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第9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传九1】「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传九2】「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传九3】「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

【传九4】「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

【传九5】「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

【传九6】「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

  • 六10-八17原文的关键词是「查 מָצָא/mä·tsä’」(七14b「查」、24b「测透」、26a「得知」、27「找到、寻求」、29a「找到」、八17「查」),而九1-十一6的原文则用「知道 יָדַע/yä·dah’」(九1、5、11、12;十14、15;十一2、5、6)串在一起,谈论日光之下另外三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必知道定期」(九1-12)、「不必知道将来」(九13-十15)和「不必知道结果」(十16-十一6)。
  • 1-12节的主题「不必知道定期」,分为三个部分:
    1. 人人命运相同(1-6节);
    2. 应当善用虚空(7-10节);
    3. 应当把握时机(11-12节)。
  • 「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2节),可根据七十士译本译为「好人和坏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英文ESV译本)。
  • 「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1b),原文意义模糊,可译为「人不知道将会被爱还是被恨,有什么在等着他」(英文NASB译本),意思是人无法掌握自己行为的后果。
  • 人在日光之下「何必查明益处」(六10-七14)、「何必查明公义」(七15-29)、「何必查明世事」(八1-17),因为人不能掌握自己行为的后果(1c)。但传道者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或遁世入空,他与人本主义或无神论者不同,因为他知道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1a)。因此,传道者发现,人若要超越日光之下的虚空,必须有三个认识:
    1. 要认识世界的真相:「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2a),无论是好人和坏人、洁净的和不洁净的、献祭的和不献祭的、起誓的和不起誓的,结局都是死亡,「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若是没有救赎,世人一切道德伦理的挣扎都是枉然;因为每一个为别人诊断的人,最后都会不幸地揭开自己的创伤。
    2. 要认识自己的本相:「世人」(3b)原文就是「亚当的后裔」。人越是盯住自己的优点,越是看不清自已的本相;越是觉得自己爱主,越会忘记自己「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敬虔。但传道者却发现,只要是亚当的后裔,就不可能避免「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3b)。不信主的人如此,信主的人也是如此:当一个信徒觉得自己谦卑的时候,马上就失去了谦卑;当一位作者把名字印到封面上的时候,马上就不能在书中自诩「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腓三8)。
    3. 要认识生命的价值:「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4a)。每个「活人」都有神所赋的特殊价值,既不可自高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正如一条鱼既不可因为会游泳而骄傲,也不必因为不会爬树而自卑。「指望」原文在圣经中另外两处都译为「仗赖」(王下十八19;赛三十六4)。人若与「活人」相连,还能有所仗赖,所以说「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4b)。至少「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5a),「知道必死」的人比「毫无所知」的人更有指望,人若不「知道必死」,就和死人无异。「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6a),他们在日光之下所热衷的,其实只是死人的事,结果「都消灭了」(6a)。

【传九7】「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

【传九8】「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

【传九9】「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传九10】「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 世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神面前「或是爱,或是恨」(1b)。但对于敬畏神的人来说,「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7b),所以「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7a),不应该让世界的虚空影响了自己对神所量给的人生所当有的态度。
  • 洁白的衣服指昂贵的细麻衣,膏油代表享受和喜乐,可以解除皮肤的干燥。在炎热的中东,洁白的细麻衣和膏油会令人倍觉舒爽。「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8节),意思是喜乐地享受生活,而不是悲观绝望。
  • 「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9b),可译为「因为那是你一生中在日光之下劳碌所得的报偿」(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一方面,人应当看清「一生虚空的年日」(9a);另一方面,人也应当认识这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9a)。年日虽然「虚空」,但神的旨意不会「虚空」。因此,人应当学会善用「虚空的年日」,认识日光之下人生的意义。神赐给我们配偶(创二18)「快活度日」(9b),又赐给我们「手所当做的事」(10a),都是为了让我们在「一生虚空的年日」中得着永恒的造就。今生短暂,到了阴间,我们就要向神交账(十二14),再也没有机会补课了(10b)。人生就像一棵树,越是把根伸向黑暗的地底,越能得着高处的阳光;越是认识人生的虚空,越能活出充实的人生;越是清楚最大的不幸,越能在平常的不幸中安之若泰;越是知道自己为何而活,越能享受任何一种生活。不会生活的人只是假属灵,不尽力工作的人也是假敬虔,他们「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23)。

【传九11】「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传九12】「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 11节可译为「我转而回顾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强壮的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聪明的未必得财富,有学问的未必得人喜悦,全在乎各人遇上的时候和机会」(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日光之下万事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人的努力,而「在乎各人遇上的时候和机会」。既然顺境和逆境都是神所安排的「时候和机会」,人就应当积极顺服地生活(9b节)和工作(10a)。既然「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12a),随时都可能向神交账(十二14),所以潇洒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不必强求知道定期,而应当抓紧时机「快活度日」(9b)、「尽力去做」(10a),知足喜乐地做成神在我们身上所命定的旨意。

【传九13】「我见日光之下有一样智慧,据我看乃是广大,」

【传九14】「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数稀少,有大君王来攻击,修筑营垒,将城围困。」

【传九15】「城中有一个贫穷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却没有人记念那穷人。」

【传九16】「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

【传九17】「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

【传九18】「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

  • 九13-十15的主题是「不必知道将来」。
  • 「据我看乃是广大」(13b),可译为「在我看来是伟大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17b),可译为「不听掌权者在愚昧人中的喊声」(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传道者举例说明(13-15节):既然「智慧胜过勇力」(16a),就应当受人推崇才对。然而事实却是「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16b)。人要看重什么事物,首先要具备对那种事物的鉴赏力。但人对智慧并没有鉴赏能力,所以更看重的是权和钱。因此,智慧只有在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得到重视,在安逸寻常的日子里却显得无足轻重,愚昧、喧嚣和权力都有可能压倒智慧的声音。
  • 日光之下的问题不在于智慧,而在于人;人的悲剧不是缺乏智慧,而是不肯顺从智慧,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然人在理论上都知道「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权者在愚昧人中的喊声」(17节),也知道「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18a),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罪人」(18b)就可以「败坏许多善事」(18b),摧毁智慧所经营的成果。因此,智慧在日光之下不但能力有限,而且很脆弱。一个总是说出真相的智慧人,一定是个遭人嫌的人。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传道书   日光   的人   智慧   他们的   虚空   自己的   译本   坡道   都是   洁净   英文   译为   都在   愚昧   死了   勇力   吉时   喊声   修订版   活人   世人   不听   原文   那是   机会   洁白   必死   人生   谦卑   亚当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