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列王纪上第8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王上八1】「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王上八2】「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节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

【王上八3】「以色列长老来到,祭司便抬起约柜,」

【王上八4】「祭司和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

【王上八5】「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一同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

  • 「以他念」(2节)的意思「永久的」。「以他念月」(2节)是所罗门时代以色列历法中的七月,相当于阳历九至十月,是秋季。这里特别解释「以他念月,就是七月」(2节),表明被掳之后使用巴比伦历的以色列人已经不熟悉「以他念月」这个古老的名字。
  • 「节前」(2节),指七月十五的住棚节之前。圣殿在「八月」(六38)完工,此处却说是在「七月」(2节)住棚节之前举行献殿礼。这个「七月」可能是第二年的七月,但更可能是十三年后所罗门的王宫建成的七月(九1-2),因为所罗门的王宫和圣殿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所罗门可能在作王第十一年八月建成了圣殿(六38),作王第二十四年建成了自己的宫室,同时也造完了圣殿的器皿,然后于当年七月举行「奉献之礼」(63节)。
  • 在此之前,约柜已经被大卫运入大卫城中的帐幕里(撒下六16-18),而会幕还在基遍(代下一3)。现在会幕和约柜都被运到摩利亚山上的圣殿中(4节),神的百姓有了统一的敬拜中心。
  • 虽然大卫已经去世,但这些事奉神的「祭司和利未人」(4节),都是大卫生前亲自安排好的(代上二十三2-二十六32)。大卫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但他向着神的心思却始终与百姓同在,成为历代国度君王的标竿。

【王上八6】「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

【王上八7】「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

【王上八8】「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

【王上八9】「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

  • 「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8节),可能指杠头透过至圣所的门缝可以被看见。
  • 本书多处记有「直到如今还在那里」(八8)、「直到今日」(九13、20;十二19;王下八22),说明这些经文的原始记录是在尼布甲尼撒摧毁圣殿之前写的。本书编撰完成时,圣殿已经被毁,约柜也失踪了。
  • 在旷野的会幕里,约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来九4)。现在约柜里只剩下记着十诫的石版,「除此以外,并无别物」(9节)。可能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在被非利士人掳去时丢失了(撒上四11)。

【王上八10】「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

【王上八11】「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

【王上八12】「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

【王上八13】「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为祢永远的住处。」

  • 当约柜进入至圣所以后,「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10节),「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11节);这正如会幕完工的时候,「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出四十34),以致「摩西不能进会幕」(出四十35)。这是神用人可以看见的景象,向百姓显明祂对圣殿的悦纳和对会幕的悦纳一样。
  • 「祂必住在幽暗之处」(12节)也可译为「祂必住在浓云之中」。神并不住在受造物中,因为祂创造了万物,却不受万物限制。「浓云之中」是比喻神的住处隐秘、崇高。
  • 「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13节),原文是「我果然已经为祢建造一座巍峨的殿宇」,意思是巍峨的圣殿正是象征神的住处隐秘、崇高。
  • 神并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27节),祂说「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二十五8),只是用圣殿来作为神与人同在的记号。「为祢永远的住处」(13节),既是指圣殿可以成为约柜永久的居所,也是盼望神与百姓永远同在。
  • 使圣殿满有荣光的是神(11节),而不是建筑。圣殿不管如何高大辉煌,如果神不住在里头,这殿只不过是建筑物。教会不管多么兴旺热闹,如果基督还要「站在门外叩门」(启三20),这教会只不过是人的团体。更危险的是,没有神的圣殿、没有基督的教会,还给人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让人在自欺欺人中不知不觉地灭亡。所以当本书编撰完成的时候,神大声向百姓呼喊:「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七4)。

【王上八14】「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

【王上八15】「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

【王上八16】「祂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王上八17】「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殿。」

【王上八18】「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

【王上八19】「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

【王上八20】「现在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又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

【王上八21】「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 在所罗门向百姓的致辞中,虽然承认建造圣殿是「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20节),但也说「我……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20节),「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21节)。他在事奉大有成就的同时,心里的「我」也渐渐增长。人只要有一点点以为「我」能为神做什么,很快这个「我」就会开始为「别神」(十一10)做什么。所罗门的「我」不但现在为神建造圣殿,以后也「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十一7)。因此,凡是出于「我」的事奉,神一概看不上。
  • 虽然所罗门此时还能提醒百姓「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21节),但很快他自己就不知道「耶和华的约」为何物,以致「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十一10)。人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王上八22】「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说:」

【王上八23】「『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祢的!祢向那尽心行在祢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

【王上八24】「向祢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

【王上八25】「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祢所应许你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祢应验这话。」

【王上八26】「以色列的神啊,求祢成就向祢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

  • 所罗门造了一个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的铜台,放在院中的祭坛前(代下六12-13)。他先是「站在耶和华的坛前」(22节)向百姓致辞,然后「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54节)。
  • 「在耶和华的坛前」(22节),是一个正确的地位。所罗门不是站在圣殿建造者的地位,而是站在蒙救赎的地位上向神祷告。如果没有祭坛作为救赎的基础,人不管为神的名做了多少工,那些工作也不能成为他向神说话的资格。所罗门站在正确的地位上,就说出了正确的话:「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24节),他承认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建造了圣殿,而是神自己「亲手成就」了祂的应许。
  • 所罗门第一次说神「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24节),是宣告神已经应验了「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撒下七13)的应许。而所罗门第二、第三次说「现在求祢应验这话」(25、26节),是求神继续应验「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七13)的应许。

【王上八27】「『神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王上八28】「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今日在祢面前的祈祷呼吁。」

【王上八29】「愿祢昼夜看顾这殿,就是祢应许立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

【王上八30】「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 所罗门的心此时还没有完全被他的妃嫔诱惑(十一3),所以还知道创造宇宙的神不会居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27节),圣殿只是神与人同在的记号。他也知道,祷告要紧紧抓住神的应许,所以接下来在神面前的七个祈求,都是根据神的应许。
  • 向着圣殿祷告(29、30、35、38、44、48节)、来到圣殿祷告(31、33节),都代表回转归向神,而不是使祷告灵验的宗教仪式。人若回转归向神,神一定会「垂听而赦免」(30节),因为「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人若只是把祷告当作宗教形式,就成了自欺欺人,因为「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

【王上八31】「『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祢的坛前起誓,」

【王上八32】「求祢在天上垂听,判断祢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 神早已指示:百姓中若有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去见祭司利未人,并当时的审判官,求问他们,他们必将判语指示你」(申十七8-9)。而大祭司处理疑难案件的方法,可能是让当事人在祭坛前起誓,然后用乌陵土明、让神来决定。
  • 因此,所罗门的第一个祈求,是表明君王和百姓都愿接受神的审判权柄,好让公义彰显在应许之地(31-32节)。因为神「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三十二4)。

【王上八33】「『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祢,承认祢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

【王上八34】「求祢在天上垂听,赦免祢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祢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违反诫命,「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二十八25)。
  • 因此,所罗门的第二个祈求,是若百姓因得罪神而战败,求神赦免在失败中悔改的百姓,领他们平安回家(33-34节)。因为神曾经应许「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尽行灭绝,也不背弃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利二十六44)。

【王上八35】「『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王上八36】「求祢在天上垂听,赦免祢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祢的地,就是祢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7)。
  • 因此,所罗门王的第三个祈求,是若百姓「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申十一16),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好「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36节),重新降下时雨(35-36)。因为百姓若「爱耶和华——你们的神,尽心尽性事奉祂,祂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申十一13-14)。
  • 神的百姓因「我们有律法」(约十九7)而自豪,他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当行的善道」(36节),而是不肯「离开他们的罪」(35节)。人若不肯离开自己的罪,神就是差派先知「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36节),他们也不会悔改,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太二十三37)。因此神宣告:「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申三十1),百姓只有经历了「一切祝福和咒诅」之后,才会「心里追念」,这正是神领人回转的方法。

【王上八37】「『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王上八38】「祢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原文是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王上八39】「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听赦免。祢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祢知道世人的心),」

【王上八40】「使他们在祢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祢。」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行恶离弃神,「耶和华要用痨病、热病、火症、疟疾、刀剑、旱风、霉烂攻击你。这都要追赶你,直到你灭亡」(申二十八22)。
  • 因此,所罗门的第四个祈求,是若百姓不遵行律法,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35-36),好让他们一生一世敬畏神。因为「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4)。
  • 「自觉有罪」(38节)原文是「知道这灾」,意思是「知道这灾是神的惩罚」,因为这里所列的「灾祸疾病」(37节)都是申命记中所记载的背约咒诅(申二十八22、35、38、42)。人经历了这些灾难,就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神,所以神保护的手已经收回了。
  • 以色列人是在祷告的时候「举手」(38节),而不是在敬拜赞美的时候「举手」。

【王上八41】「『论到不属祢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祢名从远方而来,」

【王上八42】「(他们听人论说祢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

【王上八43】「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祢的名,敬畏祢像祢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祢名下的。」

  • 神早已宣告:「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民十五14),显明神的恩典不仅给以色列人,也要给凡愿意认识祂的人。
  • 因此,所罗门的第五个祈求,是求神让外邦人能敬畏祂、认识祂的名(41-43节),「好叫世界得知祢的道路,万国得知祢的救恩」(诗六十七2)。因为「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徒十一18)。

【王上八44】「『祢的民若奉祢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王上八45】「求祢在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律法,神必然会赐下得胜:「你们要追赶仇敌,他们必倒在你们刀下。你们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仇敌必倒在你们刀下」(利二十六7-8)。
  • 因此,所罗门的第六个祈求,是求神向奉神的名争战的百姓赐下得胜(44-45节),「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

【王上八46】「『祢的民若得罪祢(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祢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

【王上八47】「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祢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 」

【王上八48】「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祢,又向自己的地,就是祢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祢所选择的城,并我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王上八49】「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

【王上八50】「饶恕得罪祢的民,赦免他们的一切过犯,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

【王上八51】「因为他们是祢的子民,祢的产业,是祢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不肯遵行诫命,屡教不改,「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从地这边到地那边,你必在那里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认识、木头石头的神」(申二十八64)。
  • 因此,所罗门的第七个祈求,是求神赦免悔改的被掳百姓,使他们在被掳之地蒙怜恤(46-51节)。因为神曾经应许:「你和你的子孙若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照着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听从祂的话;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申三十2-3)。
  • 所罗门求神赦免的根据,并不是根据百姓的属灵光景,因为「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46节);也不是因为百姓的悔改或祷告(47-48节),因为人常常在罪中而不自知;而是根据神的应许:「因为他们是祢的子民,祢的产业,是祢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51节)。
  • 第七个祷告最长,这正是圣灵对被掳巴比伦的百姓所发出的恩言。本书最后编撰完成的时候,北国以色列已经被掳亚述,南国犹大已经被掳巴比伦。当被掳的百姓重温三百多年前所罗门的献殿祷告,「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申三十1),回转求神赦免施恩。所罗门还不敢奢求神让悖逆的百姓从被掳之地归回,只求「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但神的慈爱「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三20),「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祂不但把不配的百姓「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51节),也照样要把不配的百姓从巴比伦带回。因为神对悔改百姓的应许是:「你被赶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华——你的神也必从那里将你招聚回来」(申三十4)。

【王上八52】「愿祢的眼目看顾仆人,听祢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祢祈求,愿祢垂听。」

【王上八53】「主耶和华啊,祢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作祢的产业,是照祢领我们列祖出埃及的时候,借祢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

  • 所罗门之所以敢求神「看顾仆人,听祢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祢祈求,愿祢垂听」(52节),不是因为自己建造了圣殿,也不是因为百姓的公义,而是因为神照着自己的应许和怜悯,「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53节)作自己的产业。而四百多年后,当但以理求神带领百姓回归的时候,也同样抓紧了神的应许和怜悯:「我们在祢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祢的大怜悯」(但九18)。
  • 所罗门的祷告,可能是在赎罪日的祷告,所以七个祈求里没有一个是求神赐福。因为他知道,神的百姓只要活在神的光中,福气就不是问题,正如主耶稣的应许:「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人的问题不是神不赐福,而是自己堵住了蒙福的道路;因此,人最重要的不是求神赐福,而是认罪悔改,求神除去阻挡自己蒙福的因素。

【王上八54】「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已毕,就起来,」

【王上八55】「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说:」

【王上八56】「『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祂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祂的民以色列人,凡借祂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

【王上八57】「愿耶和华——我们的神与我们同在,像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

【王上八58】「使我们的心归向祂,遵行祂的道,谨守祂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

【王上八59】「我在耶和华面前祈求的这些话,愿耶和华——我们的神昼夜垂念,每日为祂仆人与祂民以色列伸冤,」

【王上八60】「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

【王上八61】「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神存诚实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谨守祂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

  • 「赐平安给祂的民」(56节),原文是「赐安息给祂的民」。「平安」(56节)原文又被译为「安息」(诗九十五11)、「安息之所」(诗一百三十二14)、「安歇」(诗二十三2)。神并不倚靠人来成就自己的应许,所以祂的应许才能「一句都没有落空」(56节),人才能靠着祂的应许进入安息。
  • 「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神存诚实的心」(61节),原文是「所以你们的心向耶和华——我们的神要完全」。因为人心全然归向神,才能全然蒙福;人若把心一部分给神,一部分留给偶像,就阻挡了自己蒙福的道路。人心全然归向神的表现,就是「遵行祂的律例,谨守祂的诫命」(61节)。
  • 所罗门为以色列全会众的两个祝福(54-61节)是:
  1. 愿人听从神的话:但人是全然败坏的,没有办法倚靠肉体跟定神。因此,必须求神「与我们同在」(57节),「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57节),才能「使我们的心归向祂,遵行祂的道,谨守祂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58节)。
  2. 愿神垂听人的话:但百姓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见证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因此,求神「昼夜垂念」(59节)百姓的祷告,并不是围着人转、帮人解决问题,而是为了「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60节)。

【王上八62】「王和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祭。」

【王上八63】「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用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这样,王和以色列众民为耶和华的殿行奉献之礼。」

【王上八64】「当日,王因耶和华殿前的铜坛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将耶和华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在那里献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 「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63节),不是代替祭司献祭,而是将祭物带来,由祭司来献祭。
  • 平安祭的祭物只有一部分「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利三5),其余的部分由献祭者和亲友分享(利七15-16)。所罗门献上「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63节),是因为参加献殿礼的人很多,「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65节),并且守节「共十四日」(65节)。
  • 「殿前的铜坛」(64节)就是铜祭坛(代下四1)。
  • 所罗门献上的是「平安祭」(63节),但祭坛上却要烧「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64节),因为「平安祭」要和「燔祭、素祭」同献(利三5;六12;七11-13)。

【王上八65】「那时,所罗门和以色列众人,就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在耶和华——我们的神面前守节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

【王上八66】「第八日,王遣散众民;他们都为王祝福。因见耶和华向祂仆人大卫和祂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

  • 在所罗门的时代,「哈马口」(65节)是以色列的北界,「埃及小河」(65节)是以色列的南界,这也是应许之地的北界(民三十四8)和南界(民三十四5)。
  • 所罗门可能在七月初九、即赎罪日的前一天把约柜抬进圣殿,到「七月二十三日」(代下七10)一共守节十四日,包括赎罪日和住棚节的八日(利二十三34)。「第八日」(66节),可能指过了第七日安息日。
  • 所罗门在献殿礼上发表了这么属灵的祷告和祝福,完全摸着了神的心意,最后「他却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十一10)。亚当的后裔即使知道「神的智慧」(三28),生命也活不出「神的智慧」,这就是人最大的难处。因此,神的救赎计划并不倚靠人的属灵或智慧,而是祂「亲口应许,亲手成就」(24节);虽然连最有智慧的所罗门也会走偏,但「耶和华——你神必将你心里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好叫你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申三十6)。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列王纪上   耶和华   所罗门   以色列   耶路撒冷   百姓   大卫   自己的   仆人   之地   岩石   埃及   的人   祭司   平安   犹太人   仇敌   洞穴   居所   面前   会众   被称为   亚伯拉罕   他们的   祭坛   摩西   圆顶   站在   小洞   使他   巴比伦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