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27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太廿七1】「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

「到了早晨」公会不能在晚上举行合法的会议,所以在早晨特地聚集开会,以正式定主耶稣死罪。

【太廿七2】「就把祂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

「彼拉多」是主后26-36年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行政长官,他通常驻镇凯撒利亚,逾越节期间移驻耶路撒冷,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事件。根据犹太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个性倔强冷酷无情,从不愿意屈尊俯就犹太人。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约十八31),所以必须将主耶稣解交给罗马巡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

【太廿七3】「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犹大是绝望的「后悔」,彼得是悔改的「痛哭」(二十六75),结局不同,但都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二十六24,34)。

【太廿七4】「『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表面上是主耶稣被定了罪,实际上是卖主的犹大和犹太首领们被神定为「有罪的」。他们的良心一同见证主耶稣乃是「无辜之人」,但他们又不愿意承当罪的后果,所以都不肯接受「那三十块钱」卖主的代价(3节)。

【太廿七5】「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把银钱丢在殿里」应验了亚十一13。

【太廿七6】「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

「血价」就是出卖主耶稣,流「无辜之人的血」的代价。「库里」指圣殿里存放供献给神的财物处所,祭司长心里明白这种钱不能讨神的喜欢。

【太廿七7】「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

「窑户的一块田」在欣嫩子谷,是产陶土的地方。

【太廿七8】「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作『血田』。」

【太廿七9】「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

9-10节引自亚十一13,可能马太是用撒迦利亚书的话来解释先知耶利米行动的属灵意义。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原在神的手中如同泥在窑匠的手中一样(耶十八6),但因他们顽梗作恶,神要激动他们的仇敌来灭掉他们,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无处葬埋尸首(耶十九11)。但因着神的怜悯,神将与他们另立新约(耶三十一31-34),就吩咐耶利米去赎回他的堂兄弟原已落入仇敌迦勒底人手中的那块地(耶三十二6-15),借此行动预言被掳之人将要归回,以色列国将要复兴(耶三十二36-44)。

【太廿七10】「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太廿七11】「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祂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祢是犹太人的王吗」可能是重复犹太领袖诉状上的罪名。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牵涉到罗马政权,通常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没有以宗教的罪名来控告主耶稣,而是以政治罪名诬陷祂。主耶稣如果承认是「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权对抗。

【太廿七12】「祂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

【太廿七13】「彼拉多就对祂说:『他们作见证告祢这么多的事,祢没有听见吗?』」

【太廿七14】「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

主耶稣的沉默(赛五十三7)使巡抚不知如何判决,因为「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对质,未得机会分诉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这不是罗马人的条例」(徒二十五16)。

【太廿七15】「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太廿七16】「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

「巴拉巴」原文是「耶稣巴拉巴」,和主耶稣同名,是当时作乱的杀人犯(可十五7)。所以许多圣经抄本有意将「耶稣」去掉了。

【太廿七17】「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那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原文中彼拉多是问:「你们要我释放那一个给你们?是耶稣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有讽刺的意思。

【太廿七18】「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祂解了来。」

「嫉妒」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会的领袖们深感主耶稣的言行威胁到他们的权势。

【太廿七19】「正坐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祂受了许多的苦。』」

连一个异教妇女都听到了神的声音,犹太宗教领袖们反而听不到。

【太廿七20】「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

当时上耶路撒冷过节的人成千上万,这些「众人」不一定是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时欢迎祂的那些人。公会领袖们「恐怕民间生乱」(二十六5),一定会安排站在他们一边的「众人」来到巡抚门口支持他们的诉讼。

【太廿七21】「巡抚对众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

百姓宁要罪犯巴拉巴,不要主耶稣基督,表明救赎的基本法则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

【太廿七22】「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祂呢?』他们都说:『把祂钉十字架!』」

「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彼拉多说「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为了与「耶稣巴拉巴」(16,17节)区分开来。

【太廿七23】「巡抚说:『为什么呢?祂做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的喊着说:『把祂钉十字架。』」

【太廿七24】「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

彼拉多的作为就像今天许多政客和公众人物一样,为了「要叫众人喜悦」(可十五15),宁可牺牲真理原则,但又想在良心上把自己摘清。「洗手」以洗手表清白是犹太人的宗教仪式(申廿一6-7;诗二十六6),而非罗马人的习俗。

【太廿七25】「众人都回答说:『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只是在场「众人」无知妄言,而不是神对犹太人世世代代的咒诅。当时在场的只是一小部分犹太人,马太和其他门徒也是犹太人,使徒时代耶路撒冷教会有几万犹太人(徒二十一20),他们都没有被神咒诅。

【太廿七26】「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罗马人打罪犯的鞭子用皮带做成,上面嵌有小块骨头或金属,能令挨打的人皮开肉绽。「钉十字架」不但应验了主耶稣自己的预言(二十19,二十六2),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为我们受了咒诅」(申二十一23;民二十一8-9;加三13)。

【太廿七27】「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祂那里。」

主耶稣经历了犹太人的侮辱(二十六67-68),又要经历外邦人的侮辱。「巡抚的兵」不是罗马的正规营队,而是从周围地区的腓尼基人、亚述人或撒马利亚人中临时抽调的后援队伍。他们对犹太人绝无好感,把一个「犹太人的王」交给他们任意摆布,正可借此发泄他们的反犹情绪。「全营的兵」约有六百人。

【太廿七28】「他们给祂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

「朱红色袍子」本为罗马士兵的外袍,褪色后颜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用来将主耶稣打扮成犹太人的王来戏弄凌辱祂。「朱红色」乃是罪的颜色(赛一18),主耶稣为我们「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八3)。

【太廿七29】「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祂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祂右手里,跪在祂面前,戏弄祂,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

以带刺的冠冕替代王冠,以苇子替代国王的王节,将主耶稣打扮成犹太人的王,目的乃在戏弄祂。

【太廿七30】「又吐唾沫在祂脸上,拿苇子打祂的头。」

【太廿七31】「戏弄完了,就给祂脱了袍子,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带祂出去,要钉十字架。」

罗马罪犯通常都是光着身子拉出去钉十字架的,这里让主耶稣「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是罗马巡抚对犹太人传统的让步。

【太廿七32】「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十字架应该由囚犯本人背负,但主耶稣经过鞭打,此刻已经力不能支。古利奈人西门是鲁孚的父亲(可十五21),全家人竟因他「背着耶稣的十字架」(罗十六13)而得救。「古利奈」是北非的地名。「西门」是犹太名字,他可能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太廿七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

「各各他」是希伯来文,意思是「死人的头骨」。英文名「加略」是从拉丁文转译。据说这个小山丘的形状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现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在希律时期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面,很可能是各各他的原址。

【太廿七34】「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祂尝了,就不肯喝。」

「苦胆调和的酒」应验了诗六十九21的预言。「酒」原文是「醋」,酒醋同源,酒继续发酵就成了醋,可以用于减轻被钉的痛苦。「祂尝了,就不肯喝」表明主耶稣要亲身担当十字架的苦难,拒绝接受任何从人来的帮助和安慰,真正背负十字架的人,绝不要求神以外任何的帮助和安慰。

【太廿七35】「他们既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祂的衣服,」

「拈阄分祂的衣服」应验了诗二十二18的预言。

【太廿七36】「又坐在那里看守祂。」

【太廿七37】「在祂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祂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

这个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写成的(约十九20),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人都能看懂。罗马兵丁对主耶稣的讽刺,却成了在世人面前对「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二2)的公开见证。天国之王的登基仪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在祂头上」说明主耶稣的十字架是十字形,而不是丁字形。

【太廿七38】「当时,有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本节应验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赛五十三12)的预言。「强盗」可能是政治暴乱犯。

【太廿七39】「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祂,摇着头,说:」

本节应验了诗二十二7。39-44节所有讥诮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离开十字架吧」!当主耶稣刚出生的时候,撒但要杀死祂,不叫祂出现;当主耶稣开始工作的时候,撒但试探祂,要祂放弃十字架的道路;当主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撒但又要把主从十字架上拉下来。但主一点也没有离开十字架的地位。

【太廿七40】「『祢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祢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祢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这话表明他们不明白神做事的原则,主耶稣不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要「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祢如果是神的儿子」正是撒但试探主耶稣时所用的话(四3、6),我们可以隐隐看见躲在路人后面的撒但。

【太廿七41】「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祂,说:」

这里像二十六57一样,把犹太宗教领袖的各种职称全部罗列出来,凸显犹太教官方对主耶稣的否定和拒绝。

【太廿七42】「『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

十字架就是「舍己」(十六2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四12)。

【太廿七43】「祂倚靠神,神若喜悦祂,现在可以救祂;因为祂曾说:“我是神的儿子。”』」

本节应验了诗二十二8。

【太廿七44】「那和祂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地讥诮祂。」

除了犹太教领袖和过路人,连犹太罪犯也参与了这场戏弄。

【太廿七45】「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午正」原文是「第六小时」,即中午12点,「申初」原文是「第九小时」,即下午3点。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9点)被钉(可十五25),到申初一共有6个钟头,前3个钟头受尽人的讥诮,后3个钟头「遍地都黑暗了」,可能是因为神转脸不顾。

【太廿七46】「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以利!以利!」是希伯来文,「拉马撒巴各大尼?」是亚兰文。「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是诗二十二1,这是主耶稣在对观福音中唯一一次没有称神为「父」。「大声喊」原文是个表达强烈感情的字,主耶稣一生时刻都与神同在,只有这3个钟头不得不与神疏远,这是神儿子极度痛苦的「大声喊」。此刻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二24),「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因为「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五十三6),让祂「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二十28),所以公义的神不能不离弃祂(诗二十二1)。

【太廿七47】「站在那里的人,有的听见就说:『这个人呼叫以利亚呢!』」

「以利亚」是犹太人心目中弥赛亚的先锋,在场的人听见主耶稣喊叫「以利」,误以为祂在呼叫以利亚。

【太廿七48】「内中有一个人赶紧跑去,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祂喝。」

本节是第二次应验诗六十九21(34节)。这「醋」就是发酸的酒,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逾越节的第四杯酒(二十六29),完成了真正的逾越节筵席。

【太廿七49】「其余的人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救祂不来。』」

【太廿七50】「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气就断了」原文的写法表明主耶稣的死不同于被杀或自然的死。主耶稣断气的时刻是申初(46节),正是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刻。

【太廿七51】「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

「殿里的幔子」指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内层幔子(出二十六33),普通人不能直接来到至圣所的施恩宝座前。「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表明这是神的作为,象征主耶稣的肉身为我们裂开,打开了天国的道路,「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来十20),因此我们「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 ,「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太廿七52】「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

「已睡圣徒」指死了的圣徒。坟墓在主耶稣断气时裂开,但圣徒的复活是在主耶稣复活以后(53节)。

【太廿七53】「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

主耶稣是复活「初熟的果子」,所以要等到「耶稣复活以后」,才有圣徒复活「从坟墓里出来」。初熟节「初熟的庄稼」并非仅是一根麦穗,而是一捆(利二十三10),所以有圣徒在基督里一同复活。

【太廿七54】「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百夫长和士兵见惯了受十字架刑罚的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现在见到主耶稣独一无二的断气,认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百夫长和士兵都是外邦人,犹太人讥讽主耶稣是「神的儿子」(40,43节),外邦人却因着看见主死所发生的功效,承认「这真是神的儿子了」。这是马太福音中的两个高峰之一,身为犹太人的彼得已经承认主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十六16),现在一位外邦的百夫长也照样承认祂是「神的儿子」。

【太廿七55】「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的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事祂的。」

当其他的门徒弃主而逃的时候,这些卑微、软弱的妇女却从加利利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这是何等的美!所以神就拣选她们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人。

【太廿七56】「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

「抹大拉的马利亚」主耶稣曾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可十六9;路八2)。「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就是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十三55)。「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可能是撒罗米(可十六1),她可能是主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约十九25)。

【太廿七57】「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晚上」原文是指黄昏逐渐接近日落之时,而安息日是从当天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翌日下午六点日落为止,所以这时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可十五42)。「亚利马太」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30公里。约瑟和尼哥德慕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约十九38-39),但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后,却大胆表明自己的身份。这里特别指明他是个「财主」,应验了主耶稣「与财主同葬」的预言(赛五十三9)。

【太廿七58】「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

罗马人一般不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下葬,只将尸体卸下丢在地上。犹太人按照律法,挂在木头上的尸体必须在天黑之前下葬(申二十一22-23),但只把被处死的犯人埋在公墓里。约瑟安排的葬礼既符合犹太律法,又不同一般,高贵得体。

【太廿七59】「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

【太廿七60】「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至今在耶路撒冷可见在山壁磐石里凿的坟墓,有的坟墓里有不止一个室,室壁上各有数个壁龛,可安放多具尸体,不过入口只有一个,外面有一个凹槽,可以滚过一块大石头挡在墓口。「新坟墓」指从未使用过的坟墓,说明复活的只能是主耶稣,而不会误会是别人。

【太廿七61】「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

「那个马利亚」可能是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可十五47)。

【太廿七62】「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

「预备日的第二天」指逾越节那天,是安息日。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敌人祭司长在安息日来见彼拉多,表明他们因为惧怕主耶稣的影响,不惜违犯法利赛人有关安息日的规定。

【太廿七63】「『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

「三日后我要复活」可能指十二40主耶稣说过的话。

【太廿七64】「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祂的门徒来,把祂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祂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

【太廿七65】「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

「你们有看守的兵」意思就是「我把一队看守的兵交给你们」。

【太廿七66】「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

其他福音书中没有提到这些「看守的兵」,马太之所以提及,可能因为当时有谣传说主耶稣的尸体可能被门徒偷去。但谣传本身恰好证明了空坟墓的事实。

图:耶稣的最后一周:1、逾越节前六天,耶稣从伯大尼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群众拿着棕树枝迎接祂(太二十一1-9,可十一1-10,路十九28-44,约十二12-19);2、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前四、五天,每天早上到圣殿教训人,晚上出城在橄榄山住宿(太二十一10-二十六13,可十一11-十四9,路十九45-二十二2,约十二20-十三38);3、逾越节前一晚,耶稣和门徒在城内吃逾越节的筳席,设立圣餐,然后去橄榄山上的客西马尼园祷告(太 二十六17-46,可十四12-42,路二十二7-46,约十四1-十七26);4、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捉拿,先带到大祭司的岳父亚那的住处审问,再押去大祭司该亚法处受审。彼得在屋外等候时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47-75,可十四43-72,路二十二47-65,约十八1-27);5、第二天,耶稣被带到七十二人公会受审定罪(太二十七1,可十五1,路二十二66-71);6、犹太人把耶稣带给巡抚彼拉多审问,彼拉多因耶稣是加利利人,就推给希律王安提帕去审理(太二十七2-14,可十五2-5,路二十三1-7,约十八29-38);7、希律王查不出耶稣有罪,就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路二十三7-11,二十三15);8、耶稣被鞭打后,背着十字架走到各各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古利奈人西门在半途为耶稣背十字架(太二十七32,可十五21-38,路二十三26-49,约十九17-37)。

读经有感:犹大后悔

信徒都知道,后悔是我们蒙恩得救的前提。不知罪、不知死、不知悔的「信徒」是绝对上不了天堂的!犹大确实是后悔了,不但在理知上,在感情上,而且也在行动上。犹大对祭司长和长老说耶稣是无辜的人,说自己卖主有罪,又把钱一分不少的还了回去,还后悔难过到一个地步,出去吊死了——比许多「基督徒」认真彻底多了!耶稣因犹大的罪而死,不也因我的罪而死?犹大一看耶稣因他而被定罪就深深后悔,我知道耶稣因我而被钉死是否却淡淡后悔?当然,犹大后悔却没相信接受主,所以耶稣因他而死,却没为他而死!犹大赚到手的是不干净的血钱,我赚到手的难道就全是干净的血汗钱?犹大没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或转到自己家人手里,可我这「信主」的人呢?犹大把钱全丢在殿里,而我这「信主」的人却又如何?犹大死了,他的血钱无巧不成书被用去买了一块血田,在象征地狱的欣嫩子谷作为埋葬与上帝应许之约无分无关之外人永远的坟场。我将来死了,血钱也好,血汗钱也好,最后又将如何辗转被用呢?

默然自问:如果我是彼拉多,在群情汹涌反对耶稣的声浪中,我会怎么表态?怎么应对?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马太福音   耶稣   主耶稣   百夫长   犹太人   耶路撒冷   巡抚   的人   犹大   二十   犹太   罗马   拉多   这是   架上   二十六   基督   祭司   马太   他们的   坟墓   儿子   二十一   幔子   巴拉   自己的   门徒   二十三   安息日   后悔   彼得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