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18章讲解讲章背景
【约十八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
- 主耶稣在十四31对门徒说了「起来,我们走吧」之后,可能就出了最后晚餐的楼房,路上讲了十五至十六章的话,又在圣殿山上做了十七章的祷告,此时才离开圣殿山。
- 「汲沦溪」是耶路撒冷东城墙和橄榄山之间小山谷里的旱溪。
- 这「园子」是一个橄榄园,名叫「客西马尼」,位于汲沦溪对面的橄榄山畔,离耶路撒冷城墙约一点二公里,是主耶稣和门徒常去之处(2节),据说此园是马可家的产业。
【约十八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约十八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 「一队」原文是「一营」,按罗马编制约有六百士兵。这营兵未必全部都来,但因有「千夫长」在场(12节),可能人也不少,这些罗马士兵应该是犹太公会向罗马巡抚彼拉多借来的。
- 犹大带来捉拿主耶稣的人包括祭司长、守殿官并长老(路二十二52),法利赛人的差役,千夫长和一队兵(12节),大祭司的仆人(10节),一些闲杂人(26节)。
- 「灯笼」是置放油灯的陶制器物,「火把」是浸含油脂的木块,都是当时犹太人的夜间照明器具。
【约十八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主耶稣主动「出来」见他们,表明祂上十字架是甘愿舍命。主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所以临事不会惊慌失措;我们如果「知道」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在主的预知和支配之下,也应当安然信托神。
【约十八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我就是」原文是「我是egō eimi」,犹太人都知道,这是神向摩西宣示祂自己时所用的称号(出三14-15)。
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从这戏剧性的反应看来,主耶稣使用「我是(egō eimi)」,不仅说出祂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也是宣告祂与神原为一。无论那些人是否明白这意思,都感受到从主身上发出的力量,令他们在祂面前站立不住。若不是主耶稣甘心乐意把自己交在这些人的手中,他们是毫无能力捉拿祂的。
【约十八7】「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约十八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主耶稣再次主动用「我是(egō eimi)」表明祂的身份,并且对来捉拿祂的人下命令,显明是祂在掌控局势。
【约十八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参见六39;十七12。
【约十八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四福音中,只有约翰福音指出砍人的是西门·彼得,而他所砍的那人叫马勒古,只有路加福音记录主耶稣医好了那人(路二十二51)。不认识十字架意义的人,常会伸出肉体的手,拔出血气的「刀」,凭血气替神出头、替神出主意,动机虽然是为了保护主和属主的事物,其实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约十八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彼得以为自己是在护卫主耶稣,其实局势完全在主耶稣的掌控之下,祂不需要门徒凭血气为祂的荣耀争战(36节)。人所关心的是事情的平安顺利,主所关心的是事情照神的旨意成就。从外面看,是人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主却说这是「我父所给我的那杯」。任何十字架的苦难,我们若能认识这是天父量给我们的,就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乐于接受。
【约十八12】「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
「千夫长」是罗马军队中统领一千名士兵的军官。
【约十八13】「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亚那」是在主后5-15年任大祭司,后被罗马巡抚革职,但犹太人认为大祭司是终身职,所以他能在幕后继续行使大祭司的职权。「该亚法」在主后18-36年任大祭司,是罗马政府所认可的大祭司。
【约十八14】「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对于一位曾经说过把主耶稣处死是恰当的人(十一49-52),不要期望从他那里得到公平的审讯。
【约十八15】「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那门徒」可能就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二十2),也就是使徒约翰。使徒约翰的父亲西庇太的打鱼事业相当兴隆,除了两个儿子做帮手外,还请了雇工(可一20),表示这个家庭相当富有,可能与大祭司家很熟。
【约十八16】「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约十八17】「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 「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可能这使女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所以顺便问彼得是不是也是,未必怀有恶意,却使彼得变得手足无措。一个凭着血气跟从主的人,经不起一个弱小使女的一句话。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一次(17、25、27节)。
【约十八18】「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耶路撒冷城海拔750米,逾越节是阳历三、四月间,晚上还很冷。
【约十八20】「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的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
【约十八21】「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约十八22】「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说:『祢这样回答大祭司吗?』」
差役无权过问公会审案的事,他出手掴打主耶稣的脸是不合律法的。这些人只看大祭司代表神,却不关心自己在神面前是否活得对。
【约十八23】「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有人以为主耶稣这问话,与祂教导别人「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的话有矛盾。那里的教训是说,天国子民凭着神的生命可以超越羞辱,而主在这里的抗辩是为真理作见证,祂并不是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为真理而申述。
【约十八24】「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基督是「逾越节的羔羊」(林前五7)。主耶稣的受审,正如逾越节的羔羊在被杀献祭之前,必须先送到祭司那里被察看,验明确无残疾,方可作神的祭物(出十二5;申十七1)。
【约十八25】「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 「有人」原文是复数,当时有一班仆婢围着火堆谈话,极可能有几个人同时发出同样的疑问,所以马太说是另一个使女问这个问题(太二十六71),马可说是同一个使女(可十四69),而路加则说是另一个男人(路二十二58)。
-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二次(17、25、27节)。
【约十八26】「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
彼得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刀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10节),却在马勒古亲属的质问下跌倒。可见血气之勇不能持久,也绝无属灵的功效,凭血气行事的,必会自食血气之果。
- 这是应验主耶稣预言彼得将不认祂三次(十三38)中的第三次(17、25、27节)。
- 神安排环境,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试验,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我们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而不再信靠自己为止。主允许彼得跌倒,但却不允许彼得失落,所以安排了环境来挽回他,借着鸡叫来唤醒他。今天,主耶稣也经常借着我们的遭遇和环境,提醒我们对祂的不忠和亏欠。
【约十八28】「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 约翰福音没提主耶稣在大祭司该亚法所主持的公会前的审判(太二十六57-68;可十四53-65;路二十二54-55、63-71),直接就说「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
- 「衙门」原文指军事总部,「天还早 prōi」原文按罗马时间指四更(清晨三点至六点)。
- 根据对观福音书,主耶稣是在吃过逾越节的筵席后被捉拿的(太二十六17-21;可十四12-17;路二十二14-21),而这里却说「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很可能主耶稣是按国历守逾越节,正月十三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是按巴比伦历守节,正月十四日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
- 以色列立国后使用国历,可能从日出前旧月牙消失时开始新的一月,日出到日出为一天。主耶稣时代的撒马利亚人、一些爱色尼人、奋锐党人、加利利人,都可能使用被掳前的国历。约雅敬王在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之后,犹大国开始使用巴比伦历(耶三十六9,22),从日落后看到新月开始新的一月,日落到日落为一天。
【约十八29】「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主后26-36年。通常住在凯撒利亚,但在重大节期都会镇守耶路撒冷。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约十八30】「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祂交给你。』」
这些人的态度傲慢无礼,他们认为彼拉多应该照着他们的决定处死主耶稣,但彼拉多并不愿意照他们的心意去行。
【约十八31】「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祂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祂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倔强的彼拉多不接受犹太人的态度,反而向他们挑战,让他们自行决定。彼拉多知道犹太人没有权利如此做,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所以他们被迫承认「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如果由犹太人执行死刑,一定是用石头砸死,但主耶稣已说过祂将被「举起」,即被钉十字架(三14,八28,十二32-33),只有当罗马人执行死刑时,才有机会用此刑罚。主耶稣必须被挂在木头上,才能担当咒诅(申二十一22-23)。
【约十八33】「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祂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
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影响罗马帝国的统治,通常是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太二十六59-66)来控告主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主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府对抗。
【约十八34】「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犹太人说的,那么「犹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弥赛亚」。
【约十八35】「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祢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祢交给我。祢做了什么事呢?』」
彼拉多看不起犹太人,所以不关心什么叫作「犹太人的王」。
【约十八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彼拉多说「祢本国的人」,主耶稣却改变了对话的方向,说「我的国不是从世界来的」,神国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势力。「属」原文指来源,「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指「我的国不是从世界来的」。
【约十八37】「彼拉多就对祂说:『这样,祢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彼拉多抓住主耶稣所提「我的国」,想让主耶稣亲口承认祂想做这世界的王,但主耶稣却反而说祂是来为神的真理作见证。彼拉多则坠入云里雾中,问:「真理是什么呢?」
【约十八38】「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
- 「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是在认真探问,所以未等答案就离开了,表明他对此问题并不太关切。
- 「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是宣告主耶稣并不触犯罗马法律。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稣无罪(十八38;十九4、6)。
【约十八39】「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稣,同时又想安抚犹太人,所以提到这个规矩。他说「犹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犹太人。
【约十八40】「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强盗」原文含有革命分子与乱党的意思,巴拉巴是当时造反的杀人犯(可十五7)。祭司长和长老们绝不同情造反者,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会因此受损,但此时却怂恿民众要求释放巴拉巴(太二十七20;可十五11)。世人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也不要主耶稣,所以没有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