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列王纪上第3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王上三1】「所罗门与埃及王法老结亲,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接她进入大卫城,直等到造完了自己的宫和耶和华的殿,并耶路撒冷周围的城墙。」

  • 「法老的女儿」(1节)很可能是所罗门的王后,但并不是他的第一位妻子,也不是他的第一位外邦妻子,因为亚扪人拿玛在所罗门登基前,已经为他生了罗波安(王上十四21)。
  • 「埃及王法老」(1节)很可能是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的法老西阿蒙(Siamun,主前986-967年)。这位法老的权力受到底比斯大祭司的限制,无法对外扩张,所以通过和亲与所罗门结盟,并攻取了「基色」作为女儿的嫁妆(九16)。基色扼守南北沿海大道和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约帕港的东西大道,对埃及和以色列都很重要;被法老的女婿所罗门控制后,既有利于埃及,也有利于建造圣殿所需香柏木的顺利供应(代上二16)。
  • 政治联姻所带来的好处是短暂的,法老西阿蒙在开始建殿前后就去世了,王位落到他的对手底比斯大祭司普斯森纳二世(Psusennes II,主前967-943年在位)手中。而到了所罗门的晚年,第二十二王朝的法老示撒(Shoshenq I,主前943-922年在位)更成为所罗门王朝的敌人(十一40;十四25)。「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一百一十八9),所罗门联合了许多外邦势力,却与神疏远了。与外邦人的政治联姻,不但不能坚定所罗门的国度,反而到了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十一4),最终招致了神的审判和国度的衰落(十一11-13)。
  • 所罗门国位坚定之后(二46),《列王纪》所提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与埃及王法老结亲」(1节);而所罗门「造完了自己的宫和耶和华的殿,并耶路撒冷周围的城墙」(1节),最后进驻的却是「法老的女儿」,仿佛这一切都是为「法老的女儿」预备的。作者用巧妙的先知笔法,向我们预告了将来这些外邦妃嫔必然会占据所罗门的心,她们所敬拜的别神必然会凌驾在一切之上(十一1-8)。

【王上三2】「当那些日子,百姓仍在邱坛献祭,因为还没有为耶和华的名建殿。」

【王上三3】「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

  • 「邱坛」(2节)原文是「高地、高处」,指在山岗上的露天祭坛。基遍的邱坛上「有神的会幕,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在旷野所制造的」(代下一3)。
  • 所罗门「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1节)后,作者继续使用先知笔法,提到他「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2节)。「邱坛」本来是迦南人和周围外邦人敬拜偶像的地方,被律法所禁止(民三十三52),所以摩西嘱咐百姓:「你要谨慎,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处献燔祭。惟独耶和华从你那一支派中所选择的地方,你就要在那里献燔祭,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申十二13-14)。但经过四百多年,百姓在律法上越来越不严谨,开始效法迦南人「在邱坛献祭」(2节),以为只要邱坛上有会幕就可以了,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开始只是敬拜的形式不严谨,很快就连敬拜的实际都没有了。因此,《列王纪》中反复提到「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十五14等),用邱坛是否废去,作为百姓是否遵行神旨意的标志。今天,有些人认为敬拜神有心就行,不必拘泥形式,实际上只是体贴肉体的借口。人是全然败坏的,有了形式,尚且不一定有实际;如果连形式都不肯有,怎么能谈得上实际呢。因此,主耶稣不但强调实际、也很重视形式:「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二十三23)。祂也亲自为我们设立了形式与实际并重的圣餐礼(路二十二14-20;林前十一23-29)。
  • 「基遍」(4节)位于便雅悯支派境内,是利未人的城邑(书二十一17),距离大卫城大约14公里。示罗被毁之后(撒上四),「摩西在旷野所造之耶和华的帐幕和燔祭坛都在基遍的高处」(代上二十一29)。大卫把约柜接到耶路撒冷后,会幕和铜祭坛还留在基遍(代下一3-5)。住在基遍的迦南原住民基遍人曾与以色列人立约,为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书九23),被掳回归重建圣殿的殿役「尼提宁」(拉二43;八20),就是基遍人的后裔。基遍人忠心地事奉神,成为外邦人归向神的美好见证。
  • 「只是」(3节)这个转折词,表明在「所罗门爱耶和华」(3节)这件美事上还有一个美中不足,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还在邱坛献祭烧香」(3节)所潜伏的属灵危机。但神怜悯百姓,知道亚当后裔都是顽梗的,所以「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百零三10),而是继续一面施恩、一面管教,让百姓在此后的四百年里饱尝「邱坛」这个破口所带来的恶果。当百姓被掳回归以后,他们才痛定思痛,完全断绝拜偶像的行为。

【王上三4】「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因为在那里有极大(或译:出名)的邱坛,他在那坛上献一千牺牲作燔祭。」

【王上三5】「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

【王上三6】「所罗门说:『祢仆人——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祢面前,祢就向他大施恩典,又为他存留大恩,赐他一个儿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样。」

【王上三7】「耶和华——我的神啊,如今祢使仆人接续我父亲大卫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

【王上三8】「仆人住在祢所拣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

【王上三9】「所以求祢赐我智慧,可以判断祢的民,能辨别是非。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

  • 所罗门不就近在大卫城的帐幕和约柜那里献祭,偏偏要走三个小时路程,「上基遍去献祭」(4节),是「因为在那里有极大的邱坛」(4节),吸引他带领全以色列的「千夫长、百夫长、审判官、首领与族长」(代下一2)去举行大场面的献祭。作为「王二代」的所罗门喜欢大场面、大手笔,结果就使百姓「负重轭,做苦工」(十二4),最后导致了南北国的分裂。凡是喜欢搞大场面的敬拜、事奉的人,理由固然是为了荣耀神,实际上很难避免肉体的骄傲和虚荣。所以主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5-6)。
  • 「那坛」(4节)原文是「那祭坛」,指会幕的铜祭坛(代下一5)。所罗门「在邱坛献祭烧香」,实际上是「上到耶和华面前会幕的铜坛那里,献一千牺牲为燔祭」(代下一6),所以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虽然这邱坛上有会幕和铜祭坛,但神并不喜悦把神的会幕和偶像的邱坛掺杂在一起。今天,许多人也常常把圣经的真理和人的学问、道理、方法掺杂在一起,把讲台变成「邱坛上的会幕」。因此,我们应当谨记保罗所说的:「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2、4-5)。
  • 所罗门的话(6节),表明他知道自己就是大卫之约(撒下七8-16)的实现。
  • 「幼童」(7节)原文是「小的小孩」,此时所罗门大约二十岁,已经结婚生子(十四21),「幼童」是比喻自己经验不足。在7-9节的原文中,所罗门三次自称「祢仆人」、三次提到「祢的民」,表明此时所罗门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神的仆人,管理的是神的百姓。
  • 「出入」(7节)指处事和执政。
  • 「智慧」(9节)原文是「能听的心」,指「听讼」(11节)、审判案件的智慧,也就是事奉的能力,并不是敬畏耶和华的「智慧」(箴九10)。
  • 「判断」(9节)原文是「管理、治理、审判」。
  • 所罗门以为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6节)行在神面前,神才「向他大施恩典,又为他存留大恩,赐他一个儿子坐在他的位上」(6节)。实际上,大卫在神面前满了残缺,神「向他大施恩典,又为他存留大恩」,并不是因为他配得,而是因着神自己的恩典和计划。所罗门所说的话,表明他还没有认识到人的全然败坏,所以踌躇满志,觉得只要有事奉的能力,就可以为神的国度干一番大事业。
  • 大卫临终前嘱咐所罗门:「你当刚强,作大丈夫,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行主的道,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二2-3)。但所罗门还不了解「当刚强,作大丈夫」意味着什么。所以当神问他「你愿我赐你什么」(5节)的时候,所罗门觉得自己缺的只是「智慧」,「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并没有问题,所以「单求智慧可以听讼」(11节)。

【王上三10】「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

【王上三11】「神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

【王上三12】「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

【王上三13】「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

【王上三14】「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

  • 「单求智慧可以听讼」(11节),原文是「只为自己求能明白、分辨,可以公正地听讼」。所罗门的祈求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审判案件、治理百姓的职责,所以「就蒙主喜悦」(10节)。但这还只是事奉的能力,所罗门更需要的是「敬畏耶和华的灵」(赛十一2)。虽然「所罗门爱耶和华」(3节),但却缺少绝对顺服神的心,这就成了所罗门以后失败的网罗。
  • 神愿意扭转所罗门的心思,就亲自向他说话(5、11-14节)。这是神4次向所罗门说话的第一次(三5-14;六11-13;九2-9;十一11-13)。虽然神很欣赏所罗门所求的,但还不够满意,所以点出了他的欠缺,要他看重顺服过于事奉的能力,「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14节)。虽然大卫向着神有一颗「诚实、公义、正直的心」(三6),但他知道自己始终都是一个满了瑕疵的人,所以总是求神「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
  • 「赐你聪明智慧」(12节),原文是「赐你智慧和明白、分辨的心」。神所赐的,比所罗门所求的更多,不但有「明白、分辨的心」,还有「智慧」和「富足、尊荣」(13节)。因为神要借着所罗门的「聪明智慧」和「富足、尊荣」,让我们看到:人若只关心事奉的能力,但却不敬畏、顺服神,最终也会像所罗门一样「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十一6),今生暂时的「聪明智慧」和「富足、尊荣」都必灰飞烟灭(十一30-33)。
  • 神给所罗门「长寿」(14节)的应许是有条件的,由于所罗门没有效法大卫顺服神,最终也没能「长寿」,死时大约只有60岁。

【王上三15】「所罗门醒了,不料是个梦。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华的约柜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又为他众臣仆设摆筵席。」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梦,而是来自神。接下来发生的案件,证明所罗门确实从神那里得着了智慧。

【王上三16】「一日,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

【王上三17】「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

【王上三18】「我生孩子后第三日,这妇人也生了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二人之外,房中再没有别人。」

【王上三19】「夜间,这妇人睡着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

【王上三20】「她半夜起来,趁我睡着,从我旁边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她怀里,将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怀里。」

【王上三21】「天要亮的时候,我起来要给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细细地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

【王上三22】「那妇人说:『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她们在王面前如此争论。」

【王上三23】「王说:『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

【王上三24】「就吩咐说:『拿刀来!』人就拿刀来。」

【王上三25】「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

【王上三26】「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

【王上三27】「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

【王上三28】「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神的智慧,能以断案。」

  • 律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妓女」(申二十三17;利十九29),但现在竟然「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16节)。作者用巧妙的先知笔法,让我们能管窥当时百姓的属灵光景。
  • 这个案件没有证人,很难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处理。因此,各级的审判官都觉得很棘手,所以才呈到所罗门面前(16节)。本来这个案子可以交给大祭司(申十七8-12),用乌陵土明来解决。但从所罗门时代开始,圣经中就不再有使用乌陵土明的记载。
  • 百姓听到所罗门断案的智慧,就再也不敢挑战律法了,因为难逃君王的审判,所以「就都敬畏他」(28节)。
  • 所罗门「心里有神的智慧」(28节),但却缺少了绝对顺服的心,所以不一定总能行出智慧。他知道与外邦人结亲是神所不喜悦的,也知道属神的人、事、物应该与世界分别,所以说「耶和华约柜所到之处都为圣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代下八11);但他仍然「娶了法老的女儿为妻」(1节),又容忍「在邱坛献祭烧香」(3节)。正是这两个看似小小的破口,最后越来越大,逐渐使「所罗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十一6),导致国度盛极而衰。我们若没有从神而来的信心,也会和所罗门一样「知易行难」,即使「心里有神的智慧」,也行不出神的真理;我们若有神所赐的信心,就能「信而后行、行而后知」,「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彼后一5)。因此,所罗门最需要的是「敬畏耶和华的灵」(赛十一2),而不是事奉的能力,因为「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 所罗门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神就照着他程度用恩典来带领他,让神的百姓用四百年的时间认识自己、也认识自己真正的需要,然后神才启示祂将赐给国度君王的是:「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赛十一2)。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列王纪上   所罗门   法老   耶和华   大卫   孩子   埃及   智慧   妇人   阿蒙   自己的   王朝   的是   耶路撒冷   百姓   献祭   的人   顺服   摩西   律例   二十一   以色列   敬畏   祭坛   父亲   迦南   仆人   大恩   面前   下一   原文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