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可福音第1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可一1】「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

马可福音的主题是启示主耶稣是降卑自己来服事人的「神的儿子」(一11;三11;五7;九7;十四61;十五39),所以一开始就谈到「福音的起头」,不必提仆人的降生、家谱。马可福音记录了许多主耶稣服事的行动,却比较少记录讲道。「耶稣」是主耶稣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祂被差遣到地上的使命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基督」是主耶稣的职分,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被差遣来做神国度里受膏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旧约以色列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福音」就是「消息」,但后来意思变成「好消息」。本书的实际名称是「耶稣基督的福音」,而不是「马可福音」。

【可一2】「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记着说(有古卷无以赛亚三字):『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本节引自玛书三1,下一节引自赛四十3,所以有的古卷并无「以赛亚」三个字。马可福音最初的读者是不太熟悉旧约的罗马基督徒,所以引用旧约圣经没有马太福音那么频繁。

【可一3】「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本节引自赛四十3。「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指明施洗约翰的任务就是替主铺路,促使人的心思回转归向主,好让主有平坦的道路能进到人的心中,掌权作王。以赛亚说「修平神的路」,而马可在这里用「修直祂的路」。

【可一4】「照这话,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悔改的洗礼」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认自己在神面前有罪,宣告自己只配死,「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借着被浸入水中,将已往离弃神的罪行作个结束。「悔改的洗礼」不是归入基督,而基督徒的受洗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罗六3),表明与基督同死、又与基督同活(罗六3-5)。施洗约翰把犹太人认为只适用于不洁之外邦人的洗礼用在犹太人身上,打碎了犹太人的安全感。「旷野」是从犹太山区到死海的一片土地,约翰在这一带传道,可能与附近的昆兰爱色尼派集体苦修社团有关系。死海古卷就是昆兰爱色尼派社团保存的文献。

【可一5】「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

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非常简单,所过的生活非常简陋,却能影响犹太全地的人,这都是神预备人心的结果。约翰的影响非常大,他的门徒在犹太教内组织起一个独立的团体,一直到新约以后的时期,主后一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犹太古史记》对施洗约翰的记载比对主耶稣的记载还要多。「洗」原文是「浸」,即全身浸入水中。

【可一6】「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施洗约翰的父亲是祭司(路一8-13),但约翰却身在旷野,装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的,却与先知以利亚相同(王下一8),他后来与小希律的冲突也和以利亚很相似,主耶稣说他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太十一14)。施洗约翰甘心过简朴生活,住在「旷野」;放弃人前的荣耀,「穿骆驼毛的衣服」;不仰赖人的供应,「吃的是蝗虫野蜜」。有这样的心志,才能脱离人情的顾虑牵挂,单单做神话语的出口,自由地作基督的先锋。

【可一7】「他传道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祂解鞋带也是不配的。」

许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约翰,但他却要把众人的眼光引向「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把神的儿子介绍出来。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条道路,要把人引向那「在我以后来的」的耶稣基督。「提鞋」古代犹太人一般都穿无鞋帮的拖鞋,进入室内要脱鞋。替主人或来客脱鞋、提鞋、洗脚,是最低微的仆人所做的工作。

【可一8】「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用水给你们施洗」是施洗约翰的服事,就是将悔改的人埋葬在水里,终结其旧生命。「用圣灵给你们施洗」是神的儿子的服事,对于真实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们浸到圣灵里,使他们得着神的生命,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林前十二13;徒二2-4)。水浸是旧生命的结束,灵浸是新生命的开始,前者需要悔改(4节),后者需要悔改且相信福音(15节)。

【可一9】「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

「那时」就是施洗约翰在约旦河给人施浸的期间。「加利利」指加利利海西边的一带地方,有许多外邦人杂居期间,在当时为一般犹太人所藐视(约七52);「拿撒勒」是位于加利利海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小乡镇,也是被犹太人所瞧不起的小地方(约一46),主耶稣在此长大(太二23)。「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主耶稣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承认自己的罪(5节),因为祂并没有罪。祂受约翰的洗,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顺服神对人的定意,「尽诸般的义」(太三15)。但主耶稣是无罪可悔改的,虽然祂具有完全的人性,但罪并不是人性的根本属性。

【可一10】「祂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祂身上。」

受洗是神的儿子久已准备的服事的开始。「天忽然为祂开了」显明了神国的景象。圣灵降在主耶稣身上,为神的儿子显出印证,证明祂就是神用圣灵所膏的基督(就是「受膏者」的意思)。教会要受水洗与灵洗之先,主在此都受了,教会一切属灵的原则和实际都先积蓄在元首的里面,丰满的基督乃是一切属灵丰富的源头。「从水里上来」表明主耶稣受洗时,是全身浸入水里。

【可一11】「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祢是我的爱子,我喜悦祢。』」

正如神在创世记中是借着祂的话、透过祂的灵来创造(创一2-3),在神重新创造的新工作开始,也是神再次说话,圣灵再次运行在水面上(10节)。父神自己为祂的儿子作见证,这位甘心降卑自己到地上为人的儿子,让神在地上得着了祂在创世以来所要得着的那一个人,这一个人满足父的心意,做成父所要做的荣耀的计划。「这是我的爱子」是父神的宣告,表明主耶稣的神性,祂到地上来彰显父神(约一18)。「我所喜悦的」是承认在此之前主耶稣在地上三十年为人,完全满足了父神心意中的完美人性,而祂所要开始的服事,正是要把一切父神所喜悦的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都要听从祂(太十七5)。父神的宣告综合了诗二7和赛四十二1,前者是对王的宣告,后者是对神仆的宣告,清楚地宣告: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神的仆人,负着为神的子民赎罪的使命。

【可一12】「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

马太和路加福音都记载圣灵将祂「引到」旷野(太四1;路四1),但马可福音的「催」字更显出行动的急迫。神的儿子要立刻开始服事,所以圣灵刚刚降在主耶稣身上,接着就立刻「催」祂到旷野「受撒但的试探」。圣经并没有教导我们主动去受试探,但是当我们达到一个属灵高峰的时候,神也常常允许前面有试探来临,因为顺服神的人是魔鬼首先攻击的目标,魔鬼不会浪费时间对付那些对神冷淡的人,因为他们早已是牠的囊中之物,另一面神也允许借着这试探要显明我们的得胜是靠着神的话语。「旷野」指犹大旷野,就在主耶稣受洗的约旦河西岸不远。

【可一13】「祂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祂。」

「四十天」神的仆人摩西(出三十四28)和先知以利亚(王上十九8)也曾四十昼夜不吃不喝。摩西预言神要从以色列人中间「兴起一位先知象我,你们要听从祂」(申十八15)。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旷野四十年之久受神的苦炼与试验,借以显明他们是神的选民,肯遵守神的诫命(申八1-5)。所以主耶稣在旷野四十天相当于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旷野生涯,主动地接受撒但的试探,显明主耶稣是神的爱子(11节)。传统认为撒但是神起初创造的天使长之一,因为骄傲而堕落成为「魔鬼」(赛十四12-15),被中世纪教会称为「路西法」(拉丁语Lucifer),即「明亮之星」(赛十四12)。圣经称牠「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启十二9),并指出「牠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启十二4),可能指三分之一的天使跟随撒但一起堕落,成为邪灵,又称污鬼。

【可一14】「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

施洗约翰因批评希律安提帕强娶自己兄弟的妻子希罗底而被下监(太十四3-4),主耶稣听见施洗约翰被下监的消息,反而从犹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辖的加利利,表明这并不是退却,而是工作地点和方式的改变。主耶稣受洗后的第一年在犹太地和加利利之间事奉(约三22-五47),呼应施洗约翰的事奉(约三22-24)。此时是第二年,施洗约翰已经下监(三20),神结束了他的铺路工作,主耶稣回到加利利正式开始独立的事奉,显明祂的服事。「加利利」当时是外邦人所聚居的地区,素为犹太人所藐视,主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太四14-16节)。

【可一15】「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日期满了」指根据神救赎的计划,差遣祂儿子耶稣基督建立神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神的国」就是接受神掌权治理的范围。神国的建立首先要求人心的悔改,悔改不是人进入神国的资格,却是走向神国的第一步,只有悔改才能使人心转向神,而福音就是进入神国的路。主耶稣受差遣到人中间来,最中心的服事乃是要挽回人,恢复人和神的关系。

【可一16】「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加利利海」又名革尼撒勒湖(路五1),也叫提比哩亚海(约六1;二十一1),古时原名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捕鱼业昌盛,人口密集,许多村庄环绕湖而立。犹太人并非不知道海有多大,他们很熟悉地中海,但犹太人都根据传统称加利利湖为「海」。西门和安得烈是伯赛大人(约一44),可是已经搬到迦百农定居(29节)。「西门」是个犹太名字,而「安得烈」却是希腊名字,反映了加利利地区的混杂文化。主耶稣给「西门」起的名字「彼得」也是希腊名字,是亚兰文「矶法」翻译来的,意思是「磐石」(约一42)。

【可一17】「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彼得和安得烈原来是施洗约翰的门徒,曾经跟从过主耶稣(约一35-42),后来又回去捕鱼为生。现在主第二次呼召他们,要他们放下职业,从事更有价值的「得人」工作,把人带进神的国度。「来跟从我」就是做主门徒,当时犹太拉比不只是传授道理,而且和门徒生活在一起,以自己的日常行事为人言传身教。

【可一18】「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

彼得和安得烈已经在约旦河边见过主耶稣(约一35-42),所以可以「立刻舍了网」跟从主耶稣巡回传道,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抛弃了家产或与家人断绝关系(29节)。

【可一19】「耶稣稍往前走,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

雅各和约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伙伴(路五10),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撒罗米是主耶稣母亲马利亚的亲姊妹(约十九25;十五40),因此他们弟兄二人是主的表兄弟。西庇太可能比较富有,所以有雇工(20节),他儿子约翰也能认识大祭司(约十八15)。「补网」包括洗网、修补,并把网挂起晒干,以备次日捕鱼作业之用。约翰蒙召时正在「船上补网」,后来他在教会中的主要工作,也是修补破口漏洞,防备异端的入侵(约翰壹、贰、叁书)。

【可一20】「耶稣随即招呼他们,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从耶稣去了。」

这四个渔夫除了打鱼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鱼网和船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倚靠。现在他们却要丢开熟练的生活技能,离开故乡和亲友,去从事一个一无所知、毫无把握的事业,这样的「转换人生跑道」实在是太冒险了。在人看来,他们的「立刻」和「跟从」(18节)实在是一件盲目的事,但在神眼中却是最宝贵的反应。约翰很可能已经在约旦河边见过主耶稣(约一35),所以可以「立刻舍了船」(太四22)跟从主耶稣。

【可一21】「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

「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北边,主耶稣曾有一段时期在迦百农居住并传道(太九1;十一23)。「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后才开始有的,那时圣殿被毁,犹太人就建立会堂,聚集祷告并讲解律法。犹太成年男人每天必须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祷告三次,会堂最初是为此目的设立的。主耶稣「进了会堂教训人」,对象都是犹太人。主耶稣的时代,撒都该人掌控着圣殿,法利赛人掌控着会堂。

【可一22】「众人很希奇祂的教训;因为祂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一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话语去服事人,把人带回到神的权柄之下。「众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稣的「教训」,更是祂话里的「权柄」。因为「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约七46),祂的教训是出于神,而不是凭着自己说的(约七16-17)。「文士」是解说律法的教师,他们只是解释道理和字句,但主耶稣却叫人在祂的话语中遇见了神的权柄,因为祂就是神的儿子,身上带着神的权柄。

【可一23】「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牠喊叫说:」

【可一24】「『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

  • 「污鬼」(23节)就是邪灵,是跟随撒但背叛神的堕落天使。「被污鬼附着」(23节)的人与精神病不同,因受邪灵的操纵,往往有异常的力量和行为。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竟然能在犹太人的「会堂里」(23节)敬拜神,却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直到他遇见了主耶稣。
  • 「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24节)原文是「这跟我们与你有何干」,是希伯来成语。污鬼虽然认识耶稣基督是「神的圣者」(24节),但却拒绝接受祂做主,所以仍与祂没有相干。这个态度代表了今天许多人,他们承认宇宙中有神,却不愿意让神来干涉他们的人生。「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二19),因为鬼魔的知识并未伴随着信、望、爱,这种客观道理上的认识,若没有加上信而顺服的心,仍与我们无益。污鬼先自称「我们」(24节),后来自称「我」(24节),可能那人里面有许多污鬼,由其中一个污鬼代表牠们说话。「神的圣者」(24节)指「分别为圣归于神的那一位」,是神儿子的别称(路四34;约六69)。

【可一25】「耶稣责备牠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不要作声」意思就是「闭嘴」。虽然污鬼说的没有错,好像是把荣耀和称赞归于主,但主耶稣却拒绝接受邪灵为祂作见证,因为这见证的源头不是出于神。污鬼的见证再有力量,也不能使荣耀归于神,不但不能把人领到神面前,反而会迷惑人,混乱主的所是和所作,模糊神与鬼的界线,甚至使人不是接受鬼的作为、就是说主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三22)。因此一切掺杂的见证和荣耀,主都不接受,一切表面上美好、但不是出于神的事物,主一概拒绝。神所要的是那些清心爱主的人的见证,我们不能随便拿异教、异端的东西来见证神,一定要注意那见证的源头是否出于神。主耶稣赶鬼并不需要用复杂的咒语,祂只需要「责备」就能显出神儿子的权柄。

【可一26】「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疯,大声喊叫,就出来了。」

【可一27】「众人都惊讶,以致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啊!祂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祂。』」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二件服事,就是用神的权柄把人从黑暗的权势下释放出来,叫人得着真理的自由,享用神所赐的安息。在马可福音中,神迹的主要功用是要确认主耶稣的权柄,同时也是慈爱与怜悯的工作(41节),也是国度来临的兆头(三26)。

【可一28】「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可一29】「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

西门·彼得的家离迦百农的会堂没有几步路。西门·彼得的妻子后来在她丈夫宣教旅行时同行(林前九5)。

 

【可一30】「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

【可一31】「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她就服事他们。」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三件服事,就是用神的能力医治人,让人能起来服事。

【可一32】「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

圣灵记载主耶稣的第四件服事,是叫人进入安息的服事。「天晚日落的时候」安息日就结束了,犹太人才可以走远路和工作,所以群众可以聚集前来寻求医治。他们在安息日里得不着安息,到主面前就能得着安息。这些人现在还只是为了解决人的需要,而不是来寻求神,但主耶稣还是以怜悯的心服事他们。

【可一33】「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

【可一34】「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

污鬼比那些自以为虔诚的人更早认出祂,但主耶稣却「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主耶稣拒绝接受鬼魔为祂所作的见证,祂要人们因着祂的话语和作为来认识祂,而不是因着鬼魔的见证。祂要等候父神自己的启示,只有那样,每一个门徒才能够与彼得一起承认「祢是基督」(八29),对神有真正的敬畏。

【可一35】「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可一36】「西门和同伴追了祂去,」

【可一37】「遇见了就对祂说:『众人都找你。』」

此时众人来找主,并不是因为想听道,而是为了医病赶鬼(32节)。

【可一38】「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 主耶稣拒绝众人的寻找,因为祂奉差遣来服事的目的是要传神的道,而不是为了医病赶鬼。主耶稣甘心服事人,但祂的服事并不是根据人的需要,而是根据神的心意。人都是看重肉身的需要、眼前的好处,主耶稣却要让人看重神的心意过于肉身的需要,注意永恒的事情过于眼前的好处,把人带回到神永远的计划里。
  • 同样,今天我们也不能用扶贫济困、慈善福利、社会公义、民族解放等「社会福音、解放福音」来代替悔改得生命的「神的福音」(14节),或者把福音当作社会改良、道德教育的手段。

【可一39】「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会堂,传道,赶鬼。」

主耶稣服事的次序是先「传道」,再「赶鬼」,看重神的见证过于工作。

【可一40】「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求耶稣,向祂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这个人认识自己的败坏,需要得医治,他也认识在主没有「能」或「不能」,只有「肯」或「不肯」。圣经里的「大麻风」包括各种皮肤病,也包括严重的麻风病,麻风病会使人变得腥臭腐烂至死,和罪很相似。在旧约里所记长大麻风的人通常都是因为罪,是不洁净的,应该隔离(利十三至十四章),而医治「大麻风」是弥赛亚身份的标志之一(路七22)。人的天然肉体本性满了罪污,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长了大麻风」。长大麻风的人进到城里是违反律法的(利十三46),这次相遇可能是发生在郊外,也可能这个人迫切到不惜违反律法的规定进了城,而「向祂跪下」这个谦卑的举动表示他认识主的权柄。

【可一41】「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

  • 律法规定大麻风病人必须隔离,主耶稣本可以只用一句话就医治他,但主却「伸手摸他」,表明祂愿意与污秽的罪人联合,因为人的洁净不能传给人,但救主的洁净却能传给人;也表明祂「肯」怜悯我们,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祂要从里面医治我们。
  •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确实肯」,「能」不是问题,「肯」更是救主基督到地上来的目的,主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认识祂心中的「肯」,也经历祂慈手的「能」。
  • 「你洁净了吧」,表明神的儿子话中有权柄,祂的服事工作大部分是用话语命令来成就的。

【可一42】「大麻风实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

【可一43】「耶稣严严地嘱咐他,就打发他走」

【可一44】「对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按照律法,大麻风痊愈后,要先给祭司察看,经祭司认定已洁净后,才可以献祭,在众人面前见证(利十四2-20)。在主耶稣上十字架完成救赎大工、进入恩典时代之前,犹太信徒还必须按照律法的规条行事。

【可一45】「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人从各处都就了祂来。」

  • 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虽然「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34节),却没有医治当时所有的疾病,也没有赶出所有的污鬼;虽然「动了慈心」(41节),却没有解决当时所有人的需要。因为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地上服事人,目的并不是医病赶鬼、解决人肉身的需要,而是「宣传神的福音」(14节)。因此,主耶稣吩咐那人「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44节),因为主的时候还没有到。
  • 那人没有顺服主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虽然是出于好心,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不能再自由地在城里传道。同样,我们若有意无意地把主耶稣传讲成一位医病赶鬼的慈善家、教人行善的道德家,实际上就是「另传一个耶稣」(林后十一4),叫人「另受一个灵」、「另得一个福音」(林后十一4)。这种「别的福音」(加一6)会妨碍「神的福音」(14节)自由地在人心中扎根,让人以自己为中心,看重肉身的需要过于神永远的计划,注意眼前的好处过于永恒的生命。传讲福音必须「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动机、过程、结果都根据基督,才能真正传扬「神的福音」。

《马可福音》背景

  《马可福音》被早期教会公认为是马可在罗马写成的,马可是使徒彼得的亲密同工(彼前五13),可能就是客西马尼园丢了麻布赤身逃走的少年(十四51-52),他的母亲马利亚也是个基督徒,门徒们曾在她家聚会,彼得蒙天使拯救出监之后,径自前往马可家去(徒十二12)。马可曾与保罗和巴拿巴同工(徒十二25,提后四11),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马可福音》的资料可能很多来自彼得在罗马的讲道,所以对主耶稣的服事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因为彼得就是目击者。彼得是个感情强烈的人,所以马可多次记录主耶稣的感受和反应。马可福音节奏明快、措辞生动,也反应了彼得的特点。

  《马可福音》的最初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比较少提及摩西律法,需要经常解释犹太人的各种习俗和犹太地的地名、植物、钱币价值、亚兰文等等,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拉丁词语。成书时间可能是主后60-65年。《马可福音》挑选题材的目的是为了介绍神的儿子来作服事人、替人受苦的仆人,所以有人称之为「附有大量引言的受难故事」,其中没有提到主耶稣的降生、家谱、许多称号,而是一开始就提到主耶稣的服事(一14),最后以十字架为服事的巅峰(十五章)。

  主耶稣到地上来,不但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的大工,也透过祂自己把父神向人启示出来。圣灵感动人写下四卷福音书,让我们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和旨意。《马太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天国之王,最初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所以用一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介绍祂,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开始;《马可福音》启示主耶稣是神的儿子降卑自己来服事人,最初的读者是外邦基督徒,所以立刻谈到「福音的起头」,不必提服事仆人的降生、家谱;《路加福音》启示主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最初的读者是慕道的朋友,所以要「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把家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约翰福音》启示主耶稣就是神,最初的读者是比较成熟的基督徒,所以直接从「太初」开始,不必提神的降生和家谱。

  《马太福音》所用的材料与《马可福音》相似的约占全书的45%,与《路加福音》相似的约占65%,因此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即可以互相对照阅读的福音书。对于同一件事的记述,《马太福音》突出了天国之王的权柄,《马可福音》突出了神的儿子服事的能力,《路加福音》则突出了人类救主的爱。

图:耶稣受洗、受试探和传道早期:1、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东的伯大尼,接受施洗约翰的洗(太三13-17,可一9-11,路三21-22,约一29-34);2、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传统认为在耶利哥附近),受魔鬼四十天的试探(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3、耶稣回加利利传道,途中收安得烈、西门·彼得、腓力、拿但业为门徒(约一35-49);4、耶稣到迦拿参加婚宴,使水变酒,是第一件神迹(约 2:1-11);5、耶稣第一次去迦百农传道(约二12);6、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第一次洁淨圣殿,并与尼哥德慕谈道(约二13-三21);7、耶稣到犹太地居住和施洗(约三22-四2);8、耶稣在去加利利的路上,特意经过撒马利亚的叙加城,在雅各井旁与撒马利亚的妇人谈道(约四3-42);9、耶稣回到加利利,在迦拿医好大臣儿子的重病(约四46-54);10、耶稣回拿撒勒传道被拒(路 四16-30);11、耶稣再到迦百农传道(太四12-16);12、耶稣在加利利海边传道,再次呼召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跟随祂(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11);13、耶稣到加利利全地会堂传道,名声传遍了叙利亚,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太四23-25,可一35-45,路四42-44);14、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毕士大池治癒瞎子(约五1-47)。

读经有感:往别处去(38节)

许多信徒祷告,都求主清楚指示在生活上买这车或那车、搬这里或那里、任这职或那职。可惜主更多时候却不开口指点迷津。原来生活中绝大多数抉择取舍、处事待人之事,主都早已提供充份有余的教导和原则,让人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什么都好,什么都行。显然,在人今生舞台上,不论怎么选择,包括工作和配偶,都必具一定契机和危机,没有绝对的完善。耶稣传福音做好事。世人绝对欢迎的是祂的好事,尤其是不断做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好事。至于福音,却都觉得是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但其实耶稣降世的唯一目的是拯救罪人;活着的主要目的是传讲福音。祂行神迹是为了证明祂是神的儿子;做好事若非为传福音铺路,就是出于祂圣爱本性在必要处境中自然的流露!如果我们已经蒙恩得救,有了神儿子的生命和地位,就当以主的心为心,以主的事为念。应该一生效法耶稣,不为吃饭、赚钱、享乐而活,不为人情世故、济贫救苦而活,而单单为追随主的脚踪,为不停地「往别处去」广传福音、拓展天国而活!

默然自问:我真有必要放下鱼、放下网,才能跟从主「得人如鱼」吗?(18节)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马可福音   耶稣   约翰   旷野   主耶稣   福音   犹大   犹太   彼得   死海   的人   利利   雅各   会堂   基督   儿子   约旦   权柄   圣灵   西门   耶路撒冷   摩西   犹太人   麻风   先知   马太   约旦河   见证   之地   干旱   家谱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