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6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林后六2】「因为祂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 「与神同工」就是做「基督的使者」(五20),履行「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五18)。因此,保罗在此劝哥林多信徒不可徒然领受神的恩典(1-2节),并与使徒和好(11-13节)。
- 第1节的神的「恩典」(1节)指「和好的道理」(五19),也就是「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五21)。「不可徒受祂的恩典」(1节),就要「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五15)。
- 第2节引自七十士译本赛四十九8,用在这里不是为了劝人信主,而是劝勉哥林多信徒:既然神在悦纳的时候应允了我们,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们,我们也该趁着「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2节)赶快传福音,免得「徒受祂的恩典」。
- 「悦纳」(2节)指得以与神和好(五18-20),「拯救」(2节)指得以脱离罪,在基督里面成为神的义(五21)。
【林后六3】「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林后六4】「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林后六6】「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 「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3节),指传福音者的行为不可成为别人的绊脚石,拦阻他们接受神恩典的福音。
- 「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3节),指不让别人在他的工作中找到把柄,并以此为借口拒绝他所传的福音信息。
- 传福音的人能用来「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4节)的,不是自己的资历或恩赐,而是生活、事奉中的生命见证。「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太十24),「神的用人」(4节)和基督一样,都是受苦的仆人,所以「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六4-5)正「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4节)。
- 「忍耐」(4节)原文不是指逆来顺受,而是指百折不挠。
- 「患难」(4节)原文指受苦、磨难,内心的愁烦、苦恼。
- 「穷乏」(4节)原文意思是必须的压力。
- 「困苦」(4节)原文意思是狭窄的地方,形容陷于困境之中,进退维谷。
- 「扰乱」(5节)指示威或暴动(徒十三50,十四19,十六19,十九29)。
- 「勤劳」(5节)指工作到精疲力尽。
- 「警醒」(5节)指晚上睡不着觉(十一27)。
- 「不食」(5节)指废寝忘食、挨饿。
- 「廉洁」(6节)指不贪心,「知识」(6节)指不愚昧,「恒忍」(6节)指不急躁,「恩慈」(6节)指不苛刻。
- 「在左在右」(7节),指罗马士兵右手持剑或矛,是攻击性的武器;左手持盾,是防御性的武器。信徒生活中的「仁义」(7节)乃是属灵争战中的兵器,既可以抵挡仇敌的攻击,又可进攻仇敌。
【林后六8】「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林后六9】「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林后六10】「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 从人的观点来看保罗的职分,是「羞辱、恶名」(8节);但从神的观点看,是「荣耀、美名」(8节)。
- 那些批评保罗的人认为他「似乎是诱惑人的」(8节);但那些有属灵辨别力的人却认出他「却是诚实的」(8节)真使徒。
- 那些批评保罗的人认为他只是一名无名小卒,「似乎不为人知」(9节);但那些有属灵辨别力的人却认出他的使徒职分,「却是人所共知的」(9节)。
- 从世界的标准来看,保罗一直活在死亡边缘,被反对者追杀,「似乎要死」(9节)、「似乎受责罚」(9节);但神却一再地解救他,在神的看顾下「却是活着的」(9节)、「却是不致丧命的」(9节)。
- 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保罗经常碰到倒霉的事,「似乎忧愁」(10节);但靠着神的恩典,他常常喜乐,「却是常常快乐的」(10节)。
- 保罗拒绝接受哥林多人的经济支持(十一7-9),也不「为利混乱福音」(二17),在物质上「似乎贫穷」(10节);但他在属灵上是富有的,「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10节),在属灵的丰富上能供应多人的需要。
- 从世人的眼光看来,保罗好像在地上「似乎一无所有」(10节);但从属灵的眼光看来,他「却是样样都有的」(10节),所有的财宝都积存在天上。而当时最有权势的凯撒所拥有的一切,到今天都已成为粪土。
【林后六11】「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林后六12】「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林后六13】「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 「口是张开的」(11节),是希腊成语,表示坦诚,直言不讳。
- 「心是宽宏的」(11节)表示保罗爱「哥林多人」,乐意接纳他们。哥林多人的心不愿向保罗敞开,容不下保罗,不是保罗有什么要跟他们过不去,乃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心肠狭窄」(12节)。
- 保罗「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13节),表明只要这些属灵的孩子们能转向神,无论是毁谤、诮讥、误会还是羞辱,保罗都不放在心上。这就是为父的心肠,更是基督生命的流露。
【林后六14】「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林后六15】「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 「不相配」(14节)含有负轭不平均的意思,原文在七十士译本中用于利十九19,指律法规定两种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可同负一轭(利十九19;申二十二10)。「不要同负一轭」(14节),在此特指信徒不要参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15、16节)。
-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说到参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就是「与鬼相交」(林前十20-21),「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15节),可能也是指同一件事。「彼列」(15节)在许多死海古卷和两约之间著作中是撒但的名号。
- 「信主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15节),指不可参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而不是指信徒与非信徒不可交往(林前五9-10)。但连偶尔参加拜偶像的筵席都不行,更何况是婚姻、合伙这样长久密切的关系呢。信徒是从世界分别出来归神的人,与不信主的人「原不相配」(14节),里面的生命完全不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人生方向都不一样,一个往天上去,一个往世界去,一个要得属灵的祝福,一个要得世界的丰富。因此,在任何需要密切合作的关系上,信与不信的人即使勉强「同负一轭」,以后一定也会发生难处。
- 「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14节),救恩就是神「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一13),「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西一12)。真正进入基督光明国度的人,不可能再与「不义」、「黑暗」相交。
- 圣灵在保罗表达盼望与哥林多人恢复关系的时候(六11-13;七2-4),插入了六14-七1,劝勉他们不要与偶像崇拜有何牵连,这提醒我们,教会的合一不等于与世界、偶像、异端妥协,恢复肢体相交的前提是断绝一切偶像崇拜。
【林后六16】「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林后六17】「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林后六18】「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 「神的殿」(16节)与偶像不可并存,玛拿西曾把亚舍拉像立在圣殿中(王下二十一7),最终被约西亚摧毁(王下二十三6)。神禁止所有的掺杂(利十九19),教会中一切非基督的掺杂、假冒都不该有。信徒个人(林前六16-20)和教会(林前三16-17)都是神的殿,但16节「永生神的殿」特指教会。「永生神」(16节)这个词在旧约中是与外邦无生命的偶像对比。16节综合引用了出二十五8;二十九45-46;利二十六12;结三十七27-28。
- 神救赎的工作就是把人「分别」(17节)出来,单单归向祂,因此重生得救的人应该把自己分别出来,不与不信主的人「同负一轭」(14节)。信徒见证的能力是从「分别」而来,我们若不会分别,不愿分别,或者随波逐流、失去了与世界的分别,就不能蒙神「收纳」,成为神在地上的见证。17节引自赛五十二11,那里要求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离开外邦人之地,回归犹大和耶路撒冷。同样,保罗也要求哥林多信徒要从外邦偶像崇拜中分别出来,不要与他们原来习惯的偶像崇拜有任何瓜葛。
- 「全能的主」(18节)既然收纳了我们做祂的儿女,当我们为神脱离世界,因此有所受苦、有所损失的时候,祂必然会负责用自己来替代,祂自己要成为我们的产业。「作父」和「作儿女」(18节),乃是生命的事;比「作神」和「作神的子民」(16节)关系更深。「全能的主」(18节)这个名字显出神的权柄与能力。因这权柄,我们必须顺服主,与世界分别;因这能力,我们可以从主那里得着力量,使我们能完全地分别。18节引自撒下七14。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