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太十三1】「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在十一至十二章,由于对天国之王态度的不同,人们之间的分裂日益加深。本章主耶稣用八个比喻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天国有不同的态度,所以这些比喻被称为「天国的比喻」。

【太十三2】「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当主耶稣的家人来了以后(十二46),祂就「从房子里出来」教导更多的人。「坐下」是当时犹太拉比教导人时的标准姿势,这表明主耶稣的权柄已经被门徒以外的许多普通犹太人所承认。

【太十三3】「祂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这八个比喻可以分段如下:

  1. 对众人讲比喻,包括:撒种的比喻(1-9节);
  2. 对门徒的解释,包括:用比喻的目的(10-17节)、解释撒种的比喻(18-23节);
  3. 对众人讲比喻,包括:稗子的比喻(24-30节)、芥菜种的比喻(31-32节)、面酵的比喻(33节);
  4. 对门徒的解释,包括:用比喻的目的(34-35节)、解释稗子的比喻(36-43节);
  5. 对门徒讲比喻,包括:藏宝的比喻(44节)、寻珠的比喻(45-46节)、撒网的比喻及其解释(47-50节);
  6. 结语:家主的比喻(51-52节)。

【太十三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太十三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太十三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太十三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太十三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太十三9】「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太十三10】「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这段对话可能是门徒和主耶稣在船上进行的,船已划离了岸边的群众。听众中显然有些人无法领悟比喻的意义。

【太十三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由于神的选民对天国的拒绝,天国进行的方式变了,起初主耶稣宣告「天国近了」,现在却成了「奥秘」。主耶稣从此对门徒和群众采取不同的教导方式,只要有众人跟着,祂就只用比喻的方式对他们说(34节),一直到马太福音结束。此后主耶稣一切明明白白的教训只说给门徒听,而且内容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比喻」使无心追求天国的人「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14节),因为对于敌对者和仅仅出于好奇的人来说,这些比喻只不过是些故事罢了。而对于有心追求天国的人,「比喻」使他们容易记忆,容易明白,又随时可以问(36、51节)。

【太十三12】「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因存心正确,而在真理上有所领悟、有所得着的,还会继续不断的得着更多。「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凡因存心不正确,以致对真理似懂非懂的,则他所以为懂得的,也要归于无有。

【太十三13】「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13-15节引自赛六9-10。「因」表明「比喻」是众人麻木不仁、全无反应的结果。

【太十三14】「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太十三15】「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太十三16】「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你们」就是门徒,也是今天每一个重生的信徒。

【太十三17】「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太十三18】「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太十三19】「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路旁」的心无心接受天国的道理,听了却不去行,就不能真正「明白」,所以很容易被撒但夺去。

【太十三20】「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太十三21】「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天国的道理若没有进到我们心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心里就「没有根」,一时的热心也「不过是暂时的」。

【太十三22】「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可19)都会阻挡人活出天国的实际。

【太十三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人只有真正明白、领受(可20)天国的道理,才能「结实」,让神的话从我们身上活出来。主耶稣用撒种的比喻说明,为什么天国的好消息所得到的反应是如此不同(十一至十二章)。

【太十三24】「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太十三25】「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稗子」可能是一种叫做毒麦的麦属植物,有毒,抽穗之前与小麦无异。罗马法律严惩向他人麦地里撒毒麦种的行为。

【太十三26】「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太十三27】「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阿,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太十三28】「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

【太十三29】「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稗子和麦子不只外形酷似,连根部也盘根错节难以分解。

【太十三30】「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主并没有要我们去消极地薅稗子,而要我们积极地种麦子。我们应当有主的度量,「容这两样一齐长」。主的眼目如同火焰,到了时候,一切假冒混杂的生命都要被审判的烈火烧尽。

【太十三31】「祂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31-33节:在这三个生长的比喻里,主耶稣只解释了第一个稗子的比喻,并没有解释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但三个生长的比喻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喻意,即天国始于微小、隐蔽,而终于至高的胜利。所以主耶稣可能是向众人指出,从天国的种子撒下时起,庄稼也好、芥菜也好、面团也好,整个成长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无论开始怎样微小、生长过程中遇到什么挫折,天国最后都能照着神的计划成就。也有人认为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都是负面警告性的。

【太十三32】「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中东一带地方有一种芥菜树Salvadora persica,种子非常小,但可长成高达5米高,可供雀鸟栖息。

【太十三33】「祂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三斗面」大约有四十升,凸显少量的面酵和发起来的大面团的对比。

【太十三34】「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

主耶稣对众人的比喻到此为止,后面的话都只是对门徒说的了。

【太十三35】「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

本节引自诗七十八2。

【太十三36】「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祂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太十三37】「祂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太十三38】「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主耶稣说「田地」是「世界」而不是「教会」,所以这个比喻并不是说教会里真假信徒混在一起的情形。当主耶稣宣布天国到来的时候,许多听众以为社会马上就要发生骚动性的分裂,人将迅速而严格地区分为「天国之子」和「恶者之子」。主耶稣教导他们,这种区分要等到最后审判的时刻,不是用人的方法来实现的。

【太十三39】「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太十三40】「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40-43节:天国的完美要在最后审判的时候实现。

【太十三41】「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祂国里挑出来,」

当天国达到完美至善的时候,是没有地方给「恶者之子」(38节)的。「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是神末世审判的对象(番一3)。

【太十三42】「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太十三43】「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本节引自但十二3。先前「天国之子」和「恶者之子」一起成长时是隐藏着(38节),将来天国之子则要像太阳一样「发出光来」。

【太十三44】「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44-46节:这两个比喻可能是继续撒种的比喻,要求听见天国道理的人撇下一切(十37-39;十九27-29),为要得着更宝贵的天国。也有人认为这两个比喻是指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舍己,花重价买赎教会。

【太十三45】「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太十三46】「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太十三47】「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47-50节:撒网的比喻紧跟着有个正式的解释,指世人谁能进天国、谁不能进天国,要到最后审判之时才能分辨出来。

【太十三48】「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太十三49】「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太十三50】「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太十三51】「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只有主耶稣的门徒能明白比喻,这是神赐给门徒们的特殊恩惠,为的是叫他们明白天国的奥秘。

【太十三52】「祂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中文和合本未译出主耶稣说话开始的「所以」,表明本节是承接第51节的,家主的比喻和门徒「明白了」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士」是专职讲解犹太律法的教师,这里可能指门徒们才是天国道理的真正讲解者,他们已经通过主耶稣的教导得到了「新旧的东西」,现在应该拿出来教导别人。「旧的东西」可能指主耶稣听起来新颖的教导是建立在神永恒真理的基础上的,是「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35节)。

【太十三53】「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太十三54】「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家乡」就是加利利的拿撒勒。主耶稣从加利利回到拿撒勒要爬50公里的山路,但那里的人却拒绝了祂。

【太十三55】「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祂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祂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木匠」也可以译成「石匠、建筑工人」,当时木匠的工作也包括建筑工在内,当时以色列的房子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主耶稣很少使用源自木工的隐喻,却经常使用那些来自建筑的隐喻,有人认为祂其实是建筑工。「马利亚的儿子」可能此时约瑟已经去世,所以单提马利亚的名字。可能在约瑟去世后,主耶稣身为长兄,为了维持家计,做过木匠。「雅各」后来成了教会的领袖(加一19),「犹大」可能是犹大书第1节里的「雅各的弟兄」犹大。

【太十三56】「祂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拿撒勒人详述主耶稣的家世出身,表明他们是凭着外貌认人。他们正确地拒绝了以主耶稣属地的背景和关系作为祂智慧和能力的来源,却不愿意将这智慧与能力归于属天的源头,所以就「因祂跌倒」(57节)。

【太十三57】「他们就厌弃祂(厌弃祂原文作因祂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本地本家」的人因为认得先知的家世,容易以貌取人,看见了主却不认识主。

【太十三58】「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这些人在主耶稣身上遇见了属天的权柄,却跳不出以貌取人的限制,结果就不能得着主的恩典。

读经有感:稗子之惑

看起来,稗子原是上帝造来给我们做实物教材的。在长苗吐穗之前,怎么都与麦子一样,混在同一块田里,吃一样的料、喝一样的水!被人认出来的时候,稗子麦子早已经盘根错节,令人无从着手薅出来了。耶稣在比喻里指的当然是有待筛选成全,尚在人间的天国和教会。麦子是真信徒,是天国之子;稗子是假信徒,是地狱之子。假信徒以假乱真,结局悲惨,罪有应得;但他们给真信徒所带来的困扰和损害,却是无法估计的。在末日之前,上帝积极的旨意是要求信徒在人的心田里撒下自己因顺从上帝而来生命的好种;上帝消极的旨意是容让魔鬼在人的心田里撒下自己因叛逆上帝而来空虚的稗子。信徒一生都在上帝所安排时空格局的恩典和挑战里面对考验,去芜存菁。从圣经看,教会里什么人、什么鱼、什么鸟都有,真假强弱、成败得失,到时便见分晓。真信徒应当定睛基督、聚焦永恒,不为周遭的人事物所动,不断成长、不断撒种,而把薅出稗子、焚烧稗子的事,全交给上帝所指定从事收割的天使!

默然自问:是否人子耶稣到我家乡和身边太久了,我习以为常,就忘了祂原是我的神、我的主、我的王?忘了对祂应存的敬畏之心?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马太福音   比喻   稗子   天国   主耶稣   耶稣   门徒   之子   的人   芥菜   信徒   麦子   木匠   先知   雅各   也要   犹大   道理   上帝   犹太   这是   田里   落在   教会   文士   人子   成了   中东   利利   约瑟   结实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