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25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太廿五1】「『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

在十童女的比喻里(1-12节),「新郎」比喻主耶稣,但「童女」、「油」、「卖油的」、「坐席」、「门」分别比喻什么,就不必硬解,因为主耶稣指出这个比喻的重点乃是告诫我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13节)。

【太廿五2】「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

【太廿五3】「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这十个童女是在等待新郎迎接新娘回家举行婚宴。「灯」原文意思是「灯、火把」,更可能指火把,将碎布蘸饱油绑在一根棍子上,作为夜间出外照明之用。通常另随身携带装油的器皿,以备随时加油,免得熄灭。

【太廿五4】「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

【太廿五5】「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新郎迟延的时候」比喻主耶稣迟迟尚未再来,「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聪明的」、「愚拙的」童女都「打盹睡着了」,主的再来往后延迟,不等于我们不必生活、不必工作,问题在于我们是否「预备」好,随时迎接主的再来,还是等到最后关头才匆忙「预备」。

【太廿五6】「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

【太廿五7】「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收拾灯」指剪去火把被烧焦的碎布末端,然后再加上油。

【太廿五8】「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

一个灯油充足的火把可以燃烧十五分钟左右,没有油的火把着一会儿就灭了,所以应该及早预备足够的油。

【太廿五9】「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罢。”」

「聪明的」断然拒绝分点油给「愚拙的」,并不能说她们自私,因为分给别人「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两个火把都坚持不到新郎到来。

【太廿五10】「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太廿五11】「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太廿五12】「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认识」原文有「称许、嘉许、喜欢、承认」的意思,这句话并非指主真的不认识她们,而是指主不赞赏她们。

【太廿五13】「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警醒」在这个比喻里具体就是「预备好」(10节),并不是指不「打盹睡着」(5节)。门徒的警醒光有等候的行动还不够,还必须「预备好」足够的「油」。至于应当如何「预备好」,这个比喻并没有说,是下个比喻的重点。本节与二十四42彼此呼应,为从二十四36开始的关于「警醒」的教导作了一个小结。

【太廿五14】「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14-30节的比喻回答了十童女的比喻中没有回答的问题:什么才算「预备好」?「警醒」等候不是虚度荒废时日的消极「等待」,而是在等候中积极使用神所赐的恩赐、机会,忠心工作。「一个人」比喻主耶稣。「往外国去」比喻主离世升天。「仆人」原文是「奴隶」,信徒是主用宝血所买的奴隶(林前七22-23)。路十九12-27有个类似的比喻。

【太廿五15】「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才干」原文指「执行的能力」,但这个比喻并非说人的「才干」大、恩赐也大,而是强调主按着每个人的情形量给各人大小不同的恩赐(罗十二3,6;弗四7),没有一个信徒可以推辞说自己没有恩赐,等候主时都必须忠心事奉。「五千、二千、一千」原文是「五他连得、二他连得、一他连得」,「他连得」(Talent)是犹太人最大的币制单位,每「他连得」折合6000得拿利乌,比喻属灵的恩赐和机会,英文Talent就是来自这个比喻。当时普通人1天的工钱是1得拿利乌,这三个仆人分别得到了普通人82年、33年和16年半的工钱,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得到的恩赐小!

【太廿五16】「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随即」表示没有耽搁。「做买卖」比喻把主量给我们的恩赐善加运用,好增加属灵的产业。

【太廿五17】「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照样」表示他的忠心程度与那领五千的没有差别。

【太廿五18】「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埋藏」象征埋没恩赐,不肯运用恩赐去事奉。

【太廿五19】「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算账」比喻主在基督台前对教会的审判(林后五10)。「算账」一词说明主人当初给他们银子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去赚钱。

【太廿五20】「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我们今天在地上所有的事奉,将来都要在主面前一一交帐。我们工作的恩赐和成果都是属于主的,千万不可据为己有。

【太廿五21】「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良善」指有美好善良的存心和动机,体会主的心意,并且又顺服主;「忠心」指有信实可靠的态度和行为,一心一意地把主所交托的事做得最好。「不多的事」指信徒今生的事奉,「许多事」指我们将来在国度里的事奉,「管理」指接受权柄去管理国度里的事务,「享受你主人的快乐」代表国度的奖赏。我们今天不管有多少事奉,都是「不多的事」,它们不过是为着将来能管理「许多事」所必须经历的实习。我们真实的事奉,乃是在永世里的「许多事」。

【太廿五22】「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太廿五23】「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主人对那领二千银子的仆人的称赞和奖赏,和对那领五千的完全一样(21节)。主耶稣所看重的是每一个信徒的「忠心」,而不是我们所领受的恩赐大小、眼见的工作果效。信徒的恩赐大小、成就多寡与得赏赐无关,所以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恩赐大、成就多,而要在意自己是否「良善」、「忠心」,事奉和恩赐的比例是否一样,因为主「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

【太廿五24】「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忍心」意思是心肠坚硬,如同铁石。这个仆人认为他的主人是一个严厉又刻薄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是俗语,意思是没有付出,却想有所得。

【太廿五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这个仆人是「害怕」把所领的银子赔掉了,将来难以交帐,因此不敢动用。许多信徒也按照地上工作的想法来揣摩主的心思,以为多做事多犯错,少做事少犯错,不做事不犯错。

【太廿五26】「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天国工作的规则是不做事、肯定错。「又恶又懒」与「又良善又忠心」相对。「恶」指仆人不体贴主人的心意,又妄论主人。「懒」指仆人未尽主人的托付。

【太廿五27】「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主人只给这仆人一千银子,说明主人并不指望他做大事,他只要体贴主人的心意,起码可以赚一点利息。「兑换银钱的人」指在通商海口帮助生意人兑换银钱的人,是当时的小型银行。

【太廿五28】「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将来在基督台前交不出账的信徒,不但要失去主在天国里所预备的奖赏,并且连在天国里的喜乐也将被夺去。

【太廿五29】「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主要我们去「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有些人却觉得自己淡泊名利,能上天堂就行,不必追求功名利禄。殊不知天国的规则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对神所预备的奖赏不肯追求的人,恐怕能不能进天国都不一定。

【太廿五30】「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神救赎我们,是要恢复我们成为祂的儿子和仆人(出四22-23),「无用的仆人」辜负了主耶稣救赎的目的。「外面黑暗」不一定就是地狱灭亡,但至少要被关在千年国度的门外,在那里「哀哭切齿」一千年。

【太廿五31】「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

「人子」是主耶稣在祂的国度中所特有的名称,「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是为着审判。主耶稣再来以后的审判至少有3种:1、「基督台」前的审判(林后五10),受审的是复活和活着被提的信徒(彼前四17;帖前四16-17),为要让得胜的信徒进入千年国度「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2、「基督荣耀宝座」前的审判(31-46节),受审的是主再来时地上还活着的人(徒十42;提后四1),包括外邦人(耶三17)和原来不信主的犹太人(十九28),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做百姓(赛六十10-12;珥三1-12)。3、「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启二十11),受审的是在头一次复活(启二十5-6)里无分的死人,时间在千年国度以后、新天新地以前,为要判断谁有资格进入新天新地(启二十11-15)。

【太廿五32】「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

「万民」原文是「外邦人」,他们不是以色列人或得救的信徒。分别绵羊山羊的审判是为了判断地上那些经过大灾难还活着的二分之一外邦人(启六8,九15)谁有资格进入千年国度,是「基督荣耀宝座」前的「国度的审判」中对外邦人的审判。当主耶稣降临到地上时,得救的信徒已经在空中接受了「基督台前」的审判(林后五10;彼前四17,帖前四16-17),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也由十二使徒在「十二个宝座上」另外审判(十九28),所以他们都不在这山羊和绵羊之中。旧约预言神要「聚集万民」进行国度的审判(珥三1-12),但在实际审判的时候,「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因为祂是人子,就赐给祂行审判的权柄」(约五22,27)。

【太廿五33】「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右边」是指尊贵和有福的一边(王上二19;诗四十五9)。

【太廿五34】「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主耶稣是千年国度里的「王」,得胜的信徒将在千年国度里「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以色列人将在千年国度中被恢复成「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亚十四16-21),而这些义人将在千年国度里做百姓(亚八20-23),「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太廿五35】「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在国度的审判中,判断是否是「义人」的依据是人对待主耶稣的态度。

【太廿五36】「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饿了、渴了、作客旅」(35节)和「赤身露体、病了、在监里」都是形容信徒和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难(十章,林后十一23-27,赛五十八7)。

【太廿五37】「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义人」并不是没有犯罪的人,而是那些在国度的审判中被判为「义」的人。

【太廿五38】「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太廿五39】「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太廿五40】「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主耶稣是天国之王,天国之王的「弟兄」就是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信徒(十二48-50);主耶稣也是以色列之王,以色列之王的「弟兄」就是以色列人(诗二十二22-23)。无论这位与主耶稣有关系的「弟兄」多么微不足道,服事他就是服事了主耶稣,因为这服事表明了人对主耶稣的态度,这态度就是国度审判的依据。

【太廿五41】「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

人若拒绝主耶稣,国度审判的判决就是「离开我」。地狱就是与神隔绝的地方。人若离开神,只能和魔鬼、邪灵和罪人一起在与神隔绝的地方直到永永远远。神是公义、是慈爱、是光明,与神隔绝的地方就没有爱、没有公义、没有光明,所以圣经用「永火」来描述这种刑罚给灵魂带来的痛苦感受。至于这些灵魂经过刑罚以后会不会被消灭,从此「一了百了」、「人死如灯灭」,圣经并没有明确说明,实际上,如果神不允许,灵魂是不灭的。这「永火」本来神是「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不是为人预备的,神为人预备的原来是伊甸园,将来是天国。主耶稣这样预先启示我们,是要还没信祂的人赶快做出正确的选择,接受永远的福分,远离永远的「咒诅」。

【太廿五42】「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

【太廿五43】「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太廿五44】「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

【太廿五45】「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这些人「被咒诅」的原因不是做了不应该做事,而是没有去做应该做的事,没有善待受逼迫的信徒和以色列人。连信徒没做应该做的事都会受罚(二十五12,30),何况那些不信主的外邦人呢。

【太廿五46】「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永刑」就是进入「永火」里(41节),也就是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5)。这些不是信徒的「义人」可以进入千年国度,有机会「往永生里去」,但能否继续进入新天新地,还要看他们能否拒绝千年国度之后撒但的迷惑(启二十8)。

读经有感:生息取利

人除了求生存之外,一生在世活着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做有用的人。从耶稣的比喻里,我们知道祂对蒙恩得救的人也有这样相同的要求和看法。上帝透过耶稣替死的惨重代价把我们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白白救赎过来,当然不会真的不为了什么。祂当然不会对我们真的毫无期盼,就为了让我们游手好闲、荒废时光、浪费生命、一事无成!父母养儿防老当然有点太功利,但如果他们出于自己至高至爱的期盼,愿意儿女长大成人,大有作为,大有出息,当然神圣可贵。可想而知,创造父母的上帝对我们当然更必如此,心里总念叨着我们快高长大,成器成才,在祂永恒的天国里大派用场!显然,比喻中的前两者都是稍具干才的人,虽则在交帐时在数码上相差还是很多,但因两者都同样尽心竭力、善用所有、忠于所托,所以所得的称赞和奖赏基本上却毫无分别。对于埋没一切天赋而被称为又恶又懒的第三者,耶稣提出了那人当将所领受之一切放在银行里让别人代为生利的可行之法。信徒人人都按圣灵的意思领受不同的恩赐,不论通才或专才为何,不论层次及数量如何?信徒而能独立为主开展属天生意的,就该尽心竭力。若自觉所有甚少,就该学习融资或生息之道,掏出自己先天后天的所有、所能、所是,让隶属基督的有关肢体接手代劳。埋没恩赐不对,滥用所托更不对!

默然自问:我真明白爱主就是爱属主的人吗?服事主就是服事属主的人吗?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马太福音   的人   比喻   信徒   仆人   基督   国度   主耶稣   主人   忠心   给我   银子   童女   天国   二十   千年   愚拙   新郎   赤身露体   荣耀   二千   火把   良善   都是   地方   耶稣   宝座   以色列   再来   是在   主啊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