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壹书第3章原注释版本
【约壹三1】「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
- 「儿女」原文源自「生产」,强调我们从神而生,得着了神的性情、而不只是儿女的地位。
- 「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表明真信徒一定是里面有神的性情、外面活出神的生命。
- 「神的儿女」与「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完全不同,以致世人「不认识我们」(林前二15),无法理解信徒得救以后生命的改变。因为他们不认识基督,正如基督的荣耀为肉身遮盖,「神的儿女」的生命也「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3),「神的儿女」的荣耀「还未显明」(2节;罗八19)。
【约壹三2】「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
「将来如何,还未显明」,指我们对基督再来以后的情形所知有限,即使「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二27),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将来的好奇。但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当基督向我们第二次「显现」的时候,「我们必要像祂」,获得和基督一样「灵性的身体」(林前十五44),完全恢复「神的形象」(弗四24),「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西三4)。
【约壹三3】「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 信徒若真「指望」基督再来,就会「洁净自己」,竭力「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林后七1)。因为「神的儿女」的新生命「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必然无法忍受与污秽并存。
- 我们被神预定、拣选的目的,是要「效法祂儿子的模样」(罗八29),因此真信徒从得救之日起,圣灵就会不断使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直到我们被「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林后三18)。
- 「罪」直译为「未中靶标」,定义就是「违背律法」,表明罪不只表现为「未中靶标」,罪本身的性质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乃是罪的本质,而不是其结果。
- 人常常为自己的罪找借口,用生理、心理、文化、环境等外界因素来掩饰,但约翰却宣告,罪的本质就是人的内心不肯顺服神,因此主动抗拒神的权柄和律法。承认罪的真正本质,是我们「洁净自己」(3节)的第一步。
- 「犯罪」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指持续不断地犯罪。
- 新约中对罪的定义还包括:「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十四23);「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凡不义的事都是罪」(约壹五17)。
【约壹三5】「你们知道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在祂并没有罪。」
- 基督第一次「显现」,是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林后五21;彼前三18),「要除掉我们的罪」(约一29)。祂在十字架上的死结束了罪的权势,停止了罪对信徒的控告;祂的复活显明了胜过罪的生命,解除了罪辖制人的能力。
- 如果信徒对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有正确的「 知道」,就不会继续留在罪恶里。
【约壹三6】「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
- 既然「在祂并没有罪」,如果我们住在祂里面,与主保持生命的连结和交通,就不会习惯于犯罪。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犯罪,就证明我们不仅现在没有住在祂里面,而且过去在信心里「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并没有重生得救。
- 「犯罪」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指持续不断地犯罪。「未曾看见祂」指没有在生活经历上体验过基督的同在。
- 「未曾认识祂」指不认识基督的所是和所作。
【约壹三7】「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
- 当时有异端诡辩,信徒不必在乎是否「行义」,因为他们已经「是义人」。约翰断然否定,因为「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二1、29;三3、5)。
- 「行义」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指持续不断地行义(二29)。什么样的人会习惯地活出什么样的行为。
【约壹三8】「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
- 罪的源头是魔鬼,基督第一次显现,正是「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来二14),松开罪对人的捆绑,「要除掉我们的罪」(5节)。在基督第二次再来显现的时候,我们「必得见祂」、「必要像祂」。如果我们因基督的第一次「显现」而得救,并预备迎接祂的第二次「显现」,就必定会「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3节)。
- 「从起初就犯罪」(约八44),指从撒但因骄傲背叛神、成为魔鬼时。
- 「犯罪」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指持续不断地犯罪。
- 「作为」原文是复数,表明魔鬼有各种各样的作为。
【约壹三9】「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是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
- 「犯罪」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指持续不断地犯罪。
- 信徒并非不会犯罪(二1),我们在本性和行为上都有罪(一8、10),但已经「不持续犯罪」,因为我们里面有「神的道」,这道给我们不犯罪的能力;也「不能持续犯罪」,因为我们里面有「神生的」生命,这生命在我们里面无法忍受罪,即便「偶然被过犯所胜」(加六1),里面「忧伤痛悔的心」(诗五十一17)也会和我们过不去。
- 约翰在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教导所要纠正的是不同的异端。第一章的异端主张,他们既有了隐秘的「知识 gnosis」,就是完全人,因此否定罪的存在。对于这些人,约翰宣告人人都有罪(一8、10),否定罪就是说谎。本章的异端主张,罪无关紧要,它已经无法损害蒙光照的人,因此否定罪的严重性。对于这些人,约翰宣告罪与神的儿女是不能并存的(8-9节),「犯罪的是属魔鬼」(8节),「持续犯罪」表明他并不是重生的基督徒。
【约壹三10】「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 这世界上只有「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两种人,再没有第三种。人的父不是神,就是魔鬼(约八44;徒十三10),黑白分明,不是有分于神的生命和性情,就是被魔鬼诱惑和辖制。神是所有人的创造者(徒十七28),但从灵性的关系而言,神并不是所有人的父。
- 「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可以凭着他们生命的果子看出来(太七20):「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一个「由神生的」(9节)真信徒,不必别人的唠唠叨叨,自然就有「行义」和「爱弟兄」的倾向。而一个人若经过反复教导、劝勉都不能「行义」和「爱弟兄」,「就显出」他是「魔鬼的儿女」。
【约壹三11】「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
- 正如「恨」是世人的标志(13节),「彼此相爱」乃是信徒的标志(14节)。基督徒从得救之后,就应当遵行「彼此相爱」的「命令」(约十三35),活出「彼此相爱」的见证。
- 11-24节是第二轮「爱心的测验」。
【约壹三12】「不可像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
- 「该隐」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子,因嫉妒而杀害弟弟亚伯(创四1-8)。
- 「属那恶者」指他的嫉妒与恨源于魔鬼,受魔鬼辖制,是「魔鬼的儿女」(10节)。
- 该隐杀亚伯,是「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因此产生嫉妒,嫉妒导致仇恨,仇恨导致杀人,这就是「属那恶者」的可怕规律。
该隐就是「世人」的样式,世人恨我们,也是因为讨厌我们「行义」(10节),并且因为在「恨」我们以先已经「恨」基督了(约十五18),因此这「恨」证明了他们灵性「住在死中」(14节)。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希奇」(约十五19、25;十六1-3;十七14;彼前四12-13),倒要希奇一个自称基督徒的人不被世人所恨、反而受到世人欢迎。
【约壹三14】「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
- 「爱心」是圣灵的果子(加五22),是真实信心的记号(加五6),是有无「永生」(15节)生命的证据。若要知道一个信徒属灵生命的程度,只要看他在基督的身体里「爱弟兄」的程度。
- 不能用「爱心」在小组、团契、教会中与弟兄「彼此相交」(一7)、「彼此相爱」(11节)、「和睦同居」(诗一百三十三1)的,表明基督在他里面还没有掌权,基督的生命在他里面还没有长成,虽然名义上是得救了,但「仍住在死中」,还是个活在肉体中的属灵婴孩。
【约壹三15】「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
- 不「爱弟兄」,就是「恨他弟兄的」,也「就是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黑白分明,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二10-11)。
- 在神的眼里,恨人等于杀人(太五21-22),藏在内心里的恨意,只要外面的条件允许,必然会导致外面杀人的行动。人若常怀仇恨之心,说明没有神的生命在他里面。
【约壹三16】「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 爱的本质就是「舍己」(加二20),该隐的「恨」带来「杀人」(15节),基督的「爱」带来「舍命」,所以我们的「彼此相爱」(11节)也当效仿基督,「为弟兄舍命」。
- 「为弟兄舍命」并非只是愿意为弟兄而死,更是指愿意为弟兄而活,甘心乐意地放下自己,「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与弟兄分享生命中的所有(17节)。
- 为弟兄死容易,为弟兄活难,因为需要时时顾念弟兄的感受,随时放下自己。
【约壹三17】「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为弟兄舍命」(16节),却总有机会与有需要的弟兄分享我们的「财物」(雅二15-16),舍弃我们生命中的「有」去供应别人。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所「有」的,用在所「看见」的弟兄身上,就是「塞住怜恤的心」,表明自己里面还没有感受到神的爱。
- 「爱神的心」原文也可以译为「神的爱」、「像神的爱」,根据上下文,译为「神的爱」更合适。
- 16节的「弟兄」是复数,本节的「弟兄」是单数,我们很容易说对整个普世教会的「弟兄们」有爱心,但却不容易爱我们所「看见」的那位不怎么可爱的「弟兄」。
【约壹三18】「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爱的本质不是感觉、不是空谈,而是「舍己」(加二20)的行动。如果我们的爱是「诚实」的,就必定会带出「舍己」的「行为」。「只在言语和舌头上」的「彼此相爱」(11节)都是虚假、空洞的。
【约壹三19】「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
如果我们有「在真理中」(18节「诚实」原文)「舍己」(加二20)的爱,就可以确信自己「是属真理的」,因此「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内心就不会因撒但的控告(启十二10)而失去平安的确据。
【约壹三20】「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 通常良心的控告都是公正的,这时惟有神的赦免才能使它的声音平息。但有时良心的控告也会不准确,这时我们当知道神比我们的良心有更大的怜悯和慈爱,对父神的完全信赖,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 本节原文文法比较混乱,比较难解释,可译为:「每当我们的心定我们的罪,我们可以平抚我们的心,因为神比我们的心大。」
【约壹三21】「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
如果我们的「彼此相爱」(11节)是「在行为和诚实上」(18节),就可以确信自己「是属真理的」(19节),因此良心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时若良心不定罪我们,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心里满有平安。
【约壹三22】「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祂得着;因为我们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
- 如果我们的「彼此相爱」(11节)是「在行为和诚实上」(18节),就可以确信自己「是属真理的」(19节),因此良心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时若良心不定罪我们,我们就有把握可以借着祷告亲近神,并且知道祂必定会回答。因为正常的良心必引导我们「照祂的旨意求」(五14;约十五7;诗三十七4),所有的祈求都是为「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
- 「命令」原文是复数,指神所有的命令。
【约壹三23】「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祂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
- 「命令」原文是单数,特指「信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二23)与「彼此相爱」(约十三34),「信」和「爱」是一个命令的两个部分,是神最基本的命令,涵盖了所有的命令。
- 本节第一个「祂」指父神,第二个「祂」指基督。
- 「信」原文是过去式,指我们决志信主时的公开信仰告白。
- 「相爱」原文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相爱。
【约壹三24】「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祂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 「命令」原文是复数,指神所有的命令。只有完全顺服神的人,才能「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也是住在基督里面(约十五4;约十七21)。
- 约翰所说的「住在神里面」、「住在主里面」(二6)、「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二24)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不是某种神秘的经历,而是「照主所行的去行」(二6)、「不持续犯罪」(6节)、「遵守神命令」(本节)、「彼此相爱」(四12)、「认耶稣为神的儿子」(四15)。
- 圣灵是「神住在我们里面」的证据,祂赐给我们「恩膏的教训」(二27),引导我们「与神相交」(一6),管理我们生活的操练,也赐给我们能力完全顺服,使我们有条件「住在神里面」,也确知「神住在我们里面」。
圣经-旧约
圣经-新约
相关内容
- 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
- 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
-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甚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
-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
-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启示录22:20
- 它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烟昏暗了 -
- 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牠们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 -启示录9:
- 并且吩咐牠们说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各样青物并一切树木惟独要伤害额上没有
- 但不许蝗虫害死他们只叫他们受痛苦五个月这痛苦就像蝎子螫人的痛苦一样 -启
- 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决不得死;愿意死死却远避他们 -启示录9:6
- 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 -启示录22:7
-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启示录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