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第1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传十二1】「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传十二2】「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

【传十二3】「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传十二4】「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传十二5】「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

【传十二6】「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传十二7】「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传十二8】「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 十一7-10是描述年轻生命的美好,十二1-8是描述人过中年、日薄西山的死亡结局。十一7–十二8是本书结尾的「生命之诗」,与开始的「时空之诗」(一2-11)首尾呼应:
    1. 在「时空之诗」,时空就像一个循环反复的圆圈;而在「生命之诗」中,生命却是一条一去不复返的单行线。这趟没有回程的旅途是最慢的,又是最快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又是最容易令人后悔的;前半程是一往无前,后半程却是频频回头;前半程是没有享受的条件,后半程却失去了享受的能力。
    2. 在「时空之诗」中,日头落下来还会升起(一5);而在「生命之诗」中,日头将变为黑暗(2节)。
    3. 在「时空之诗」中,传道者的目光一直在「日光之下」(一3);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一开始就仰望「造你的主」(1节)。
    4. 在「时空之诗」中,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无人记念」(一11);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却劝人「当记念」(1节)造他的神,照着神的心意享受人生。
    5. 在「时空之诗」中,传道者一开始就宣告「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一2);而在「生命之诗」中,传道者最后也宣告「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8节)。
  • 「年幼」(1节)指年轻、精力旺盛的时期。「衰败的日子」(1节)指人过中年,开始日益衰老、没有精力的时期,那是人「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1节)。日光之下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似乎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总是良宵苦短,青春就像一个短暂的美梦,一觉醒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朋友们开始夸你看起来多年轻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开始变老了。
  • 在历史上,解经家们对2-6节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些人按字面解释,有些人认为是末日来临的情形。而犹太传统和主流解经则认为是比喻人体的老化,但对比喻身体的哪个部位却莫衷一是。其中可能的比喻是:
    • 第2节的「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比喻衰老,「雨后云彩反回」,比喻持续不断的悲哀,新的风暴接踵而至。
    • 第3节的「房屋」比喻身体,「看守房屋的」比喻双手,「有力的」比喻腰,「推磨的」比喻牙齿,「从窗户往外看的」比喻眼睛。
    • 第4节的「街门」比喻耳朵,「推磨的响声微小」比喻听力受损,「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比喻失眠,「歌唱的女子」比喻嗓门。
    • 第5节的「人怕高处」比喻害怕爬高,「路上有惊慌」比喻害怕摔倒,「杏树开花」比喻头发花白,「蚱蜢成为重担」比喻力量衰微,「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比喻欲望消失,「归他永远的家」比喻死亡。
    • 第6节的「银链折断」比喻脊椎出问题,「金罐破裂」比喻脑力退化,「瓶子在泉旁损坏」比喻心脏功能衰退,「水轮在井口破烂」比喻肺功能失效。
  • 第1节和第7节已经清楚地表明,1-7节所描绘的是一个死亡的意境。传道者并不需要我们一一对号入座,因为这意境本身就足以在所有人的心中引起共鸣。
  • 人死后,身体化为尘土,「尘土仍归于地」(7a)。而「灵仍归于赐灵的神」(7b),接受神的审判。从这个意义上看,日光之下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还是「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8b)。

【传十二9】「再者,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

【传十二10】「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传十二11】「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传十二12】「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 9-14节是本书的结尾。传道者声明自己已经严谨地「将知识教训众人」(9a),「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9b),旁征博引、运用了各种技巧。
  • 「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10a),表明传道者尽力使用了文学技巧,以吸引读者、帮助理解。因此,本书并非只是罗列一堆「默想、考查、陈说」,而是精心设计了整体结构,用以传递中心论点。另一方面,传道者「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10b),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表达真理。
  • 「刺棍」(11节)指用来赶牛的尖头木棍。「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11节),比喻传道者的话语是苦口良药,可以激发人的行动。
  • 「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11节),可译为「这些嘉言好像钉稳的钉子」。「钉子」指牧羊人用来固定帐棚的钉子,比喻传道者的话语可以提供稳健的人生观。
  • 「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11节),指传道者全部的信息都是来自神。
  • 一方面,人的天性并不爱读书,所谓的经典,就是那些人人都希望已经读过、却又很少有人愿意开卷的作品。另一方面,读书太多而用脑太少的人,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没有人能遍览群书,2018年,仅中国就出版了超过50万种图书,实在是「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12b)。阅读一本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促膝交谈,但若是谈话的人太多,就像万马奔腾而过、践踏了自己的草坪,读书就成了逃避思考,让别人代替我们思想。知识在书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外。神的百姓若不首先熟读圣经、立好真理的根基,怎么能判断书的好坏、从别的书籍中获益呢?传道者不是给不爱读书的人一个偷懒的借口,而是指出: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读了太多别的书,一定会影响读那「一个牧者所赐的」书,所以「书就像朋友,应该少而精」。

【传十二13】「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或译:这是众人的本分)。」

【传十二14】「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13a),意思是「总而言之、都说完了」。
  • 神赐给人「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九9),让人发现日光之下的人生「凡事都是虚空」(8节),目的是要叫人向往「永生」(三11)。因为人类所面临最可怕的不是虚空、也不是死亡,而是死后的审判。因此,传道者的目的不是叫人绝望,而是勉励人「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3节),也是人脱离虚空的唯一出路,更是人将来得以面对审判的前提。
  • 在最后审判的日子,「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14节),「神要打破祂仇敌的头」(诗六十八21)。鸡蛋从外部打破会成为食物,从内部打破会产生生命。人与其装作没有审判、隐藏自己,将来被神从外部打破,不如现在就接受神从里面的破碎,因为里面的破碎必然会产生新的生命。
  • 人生就像一条将沉的游轮,我们不必留恋船上的快乐时光,却应该在救生艇上欢喜高歌。神并没有让人因为日光之下的虚空而放弃人生,却指示我们按着祂的心意去享受和使用短暂的一生,把生命看为祂的恩赐(二24),善用今生的每个机会(九10)。人所追求的,往往是日光之下短暂的现实好处,却忘了神永恒的恩典和托付。因此,我们只有牢记日光之下「一切的事」(十一9)都要向神交账(14节),才有可能「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在虚空之中潇洒积极地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传道书   比喻   虚空   水井   都是   日光   而在   生命   智慧   就像   的人   人所   穷尽   也有   世纪   钉子   时空   日头   这是   言语   迦南   凡事   外邦   写在   本书   遗址   叙利亚   身体   街门   有许多   人生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