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翰壹书第2章原注释版本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约壹二1】「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 「我小子们」意思是「我亲爱的孩子们」,是年近百岁的使徒约翰对信徒的昵称。「叫你们不犯罪」指他写本信的目的是防止犯罪,而不是宽恕罪过。
  • 「犯罪」原文是简单过去式,指单独一次犯罪的行为。「若有人犯罪」表明信徒还会「偶然被过犯所胜」(加五21),但不会沉溺于罪中之乐,因为我们里面的新生命不允许我们在罪中生活,罪的痛苦会使我们里面过不去,因此就会赶快寻求脱离罪的捆绑。为此,神为我们预备了一位「中保」,使我们可以脱离罪,继续「住在主里面」(6节)。
  • 「中保」原文指某个被召来帮助另一人的中介者、中间人,帮手,偶尔指法律方面的律师,就是为受审者辩护的人。「那义者耶稣基督」现在不作我们的审判者,而作我们在神面前的辩护者,驳斥「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启十二10)的撒但,因为凡相信基督者「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五24)。而圣灵是我们的另一位「中保」(约十四16),祂同时也是基督在地上的辩护者(约十五26),在世界面前为基督说话。

【约壹二2】「祂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

  • 基督是「那义者」(1节),唯有透过一位全然公义圣洁的救主,才能「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一9),并且以「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林后五21;来七25-26),「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 「挽回祭」原文与四10里的「挽回祭」是同一个名词 hilasmos,动词形式 hilaskesthai 则被译为「挽回」(来二17)或「开恩可怜」(路十八13),在希腊文学中指异教以献祭来讨好忿怒的假神。
  • 约翰借用「挽回祭」这个异教名词,但所表达的概念与异教截然不同:一、异教假神的忿怒是易怒霸道、反覆无常的;而真神的忿怒则是出于祂对一切罪恶的公义、不变的恨恶。二、异教是人或第三者提供礼物来贿赂假神;而真神则是出于祂自己的爱、用祂的儿子为「挽回祭」,主动「挽回」(来二17)、恢复我们与祂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四10),这是神自己设计的方法,使祂的忿怒可以止息(诗七十八38;八十五2-3;一百零三8-10;弥七18-19)。
  • 这「 挽回祭」是神主动设立的,而不是罪人预备的,在旧约里就是神的恩典采取主动:「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十七11)。
  • 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献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为祂一次献上的祭永远有效(来十10);我们不仅在得救时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与神和好,并且得救之后「若有人犯罪」(1节),也可以继续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维持「与神相交」(一6)。
  • 「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并不是说「普天下人的罪」都已经因着这「挽回祭」而自动得到赦免,而是说这「挽回祭」足以挽回「普天下人」,凡信而接受的人都可以享用其功效(约三16;五24)。

【约壹二3】「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

  • 「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生命在软弱中尽力顺服基督的管理,才是真正「认识祂」,才能因「认识祂」而支取祂所献上的「挽回祭」(2节)的功效。凡是不能使我们立志「遵守祂的诫命」的「认识」,都是虚假的「认识」,正如当日祭司长和文士明知弥赛亚要降生在伯利恒,却无意前去寻访一样(太二1-8)。
  • 使徒约翰在本信中一再使用「晓得」、「知道」(5节),总共有40次之多,表明用意是要提供测验的标准,使真信徒对永生的确据有把握(五13)。为此约翰提出了三个自我测验的方法:「顺服的测验」(3-5节)、「爱心的测验」(6-11节)和「真理的测验」(18-27节)。

【约壹二4】「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早期诺斯底主义异端强调他们蒙了特别的光照,拥有隐秘的「知识(gnosis)」。但约翰强调,没有带来顺服的「认识(ginosko)」,就是「说谎话的」(一6),心里根本没有「真理」(一8)。「认识祂」就是永生(五20;约十七3)。

【约壹二5】「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 「凡遵守主道的」指毫无保留地承认神的权柄、顺服神的权柄,在一切事上都有「遵守主道」的态度。
  • 「爱神的心」原文也可以译为「神对他的爱」、「如神之爱一样的爱」。
  • 「完全」形容被爱充满的程度,不是零零碎碎的施舍,而是时刻感到神的爱。
  • 只有「在主里面」的人(约十五4),才会用主舍己的爱去爱人、爱神,遵守主的道(约十四23)。对神真正的爱,不是通过感性的言语或神秘的经验,而是通过顺服来表达(五3;约十四15、21、23;十五10)。

【约壹二6】「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 主耶稣已经给我们作了「榜样」,叫我们照着祂向门徒所做的去做(约十三15),包括:「彼此相爱」(约十三15)、「行公义」(二29;三7)、「洁净自己」(三3)、受苦(彼前二21)等等。主的生命是把人领回到神面前、拣选神所喜悦的事,所以因着生命的交通「住在主里面」的人,必然爱慕遵行神的话。除非我们的行为效法基督,「照主所行的去行」,否则就不能说自己「住在主里面」。
  • 「照主所行的去行」在此特别指弟兄之间的彼此相爱(7-11节)。
  • 6-11节是第二项测验:「爱心的测验」。

【约壹二7】「亲爱的弟兄啊,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这旧命令就是你们所听见的道。」

「彼此相爱」(约十三34)是「旧命令」,即每个信徒在信主时就已经领受的基本教导,是福音真理的一部分。

【约壹二8】「再者,我写给你们的,是一条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们也是真的;因为黑暗渐渐过去,真光已经照耀。」

  • 「彼此相爱」(约十三34)也是「新命令」,因为与旧约爱的诫命(申六5;利十九18;太二十二37-40)相比,这爱不只是「爱人如己」(利十九18;太二十二39),更是像基督爱门徒一样「舍己」(加一4;二20;弗五20);不只是爱「邻舍」(路十27;太五43),也是爱「仇敌」(太五44)。
  • 我们越「与神相交」(一6),就会越发现主的命令是「真的」,因此「爱弟兄」(10节)就越来越不是出于外面的要求,而是来自里面的催促。这爱属于「新」的世代,将「永不止息」(林前十三8),而新的世代已经由「真光」的照射开启了。
  •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太十二32;可十30;路十八30),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林前十11),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加一4),并且已经开始尝到「来世权能」(来六5)。
  • 「黑暗」指现今的世代,即正在消逝中的「世界」(17节)。
  • 「真」指真实的事物与复制品的区别,比如实体与影子、原型与模型的差别(来八5;九24;十1)。
  • 「真光」就是耶稣基督(约一9),基督是来到世间的真实的光(约三19;赛九2),而物质界的光只是其反射、是真实的复制品。

【约壹二9】「人若说自己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还是在黑暗里。」

  • 耶稣基督就是那「真光」(8节),因此自称「在光明中」(9、10节;一6)的人,就应当行在爱中(约八12)。
  • 早期诺斯底主义宣称,得多少光照,就拥有多少对神的知识,他们自称「在光明中」。
  • 若想知道一个人真实的属灵光景,只要看他是否「爱弟兄」(9节),便一目了然。一个不「爱弟兄」、总是和弟兄过不去的人,「还是在黑暗里」,他的「与神相交」(一6)只是形式上的,并不能使他遇见光,因此不是真正「在光明中」活在「彼此相交」(一7)里。

【约壹二10】「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

  • 我们或是「住在光明中」、或是「在黑暗里」(9节),彼此对立,黑白分明。因此,人若不「爱弟兄」,就是「恨他的弟兄」(9节),没有半明半暗的灰色地带。
  • 「爱」与「恨」不单显示我们是在光明中,或在黑暗中,也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爱」会使我们的人生走得稳当,与神与人都有和平,「没有绊跌的缘由」(约十一9-10);「恨」会使我们身处「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11节),在黑暗中迷失了人生方向(约十二9)。
  • 「住在光明中」就是「住在主里面」(6节),也就是「与神同行」(创五22;六9)。

【约壹二11】「惟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

「恨」会扭曲人的判断力:我们并非先有偏见,然后才恨人,而是先恨人,然后生出偏见,「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4-15),心里有爱的人才能对人、对事看得清清楚楚。

【约壹二12】「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

  • 约翰暂停了第二项测验的说明,因为他不愿意他所爱的「小子们」怀疑自己「是在黑暗里」(11节)。所以他暂时离题,确认「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告诉他们写信的目的是要坚固他们。
  • 12-14节原文是押韵的诗体。
  • 「罪」是复数,指罪行。

【约壹二13】「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

  • 约翰将「我小子们」(1节)分为「父老」、「少年人」、「小子们」,是按他们的灵性成长状况来分的。
  • 神的家就像人的家庭一样,成员的成熟程度各自不同:「父老」是成熟的基督徒,认识神的程度最深,「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则是较长进的基督徒,已经在属灵争战中经历了神,信心「刚强」(14节),「胜了那恶者」;「小子们」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儿,刚刚「认识父」。

【约壹二14】「父老啊,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神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

信徒在属灵争战和十字架成圣道路上的「刚强」,不是靠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而是因为「神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的事实。不爱读圣经的人,暂时的「刚强」都是出于肉体,经不起试炼。

【约壹二15】「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 约翰在肯定信徒的同时(12-14节),又提出警告(15-17节),命令他们「不要爱世界」,没有商量的余地。「世界」是「那恶者」(14节)胜过我们的武器,牠不必叫人不要「爱父」,只需要让我们「爱世界」,就能把我们掳去。
  • 信徒要「爱神」(5节),也要「爱弟兄」(10节),但却不可「爱世界」,因为「爱世界」的心和「爱父的心」是不能并存的,就像「住在光明中」和「在黑暗里」一样黑白分明(9-10节)。
  • 「世界」原文与约三16「世人」相同,「爱」也与约三16「爱」相同,原文都是agape,但神可以「爱世人」,人却不能以效法神为名来「爱世界」。神「爱世界」,却不会被「世界」污染,人若「爱世界」,必然会陷入「世界」的罪中,因为「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四4),所以「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太六24)。
  • 希腊文「kosmos」有时指宇宙或地球,被译为「世界」(约一10);有时指人,被译成「世间」(四9)、「世上」(四17),大部分是指远离神、与神为敌的堕落人类,是神拯救的对象(二2),被译成「世人」(四14;约三16-17)。现在的「世界」是撒但掌权的范围,撒但是「世界的王」(约十二31;十四30;十六11),被称为「那在世界上的」(四4),「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五19)。
  • 因为「我们是神的儿女」(五19),是神「从世界中拣选」出来的(约十七19),所以不再属于世界(约十五19;十七14、16),虽然仍在这世界(四17;约十七11、15),但与世界是彼此对立、彼此分别的。「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三1;约十七25),所以「世人若恨你们,不要以为希奇」(三13;约十五18-19;十七14)。
  • 世界不但恨我们,也不会听从我们,而会听从假先知,因为「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界也听从他们」(四5),而「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四6)。虽然世界恨恶基督徒,我们却不能恨恶世界,但也不可「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二15),以致与世界妥协、被世界玷污。
  • 信徒对世界的态度不是逃离,而是住在世界(四17),却不属于世界(约十五19),是被差派到世界上(约十七18)的「世上的盐」和「世上的光」(太五13-14),不仅能抗拒世界的诱惑(15-16节),而且能凭信心「胜过世界」(五4-5)。

【约壹二16】「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 「不要爱世界」(15节)的第一个理由,是因为「凡世界上的事」源头都是出于「世界」,「都不是从父来的」,所以「爱父的」就不可「爱世界」(15节)。
  • 「肉体的情欲」指人堕落与犯罪的本性,使人单单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不考虑神和别人。
  • 「眼目的情欲」指透过眼目传来的试探,使人单单被美丽的外貌吸引,不思想真正的价值和善恶。
  • 「今生的骄傲」指人以自己所有、所行的夸口,为要满足自己的肉体,不但炫耀属世的地位、财富、成功、名声、外貌,也炫耀教会里的声望、地位、成就。
  • 人类在伊甸园的堕落(创三6),就是由于贪爱这三种情欲:「好作食物」就是「肉体的情欲」,「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就是「眼目的情欲」;「能使人有智慧」就是「今生的骄傲」。
  • 而主耶稣胜过魔鬼的试探,就是胜过了这三种情欲:拒绝吩咐石头变为食物(路四2-4)是胜过「肉体的情欲」,拒绝万国的荣华(路四5-8)是胜过「眼目的情欲」,拒绝从殿顶上跳下去是胜过「今生的骄傲」(路四9-12)。

【约壹二17】「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 「不要爱世界」(15节)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新的世代已经来临,现今的世代就要消逝了,「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那些看起来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正在分崩离析之中(林前七31),并不能真正满足人。
  • 凡是追逐世界的,都将随它逝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我们该认准的追求方向,「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

【约壹二18】「小子们哪,如今是末时了。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

  • 「末时」就是「末期」(太二十四14)、「末日」(约十二48),是「末世」(林前十11)之中基督再来以前的最后一段时间。
  • 「那敌基督的」原文是单数,且有冠词,特指在基督再来之前将要出现的那个「大罪人、沉沦之子、不法的人」(帖后二3-10)。
  • 「好些敌基督的」原文是复数,泛指被撒但利用的「假基督、假先知」(太二十四24),他们敌对基督,否认主耶稣就是基督,否认主耶稣是神的儿子(22节)。基督再来之前,将有许多「假基督、假先知」要起来(太二十四24),当我们看到这些情形时,便知道「如今是末时了」,就当提醒自己基督再来的时候近了,「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就要过去了(17节),务要「警醒」(太二十四42)。
  • 18-27节是第三项测验:「真理的测验」。

【约壹二19】「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

  • 这「好些敌基督的」(18节)和他们的追随者已经离开了教会,造成了教会的分裂。但是,异端引起的教会分裂都是神所允许的,可以洁净祂自己的教会,因为「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
  • 这些人曾混在教会中,但因为没有基督的生命,所以无法「与神相交」(一6),也就不能与弟兄「彼此相交」(一7),因此无法忍耐长久地活在基督的身体里。这些人可能会在基督教的名称下另组团体,慈善工作、社会关怀可能都会做得很不错,只是不可能有弟兄「彼此相爱」(约十三34)、「彼此相交」的实际,因为在基督的身体里的「彼此相交」需要靠着基督的生命里才有的舍己的爱。

【约壹二20】「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并且知道这一切的事(或译:都有知识)。」

  • 异端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神秘的知识,但约翰宣告,所有的信徒都「从那圣者受了恩膏」,得着了圣灵的内住,所以都「知道这一切的事」,因为「真理的圣灵」会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
  • 「恩膏(chrisma)」与「敌基督antichrist」形成对比。「恩膏」原来指用来膏抹的膏油,而弥赛亚所受的膏是圣灵(赛六十一1,路四18;徒四27;十38),真正的信徒都领受了和基督一样圣灵的「恩膏」(林后一21-22)。

【约壹二21】「我写信给你们,不是因你们不知道真理,正是因你们知道,并且知道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

约翰再次强调(12节),他并非怀疑相信这些信徒的信仰,他写信的目的是为了坚固他们已经知道的救恩「真理」,让他们明白真理必然前后一致,「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

【约壹二22】「谁是说谎话的呢?不是那不认耶稣为基督的吗?不认父与子的,这就是敌基督的。」

  • 那些假师傅「不认耶稣为基督」,不只是否认主耶稣就是旧约所盼望的弥赛亚,更否认耶稣是「子」,也就是否认主耶稣是「神儿子」(五1、5),否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四2-3;约贰7)。
  • 当时有假师傅曾教导主耶稣只是一个好人,而基督则是神的儿子,两者之间只是暂时关连,他们所谓的「基督」是神的分身,在主耶稣受洗时临到祂身上,而在祂上十字架之前就离祂而去。
  • 今天的新派自由神学则只承认耶稣高尚的道德和教导,却否认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也不承认祂所行的一切神迹,他们正是「敌基督的」。
  • 有些人虽然自称是基督徒,但他们的行为却表明他们心里并不把主耶稣当作真神来敬畏,这样的心态也是「敌基督的」心态。

【约壹二23】「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

  • 「认子」,指在人面前公开承认主耶稣就是道成肉身的圣子基督。
  • 道成肉身的圣子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惟有子能将父启示给我们(太十一27;约一18,十二44-45,十四9),做使我们与父和好的中保(二1-2;约十四6;提前二5),所以「不认子的,就没有父」,也就是没有「与神相交」(一6)。
  • 那些自称「一神论」的宗教,例如回教、基督教科学会、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基督教新神学派、犹太教,虽然承认独一的真神,但却不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这样,他们连父神也就没有了。

【约壹二24】「论到你们,务要将那从起初所听见的,常存在心里。若将从起初所听见的存在心里,你们就必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

  • 要避免被假师傅欺骗,保守自己「住在主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我们「心里」必须「常存」两样东西,一样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的「神的道」(14节),另一样是「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27节)。
  • 使徒所传、圣经所记载的福音真理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我们所听见的「新教训」、「新亮光」、「新神学」与圣经有任何偏离,必然是出自「敌基督的」(22节)。不断渴望追逐新鲜的道理,是雅典人的特征,不是信徒的本色(徒十七21)。
  • 「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意思是与圣父、圣子都有亲密的灵里交通。

【约壹二25】「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

  • 「住在子里面,也必住在父里面」(24节)的结果,就是享受所应许的「永生」(五11-12)。而「不认子」(23节)的结果,就是失去「永生」。
  • 「主」原文是「祂」,暗示子与父(24节)原是一,子所给我们永生的应许(约六47),也就是父所给永生的应许(约三16;六40)。

【约壹二26】「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指着那引诱你们的人说的。」

约翰第三次强调(12、21节),他写这信并非怀疑他们的信仰,而是提醒他们防备「那引诱你们的人」,这些异端假师傅背后是撒但,牠「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约壹二27】「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

  • 要避免被假师傅欺骗,保守自己「住在主里面」,我们「心里」必须「常存」两样东西:一样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24节)的「神的道」(14节),另一样是「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
  • 「恩膏」指圣灵,圣灵会永远与我们同在(约十四16)。
  • 「并不用人教训你们」,并非指教会中不需要属灵的教导(弗四11),而是说所有的福音真理都是公开的,这些信徒已经「知道真理」(21节),并不需要早期诺斯底主义所说的某种圣经之外的隐秘「知识」,圣灵会教导他们「一切的事」(约十四26)。
  • 「这恩膏是真的」,指「圣灵就是真理」(五7),只有真理才能保守我们「住在主里面」。
  • 若离开「恩膏的教训」,「神的道」就成了死的教条,只有「恩膏的教训」能把「神的道」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而真正的「恩膏的教训」都建立在「神的道」基础上,不会发明新的道理,若离开圣经来谈「恩膏的教训」,就会以主观的经历、肉体的感觉来代替真理。

【约壹二28】「小子们哪,你们要住在主里面。这样,祂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当祂来的时候,在祂面前也不至于惭愧。」

  • 我们若「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27节),必然「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加五16),这样当基督再来的时候,就可以「坦然无惧」地向主交帐,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也不至于惭愧」。
  • 约翰又开始第二轮测验:「顺服的测验」(二28-三10),「爱心的测验」(三11-24),「真理的测验」(四1-6)。

【约壹二29】「你们若知道祂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祂所生的。」

  • 「是祂所生的」,指是神所生的,神将祂「公义」的生命赐给我们,所以「行公义」是永生生命的证据。
  • 假师傅可能称他们「重生」的标志是「 知识」,约翰则指出,「重生」的标志是「公义」。「行义」原文是现在式,表示固定的特性,不是指偶尔、特殊的行义,而是惯常、自然的行义。
  • 在第一轮测验中,真信徒被形容为「认识祂」(二3-4、13、14)、「住在主里面」(二5-6、27-28)、「住在光明中」(二9-10)、「住在父里面」(二24)。在第二轮测验中,信徒又被形容为「都是祂所生」的。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约翰壹书   基督   世界   约翰   情欲   信徒   真理   测验   都是   弟兄   的人   眼目   光明   世界上   肉体   主耶稣   使徒   原文   圣灵   世代   是在   自己的   顺服   在他   生命   耶稣   教训   就不   你们的   小子   也不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