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1章讲解讲章背景
【拿一2】「『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 「约拿」(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鸽子」,他是北国西布伦地的迦特希弗人(王下十四25;书十九13),家乡在拿撒勒附近。
- 「尼尼微」(2节)位于约帕东北大约110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东岸、现代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Mosul)附近。主前9-7世纪,新亚述帝国的君王们在此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尼尼微城当时可能与附近的几个城邑连成一片(创十11-12),需要三日的时间才可走完(三3),是一个「大城」(2节)。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尼尼微和今天的许多「大城」一样,不但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四11)、物质丰富,在神面前也是罪大恶极。新亚述帝国是当时列国之中的老大,战争中虐杀残暴,被各国所惧怕、憎恨。但这「大城」仍然在神的管理之下,神绝不会容忍它在神面前一直坐大。
- 「呼喊」(2节)和「宣告」(三2)原文是同一个字,先知的工作就是借着「呼喊」而「宣告」神的话。人类已经全然败坏,先知若不「呼喊」,就不可能唤醒「大城」中昏睡的居民。传福音的人也要「呼喊」,正如主耶稣开始传道时,不是用「耶稣爱你」来吸引人,而是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
【拿一3】「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
- 「躲避耶和华」(3节),原文是「离开耶和华的面」。
- 新亚述帝国的历代君王都致力于侵略扩张,恶名昭著。主前853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主前859-824年在位)与亚兰联军进行了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北国以色列的亚哈王参与抗击亚述。耶户改朝换代以后,北国于主前841年开始向亚述臣服并进贡。因此,约拿并不是对宣教没有兴趣,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害怕亚述或担心任务失败,而是不愿看到残暴的仇敌蒙神怜悯(四2)、以致北国灭亡。所以他不肯顺服差遣,宁可选择危险的海路,「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3节)。
- 约拿照着神的吩咐「起来」(3节),却不是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而是背道而驰。尼尼微在约帕东北约1100公里,「他施」(3节)可能在西班牙,位于约帕西方约3200多公里,是当时所知最远的地方(诗七十二10;赛六十六19),两个方向完全相反。但是,人到哪里都无法「躲避耶和华」(3节),因为「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我往哪里逃、躲避祢的面」(诗一百三十九7)?
- 「约帕」(3节)是当时以色列在地中海唯一的天然港口,离约拿的家乡迦特希弗约96公里,当时可能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下。所罗门的圣殿以及后来圣殿的重建所需要的木材,都曾通过约帕运往耶路撒冷(代下二16;拉三7)。当时地中海的远洋航行被腓尼基人垄断,这船应该是腓尼基人的船,通常船员不到十二人,所载的货物包括谷类、酒和橄榄油。
- 古代远洋航行的船只很少,但约拿居然轻易就「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3节),而且恰巧有空位;他竟然没有想想为什么这么巧,就和一船的外邦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3节)。当我们像约拿一样体贴肉体的时候,也会「好像鸽子愚蠢无知」(何七11),傻傻地把「他施的船」当作是神所开的门路,结果饱尝风浪、枉费船价。
- 神知道约拿不愿看到尼尼微得救、而是盼望亚述灭亡;正如约拿也知道神满有怜悯,必然会恩待悔改的尼尼微(四2)。约拿明白神的心意,也认识神的性情,但却体贴肉体的感情,不肯顺服神的旨意,所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7)。
- 尽管如此,神并没有差遣天使、异象或其他的先知去做宣教士,而是坚持叫约拿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1节)。因为神差遣约拿,并不是因为拯救尼尼微的任务非他莫属,而是为了让我们看见,神将怎样使「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对付约拿的肉体、把他造就成甘心顺服的仆人。同样,神今天差遣我们履行大使命,也不是因为拯救世人的使命非我莫属,而是为了让我们与神同工,肉体不住地被对付,直到甘心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
【拿一4】「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
【拿一5】「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
【拿一6】「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
- 腓尼基的水手各有各自的守护神,以便在急难时求救。因此,他们「各人哀求自己的神」(5节),但在这场特殊的风暴中却毫无作用。
- 约拿躲避神的面,在风浪之中居然「下到底舱,躺卧沉睡」(5节)。神却借着一个外邦人来唤醒他面对神:「起来,求告你的神」(6节)!
- 神两次借着外邦人的口说:「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6节;三9),表明人既不能借着献祭来贿赂神,也不可利用祷告来操纵神,万有的主宰绝不会有求必应、围着人转。神并没有赦罪的义务,罪人一时的求告或善行,并不能确保神免除刑罚(珥二13-14)。
【拿一7】「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
【拿一8】「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拿一9】「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拿一10】「他们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 「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箴十六33),这些不认识神的外邦人掣出了约拿,让约拿清楚地知道,这是神要将他暴露出来,使他无法逃避神的面。
- 众人发出一连串的问题(8节),既表明了外邦人的惧怕慌乱,也让神的仆人句句扎心。这每一个问题,岂不也是神在质问今天不肯顺服的信徒:「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8节),逼得我们最后只能像约拿一样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12节)。
- 「希伯来人」(9节)是以色列人向外邦人的自称。「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9节),这称呼表示神不是一族一地的神,祂的主权遍及全地,只有祂才能在海上兴起这样的风暴。风暴使约拿清醒过来,他的回答实际上是信心的宣告(9节),击中了所有问题的核心(8节)。
- 「你做的是什么事呢」(10节),不是问话,而是谴责和惊叹。外邦人无法理解,约拿既然相信神「创造沧海」,怎么还会这样愚蠢,居然敢冒险走海路「躲避耶和华」(10节)。这是神借着外邦人的口责备约拿的愚昧,也是指出我们常有的愚昧:我们既然相信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还认为神可以欺哄,或者认为神需要帮忙?为什么我们所行的和所信的完全不符?「你做的是什么事呢」?
【拿一11】「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
【拿一12】「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 这些外邦人认为,约拿是唯一认识神的人,当然也是唯一知道如何弥补的人,所以问:「我们当向你怎样行」(11节)。这也是神借着外邦人的口让约拿思想:「你要我当向你怎样行」?
- 约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水手将自己「抛在海中」(12节)。这并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愿意舍己救人、舍身代赎,而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神要对付的就是他,而不是别人;既然神绝不会放过他,他就不再躲避,而是降服在神面前,面对神、接受神的对付。
【拿一13】「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
【拿一14】「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们恳求祢,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祢——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拿一15】「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拿一16】「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
- 地中海沿岸的礁石比较多,水手在海上遇到风浪时,通常不愿把船拢岸,以免在风浪中触礁搁浅(徒二十七29)。现在他们却努力「要把船拢岸」(13节),是想把约拿送上岸去。这并非因为他们比不愿去尼尼微的约拿更有爱心,而是害怕得罪约拿的守护神。
- 在风浪面前,各人都把船上的「货物」往海里丢(5节);但问题却不在于「货物」,而在于人。我们在人生的风浪面前,也常常在外面找原因,把难处归咎于各种「货物」。但真正的问题却不是船上的「货物」,而是那个「下到底舱,躺卧沉睡」(5节)的约拿,是那个藏在我们里面的肉体。这个肉体不肯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不愿意顺服神。因此,神就会在环境里兴起「狂浪」(15节),直到我们不得不把里面的肉体「抬起,抛在海中」(15节),狂浪才能平息。
- 船上的外邦人看见狂浪果然平息了,便大大敬畏神、敬拜神。有时候,虽然我们不肯顺服神,但神也能借着我们的肉体被「抛在海中」的经历,叫世人看到神的主权,因此「大大敬畏耶和华」(16节)。
- 神借着外邦人的口,宣告「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14节),向我们启示了什么是自由:
- 面对神的旨意,约拿有选择是否顺服的自由。他决定将神的话当作微风,结果经历了狂风,白白支付了不菲的「船价」(3节)。自由选择的结果使他发现,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顺服神。
- 面对风浪,水手们有选择怎样行动的自由。他们在惧怕中哀求各自的神,在慌张时尽力将货物抛掉,用掣签发现问题所在以后,又想用自己的方法处置约拿,免得得罪约拿的神。自由选择的结果使他们发现,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把约拿「抛在海中」。
- 面对人的自由,神也有自己的自由。祂并不阻止约拿上船,但绝不允许约拿逃到他施,也绝不允许约拿被顺利送上岸,而要把约拿抛在海中,经历死而复活。至高者的自由,绝不会因为人的自由而改变,因为「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当让自己的自由顺服神的自由,而不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幻想宇宙的主宰会放弃祂的自由,来迁就自己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自由地以卵击石,而是自由地避免以卵击石。
【拿一17】「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 这条「大鱼」(17节)既是审判的象征,也是恩典的记号;既使约拿经历死亡、与一切隔绝,也使约拿得以存活、不至灭亡。对于约拿来说,「鱼腹」(17节)既是避难所,也是监牢,让他能在「阴间的深处」(二2)体验神的救恩,重新认识自己与神的关系(二4)。
- 「三日三夜」(17节)不一定指七十二小时,可以是二十四小时的一整天,再加上前后两天的部分时间。在希伯来文化里,「三日三夜」是一个特别的成语,代表人彻底死透了。「三日三夜」也是苏美尔神话里灵魂去阴间的时间。
- 这条大鱼并不是在约拿落水时张口接住约拿,而是在约拿「下到山根」(二6)、被「海草缠绕」(二5)的时候,从海底叼起约拿。约拿在这「三日三夜」里即使没有完全死亡,也是生不如死(二5-6),所以才有死里复活的感受。因此,主耶稣引这个神迹,作为祂受死、埋葬和复活的预表:「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十二40)。
- 神是万有的主宰,祂不但差遣人(2节),也使风(4节)、大鱼(17节)、蓖麻(四6)、虫子(四7)和炎热的东风(四8)听命行事,让「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成就祂救赎的旨意。而在神所使用的受造物当中,只有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最不顺服(3节)。但神要让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17节),用祂复活的大能使约拿「真知道祂」(弗一17-23)。今天,神也会安排各种难处,让我们亲身经历神(伯四十二2-6),痛悔自己的罪(路十五21),认识到自己何等需要神的救恩(诗五十一1-3),最终使我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一4)。
《约拿书》背景
《约拿书》的希伯来名是「约拿 יונה / Yonah」,是《十二先知书》(תרי עשר / Trei Asar)中的第五篇。在希伯来文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十二先知书》是一整卷书。《约拿书》在《俄巴底亚书》之后,也是借着对外邦人的预言,对神的百姓说话。
在《十二先知书》中,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和弥迦生活在北国即将灭亡之前,那鸿、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国即将灭亡之前,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生活在犹大被掳回归以后。神在这三个多事之秋,密集地差派先知发表信息,启示祂永远的救赎计划。
传统认为,《约拿书》的作者是北国的先知约拿,他名字的意思是「鸽子」。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因为约拿起初「好像鸽子愚蠢无知」(何七11),想像「鸽子」一样远走高飞,后来又像「鸽子」一样叼着橄榄枝回来(创八11)。
约拿是北国西布伦地迦特希弗人(王下十四25),迦特希弗位于后来的加利利,离主耶稣成长的拿撒勒很近。约拿是一位出于加利利的先知,主耶稣时代熟悉旧约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说「加利利沒有出过先知」(约七52),可能是特指摩西所预言的那位先知(申十八15),或者是无视圣经、故意贬低主耶稣。约拿可能在耶罗波安二世时代之前或早期做先知,与约拿同时做先知的有北国的何西阿和南国的阿摩司,南国的约珥可能也同时事奉。有人认为约拿可能是以利亚或以利沙的门徒。
从主前第9世纪开始,新亚述帝国致力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对以色列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主前853年,北国以色列的亚哈王参与亚兰联军,在夸夸之战(Battle of Qarqar)中抵抗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耶户王朝于主前841年开始向亚述臣服并进贡,但北国最终于主前722年亡于亚述(王下十七1-6)。
在耶罗波安二世执政期间,神使新亚述帝国陷入了持续三十九年的衰落,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主前811-783年执政)的三个儿子撒缦以色四世(Shalmaneser IV,主前783-773年执政)、亚述但三世(Ashur-dan III,主前773-755执政)和亚述尼拉里五世(Ashur-nirari V,主前755-745年执政)都面临内乱,君权受到贵族的限制,不得不停止对外扩张,使以色列有了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在亚述但三世执政时期,亚述于主前765、759年发生了瘟疫,主前763年发生了日全食。这些事件在亚述国内造成了极大的惶恐,约拿若是此时到尼尼微宣告审判,非常可能使「尼尼微人信服神」(三5)。由于当时贵族的权力很大,所以王和大臣会共同下令(三7), 亚述王也只被称为「尼尼微王」(三6)。这些细节都印证了本书历史背景的真实性。
本书非常特别,因为:
- 这是唯一整卷都在讲故事的先知书,约拿并没有直接向神的百姓传讲任何信息,但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篇信息。
- 这是预言最少的一卷先知书,约拿只预言了「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三4),结果还没有应验。但从预表的角度,整卷都是预言、都得着了应验(太十六4;十二40;路十一29);
- 这是记载神介入大自然最多的一卷书,遭到不信神迹的自由派学者的许多批评;
- 这是一卷不是先知责备别人,而是暴露自己的软弱和失败的书。约拿是唯一一位逃避神差遣的先知。
本书讲述了约拿去尼尼微传福音的故事,记录了许多神迹奇事,但主角却不是尼尼微或大鱼,因为这些都是一笔带过的配角;重点也不是鼓励普世宣教、或呼吁罪人悔改,因为亚述最终还是灭亡了,神并没有使用约拿进一步向外邦人宣教。本书的主角是神自己,重点是显明「救恩出于耶和华」(二9)。神为了成就祂的救赎计划,调度万有,不但要呼召作恶多端、不配拯救的尼尼微人悔改;也要治死约拿自以为义、不肯顺服的肉体,使祂的百姓能体贴神的心意、甘心顺服神。因此,本书的每一章都代表了信徒不断认识神、顺服神的阶段:
- 躲避神(一1-17),落在神的后面;
- 仰望神(二1-10),回到神的面前;
- 事奉神(三1-10),行在神的身边;
- 体贴神(四1-11),进入神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