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哥林多前书第4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林前四1】「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林前四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 1节的「执事」与三5的「执事」原文不同,原意指在大船下层摇桨的奴隶。
  • 「管家」原文指管理主人家业的奴隶。
  • 「神奥秘事」,即神预定的救恩计划(二7)。
  • 神的仆人首先应当对自己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他们不是人所高举、追随的对象,而是基督的奴隶。「管家」不会受主人日夜的监督,如果主人要凡事监督,何不自己动手做?因此,「管家」 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忠心」。神对自己仆人的要求,不是要他们有多少才干和恩赐,而是要求「有忠心」(2节)。

【林前四3】「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林前四4】「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林前四5】「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 神的仆人唯一的主人是基督,别人对他的「论断」(3节)、自己对自己的「论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对他的「判断」(4节)。「论断」虽然能伤人,但也可以检验出被论断者的事奉是否单单做在神面前。真正的神的仆人固然会因为「论断」而伤心,却不会因此而动摇。
  • 人对自己的事奉果效很难作中肯的评估,事奉的忠心与否,最后的「判断」在于主耶稣,而不是人自己的良心。基督的「判断」不单根据外在行为,也根据「人心的意念」(5节),包括人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暗中的隐情」(5节),这样的「判断」才是最真实的。
  • 因此,神的工人不必介意在人前被称赞、被高举、还是被论断,只需要忠心事奉,因为「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5节),这是唯一有价值的称赞。

【林前四6】「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 「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指圣经由始至终都强调神所要的是合一身体的见证,而哥林多信徒高举人,分裂了身体的见证,因此「过于圣经所记」。
  • 「转比」原文又可译为「改变形状」(腓三21)、「装作」(林后十一13-15),这里的意思是「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为例,阐明我要教你们的功课」。

【林前四7】「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你」,是保罗假设对一个自大的哥林多信徒说话。

【林前四8】「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本节是保罗的讽刺,他引用了当时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的自称:「只有我富足,只有我掌王权」。「不用我们」指「不用我们在场」,哥林多信徒自以为已经很属灵,不必再凭借保罗或其他使徒了。

【林前四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当时罗马城的圆形竞技场先让各组的勇士彼此角斗,最后的压轴戏是将「定死罪的囚犯」放进竞技场,与野兽搏斗至死。

【林前四10】「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保罗是用反话,讽刺哥林多信徒自夸聪明、强壮、荣耀。

【林前四11】「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林前四12】「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林前四13】「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 当时的希腊文化蔑视劳动,看作奴隶的分,保罗却「亲手做工」(12节)。「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13节),这样的行为对希腊人来说是懦弱。12-13节是保罗把使徒与希腊文化的价值观作对比,结论是:使徒是世人眼中的「污秽、渣滓」(13节)、一文不值。
  • 哥林多信徒要升高,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却甘愿降卑;哥林多信徒在争夺人的荣耀,保罗和同工们却甘心为主受苦(11-13节)。这个比较显明了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和没有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的差别,经过十字架对付的信徒只求神的荣耀和神心意的满足,没有十字架经历的信徒就只求人的荣耀和人的满足。

【林前四14】「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林前四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林前四16】「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 「师傅」(15节)指当时罗马人雇来陪伴照料孩子的奴隶或差役,其职责是教导、看护孩子。这种「师傅」对孩子的爱当然比不上孩子的生身父亲。
  • 保罗使用使徒的权柄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林后十三10),就像父亲一样。
  • 保罗一面指明效法人「不可过于圣经所记」(6节),以致高举人、依附人;一面指出,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要能让别人效法自己(16节),如同自己「效法基督」(十一1),从自己的身上看到属灵的路该如何走。

【林前四17】「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林前四18】「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林前四19】「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林前四20】「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 保罗的计划是先打发提摩太去哥林多(17节),然后自己前去处理教会内部各种问题。哥林多教会有些人却因此以为,保罗不敢到他们那里去面对那些敌视他的人(18节)。这些人可能口才和知识都很好,所以「自高自大」(19节)。但保罗关心的却不是他们的「言语」(19节),而是「他们的权能」(19节),也就是他们的生活能不能彰显圣灵的大能。
  • 福音并不只是告诉人应该行道,而且赐能力让人能够行道。因此,人行道的光景,显明了圣灵的「权能」(19节)在自己身上通行的程度;而人接受了多少圣灵的「权能」,生命才能彰显多少属灵的「权能」。因此,一个人属灵的「权能」,不是根据地位,也不是根据「言语」(19节),而是根据他顺服圣灵「权能」的程度。我们越被十字架减少肉体的成分、越被圣灵增加基督的成分,就越能顺服神、越能显明属灵的「权能」。
  • 「神的国」(20节)就是神施行权柄的范围,不是根据人的热心或恩赐,也不单倚靠「言语」的传讲或表白,而是「在乎权能」(20节)。信徒虽然都知道应该听道、行道,但「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必须倚靠圣灵的「权能」,才能既听道又行道,顺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进入「神的国」中。因此,圣灵的「权能」通行到哪里,神的国才能临到那里(路十一20)。

【林前四21】「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在罗马时代,「为父的」(15节)不但是慈爱温柔的(14节),也是严厉而不妥协的。因此,保罗是带着「刑杖」来管教,还是「存慈爱温柔的心」来,完全取决于哥林多信徒是否肯接受他「为父的」劝勉。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哥林多前书   保罗   基督   权能   前四   信徒   论断   管家   使徒   忠心   圣灵   他们的   自高自大   显明   希腊   罗马   自己的   被人   的是   圣经   奴隶   荣耀   仆人   里去   执事   顺服   行道   权柄   言语   属灵   的人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