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第6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徒六1】「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徒六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徒六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徒六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 六1-7的主题,是「堵住事务分心的破口」,与四32-五11「堵住假冒为善的破口」前后呼应。这是初期教会出现的第三个破口。
  • 「说希腊话的犹太人」(1节),指生长于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他们讲希腊话,使用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生活习俗都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 「希伯来人」(1节),指生长于犹太行省和加利利的犹太人,他们说亚兰话,使用希伯来文旧约圣经,保存犹太习俗。
  • 「寡妇」(1节)是古代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但《使徒行传》并没有介绍这些寡妇的来历,也没有提到具体的问题。因为本书所关注的重点,是教会中出现了破口、而圣灵又如何带领教会堵住破口。一个人被圣灵充满,并不等于成为圣人;一个教会被圣灵充满,也不代表没有问题。只要教会还在地上,无论是大教会还是小教会,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都可能内有破口、外遇攻击;而且越是被圣灵充满,就越容易成为撒但试探的对象(路四1)。但是,我们若是被圣灵充满,无论是人还是教会的问题,都在圣灵的管理之下。
  • 「发怨言」(1节)并不是一件小事,每当教会增长的时候,也是肉体相撞、血气暴露的的时候,若不及时堵住破口,势必破坏教会的合一、失去身体的见证;甚至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样,怨言越来越多(出十五24;十六2、7;十七3;民十一1;十四2)、最后倒毙旷野(民十四29)。实际上,并非「门徒增多」(1节)才会「发怨言」,有两三个人就会「起了争论」(路二十二24);并非「凡物公用」(二44)才会「发怨言」,各人「吃自己的饭」(林前十一21)也会「这个饥饿,那个酒醉」(林前十一21);并非饭食分配不均才会「发怨言」,与主的亲疏远近也会让人「恼怒」(太二十24)。
  • 「神的道」(2节)是为了拓展神国,「管理饭食」(2节)是为了造就教会,两样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十二使徒并不打算兼顾「神的道」和「管理饭食」,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神给自己的恩赐和托付是「神的道」、而不是「管理饭食」。因此,当他们觉得担子太沉重的时候,并没有自己包办一切,而是立刻把这担子放在主的脚前,求神另外兴起一批同工来「管理饭食」。
  • 今天,我们事奉的担子若是主所托付的,必定会觉得轻省,「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三9),担子是主替我们背负的(太十一30)。如果我们觉得越事奉越没有平安喜乐,就要及时地撇下自己的面子、骄傲和控制欲,求主鉴察。人若靠自己硬撑着事奉,所谓的「责任」只是自己好面子、所谓的「热心」只是对神不放心。神只接受祂儿子的生命(弥六8)、悦纳瓦器里的宝贝(林后四7),凡是从没有破碎的肉体里出来的,无论摆上多少,都是不蒙悦纳的赝品。
  • 《使徒行传》对教会行政管理学毫无兴趣,因为初期教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都是在圣灵的引导下因时因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并没有可以照搬的标准模式。但圣灵却赐下了选立执事同工的原则:
    1. 程序既不是按着多数人的民主、也不是根据少数人的指定,而是由众门徒选举、十二使徒任命(3节),这是教会具体的合一。
    2. 候选人要「从你们中间」(3节)、也就是跟随主的「门徒」(2节)中间产生。管理教会事务的人,既不能没有重生得救、也不应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
    3. 候选人要「有好名声」(3节),生活要有见证,「不可叫人小看」(提前四12),免得给魔鬼留地步。
    4. 候选人要「被圣灵充满」(3节),因为教会中没有不属灵的事务,哪里不在圣灵的管理之下,那里就会成为仇敌攻击的破口。而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就是过着正常基督徒生活的人,心思意念、生活事奉都在圣灵的管理之下。
    5. 候选人要「智慧充足」(3节),有圣灵所赐「治理事」(林前十二28)的恩赐,善于堵住事务上的破口。
  • 「管理饭食」,并非替人安排一日三餐,而是管理教会的钱财,「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二45),免得真正有需要的人被忽略(1节)。在人看来,这才是教会中真正的实权。但无论是权还是钱,使徒们都愿意及时放下,因为主给他们的恩赐和托付是「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4节),并没有赐给他们「管理饭食」的智慧。门徒人人都当「祈祷、传道」,但恩赐大小却不相同;奉派「管理饭食」的七人并非没有传道的恩赐,所以也没有放弃「祈祷、传道」,而是在堵住破口之后,继续放胆传道(8-9节;八5-40)。
  • 「祈祷」和「传道」是不可分割的。祈祷是与神说话,传道是向人说话;人若要为神向人说话,自己首先就要常常与神说话。一个不能「时时警醒,常常祈求」(路二十一36)的人,就不能常被圣灵充满、洁净内心;一个人什么时候听不到神的话,什么时候讲道就会失去能力,只能用头脑讲道、不能用灵讲道。

【徒六5】「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

【徒六6】「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

  • 这七位候选人都是由「众门徒」(2节)提名的,他们的名字都是希腊名字(5节)。犹太地和加利利的犹太人也有希腊名字,比如使徒安得烈和腓力(一13)。但这里除了腓利之外,其他希腊名字都像是外邦人的,表明他们都是生长于外邦的「说希腊话的犹太人」(1节),其中「尼哥拉」(5节)还是一位外邦人。因为当时滞留在耶路撒冷、需要教会供应饭食的门徒,大部分都来自罗马帝国各地(二9-11)。
  • 「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6节),代表接受圣灵的管理和委派。旧约的献祭者按手在牲畜的头上,表明献祭者与祭物联合(利一4);而新约的按手,则表明按手者和被按手者的合一(提前五22)。圣经从来没有提到过耶路撒冷教会的行政组织,也没有区分所谓的「平信徒」和「神职人员」,无论是「十二使徒」还是「众门徒」(2节),都是人人宣教、个个见证。这七个人被委派承担执事的工作,但并不是耶路撒冷教会的执事,二十一8「那七个执事」原文是「那七人」,并非正式职位。因为此时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门徒大都不是本地的永久居民,这七人只是承担了一项临时任务,以便解决当时的特殊需要。很快,这七人就都离开了耶路撒冷,被圣灵分散到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传福音(八1)。所以路加在下文有关司提反和腓利的故事中,完全不提「管理饭食」(2节)之事,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叙述司提反的见证(七2-60)和腓利的宣教(八5-40)。
  • 耶路撒冷教会所有的事奉,无论是「祈祷、传道」(4节)、还是「管理饭食」(2节),都在圣灵的管理之下,同工都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5节)。今天,不少人喜欢把使徒时代教会的模式奉为圭臬,但却生搬硬套、有形无实。实际上,使徒时代的教会最重要的并非外面的行政组织、聚会形式,而是里面的「被圣灵充满」。只有被圣灵充满的教会,传道才能大有能力,门口才有「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创三24)把守,内心污秽的人才会「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五13)!

【徒六7】「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 委派这七人的结果,不但解决了「发怨言」(1节),更堵住了使徒事务分心的破口,使肢体能按着各自的恩赐和托付,「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2)。今天,教会的领袖若不「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4节),就会围绕人的需要、聚焦各种事务。结果是会众制造问题、牧者解决问题,问题层出不穷、忙得不亦乐乎,却忘了教会的使命是被圣灵充满、向地极宣教(一8)。
  • 当时耶路撒冷圣殿有两万多名祭司,他们应该都知道「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二十七51)了。这是一个用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神迹,因此使「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7节),这也是初期教会的又一个突破,表明这些祭司承认自己所世袭委身的各样献祭制度,都不足以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相比,因而悔改重生,成为真正「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
  • 圣灵堵住了三个破口以后,初期教会就登上了成长的第二个台阶(二47;六7),「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7节)。圣灵没有让我们去学习这七人「管理饭食」(2节)的智慧、处理「怨言」(1节)的技巧,而是让我们看到主管理初期教会的原则——祂并没有让门徒和教会一步到位、成为完全,而是借着环境的变化、仇敌的逼迫和内部的破口,让门徒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反省、成长、成熟,学习顺从圣灵、「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只有在属灵争战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

【徒六8】「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

【徒六9】「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历山大、基利家、亚细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

  • 「司提反」(8节)是个希腊名字,意思是「戴冠冕的」,他果然戴上了「生命的冠冕」(启二10)。他的恩惠、能力(8节)),来自「被圣灵充满」(5节)。
  • 「利百地拿会堂」(9节),意思是「自由人会堂」。罗马将军庞贝(Pompey)曾俘虏了不少犹太人,后来又在罗马释放了他们,「利百地拿会堂」可能由这些获得自由的罗马囚犯的后代建立的。
  • 「古利奈」(9节)是北非的大城,位于亚历山大和迦太基之间。
  • 「亚力山大」(9节)位于埃及,是罗马帝国仅次于罗马城的大都市,有大量犹太人侨居于此,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就是在这里翻译的。
  • 「基利家」(9节)位于小亚细亚东南。保罗出生于基利家的大数,他也可能就是被司提反驳倒的人之一。
  • 「亚细亚」(9节)位于小亚细亚西部,首府是以弗所。
  • 来自以上这些地方的犹太人,都和司提反一样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1节)。当时耶路撒冷可能有十二个会堂,来自世界各地到耶路撒冷朝圣的犹太人除了到圣殿献祭、祷告,平时还到各自的会堂聚会。司提反可能带着说希腊话的门徒到这几个会堂,向各地来守节的犹太人传福音,所以激怒了他们「起来和司提反辩论」(9节)。
  • 辩论福音,并不能使人心悦诚服,但这次是对方主动挑起「辩论」(9节),司提反是被迫反驳。他的见证得到了圣灵的帮助(10节)、并有主耶稣的认可(七55)。

【徒六10】「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

【徒六11】「就买出人来说:『我们听见他说谤讟摩西和神的话。』」

【徒六12】「他们又耸动了百姓、长老,并文士,就忽然来捉拿他,把他带到公会去,」

【徒六13】「设下假见证,说:『这个人说话,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

【徒六14】「我们曾听见他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

【徒六15】「在公会里坐着的人都定睛看他,见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 信徒为主作见证的秘诀,乃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10节),主耶稣应许门徒,当他们因真理要为自己辩护的时候,祂就会赐下圣灵(路十二12)和智慧(路二十一15),使「众人敌挡不住」(10节)。
  • 在《使徒行传》中,门徒四次被犹太议会审讯,司提反的受审是其中的第三次,其余三次分别是彼得和约翰(四15)、十二使徒(五27)、保罗(二十二30)。这次兴起逼迫的不是掌管圣殿的的犹太教领袖,而是掌管各会堂的犹太人;不是说希伯来话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而是说希腊话的外邦犹太人。他们把司提反带到犹太公会那里控告他(12节)。
  • 「这个人说话,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13节),这个罪名非常严重,但主却让司提反里面满有安息,所以众人「见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15节)。本书作者并未见过司提反,他的描述可能是根据保罗的印象,因为保罗是当时的目击者之一(七60)。
  • 司提反是教会史上的第一位殉道者、也就是为真理而死的人。「殉道者  μάρτυς/martus」原文在圣经中被译为「见证人」(启二13;十一3)、「见证」(一8;启十七6)。每一个门徒都应当为主作见证(一8),因此,一个人并不是因着死而成为殉道者,而是因着成为殉道者而死(一8)。司提反在人们用石头打他之前,就已经被圣灵拣选。因为圣灵要借着他的血,推动教会把福音传向撒马利亚和地极,所以「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今天,我们也当「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随时随地准备作主的见证人。

读经有感:天天供给、反招怨言(1-2)

  一方面,民以食为天,说明确保饭食充足的供应,尤其是平等的供应,都是个大事。但另一方面,大家生命既都被圣灵所更新浇灌,彼此又都互为肢体,怎么竟为了饭食之事而发起怨言。想起来,这种令人唏嘘不已的情形,当然不能以「世风不古,江河日下」之说来解释,倒应该从彼此才「士别三日」,就必须「刮目相看」 的突变现实,认真在主面前诚心实意追根究底!
 
  上一章,亚那尼亚夫妇单单因为在效法许多信徒卖房捐款的事上有所隐瞒,就在众人面前丢了性命。现在大家却仅为了分配食物如此鸡毛蒜皮之事,就彼此公然撕破脸皮,由12个使徒来亲自出面,并吩咐选立七位执事来专门负责,事情才告一段落。

 默然自问

  1. 究竟这人数众多,大家都聚在一起,由十二个使徒所主领的团体,是个独立的大教会?或是个由许多微型家庭教会所联合起来的大教会?或是个为了因应某些特需,或达成某些目的而设的特别团体?
  2. 十二使徒所说自己必须专注祈祷传道的事,究竟指何而言?祈祷传道岂非信徒天天都应该做的事?
  3. 选立七位名声良好、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信徒作专管分配饭食的执事,究竟是出自圣灵对所有或个别使徒的指示,或是出于所有或个别使徒的意见?
  4. 十二使徒在机制上显然解决了信徒间相互忌恨的表象,以致神道兴旺、信徒增多。但究竟这是信徒在生命问题上、教会在运作问题上,治标或治本的办法?
  5. 对比耶稣基督绝对齐全的生命,而十二使徒却与我们有同样性情的人,我们该如何去除心里上使徒无误论的倾向?
  6. 从古往今来真能凭借从天而来的理知、感知、良知生活为人,以致成为圣贤之人极少的事实看,是否真能又还凭借从主而来的灵知生活为人,以致被圣灵膏抹重用之人其实更必也极少?
  7. 究竟历史上信徒和教会经常落到乱象丛生之地步的关键性问题在哪?是否由于上帝的智慧、权能、恩典不敷使用,或由于信徒和教会都已经陷入有名无实或任意妄为的境况里?
  8. 从历史看,教会之所以在信仰、生命、宣教、设会等事上沦陷到全军覆没之地步,问题一般都源于在上层层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名利权位的缘故,或源于在下广泛信徒不够委身信仰、生命、服事的缘故?
  9. 究竟历史上教会经常沦落是因为五旬节之后不久,启动福音广传、教会普设的圣灵就退而让大家各凭本事各随己意看着办?还是因为圣灵权能的作为都必取决于每个信徒或每群信徒的抉择取舍——凭借观点、喜好、意愿所作的抉择取舍?
  10. 是否我天天都从心里认识并认定自己渺小卑微、软弱愚拙、污秽亏欠,并天天定睛归主为圣、求主荣耀、讨主喜悦,天天渴慕心灵洁净、生命更新、圣灵充满,天天聚焦天国、跟随耶稣、委身使命?
  11. 我当如何确认、确保、确证自己是个名字列在羔羊生命册上,有份天国应许的人?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使徒行传   教会   圣灵   使徒   的人   饭食   耶路撒冷   门徒   破口   希腊   犹太人   信徒   会堂   犹太   怨言   都是   是个   执事   亚细亚   见证   就会   智慧   生命   保罗   祭司   殉道者   面貌   罗马   自己的   旧约   才会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