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13章讲解讲章背景
【民十三2】「『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
- 「窥探」迦南并不是出于神的命定,而是以色列人先提出要求(申一22),摩西「以为美」(申一23),神才作出的允许。做在神命定里的是「上好」,是真正的祝福;做在神允许里的是「次好」,虽然不是犯罪,但却很容易产生破口。「上好」最大的敌人不是「不好」,而是「次好」,因为人比较容易放弃「不好」,但却常常因为满足于「次好」,结果失去了「上好」。
- 在西奈山下,神亲自指定十二支派负责数点百姓的领袖(一5-15),现在神却吩咐「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让百姓自己决定差派哪一个首领去「窥探」。这个区别表明了神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上好」和「次好」、「命定」和「允许」的不同。
- 「窥探」原文的意思是「侦察、探索」。从人情和军事的理由看,「窥探」是合理的,但从神一路云彩的引导来看,「窥探」就成了多余。以色列人一旦想要有眼见的印证,信心自然就会消退,结果就没能守住信心跟随的脚步,引出了旷野三十八年的飘流。
【民十三3】「摩西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从巴兰的旷野打发他们去;他们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
十二探子是从「加低斯·巴尼亚」出发的(三十二8;申一19;九23;书十四7)。「加低斯·巴尼亚」位于「南地」(17节)的南端、「巴兰的旷野」的北端,是西奈半岛最肥美的绿洲之一。以色列人历尽艰难从西奈山走到这里,已经到达应许之地的南界。
【民十三4】「他们的名字:属流便支派的有撒刻的儿子沙母亚。」
【民十三11】「约瑟的子孙,属玛拿西支派的有稣西的儿子迦底。」
【民十三16】「这就是摩西所打发、窥探那地之人的名字。摩西就称嫩的儿子何希阿为约书亚。」
- 这份名单与神指定的十二支派的首领名单完全不同(一5-15;二3-31;七12-83;十14-27)。可能因为要深入敌境,所以百姓派出了比较年轻的「首领」(2节)。
- 圣灵记下了这12个人的名字,但他们被记录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只有「迦勒」和「约书亚」是蒙神记念的。
- 「迦勒」的意思是「狗」。「何希阿 הוֹשֵׁעַ」的意思是「拯救」,「约书亚 יְהוֹשׁוּעַ」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把「约书亚」一名音译作「耶稣」。由于探子的名单中用的是「何希阿」(8节),所以摩西可能是在窥探迦南之后才给约书亚改的名字。
【民十三17】「摩西打发他们去窥探迦南地,说:『你们从南地上山地去,」
【民十三18】「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
【民十三20】「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那时正是葡萄初熟的时候。)」
- 「南地」(17节)是从别是巴到加低斯·巴尼亚之间的旷野。探子们的路线是从「南地」开始,向北穿越希伯伦和加利利之间的「山地」。
- 「葡萄初熟的时候」,大约是阳历七月底。「从何烈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申一2),但以色列人全营从西奈山走到这里,大约经过了两个月。
- 摩西不是不知道那地的民强悍,也不是不明白迦南人以逸待劳的优势,但是从出埃及到如今所经历的,他更知道神比一切更大更强。他深信神所赐的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劝他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好让百姓都认识并渴慕神的应许,增强百姓的信心。
- 「是营盘是坚城」,意思是观察这地方是如「营盘」没有特别的防卫工程,还是有坚固的城墙。
【民十三21】「他们上去窥探那地,从寻的旷野到利合,直到哈马口。」
【民十三22】「他们从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仑;在那里有亚衲族人亚希幔、示筛、挞买。(原来希伯仑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
【民十三23】「他们到了以实各谷,从那里砍了葡萄树的一枝,上头有一挂葡萄,两个人用杠抬着,又带了些石榴和无花果来。」
【民十三24】「(因为以色列人从那里砍来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做以实各谷。)」
- 「寻的旷野」(21节)位于迦南地最南方(书十五1)的「南地」(22节)、「加低斯」(二十1)的东北。探子们从这里开始,向北走遍了迦南地,一直到北界「哈马口」(21节)。「哈马口」可能位于奥朗底河(Orontes)的发源地之一莱布韦(Lebweh)。
- 「希伯仑」(22节)是犹大山地南端最大的城市。神在希伯仑附近第一次应许亚伯拉罕:「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十三14-18)。撒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埋葬在希伯仑的麦比拉洞(创二十三29;二十五9;三十五27-29;五十13)。大卫定都于耶路撒冷之前,「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个月」(撒下二11)。
- 「亚希幔、示筛、挞买」(22节)可能是居住在希伯仑的三个亚衲族族长的称号(书十五13)。
- 「锁安城」(22节)可能就是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泰尼斯(Tanis),后来成为下埃及的首都(赛十九11、13),用来代称埃及(诗七十八12、43)。这里提到「希伯仑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可能是提醒百姓:神的应许永不改变。
- 「以实各」的意思就是「一串」,可能位于希伯仑附近。「一挂葡萄」竟然需要「两个人用杠抬着」(23节),可见迦南地的土产之丰富。这「一挂葡萄」增强了探子们的说服力,既可以让人相信那里「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27节),也可以让人相信「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31节)。
【民十三26】「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见摩西、亚伦,并以色列的全会众,回报摩西、亚伦,并全会众,又把那地的果子给他们看;」
【民十三27】「又告诉摩西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
【民十三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衲族的人。」
【民十三29】「亚玛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边并约旦河旁。』」
- 从迦南地南方「巴兰旷野的加低斯」(25节)到北方的「哈马口」(21节),距离大约400公里,往返大约需要「四十天」(25节)。
- 「巴兰旷野」北方的「加低斯」(25节)就是「加低斯·巴尼亚」(三十二8),但位置已不能确定,可能位于别是巴以南80公里的库代拉特泉(Ein El-Qudeirat)。
- 「流奶与蜜之地」(27节),指适合畜牧和耕种之地。迦南地的南方适合畜牧,北方适合耕种。「蜜」可能指蜂蜜,也可能指从葡萄或椰枣而来的糖浆、蜜汁。
- 探子们带来好消息,就是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27节);但也带来坏消息,就是「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28节)。这些都是事实,但信的人是站在天上,从神的角度看事实,看见的是神的大能和祂的旨意;不信的人是站在地上,从人的角度看事实,看见的是人的软弱和环境里的难处。不同的看见产生了不同的行动,信心里的看见使人能承受祝福,不信里的看见使人从祝福中失落。
【民十三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
【民十三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说:『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
【民十三32】「探子中有人论到所窥探之地,向以色列人报恶信,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民十三33】「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
-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实,却有不同的感受。迦勒的结论是:「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30节),因为巨人在神的大能面前无关重要;而十个探子的结论却是:「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31节),在他们看来,那些巨人不但比他们更「强壮」(31节),甚至比领他们出埃及的神还要「强壮」。同样,主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不信的人提前知道世上有「苦难」,会让人不敢信靠神的大能和应许;而相信的人提前知道世上有「苦难」,却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支取基督的得胜。
- 「吞吃居民之地」(32节),指因为这里是「流奶与蜜之地」,所以容易引起战争。人里面的灵不对,就只能在肉体里看见乌云,连「流奶与蜜之地」这样的好消息也会成为探子口中的「恶信」(32节);里面灵对了,才能在信心里看见乌云之上的太阳,在难处中看见神的应许。
- 在神的应许中,从来都是把「流奶与蜜之地」和那地的居民一起提出来的(出三8、17,十三5,三十三3;利二十24)。神早已宣告,当那地的居民罪孽满盈之后(创十五16),神就要把「流奶与蜜之地」和那地的居民一起赐给以色列人:「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出三十三2-3)。然而,十个探子却没有把迦南人的存在看作是神预言应验的征兆,反而突出「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32节),并且两次强调「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衲族的人」(28、33节),暗示神之前并没有提到迦南地有这些身材高大的民族,否定了神的应许和信实。
- 十个探子最害怕是亚衲族人高大的身材,甚至把他们夸张成挪亚洪水之前的「伟人」(创六4)。先知以赛亚在形容神的伟大时,也不过是说:「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赛四十22)。这十个探子却说:「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33节),几乎把亚衲族夸张成神了。这些探子看到了人,但在不信里却看不到神,所以完全不提神的应许和能力,不但把自己、也把全会众带到灰心丧胆和绝望之中。
- 事实证明,四十年后,这些「伟人」在神的面前都不堪一击(书十一21),「在以色列人的地没有留下一个亚衲族人」(书十一22)。希伯仑也成为神赐给迦勒的产业,「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就是示筛、亚希幔、挞买」(书十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