】「又感谢父,叫我们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 9–12节是祷告的内容,阐明了信徒属灵生命成长的道路。
  • 保罗透过以巴弗的报告,已经确信歌罗西人重生得救(4-8节)。他们已经有了信心、爱心、盼望和恩典(4-6节),并且「循规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坚固」(二5),还需要祷告什么呢?但敬虔的信徒也会面临敬虔的危机,也可能会被引诱到基督之外寻找敬虔之道。所以保罗说:「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9节)。
    • 「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不只是知道知识,而且需要运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正确的抉择。「智慧 sophia」、「悟性 sunesis」是本信的第二个关键词,原文出现了8次(sophia:一9、28;二3、23;三16;四5。sunesis:一9;二2)。
    • 「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不但要认识福音、「真知道神恩惠」(6节),更需要真正认识基督的位格和工作(13-23节)。信徒若是「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就能分辨各种冒牌掺假、花样百出的谬误。
    • 「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不是为了研究神学、教导别人,而是为了使自己「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10节)。
  • 「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并不是让人凭良心做事情。人以为「对得起主」的事情,也许只是满足自己的属灵感觉,为了自我实现、心安理得。10-12节的原文用了四个分词,详细解释什么是「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
    1. 多结果子:我们对神旨意的认识,必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太七16-17),使我们「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10节)。人若听道而不行道,说明里面并没有重生的生命,对于属灵成长没有任何益处。「结果子 karpophoreo」,原文和6节的「结果 karpophoreo」是同一个词,表明善行是福音在信徒生命中的果效。
    2. 多认识神:信徒越是多「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就越会从经历中「渐渐地多知道神」(10节)、更深地明白「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是认识神的台阶;认识神,是遵行神旨意的回报。一步一个台阶,生命才能成长,正如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1-32)。信徒的「行事为人」若不是按着「神的旨意」去做,就会靠着肉体、顺着肉体,专挑容易的、擅长的去做,结果是自以为义,总觉得自己很对得起主、别人很对不起主。信徒的「行事为人」越是竭力按着「神的旨意」去做,就会越发现自己的全然败坏、越体验罪的真实可怕,因此越来越抓紧基督、越来越认识神。「渐渐地多 auxano」,原文和第6节的「增长 auxano」是同一个词,表明对神认识的增长,也是福音在信徒生命中的果效。
    3. 力上加力:信徒越是多认识神,就越能经历到神的权能和荣耀,「照祂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11节)。「力上加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医病赶鬼、施行神迹,而是「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11节)。信徒忍耐各种事、宽容各样人的能力,来自神显在我们身上的「荣耀的权能」,也就是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能力(弗一19-20),而不是来自任何基督之外的事物。
    4. 满心感谢:12节可译为「又感谢父,使你们配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分享基业」(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信徒越是「忍耐宽容」,就越发现自己无法靠肉体「忍耐宽容」,也越承认自己不配得着天上的永恒基业。但父神已经借着祂的「荣耀的权能」,为我们提供了得救、得胜、得赎所需的一切,使我们有资格「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分享基业」,我们不需要到基督之外寻求任何帮助。

【西一13】「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西一14】「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 一13-23的主题是「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与三5-四1「凡事都奉主耶稣的名」前后呼应。13-23节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交错对称结构:
    • A. 神把我们迁到爱子的国里(13节);
    •  B. 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14节);
    •   C.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15a);
    •    D. 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5b节);
    •     E. 万有都是靠祂造、借祂造、为祂造的(16节);
    •      F. 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17节);
    •     E1. 祂是教会全体之首(18a);
    •    D1. 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在凡事上居首位(18b);
    •   C1. 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19节);
    •  B1. 万有借着爱子与神和好(20节);
    • A1. 神把我们引到祂自己面前(21-23节)。
  • 13-14节呼应《出埃及记》六6-8,引用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经历,描述神对新约信徒的救赎工作,正如保罗自己得救的经历(徒二十六12-18)。
    • 过去,神怎样施行神迹,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出六6;十二27;十四30),把他们带进迦南应许之地;如今,神也照样用祂「荣耀的权能」(11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13节),接受基督合法权柄的管理。
    • 保罗刻意只说「黑暗的权势」,而不是「黑暗的国度」,因为「黑暗的权势」只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叛乱团体,完全无法与「爱子的国」相提并论。
    • 神「爱子的国」,就是基督掌权的国度(提后四1)。这个国度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基督复活开始、到「祂来的时候」(林前十五23);第二阶段是「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林前十五24),那时,神将使万物复兴,爱子的国度将来要统治全地。
    • 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都是父神「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并非仁慈的圣子救我们脱离了忿怒的圣父。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救恩都是团体性的,得救的信徒不只是个人从罪中得着释放,而且也是从一个叛乱的团体,转移到了合法的国度,臣服于合法的君王,与祂的臣民建立和平的关系(三15)。
    • 在古代中东,当一国的君王打败另一个国家后,常常强迫战败国的人民迁到其他地方居住。我们信主前都活在黑暗里,信主后的肉体也习惯于停留在黑暗里,因为罪人的本性是「不爱光,倒爱黑暗」(约三19)。因此,神也强迫被拣选的人「脱离黑暗」,迁到基督光明的国度。「迁到祂爱子的国里」,不是根据人的主动的选择,完全是根据神的拣选和恩典;胜过「脱离黑暗的权势」,也不是出于人的能力,完全是出于神的权能和工作。
    • 神救赎我们的方法,是借着基督十字架的代赎(20节),让「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14节)。「救赎」,原文是「用赎金拯救」,比如从奴隶市场买赎奴隶,实质就是权柄的转移。人从来都不是绝对自由的个体,不是在这个权柄之下,就是在那个权柄之下。得救之前,是被罪捆绑在反叛的黑暗权势下;得救以后,要接受合法的君王权柄。

【西一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西一16】「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

【西一17】「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

【西一18】「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西一19】「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

【西一20】「既然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 15-20节是新约圣经中最伟大的「基督论」陈述,列出了基督独有的八个特质。原文连续用八个同样的希腊词(pas)来形容基督,分别被译为「一切」(15、19节)、「万有」(16、17×2、20节)、「一概」(16节)、「凡事」(18节),强调基督在创造和救赎中居首位(18节)。最奇特的是,这段「基督论」中根本没有出现基督的名字。保罗不需要说出基督的名字,因为他心里的「祂」只有一位(三2)。
  • 基督的至尊地位,首先表现在祂与父神的关系中(15a)。
    •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15a),与神完全相像、是神的完美代表。并非圣子温柔良善,圣父严苛无情;圣父和圣子一样施行怜悯,圣子也和圣父一样公义审判。
    • 神是「不能看见」的(提前一17),但基督却完美地将神肉眼可见地彰显出来(约一18;十四9;来一3)。如果我们想知道父神是什么样的,看看四福音中的主耶稣就行了。
  • 基督的至尊地位,其次表现在祂与受造物的关系中(15b)。
    • 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5b),表明基督不是「被造的」,并非受造之物的一部分。「生」比喻生命的关系,「父怀里的独生子」(约一18)是「生」、而不是「造」出来的。
    • 「首生的 prototokos 」,又被译为「长子」(罗八29;来一6),原文意义双关,不但表示时间「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也表示等级在一切受造物之上(来一6)。又表明除了「长子」,神还要得着许多由圣灵重生的「众子」(罗八19),而且都效法基督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9)。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三表现为祂是创造之主(16节)。
    1. 没有一样不是靠着基督造的:「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16节),包括整个物质和非物质的受造物。「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指不同等级的天使。歌罗西的假师傅敬拜天使(二18),但基督才是灵界的最高统治者,「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二10)。
    2. 基督是创造万有的凭借:万有「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16节;约一3;来一2)。
    3. 基督是创造万有的目的:万有「又是为祂造的」(16节)。神要让祂的儿子在万有中被高举,叫万有因祂儿子而把荣耀归给神。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四表现为祂是护理之主(17节)。
    1. 「祂在万有之先」(17a),任何受造物都无法以任何方式超越或胜过基督。基督在时间、空间、物质、灵界等一切受造物出现之前就已存在。
    2. 「万有也靠祂而立」(17b),基督是宇宙万有的维系,宇宙之所以井然有序地存在,乃是因为「基督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一3)。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五表现为祂是救赎之主(18a)。
    • 基督不但是宇宙的主宰,「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18a),表明基督不但是创造之主,也是救赎之主,可译为「祂是身体的头,这身体就是教会」(新译本,英文ESV译本)。
    • 在古希腊的思想中,「头 kephale」代表源头、起源,强调位次、而不是控制力。基督是教会的头(弗四15),教会是「基督的身体」(24节),应当「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祂,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二19)。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六表现为祂是新造之首(18b)。
    • 「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18b),成为一个全新秩序的元首。「元始 arche」原文的意义双关,既可译为「起头」(可一1),也可译为「执政的」(16节)。
    • 「首先复生的」原文和「首生的」是同一个词。基督的复活,标志着祂战胜了死亡(来七16),开始了一个新创造。祂不但是旧造的「元始」,也是新造的「元始」,无论旧造还是新造、物质界还是非物质界,祂都配「在凡事上居首位」。
    • 父神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让祂的爱子「在凡事上居首位」(腓二9-10),把万有带回到祂的统治之下。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陈述,而是信徒生活的指南。无论是我们的家庭、生活,还是学业、事业、事奉,都必须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每一样事情都可以是属灵的、分别为圣的,在基督里并没有圣俗之分。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七表现为祂的完全神性(19节)。
    •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19节),这是新约圣经关于基督神性最有力的描述之一(来一8)。丰盛而完全的神性永久地居住在基督里,祂是真正的神,「神赐圣灵给祂是没有限量的」(约三34)。
    • 「丰盛 pleroma」是本信的第三个关键词(一19;二9),意思是「充满」(林前十26)、「满足」(弗一10)、「完全」(罗十三10),动词在本信中被译为「满心 pleroo」(一9)、「传得全备」(一25)、「得了丰盛」(二10)、「尽」(四17),保罗用这个词来描述神的本质一切能力和属性的总和(弗一23;三19)。「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二9-10),只需要让祂「在凡事上居首位」,不需要借助其他人或灵的分配。
  • 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八表现为祂是和平中保(20节)。
    • 20节可译为「借着祂,神使万有与自己和好,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是神主动安排「使万有与自己和好」,而不是人类主动与神和好。
    •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神「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使无罪的基督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二14),世人就可以支取十字架的「和平」功效,成为神的儿女(弗二11-19)。
    • 与神和好的「万有」,包括「地上的」人和大自然、「天上的」天使,并不包括「地底下的」(腓二10)鬼魔和沉沦者。人是神所创造万物的管家(创一26),但堕落以后,人的罪也玷污了宇宙,而人与神的和好也将带来万物的复兴(罗八19-22)。
    • 「神使万有与自己和好」,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会自动得救。十字架的「和平」功效,并不能自动临到人身上。因为人类并非主动回头的浪子(路十五17-19),而是已经「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21节),必须首先被神主动「引到自己面前」(22节),才能在基督里与祂和好(林后五19),没有任何其他的途径可走(徒四12;帖后一8-9)。因此,20节并不能给任何形式的「普救论 Universal Reconciliation or Universal Salvation」或「宇宙的基督」提供根据。
  • 一个人对于基督的认识,将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15-20节这篇「基督论」,目的并非抽象地发表一篇有关基督位格的神学论文,而是为了让我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10节):
    1. 既然「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15a),信徒就不应该通过别的途径认识神。
    2. 既然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5b),信徒就不应该敬拜天使或任何受造之物。
    3. 既然基督是创造之主(16节)、救赎之主(18a)和新造之主(18b),教会就应该持定元首,不需要到基督之外寻找维持和发展教会的方法。
    4. 既然基督是护理之主(17节),信徒就应当信靠祂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供应,教会也不必在基督之外寻求合一,因为我们可以确信基督护理的完备。
    5. 既然基督具有完全神性(19节),信徒就不应该再到别处寻找丰盛。
    6. 既然基督是和平中保(20节),信徒就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救赎计划,也不能借着任何基督以外的事物寻求神的悦纳(二16-23)。

【西一21】「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

【西一22】「但如今祂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

【西一23】「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原文是离开)福音的盼望。这福音就是你们所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原文是凡受造的),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

  • 21-23节原文是一个长句,与13节首尾呼应,详细说明神怎样使人与自己和好(20节)。
  • 第21节可译为「从前你们与神隔绝,心思上与祂为敌,行为邪恶」(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句话表明:
    1. 世人「与神隔绝」,并非因为归附了与神为敌的「黑暗的权势」(13节),身不由己、被动无辜,而是因为主动在「心思上与祂为敌,行为邪恶」。罪败坏了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所以理智虽然知道神,情感和意志却拒绝神、放纵肉体(罗一21-32)。
    2. 世人「与神隔绝」,首先是因为心思与神为敌。罪是从心思开始的(太五27-28),行为是心思的果子(路六43)。
  • 22节可译为「但如今,祂藉着祂儿子肉身的死,已经使你们与祂自己和好了,把你们献在祂的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指责」(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1. 「祂藉着祂儿子肉身的死」,指神「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八3)。基督成就了和平,不是借着天使的行动,也不是借着在地上的传道、使徒的说教,而是借着祂在肉身之中的一个具体行为。为了救赎人类,基督自己必须成为真正的人(约壹四2),拥有真实的身体,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
    2. 「已经使你们与祂自己和好了」,不是使神与我们和好,乃是使我们与神和好(林后五18-21),因为问题不在于神,乃在于我们。
    3. 「把你们献在祂的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指责」,这是献祭的术语,表明基督使我们有资格来到神面前。祭牲和祭司都必须「没有瑕疵」,信徒虽是满了瑕疵,但在基督里,神首先看我们在地位上「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指责」,因着中保基督(约壹二1)而免于所有的控告(罗八33);将来,神也要使我们在实际上「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一14),不但称义(罗三21-26)、而且逐渐成圣(罗六-七)、最终得着荣耀(罗八)。
  • 23节可译为「只要你们持守信仰,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致动摇,离开了你们从前所听见的福音的盼望;这福音也是传给天下一切被造之物的,我——保罗作了这福音的仆役」(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只要你们持守信仰」,表明得救的信心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一生持守的信仰。不是人的救恩取决于能否持守信仰(约十28-29),而是得救的人必然会「持守信仰,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致动摇」。事实上,歌罗西人「循规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坚固」(二5)。
    • 保罗在论到神主动拣选的恩典之后(22节),立刻用这个「只要」来警告那些自欺欺人者;这个警告会让轻率自信的人刺耳,却使重生得救的人安心。因为得救的信心是神所赐的恩典(弗二8),「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一个人内心对于这个警告的回应,是属灵光景的温度计。
    • 每当我们软弱无力的时候,不应该到基督之外寻求任何帮助,而应当回到福音真理的根基,求神让我们继续「持守信仰,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致动摇」。而对于歌罗西人来说,听从假师傅「不持定元首」(二19)的教导,就是「离开了你们从前所听见的福音的盼望」。
    • 福音是「传给天下一切被造之物的」,不是传给少数知道特殊奥秘的精英,也不是少数主动打开心门的人。

【西一24】「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西一25】「我照神为你们所赐我的职分作了教会的执事,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

【西一26】「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

【西一27】「神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西一28】「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西一29】「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

  • 一24-二5的主题是「把人引到神面前」,与三1-4「当求在上面的事」前后呼应。一24-二5是一个完整的交错对称结构,原文用以下关键词前后呼应:
    • A. 一24:「欢乐 chairo」、「肉身 sarx」;
    •  B. 一25-28:「知道 gnorizo」、「隐藏 apokrupto」、「奥秘 musterion」、 「丰盛 ploutos」;
    •   C. 一29:「尽心竭力 agonizomai」;
    •   C1. 二1:「尽心竭力 agon」;
    •  B1. 二2-3:「知道 epignosis」、「丰丰足足 ploutos」、「奥秘 musterion」、「藏着 apokruphos」;
    • A1. 二4-5:「身子 sarx」、「欢喜 chairo」。
  • 24节是保罗对自己人生的看法。保罗对于基督的认识(13-23节),决定了他对人生际遇的看法。
    • 「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24节),指保罗为福音受苦、被囚,但这种在世人看来痛苦的遭遇,反而会给他欢乐。因为他的人生目的与世人不同。
    • 保罗的人生目的,是「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24节)。这不是说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还有缺欠,而是说基督已经完成了救赎,但祂升天之后,信徒在地上还要「做比这更大的事」(约十四12),继续用福音把人带进救恩、带进「基督的身体」。与基督一同受苦,是信徒的特权(徒九4;腓一29)。
  • 25-27节是保罗接受的使命。
    • 「教会的执事」(25节),可译为「教会的仆役」(和合本修订版)。保罗不但是「福音的仆役」(23节和合本修订版),也是「教会的仆役」。因为救恩是团体性的(13节),福音是要把人带进基督的身体教会。
    • 传道人最大的使命,不是教会的行政、也不是社会的关怀,而是「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25节)。
    • 假师傅认为,「奥秘」(26节)是一种秘密的教导,只有一些具备特别智慧或知识的精英才能明白。保罗却与他们相反,用「奥秘」这个词来指旧约时代隐藏在神心里的旨意,人若靠基督之外的任何智慧,永远也不可能得知这些真理。但如今,这些「奥秘」已经被神主动启示出来了(弗三6)。「神愿意叫他们知道」(27节),每个信徒都应当明白、也可以明白,不需要通过假师傅的方法来寻求。
    • 外邦人本来「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二12),现在,神却使「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28节)。因此,信徒不需要再到基督之外寻求盼望。
  • 28节是保罗履行使命的方式。
    • 「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28a),这是保罗传福音的方法:
      1. 传福音,就是「传扬祂」(28节);内容不是一些事实、一套理论,不是劝人为善的道理、安慰医治的信息,而是基督自己。因为「神的奥秘就是基督」(二2),福音的总结就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2. 传道人若不「用诸般的智慧」,就不能「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让人「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一9)。智慧是圣灵借着神的话语在人心中动工的结果(弗一17-18;提后三15),传道人若是不肯扎根圣经,只靠自己的经验感悟、学问口才来说教,不但带不出神话语的能力,而且很容易把神的道理传得走样,并不是「从上头来的智慧」(雅三17)。
      3. 虽然真理是简单的,但人心是诡诈的、生活是复杂的、仇敌是狡猾的,传道人若不经常「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信徒就很容易「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23节)、「去从别的福音」(加一6)。传道人若是轻看「劝戒、教导」,认为简单说教就能让人明白福音、神迹奇事就能让人完全翻转,这些想法是幼稚、肤浅的,只会害人害己。
    • 「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28b),这是保罗传福音的目的:
      1. 「各人」都可以被引到神面前。福音是面向普天下所有人的(6、23节),不是某些具备特殊资格、受过某些特别教育的人才能明白。
      2. 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引到神面前,不是在政治、哲学、科学和基督之外的任何事物里。传道人若不紧紧围绕基督,只是引用圣经来谈论自己的有限经验和人生感悟,并不能「以生命感染生命」,只会离开基督。
      3. 要把各人「引到神面前」,而不是引到事奉、神学或传道人面前。不能一部分来到神面前,一部分却来到哲学、感觉面前。不但今生要活在神面前,更要确保审判时能站立在神面前。
      4. 要把各人「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带着成熟的生命(太五48;弗四13;雅三2),而不是属灵的婴孩(林前三1-2)。「完完全全 teleios」,也可译为「成熟」(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但对于原文的意思来说,「完全」过于强烈、绝对,「成熟」又过于微弱、相对,并没有合适的中英文翻译。
  • 29节是保罗履行使命的态度。
    • 传扬基督的人,是「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29节),并不是靠着自己的敬虔、热心、能力来为传扬基督「尽心竭力」。
    • 一个不看重神的话语,倚靠自己的心志、经验和感悟来传福音的人,尤其容易事奉枯干、灰心失望、失去喜乐。那时,我们应当求神「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弗一17)赏给我们,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弗一18),让我们「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一19)。

《歌罗西书》背景

  《歌罗西书》的原文是希腊文,又被称为「给歌罗西人的信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歌罗西位于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弗吕家地区的吕加斯谷(Lycus Valley),在老底嘉和希拉坡里附近(四13)。保罗并没有到过歌罗西(二1),他的同工以巴弗在歌罗西建立了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一7)。保罗可能从以巴弗那里得知,歌罗西教会正在受到假师傅的搅扰(二8),因此写了本信,帮助他们的属灵生命长大成熟。

  《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之间的相似之处数量之多、篇幅之长,在新约书卷中绝无仅有。据统计,在《以弗所书》的一百五十五节经文之中,有七十五节以不同的相似程度出现在《歌罗西书》里面。这两封信的组织和论证很相似,开始都是关乎教义的段落,同样赞颂基督的荣耀和神的旨意,接下来都把其中的教训应用在个人生活中,又都进一步作出了关乎人际关系的劝勉。两者论及基督徒生活时,都提到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弗四17;西三5)。两封信都提到基督徒应当怎样行事,又谈到谢恩不但是本分,更要在赞美和唱诗中表达出来(弗五15-20;西三16-17,四5-6)。两者有关夫妻、亲子和主仆关系的教训十分相像,只是在《以弗所书》中比《歌罗西书》更详细(弗五22-六9;西三18-四1)。两者都提到保罗所受的捆锁,以及他宣讲福音的奥秘(弗六18-20;西四3-4),两者都谈到保罗被差遣(弗三1-13;西一23-29)。

  保罗曾在凯撒利亚(徒二十四27)、罗马(徒二十八30)长期被囚,很可能于主后60-62年在罗马写下这两卷书信。他可能首先针对歌罗西教会特殊的处境写下了《歌罗西书》,然后进一步思考教会在神旨意中的地位,写下《以弗所书》,供亚细亚省各教会传阅。弗六21-22和西四7-8几乎完全相同,可能是保罗在写好两封信、准备送出之时,一起写下了结语。「推基古」(四7;弗六21)就是传递这两封信以及私人信件《腓利门书》的信差。

  本信整体组成了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问候(一1-2);
    •  B. 感谢和祷告(一3-12);
    •   C. 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一13-23);
    •    D. 把人引到神面前(一24-二5);
    •     E. 在基督里生根建造(二6-23);
    •    D1. 当求在上面的事(三1-4);
    •   C1. 凡事都奉主耶稣的名(三5-四1);
    •  B1. 祷告与劝勉(四2-6);
    • A1. 问安(四7-18)。

  《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都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坐监时写的(弗三1;腓一7;西四10;门9),被称为「监狱书信」。其中《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腓立比书》都是写给教会的,《以弗所书》阐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阐明基督是教会的元首,《腓立比书》阐明了教会活出基督见证的道路。

  歌罗西在波斯帝国时代被称为「弗吕家的大城」,位于繁忙的贸易大道上,受到各种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但到了罗马时代,歌西罗已经日渐式微、沦为无足轻重的小镇,远不如附近的老底嘉和希拉坡里繁荣。我们并不能确定歌罗西教会受到了哪种异端的影响,只能从信中看出那是一种混淆基督神性、推崇神秘经验的混合主义信仰。随从假师傅的人,目的是追求在基督里早已拥有的东西,结果却会失去在基督里已经拥有的。因此,虽然歌罗西教会很小,但保罗却很认真地给他们写了本信;虽然当时的异端已经不复存在,但圣灵却促使保罗向历世历代的教会发出了关于基督的位格(一15-20)、神性(二9)和超越性(一18)最伟大的宣言,阐明了「持定元首」(二19)的生命成长之道(一28;二6-7)。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虽然变了,但仇敌的伎俩并没有什么新意。教会所面临的种种后现代主义挑战(Postmodernism)和新纪元运动诱惑(New Age Movement),只不过是从前那些「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二8)的大杂烩。无论是信仰的多元主义(Pluralism)、还是相对主义(Relativism),都是「花言巧语」(二4),想让人「不照着基督」(二8)。对此,《歌罗西书》早已提供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解药——「持定元首」基督。在所有的新约书信中,没有一封比本信更加高举基督:祂全然充足、丰盛,不但完全可以拯救我们,也完全可以带领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因为「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二2-3),「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二9)。但是,保罗的目的并非抽象地发表有关基督论的神学论文,而是为了指导信徒和教会的实际生活;因为一个人对于基督的看法,将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本信也是今日信徒属灵生命的健康指南:「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在祂里面生根建造」(二6-7),「就当求在上面的事」(三1),「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三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三15)。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歌罗西书   基督   保罗   福音   教会   都是   罗西   荣耀   借着   旨意   爱子   恩惠   平安   信徒   成了   万有   丰盛   引到   执事   面前   奥秘   权势   黑暗   身体   圣洁   凡事   自己的   权柄   新造   忠心   异端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