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提多书第1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多一1】「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多一2】「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

【多一3】「到了日期,借着传扬的功夫把祂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

  • 「仆人」(1节)原文是奴隶,保罗是站在奴隶的地位上「服事主」(徒二十19),等候神的差遣。保罗只在本信中自称「神的仆人」(1节),「神的仆人」也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罗一1)、「基督耶稣的仆人」(腓一1)。
  • 「选民」(1节)在旧约里指以色列人(诗一百零五43;赛六十五0),在四福音中指犹太人(太二十四22,24,31;路十八7),而在保罗书信中指神所拣选的教会(罗八33;西三12;提后三12)。「神选民的信心」(1节)指神所赐的得救的真信心。
  • 「敬虔真理的知识」(1节)指神所启示的对真理的真认识,这种真认识能带出与真理一致的敬虔生活。
  • 保罗是在神所赐的信心和启示里(1节),照着信实的神永恒的计划接受福音的职事,不是根据自己的理智、情感、意志,不是根据人的理论、哲学,也不是根据环境、时代。
  • 神的应许是在「万古之先」(2节),而这应许的显明是「到了日期」(3节),借着基督成就,又借着选民「传扬」(3节)。
  • 「祂的道」(3节)指福音。
  • 「这传扬的责任」(3节)被「交托」(3节)给保罗和所有的信徒(太二十八19-20),不是出于人的志愿,而是按着神的「命令」(3节)。既是神所交托的「责任」(林前九17),我们传福音就「没有可夸的」,若不传就「有祸了」(林前九16)。

【多一4】「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 提多和提摩太都被称为保罗的「真儿子」(提前一2)。「儿子」原文就是「小子」(加四19;约壹二1;可十24),是表达年长者对年轻人的亲热感觉,当时以父子相称的门徒关系也很普遍。保罗、提摩太和提多都是由同一位圣灵重生的,在属灵上是弟兄关系,并非父子关系。
  • 「提多」是保罗的核心同工,是外邦人,保罗在其他书信中屡次提到他(加二3;林后二13;七6;八6;八23;十二18;提后四10),可以看出他老练而又恩赐。
  • 保罗的问安语结合了希腊式的「恩惠」和希伯来式的「平安」。当时的书信一般用「问候(Chairein)」一词来问安(徒十五23;二十三26),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乐的」。「恩惠」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动的礼物,是我们喜乐的源泉。希伯来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更表示繁荣、兴盛,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保罗的问候总是先「恩惠」后「平安」,因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对付清楚,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罗心目中,「恩惠」(Charis)几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义词,因为除基督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

【多一5】「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 「克里特」位于南爱琴海,是希腊第一大岛、米诺斯文明的发源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发源地「迦斐托」(创十14)。新约时代克里特岛有犹太人居住(徒二11)。克里特的众教会比在以弗所的教会更年轻,所以提多必须「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齐了」、「在各城设立长老」,教会才能走上正轨,显明基督身体的见证:肢体配搭(弗四11-16)、持定元首基督(西二19)。
  • 「长老」就是「监督」(7节),职责是治理教会(提前三4-5;五17),教导真理(9节),牧养信徒(徒二十28;彼前五2)。「长老」形式上由使徒或其同工「设立」、「选立」(徒十四23),实际上是圣灵所立(徒二十28)。圣灵借着信徒的事奉、交通和生活的见证,显明可以做长老的肢体,这个见证的显出乃是基督自己的管理,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举长老。

【多一6】「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 长老的职责是管理神的家,首先应该明白,神的心意是让我们不只在教会、更在自己的家里随时学习「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凡事都「奉主耶稣的名」(西三17)。因此,圣灵所选中的长老,自己的家首先要有基督身体的见证。
  •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可能指只结过一次婚,或只有一妻。当时异教徒中流行一夫多妻制。保罗并没有要求那些一夫多妻的人信主后只能留下一个妻子,而是要求教会领袖成为一夫一妻婚姻的好榜样。当时的长老都是弟兄,但圣经并没有明确禁止姊妹做长老。
  • 「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是「使儿女端庄顺服」(提前三4)的具体表现。

【多一7】「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多一8】「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多一9】「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 「监督」(7节)就是长老,长老指其身份,监督指其职责。长老的职责是做「神的管家」(7节),即管理神家的仆人,所以「必须无可指责」(7节),才能做众肢体的榜样。
  • 这里特别提出的「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7节)与提前三3类似,与当时克里特人的个性(12节)有关。
  • 「乐意接待远人」(8节)表明肢体之间的爱心交通。古时客店不多,出门的信徒需要热心人士提供食宿。
  • 「好善、公平、圣洁、自持」(8节)是针对当时克里特人的个性(12节)特别强调的要求。
  • 「庄重」(8节)就是「自守」(提前三2),指处事冷静沉稳。「自持」(8节)比「庄重」需要更多的自我约束。
  • 本节与提前三2的要求类似,但并没有禁止「初入教的」成为监督(提前三6),可能克里特的众教会比以弗所教会年轻。帖撒罗尼迦(帖前五12)、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教会(徒十四23)都是刚建立不到一年就「选立了长老」,虽然所有的信徒都是初信者,但神自己会负责管理祂的家,所以使徒们凭信心「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十四23)。
  • 保罗对以弗所长老没有特别强调教导真理的职责,可能因为那里的教会比较成熟,并不像克里特的众教会有一些能言善辩、「不服约束」的犹太人和外邦人(10节)。保罗在此所强调的并非是教导或雄辩的能力,而是「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9节),不但「教」,而且「坚守」,用生活见证做真理的守门人,如此「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9节),把人带到主面前。「驳倒」(9节)并非依靠「争辩」,而是靠把「所教真实的道理」(9节)活出来。教导的能力和口才是圣灵的恩赐(林前十二28),并非长老的资格。

【多一10】「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克里特的众教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教会中有许多肉体很大的信徒。「不服约束」即藐视教会的规矩。「说虚空话」指教导空泛无物,说了等于没说。「欺哄人」指自欺欺人。「奉割礼的」指犹太假师傅。

【多一11】「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堵住」原文指「以缰绳勒住」或「戴上嘴套」,防止更多的人被败坏。保罗并没有要求把这些人逐出教会,也没有禁止他们说话,因为用强迫是堵不住人的口的,只有凡事「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言语纯全,无可指责」(二7-8),才能叫那反对的人「自觉羞愧」(二8)。

【多一12】「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多一13】「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多一14】「不听犹太人荒谬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 「本地先知」(12节)指主前6世纪的克里特诗人伊皮麦尼德(Epimenides),备受其同胞的推崇,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都提到他是一个先知,因此保罗引用他这段众人皆知的话来描述克里特人的性格。古时希腊人把「克里特人」当作说谎话的别名,可见当时克里特人以爱说谎出名。在这样的人中间怎么能出现长老的合格人选呢?但神能叫克里特众教会中产生长老,「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可十17),神有能力、有恩典改变人。
  • 「这个见证是真的」(13节)表明当时克里特人的道德水平确实低下,传道人面临的争战也很大。
  • 「严严地责备」(13节)那些在真理上有谬误的信徒,目的不是为了辩论、谩骂,而是怀着「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13节)的心。不是人能「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而是神自己负责改变他们。传道人只要做该做的、说该说的,「严严地责备他们」,其余的由神自己负责。
  • 克里特的异端和以弗所一样,主要是犹太教(提前一4)。「荒谬的言语」(14节)可能指犹太教中玄思派的理论(提前一4)。

【多一15】「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真正叫人污秽的不是外面的「物」,乃是人里面「污秽不信」的心(可七18-23;路十一39-41)。 

【多一16】「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基督舍己救赎我们,就是要「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二14),但那些想依靠肉体「热心为善」的律法主义者,既不「认识神」、也不认识自己。因为从肉体里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没有良善」(罗七18),所以「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可废弃的」原文意思是「试验之后被弃绝」,表明从肉体里行出来的「各样善事」都是经不过检验的废品,只是肉体里的仿冒,并不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提多书》背景

  《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是保罗分别写给提摩太和提多个人的,但大部分内容是为了提摩太和提多所牧养的教会。三封书信在形态、内容和历史背景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被称为「教牧书信」,在指导牧养教会的功效上有目共睹。

  主后62年,保罗上诉凯撒成功,从罗马获释,重返亚细亚、马其顿。他可能先从罗马坐船经过克里特岛,把提多留在克里特牧会(多一5);接着继续坐船到以弗所,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会。最后,保罗经过小亚细亚回到马其顿,可能于主后63-64年冬天之前(多三12;提后四12-13),先给克里特岛的提多写了《提多书》,后来又给以弗所的提摩太写了《提摩太前书》(提前一3)。

  主后64年7月,一场大火席卷罗马全城, 市区受到很大破坏。民间谣传是尼禄皇帝下令纵的火,尼禄为了转移视线,就嫁祸基督徒,许多基督徒被定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记载:「他们在死前受尽凌辱。他们被逼披上兽皮,惨遭恶犬撕裂,或被钉在十字架上,或在夜幕低垂时被人活活烧死,把这些熊熊的火光当作照明之用。」很可能在这段迫害时期,保罗再次被捕入狱,在罗马等待最后的判决。这时访者稀少,因为当时若有人公然自认是基督徒,就有被捕及折磨至死的危险(提后一16-17)。保罗在第二次被囚罗马、即将殉道之前写了《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的内容与《提摩太前书》相似,但针对克里特众教会和以弗所的具体情况,重点有所不同。传说提多是克里特岛方伯的侄子,当地各教会都十分尊敬提多。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提多书   保罗   克里特岛   长老   基督   教会   都是   的人   恩惠   自己的   平安   爱琴海   克里   克里特   罗马   仆人   信徒   特人   地中海   真理   见证   显明   太和   书信   先知   借着   无可指责   选民   污秽   圣灵   肉体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