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第14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徒十四1】「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

【徒十四2】「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徒十四3】「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

【徒十四4】「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

  • 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十三46),只是指在安提阿。他们在以哥念仍然先「进犹太人的会堂」(1节),把福音先传给「骨肉之亲」(罗九3)。
  • 「以哥念 Iconium」位于安提阿东南大约150公里,属于弗吕家地区(Phrygia)。
  •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3节),可译为「所以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英文ESV译本),表明不顺从的犹太人越是「耸动外邦人」(2节),神越在人心中动了工(林前十六9),以致保罗和巴拿巴「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因为主要「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祂的恩道」(3节)。
  • 「主借他们的手」表明他们所行的神迹奇事完全是出于圣灵的主动,为了见证使徒所传讲的恩道乃是出于神。今天,圣灵也继续与祂所选召的人同作见证(约十七26;一8),我们在外面工作,圣灵在里面工作;我们撒种、浇灌,圣灵使种子生长(提前三6)。
  • 「使徒」(4节)原文是复数,包括保罗和巴拿巴(14节)。这里是《使徒行传》原文第一次称保罗和巴拿巴为「使徒」(十四4、14)。他们是被圣灵差遣(十三4)的使徒,而不是与主耶稣一同生活过的「十二使徒」(一26)。

【徒十四5】「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徒十四6】「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徒十四7】「在那里传福音。」

  • 宣教士应当顺服圣灵的带领,不能倚靠血气逞强,该逃跑的时候就要逃跑,因为主说:「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太十23)。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来,使徒的逃跑却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场(6节),因为圣灵所带领的逃跑不是后退、而是前进(八4)。
  • 使徒能施行神迹奇事证道(3节),却不能用神迹去阻挡石头(5节),只能逃之夭夭(6节)。其实真正的神迹并不是人可以随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借他们的手施行」(3节)的,为要「证明祂的恩道」(3节)。同时,主也可以借着使徒成功的逃跑(6节)来「证明祂的恩道」,因为福音的使者被赶走了,但福音的种子已经在以哥念扎了根,圣灵自己会让教会成长。
  • 圣灵借着逼迫把使徒们带到下一站,让他们离开弗吕家地区,进入吕高尼地区(6节)。从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 Lystra」(6节)只有63公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以哥念」也是吕高尼地区(Lycaonia)的一部分,指责路加有误;但后来考古发现证明,在保罗的时代,以哥念属于弗吕家文化、说的是弗吕家语,再次证明了路加福音的准确性。

【徒十四8】「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徒十四9】「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徒十四10】「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徒十四11】「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借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徒十四12】「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徒十四13】「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 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十三14)一样,也是一个罗马直辖的殖民地。这里可能没有犹太会堂,所以使徒不能先从会堂开始传道。但圣灵却使用另外一种方法将福音带给他们:医治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8节)。
  • 「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9节),并不是说人有信心就能得痊愈,而是说这人有信心,并且神准备医治他。保罗和彼得都定睛看着生来就瘸腿的人(9节;三2),并且吩咐他们起来行走(10节;三6),两个痊愈者都跳跃行走(10节;三8),表明保罗和彼得的使徒职分是相等的。
  • 在希腊的神话里,「宙斯」(12节)是众神之王,「希耳米」(12节)是诸神的传讯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仪表堂堂,所以被当作众神之王宙斯;而保罗是主要的发言人,所以被当作商业之神希耳米。根据当地的传说,宙斯和希耳米曾经化身为人形来到路司得求宿,但却无人接待,惟有一对老夫妇敞开家门,结果这对老夫妇得到奖赏,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没(主后8年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 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担心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庙的祭司赶快「牵着牛,拿着花圈」(13节),想用这些牛来向使徒献祭。

【徒十四14】「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徒十四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徒十四16】「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徒十四17】「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徒十四18】「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 14节是从十三13之后,第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罗之前,可能是因为巴拿巴在外邦人眼中被看作众神之王宙斯(12节)。这里是《使徒行传》原文第二次称巴拿巴和保罗为「使徒」(十四4、14)。
  • 当外邦人要「向使徒献祭」(13节)的时候,可能是宣教史上最危险的一刻,因为希律的覆辙就在前面(十二23)、撒但的控告就在后面。群众用当地「吕高尼的话」(11节)议论,所以使徒起初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一旦明白过来,就迅速「撕开衣裳」(14节)、表示极其痛苦不安,迅速制止他们(14节),以免被人当作神高举;即使放弃这次宣道机会,也不给魔鬼留任何地步。今天,当讲员被恭维、当传道人被高举的时候,是及时地「撕开衣裳」,还是一面口称「荣耀归神」、一面心中暗暗陶醉呢?
  • 虽然路司得人的行为是迷信的,但保罗却抓紧这机会向他们宣讲神的本性。15-17节是《使徒行传》中保罗的第二篇讲章,这篇讲章的风格与安提阿的讲道(十三16-41)完全不同,因为听众的背景不同。保罗总是因材施教地向人传福音:
    1. 对于熟悉圣经的安提阿人,保罗从圣经的历史开始(十三17-41),证明主耶稣就是弥赛亚,宣告「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十三39)。
    2. 对于迷信的路司得人,保罗从大自然的现象开始,证明有一位创造并管理大自然的神(罗一20),劝他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15节)。
    3. 对于骄傲的雅典哲学家,虽然他们的光景和路司得人相同,但保罗却用更加哲学化的表达方式(十七22-31),以适合那里的听众水平。
  • 「仅仅地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18节),可译为「总算拦住众人不献祭给他们」(和合本修订版)。今天,传道人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也不是被石头打,而是被人追捧。当众人带着称赞、权力、地位、名声来到传道人面前的时候,将是最危险的一刻。

【徒十四19】「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徒十四20】「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徒十四21】「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徒十四22】「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 保罗在林后十一25、加六17以及提后三11所提的,可能就是在路司得被打的经历(19节)。仇敌拦阻福音的手段,乃是软硬兼施,交互使用「石头」(5节)、「花圈」(13节)、「石头」(19节)。今天,我们常常不会惧怕「石头」,但却难以抵挡「花圈」。
  • 保罗能行神迹医治生来瘸腿的人(8节),却不能行神迹避免自己被打。真正的神迹并不是人收发自如的超自然能力,而是「主借他们的手施行」(3节)的,为要「证明祂的恩道」(3节),使徒只是被主「拣选的器皿」(九15),只有在信心里看到神要施行神迹(9节),才能凭信心行出神迹。主的「恩道」既可以借着病得医治的神迹来证明,也可以借着打而不死的神迹来证明(20节)。
  • 保罗还没有完成神交托的使命,所以神不允许他被石头打死(20节),主不仅将他从「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提后三11)中救出来,而且使他成为提摩太的榜样(提后三10)。神有时允许我们遭遇苦难,面临绝境,为的是「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一9),因此「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四9)。
  • 「特庇  Derbe」(20节)位于路司得东南100公里,这里是加拉太省的东界,也是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小亚细亚最东部的城市。
  • 特庇城的工作没有遇到犹太教的反对,十分顺利。保罗和巴拿巴本来可以继续向东,一路下坡200公里就可以到达大数,然后乘船回安提阿,这是最快、最安全的道路。但他们却原路返回,走两倍半的路程回访曾遭逼迫的「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21节),这些教会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加拉太省南部,《加拉太书》就是写给他们的。
  • 使徒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遭遇逼迫时并未气馁,而是坦然离开(20、6节;十三50-52),把结果交在神的手中。虽然如此,他们并未以此当作自己懒惰的借口。从特庇的顺利中,他们可能领会到圣灵开门的信号,所以迅速沿原路回访各教会。果然,这次圣灵没有允许任何意外发生,而是让使徒们从容地「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22节),并且「选立了长老」(23节)、看守主的教会。整个宣教旅程都是在圣灵的管理和带领之下,而使徒也以顺服和忠心来配合,这是信徒与神同工的美好榜样!
  • 使徒「坚固门徒的心」,并非倚靠安慰、而是说出真相:「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22节)。这句话表明:接受福音,不是叫人生活更容易,而是叫人生命被改变。天路的历程不是只有平安喜乐,还有属灵争战;只有付出舍己的代价、才能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路九23)。神让我们在争战中「经历许多艰难」,是要拆毁我们的旧人,好叫我们「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当我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帖后一4)的时候,才是真正顺服神的权柄、「可算配得神的国」(帖后一5)。

【徒十四23】「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 21-23节说出了使徒宣教的四部曲:
    1. 宣讲福音(21节):照着不同人的背景,讲清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2. 坚固门徒(22节):新生婴孩及时喂养,才能「因此渐长」(彼前二2)、抵挡仇敌(彼前五9)。
    3. 建立教会(23节):信徒若无教会,等于把羊丢给狼群;教会若无制度,只能倚赖个别领袖。
    4. 交托给主(23节):宣教士若不肯放手,教会永远也不能成熟。
  • 「长老」(23节)原文是复数,指各教会的领袖。这是在耶路撒冷教会以外首次提及长老的地方,也是新约圣经首次提到长老的设立(23节;二十17;提前五17;多一5;雅五14;彼前五1、5)。
  • 「选立」(23节)原文又被译为「挑选」(林后八19)。这些长老是由设立教会的使徒「选立」的,可能是使徒指定,也可能是门徒选举、使徒按立。这些教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选立」长老、独立运作,既是因为圣灵的大能,也是因为使徒愿意顺服圣灵、及时地「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23节)。因为这些长老并非对使徒负责,而是对主负责。这些教会都是基督的教会,而不是使徒的教会,所以圣灵自己会负责、用不着人过度操心。今天,我们若是过分地高举使徒时代的教会模式,其实高举的只是某种偏见,因为新约圣经并没有提供标准的模式,只强调被圣灵充满。
  • 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左右,所以这几个教会的长老信主的时间可能只有半年左右。保罗后来说「初入教的不可作监督」(提前三6),是「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提前三6),可见具体还要因人而异。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全本圣经,属灵的知识比使徒时代更多,但许多教会却不能象使徒时代那样很快选立出长老。因为教会越受逼迫,信徒的生命成熟得越快;教会越是安逸,越难显出生命成熟的长老来。

【徒十四24】「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徒十四25】「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

【徒十四26】「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徒十四27】「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徒十四28】「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 「亚大利 Attalia」(25节)是旁非利亚的主要港口,位于别加附近,从这里坐船到安提阿的距离大约是500公里。
  • 26节的「安提阿」(26节),指叙利亚的安提阿,他们回到了此次宣教旅程的出发点(十三1-3)。《使徒行传》记录了使徒保罗的三次宣教旅程,第一次记录在十三4到十四26,时间大约是主后48至49年,陆地行程约1280公里,海上行程约1010公里。
  • 「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26节),可译为「当初,众人就在这地方,把他们交托在神的恩典中,要完成现在所做的工」(和合本修订版)。使徒们所领受的恩典,不是地上的任何好处,而是与神同工的机会。
  • 这次宣教以「禁食祷告」(十三3)开始,又以「禁食祷告」(23节)结束;从「被圣灵差遣」(十三4)开始,又以把教会「交托所信的主」(24节)结束,从头到尾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所以保罗和巴拿巴向安提阿教会报告的重点,不是自己如何不畏艰难、带起多少人信主,而是「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27节):
    1. 在成绩中看到神的工作:他们清楚地体会到,整个宣教旅程都在圣灵的带领之下,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借他们所行的」,自己只是被拣选的器皿。因此,他们在备受欢迎、被人追捧的时候从未得意忘形(14节),今天,我们若只效法使徒的工作,却没有被圣灵充满、只是靠肉体事奉,难免画虎类犬,有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念念不忘。
    2. 在难处中看出主的美意:他们在旅程中也许并未清楚圣灵的通盘计划,但最后却发现,虽然主允许他们被犹太人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提后三11),主都把他们救出来了,并且「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因此,他们在被人拒绝、被打被逐的时候从未垂头丧气(20节)。今天,我们若只效法使徒的心志,却没有被圣灵差遣、只是凭血气摆上,难免不伦不类,有点难处就会怨天尤人、妄自菲薄。
  • 「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28节),但这只是暂时的停留,因为圣灵很快就要差遣他们开始新的工作。第一次宣教旅程的范围只是在小亚细亚半岛,在把福音传向欧洲、向地极宣教之前,神首先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一场决定性的辩论就要开始了(十五1-31)。

读经有感:信者顺从、不信者敌对(1-5)

  人与神之间的和好或融合与否,不论从信仰看、从生命看、从关系看,都只存在愿否、有否、是否的两个级别而已,绝没有第三个可能。尽管神愿万人得救,也为万人提供了所有白白的蒙恩之道,但却都必取决于人与祂之间两情相悦的意愿。

  信道而不行道,信主而不跟主的人,就必是不信道、不信主,无份天国的人。而没有随众反对信仰、迫害信徒的人,却未必因此都在基督之外,成为被上帝所网开一面,作得救与否之间的第三类人!

默然自问

  1. 是否信徒都必须在生命上起码成长成圣成全到人子耶稣在地上的某一个地步,才算是真信徒?到底主究察人心的依据是什么?
  2. 把行神迹奇事的人当神明看待的心态和心理是否属于人的常情?
  3. 为何行了神迹奇事的使徒急不急待地撕开衣裳跳进群里拦住众人的祭拜,而今天许多行不了神迹奇事的牧师下意识倒总期盼多些人到来献花献礼?
  4. 我是否经历过神在自己眼前甚或在自己身上施行的神迹?
  5. 对比使徒在人群中与人认同而传道,与时至今日牧师都必在教堂讲台上讲道,究竟孰优孰劣?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使徒行传   使徒   保罗   圣灵   教会   神迹   的人   福音   宙斯   他们的   长老   二人   门徒   奇事   犹太人   花圈   石头   古罗马   住了   旅程   信徒   在那里   外邦   信道   马车   亚细亚   献祭   瘸腿   顺服   就在   多日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