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14章讲解讲章背景
【林前十四1】「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 哥林多信徒喜欢追求、炫耀一些神奇的恩赐,比如「说方言」(2节)。因此,保罗特地把更能造就教会的「作先知讲道」与「说方言」作比较,以纠正他们错误的恩赐观念。
- 「属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十二11),并不是人自己「追求」得来的。但「爱」是圣灵结出的果子,所以信徒都必须「追求爱」,在爱中运用恩赐,才能建立基督的身体。
- 圣灵按着祂自己的主权赐下「属灵的恩赐」,是为了「造就教会」(4节)、「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而一个人得着某种「属灵的恩赐」,就是全教会得着这「属灵的恩赐」。因此,信徒对「属灵的恩赐」的态度是「切慕」,而不是努力「追求」。
【林前十四2】「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林前十四3】「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林前十四4】「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林前十四5】「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 使徒行传三次记载了「说方言」(2节)的事例,旁观的人都能听出他们是在说「别国的话」(徒二4)、「称赞神为大」(徒十46)、「说预言」(徒十九6),而不是没有意思的声音。但若无人翻译,就成了「没有人听得出来」(2节)的「奥秘」(2节),对人不能发生功效,所以说「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2节),算不得是「造就教会的恩赐」(12节)。
- 「作先知讲道」(3节)可以「造就、安慰、劝勉人」(3节),目的是为着建立基督的身体,「造就教会」(4节)。而「说方言」的人亲身经历了神迹,灵性多少会得到造就,所以说是「造就自己」(3节)。哥林多教会中「说方言」的现象很普遍,但保罗却说他们「仍属肉体的」(三3),可见「说方言」对信徒属灵生命的造就很有限。
- 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十二11)恩赐的目的,是为了造就教会,而不是为了造就自己,所以「先知讲道」的恩赐强于「说方言」(5节)。保罗既没有鼓励说方言,也没有禁止说方言,但要求把方言「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5节)。因为异教徒也能说真假难辨的方言,所以不能翻译出来的方言,其内容和来源都是很可疑的。爱神的人不可为了满足自己,强求说一些没人能明白的话。
【林前十四6】「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林前十四7】「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林前十四9】「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林前十四10】「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林前十四11】「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林前十四12】「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十二7),若只说别人不明白的方言,对人有什么益处呢(6节)?
- 「号声」(8节)是军队对士兵的号令,所以号声的意思必须能让士兵明白。「无定的号声」(8节)使听者不知进退,因此全无作用。
- 「向空说话」(9节),意思是向空气说话。「声音」(10节)原文是「语言」。「化外之人」(11节)指希腊人所藐视的未开化的外族人。
- 「造就教会的恩赐」(12节),就是「作先知讲道」(4节)的恩赐。保罗第二次指出,对「属灵的恩赐」应该「切慕」而不是「追求」(1节)。
- 真正的「方言」是一种有规则的语言,是可以翻译出来的,所以「就当求着能翻出来」。今天,有一些人学习说一些没有人能懂的舌音,其实并不是圣经里所说的「方言」。
- 异教徒也会说真假难辨的「方言」,所以方言如果不能被翻译出来,不管真假,都不可在公众场合说,免得给魔鬼留地步。
【林前十四14】「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林前十四15】「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林前十四16】「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 「这却怎么样呢」(15节),意思是「我该怎么做呢?」
- 「我要用灵祷告」(15节),指人与神之间并非理性所能表达的情感交流。「用悟性祷告」(15节),指用理性能表达的方式向神祷告。
- 在教会中,不仅「作先知讲道」(1节)应当造就别人,连向主的祷告和感谢也应当「造就别人」(17节)。
【林前十四19】「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 保罗并没有否定「说方言」(18节)的恩赐,他比众人对说方言有更多的认识和经历,但却更重视「造就教会的恩赐」(12节),因为他知道神的心意是要造就教会。
- 在教会中,「万句方言」(19节)还不如「五句教导人的话」(19节)。可见在教会中最重要的不是表现自己如何属灵,而是「造就别人」(17节)。信徒应当把属灵追求的目标放在「造就教会」(12节)上,而不是放在自己的满足上。
【林前十四20】「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我们在追求主的事上,当有「大人」那样成熟而刚强的心志;但在「恶事」上,却要像「婴孩」那样浑噩无知。「说方言」的恩赐若运用不当,就会转化成「恶事」,因此不可像小孩子一样只管满足自己的好奇,应当像成熟的大人一样思考,正确运用「说方言」的恩赐。
【林前十四21】「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本节引自赛二十八11-12。在这个例子中,以色列人即使听见了「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所说的方言,也不肯悔改听从神。保罗用此证明,没有翻译的方言既不能造就教会、也不能领人归主。
【林前十四22】「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林前十四23】「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林前十四24】「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林前十四25】「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 22节可能是保罗假设有人争辩:「方言是不信的人证实神在作工,而先知讲道不过是向信徒传一篇信息而已。」然后保罗反问:「这样,难道方言不是为信徒作证据,只是为不信者吗?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者作证据,只是为信徒吗?」接着他在23-25节举例否定这论调。
- 圣灵赐下说方言的恩赐,是为了叫门徒说出他们原来不会说的「别国的话」(徒二4),向说「别国的话」的人证明神的作为(徒二1-12),使他们回转归向神。如果这方言让人听不懂,不但不能「为不信的人」(22节)作证据,反而会让人「说你们癫狂了」(23节)。正如以赛亚书里所说的:「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21节)。
- 「作先知讲道」(24节)的结果,是把人领向神,敬拜神,承认神真在教会中(25节)。当听者「心里的隐情」(25节)因着先知所传讲的神的话语而被「显露出来」(25节)的时候,就像神在直接对他说话,这就是让他在聚会中遇见神了。圣灵在聚会中工作的目的,是让人遇见神、敬拜神,而不是用方言来炫耀自己。
【林前十四26】「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林前十四27】「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林前十四28】「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
-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26节),意思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 教会聚会的内容和程序虽然没有外面的规条,但却有里面的约束,原则是「凡事都当造就人」(26节)。即使是真正的方言,「若没有人翻」(27节),就没有人懂得方言的意思,当然不能造就别人,因此不可在聚会中说。
【林前十四29】「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林前十四30】「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 即使是「作先知讲道」(29节),也要有规矩,一次聚会「两个人或是三个人」讲道就足够了,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29节)。「其余的」(29节)可能指其他有「作先知讲道」恩赐的人,也可能指有辨别诸灵恩赐的人(十二10),或者是全会众。
- 「旁边坐着的」(30节)先知必须真正「得了启示」,有圣灵的感动,才可以示意有话要讲。若真是出于圣灵的启示,圣灵必然会感动「先说话的」(30节)先知「闭口不言」(30节),并让前后两位先知的话语衔接一致。
- 当时犹太拉比一般是坐着教导,而门徒是站着受教,读圣经的人则站着;而在爱色尼教派中,大家会轮流发言,说话的人通常站着,其余的人都坐着。
【林前十四31】「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 「你们」(31节)指那些有先知讲道恩赐的人,并非指所有的信徒,因为「岂都是先知吗」(十二29)?
- 在圣经没有完成之前,一位先知说得越长,就越容易凭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圣灵的启示来说话,时间长了,会从「讲道」变成自说自话,所以圣灵会随时干预(30节),让有先知讲道恩赐的人「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31节)。而全本圣经启示完成之后,讲道的人应该紧紧围绕圣经,不可以随意发挥,用人的说教来代替圣经的「道理」(31节)。因为人的说教即使完全符合圣经,也没有神话语本身所具有的改变人心的大能。
- 哥林多教会可能有人认为,一个人越受圣灵支配,就越少自控能力,讲道时会情绪极度高涨,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语和长短。但只有邪灵会叫人失去自制的能力,圣灵却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越是属灵的人,越能自我节制,因为「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32节)。正如说方言的人可以控制自己闭口,作先知讲道的人也可以控制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讲道、讲多久。先知更要学习顺服神的权柄,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33节)。
【林前十四34】「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林前十四35】「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 保罗也允许女人「祷告或是讲道」(十一5),旧约也预言将来男人女人都有「说预言」的(珥二28;徒二18),传福音的腓利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徒二十一9)。因此,「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34节),并不是禁止妇女祷告或讲道,可能是不准她们在崇拜中插嘴提问(35节)。古代妇女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哥林多教会的外邦妇女又不像犹太妇女熟悉圣经,可能常常会在聚会时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影响了聚会的秩序。
- 「正如律法所说的」(34节),可能指旧约一贯要求人在神面前要安静、顺服:「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祂面前肃敬静默」(哈二20)。这个要求不只是针对妇女,所以保罗不但要求妇女在聚会时不准说话,也要求先知在别人讲道时保持「安静」(33节)。
- 「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35节),可能是当时的社会习俗。生活在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Plutarch,主后46年-120年)说:有德行的妇女「应当谨守,有外人在场时,不说话……妇女要说话,就对丈夫说,或透过丈夫荐言」(引自Advice to Bride and Groom, 31-32)。
【林前十四36】「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林前十四37】「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 「你们」(36节)指一些自大的哥林多信徒,他们自以为「是先知,或是属灵的」(37节),所以不同意保罗的教导,以为「神的道理」(36节)单临到他们。
- 保罗的信是受圣灵感动所写的「主的命令」(37节),凡是「先知」或是「属灵的」人(37节),都应该能看出来。而那些自称「先知」或「属灵的」人,「就由他不知道吧」(38节)。
【林前十四39】「所以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 39-40节是关于在聚会中如何运用属灵恩赐的结论。保罗第三次指出,对「属灵的恩赐」应该「切慕」(39节),而不是「追求」(1节;12节)。
- 神的教会不是只讲爱心、只要火热、只传福音就可以了,还必须有规矩,「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40节),「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33节)。
- 在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的一年半里,并没有特别强调聚会的规矩,因为那时哥林多教会还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恩赐,信徒还承认自己「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三1)。现在他们的恩赐增加了,属灵的生命却没有长进多少,所以恩赐越多、问题也越多。因此,保罗根据哥林多教会的特殊情况制定了这些规矩(十一2-十四40)。这些规矩不是教条,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教会,规矩可能都不太一样,但原则都是为了「造就教会」(12节)、「造就别人」(17节),「叫全体得益处」(十二7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