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第9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徒九1】「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

【徒九2】「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 九1-十一18的主题是「教会开始向外邦人传福音」,用交错对称结构叙述圣灵如何预备教会向外邦人宣教:
    • A. 外邦人的使徒信主(九1-31);
    •  B. 圣灵带彼得等候外邦人(九32-43);
    • A1. 外邦人哥尼流信主(十1-十一18)。
  • 此时大约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两年,也就是主后34年的夏天。扫罗热心维护「祖宗的遗传」(加一14)、「逼迫教会」(腓三6),所以对耶路撒冷逼迫门徒的果效(八3)还不满意,还想大干一番。当时许多门徒逃离耶路撒冷(八1),所以扫罗要把他们追回耶路撒冷受审。
  • 此时的「大祭司」(1节)是该亚法(四6),他在位的时间是主后18-36年,虽然已经时日无多,但仍然不遗余力地逼迫教会。
  • 「大马士革」(2节)位于耶路撒冷东北大约三百公里,当时属于罗马叙利亚行省;这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几万犹太人住在那里。犹太公会的权力只限于犹太地,但大马士革的会堂可能接受或尊重耶路撒冷公会的权柄,所以会按照大祭司的文书引渡门徒。而年轻的扫罗拿着大祭司的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2节),表明他已经深得犹太公会的信任,从此可以独当一面、前途无量。
  • 「信奉这道」(2节),原文是「追随这道路」(英文ESV译本)。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但犹太教却轻蔑地把救恩之道「称为异端的道」(二十四14)。

【徒九3】「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

【徒九4】「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徒九5】「他说:『主啊,祢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徒九6】「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 「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3节),大约是在中午(二十二6),天空可能突然出现了闪电和雷声(7节)。此时可能是适合长途旅行的旱季,打雷是很不寻常的(箴二十六1)。在先知撒母耳的时代,神用「打雷降雨」(撒上十二17)作为记号,让以色列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肯以神为王(撒上十二12),是「罪上加罪」(撒上十二19)。现在,主耶稣也用晴天霹雳作记号,让扫罗清楚地知道自己拒绝基督,也是「罪上加罪」。
  • 扫罗所逼迫的是门徒,但主耶稣却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4节)?表明逼迫「主的门徒」(1节)就是逼迫主。这是主耶稣复活以后最后一次向人显现(17节;林前九1;十五8)。
  • 「主啊,祢是谁」(5节),这个「主」只是尊称(十4),因为扫罗虽然知道那是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但此时还不认识主耶稣。
  • 主耶稣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5节),这句话真是晴天霹雳。扫罗精通圣经,比「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加一14),所以主耶稣一显明自己的身分,他立刻意识到两大真理:
    1. 拿撒勒人耶稣真的从死里复活了,司提反的见证是真的(七56):「人子站在神的右边」(七56)。这证明扫罗过去的神学全部都错了,耶稣的确是「神的儿子」(20节)、「基督」(22节)。
    2. 逼迫教会就是攻击基督,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弗四15)。这证明扫罗过去自以为是捉拿异端、「热心事奉神」(二十二3),实际上是像无知的牲口一样「用脚踢刺」(二十六14)、攻击神(加一14;腓三6)。这个惊吓实在非同小可!
  • 好在怜悯的主并没有施行惩罚,而是给扫罗一条出路,用新的命令来代替大祭司的一纸文书。虽然主耶稣亲自呼召扫罗,但却叫他「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6节),引导他接受别人的引导和帮助。圣灵总是把人带进基督的身体教会,让肢体之间彼此印证、互相配搭,而不是让人孤芳自赏、凭着个人的感觉独来独往。让人自以为义、自我陶醉、脱离教会的灵,必然不是从神而来的。

【徒九7】「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徒九8】「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

【徒九9】「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 这些人看见光时也仆倒在地(二十六14),后来又站起来(7节)。虽然他们「听见声音」(7节),却没有听明声音里的意思(二十二9),也没有看见主的显现,只是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7节)。
  • 扫罗仆倒在大光面前,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8节)。主耶稣暂时拿走了扫罗肉眼的视力,目的是要夺走他的骄傲、打开他的心眼,使他能专心仰望神,可以被主差遣到同样心眼昏蒙黑暗的世人当中,「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二十六18)。保罗开始传道之后所行的第一个神迹,也是叫人「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十三11)。
  • 「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8节),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扫罗像咆哮的狮子一样出了耶路撒冷,却像温顺的绵羊一样进入了大马士革,很快,主还要把牧人的性情加给他。
  •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9节),指扫罗在黑暗中禁食祷告(11节),忧伤谦卑地反省自己的一生:
    1. 主耶稣没有立刻派人告诉扫罗当做的事(6节),而是让他在黑暗中等候。我们生命中的许多问题,常常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更加清楚地看明。所以扫罗后来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腓三7)。
    2. 主耶稣没有在扫罗给作假见证的凶手看守衣服时向他显现(七58),也没有在他「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八3)时向他显现,而是在他眼看就要独当一面、马上就要挥斥方遒的时候向他显现。这让他更加羞愧地看见:自己明明是一个瞎眼的,却「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罗二19)。所以扫罗后来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林后四4)。

【徒九10】「当下,在大马士革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我在这里。』」

【徒九11】「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

【徒九12】「又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

  • 「亚拿尼亚」(10节)是希伯来名字「哈拿尼雅」(但一6)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已赐恩给他们」。他与欺哄圣灵的那个亚拿尼亚同名(五1-5),但在圣经中只在此出场了一次(二十二12)。主特地拣选了一个无名之辈作为祂的工具,向未来的「外邦人使徒」发布命令。因此,没有一个门徒可以妄自菲薄,以为自己毫无用处,只要我们能被主使用,就有永远的价值,不会虚度此生。
  • 「直街」(11节)是大马士革横穿东西的主干道。扫罗本来是「进各人的家」(徒八3)去追捕门徒,「犹大的家」(11节)本来是接待大祭司的代表的,如今竟有门徒主动上门探访。
  • 「大数」(11节)是位于小亚细亚东南部西德奴斯河(Cydnus River)出海口的一个港口城市,当时是基利家行省的首府,也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学术教育中心。这里的学校在希腊化的时代就与雅典和亚历山大齐名,图书馆拥有二十万册藏书,包括大量古代的科学著作。大数是希腊「斯多亚」(十七18)哲学流派(Stoicism)的重镇,凯撒奥古斯都的老师、斯多亚哲学家雅典诺多罗斯(Athenodorus Cananites)就毕业于此。大数也是政治和商业中心,罗马巨头马克·安东尼( Mark Antony)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就在此第一次相遇,社会名流辈出。因此,「大数人」(11节)这个称呼,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优越感,可以让人知道自己「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二十一39)。
  • 在历史上,凡是叫「大数人」的,大都是著名的斯多亚哲学家,比如:雅典斯多亚学院的第四代领袖「大数人」芝诺(Zeno of Tarsus,主前200年左右)、第六代领袖「大数人」安提贝特(Antipater of Tarsus,约主前200-129年),在巴比伦开创斯多亚学院的「大数人」阿基德摩斯(Archedemus of Tarsus,约主前140年),斯多亚哲学家「大数人」赫拉克利德(Heraclides of Tarsus,约主前125年)。因此,主耶稣也没有错过这个热闹,特地呼召了一位「大数人」扫罗来作「外邦人的使徒」(罗十一13),向崇尚希腊哲学的外邦人传福音;而更幽默的是,祂还拣选了一位寂寂无名的「亚拿尼亚」,用恩典向那位从里骄傲到外的大数人扫罗发布命令(二十二10、15)。
  • 亚拿尼亚去找扫罗的时候,他还没有恢复视力(18节)。因此,「又看见了一个人」(12节),指扫罗将在异象中看见自己被亚拿尼亚按手医治。主耶稣一边预备亚拿尼亚、也一边预备扫罗;正如祂一边预备彼得,也一边预备哥尼流(十4-5;19-20)。一方面,主要给亚拿尼亚足够的证据,好叫他不再惧怕和担心扫罗这个教会的仇敌;另一方面,主要让扫罗看见祂是教会的元首(3-5节),基督身体里任何一个被主差遣的肢体都可以代表主。

【徒九13】「亚拿尼亚回答说:『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祢的圣徒,」

【徒九14】「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祢名的人。』」

【徒九15】「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徒九16】「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 亚拿尼亚对扫罗的顾虑乃是人之常情,他可能害怕会被大祭司的人捉拿,也可能担心给扫罗「按手」(12节)会被误认为与恶人联合。主所引导我们去做的事,有时似乎是违反常理;但门徒「信奉这道」(2节),并不是按照人的常理,乃是根据有无主清楚的指示。
  • 新约圣经在这里首次把门徒称为「圣徒」(13、32、41节;二十六10),表示门徒是被分别出来见证主、事奉神的「成圣的人」(二十六18)。这个称号本来是保留给选民以色列人的,但因犹太教弃绝了弥赛亚,所以以色列失去了这个特权,教会成了「真犹太人」(罗二29),「圣徒」就包括了一切蒙神拣选、重生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 「求告祢名的人」(14节),指门徒。「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林前一2),是门徒的标志;人若不求告主名,只是倚靠自己去遵行主耶稣的道德教训,算不得门徒。
  • 我们的祷告常常和亚拿尼亚一样,以为主不知道仇敌的逼迫、自己的难处(13、14节);但主耶稣也会像对待亚拿尼亚一样对待诚实祷告的人,不但原谅我们的无知,还会告诉我们更多的事情:逼迫教会的人不但「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14节),而且还将成为主所「拣选的器皿」(15节),所以「你只管去」(15节)。
  • 十二使徒大都是没有学问的加利利渔夫(四13)。为了把福音传扬到外邦人的世界,主耶稣特别拣选了大有学问的扫罗(二十六5、24)。主能拣选各样的「器皿」,甚至连那些最反对祂的人,祂也能得着并使用。
  • 「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15节),是扫罗一生作见证的三类对象。扫罗的传道对象包括两任犹太巡抚腓力斯(二十四24)和非斯都(二十六25),希律·亚基帕二世(二十六2),犹太人(20节;十三5、16;十九8)。
  • 「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16节),这将成为扫罗一生的写照。他为了宣扬主的名,必须比别人「多受劳苦」(林后十一23-28),与当初「多多苦害」(13节)圣徒形成鲜明对比。但这苦难并非徒然,因为他将「与神同工」(林前三9),主将用恩典帮他忍受苦难(林后十二9),「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八17)。
  • 主耶稣打发亚拿尼亚是要叫扫罗能看见(17节)、并且向他发布命令(二十二10、15),但并未通过他把真理传授给扫罗。相反,是主耶稣自己把因信称义的真理教给扫罗(二十六16-18;加一11-12),也将亲自指示他「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因此,每一个为主作「亚拿尼亚」的人,也应当守住自己的本位,只要忠心作主话语的出口、不要用自己来代替主。

【徒九17】「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

【徒九18】「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

【徒九19】「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

【徒九20】「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祂是神的儿子。」

【徒九21】「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

【徒九22】「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 教会的元首已经赦免了扫罗,身体里的肢体也应当勇敢地消除隔阂。亚拿尼亚不再犹豫,勇敢地去了,并且「把手按在扫罗身上」(17节)。「手」原文是复数,指把双手按在扫罗身上。
  • 扫罗信主后从门徒口中听见的头几个字,就是被亚拿尼亚亲切地称为「兄弟扫罗」(17节)。这个温暖的称呼,使他不再为基督的身体能否接纳自己而忐忑不安;这个温暖的城市,也证明了基督对人生命的改变;因为只有在基督里,扫罗与亚拿尼亚这两个仇敌才能变成弟兄。于是「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18节),蒙在心上的帕子也除去了(林后三16)。
  • 亚拿尼亚既不是使徒,也不是长老,只不过是一个寂寂无名的门徒,但他却能受主差遣为未来的外邦人使徒保罗施洗(18节)。凡是重生得救的门徒,都能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二十八19)。因为洗礼所表明的救恩,并非根据施洗的人,而是根据「父、子、圣灵的名」。
  • 圣灵的工作,必然是把人带进基督的身体里;一个人得救以后,必然喜欢与有着相同生命的其他肢体彼此相交(约壹一3)。所以「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19节),并且从迫害者变成了宣教士。扫罗来大马士革的目的是为了追捕门徒(2节),现在却要叫人成为门徒。他「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20节),满有勇气地向了解自己过去的人(21节)宣告:「我不以福音为耻」(罗一16)!我们一旦蒙恩得救,人生的目标必然会转向基督。我们人生的目标若没有转向基督,恐怕还没有进入永生。
  • 扫罗一信主就热心地「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但这并不代表今天刚信主的人不需要经过必要的装备、就可以广传福音。扫罗精通旧约,比「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加一14),所以「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太十三52),只要相信主耶稣是「神的儿子」(20节),立刻可以带其他熟悉旧约、热切盼望弥赛亚(诗二7)的犹太人信主。所以扫罗在大马士革各会堂传福音的中心内容,是宣讲耶稣「是神的儿子」(20节)、「证明耶稣是基督」(22节),这两点是犹太人信主的关键。而对于外邦人,则要从头开始,才能讲清「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 扫罗是主特别「拣选的器皿」(15节),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主对他的预备。人若只注意效法扫罗传福音的热心,却不效法他为传福音所受的装备,满腔热情也会沦为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1. 扫罗熟悉犹太人的文化和语言(二十一40;腓三5);
    2. 扫罗精通旧约和犹太人的神学(加一14);
    3. 扫罗了解希腊的文化和哲学(十七22-31);
    4. 扫罗拥有罗马公民的特权、熟悉罗马法律(十六37;二十二25-29;二十五10-12);
    5. 扫罗掌握谋生的技能,可以自食其力(十八3;林前九14-15);
    6. 扫罗具备对神的热心(加一13;腓三6);
    7. 最重要的,是神把他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他(加一15)。
  • 扫罗悔改的经历表明,人之所以能降服于主,并非因着人的聪明智慧、宗教知识或心志热忱,而是主主动的恩典和带领。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也有分成为神施恩的管道,就像亚拿尼亚、巴拿巴和彼得成为主接纳扫罗的印证。从此,残害教会、野心勃勃的法利赛人扫罗就转变成「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罗一1),作「新约的执事」(林后三6-11)、「福音的执事」(弗三7)、「教会的执事」(西一25),从事比摩西更有荣光、更加超越的职事(林后三6-11)。
  • 法利赛人扫罗成为使徒保罗的过程,是初期教会历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之一,所以《使徒行传》重复叙述了三次(九3-22;二十二3-16;二十六9-18)。因为扫罗生命的转变,是耶稣复活最有力的证据;保罗一生的工作,也是圣灵带领教会最重要的见证。

【徒九23】「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徒九24】「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又昼夜在城门守候,要杀他。」

【徒九25】「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

  • 「过了好些日子」(23节),可能过了三年(加一18)。在这三年中,扫罗可能先去了大马士革东边的阿拉伯旷野,在那里与主独处、接受启示,过了两三年才回到大马士革(加一17)。
  • 扫罗不逼迫主耶稣了,就成了为主耶稣受逼迫的人,最终导致「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23节)。同样,当我们反对神的时候,世界与我们为友;当我们亲近神的时候,世界就与我们为敌。
  • 主后34年希律·腓力二世去世以后,大马士革隶属于罗马帝国的叙利亚行省;但在主后37-40年间,大马士革的全部或部分可能在希律·安提帕的前岳父、纳巴泰(Nabataeans)阿拉伯国王亚哩达四世(Aretas IV Philopatris,主前9-主后40年在位)控制之下。因此,此时把守大马士革城门的是亚哩达王的提督(林后十一33),犹太人可能说服了这位提督捉拿扫罗。由于在主后37年逾越节期间,罗马帝国出兵干涉亚哩达王与希律·安提帕的冲突,所以扫罗的罗马公民身分也保护不了自己。
  • 此时,大马士革已经有了一批追随扫罗的「门徒」(25节)。古代中东很多房子就建在城墙上,住家的窗户下就是城墙外的空地(书二15)。所以「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25节)。
  • 扫罗不但有呼召、有热心,而且有神学的功底、真理的启示,所以能「驳倒住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22节)。但是,真正要成为「外邦人的使徒」(罗十一13),光靠热心、呼召和真理的装备是不够的;扫罗热心传道的结果,只是带起了「他的门徒」(林前一12),而不是「主的门徒」(1节)。因此,主没有让扫罗继续在大马士革工作。扫罗逃离大马士革、「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加一18)的时间,大约是主后37年。

【徒九26】「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徒九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徒九28】「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徒九29】「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徒九30】「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凯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

  •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26节),这是他信主后的第一次耶路撒冷之行(加一18-20),时间是扫罗信主之后「过了三年」(加一18)。
  • 「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26节),可能是因为扫罗过去三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阿拉伯,在大马士革传道的时间并不长,所以虽然扫罗戏剧悔改的消息应该早已传回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的门徒对他真实的光景并不了解,所以对这位过去的逼迫者非常谨慎。然而,神不但在教会赐下了警醒看守教会的门徒(26节),也赐下了擅于用爱心接纳人、鼓励人的「劝慰子」(四36)巴拿巴,借着他的威望把扫罗带到众使徒面前(27节)。圣灵赐给不同的肢体有不同的恩赐,就是为了让肢体在基督的身体里彼此配搭,「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
  • 「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38节),主要是与使徒彼得和主耶稣的兄弟雅各来往(加一18-19),「同住了十五天」(加一18)。他此次耶路撒冷之行行程仓促,所以他的真理不是从耶路撒冷的使徒领受的,而是从主直接领受的(加一16)。
  • 扫罗「生在基利家的大数」(二十一39;二十二3),擅长希腊话,所以他在耶路撒冷的传道是「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29节),因此「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加一22)他。过去,扫罗和「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一起迫害司提反(七60),现在,他却和司提反一样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福音(六9-10),又像司提反一样被「说希腊话的犹太人」逼迫,成了第二个司提反。
  • 扫罗是罗马公民,即使犹太人「想法子要杀他」(29节),也不太容易。但是,此时罗马巡抚彼拉多(Pilate,主后26-36年在位)遭到撒马利亚人的投诉,被凯撒提庇留召回罗马述职,临时巡抚马克卢斯(Marcellus,主后36-37年在位)情愿留在凯撒利亚,也不愿意到耶路撒冷找麻烦。因此,耶路撒冷的法治瘫痪,扫罗在耶路撒冷只住了十五天(加一18),就被迫离开。先被送到有法律秩序的凯撒利亚,再坐船回到故乡大数,十一年后才在圣灵的宣教计划中再度出现在耶路撒冷(加二1)。
  • 扫罗的退场,表面上是因为犹太人的逼迫,实际上是因为主耶稣要差派他「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二十二21)。圣灵把他打发回希腊哲学的中心大数,用环境彻底冷却他的热心,当肉体的心志彻底被磨平之后,圣灵的呼召才会呼之欲出(十三1-2),那时的保罗才能承认「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九16)。扫罗有装备、有心志,认识复活的耶稣(5节)、又被圣灵充满(17节),并且有了旷野与主独处的经验(加一17),但却仍然不够。主耶稣在世上传道三年,但在此之前,他却在木匠铺里等候了三十多年。扫罗归信之后,可以立刻在大马士革「各会堂里宣传耶稣」(20节),也可以三年后到耶路撒冷「奉主的名放胆传道」(29节),但充其量只是个热心的弟兄。如果要成为「外邦人的使徒」,他就要经历十四年的等候(加二1)。今天,一个不能耐心等候神(一4)的人,也没有资格为主去(太二十八19)。人若全然委身,就要委身于神自己的计划,让神更宽阔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人若为主摆上,也当摆上自己的等候,专心等候主最好的时间到来。

【徒九31】「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 「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31节),「教会」原文是单数,表明他们是合一的基督身体,既没有犹太教会和撒马利亚教会之分,也没有大小、体制之争,而是「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帖前二14)。
  • 圣灵呼召了外邦人的使徒以后,初期教会就登上了成长的第三个台阶(二47;六7;九31)。扫罗回大数以后,大祭司该亚法(主后18-36年在位)去世,提阿非罗(Theophilus ben Ananus,主后37-41年在位)担任大祭司。罗马新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主后37年3月16日-41年1月24日在位)派新巡抚马路勒(Marullus,主后37-41年在位)管辖犹太地和撒马利亚。由于卡利古拉与犹太教的关系紧张,管辖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主前4年-主后39年)也不支持犹太人逼迫教会。因此,在这四年里,「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没有遭受逼迫。
  • 虽然主允许祂的教会遭遇患难,但绝不会允许仇敌摧毁教会,祂无论是允许逼迫还是赐下平安,目的都是为着建立基督的身体。当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31节)之后,圣灵就会继续带领教会向外邦人宣教、「直到地极」(一8)。被圣灵充满的教会是不需要做宣教计划的,因为主自己就是宣教的主。

【徒九32】「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徒九33】「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

【徒九34】「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徒九35】「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 彼得「周流四方」(32节),就是在「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31节)教导门徒和传福音。
  • 「居住吕大的圣徒」(32节),可能是腓利一路传福音所结的果子(八40)。「吕大」位于耶路撒冷向西通往约帕的路上,也位于亚锁都向北通往凯撒利亚的路上,属于犹太地,也就是旧约时代的「罗德」(代上八12)。这里现代的名字还是「罗德 Lod」,是特拉维夫国际机场的所在地。
  • 「以尼雅」(33节)是个希腊名字,但以尼雅是个犹太人。
  • 「沙仑」(35节)是从吕大向北到凯撒利亚迦密的沿海平原,属于犹太地。吕大和沙仑都是腓利一路传福音的地方(八40)。

【徒九36】「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腊话就是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徒九37】「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徒九38】「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

【徒九39】「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

【徒九40】「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

【徒九41】「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

【徒九42】「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 「约帕」(36节)就是现代的雅法(Jaffa),是位于吕大西北大约20公里的海港,也属于犹太地。
  • 「大比大」(36节)是亚兰文,「多加」(36节)是希腊文,意思都是「母鹿、母羚羊」。主耶稣称呼睚鲁的女儿为「闺女」(可五41),亚兰文是「大利大 ταλιθά」(可五41),与「大比大 Ταβιθά」原文只差一个字母。
  • 按犹太人的习俗,死人埋葬前须洗身。但这些人并没有把大比大膏抹埋葬,而是停在没有人干扰的楼上,表示他们指望彼得会使「大比大」复活,就像主耶稣使「大利大」复活一样。犹太人知道旧约里的先知以利亚(王上十七19)和以利沙都是在楼上(王下四21)使人复活的。
  • 「大比大,起来」(40节),这句话的亚兰文「Tabitha Cumi」与主耶稣叫睚鲁女儿复活的「大利大,古米 Talitha Cumi」(可五41),只差一个字母。
  • 圣灵赐给使徒行神迹的恩赐是为了见证主(一8),彼得对一男(32-35节)、一女(36-42节)施行的两个神迹,叫人看见了不是跟从使徒,而是「归服主」(35节)、「信了主」(42节)。信心并非倚靠神迹、神迹也未必能让人信主,但神迹奇事也是圣灵在人心播撒真实信心的方式之一。

【徒九43】「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 「硝皮匠」(43节)就是制造皮革的工匠,工作对象是动物的尸体,所以经常不洁净(民十九11-13),是犹太人避犹不及的。他住在海边(十6),可能就是因为职业被社会边缘化的缘故。彼得却愿意在他家住宿,表明他已经消除了许多犹太人的偏见,只注重一个人是否在基督里。
  • 彼得「周流四方」(32节),自己未必有明确的计划,但圣灵却有。圣灵一步步地把彼得从耶路撒冷带到吕大(32节),又从吕大带到约帕(38节),最后带进不洁净的硝皮匠家里(43节),不是为了让他一路行神迹、传福音,而是要他在这里等候主的命令。「约帕」(43节)是地中海的港口。八百年前,先知约拿不肯向尼尼微的外邦仇敌宣教,从这里启航逃往地极(拿一2-3)。现在,圣灵也要使徒彼得在这里再次等待启航,目标也是地极(一8)——主已经赐给彼得天国的钥匙(太十六19),让他首先为犹太人打开了福音之门(二47),然后又为撒马利亚人开了门(八17);现在,他将打开一扇更宽广的福音大门,那门将是「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启三7)的。

读经有感:扫罗对门徒凶杀捆绑(1-2)

  扫罗所以对门徒极尽凶杀捆绑之能事,显然是为了信仰,完全不同于江洋大盗为了谋利才杀害人命,或色情份子为了奸情才灭绝人口!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其实全都显露于各自为了不尽相同之信仰而为而活的事实——不论是哲理上、文化上、道义上、人情上、生活上、或宗教上的所信!

  扫罗对犹太教信的真心实意,所以照祭司的意思,视基督门徒为眼中钉,急欲除之而后快。门徒对基督信的真心实意,所以按上帝的意思,视世人为亟待拯救的对象,天天务必广传福音!

  还好,今天世上只存在一个为信仰狂热到发起圣战的宗教。可惜对比之下,今天世上基督教却只有极少数人真对天国的福音相信的那么绝对,真对基督的托付委身的那么彻底,以致对教会对社会都起不到太多正面立竿见影的作用!

默然自问

  1. 难道只有异端和极端的信徒才能为他们所信的主放下自己、摆上自己?
  2. 是否凡经历过大马士革路上神奇异象的人,就必都甘心作主贵重的器皿?而没有经历过神奇异象的人,就都不可能全然委身、为主摆上?
  3. 亚拿尼亚和巴拿巴分别在扫罗归信基督、广传基督、蒙主重用的事上,所起到直接或间接价值性的作用包括什么?我们究竟能从故事中得着什么启迪和激励?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使徒行传   大马士革   耶路撒冷   基督   门徒   彼得   的人   教会   耶稣   犹太人   犹太   使徒   尼亚   圣灵   主耶稣   福音   希腊   二十   凯撒   外邦   罗马   保罗   大数   会堂   自己的   二十六   数人   犹太教   都是   他说   神迹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