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林前十三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 保罗在十二章讲到属灵的恩赐,十四章讲到恩赐的运用,中间插入十三章,阐明爱乃是运用一切恩赐「最妙的道路」(十二31原文)。
- 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十二11),运用恩赐也要根据「圣灵所结的果子」——爱(加五22)。人若没有里面实际的「爱」,恩赐就失去了「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的功用,成了有音无调的「鸣的锣,响的钹」。
- 「爱」原文是agape,这个字在希腊文中并非专指圣爱,但保罗常常用这个字来指从神而来完美至善的圣爱(在新约中出现一百一十六次,其中七十五次是保罗用的)。本章所讲的「爱」,都是指从神而来的圣爱,也就是真正的爱。这爱源于神的本性,而不是由于被爱者有可爱之处,所以我们还在作罪人的时候,就经历了这种圣爱(罗五8)。
- 「鸣的锣」原文是「鸣的铜」,指响声大的铜制品。「鸣的锣,响的钹」两者都是有大声,但没有音调。
【林前十三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林前十三3】「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 人若里面没有爱,即使拥有全备无缺的恩赐、知识和信心,有了也「算不得什么」(2节);人若不是根据爱,即使舍弃一切、竭力行善,给了也得不着什么,「仍然与我无益」(3节)。
- 人即使没有真正的爱,竟然也能「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3节),可见人所以为的爱,并不等于真正的爱;人外面的善行,并不代表里面有「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
-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真正的爱并不是人从自己里面挤出来、装出来的,而是人被神的爱充满到一个地步,自然地从里面活出来的。爱的唯一来源是神,若不是出于圣灵真实的爱,越「舍己」,「我」的成分越多。因为「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从人的天然生命中出来的,在神面前都是可咒诅的,不但「算不得什么」,也「与我无益」。
【林前十三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林前十三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 4-7节并不是「爱」的定义,而是描述「爱」的特征:
- 爱是什么: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4节),这些都是基督的所是;
- 爱不是什么:爱不是「嫉妒、自夸、张狂」(4节),这些却是亚当的所是;
- 爱不做什么:爱是不做「害羞的事、求自己的益处、轻易发怒、计算人的恶、喜欢不义」(5-6节),这些却是亚当的所作;
- 爱会做什么:爱会「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6-7节),这些都是基督的所作。
- 「忍耐」(4节)指对别人的忍耐。「恒久忍耐」(4节),指不是只有一、两次的忍耐。
- 「恩慈」(4节)指善行、仁慈。爱不只是忍耐,而且愿意体谅、怜恤、服事得罪自己的人。
- 「不嫉妒」(4节)指不因别人的成就、恩赐、长进而嫉妒,反而因为爱对方、而为对方喜乐。
- 「不自夸、不张狂」(4节),指在神面前隐藏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贬低别人。
- 「不作害羞的事」(5节),指行事端庄,不会无礼,不做所有不合宜的事。
- 「不求自己的益处」(5节),指脱离自己,不坚持自己,不以自己为中心,只求使基督的身体和肢体得益。
- 「不轻易发怒」(5节),不是不能发怒,而是即使被激怒的时候,也能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肉体随意发泄。
- 「不计算人的恶」(5节),指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得罪铭记在心,存心报复。
-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6节),这是爱的界线。
- 「凡事包容」(6节),指容忍别人的冒犯、软弱,不轻易放弃。
- 「凡事相信」(6节),指相信神的权柄和管理,因而总是给人留余地,等候神的工作。
- 「凡事盼望」(6节),指单单盼望神,相信神的恩典必然得胜。
- 「凡事忍耐」(6节),不是指无奈的忍耐,而是指坚持不移。
- 「神就是爱」(约壹四8),但神也是「烈火」(来十二29;申四24);神爱罪人,但决不爱罪恶。这种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包庇、溺爱、一团和气,而是在「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的界线里「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6节)。而抵挡神、自以为神的人,不是觉得自己比神更有「爱」,就是觉得自己比神更「公义」;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包容罪恶,就是以「公义」的名义辖制别人。从肉体里出来的「爱」和「公义」是互相不能兼容的,实际上是撒但的欺骗。
- 爱的实质就是脱离「自己」,让基督的生命代替亚当的生命。因此,凡是出于「自己」的爱都带着自私的成分,只会爱自己和自己所喜欢爱的;只有脱离了「自己」,才能爱神和神所爱的,爱自己所不喜欢爱的。当我们里面的「自己」减少了,基督增加了,才能有真实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爱。
【林前十三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知识」都是神在救赎计划中用来建造教会的恩赐,并不是神生命的彰显,因此都是有时间性的。当教会建造完成的时候,就不再需要讲道、方言、知识,惟独爱是神的性情(约壹四8),必然和神的生命一样永远长存,所以「爱是永不止息」。
【林前十三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不管我们今天拥有多少恩赐、知识和能力,都是为了「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因此,当教会建成完成,「如新妇妆饰整齐」(启二十一2)的时候,这些恩赐也会象脚手架一样被丢弃,「这有限的归于无有了」(10节)。
- 无论我们今天拥有多少「先知讲道之能」、「说方言之能」、还是「知识」(8节),都是有限的,在永恒里都像「孩子的事」(11节),只不过是要被丢弃的玩具。因此,我们绝不能高举恩赐,用恩赐来代替神的性情——爱,用追求恩赐来代替追求基督。
【林前十三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是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古人用磨亮的金属作「镜子」,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影像是「模糊不清」的轮廓。我们对许多属灵的事知道的也极其有限,因此我们的恩赐也是有限的,不值得高举。
【林前十三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将来我们与主面对面的时候,信心将成为眼见,盼望将成为事实,而我们将完全得着神儿子的生命,这生命的性情就是爱。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8)。所以,「最大的是爱」,爱是运用一切恩赐「最妙的道路」(十二31原文)。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