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第8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歌八1】「【佳偶】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像吃我母亲奶的兄弟;我在外头遇见你就与你亲嘴,谁也不轻看我。」
【歌八2】「我必引导你,领你进我母亲的家;我可以领受教训,也就使你喝石榴汁酿的香酒。」
【歌八4】「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不要叫醒…情愿:或译不要激动爱情,等它自发)。」
- 1-4节是「合一之歌」,是描述佳偶和良人在回娘家路上的思绪万千。
- 「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像吃我母亲奶的兄弟」(1a),表示永不改变的亲密关系,正如良人称佳偶为「我妹子」(四9)。
- 「我在外头遇见你就与你亲嘴,谁也不轻看我」(1b),意思是佳偶要向自己的熟人公开与良人的合一关系。苟且的偷情需要遮遮掩掩才会心安理得,真正的爱情需要光明正大才会茁壮成长。爱情意味着公开的承诺,承诺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自由;一个不愿意公开接受洗礼的信徒,里面恐怕还没有真心爱主。
- 「领你进我母亲的家;我可以领受教训」(2节),可译为「领你进我母亲的家,她曾经教导我」(英文ESV译本)。表明佳偶和良人合一的婚姻得到了母亲的接纳和祝福,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母亲的教导。
- 第3节原文只比二6多了一个介词,并没有「必」字。「石榴 רִמּוֹן/rim·mon’」和「左手 שְׂמֹאל/sem·ole’」谐音,「酒 יַיִן/yah’·yin」和「右手 יָמִין/yä·men’」谐音。
-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4a)在诗歌中的文学角色只是一种陪衬和回声板(sounding board),用来烘托佳偶内心的心思意念。
- 「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4c),可译为「不要唤醒、不要挑动爱情,等它自发」(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此时佳偶不再说「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二7;三5),意思是此时良人已经不再需要旁人唤醒(5节),因为佳偶和良人的爱情已经成熟了。
【歌八5】「那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的,是谁呢?我在苹果树下叫醒你。你母亲在那里为你劬劳;生养你的在那里为你劬劳。」
【歌八6】「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
【歌八7】「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 八5-14是第七乐章,主题是「爱的常存」,可以分为三组诗歌:真爱之歌(八5-7);成长之歌(八8-12);期盼之歌(八13-14)。
- 5-7节是「真爱之歌」,唱出了爱情的真意。
- 「那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的,是谁呢」(5a),这句话是佳偶在描述自己与良人公开的合一关系。「靠着良人」乃是一个顺服的形象,只有爱才能使人变得顺服。
- 佳偶对良人说:「我在苹果树下叫醒你。你母亲在那里为你劬劳;生养你的在那里为你劬劳」(5b),可译为「在苹果树下,我叫醒了你;在那里,你母亲曾为了生你而阵痛,在那里,生你的为你阵痛」(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良人曾被比作「苹果树」(二3),「苹果」代表良人的爱情(二3)。良人的母亲在苹果树下生育了良人,佳偶在良人的苹果树下品尝果子的滋味(二3),良人又在同一棵苹果树下被佳偶唤醒(5节),这一幕很可能不是叙述现实,而是诗意地描述:
- 爱情产生了生命,良人的生命源于父母的相爱;
- 生命产生了爱情,佳偶被良人的爱情所滋养;
- 良人又被佳偶的爱情「叫醒」,真爱能唤醒人内心沉睡的才能和力量。
- 此时,佳偶已经领悟到了爱情的真意:爱情源于生命,生命又源于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肉体的性爱,而是生命的相交、合一与繁衍;不只是满足一时的快乐,而是有永不止息的使命。因此,佳偶开始歌颂爱情(6-7节):
- 「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6节),意思是在里面和外面都被看为宝贵。「印记、戳记」指雕刻的石头或金属印章,用来表示财产拥有权、或亲笔签名,是主人最看重的。
- 「如印记 כַֽחוֹתָ֜ם」、「如戳记 כַּֽחוֹתָם֙」和「为印 כַּֽחוֹתָ֑ם」原文都是同样的介词-名词组合,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此处佳偶对良人的期盼,和另一处《哈该书》中神对所罗巴伯的应许:「到那日,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该二23)。这两节特别的经文彼此呼应,使我们不能不把良人联想为弥赛亚。
- 「爱情如死之坚强」(6a),正如没有人能坚强到抗拒死亡,也没有什么能够拦阻爱情。真爱必然是包容的,没有什么比爱情的空间更大,当人里面充满爱的时候,也一定会包容对方的一切弱点,从花开爱到花落,从红颜爱到白发。
- 「嫉恨如阴间之残忍」(6a),也可译为「嫉妒如阴间之坚固」。正如没有什么比阴间更难攻破,也没有什么比因爱生的嫉妒更加坚固。嫉妒与爱情同日诞生,也与爱情一样永不止息。真爱必然是排他的,没有什么比爱情的空间更小,以致只能容纳两个人的存在——既不能容纳一切外面的「小狐狸」(二15),也不能容纳里面那个不肯放下自己的「我」。没有排他性的爱情,只是感情的游戏。
- 「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6b),是形容爱情的光明能照亮灵魂,炽热到让人无法抵挡。「耶和华的烈焰 שַׁלְהֶ֥בֶתְיָֽה」原文是在「火焰 שַׁלְהֶ֥בֶתְ」后面加上了「耶和华」的缩写「יָֽה」,意思是「极其猛烈的火焰」。人的感情就像坚冰,无论如何坚硬,都无法避免融化。但真爱的火焰却猛烈到一个地步,「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7a),连时间的溪流也无法侵蚀(伯十四19),所以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13)。
- 「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7b),因为凡是能用金钱交换的都不是真爱,也不能常存。突如其来的激情是迷人的,但只有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是无价的;这爱情值得让人付出一切,但自己却仍然富有。
- 「爱情 אַהֲבָה/a·hav·ä」(6、7节),原文不是指性爱,而是指抽象的爱。初恋的「佳偶」(一9)所向往的「爱情 דּוֹד/dode」(一2),还是情感的、肤浅的;但升华的「王女」(七1)所向往的「爱情 אַהֲבָה/a·hav·ä」,却是理性的、深刻的,能经受一切考验而常存(6-7节)。
【歌八8】「【众人】我们有一小妹;她的两乳尚未长成,人来提亲的日子,我们当为她怎样办理?」
【歌八9】「她若是墙,我们要在其上建造银塔;她若是门,我们要用香柏木板围护她。」
【歌八10】「【佳偶】我是墙;我两乳像其上的楼。那时,我在他眼中像得平安的人。」
【歌八11】「所罗门在巴力·哈们有一葡萄园;他将这葡萄园交给看守的人,为其中的果子必交一千舍客勒银子。」
【歌八12】「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所罗门哪,一千舍客勒归你,二百舍客勒归看守果子的人。」
- 8-12节是「成长之歌」,与一5-6首尾呼应,可能是佳偶在娘家与兄长们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
- 「人来提亲的日子,我们当为她怎样办理」(8节),意思是兄长们有责任保护年幼的妹妹,帮助她持守贞洁,一直等到适婚的年龄。爱情之花如果开得太早,谢得也会过快,最终结不出成熟的果子。
- 「她若是墙,我们要在其上建造银塔」(9a),意思是佳偶如果懂得洁身自好,像「墙」一样拒绝诱惑,兄长们就会「在其上建造银塔」,用美好的装饰来鼓励她。
- 「她若是门,我们要用香柏木板围护她」(9b),意思是如果佳偶还不能管好自己,像「门」一样容易进出,兄长们就必须加强对她的保护,「用香柏木板围护她」。
- 「我是墙;我两乳像其上的楼」(10a),意思是佳偶现在已经是一堵心智成熟、守身如玉的「墙」,身体也已经发育成熟。神所预备的最好礼物总是会在人自己预备好的时候出现,佳偶既没有早恋,也没有忙着打扮自己(一6),结果却在最好的时机遇上了「超乎万人之上」(五10)的良人。
- 「那时,我在他眼中像得平安的人」(10b),意思是佳偶已经在与良人合一中得着了真正的满足和完全。「平安 שָׁלוֹם/shä·lom’」与「书拉密 שׁוּלַמִּית/shü·lam·meth’」原文的字根「שָׁלַם/shä·lam’」相同,「书拉密」的意思相当于「属于平安的」。佳偶成了属于平安的「书拉密」,也就成了「得平安的人」。我们的主所盼望的,也是我们属于祂、也得着祂,所以主耶稣说:「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约十五4)。
- 「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所罗门哪,一千舍客勒归你,二百舍客勒归看守果子的人」(12节),意思是说:「我不会出租自己的葡萄园。所罗门哪,你做你的出租生意去吧」。
- 「所罗门在巴力·哈们有一葡萄园」(11节)与「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一6)首尾呼应,同样是指真正的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则与「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一6)首尾呼应,同样是用「葡萄园」来比喻身体。佳偶的意思是说:虽然所罗门会为了商业利益而出租葡萄园(11节),但她却会守身如玉,不会为了金钱而出卖身体(12节)。放纵情欲好像能及时行乐,结果却是始乱而终弃;从激情和甜蜜开始,以习惯、厌倦、冷淡、背叛和绝望结束。贞洁自守似乎会错过机会,最终却能享受常存的爱情;从期待和理智开始,永不改变、永不止息。
【歌八13】「【良人】你这住在园中的,同伴都要听你的声音,求你使我也得听见。」
【歌八14】「【佳偶】我的良人哪,求你快来!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
- 「你这住在园中的」(13节),原文是阴性,指佳偶。
- 「同伴都要听你的声音,求你使我也得听见」(13b),这是良人表示愿意和佳偶一起看守她的葡萄园。
- 日光之下最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也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应该同心的人同床异梦,应该同行的人形同陌路;不能相见的时候互相思念,走到一起的日子却彼此折磨。而真正的爱情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内心的渴慕;真爱使两个人永远都觉得不够近,这距离感使爱变得更加长久。因此,当佳偶与良人分离的时候,她呼唤「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二17);当佳偶与良人相聚的时候,她还是呼唤「我的良人哪,求你快来!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14节)。这样的婚姻不是厌倦的开始,这样的爱情永远充满活力,「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
- 《雅歌》开始于期待(一2),也结束于期盼(八14)。团圆不是思念的结束,婚姻却是期盼的开始,爱情总是盼望「求你快来」。日光之下没有不变的人,也没有不变的感情,惟有从神而来的真爱才永远不会停止期待,也永远都会带来新的期盼。当我们等候基督再来的时候,所盼望的是「主耶稣啊,我愿祢来」(启二十二20);当我们与主同在以后(启二十一3),所盼望的还是「求你快来」。「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8),这爱无限到一个地步,永远也不会厌倦,永远都值得期盼,而主永远都乐意成为我们的满足,祂应许我们:「是了,我必快来」(启二十二20)!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