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耶利米书第1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耶一1】「便雅悯地亚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儿子耶利米的话记在下面。」

【耶一2】「犹大王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在位十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耶一3】「从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在位的时候,直到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间耶路撒冷人被掳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也常临到耶利米。」

  • 「亚拿突」(1节)是便雅悯支派境内的利未人城邑(书二十一18),位于圣殿东北方大约四公里,到耶路撒冷事奉非常方便,许多祭司住在这里(王上二26)。耶利米是祭司的儿子,熟悉律法和祭司的职责,也有资格作祭司。但他蒙召作先知以后,很可能就失去了稳定的祭司职业。
  • 「约西亚在位十三年」(2节),大约是主前627年。「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十一年五月间耶路撒冷人被掳的时候」(3节),大约是主前586年。耶利米在被掳之后还继续说预言,一生的事奉时间超过了四十年。
  •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2、3、4、11、13节),类似的宣告在本书中出现了一百六十多次,表明本书的真正作者是神。先知并没有特殊的预测能力,只是作为神话语的出口。
  • 南国犹大在希西家王的短暂复兴之后,又经历了玛拿西和亚们长达五十七年的败坏影响,沉溺于敬拜偶像的罪中。但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却是一位敬畏神的王,他八岁登基,「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到了十二年才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坛、木偶、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代下三十四3)。一年之后,神开始呼召与约西亚同样年轻的耶利米作先知。耶利米作先知的四十年,是犹大被掳之前最悲惨的一段时期(代下三十四-三十六章;王下二十二-二十五)。每当神的百姓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神总是会呼召先知,用祂的话语来引导百姓,而耶利米所领受的使命尤其艰巨。

【耶一4】「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耶一5】「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

  • 耶利米蒙召作先知,并非因为他比别人更敬虔、更爱主,而是因着神的预定和拣选。因为在他尚未受孕、还没出生之前,神已经把他分别为圣,派他「作列国的先知」(5节)。因此,他的信心完全是来自神,所以才有可能在全民普遍败坏的时候(五1),一生忍受反对、误解和逼迫,不但忠心地向顽梗悖逆的百姓发表逆耳忠言,也敢于向强大的列邦宣告神的审判(四十六至五十一章)。
  •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5a),表明耶利米就是保罗所说的「预先所知道的人」(罗八29)。「晓得」原文表示「深入的认识」,也被译为「同房」(创四1)。神对耶利米的认识,就像对大卫的认识一样完全(诗一百三十九2),但并不是被动地认识耶利米的忠心,而是主动把他造成了一个忠心的仆人;因为从耶利米在母腹被造、到分别为圣,都是神亲自筹划的(5b)。

【耶一6】「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

【耶一7】「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

【耶一8】「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 耶利米在神的呼召面前诚惶诚恐,既不敢拒绝、也不敢自信,而是把自己的本相带到神的面前:「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6节)。「年幼的」,指年青人或少年人(创十四24;三十四19),此时耶利米可能二十上下,与约西亚王的年龄相仿。「不知怎样说」,指缺乏经验和口才;耶利米就像摩西一样(出四10),对自己的口才完全没有把握。
  • 当神的呼召临到的时候,我们「不要说我是年幼的」(7节),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资历、学历或能力,因为神比我们自己更「晓得」(5节)我们的本相。神呼召人,不是根据人的口才、经验,而是根据神自己的能力;不是因为人能做、人想做、人有资格做,而是因为神定意要做。因此,当我们确定神的呼召临到时,唯一正确的反应就是顺服、接受。事奉神的人不必考虑怎么说、怎么做,因为神不需要人自己的口才(出四12);相反,我们首先应当学会的就是闭上自己的口、收回自己的手,专心「侍立」(申十八5)在神面前,「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诗一百二十三3)。这样,当神一伸手、一开口,圣灵就会让我们得着能力,前往神所「差遣」(7节)的地方,发表神所「吩咐」(7节)的话。
  • 神呼召人的第一课,就是叫他「不要惧怕」(7节;创十五1;申三2;民二十一34;书一9;路一30;路五10;徒二十七24)——既不要注意自己(7节)、也不要注目环境(8节),而是回转仰望神的「同在」(8节)和「拯救」(8节)。先知是神话语的出口,并非世人的心灵治疗师;神的话都是人不爱听的,所以先知都是不讨好人的。因此,神三次宣告:「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8、19节;十五20;出三12),正如主耶稣应许实践大使命的门徒:「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因为神的工作只有神能做,人只是神所使用的器皿;成事并不是根据人,而是根据神的定意。

【耶一9】「于是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

【耶一10】「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

  • 神「伸手按我的口」(9节),象征将信息传给了耶利米——「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罗十20),用这个动作回应「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6节)。凡是真正被神呼召的人,都不必担心自己的口才、经验或软弱(赛六7)。
  • 年轻的耶利米所接受的工作,是向「列邦列国」(10节)宣告审判——「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10节),也宣告恢复——「又要建立、栽植」(10节)。拆毁不要的、建立神所要的,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既是神的救赎之道,也是信徒的长进之道。
  • 「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这些工作没有一样是耶利米能做到的。但是,神并非呼召耶利米去做他能做的工,而是叫他去做神要做的工。因此,神首先提醒他:「看哪」(10节),是神自己负责在那里做(十二14-15;十八7-10;二十四6;三十一28;四十二10;四十五4)。

【耶一11】「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耶利米,你看见什么?』我说:『我看见一根杏树枝。』」

【耶一12】「耶和华对我说:『你看得不错;因为我留意保守我的话,使得成就。』」

  • 11-16节是神向先知显现的两个异象,以印证祂的呼召。这两个异象的时间不能确定,不一定是在先知蒙召的时候立刻临到。
  • 第一个异象是「一根杏树枝」(11节),象征神会确保自己的话语很快「成就」(12节)。
  • 「杏树 שָׁקֵד/shaw-kade’ 」原文与「留意保守 שָׁקַד/shaw-kad’」谐音、字根相同,是双关语。以色列的杏树在早春开花,正如杏树开花意味着春天很快降临,神的话语也意味着一切很快就要应验,而不是像自欺欺人的百姓所以为的:「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番一12)。

【耶一13】「耶和华的话第二次临到我说:『你看见什么?』我说:『我看见一个烧开的锅,从北而倾。』」

【耶一14】「耶和华对我说:『必有灾祸从北方发出,临到这地的一切居民。』」

【耶一15】「耶和华说:『看哪,我要召北方列国的众族;他们要来,各安座位在耶路撒冷的城门口,周围攻击城墙,又要攻击犹大的一切城邑。」

【耶一16】「至于这民的一切恶,就是离弃我、向别神烧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要发出我的判语,攻击他们。」

  • 第二个异象是「一个烧开的锅,从北而倾」(13节),象征「必有灾祸从北方发出」(14节),如同一锅沸水倾倒在应许之地,百姓将大难临头。
  • 犹大的东方是沙漠,来自东北方美索不达米亚的敌人都是走当时的国际贸易大道「沿海大道 Via Maris」,「从北方」侵入以色列,被掳巴比伦的百姓也将「从北方」离开应许之地,而将来神又要领他们「从北方」回来(三18;二十三8;三十一8;亚二6)。
  • 「北方列国的众族」(15节),指应许之地东北方向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民族。在耶利米蒙召的时候,犹大周围的列强除了南方的埃及,就是北方的亚述。但此时亚述最后一位强势的君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主前669-631年在位)刚刚驾崩,日益衰落的亚述难以威胁犹大;而新巴比伦的开国君王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主前626-605年)刚刚登基,还在谋求独立。因此,百姓并没有看到现实的威胁,所以很难重视这个预言。
  • 「离弃我、向别神烧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16节),是宣告百姓离弃了西奈之约,违背了十诫的第一、二诫(出二十3-6),这是他们一切罪恶的根源。而神允许仇敌入侵、百姓被掳,正是执行西奈之约所定的惩罚(申二十九25-28),「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王下二十二16)。
  • 「约西亚在位十三年」(2节),正是约西亚洁净圣殿之后的第二年。在人看来,国家已经复兴、百姓已经回转,神应该大大祝福他们。但神此时呼召耶利米,却不是宣布祝福,而是预告刑罚。因为此时的犹大表面好像已经回转,实际却是继续悖逆;除了约西亚王和少数敬畏神的人,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继续敬拜偶像。表面的复兴使人不但更加刚硬,而且还自以为义、自我陶醉;所以神宣告:「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王下二十二17),用审判继续「攻击他们」(16节)。

【耶一17】「所以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他们惊惶,免得我使你在他们面前惊惶。」

【耶一18】「看哪,我今日使你成为坚城、铁柱、铜墙,与全地和犹大的君王、首领、祭司,并地上的众民反对。」

【耶一19】「他们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 「束腰」(17节)指立刻出发、宣讲神的话语。古代以色列人平时穿着宽松的外套,工作之前必须用腰带把衣服束起来。
  • 「不要因他们惊惶,免得我使你在他们面前惊惶」(17节),这是提醒先知:如果人借口自己的软弱(6节)、不肯忠心事奉,神就会任凭人的软弱成为他的羞辱。因此,我们「夸自己的软弱」(林后十二5),并不是理直气壮地懈怠躺倒,而是为了拒绝自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5)。
  • 「我今日使你成为坚城、铁柱、铜墙」(18节),指先知若顺服呼召,神将确保他成为合用的器皿,有能力抵御世界的「攻击」(19节),使他的见证不受先天软弱的限制。
  • 先知只能顺服神,不能迎合世界、讨好大众,所以必然会与众民「反对」(18节)、面临世人的「攻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路十3)。因此,神第二次宣告:世界绝不会得胜,「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19、8节)。虽然先知应当凭信心「束腰」、积极备战,但属灵争战的得胜并不是倚靠人的勇气、决心或能力,而是倚靠神的应许,「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2)。基督不但要救我们脱离罪恶(太一21),也要救我们脱离旧人(加二20),使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成为圣洁,合乎主用」(提后二21)。因此,「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耶利米书》背景

  《耶利米书》的希伯来名是「耶利米 יִרְמְיָה/yir-meh-yaw’」,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所指定的」。这个书名贴切地表明了本书的主题:虽然顽梗的百姓定意离弃神,但在他们走向灭亡的最后阶段,神却指定了一位先知一直陪伴他们,一面向他们指明已经指定的悲惨结局,一面向他们启示早已指定的拯救和复兴(二十五10-12)。

  《耶利米书》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中被列为《先知书》中「后期先知书」的第二卷。《塔纳赫》的名字Tanakh由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代表以下三部分、24卷书:

  1. 《妥拉》(Torah / תורה):意思是「指导、教导」,共5卷。顺序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2. 《先知书》(Navim / נביאים):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现代顺序是: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期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先知书)。
  3. 《圣卷》(Ketuvim  / כתובים):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现代顺序是:诗歌(诗篇、箴言、约伯记),五小卷(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历史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

  本书是圣经中字数最多的一卷,作者包括耶利米和他的门徒巴录(三十六4、18、32)。耶利米是南国犹大一位祭司的儿子(一1),传统认为是《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和《列王纪》的作者。在他事奉的年代,南国的属灵光景先起后落、有名无实,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一生目睹了亚述帝国的衰落瓦解,经历了埃及帝国的卷土重来,也见证了巴比伦帝国的崛起称霸。耶利米一面忠心宣告审判即将临到(一14-16)、百姓即将被掳(十、十一章),一面忍受同胞的反对、误解和逼迫(十一18-21)。当国家的灭亡越来越近、自己的预言即将应验的时候,先知内心的痛苦与冲突也达到了顶点,所以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九1)。他也是一位终身未婚的「孤独的先知」(十六2)。

  先知耶利米的事奉始于约西亚十三年(耶一1;二十五3)、终于被掳之后(一3;四十四1),大约是主前627-586年,对应于中国春秋五霸之秦穆公、晋文公和楚庄王的时代。当神的百姓即将被掳的时候,神并没有撇下他们不管,而是先后兴起了西番雅、耶利米和哈巴谷,陪伴他们走过了最悲惨的一段历史。西番雅可能在约西亚第十二年「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代下三十四3)之前事奉,哈巴谷可能在主前609年约西亚阵亡之后开始事奉,而耶利米在南国的最后四十年中一直在劝诫百姓。但摩西事奉四十年,见证了神把百姓领出埃及、带进应许之地;而耶利米事奉四十年,却目睹了悖逆的百姓被逐出应许之地、回到埃及。

  「平安 שָׁלוֹם/shaw-lome’」和「约 בְּרִית/ber-eeth’」是本书的重要关键词。在大小先知书的原文中,这两个词在《耶利米书》中使用得最多:一共82次使用「平安」,其中31次出现在本书;一共76次使用「约」,其中24次出现在本书。虽然本书的内容和体裁非常丰富,写作过程也非常漫长,但整体结构却是精心组织的。根据本书的内容和关键词,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先知蒙召宣告拆毁和建立(一章)
    •  B. 神审判背约的犹大、宣告百姓没有平安(二-二十章);
    •   C. 驳斥虚假的平安(二十一-二十九章);
    •    D. 神应许新约和真正的平安(三十-三十三章);
    •   C1. 虚假平安的破灭(三十四-四十五章);
    •  B1. 神审判周围的列国、恢复圣约和平安(四十六-五十一章);
    • A1. 拆毁的结束和建立的开始(五十二章)。

  主前640年,犹大王亚们因叛乱被杀,国民又杀了叛乱者,拥立年仅八岁的王子约西亚作王(王下二十一23-26)。在玛拿西和亚们王长达五十七年的统治下,南国犹大已沦为亚述的藩属国,偶像崇拜非常猖獗。约西亚作王第八年开始「寻求他祖大卫的神」(代下三十四3),第十二年「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代下三十四3),修复圣殿,恢复逾越节;第十三年,耶利米开始蒙召作先知(一2)。在此期间,亚述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君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主前669-631年在位)驾崩,从此再无力量阻挡约西亚摆脱亚述独立。但约西亚的榜样和努力并没能带起百姓的真正复兴,因为他们只是跟随人、并非跟随神,不但没有真正悔改归向神,反而迷信圣殿(七4),堕入虚假的安全感中,举国上下一味作假。

  主前612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和玛代联军摧毁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迁都哈兰。主前609年春天,埃及法老尼哥二世北上援助末代亚述王,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拦阻埃及大军,结果战死沙场(王下二十三30)。从此,犹大沦为埃及的藩属国,从君王到百姓都迅速败坏。

  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主前605-562年在位)率领巴比伦-玛代联军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打败了亚述和埃及联军,亚述帝国灭亡。尼布甲尼撒乘胜追击,把法老赶回埃及,夺取了黎凡特地区的控制权,犹大也从埃及的藩属国变成了巴比伦的藩属国。尼布甲尼撒掳走了犹大王约雅敬、部分圣殿器皿(代下三十六6-7)和贵族(但一1-2、6)。由于继位的犹大王不断图谋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屡次招来巴比伦的进攻。主前597年,犹大王约雅斤和百姓中的精英再次被掳巴比伦( 王下二十四15-16)。主前586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圣城和圣殿被毁,犹大王西底家和大部分百姓被掳巴比伦(王下二十五7、11),本地只剩下最穷的人(王下二十五12),沦为新巴比伦帝国的行省。先知耶利米受到巴比伦的善待(四十1-5),但不久就被不肯顺服的百姓裹挟到埃及,在埃及度过余生。

  百姓的全然败坏,坏王的影响只是外因,内因是人的肉体本相;恶王只是引动了百姓的罪性,好王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本相。因此,虽然约西亚王带领复兴二十多年,但百姓却阳奉阴违、成了「不受惩治」(二30;五3)的人,不可能倚靠自己的立志和努力来悔改、回转或成圣。「不受惩治」、不肯照着圣约悔改的百姓,只能接受圣约的咒诅(十一3、8)、等待大难临头。所以,神呼吁百姓悔改之后,就不再长久等候他们回转,而是「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一10),并宣告「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三十一31;来八8-12;十16-17),「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二十三5)。因为人只有被彻底拆毁,才能得着重建;百姓只有接受弥赛亚君王的统治,才能得着真正的复兴(三十17-22;三十一1-14;三十三9-13),耶路撒冷才能成为「耶和华我们的义」(二十三6;三十三16)。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耶利米书   先知   犹大   巴比伦   耶和华   百姓   自己的   西亚   埃及   耶路撒冷   杏树   本书   的人   以色列   祭司   大卫   亚述   列国   二十   希伯来   平安   我是   年幼   帝国   又要   君王   我说   都是   藩属   这是   之地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