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上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撒母耳记上》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跳转至:

和合本撒上1:1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拼音版撒上1:1 Yǐfǎlián shān dì de Lāmǎ suǒ fēi yǒu yī gè Yǐfǎlián rén, míng jiào Yǐlìjiāná, shì sū Fú de xuán sūn, tuō hù de céng sūn, Yǐlì hù de sūnzi, Yéluóhǎn de érzi.

吕振中撒上1: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属于拉玛地、是苏弗人,他名叫以利加拿,是以法莲人苏弗的元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新译本撒上1:1 在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耶罗罕的儿子、以利户的孙子、托户的曾孙、苏弗的玄孙。

现代译撒上1:1 在以法莲山区的拉玛城有一个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是耶罗罕的儿子,以利户的孙子,是属於以法莲支族,苏弗宗族,托户家的人。

当代译撒上1:1 有一个以法莲族人,名叫以利加拿,他住在以法莲山区的拉玛琐非城。他是耶罗罕的儿子、以利户的孙儿、托户的曾孙、苏弗的玄孙。

思高本撒上1:1 从前在辣玛有个厄弗辣因山地的族弗人,名叫厄耳卡纳,是耶洛罕的儿子,──耶洛罕是厄里胡的儿子,厄里胡是托胡的儿子,托胡是厄弗辣因人族弗的儿子。──

文理本撒上1:1 以法莲山地之拉玛琐非、有以法莲人以利加拿者、乃苏弗玄孙、托户曾孙、以利户孙、耶罗罕子也、

修订本撒上1:1 以法莲山区有一个拉玛的琐非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是以法莲人。

KJV 英撒上1:1 Now there was a certain man of Ramathaimzophim, of mount Ephraim, and his name was Elkanah, the son of Jeroham, the son of Elihu, the son of Tohu, the son of Zuph, an Ephrathite:

NIV 英撒上1:1 There was a certain man from Ramathaim, a Zuphite from the hill country of Ephraim, whose name was Elkanah son of Jeroham, the son of Elihu, the son of Tohu, the son of Zuph, an Ephraimite.

和合本撒上1:2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拼音版撒上1:2 Tā yǒu liǎng gè qī, yī míng hā ná, yī míng pí ní ná. pí ní ná yǒu érnǚ, hā ná méiyǒu érnǚ.

吕振中撒上1: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哈拿,一个名叫毗尼拿;毗尼拿有孩子,哈拿没有孩子。

新译本撒上1: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哈拿,另一个名叫毗尼拿。毗尼拿有孩子,哈拿却没有孩子。

现代译撒上1:2 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哈娜和比尼娜。比尼娜有儿女,哈娜没有。

当代译撒上1: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叫哈拿,一个叫毗尼拿。毗尼拿有儿有女,哈拿却没有所出。

思高本撒上1: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亚纳,一个名叫培尼纳;培尼纳有孩子,亚纳却没有。

文理本撒上1:2 有二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子、哈拿无子、

修订本撒上1: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哈拿,另一个名叫毗尼拿。毗尼拿有孩子,哈拿却没有孩子。

KJV 英撒上1:2 And he had two wives; the name of the one was Hannah, and the name of the other Peninnah: and Peninnah had children, but Hannah had no children.

NIV 英撒上1:2 He had two wives; one was called Hannah and the other Peninnah. Peninnah had children, but Hannah had none.

和合本撒上1:3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拼音版撒上1:3 Zhè rén mei nián cóng ben chéng shàng dào Shìluó, jìngbaì jìsì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zaì nàli yǒu Yǐlì de liǎng gè érzi hé Fú ní, Fēiníhā dāng Yēhéhuá de jìsī.

吕振中撒上1:3 这人年年从本城上示罗去敬拜、献祭给万军之永恒主;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做永恒主的祭司。

新译本撒上1:3 这人每年都从他的本城上示罗去敬拜,献祭给万军之耶和华。在示罗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作耶和华的祭司。

现代译撒上1:3 以利加拿每年都从拉玛到示罗去敬拜上主—万军的统帅,向他献祭。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作上主的祭司。

当代译撒上1:3 以利加拿每年都带着家人到示罗去敬拜主和献上祭物。当时任职的祭司是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

思高本撒上1: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史罗去朝拜祭献万军的上主 。那里有厄里的两个儿子曷弗尼和丕乃哈斯做上主的司祭。

文理本撒上1:3 以利加拿岁由其邑上示罗、崇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以利二子、何弗尼非尼哈在彼、为耶和华祭司、

修订本撒上1: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万军之耶和华,向他献祭。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KJV 英撒上1:3 And this man went up out of his city yearly to worship and to sacrifice unto the LORD of hosts in Shiloh. And the two sons of Eli, Hophni and Phinehas, the priests of the LORD, were there.

NIV 英撒上1:3 Year after year this man went up from his town to worship and sacrifice to the LORD Almighty at Shiloh, where Hophni and Phinehas, the two sons of Eli, were priests of the LORD.

和合本撒上1:4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拼音版撒上1:4 Yǐlìjiāná mei fùng xiànjì de rìzi, jiāng jì ròu fēn gei tāde qī pí ní ná hé pí ní ná suǒ shēng de érnǚ.

吕振中撒上1:4 这一天、以利加拿献祭的时候,哈拿竟哭了,不吃饭。起因是∶以利加拿常将祭肉分儿给他的妻子毗尼拿和毗尼拿的儿女;

新译本撒上1:4 以利加拿在献祭的那天,就把祭肉分给妻子毗尼拿和她所有的儿女。

现代译撒上1:4 以利加拿每次献祭后,都把祭过的肉分给比尼娜一份,给她的儿女各一份。

当代译撒上1:4 以利加拿在献祭以后,总会把祭物分给毗尼拿和她的儿女,

思高本撒上1:4 有一天,厄耳卡纳献祭後,就把祭品给了自己的妻子培尼纳和她的儿女好分,

文理本撒上1:4 以利加拿献祭之日、颁胙于妻毗尼拿、及其子女、

修订本撒上1:4 每逢献祭的日子,以利加拿把祭肉分给他的妻子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KJV 英撒上1:4 And when the time was that Elkanah offered, he gave to Peninnah his wife, and to all her sons and her daughters, portions:

NIV 英撒上1:4 Whenever the day came for Elkanah to sacrifice, he would give portions of the meat to his wife Peninnah and to all her sons and daughters.

和合本撒上1:5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拼音版撒上1:5 Gei hā ná de què shì shuāng fēn, yīnwei tā aì hā ná. wúnaì Yēhéhuá bú shǐ hā ná shēngyù.

吕振中撒上1:5 虽然他比较爱哈拿,给哈拿的倒只有一分,是因为永恒主闭着她的子宫。

新译本撒上1:5 但他当面只分给哈拿一份;他虽然爱哈拿,耶和华却使哈拿不能怀孕。

现代译撒上1:5 虽然以利加拿很爱哈娜,但只能分给她一份,因为〔或译:但给哈娜的却是特选的一份,因为他很爱哈娜,虽然〕上主一直没让她生育。

当代译撒上1:5 他却把双分祭物给哈拿;虽然他宠爱哈拿,然而主却使她一无所出。

思高本撒上1:5 只给了撒上1 亚纳一分;他虽喜爱亚纳,无奈上主封闭了她的子宫;

文理本撒上1:5 因爱哈拿、颁之维倍、然耶和华禁其产育、

修订本撒上1:5 他给哈拿的却是双分,因为他爱哈拿。耶和华却不使哈拿生育。

KJV 英撒上1:5 But unto Hannah he gave a worthy portion; for he loved Hannah: but the LORD had shut up her womb.

NIV 英撒上1:5 But to Hannah he gave a double portion because he loved her, and the LORD had closed her womb.

和合本撒上1:6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

拼音版撒上1:6 Pí ní ná jiàn Yēhéhuá bú shǐ hā ná shēngyù, jiù zuò tāde duìtóu, dàdà jīdòng tā, yào shǐ tā shēngqì.

吕振中撒上1:6 只因永恒主闭着她的子宫,她的对头就大大惹了她发怒,要使她大发雷霆。

新译本撒上1:6 因为耶和华使哈拿不能怀孕,她的对头就尽力刺激她,使她苦恼。

现代译撒上1:6 哈娜的对头比尼娜常常侮辱她,折磨她,因为上主没给她儿女。

当代译撒上1:6 尼拿却喜爱因她的不育而羞辱她,使她非常气恼。

思高本撒上1:6 就因上主封闭了亚纳的子宫,她的情敌便羞辱刺激她,使她愤怒。

文理本撒上1:6 其敌毗尼拿激之使忧、以耶和华禁其产育也、

修订本撒上1:6 她的对头毗尼拿因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常常惹她发怒,要使她生气。

KJV 英撒上1:6 And her adversary also provoked her sore, for to make her fret, because the LORD had shut up her womb.

NIV 英撒上1:6 And because the LORD had closed her womb, her rival kept provoking her in order to irritate her.

和合本撒上1:7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拼音版撒上1:7 Mei nián shàng dào Yēhéhuá diàn de shíhou, Yǐlìjiāná dōu yǐ shuāng fēn gei hā ná. pí ní ná réng shì jīdòng tā, yǐzhì tā kūqì bù chī fàn.

吕振中撒上1:7 这样、年年都是如此∶每逢她上永恒主的殿,毗尼拿总是这样惹她发怒,以致她哭了,不吃饭。

新译本撒上1:7 年年都是这样;每逢她上耶和华殿的时候,毗尼拿总是刺激哈拿,使她哭泣,吃不下饭。

现代译撒上1:7 这种情形年年一样,每当他们来到上主的殿宇,比尼娜就使哈娜难过得掉眼泪,不吃东西。

当代译撒上1:7 当她每年上圣殿的时候,毗尼拿总喜欢讥讽和取笑她,使她哭个不停,气得连饭也不吃。

思高本撒上1:7 年年都是这样:每次她上上主的圣殿时,总是这样刺激亚纳。──亚纳伤心痛哭,不肯吃饭。

文理本撒上1:7 岁往耶和华室时、其夫如是待之、毗尼拿仍激之、致其哭而不食、

修订本撒上1:7 年年都是如此。每当她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毗尼拿就这样惹她发怒,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KJV 英撒上1:7 And as he did so year by year, when she went up to the house of the LORD, so she provoked her; therefore she wept, and did not eat.

NIV 英撒上1:7 This went on year after year. Whenever Hannah went up to the house of the LORD, her rival provoked her till she wept and would not eat.

和合本撒上1:8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拼音版撒上1:8 Tā zhàngfu Yǐlìjiāná duì tā shuō, hā ná a, nǐ wèihé kūqì, bù chī fàn, xīnli chóumèn ne. yǒu wǒ bù bǐ shí gè érzi hái hǎo ma.

吕振中撒上1:8 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阿,你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吃饭?为什么心里难过呢?在你看,我不是比十个儿子还好么?」

新译本撒上1:8 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不吃饭,为什么心里难过呢?你有我不是比有十个儿子更好吗?”

现代译撒上1:8 她丈夫以利加拿问她:「哈娜,你为甚麽哭?为甚麽不吃东西呢?你怎麽常常这样伤心难过?难道我不比十个儿子更重要吗?」

当代译撒上1:8 以利加拿看见哈拿哭得那麽伤心,就哄她说:“哈拿,你怎麽了?为甚麽不吃东西呢?即使没有儿女,你又何必苦恼呢?有了我不是比有十个儿子更好吗?”

思高本撒上1:8 她的撒上1丈夫厄耳卡纳对她说:「亚纳,你为什麽哭,不肯用饭?为什麽伤心?难道撒上1 我对你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文理本撒上1:8 其夫以利加拿谓之曰、哈拿、奚为哭而不食、中心愀然哉、我之于尔、非愈于十子乎、

修订本撒上1:8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你为何哭泣?为何不吃饭?为何伤心难过呢?有我不比有十个儿子更好吗?"

KJV 英撒上1:8 Then said Elkanah her husband to her, Hannah, why weepest thou? and why eatest thou not? and why is thy heart grieved? am not I better to thee than ten sons?

NIV 英撒上1:8 Elkanah her husband would say to her, "Hannah, why are you weeping? Why don't you eat? Why are you downhearted? Don't I mean more to you than ten sons?"

和合本撒上1:9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

拼音版撒上1:9 Tāmen zaì Shìluó chī hē wán le, hā ná jiù zhàn qǐlai. jìsī Yǐlì zaì Yēhéhuá diàn de ménkuàng pángbiān, zuò zaì zìjǐ de wèi shàng.

吕振中撒上1:9 人在示罗吃完了饭,也喝完了酒,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永恒主殿堂的门柱旁边在他的位上坐着。

新译本撒上1:9 哈拿在示罗吃喝完了,就起来。(那时以利祭司在耶和华殿的门柱旁边,坐在椅子上。)

现代译撒上1:9 有一次,他们在示罗,在上主的殿宇吃完了饭,哈娜站起来。她非常难过,一面痛哭,一面向上主祷告。那时,祭司以利正坐在殿门旁边的祭司座位上。

当代译撒上1:9 有一天,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走到会幕那里去。祭司以利正坐在门口、自己的座位上。

思高本撒上1:9 在史罗吃喝完了,亚纳就起来走到上主面前;那时司祭厄里正对着上主圣殿门口,坐在椅子上。

文理本撒上1:9 众在示罗、饮食既毕、哈拿兴、时、祭司以利坐其座、在耶和华殿之橛旁、

修订本撒上1:9 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坐在耶和华殿门框旁边的位子上。

KJV 英撒上1:9 So Hannah rose up after they had eaten in Shiloh, and after they had drunk. Now Eli the priest sat upon a seat by a post of the temple of the LORD.

NIV 英撒上1:9 Once when they had finished eating and drinking in Shiloh, Hannah stood up. Now Eli the priest was sitting on a chair by the doorpost of the LORD'S temple.

和合本撒上1:10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

拼音版撒上1:10 Hā ná xīnli chóukǔ, jiù tòng tòngkū qì, qídǎo Yēhéhuá,

吕振中撒上1:10 哈拿心里愁苦,就向永恒主祈祷,直痛哭饮泣。

新译本撒上1:10 她心里愁苦,就向耶和华祷告,流泪痛哭,

现代译撒上1:10 有一次,他们在示罗,在上主的殿宇吃完了饭,哈娜站起来。她非常难过,一面痛哭,一面向上主祷告。那时,祭司以利正坐在殿门旁边的祭司座位上。

当代译撒上1:10 当时,哈拿心中非常苦恼,就一边祷告,一边哭,而且哭得非常伤心。

思高本撒上1:10 她心灵愁苦,哀求上主,不断痛哭流泪;

文理本撒上1:10 哈拿中怀忧戚、祷于耶和华而痛哭、

修订本撒上1:10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向耶和华祈祷。

KJV 英撒上1:10 And she was in bitterness of soul, and prayed unto the LORD, and wept sore.

NIV 英撒上1:10 In bitterness of soul Hannah wept much and prayed to the LORD.

和合本撒上1:11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拼音版撒上1:11 Xǔyuàn shuō,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a, nǐ ruò chuí gù bìnǚ de kǔ qíng, juàn niàn bù wáng bìnǚ, cì wǒ yī gè érzi, wǒ bì shǐ tā zhōng shēn guīyǔ Yēhéhuá, búyòng tì tóu dāo tì tāde tóu.

吕振中撒上1:11 她许个愿说∶「万军之永恒主阿,你若真地看到使女的困苦,眷念到我,不忘了使女,而赐给使女一个男的后裔,那么我就要使他尽他一生的日子献与永恒主,剃刀总不上到他的头。」

新译本撒上1:11 并且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是看顾使女的困苦,记念我,不忘记你的使女,赐给使女一个儿子,我就必把他一生献给耶和华,不剃他的头。”

现代译撒上1:11 哈娜许愿说:「上主—万军的统帅啊,请垂顾你的婢女!察看我的苦情,记住我,不要忘掉我!如果你给我一个儿子,我许愿把他献给你;他将终生不剃头发。」

当代译撒上1:11 哈拿向上帝许愿说:“天上的主啊,如果你垂顾我的痛苦,又垂听我的祷告,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就必定把他奉献给你,使他终生都属於你,我绝不会剃他的头。”

思高本撒上1:11 且许愿说:「万军的上主,若你垂顾你婢女的痛苦,记念我,不忘你的婢女,赐你婢女生一个男孩,我就将他一生献於上主,一辈子不给他剃头。」

文理本撒上1:11 许愿曰、万军之耶和华欤、如尔垂顾婢苦、忆我弗忘、赐婢生男、则必奉之耶和华、至于毕生、薙发之刀、不加其首、

修订本撒上1:11 她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你使女的苦情,眷念不忘你的使女,赐你的使女一个子嗣,我必使他终生归给耶和华,不用剃刀剃他的头。"

KJV 英撒上1:11 And she vowed a vow, and said, O LORD of hosts, if thou wilt indeed look on the affliction of thine handmaid, and remember me, and not forget thine handmaid, but wilt give unto thine handmaid a man child, then I will give him unto the LORD all the days of his life, and there shall no razor come upon his head.

NIV 英撒上1:11 And she made a vow, saying, "O LORD Almighty, if you will only look upon your servant's misery and remember me, and not forget your servant but give her a son, then I will give him to the LORD for all the days of his life, and no razor will ever be used on his head."

和合本撒上1:12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

拼音版撒上1:12 Hā ná zaì Yēhéhuá miànqián bù zhù dì qídǎo, Yǐlì déngjīng kàn tāde zuǐ.

吕振中撒上1:12 哈拿在永恒主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直观察看她的咀。

新译本撒上1:12 哈拿向耶和华祷告了很久,以利一直在注视她的嘴。

现代译撒上1:12 哈娜不停地向上主祷告;以利注目看她的嘴唇。

当代译撒上1:12 哈拿默祷的时候,以利看见她的嘴唇在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就以为她是醉酒的。

思高本撒上1:12 亚纳在上主面前祈祷很久,厄里曾注意到她的嘴唇;

文理本撒上1:12 哈拿在耶和华前、祈祷不辍、以利注目观其口、

修订本撒上1:12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注意她的嘴。

KJV 英撒上1:12 And it came to pass, as she continued praying before the LORD, that Eli marked her mouth.

NIV 英撒上1:12 As she kept on praying to the LORD, Eli observed her mouth.

和合本撒上1:13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拼音版撒上1:13 Yuánlái hā ná xīn zhōng mò dǎo, zhǐ dòng zuǐchún, bù chū shēngyīn, yīncǐ Yǐlì yǐwéi tā hē zuì le.

吕振中撒上1:13 原来哈拿是心中念念有词,只是咀唇动动,声音却听不到,因此以利以为她是个喝醉了的妇人。

新译本撒上1:13 原来哈拿是在心中诉说,只见她的嘴唇在动,却听不见她的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是个喝醉了的女人。

现代译撒上1:13 因为哈娜默默地祈祷,只动嘴唇,没有出声,以利以为她喝醉了酒,

当代译撒上1:13 哈拿默祷的时候,以利看见她的嘴唇在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就以为她是醉酒的。

思高本撒上1:13 亚纳只是心内诉说,嘴唇微动,却听不到她的声音,厄里却以为她喝醉了,

文理本撒上1:13 夫哈拿中心默语、唇动而声不闻、以利以为醉、

修订本撒上1:13 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听不到她的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KJV 英撒上1:13 Now Hannah, she spake in her heart; only her lips moved, but her voice was not heard: therefore Eli thought she had been drunken.

NIV 英撒上1:13 Hannah was praying in her heart, and her lips were moving but her voice was not heard. Eli thought she was drunk

和合本撒上1:14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拼音版撒上1:14 Yǐlì duì tā shuō, nǐ yào zuì dào jǐshí ne. nǐ bù yīnggāi hē jiǔ.

吕振中撒上1:14 以利对她说∶「你露醉像要到几时呢?把你的酒除去吧!」

新译本撒上1:14 以利就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快快醒过来吧!”

现代译撒上1:14 就对她说:「你还醉得不够吗?别再醉酒了!」

当代译撒上1:14 於是,以利就上前质问她说:“你怎麽可以醉醺醺地到这里来呢?你不要再喝了。”

思高本撒上1:14 就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消消你身上的酒气罢! 」

文理本撒上1:14 曰、尔醉将至何时、其戒尔酒、

修订本撒上1:14 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不要再喝酒了!"

KJV 英撒上1:14 And Eli said unto her, How long wilt thou be drunken? put away thy wine from thee.

NIV 英撒上1:14 and said to her, "How long will you keep on getting drunk? Get rid of your wine."

和合本撒上1:15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拼音版撒上1:15 Hā ná huídá shuō, Zhǔ a, bú shì zhèyàng. wǒ shì xīnli chóukǔ de fùrén, qīng jiǔ nóng jiǔ dōu méiyǒu hē, dàn zaì Yēhéhuá miànqián qīng xīn tǔ yì.

吕振中撒上1:15 哈拿回答说∶「主阿,不是的;我是个心灵苦闷的妇人;清酒浓酒我都没有喝,我乃是在永恒主面前倾心吐意的。

新译本撒上1:15 哈拿回答:“我主啊,不是的。我是个心灵愁苦的妇人,淡酒烈酒都没有喝,只不过在耶和华面前倾吐我的心意。

现代译撒上1:15 哈娜说:「先生,不,我根本没喝过酒;我走投无路;我正在向上主倾吐我的苦情。

当代译撒上1:15 哈拿知道他误会了,就立刻解释说:“啊,我不是喝醉酒,我只是心里非常忧愁,来向我的主倾诉心事罢了。请不要误会我是那种醉酒堕落的女人啊!”

思高本撒上1:15 亚纳答说:「我主! 你想错了;我是个遭遇不幸的女人,清酒烈酒总不沾唇;我是在上主面前倾吐我的心意。

文理本撒上1:15 哈拿曰、我主欤、非也、我乃忧心之妇、清酒醇醪不饮、惟于耶和华前倾我衷怀、

修订本撒上1:15 哈拿回答说:"我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烈酒都没有喝,只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KJV 英撒上1:15 And Hannah answered and said, No, my lord, I am a woman of a sorrowful spirit: I have drunk neither wine nor strong drink, but have poured out my soul before the LORD.

NIV 英撒上1:15 "Not so, my lord," Hannah replied, "I am a woman who is deeply troubled. I have not been drinking wine or beer; I was pouring out my soul to the LORD.

和合本撒上1:16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拼音版撒上1:16 Búyào jiāng bìnǚ kàn zuò bú zhēng jīng de nǚzi. wǒ yīn beì rén jīdòng, chóukǔ taì duō, suǒyǐ qíqiú dào rújīn.

吕振中撒上1:16 不要将使女看为无赖的女子哦;我是因为愁苦很多、被人惹怒、才念念有词到如今的。」

新译本撒上1:16 不要把你的使女看作不检点的女子,我因为极度愁苦和激动,才一直倾诉到现在。”

现代译撒上1:16 别以为我是不规矩的女人;我这样祷告是因为我痛苦极了。」

当代译撒上1:16 哈拿知道他误会了,就立刻解释说:“啊,我不是喝醉酒,我只是心里非常忧愁,来向我的主倾诉心事罢了。请不要误会我是那种醉酒堕落的女人啊!”

思高本撒上1:16 望你不要以为你的婢女是个坏人,因为我由於极度的痛苦悲伤, 一直倾诉到现在。」

文理本撒上1:16 勿以婢为恶女、我言迄今、由于冤抑愤激、

修订本撒上1:16 不要将你的使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极其难过和生气,所以一直祷告到如今。"

KJV 英撒上1:16 Count not thine handmaid for a daughter of Belial: for out of the abundance of my complaint and grief have I spoken hitherto.

NIV 英撒上1:16 Do not take your servant for a wicked woman; I have been praying here out of my great anguish and grief."

和合本撒上1:17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 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拼音版撒上1:17 Yǐlì shuō, nǐ keyǐ píng píngān ān dì huí qù. yuàn Yǐsèliè de shén yún zhún nǐ xiàng tā suǒ qiú de.

吕振中撒上1:17 以利回答说∶「你安心去吧!愿以色列的上帝将你向他所求的赐给你。」

新译本撒上1:17 以利回答:“平平安安回去吧!愿以色列的 神把你所求的赐给你。”

现代译撒上1:17 以利说:「你安心回去吧!愿以色列的上帝照你所求的赐给你。」

当代译撒上1:17 以利说:“这样,你回去吧!别再愁烦了。愿以色列的上帝答应你的祈求。”

思高本撒上1:17 厄里回答她说:「你平安的去罢! 愿以色列的天主赐给你求他的事。」

文理本撒上1:17 以利曰、尔可安然而归、愿以色列之上帝允尔所祈、

修订本撒上1:17 以利回答说:"平平安安地回去吧。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KJV 英撒上1:17 Then Eli answered and said, Go in peace: and the God of Israel grant thee thy petition that thou hast asked of him.

NIV 英撒上1:17 Eli answered, "Go in peace, and may the God of Israel grant you what you have asked of him."

和合本撒上1:18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拼音版撒上1:18 Hā ná shuō, yuàn bìnǚ zaì nǐ yǎnqián méng ēn. yúshì fùrén zǒu qù chī fàn, miàn shàng zaì bú daì chóuróng le.

吕振中撒上1:18 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这妇人便走她的、去吃饭,脸上再不带着愁容了。

新译本撒上1:18 哈拿说:“愿你的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这妇人回去,并且吃饭,脸上再没有愁容。

现代译撒上1:18 哈娜回答:「愿你常以仁慈待我。」说完,她就离开,去吃东西,不再面带愁容了。

当代译撒上1:18 哈拿听了,就高兴地说:“啊,谢谢你。”於是,她就去吃饭,脸上也带了笑容。

思高本撒上1:18 她答说:「愿你撒上1 的婢女在你眼内蒙恩。」

文理本撒上1:18 妇曰、愿沾尔恩、遂往而食、不复有忧容、

修订本撒上1:18 哈拿说:"愿你的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上路,去吃饭,脸上不再带愁容了。

KJV 英撒上1:18 And she said, Let thine handmaid find grace in thy sight. So the woman went her way, and did eat, and her countenance was no more sad.

NIV 英撒上1:18 She said, "May your servant find favor in your eyes." Then she went her way and ate something, and her face was no longer downcast.

和合本撒上1:19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拼音版撒上1:19 Cì rì qīngzǎo, tāmen qǐlai, zaì Yēhéhuá miànqián jìngbaì, jiù huí Lāmǎ. dào le jiā lǐ, Yǐlìjiāná hé qī hā ná tóngfáng, Yēhéhuá gùniàn hā ná,

吕振中撒上1:19 第二天、他们清早起来,在永恒主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子哈拿同房,永恒主眷念着哈拿,

新译本撒上1:19 第二天,他们清早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然后回到他们的家乡拉玛,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以利加拿和妻子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现代译撒上1:19 第二天早晨,以利加拿全家人一早起来,敬拜上主后,就回拉玛去。以利加拿跟他妻子哈娜同房,上主应允了哈娜的祷告,

当代译撒上1:19 第二天,以利加拿一家清早起来,到会幕敬拜上帝以后,就回到拉玛自己的家里去。后来,以利加拿与哈拿同房,主记念哈拿的祈求,就使她怀孕,过了一段日子便生了一个儿子。她为他取名叫撒母耳,就是“因为我向上帝求取”的意思。

思高本撒上1:19 次日早,他们起来,朝拜了上主,就回了辣玛本家。厄耳卡纳认识了妻子亚纳,上主也记念了她,

文理本撒上1:19 举家夙兴、拜于耶和华前、乃返拉玛、而归其家、以利加拿与妻哈拿同室、耶和华垂念之、

修订本撒上1:19 他们清早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去,往拉玛自己的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子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KJV 英撒上1:19 And they rose up in the morning early, and worshipped before the LORD, and returned, and came to their house to Ramah: and Elkanah knew Hannah his wife; and the LORD remembered her.

NIV 英撒上1:19 Early the next morning they arose and worshiped before the LORD and then went back to their home at Ramah. Elkanah lay with Hannah his wife, and the LORD remembered her.

和合本撒上1:20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拼音版撒上1:20 Hā ná jiù huáiyùn. rìqī mǎnzū, shēng le yī gè érzi, gei tā qǐmíng jiào Sǎmǔer, shuō, zhè shì wǒ cóng Yēhéhuá nàli qiú lái de.

吕振中撒上1:20 哈拿就怀孕;日期到、便生了一个儿子,她就给他起名叫撒母耳,因为她说∶「他是我从永恒主求来的。」

新译本撒上1:20 她就怀孕;时候到了,就生了一个儿子,哈拿给他起名叫撒母耳,因为她说:“他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现代译撒上1:20 她就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哈娜给孩子取名撒母耳〔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上帝的名;这字跟希伯来文动词求问相关〕;她解释说:「这是我向上主求来的。」

当代译撒上1:20 第二天,以利加拿一家清早起来,到会幕敬拜上帝以后,就回到拉玛自己的家里去。后来,以利加拿与哈拿同房,主记念哈拿的祈求,就使她怀孕,过了一段日子便生了一个儿子。她为他取名叫撒母耳,就是“因为我向上帝求取”的意思。

思高本撒上1:20 亚纳就怀了孕,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慕尔,说:「因为是我向上主求得了他。」约过了一年,

文理本撒上1:20 哈拿怀妊、届期生子、命名撒母耳、曰、我由耶和华而求之、

修订本撒上1:20 时候到了,哈拿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哈拿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KJV 英撒上1:20 Wherefore it came to pass, when the time was come about after Hannah had conceived, that she bare a son, and called his name Samuel, saying, Because I have asked him of the LORD.

NIV 英撒上1:20 So in the course of time Hannah conceived and gave birth to a son. She named him Samuel, saying, "Because I asked the LORD for him."

和合本撒上1:21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

拼音版撒上1:21 Yǐlìjiāná hé tā quán jiā dōu shàng Shìluó qù, yào xiàng Yēhéhuá xiàn nián jì, bìng hái suǒ xǔ de yuàn.

吕振中撒上1:21 以利加拿本人和他全家都上去,要将年祭和所许的愿献与永恒主。

新译本撒上1: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向耶和华献年祭和还所许的愿;

现代译撒上1:21 上示罗的时间又到了,以利加拿带他的家人上去向上主献年祭,还他所许的愿。

当代译撒上1:21 第二年,以利加拿、毗尼拿和她所生的孩子们同去向主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的时候,哈拿没有跟他们同去,她告诉丈夫说:“在孩子断奶以后,我就会带他到会幕去,让他永远留在那里。”

思高本撒上1:21 她的丈夫厄耳卡纳和全家上史罗去,向上主奉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

文理本撒上1:21 以利加拿与其全家、往献岁祭于耶和华、而偿其愿、

修订本撒上1: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和还愿祭。

KJV 英撒上1:21 And the man Elkanah, and all his house, went up to offer unto the LORD the yearly sacrifice, and his vow.

NIV 英撒上1:21 When the man Elkanah went up with all his family to offer the annual sacrifice to the LORD and to fulfill his vow,

和合本撒上1:22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

拼音版撒上1:22 Hā ná què méiyǒu shàng qù, duì zhàngfu shuō, deng háizi duàn le nǎi, wǒ biàn daì tā shàng qù chaójiàn Yēhéhuá, shǐ tā yǒngyuǎn zhù zaì nàli.

吕振中撒上1: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她对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让他朝见永恒主,永远住在那里。」

新译本撒上1: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因为她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才带他去朝见耶和华。他要永远住在那里。”

现代译撒上1:22 这次哈娜没有去;她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要带他到上主的殿宇去,让他终生留在那里。」

当代译撒上1:22 第二年,以利加拿、毗尼拿和她所生的孩子们同去向主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的时候,哈拿没有跟他们同去,她告诉丈夫说:“在孩子断奶以后,我就会带他到会幕去,让他永远留在那里。”

思高本撒上1:22 亚纳却没有上去,因她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乳,我要带他去,将他奉献给上主,以後他永住在那里。」

文理本撒上1:22 惟哈拿不往、谓其夫曰、俟子断乳、我将携之觐耶和华、使恒居其所、

修订本撒上1: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因为她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就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让他永远住在那里。"

KJV 英撒上1:22 But Hannah went not up; for she said unto her husband, I will not go up until the child be weaned, and then I will bring him, that he may appear before the LORD, and there abide for ever.

NIV 英撒上1:22 Hannah did not go. She said to her husband, "After the boy is weaned, I will take him and present him before the LORD, and he will live there always."

和合本撒上1:23她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拼音版撒上1:23 Tā zhàngfu Yǐlìjiāná shuō, jiù suí nǐde yì xíng ba. keyǐ deng érzi duàn le nǎi. dàn yuàn Yēhéhuá yìngyàn tāde huà. yúshì fùrén zaì jiā lǐ rǔ érzi, zhídào duàn le nǎi.

吕振中撒上1:23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你看怎么好、就怎么作吧;你尽管呆着、等到给孩子断了奶;但愿永恒主实现你(传统∶他)的话。」于是那妇人在家里呆着、乳养儿子,直到给孩子断了奶。

新译本撒上1:23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吧。你可以留在这里,等到你给孩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实现他的话。”于是哈拿留在家里乳养孩子,直到给他断了奶。

现代译撒上1:23 以利加拿说:「好吧!你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做;留在家里等孩子断奶后再去吧!愿上主帮助你还你所许的愿〔希伯来文是:愿上主实现他自己的愿〕。」於是哈娜留在家里乳养孩子。

当代译撒上1:23 以利加拿也赞成她的主意,说:“就依你的主意行吧。愿上帝的旨意成就。”於是她就留在家中,直到孩子断奶。

思高本撒上1:23 她的丈夫厄耳卡纳对她说:「就照你的意思办罢! 等他断了乳再说;惟愿上主实现你的话! 」於是他的妻子留在家 ,乳养孩子,直到断了乳。

文理本撒上1:23 以利加拿曰、尔视为善者则行之、待子断乳可也、惟愿耶和华践其言、妇遂居家哺子、迨及断乳、

修订本撒上1:23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就照你看为好的去做吧!可以留到儿子断了奶,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留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KJV 英撒上1:23 And Elkanah her husband said unto her, Do what seemeth thee good; tarry until thou have weaned him; only the LORD establish his word. So the woman abode, and gave her son suck until she weaned him.

NIV 英撒上1:23 "Do what seems best to you," Elkanah her husband told her. "Stay here until you have weaned him; only may the LORD make good his word." So the woman stayed at home and nursed her son until she had weaned him.

和合本撒上1:24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带了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那时孩子还小。)

拼音版撒上1:24 Jì duàn le nǎi, jiù bǎ háizi daì shàng Shìluó, dào le Yēhéhuá de diàn. yòu daì le sān zhǐ gōngniú, yī yīfǎ xì miàn, yī pídaì jiǔ. nàshí háizi hái xiǎo.

吕振中撒上1:24 既给孩子断了奶,她就把他带上去,又将一只三岁公牛(传统∶三只公牛)、一伊法面粉、一皮袋酒、一齐带到示罗永恒主的殿;也带孩子去(传统∶那时孩子还小);

新译本撒上1:24 她给孩子断了奶之后,就带他一同上去,又带了一头三岁的公牛、十公斤面和一皮袋酒。她把孩子带到示罗耶和华的殿那里;那时孩子还很小。

现代译撒上1:24 孩子断奶后,哈娜带他到示罗去,同时带去一头叁岁的公牛〔希伯来文是:叁头公牛〕,十公斤面粉,一皮袋酒。哈娜带着幼小的撒母耳到示罗,到上主的殿宇。

当代译撒上1:24 孩子断奶以后,她就把他带到示罗的会幕;那时撒母耳的年纪还是很小。她又带了一头叁岁大的公牛、二十二公升面粉和一些酒作为祭品。

思高本撒上1:24 断乳後,她便带着小孩和一头叁岁的牛,一「厄法」面和一皮囊酒,来到史罗上主的圣殿;孩子还很小。

文理本撒上1:24 乳既断、妇携之往、亦牵牡牛三、面一伊法、酒一革囊、至示罗、诣耶和华室、时子尚幼、

修订本撒上1:24 断奶之后,她就带着孩子,连同一头三岁的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上示罗耶和华的殿去。那时,孩子还小。

KJV 英撒上1:24 And when she had weaned him, she took him up with her, with three bullocks, and one ephah of flour, and a bottle of wine, and brought him unto the house of the LORD in Shiloh: and the child was young.

NIV 英撒上1:24 After he was weaned, she took the boy with her, young as he was, along with a three-year-old bull, an ephah of flour and a skin of wine, and brought him to the house of the LORD at Shiloh.

和合本撒上1:25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拼音版撒上1:25 Zǎi le yī zhǐ gōngniú, jiù lǐng háizi dào Yǐlì miànqián.

吕振中撒上1:25 他们宰了那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新译本撒上1:25 他们宰了公牛以后,就带孩子到以利那里,

现代译撒上1:25 他们宰了牛后,哈娜把孩子交给以利,

当代译撒上1:25 献祭之后,就把孩子带到以利面前。

思高本撒上1:25 他们祭杀了牛以後,孩子的母亲来到厄里前,

文理本撒上1:25 遂宰一牛、携子诣以利、

修订本撒上1:25 他们宰了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KJV 英撒上1:25 And they slew a bullock, and brought the child to Eli.

NIV 英撒上1:25 When they had slaughtered the bull, they brought the boy to Eli,

和合本撒上1:26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拼音版撒上1:26 Fùrén shuō, Zhǔ a, wǒ gǎn zaì nǐ miànqián qǐshì, cóng qián zaì nǐ zhèlǐ zhàn zhe qíqiú Yēhéhuá de nà fùrén, jiù shì wǒ.

吕振中撒上1:26 妇人说∶「哦,我主阿,我敢指着我主的性命来起誓,从前在这里站在你旁边、向永恒主祈祷的那妇人就是我。

新译本撒上1:26 妇人说:“我主啊,我敢指着我主的性命起誓,我就是从前在这里站在你旁边,向耶和华祷告的那个妇人。

现代译撒上1:26 并对他说:「先生,你记得我吗?我就是你以前看见、站在这里向上主祷告的那妇人。

当代译撒上1:26 哈拿问他说:“祭司,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一次站在这里向主祈求的妇人。

思高本撒上1:26 对他说:「我主,请听:我主,就如你活着那样真实,我就是曾在你旁边祈求上主的那个妇人,

文理本撒上1:26 曰、我主欤、我指尔生命以誓、昔在此立于尔侧、祷于耶和华之妇、即我也、

修订本撒上1:26 妇人说:"我主啊,请容许我说,我向你,我的主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KJV 英撒上1:26 And she said, Oh my lord, as thy soul liveth, my lord, I am the woman that stood by thee here, praying unto the LORD.

NIV 英撒上1:26 and she said to him, "As surely as you live, my lord, I am the woman who stood here beside you praying to the LORD.

和合本撒上1:27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

拼音版撒上1:27 Wǒ qíqiú wéi yào dé zhè háizi. Yēhéhuá yǐ jiāng wǒ suǒ qiú de cìgei wǒ le.

吕振中撒上1:27 我祈祷让我得这孩子,永恒主已将我向他求的赐给我了。

新译本撒上1:27 那时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经把我向他所求的赐给我了,

现代译撒上1:27 我向上主求这孩子,他照我所求的给了我,

当代译撒上1:27 我求他赐给我一个孩子,他就答应了我的祈求。

思高本撒上1:27 那时我为得到这孩子祈祷,上主就赏赐了我所恳求的,

文理本撒上1:27 我为此子而祷、耶和华允我所求、

修订本撒上1:27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向他所求的赐给我了。

KJV 英撒上1:27 For this child I prayed; and the LORD hath given me my petition which I asked of him:

NIV 英撒上1:27 I prayed for this child, and the LORD has granted me what I asked of him.

和合本撒上1:28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拼音版撒上1:28 Suǒyǐ, wǒ jiāng zhè háizi guīyǔ Yēhéhuá, shǐ tā zhōng shēn guīyǔ Yēhéhuá. yúshì zaì nàli jìngbaì Yēhéhuá.

吕振中撒上1:28 所以我,我也将这孩子献归永恒主,使他尽他一生的日子献归永恒主。」他们就在那里敬拜永恒主。

新译本撒上1:28 所以我现在把他献给耶和华,他的一生是属于耶和华的。”于是他就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现代译撒上1:28 因此我要把他献给上主;他要终生归属上主。」於是他们〔希伯来文是:他〕在那里敬拜上主。

当代译撒上1:28 现在,我准备将他终身献给主。”於是,她就把孩子留在会幕,让他在那里敬奉主。

思高本撒上1:28 所以我现在把他献於上主,他一生是属於上主的。」亚纳便把他留在上主那里。

文理本撒上1:28 我奉之耶和华、使其归耶和华、至于毕生、遂在彼崇拜耶和华、

修订本撒上1:28 所以,我将这孩子献给耶和华,使他终生归给耶和华。" 他就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KJV 英撒上1:28 Therefore also I have lent him to the LORD; as long as he liveth he shall be lent to the LORD. And he worshipped the LORD there.

NIV 英撒上1:28 So now I give him to the LORD. For his whole life he will be given over to the LORD." And he worshiped the LORD there.

撒母耳记上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一章   第 1 章 

  哈拿 

  撒上 1:1> 集士师、祭司、先知于一身的撒母耳是这样诞生的…… 

  1:1 本书始于士师秉政时期,可能在参孙最后的几年间。撒母耳是以色列最后的士师,也是君王时代首位祭司兼先知,是众士师的典范。他以神的圣言治理人民,而不是任意妄为。撒母耳曾膏立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 

  撒上 1:2> 一夫多妻制合神的心意吗?以色列人中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1:2 旧约中许多伟大的领袖(例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等人)都有多位妻妾,不过这并非神起初的心意。创世记 2 章 24 节说,夫妻二人要合为一体,神子民中,过去为什么仍有多妻现象呢?第一,为了多生养后代,好帮助男人做繁重的工作,并使家族脉脉相传、连绵不断。儿女众多是丰足与地位的象征。第二,昔日战乱频生,许多青年男子战死,一夫多妻制度就成为社会认可的方式,以使妇女能出嫁,不至孤苦贫穷。但是,多妻制度常常造成严重的家庭问题,从哈拿与毗尼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形。 

  前往示罗朝圣的旅程 

  撒上 1:3> 以利加拿跟神的关系怎样? 

  1:3 会幕(敬拜神的地方)设在示罗,是当时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参书 18:1 )。律法规定全以色列的男丁,要一年三次到那里去守宗教节期:逾越节连同除酵节、七七节与住棚节(参申 16:16 )。以利加拿遵从神的规定,每年照例到示罗敬拜耶和华。(关于敬拜的条例,参出 23:14-17 ;会幕的详情,参出 40:34 的注释。) 

  撒上 1:6> 在当时的以色列,不生育的妇女的处境如何? 

  1:6 哈拿一直不能生育。在旧约时代,不育的妇女使丈夫无后,在社会蒙受羞辱。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儿女是非常重要的成员,是家庭劳动力的来源;父母年老时,子女也当尽上反哺的本分。妻子如果无所出,按照古代近东的习惯,就要将自己的婢女给丈夫作妾,替她生养儿女。以利加拿虽可以抛弃哈拿(那时容许丈夫休不育之妻),却仍然专一地爱她,不理社会的嘲讽和民事法律上休妻的权利。 

  撒上 1:7> 怎样看待无望的事,怎样帮助无望的人? 

  1:7 神对哈拿有其计划,祂有意使她延迟数年才生孩子。毗尼拿与以利加拿只看到哈拿表面的处境,却不知与此同时,神正在实施祂的计划。请顾念那些在你周围切切祷告,但尚未蒙神应允的人。他们需要你的爱心与帮助。扶助在祷告上缺乏信心的人,帮助他们坚定信心,使他们确信到了神所定的时间,神必成全自己的计划。 

  撒上 1:8> 绝望来自人,盼望来自神,我若是哈拿…… 

  1:8 哈拿知道丈夫爱她,但这仍不足以安慰她。她常常听到毗尼拿的冷嘲热讽,渐渐地丧失了自信。别人的不公平对待,我们管不了,但我们却能选择用什么态度来回应恶言。与其沉溺于一己的难题,不如欣赏神所赐下的恩爱亲情,这样才会把自艾自怜化为盼望。 

  撒上 1:10> 哈拿痛苦地祷告,是因为……给我何启发? 

  1:10 哈拿有十足的理由愁苦伤心。她不能生儿育女,又与讥讽她的毗尼拿共事一夫( 1:7 ),丈夫深爱她,也未能为她解忧( 1:8 ),就连大祭司都误解她的行为( 1:14 ),把她蠕动嘴唇的祷告当作醉酒。但她既没有报复,也不放弃盼望,只向神坦诚诉苦,亦向祂祈求。人人都会遇到徒劳无功的时刻,在工作上,事奉上,或是人际关系上,都有山穷水尽、一事无成之际,也可能感到很难再用信心祷告。但哈拿看出只有祷告才是让神动工的惟一出路( 1:19-20 )。 

  撒上 1:11> 我的祷告中有许愿的成分吗?我能信守诺言吗? 

  1:11 当留心你在祷告中所许的愿,因为神会照你所许的来追讨。哈拿求子心切,甘愿与神讨价还价。神接受了她所许的愿,赐给她一个儿子。尽管还愿是痛苦的事,哈拿仍毫不失信地去还愿( 1:27-28 )。我们虽然没有资格与神讨价还价,祂仍可能会答应我们许愿的祷告。你祷告的时候,请你自问,“如果神答允我,我会不会向祂还愿?”对人许愿不还,是不守信用的表现,而且可能会惹祸;对神许愿,事情就更加严肃。神既向我们成全祂的应许,也就指望你向祂守诺言。 

  撒上 1:18> 我祷告后也得平安和喜乐吗? 

  1:18 哈拿向神祷告以前,愁肠百结,以致不能吃喝,祷告后她高高兴兴地去吃饭。她的改变可能由于三个因素:( 1 )她诚实地向神祷告( 1:11 );( 2 )她从以利得到鼓励( 1:17 );( 3 )她决定将困难留给神去处理( 1:18 )。将你内心的感受告诉神,让祂来解决困局,这才是克服愁苦的良方,然后你便可以再寻求良师益友的支持。 

  撒上 1:26-28> 献上心爱的儿子,哈拿甘心为之
──撒母耳记上第1章论到我向神所献的,较之哈拿…… 

  1:26-28 哈拿为了还愿( 1:11 ),献上她深爱的儿子,把他带到以利面前,叫他在耶和华的殿(会幕)中事奉神。她将独生子献给神,就是把她的一生和前途都献给主。撒母耳的生命是从神而来的,是神赐给她的孩子,所以哈拿实际上并不是失去他,乃是将他归还给神。这几节经文说明,我们应当把什么样的礼物献给神。你所献上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礼拜天早晨去敬拜神,循例作十一奉献等),还是作出重大牺牲的礼物呢?你是向神象征性地献上,还是将整个人生献给祂呢? %5 

  撒上 1:28> 献上儿子后,哈拿怎样继续尽母亲职责? 

  1:28 撒母耳的母亲把他留在会幕的时候,他大概有三岁大了
──撒母耳记上第1章按习惯说是断奶的年岁。她说,“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是指她将撒母耳献给神,终身事奉祂。她当然没有忘记她挚爱的儿子,并经常去探望他。她每年为他做一件小外袍,好像祭司以利所穿的一样( 2:19 )。撒母耳后来住在拉玛( 7:17 ),就是他父母的故乡( 1:19-20 )。
──撒母耳记上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Ⅰ 一个时代的退出: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撒上一~十二)

A 撒母耳的出生和少年时期(一1~四1a)

  在希伯来经文中,撒母耳记上一章是紧接士师记二十一章,路得记是列在希伯来圣经第三部分的「文集」(Writings)里。基督教正典将路得记安插在历史上「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得一1),引我们注意到大卫在神学上历久不衰的重要
──撒母耳记上第1章他乃是那位在伯利恒生下来的「犹太人之王」的先锋。而且摩押女子路得藉着波阿斯这位至近的亲属(希伯来:gō'ēl),得列在大卫先祖之中,而家谱(得四18~22)则与福音书有关联(太一5;路三31~32)。

  士师记的最后几章,以其叠句
──撒母耳记上第1章「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士十八1,十九1,二十一25)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为以色列领袖职分的新发展预备道路。「士师」曾经是军事与司法的领袖,能有效地处理紧急事故(虽然参孙没有履行他早期的许诺),但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境界和职务性质,因为他们并未能指定自己的继承人。52有时候以色列人,因外来侵略者的压迫而惶恐不安,于是感到需要一位可与敌方主帅分庭抗礼的领袖,可以把各支派团结起来,有效地抵抗敌人。但以色列人是以耶和华为王的,毋怪乎以色列人对于请求立王之事,会有不同意见的冲突;而照着摩西的模式,身兼负士师、祭司与先知资格的撒母耳就首当其冲了。

i. 妇人的祷告得应允(一1~28)

  本书一开始就介绍一个特殊的家庭,这并没有任何不连贯的含义。最先提起的乃是丈夫,但这一章中,主要的人物,却是他的元配妻子,她有足够的胆量相信神必定会垂听,并答应她求儿子的祷告。这一章记载的是她的祷告得答应,并以她的还愿来退出。她的动机可能是掺杂的,但她的恳求却是与神最重要的旨意一致,祂正准备要将一个人赐给世界,这人将会是祂忠心的代表与代言人。

  1. 开头的片语
──撒母耳记上第1章有一个……人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与士师记十三2完全一样,所以保持了与士师时代的联系,却为特别挑选出来提及的一连串人物与事件,引入一个新起点。拉玛琐非的位置无法确定,它在撒母耳记上二11简称作「拉玛」,来自希伯来文动词 rûm,意思为「高升」:古代近郊的乡镇通常都座落在小山顶上。拉玛(Ramathaim)这个字的形式,暗示乡镇建立在两个邻接的顶峰之上。较长的地名可能是要区分这个位于以法莲乡镇,与经常提及之便雅悯的拉玛(如:士十九13)。拉玛在撒母耳记上一~七章极为显眼,暗示出拉玛在示罗败落后已经变成繁荣的宗教中心,而这几章经文可能就是在那里编辑并保存下来的。53遗憾的是,由于缺少证据,这仍然只是揣测而已。

  以利加拿四代的家谱,可能是说明他在社会中的身分,虽然我们对这里提及的那些名字别无所知。另一方面,在历代志中,以利加拿这名字,一再出现在可拉的后裔中(代上六22~30),历代志上六33~34也指出,撒母耳是个利未人。但是,一个以法莲人怎麽可能同时是利未人呢?值得注意的是:i. 伯利恒在旧约圣经中也称为以法他(创三十五16、19;得四11;弥五2),而「以法莲人」(希伯来:ʾEp̄rātî)可以指以法莲支派的一员或一个伯利恒人。ii. 在伯利恒的利未人与以法莲山地的利未人之间有所关联(士十七7~12,十九1~21)。如果,以利加拿的家族可以追溯出与伯利恒的关系,那他儿子回到那里去献祭(赛十六2、5)也就很自然了,54虽然这家人比较常聚在示罗
──撒母耳记上第1章在以法莲的圣所(3节)。

  2. 这里以极为巧妙的方式介绍那两个妻子(哈拿、毗尼拿;毗尼拿、哈拿),使读者有心理准备,预期不孕的妻子将会成为一个儿子的母亲。哈拿
──撒母耳记上第1章她名字的意义是「恩典」
──撒母耳记上第1章正在受试验,像她以前的有名妇女一样(创十一30,二十五21,二十九31;士十三2)。

  3~8. 这一家人每年的盛事是一年一次的旅行,要到示罗参加公众敬拜和献祭。这到底是不是就等同于士师记二十一19所提及之耶和华的节期,或者只是家庭的节期呢?这对于了解整个故事是无关紧要的,然而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出埃及记二十三14~17所列举的节期之一,还是颇有助益的。

  万军之耶和华(希伯来:Yahweh ṣebāʾôṯ),这是旧约圣经中第一次使用(与示罗的圣所有所关联),然后又经常出现在撒母耳记(参:撒上一11,四4,十五2,十七45;撒下五10,六2、18,七8、26、27)、列王纪、历代志与先知书中。「万军」乃是属于伟大的造物者神的,由天使(书五14)、星辰(赛四十26)和人(撒上十七45)组成。这名字表达出神为祂的百姓而作工时,随祂支配的无穷资源与大能。

  以利加拿和家人一年又一年地不断献上敬拜,为忠心而敬虔之生活,立下了一个良好的实例;反向地,作领袖的祭司却因过可耻的生活而恶名昭彰(撒上二12~17)。无论如何,这里只是暂时提起他们的名字,却将读者的兴致导向哈拿与毗尼拿之间不愉快的关系上,她们俩都与丈夫以利加拿随行参加节期。虽然一夫一妻制还不是常规,但这个制度的好处,一定可以从这里的处境显明出来。

  献祭之后的家筵是朝圣旅程的高潮。然而没有献祭者会吃自己的赎罪祭牲或赎愆祭牲的肉,乃是收回他自己的感谢祭或「平安」祭物(利七11~18);在用餐时享用这块肉,是庆祝自己与神恢复交通。毗尼拿素常选择这一刻来打击哈拿。毗尼拿的儿女享用他们的分时愉快地闲谈,一定足以凸显出哈拿的孤寂落寞,此外的嘲弄与讽刺就更不用说了。哈拿经常都不禁泣不成声,食不下咽;以利加拿试着要安慰她,却是徒然;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参:得四14)显然是句流行的惯用语。

  9~11. 正当其他人都在享受那美好的盛宴时,哈拿却利用这机会在耶和华的殿祷告(9节);圣经中没有记载这座「殿」的建造,而仅在伯特利北方大约九哩(14公里)处之示罗(现在的西衣仑,Seilūn)曾进行挖掘,但我们对它却几无所知,也没有找到它的遗迹。55究竟哈拿有没有进入圣殿里面,无法确定;她非常烦恼,甚至彷佛没有注意到以利的存在,她毫不迟疑地向耶和华祷告,吐露她绝望的处境。对她而言,万军之耶和华的大能并非局限在军事战果上,她相信祂知道关于她的一切,并且会赐她一个儿子。若是生下儿子,她一定会承认必是祷告蒙应允,所以她许愿将他归还给那位赐下儿子的神。履行所许的愿,显明她的打算一点也不是虚与委蛇的(24节)。

  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意味所许的乃是拿细耳人的愿,就像耶和华的使者描述参孙时一样(士十三5;参:民六)。动词 nāzar 的意思是「分开」、「归给神」。哈拿自愿为她儿子承担所许的愿,他必以不剃头发、归给耶和华而为人所认识。这个习俗的起源,似乎应该回溯到闪族的文化。对这位渴望有一个儿子的纯朴乡下妇人而言,这个方式适合用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12~18. 以利以为她喝醉酒,随即责备这行为。这是个可怕的误会,但它无疑告诉我们一个他经常必须对付的问题。他一旦看出她真实的需要及诚摰的信心,就尽其所地能使她安心。平平安安的回去,证实他接受了她的解释,而且,虽然记录下来的对话,没有提及她祷告的内容,以利却为这祷告蒙应允,加上他祭司的祷告。你向祂所求的直译为「你所求的祈求」,希伯来文 šāʾal(「请求」)会在27~28节再次使用。

  哈拿原本烦恼、嫌恶食物,在去祷告,和回到家中,前后对比之下,更令人明白她的改变。虽然她外在的环境并未改变,她现在却是喜乐坚定,满有确据她的祷告一定会得答应。

  19~20. 这一家人虽然一早就出发回家,他们还是在动身之前先敬拜耶和华。耶和华顾念哈拿,就如祂记念(remembered)挪亚(创八1),和祂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一样(出二24);这并非暗示祂的记忆力有问题,而是说明祂即将要完成祂所展开的计画。于是哈拿就生下撒母耳,这名字的意义是「〔神的〕名字是伊勒(El)」,暗示出她曾向之祷告的这位神有大能。释经学者已经指出,她的解释
──撒母耳记上第1章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撒母耳记上第1章暗示,来自希伯来文 šāʾal 的名字「扫罗」比较恰当,然而有些人却揣测,所发生的这件事原先是与扫罗的诞生有关,却被转移到撒母耳的诞生上。哈拿是在为答应她祷告的神作见证,而不是在说明这名字的精确字源。

  21~23. 以利加拿谨慎地履行在示罗所许的诺言,不容任何事妨碍他;哈拿也有他那样认真的态度,她虽然留在家里直到撒母耳断奶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两岁或三岁时(参:玛喀比贰书七27;若没有为婴孩的消化功能而特别预备的食物,会比较晚断奶),她仍然对还她所许的愿念念不忘。一旦带着孩子去朝见耶和华,就将他永远留在耶和华面前。4Q Sama 在这里加上:「并且我要将他当作拿细耳人献上,直到永远,尽〔他一生的〕年日」;这段较长的话,没有出现在其他经文或译本中。

  以利加拿毫不犹豫地支持妻子的选择
──撒母耳记上第1章但愿耶和华应验祂的话,这是马索拉经文的读法;但 4Q Sama、七十士译本与叙利亚译本却读作「你的话」,这读法比较适合此处(参:民三十2),即「愿耶和华帮助你还你所许的愿」(参:现中、吕译、思高)。

  24. 哈拿就这麽作了。她将孩子带到示罗耶和华的殿去,「同时带去一头三岁的公牛」(现中、吕译、思高、今圣、RSV;希伯来:三只公牛),虽然这个读法有 4Q Sama、七十士译本与别西大译本的支持,广泛为人所接受,事实却应该献上三样祭物。56本来只需要较小的动物就可蒙悦纳了(利十二6),这里却选用公牛,说明了哈拿与以利加拿的感激之情。

  那时孩子还小(直译:那孩子是个孩子):七十士译本与 4Q Sama 在这里的读法比较长,「孩子与他们同去。他们来到耶和华面前,他父亲将祭物宰了,像他一年又一年在耶和华面前所作的一样,她就领孩子到……」,这暗示出在两次的「孩子」之间,早期希伯来文经文有一些字遗漏了。

  25~28. 当以利回想起哈拿站在他附近、祷告得忘我的情形,不能不对哈拿诚心的见证,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强调她的重点,她使用字根 šāʾal 的双关语(参12~18节的注释),它在这里出现四次,「耶和华将我向祂祈求的祈求赐给我了;所以我已经将他祈求〔这个动词也有「归给」的意思〕给耶和华了;……他是祈求给耶和华的」。哈拿无私的奉献与示罗祭司的放纵(撒上二12)对比,凸显出她将撒母耳留在那里要付的代价,虽然这点并未直接提到。像她这样的人是族群中的盐与光。讽刺的是,这里在不知不觉中贬低了以利的权柄:「将要听见耶和华在圣所中清楚向他说话的,乃是撒母耳,而不是他的主人以利」。57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撒母耳记上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一章   领袖诞生的背景(一 1 ~ 8 ) 

  在这一卷书内,主要有两个问题: ① 什么能使人成为神子民的好领袖? ② 神怎样在他们中间真实地显现呢?今天,这些问题对信徒来说都同样地十分重要。 

  .父母:以色列人第一个伟大的领袖是撒母耳。他并不是现成或突然出现的,父母除了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之外,对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1. 坏的影响: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虽然这在摩西的律法下是容许的(申二十一 15 ~ 17 ),但这并不是神的意愿,因为这会为家庭带来不少麻烦。 

  2. 好的影响:以利加拿很恒心地敬拜神,甚至每年长途跋涉去敬拜和献祭给神;因此撒母耳是生长在一个虔诚的家庭里,此外,虽然哈拿没有替以利加拿生下一儿半女,但他却深爱她( 5 ),故此,撒母耳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地点:示罗本是神显现的神圣地方,可是因为人的腐败、污秽和拜偶像,结果它被神毁灭了。 

  祈祷  为你教会中当父母的祈祷,求神赐他们力量去带领自己的儿女认识和爱神。 

  母亲的忧虑(一 9 ~ 18 ) 

  .一个明白的听众( 9 ~ 11 ):哈拿虽然也有参加崇拜活动,但却不能解决她心里的难题,虽然以利加拿很爱她,但是却不能带给她半点安慰。祭司以利虽然穿极动人的长袍站在那儿,可是哈拿却不敢接近他,她能做什么呢?惟有默默的流泪,祷告天上的父神。同样,很多时候,也许藉一些崇拜活动、牧者、家人及朋友们能分担我们心中的一些重担;但是,真正能让我们倾心吐意的,就只有我们的天父;这也是我们作为神儿女的永久特权,此外,哈拿更许下了一个重愿( 11 ):她将会奉献她的儿子成为拿细耳人(“不用剃头刀”的意思,参民六)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一个完全献给神,分别为圣的人,这也是每个父母对子女所应有的心愿。 

  .一个误解的听众( 12 ~ 18 ):祭司以利犯了昔日犹太人在五旬节对待基督徒般的错(徒二 13 ),当以利知道他的错误,就愿意藉祝福给哈拿一个坚定的确据,就是她的祷告已蒙了垂听。 

  默想  我曾像哈拿般将忧虑对神倾心吐意,并得神垂听的确据吗? 

  一切归给神(一 19 ~ 28 ) 

  .从神求来的( 20 ):为孩子命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常常反映出父母的一些期望,特别是在旧约时代。撒母耳的一生真的活出了这圣名的意义,每当他的父母提到他的名字时,都会想起他是因祷告蒙应允才有的。其实无论是祷告得来与否,每一个儿童都是神的礼物;只是那些懂得让家庭每一部分的生活都摆在祷告中的信徒,就更能够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归回给神( 28 ):虽然撒母耳是从祈求而得,而且一生下来就奉献给神;不过他仍然是一个罪人,所以当哈拿带他到圣殿时,也同时牵了一头公牛作为赎罪祭( 24 ~ 25 ),并道出她对以利的感谢( 26 ~ 27 )。同样,当我们祷告蒙神答允时,我们也应该与他人分享神的爱,尤其是那些曾与我们一起祈祷的人。 

  默想  你有哪些祷告已蒙神应允呢?请与人分享之。
──撒母耳记上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撒母耳记上简介   写作背景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七十士译本为了实用 

  方便缘故,首先将它分为上下两册,与列王纪上下共四册合称为「王 

  国书」。 

  本书虽以撒母耳命名,但他显然不是全卷书的作者,因他的离世记录 

  在撒母耳记上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记载下卷提及的大卫王以後的事迹 

  。後人以其名冠之於王国前期历史,大抵因为他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 

  ,是拯救以色列脱离士师时代的危难绝望,转入君主政制的平安兴盛 

  时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书中其余二位主角(扫罗 , 大卫)为王 

  的先知,可见他在以色列历史中的重要性,本书以他命名,实为合宜 

  。 

  撒母耳生於主前十一世纪中叶,介乎士师时代与君王时代之间,是最 

  後的一位士师,引渡以色列人入君王时期。本书详载他的出生、童年 

  及当士师的经过。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宗教上, 

  祭司制度腐败,信仰生活濒於破产;政治上,人民目无法纪,「各人 

  任意而行」(参士 17:6; 18:1; 19:1;

    21:25);外交上又受制於强邻非利 

  士人,正是充满内忧外患。本书记述撒母耳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回转归 

  向耶和华,引进属灵上及政治上复兴的经过。 

  根据经文的内证显示,本书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手笔,必定是一部汇编 

  。撒母耳可能是卷上前二十四章的编者 , 而从代上 29:29;

    代下9:29看 

  来,拿单与加得的文献,也在被编纂之列,此外,诗歌体裁如雅煞珥 

  的书(撒下 1:18)也被包括在内。 

  本书最後编纂成书的日期,根据撒上 27:6的记载,应该不会在王国分 

  裂之前(主前九三一年),因该处隐含了王国分裂的事实。不少学者 

  更相信:撒上、下与王上、下是在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後才最後成书 

  (参列王纪上「写作背景」)。 

  主题特色 

  1 写作目的:撒上、下与王上、下编纂成书,是针对王国的失败, 

  向被掳至异域的犹太人解释为什麽他们身为选民竟沦落到如此可 

  怜的地步,以色列王国的失败可以追溯到所罗门身上,甚至更远 

  的事件,诸如大卫的犯罪,祭司以利家族的失职等都是构成整个 

  悲剧的一些因素。 

  先知记录历史的另一目的,是要作为指控以色列民族背约的证据 

  。原来先知在神和人所订立的誓约中,除了担任约的中保外,更 

  是约的监管人。当人毁约背弃神的时候,他们作为神在人间的代 

  理人就会向人提出控告和警告,甚至宣布刑罚。历史就是先知控 

  告以色列民的好证据。 

  2 神学思想:由於本书的目的并非为提供王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而 

  是从神学观点将有关选民的历史事迹加以评论和解释,并引为後 

  人的监戒,全书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选民能否在应许之地生存 

  ,视乎他们是否忠於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 

  亡,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神的律法(参申 28章)。这个论点 

  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 

  资料一一记下,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按着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 

  教训加以整理。由於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在撒 

  母耳记、列王纪中,有关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迹所占的篇幅,并 

  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贡献而定。例如:以利统治长达四十 

  年,但他的治绩却从未被提及。扫罗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对 

  外战争外,书中亦鲜有记述他其余的事迹。北国最英勇的君王是 

  暗利(见王上 16:15-26注),

    但作者仅以六节经文轻描淡写地提 

  及他的统治(王上 16:23-28);

    另一方面,功绩远不及暗利的亚 

  哈王,在巴力先知与以利亚的针锋相对下,反而占了六章篇幅。 

  作者对各君王的评价,也完全视乎他们是否作耶和华眼中看为正 

  的事。有关这方面。作者特别强调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唯一合法的 

  献祭地方 (见申 12:5-14) 。

    南国的君王每每因为没有停止在邱 

  坛献祭(见王上 3:2注) , 

    而遭受指摘(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王 

  例外);所有北国的君王则因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所建的邱坛 

  ,犯了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见王上 12:26-32)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不但详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单是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迹便占 

  了列王纪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提醒读者,以色列的 

  王国是由先知建立、辅助和监督的。以色列的兴亡、以及历史中 

  各样大小的事迹,正应验了神藉各先知所说的预言。 

  3 文学特色:作者喜用一套套故事的形式来刻划以色列民族史上的 

  英雄人物,例如撒母耳记可顺序清楚地划分为撒母耳、扫罗和大 

  卫的事迹。在这些英雄事迹中,作者常常用比对的方式表明不同 

  人物对约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前途的兴衰。 例如 , 撒上 1-3章 

  中以利的儿子代表当日法定宗教的领袖,而童子撒母耳则代表神 

  所拣选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渐渐地,以利的儿子因失职而 

  遭撇弃,但撒母耳却受神的抬举,成为 所重用的先知。 

  本书大纲 

  Ⅰ 撒母耳为士师( 1-7章) 

  1撒母耳的出生(1-2:10) 

  2撒母耳的童年(2:11-3章) 

  3约柜被掳与以利的死亡(4-5章) 

  4约柜被送回(6章) 

  5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7章) 

  Ⅱ 扫罗为王( 8-15章) 

  1以色列人求立王(8章) 

  2扫罗被选为王(9-11) 

  3撒母耳的自白(12章) 

  4战败非利士人(13-14章) 

  5亚玛力人被灭与扫罗的违命(15章) 

  Ⅲ 扫罗与大卫( 16-31章) 

  1大卫受膏与觐王(16章) 

  2大卫战胜歌利亚(17章) 

  3大卫与约拿单(18-20章) 

  4大卫的逃亡与流浪(21-30章) 

  5扫罗与约拿单战败身亡(31章) 

  撒母耳记上 第一章 注释 

  1:1-2:10 撒母耳的出生。 

  1:1-8 以利加拿与两个妻子 

  以利加拿原是利未支派哥辖的後裔 (参代上 6:33-38) 。

    根据摩西律 

  法,利未支派没有自己的土地,要散居在以色列人当中 (参民 35:2) 

  。以利加拿被称为以法莲人,大抵是因为他的家族世居以法莲而得名 

  。以利加拿的家庭因有两个妻子而失和,按多妻制度虽为摩西律法所 

  允许(参申 21:15-17);

    却不是神当初造人的原意(参创2:24; 玛2:15 

  ; 太19:8),多妻的人必多有烦恼。 

  1     

    「拉玛琐非」:可译作「苏非人的拉玛」,是「拉玛」的别名 

  (参串2),

    位於耶路撒冷以北八公里(五英里)的以法莲山 

  地。苏非乃撒母耳的祖先(见1)。 

  2     

    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没有生育是女人最大的耻辱。 

  3     

    「示罗」:位於伯利恒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是当时会幕 

    所在地,在约柜未被掳去之前,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 

    根据摩西律法,以色列人每年最少三次向耶和华守节(参串4 

  )。 

  「万军之耶和华」:含有下列几个意思: 

    1 耶和华是以色列军队的元帅(出7:4)。 

    2 耶和华是天上天使天军的统帅(王上22:19)。 

  9-20 哈拿的祈求与蒙应允 

  11    

    「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是作拿细耳人的规例,离俗归耶和 

  华为圣的记号(参串10)。 

  18    「於是 ......

    再不带愁容了」:表明哈拿对神有信心,心灵亦大 

  得安慰。 

  20    

    「撒母耳」:按哈拿的解释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又 

  可按字面解作「神是他的名字」。 

  21-28 哈拿献撒母耳还愿 

  22    「断了奶」:约两三岁。 

  24    

    「三只公牛」:七十士译本及死海古卷译作「一只三岁的公牛 

  」。 

  28    

    利未人原已分别一生事奉神,任职的岁数是在廿五至五十岁的 

  一段日子(参民4:3; 8:24;

    代上23:3),而撒母耳因被献作拿细 

  耳人,故此从幼便事奉耶和华。 

  思想问题(第 1章) 

  1 「生育」在神的创造计划中,具有什麽意义?见创 1:26-28。 

  神使一些人不能生育,原因何在? 

  你认为这是神的咒诅吗? 

  圣经另记载几位母亲多年不育,後来终获神赐予男孩,孩子长大 

  後且成为出色领袖。 

  试从下列经文找出这些人的名字:创 21:1-7; 30:22;

    士13:2-5, 24; 

  路 1:13。 

  2 哈拿如何处理她因家庭不和及自己不育所带来的困苦? 

  见 15-16节。参诗62:8。 

  她的做法可否成为你的借镜? 

  3 哈拿祷告的态度是怎样的? 

  你祷告时,真深信祷告的能力吗? 

  为什麽? 

  4 哈拿如何处理自己所许的愿? 

  摩西律法中,在这方面有何教导(申 23:21-23)? 

  你曾向神许了愿吗? 

  撒母耳记上 第二章 注释 

  1-10  哈拿之歌 

  哈拿之歌是因神垂听她的祈求而作的回应,她由个人的遭遇领悟到神 

  统管人类的大能和原则,并预言未来弥赛亚的权能。这歌与新约童贞 

  女马利亚的歌有很多明显相同之处(参路 1:46-55)。 

  哈拿之歌共分四段: 

  1 感谢与颂赞( 1-2); 

  2 对夸口者的忠告( 3); 

  3 神作事的原则( 4-8); 

  4 面对未来的信心( 9-10)。 

  10    

    「受膏者」:首次在圣经中出现,所指的乃撒母耳将来所要膏 

  立的大卫王。 

  2:11-3:21 撒母耳的童年 

  11-17 以利二子的恶行 

  以利二子在献祭的事上共犯了三重罪: 

  1 他们随意取肉,强取本属於献祭者的祭肉( 13-14); 

  2 抢夺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火祭的脂油( 15-16;

    参利3:3-5, 16-17; 

  利 7:22-25); 

  3 恐吓使用暴力( 16)。 

  17下&nbsp ; 可译作「使百姓厌弃给耶和华献祭」(参小字)。 

  18-21 撒母耳幼年的事奉 

  撒母耳不受以利二子的行为所影响,相反地,他敬虔的事奉正好与以 

  利家的渎职成强烈对比。 

  18    

    「细麻布的以弗得」:是祭司供职时所穿的圣衣(参出28:4; 

  利8:7),腰间要用带束紧的长背心。 

  19    

    「外袍」:是以弗得下面一层的长衣,用羊毛所织,没有缝儿 

    ,为先知、祭司、君王等所常穿着的(参撒上15:27; 24:4-5; 

  撒上28:14)。 

  22-26 以利劝诫二子 

  以利虽有劝诫二子,可惜没有尽父亲的责任,执行严厉的管教。以利 

  二子犯罪日深,增加神的愤怒。而撒母耳年纪渐长,越发得神和人的 

  喜爱。 

  22    

    「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本是一些奉献守身事奉的妇女,但 

    以利二子勾引她们,使她们变为神妓,仿似迦南人拜巴力的风 

  俗。 

  27-36 审判来临的预言 

  神差使者宣告对以利家的审判,指出以利家过去如何从神那里领受厚 

  恩与尊荣 ( 27-28)

    ,责备以利尊重儿子过於尊重神,藐视了自己的 

  圣职( 29-30),又以必临的灾祸警告他们(31-36)。 

  神对以利家的刑罚,有下面三点: 

  1 以利家的後人必死於中年( 31)。 

  此点应验在扫罗王屠杀挪伯城祭司的事件上( 22:11-19)。 

  2 以利二子必同日死( 34)。 

  他们结果死在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上( 4:11)。 

  3 神必另立一派系的祭司得大祭司的要职( 35)。 

  所罗门时大祭司的职事果然由亚比亚他转归撒督家(参 

  王上 2:26-27,

    35);从此大祭司一职永属撒督的子孙(参 

  耶33:21; 结44:15;

    48:11)。 

  思想问题(第 2章) 

  1 哈拿祷告的重点在那里? 

  试列出祷文中有关神的属性及 的作为。 

  2 哈拿的祷文中,有没有强调撒母耳的出生? 

  试藉这祷文反省你自己祷告的内容及态度。 

  3 试将路 1:46-55与本段祷文作一比较。 

  4 哈拿由「不育」至生子的经历加深了她对神的认识。 

  不愉快的遭遇对你又有何影响? 

  5 以利两个儿子的恶行反映出他们犯了什麽罪呢?参利 10。 

  今天信徒有否类似的做法呢? 

  作教会领袖的有否使神的百姓厌弃敬拜神,或使他们犯罪呢? 

  6 以利是神所重用的士师,却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他的错误是什麽?参 29节。 

  他家庭的结局对我们有何警惕呢? 

  撒母耳记上 第三章 注释 

  1-10 神向撒母耳显现 

  1下&nbsp  ;

    应译作「耶和华的话语稀少,异象也罕见」,这是一幅可悲的 

    图画,描写当时以色列人灵性的荒凉:神的启示停止了。 

  3    「神的灯 ......

    还没有熄灭」:大约是在深夜时分,天还未亮的 

    时候,因为约柜前的灯只在夜晚点燃,到破晓时分便熄灭。 

  11-18 宣告以利家的命运 

  13-14 

    凡定意不听从神命令的,即使是献祭,也不能赎罪或得神的喜 

  悦,这是旧约先知一向传讲的信息。 

  (参撒上15; 22-23;

    赛1:10-15; 摩5:21-24; 弥6:6-8) 

  18    

    以利并未因神的责罚而积极地改变以往的做法,反倒持听天由 

  命的消极态度。 

  19-21 撒母耳被立为先知 

  19    所说预言不落空是撒母耳被神立为先知的明证。 

  20    

    「从但到别是巴」指以色列全地,由最北到最南(参士20:1)。 

  思想问题(第 3章) 

  1 神何以选择向撒母耳说话? 

  撒母耳初得启示时,是一个怎样的人?参 2:18, 21;

    3:1, 7。 

  2 以利对撒母耳的成长有影响吗? 

  你何以晓得? 

  3 以利听见神要施的审判後,以什麽态度反应? 

  这是否可取? 

  4 试从 3:19-21了解先知的特徵和使命。参申13:1-5;

    18:15-22。 

  撒母耳记上 第四章 注释 

  4:1-5:12 约柜被掳与以利的死亡 

  1-11 以色列大败与约柜被掳 

  1     

    「非利士人」:原意为「外来者」或「异方人」,原为海上民 

  族,由革哩底 (参摩9:7)

    及其他爱琴海的岛屿迁移到地中海 

    东岸的巴勒斯坦南部平原,从士师时代至大卫时代,一直为以 

  色列人最大的外患。 

    「亚弗」:位於沙仑平原往埃及的大路上,在约帕附近,今雅 

  肯河的发源地。 

  3     

    「约柜」:象徵神与人同在,提醒以色列人神与他们所立的约 

    。以色列人却误信约柜本身具有法力,以为有了它便可作为护 

    身符,保证神的同在。他们以这行动代替内心真正的悔改(参 

  耶7章),结果带来更大的失败与羞辱。 

  7-9   

    非利士人也看约柜如同以色列人所拜之神的化身。他们风闻以 

    色列的神过去打败埃及人的神迹,不禁大为恐慌,於是决心死 

    拚,以哀兵上阵,结果扭转逆势,大败以色列人。 

  11    

    以利二子被杀,初步应验了神人的预言(参2:3)。 

  12-22 以利家的衰落 

  12    「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是败亡的讯号。 

  21    

    「以迦博」:原文意思为「没有荣耀」,因为神的荣耀离开了 

  以色列。 

  思想问题(第 4章) 

  1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攻取耶利哥城时,也曾把约柜抬去(书 6:6) 

  ,且大大得胜。 

  如今,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交战,他们照样把约柜抬到阵上,又 

  何以会战败呢? 

  2 神吩咐以色列人造约柜的本意如何? 

  参出 16:33-34; 25:21-22; 民17:4,

    10。 

  它与以色列民族的命运有何关系? 

  当时的以色列人对约柜有正确的认识吗? 

  何以见得? 

  3 「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了。」 

  你同意以利儿妇的结论吗? 

  为什麽? 

  4 以色列人处理约柜的方法和态度甚有偏差。 

  今天教会在办事的原则与方法上如何得免重蹈他们的覆辙呢? 

  5 思想以利的一生并分析他的成败。 

  撒母耳记上 第五章 注释 

  1-12 约柜在非利士地带来咒诅 

  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抬到他们的大城亚实突,不料却带来了一连串的 

  灾祸,约柜所到之处,无不遭殃。 

  1     

    「亚实突」:後名亚锁都(参徒8:40),在地中海岸耶路撒冷 

    以西五十三公里(三十三英里),为非利士人五大城邦之一( 

  参6:17,也是大衮神庙的所在地。 

  2   

      「大衮」:是非利士人主要的神祗,一说是鱼神,另一说是司 

  农业五谷之神(参士16:23注)。 

  5     

    「不踏大衮庙的门槛」:这是非利士人宗教习俗之一(参番1:9 

  ),而本章即此习俗的由来。 

  6     

    「痔疮」:原文「毒疮」,有人认为这里所指的乃是黑死病( 

    鼠疫)所引致的横 肿大症,因为当时非利士各城市正患鼠祸 

  (参6:5)。 

  8     

    「迦特」:为非利士五城之一,位於亚实突以东十九公里(十 

  二英里)。 

  10    

    「以革伦」:也是五城之一,位於迦特以北约十公里(六英里 

  )。 

  思想问题(第五章) 

  1 非利士人得了约柜,何以会成为他们的咒诅? 

  耶和华在大衮庙中及在非利士人身上所作的,目的是要彰显些什 

  麽?参赛 40:18-26; 彼前1:15-16。 

  2 今日我们是否坚信耶和华是世上独一真神,任何偶像都是虚假无 

  能的,任何灵界恶魔都要降服在至高神脚下? 

  我们对神的态度是否过於随便、甚或不敬? 

  撒母耳记上 第六章 注释 

  6:1-21 送回约柜 

  经过七个月痔患的折磨,非利士人决定弄掉这个带来诸般灾祸的「战 

  利品」。 

  3     

    非利士人的祭司与占卜者认为不应将约柜空手送回,必须献上 

  赔罪的礼物。 

  4     

    依照非利士人领袖的数目,分别用金子做了五个痔疮和五个老 

    鼠的模型,以金疮抵毒疮,以金鼠抵老鼠,作为赔罪礼,这是 

  古代用以驱走灾祸的习俗(参民21:9)。 

  7     

    「造一辆新车」:表示对耶和华的敬意(参撒下6:3)。 

    「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是摩西律法所指定用以赎罪、洁净 

  的燔祭祭牲(参民19:2;

    申21:3-4; 本章10:14-15)。 

  9     

    母牛按本性来说,必然会折回牛栅去找小牛的,但这次却一反 

    常态,直走到两国边界上的伯示麦,证明这是神的心意。 

    「伯示麦」:原意「太阳之家」,是利未人的城市(参 

  撒上6:15;

    书21:16),位於以革伦东十三公里(八公里)。 

  19    

    神击杀伯示麦人,因为他们背摩西的吩咐(参民4:5-6, 15-20) 

  ,擅自观看神的约柜。 

    这里死亡人数的数目颇有争议。七十士译本及部分希伯来文版 

    本作五万零七十人(参圣经小字),但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 

    几乎等於伯示麦全部的人口;有部分希伯来文版本不提五万人 

    ,而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记载也是七十人,不提五万人。和合本 

  的翻译是正确和较为合理的。 

  21    

    「基列耶琳」:原意为「树林之城」,又名「基列巴力」(参 

  书15:60; 18:14) ,

    又称巴拉(书15:9, 11),为基遍人四大城 

    市之一(书9:17),位於伯示麦东北约十四公里(九英里), 

  接近示罗。 

    伯示麦人没有把约柜送回示罗去,可能那时示罗已被毁,因为 

    根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该城於主前一○五○年左右,为非利士 

  人所毁坏(参诗78:60; 耶7:12;

    26:9),这可能是在亚弗战役之 

  後(参4章)。 

  思想问题(第 6章) 

  1 留意非利士祭司和占卜者处理「约柜为患」的方法。 

  他们对神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 

  今天我们有否用同样的态度去处理到我们身上的事情呢? 

  2 神在非利士人及伯示麦人当中显出自己的什麽特性呢? 

  你有否留意神的作为,并求神加深你对 的认识和信靠呢? 

  撒母耳记上 第七章 注释 

  7:1-17 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 

  1-6 以色列人知罪悔改 

  约柜放在基列耶琳境内亚比拿达的家中,共有二十年之久,期间以色 

  列人饱受非利士人的压制。此时撒母耳继承以利作以色列人的先知( 

  3:20)及士师,遍地游行,呼吁国人悔改,归向耶和华,除掉一切外 

  邦的神和偶像。果然,在米斯巴召开的一次宗教集会,透过禁食祷告 

  、献祭认罪等,带来了民族属灵的大复兴,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上的新 

  生。 

  4     

    「巴力」:乃迦南地的主要神祗,相传是掌管风雨、控制田地 

  出产和使妇女怀孕的生殖神。 

  「亚斯她录」:乃巴力的妻子、掌管战争的神。 

  5     

    「米斯巴」原意为「守望塔」,是便雅悯支派的城邑(书18:26 

    ),为当时宗教政治中心(参士20:1),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约 

  八公里(五英里)。 

  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共有三种解释: 

    1 以此表明生命的短暂,死亡因人犯罪而速速临近(参撒 

  下14:14); 

    2 是记念神眷顾的仪式,因昔日列祖在旷野时缺水曾蒙耶 

    和华神奇妙的供应(参出17:6;民20:11); 

    3 是一种宗教仪式,象徵悔改及赎罪(参撒下23:16)。 

  7-12 以色列人大败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得悉以色列民集会於米斯巴,於是上来攻以色列人,企图先 

  发制人,但耶和华施行拯救,大发雷声,使非利士人胆跳心惊,结果 

  大败在以色列人手下;以色列人更乘胜追击,夺回大片失地。 

  9     

    「吃奶的羊羔」:可能指七天大的羊羔(参出22:30; 利22:27)。 

    「全牲的燔祭」:表示完全奉献给神,没有留下一点给任何人 

  ,代表百姓向神完全降服倚靠。。 

  11    

    「伯甲」:即「牧场之家」,地点不详,可能为非利士境内某 

  地。 

  12    

    「以便以谢」:意为「帮助的石头」,本来是沙仑平原上的地 

  名(4:1),

    撒母耳今作所立之石的名字,显然是表示先前以 

  便以谢一役失败的羞辱已经洗脱。 

  13-17 撒母耳作士师 

  从这次战役之後,至扫罗作王的日子,非利士人不敢再犯境了,神又 

  使他们与亚摩利人和好相处,得享太平。 

  16-17 

    撒母耳成为一位「巡回士师」,在各地审判及治理以色列人, 

    在君主政体兴起之前,一人肩负起司法、宗教及军事的重任。 

    「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及「拉玛」:均位於便雅 

    悯及以法莲支派的境内,是撒母耳活动的主要地区。 

  这记录反映两件事: 

    1 在征服迦南後一段时期内,以色列人主要聚居於中央山 

  脉的高地; 

    2 撒母耳的势力范围亦只在原支派的附近,可能这是後来 

    他派儿子到南面别是巴作士师(撒上8:1-2)的原因。 

  撒母耳记上 第八章 注释 

  8:1-15:35 扫罗为王 

  扫罗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第一位选立的君王,在位四十年。他的政绩记 

  载在撒母耳记上的,除了初期在先知撒母耳的匡扶下征服邻敌的军事 

  成就外,其他的则未见提及。扫罗为人残暴、生性多疑,加上一再触 

  犯摩西的律法,至终为神所弃,他的失败复成为後人的监戒(参 

  徒 13:22)。 

  1-22 以色列人求立王 

  扫罗的王位并非自己谋取,而是顺应以色列人的要求而产生的。 

  1-5 要求立王的原因 

  1 撒母耳年事已高; 

  2 他的两个儿子缺乏领导能力而且贪污枉法; 

  3 百姓羡慕邻国的君主政体; 

  4 他们厌弃神的领导( 7)。 

  6-9 神对要求立王一事的答覆 

  6-8   

    神不喜悦但不拒绝百姓的要求。其实远在摩西时代,神已立下 

    王者的规范(参申17:14-20),为什麽这时候又表示不快呢? 

  这个问题可以由两方面去解释: 

    1 神并不反对百姓要求立王; 早已为他们设计了君主政 

  体(参创17:6;

    49:10)。  神只是警告他们人立的君主政 

    体会引起的恶果(见下文8:10-18)。 

    2 神不喜悦的是他们效法外邦的政制,没有按照摩西的律 

  法来组织政府。 

  9     神吩咐撒母耳警告以色列人。 

  10-18 撒母耳的警告 

  人立君主政权可能引致的恶果:苛捐杂税、服苦徭役、强徵入伍,财 

  产充公及剥夺自由。这些警告不久在所罗门统治的时候就开始应验了 

  (参王上 4:21-28; 5:13-18; 12:1-15)。 

  19-22 百姓坚持立王 

  神容许百姓立「像列国一样」的王,让他们经历痛苦以後,才觉悟现 

  在的选择是错误的。 

  20    

    「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以色列人正面临亚扪人入侵的威 

  胁(参12:12)。 

  撒母耳记上 第九章 注释 

  9:1-11:15 扫罗当选作以色列首任君王 

  以色列人既然要求立一个像外邦君主的王,神就先选出又勇猛又能干 

  的扫罗作王,可是从他日後的行为看来,他实在是一个重利轻义、残 

  忍好杀的小人。神让这样的人作王是准备以色列人的心去迎接一个忠 

  心於神的王大卫。 

  1-10:16 扫罗私下受膏为王 

  1-27 扫罗寻驴往访撒母耳 

  1-2 扫罗的身世与外貌 

  1     身世:扫罗是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 

    「亚斐亚」、「比歌拉」、「洗罗」和「亚别」:乃族中祖先 

  而非直系亲属。 

    「大能的勇士」:大概是指基士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这个字 

  原文又可解作「大财主」(参得2:1;

    王下15:20)。 

  有关扫罗更详的家谱可参创46:21;

    撒上14:51; 代上7:6-8; 8:29-33 

  ; 9:35-39。 

  2     外貌:扫罗具备了好些堪当军事领袖的条件: 

  1 年青有为; 

  2 面貌英俊; 

  3 体格高大; 

  4 身手敏捷(参撒下1:23)。 

  3-14 扫罗往访撒母耳 

  神藉着扫罗寻找失卢小事把他带到撒母耳那里,好印证他是神所要膏 

  立的人。 

  3-4 扫罗奉父命寻找失驴 

    「沙利沙地」:又称巴力沙利沙(王下4:42)。 

    「沙琳地」:大概是介乎亚雅仑与拉玛之间的以法莲山地。 

  5-10 仆人提议请教先知 

  扫罗可能山身於小城,故此对撒母耳的事情知道不多。 

  5     「苏弗地」:撒母耳的故乡(参1:1)。 

  6     「神人」 :

    与9节的「先见」同为先知的别称(参先知书总论 

  )。 

  8     

    「银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古时未有铸造钱币之前是以重 

    量计算价值。他们剩下的银子很少,只有三克(十分一盎司) 

  重。 

  11-14 撒母耳往邱坛献祭 

  邱坛本为迦南人拜神的地方,後来以色列人在未有圣殿前也在邱坛敬 

  拜耶和华。撒母耳主持的大概是该城居民为庆祝初收而献的平安祭; 

  按照规矩,仪式完毕後,参加献祭的人会一同欢宴。 

  15-27 扫罗初遇撒母耳 

  15-17 耶和华指示撒母耳要立扫罗作王 

  18-21 扫罗刚遇撒母耳 

  先知就立即告诉他三件事: 

  1 他是今次祭事的贵宾; 

  2 失去的驴已经找到了; 

  3 他就是全国期待的救星。 

  19    先知请扫罗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坛表示对他的尊重。 

  「将你心里的事都告诉你」:解释有二: 

    1 撒母耳应许扫罗有问必答来证明自己确是先知; 

    2 扫罗年纪还轻,内心充满烦恼,需要有长者辅导(参25 

  )。 

  21    扫罗谦卑地以自己家系低微来婉拒撒母耳的暗示。 

  22-24 撒母耳待扫罗如上宾 

  礼待这未来的王: 

  1 让他坐筵席的首位; 

  2 飨以祭牲的腿。 

  24    

    「收存的腿」:古代祭祀规矩以前腿为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以 

  左前腿给最尊贵的宾客。 

  25-27 撒母耳送扫罗离去时宣告神的选召 

  思想问题(第 7-9章) 

  1 以色列人这次的得胜有那些远因近因? 

  你从以色列人的经历得到什麽警惕与安慰? 

  2 撒母耳在这一次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感受「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 

  我们」,而且立石为记,你曾否有过同样的感受与做法? 

  3 撒母耳和上任士师以利有何共通点?参 2:12-17,

    22-25。 

  这对身为父母的传道人有何警惕? 

  4 撒母耳已按照神的警告,将人立君主政体的恶果告诉百姓,你认 

  为百姓为何仍坚持要立王治理他们? 

  你是否也经常坚持己见,跟从外邦人为自己的前景频频打算,却 

  不理会神的心意? 

  这样做可能犯上什麽错误? 

  5 扫罗是怎麽样的人? 

  具有那些品格? 3-14, 21节。 

  你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王吗? 

  为什麽? 

  6 从耶和华对撒母耳的指示( 15-17),你对神有什麽认识? 

  这个认识对你有何帮助? 

  撒母耳记上 第十章 注释 

  1-16 扫罗私下被立为王 

  1     这膏立仪式是私底下在秘密中进行的。 

  膏立的程序有三: 

      1 把香膏倒在扫罗头上,表示圣灵赋予能力; 

  2 亲嘴,表示接纳及团契; 

  3 宣布扫罗为王。 

  「膏油」:是专为膏立祭司而用的香膏。 

  (参出29:7; 30:23-33) 

    「他产业」:指的是以色列人。神拯救他们离开埃及,为要买 

  取他们作为自己的产业(申4:20;

    9:26等)。 

  2-16 三个兆头 

  撒母耳告诉扫罗三件将要遇见的事,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兆头一是寻回失驴( 2),使他不要再为这等事操心; 

  兆头二是得到人的欢迎和馈赠( 3-4); 

  兆头三是在先知群中说预言( 5-6),作获得圣灵能力的证据。 

  最後,撒母耳吩咐扫罗在合适的时候上吉甲去,到了之後不可擅自行 

  动,要等候撒母耳到来作进一步的训示(见 11:14-15)。 

  2     

    「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拉结的坟墓自古相 

    传是介乎耶城与伯利恒之间(参创35:16),因此泄撒必定是 

  靠近耶城的一地方。 

  3 

        「他泊的橡树」:又可作以伦他泊(参士9:6注)。 

  9     「新心」:原文作另外一个心。 

  11    

    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突然由一个粗鲁无见识的农家子弟 

    ,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先知才能的战士和政治家,都非常希奇。 

  17-27 公开推选扫罗为王 

  虽然撒母耳膏立了扫罗,但仍要召集各支派的领袖到米斯巴,用公开 

  的方式求问神,目的是要民众目睹这是神的拣选。 

  17-19  撒母耳再次责备百姓学效外邦立王。 

  20-21 

    求问的方式是「掣签」,是人寻求神旨意的方法,大抵是采用 

  祭司胸前的乌陵和土明?参出28:30注。 

  22-27 扫罗当选 

  可是他却隐藏起来,因为他仍有自卑心,但神却把他彰显出来,表明 

  这实在是神的拣选。 

  25-27 扫罗在神面前与民立约 

  但民中仍有不服的人。 

  25    「国法」:即对君王权利及责任的规定(参串)。 

  26    

    「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三 

  英里)处。 

  27    

    「扫罗却不理会」:有译作「大约过了一个月」,并作为11章 

  起首。 

  思想问题(第 10章) 

  1 本章如何论及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参 1, 18-19, 25节。 

  这有否加增你对神的认识? 

  2 撒母耳告诉扫罗那三个兆头来证实他在 1节所说的话? 

  你认为这些兆头对被膏立的扫罗有何意义? 

  3  9节的「新心」指的是什麽?有何涵意? 

  它与新约中所说的「新造的人」是否有相似之处? 

  参林後 4:17; 西3:10等。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带「新」的特徵? 

  4 扫罗向叔叔隐瞒撒母耳膏他一事( 16),在百姓掣签时又躲起来 

  ( 21)。 

  这显示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5 神一方面命令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另一方面又在公开场合里选 

  召扫罗作王。 

  你认为这双重的选立有何好处? 

  今日教会可否在此学到一些做事原则? 

  6 昔日以色列人藉掣签寻求神的旨意,撒母耳就是以此公开选出扫 

  罗为王。 

  今日,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怎样寻求神旨意的显明?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一章 注释 

  1-11 扫罗战胜亚扪人,证明具领袖的才能 

  扫罗虽已被选为王,但因仍有不少人反对 (参 10:27) ,

    未能令百姓 

  立刻信服,扫罗只有隐退田园等候时机的来临 (参 5)。 不久,亚扪 

  人进袭约但河东的基列雅比,给扫罗带来发挥领袖及军事才能的良机 

  。 

  1     「基列雅比」:属约但河东迦得支派之地。 

  2     

    拿辖之所以要剜去所有男人的右眼,目的是要他们永远失去作 

    战的能力,因为通常人拉弓射箭时,是用右眼瞄准的。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则有另外的解释,他说:战士打仗时习惯用 

  盾牌掩左眼,剜去右眼便无法打仗。 

  3     

    雅比的长老不向扫罗求救,表明他们仍未知悉有关立王之事或 

  根本不承认立王这事。 

  7     

    扫罗仿效昔日士师时代某利未人的做法,激起全国人民救援同 

    胞的热诚(参士19:29)且带有严厉威吓警告的意味。 

  8     

    「比色」:在示剑东北约廿七公里(十七英里)处。 

  11    

    扫罗采用昔日基甸的方法,在夜间秘密行军,清早向敌人施以 

  突袭(参士7章)。 

  「晨更的时候」:指早上三至六时这段时间。 

  12-15 扫罗正式被接纳为王 

  12    这节回应10:27的事情。 

  13    表示扫罗具有王者风度,待人宽大。 

  思想问题(第 11章) 

  1 扫罗虽被选为王,但仍须等待,直至败亚扪人後才正式登基。 

  你是否相信神从不误时,也不误事? 

  这事对你有何鼓励? 

  2 扫罗认定这次胜仗是耶和华所施行的拯救( 13)。 

  他有此信念是基於什麽原因?参 6-7节。 

  你有否「离了神,我就不能作什麽」的属灵经历? 

  3 扫罗这次的表现有没有可供借镜之处?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二章 注释 

  1-25 撒母耳引退及立王的训词 

  撒母耳在吉甲给扫罗举行登基大典,将领导以色列各支派的政权移交 

  扫罗,自己则仍继续执行祭司、先知的职分。他在交职仪式上自白, 

  并训勉全体会众。 

  1-5 自言治事正直 

  3     「受膏者」:指扫罗。 

  「牛 ......

    驴」:乃概括一切农村社会的财产(参出20:17)。 

    「贿赂」:带有掩饰的企图,指用金钱遮掩犯过错者的过失。 

  6-12 以古训今 

  藉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及百姓屡次叛逆神的事实,指示以色列人今天求 

  王乃得罪神,因神现在仍然作王。 

  9     「付与」:原文作「卖」字。 

  「夏琐 ...... 非利士 ......

    摩押」:乃士师时期以色列人的三大强 

  敌。 

  11    

    「比但」:此名未见於士师记中,古译本一般认为是文士抄写 

  之误,改译作「巴拉」(参士4:6;

    来11:32)。 

  13-18 对立国的忠告 

  虽然立王一事神所不悦,但只要百姓敬畏神,听从神的命令,仍可得 

  享神佑。最後撒母耳以打雷降雨的神迹印证这忠告的严厉性及真确性 

  ( 17)。 

  17-18 

    通常在以色列地四至十月是旱季,如今竟在五、六月间「割麦 

  子的时候」有「打雷降雨」的事,实在是神迹。 

  19-25 百姓认罪求赦及撒母耳的安慰语 

  百姓因惧怕神的刑罚而求神赦宥,撒母耳於是重申顺从神、事奉神的 

  重要,且答应「不停止为他们祷告」。 

  思想问题(第 12章) 

  1 在扫罗登基的庆典中,撒母耳为何首先自白一番 ( 2-5), 然後 

  才训勉百姓? 

  2 撒母耳在民众面前,可坦然自称治事正直,并以耶和华和扫罗王 

  为证。 

  你若是群众的领袖,你能否问心无愧,而且在众人面前无可指摘? 

  3 撒母耳道出以色列的历史,到底这和当日百姓的行为有何相关? 

  对你又有何意义? 

  4 试从撒母耳对百姓的嘱咐( 14-25)看耶和华是一位怎样的神。 

  5 撒母耳答应百姓不停止的为他们祷告( 23)。 

  你有多久没有为别人代祷了? 

  6 试分析撒母耳在整个过程中对百姓的态度和手法。 

  你认为那些方面是今日教会领袖应学效的?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三章 注释 

  13:1-14:46 密抹之役 

  本章与 12章之间可能隔了一段颇长的日子,扫罗率领以色列人不断与 

  邻敌对抗,藉以巩固国势。在以色列与非利士再度爆发战争之时,扫 

  罗率领军队在吉甲等候撒母耳前来献祭,以便出征。但扫罗等得不耐 

  烦,竟然擅取祭司的职分,亲自献祭,这是他被神弃绝的起点。然而 

  神仍在这次战役中施恩,扫罗的儿子约拿单闯入非利士人的防营,神 

  使地震动,敌军大为混乱,扫罗趁势追击直至西部的亚雅仑。 

  1-7 扫罗召集百姓於吉甲 

  1     

    「四十岁」:原文并无数字,可能是抄录时遗漏了。 

    从文字上推测这数字必是二十或以上;从常理推断,约拿单已 

    成年,能率领军队打仗,说扫罗是四十岁也是十分合理的。 

  2     

    「密抹」:便雅悯的小镇,位於耶路撒冷之北约十四公里(九 

  英里)。 

  3     

    约拿单这次的突袭,意味着以色列人摆脱非利士人而独立。 

    「迦巴」:位於耶路撒冷东北偏北的十公里(六英里)处。 

  5     

    「三万辆」:可能是「三千辆」之误。参七十士译本及叙利亚 

  译本。 

    「伯亚文」:位於密抹之西,伯特利之东的旷野。 

  7     

    「扫罗还是在吉甲」:为了等候撒母耳到来在出征前献祭。 

  8-15上  扫罗越权、王位不保 

  扫罗一开始正式作王,便作了神所不喜悦的事,违背了神的吩咐,私 

  自献祭。表面看来,扫罗听从撒母耳的吩咐,在吉甲等候他七天,但 

  当情势看似不妙之时,扫罗便失去信靠神的心,擅自采取行动。扫罗 

  这种不听从神和没信心的表现於日後与亚玛力人交战一事( 15章)仍 

  旧可见,显示他这次并没有悔改,以致神终於要弃绝他。 

  8   

      经文没有交代撒母耳迟迟不到吉甲的原因,可能他想藉此试验 

  扫罗。 

  14    

    扫罗虽然继续作王,但只是暂时的,因神已经有了作王的合适 

  人选。 

  15    

    「撒母耳就起来」:根据七十士译本,上基比亚(扫罗的家乡 

  )的是扫罗而不是撒母耳(参2,

    14:2)。 

  15下-2 ; 与非利士人对垒 

  当战事拖延的时候,非利士人已控制以色列整个国家(参 17),而扫 

  罗身边的军队已由三千人锐减至六百人(兵士大概是战兢而逃走了) 

  。再者,由於只有非利士人拥有制铁的技术,以色列人除扫罗与约拿 

  单持有刀枪外,其余的只有铜制的武器,在战争开始便已处於劣势。 

  16    

    「便雅悯的迦巴」:显然是当时以色列人唯一可防守的地方, 

  在密抹以南,是个有屏障的深谷。 

  17-18 

    非利士人从密抹派兵三路出击,要使以色列人投降。这三路分 

    别是向北的俄弗拉
──撒母耳记上第1章书亚路线;向西南的伯和仑路线和向东 

  的旷野路线。 

  「掠兵」:专事突击的前锋部队。 

    「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应作「那眺望洗波音谷的地境」。 

  21    

    本节经文残缺,引起几种不同的解释和译法,其中一个解释是 

    :磨农具的非利士铁匠收费昂贵,犁、耒耜收银三分之二舍客 

  勒,其余则收银三分之一舍客勒。 

  23    本节为14章之伏笔,点出非利士防兵的所在。 

  撒母耳记上 第十四章 注释 

  1-46 约拿单突袭非利士人奏效 

  约拿单凭着信心,静悄悄地与拿兵器的少年私自攀过山峰突袭非利士 

  防营。因有神的同在,这次行动果告成功,扫罗乘机挥军将非利士人 

  赶回故地。 

  1-15 突袭非利士防营 

  1-5 约拿单大概认为父亲扫罗必定不赞同他的做法,故秘密行事 

  1     「拿他兵器的少年」:即他的侍从。 

  2     

    「米矶仑」:在密抹以北;但按本段提及的地理,扫罗应在密 

    抹以南,因此有学者认为原文可能是与「米矶仑」字根接近的 

    另一个字;指「打禾场」。通常打禾场设在露天的小丘上,扫 

  罗坐在那里可俯瞰周围,提防敌人突袭。 

  3     

    「以弗得」:祭司穿的无袖外袍,系於其上的胸牌附有乌陵、 

  土明,祭司藉以求问神谕(参19)。 

  4     「播薛」:意即溜滑; 

  「西尼」:意即荆棘众多。 

  这些名字显示两个山峰都难以攀登。 

  6-12 约拿单寻求神引领的预兆 

  藉着非利士防兵所说的话来看神有否允赐胜利。 

  11-12  「希伯来人 ...... 出来了 ......

    你们上 ...... 指示你们」:非利士防 

         兵讥讽的话。他们邀请约拿单爬上山,显然认为这是难以办到 

  的事。 

  13-15 

  约拿单与侍从大概沿另一条路上山,或攀峭壁而上,使防兵看不到他 

  们,未加防范,於是约拿单和侍从一下子杀了二十人。 

  14    「在一亩地 ......

    之内」:经文残缺,意思不易确定,可能是描 

  述约拿单杀死非利士人的地点。 

  15    

    防兵遇突袭而手足无措,跑回营地报讯,刚巧掠兵(13:17-18 

    )回营,於是整个营地的军兵战兢起来,加上地震的影响,立 

  时人心惶惶。 

  16-23 扫罗乘胜追击 

  正当非利士人在营中惶恐乱窜之际,扫罗已闻风声,并查出是约拿单 

  突袭的缘故,於是急不及待上战场去。由於敌军中的希伯来人转过来 

  作内应,另有百姓加入增援势力,以色列军能把非利士人赶出密抹。 

  18    「约柜」:当时仍放在基列耶琳 (7:2) ,

    至大卫作王时才将 

  它搬进大城(撒下6:2) 。

    七十士译本则作「以弗得」。 

    扫罗要将「约柜」(也可能是「以弗得」。见3)运来, 大概 

  是要藉此求问神他们应否出战。 

  19    

    非利士营混乱的情况正是扫罗出击的好时机,故他命令祭司停 

  手不用求问神,认为应把握时间立刻上阵。 

  21    

    「希伯来人」:是外族人对以色列人的称呼,在此指先前变节 

  跟随非利士人的以色列佣兵。 

  22    「以法莲山地」:在便雅悯境。 

  23    「伯亚文」:按13:5,位於密抹的西边。 

  24-46 扫罗卤莽起誓 

  百姓在战争中极需食物加添体力,但扫罗为了讨神喜悦,愚昧地强令 

  他的百姓禁食直至晚上。约拿单因不知情误违父亲的誓言,当他知道 

  後便批评父亲的不是,而百姓因饥饿的缘故触犯了宗教禁例,吃了带 

  血的肉( 24-35)。约拿单因误违父誓差点丧命,且连累以色列军不 

  能完全剿灭非利士人,让他们得以归回本地( 36-46)。 

  24    

    扫罗大概看出神与百姓同在,使他们能够胜过非利士人,所以 

    要求百姓以禁食这苦行讨神欢心,盼望神继续使他们得胜。 

    「向敌人报完了仇」:原为「我向我的敌人报完了仇」。 

  27    

    疲惫的人眼目会昏花。约拿单因有蜂蜜的滋润,体力恢复,眼 

  睛明亮。 

  31    

    「亚雅仑」:扼守通往海滨平原的重镇,显示扫罗成功地将非 

  利士人逐出以色列民居住的地方。 

  32    

    有学者认为扫罗吩咐禁食是为了防范未然,免得百姓从非利士 

    人那里掠夺财物後,未经分别为圣献与神便擅自取用,触怒耶 

  和华,但百姓始终犯了律法上的禁例。 

  33-34 

    为免一错再错,扫罗立刻用「大石头」作坛,把牛羊宰在坛前 

    ,又遵照律法的吩咐(参申12:16),把血倒尽。 

  43    

    「我就死吗」:可译作「我就死罢」,意即约拿单勇敢地承担 

  违背誓言的後果。 

  45    

    百姓的意思是:约拿单今日战胜敌人是因神喜悦他的缘故,神 

  又怎会要夺取他的性命呢? 

  47-52 扫罗作王期间的战绩与族谱 

  在扫罗未被罢黜( 15:28)而下一任君王大卫又未出现之前,作者在 

  此总结扫罗一生的功勋及其族谱。 

  47    

    除西面的非利士外,其余外族均在约但河东:亚扪、摩押在东 

    面,以东在南面,琐巴(属亚兰)在北面。这显示扫罗在位期 

  间四处征讨。 

  48    「亚玛力」:扫罗与这族人的战争见下章。 

  49    

    「亦施韦」:大概是伊施波设的原名(参撒下2:8注)。 

    扫罗另一个儿子亚比拿达(31:2)未见於本族谱。 

  50    

    押尼珥在扫罗死後扮演重要角色,拥护扫罗王朝,与大卫的王 

  朝对抗(参撒下2-3章)。 

  思想问题(第 13, 14章) 

  1 扫罗违命擅自献祭,之後又为自己辩护,这对他的个性与属灵情 

  况有何提示? 

  你认为他对撒母耳所作的答辩( 11-12)是否有理? 

  为什麽? 

  2 你认为神对扫罗的处分是否太严厉? 

  为什麽?参路 12:47-48。 

  3 从 13-14章看来,扫罗与约拿单这一对父子在个性、智勇与对神 

  的态度上有何差异? 

  4  13章里扫罗私自献祭一事显出他个性急躁,在14章他这弱点有 

  否改善? 

  这引起什麽後果? 

  急躁虽然不是极大的毛病,却能影响他人,败坏自己。你有无终 

  日不能胜过的「小毛病」,妨碍你与神、与人的关系?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五章 注释 

  1-35 扫罗王再次受责 

  扫罗先前的不法举动( 13)已使他的王朝不得长久,这次再度违命, 

  结果连本身的王位也不保。整件事是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之役为背景 

  ,出征前神命令百姓要将亚玛力人灭尽,因他们曾在以色列人出埃及 

  时趁火打劫(出 17:8-16),结下仇怨(申25:17-19)。

    一如往常,扫 

  罗并没有完全遵守神的命令(参 13:8-10),擅自保全了亚甲王及上好 

  的牲畜并且加以掩饰及卸责 ( 15, 21) , 结果遭神弃绝。 

  1-3 扫罗奉命灭尽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在犹大南部至埃及的沙漠一带过游牧生活。 

  3     

    「灭尽他们所有的」:原文为「灭尽他们所有的归 」,既然 

    所有的要灭尽献给神,人就不能取出据为己有;扫罗违背这清 

  楚的命令实在难辞其咎。 

  4-9 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 

  扫罗通知亚玛力人的邻居基尼人离开,因他们一直以来都善待以色列 

  人,跟着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把所有的杀尽灭绝,却保留了亚甲王 

  、上好牲畜与美物。 

  4     

    「提拉因」:犹大南部的一个城(或称「提链」,书15:24)。 

    「另有犹大人一万」:这里特别提到犹大支派,或许因为亚玛 

    力人最接近他们的境域,这次战争与他们最有关连,所以他们 

  派出这麽多人参战。 

  5     

    「城」:亚玛力人居无定所,「城」大概指当时他们住的地方。 

  6     

    「基尼人」:属游牧的米甸族,摩西的妻子为基尼人。 

  (参士1:16) 

  7     

    「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大概是传统的术语(参串) 

  ,哈腓拉在亚拉伯,而书珥则在埃及的东界。 

  10-12 神後悔立扫罗为王,撒母耳得悉扫罗违命 

  10    

    「後悔」:按照神的计划,以色列的君王并不出自便雅悯支派 

  (参创49:8-10) ,

    但神仍乐於使用扫罗来开拓国境,为王国 

  铺路。 

  「後悔」在此是指神因扫罗的失职而大感失望。 

  11    「撒母耳 ......

    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求神不要废掉扫罗的王位 

  ,但显然不得要领。 

  12    

    「迦密」:此地位於犹大支派境内,在希伯仑的南面。 

    「吉甲」:扫罗下到这里,大抵要为是次战役献感恩祭。 

  13-23 撒母耳责备扫罗 

  15    扫罗将责任推卸在百姓身上。 

    「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这话表面看来有充分宗教理由,事 

    实上却违背了神的命令,因为献祭的人虽在一些情形下可分享 

        祭肉,但这些掳掠得来的牛羊是要全部归给神的(3), 百姓 

  无权享用。 

  17-19 

    撒母耳认为扫罗实在是狡辩,他身为国君,没有理由受百姓左 

  右而违背神的命令,对整件事他理应负上全责。 

  20    扫罗仍强辩,坚持自己无罪。 

  22-23 

    这两节为诗体,道出顺从神的重要,针对扫罗不听从神,却以 

    献祭敷衍神的错谬。日後先知对宗教礼仪也有相同的观念,强 

    调礼仪与信仰生活一致的重要性,参赛1:11-15; 何6:6; 

  摩5:21-27。 

  24-31 扫罗认罪求赦 

  并恳求撒母耳公开参与敬拜给他留面子。甚至逼切得将撒母耳的衣襟 

  撕断,撒母耳遂以撕断的衣襟为喻,声言扫罗与王位断绝,有更合适 

  的人会代替他作王。「我好敬拜耶和华」:从 30节看来,扫罗显然另 

  有目的,对神的敬虔实在不足。 

  29    

    「以色列的大能者」:表明神的永恒与可靠,非变幻莫测,正 

  如下半节指出神决不後悔。 

    「决不後悔」:补充11节「神後悔」的说法,强调神不像人那 

    样受到欲望、情绪左右而改变。 废掉扫罗王位并不是突然改 

  变主意的缘故。 

  30-31 

    扫罗要在众人面前掩饰神已废除他王位的事,撒母耳与他一同 

    敬拜神是表示他仍然得到撒母耳的支持。撒母耳与他同往,是 

    要执行神的命令,将亚甲王杀掉,而另有可能是在另一位新王 

    未按立前,不宜将扫罗王被废一事公开,否则会影响局势的安 

  定。 

  32-35 撒母耳诛亚甲王,及与扫罗分道扬镳 

  32    「亚甲就欢欢喜喜 ......

    过去了」:七十士译本则作「亚甲王战 

    战兢兢的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确实是很苦的!」」。 

  33    显示亚甲王好战和残忍。 

    「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将亚甲杀死归神(参3)。 

  34    「拉玛」:撒母耳居住地方,见7:17注。 

  35    

    撒母耳与扫罗自此没交往(按19:23,他们曾见过面)。 

    「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撒母耳对扫罗实在有深厚的感情。 

  思想问题(第 15章) 

  1 试举例说明「听命胜於献祭」( 22)这句话。 

  2 扫罗不灭绝亚甲与上好牛羊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参 9节。 

  试从他对撒母耳的话( 13, 15, 20-21, 24-25,

    30)分析他的个性。 

  你是否同意扫罗注重面子过於他与神的关系? 

  这是否你的弱点? 

  撒母耳记上 第十六章 注释 

  16:1-31:13 扫罗衰落与大卫兴起 

  16章起,大卫开始出现,并且渐渐取代扫罗的地位,成为本书另一个 

  重要主角。 

  16:1-20:42 大卫入宫追随扫罗 

  大卫凭着勇敢和才干擢升为扫罗的战士长,受民众欢迎和爱戴,招来 

  扫罗的妒忌,甚至被扫罗追杀。 

  1-13 大卫受膏 

  扫罗未被公开膏立作王前曾秘密受膏( 10:1),同样大卫亦被撒母耳 

  秘密膏立,被神的灵充满,等待适当的时机作王统治以色列国。 

  (见撒下 2:4; 5:3) 

  1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八公里(五英里)。 

  2     

    撒母耳一方面为扫罗王位被废惋惜,另一方面又有几分怕扫罗 

    ,因他洞悉扫罗的性格,知道他一定会设法拦阻别人设立新王 

  代替他。 

    「扫罗若听见」:撒母耳若由拉玛(15:34)往伯利恒 , 须经 

    扫罗的家乡基比亚,必无法对扫罗掩藏他的行踪。 

    「献祭」:这是撒母耳祭司分内的工作,参9章。 

  4     

    撒母耳任祭司与先知,备具权威,掌惩治之权。长老见撒母耳 

  出其不意的到访,难怪会战战兢兢。 

  5     

    自洁之礼大概由祭司执行,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来到祭司面前 

  ,因此,撒母耳能逐一会见耶西的儿子们。 

  13    

    「大卫」:即11-12节的「他」,但名字於本节才出现。 

    撒母耳膏大卫,并没有解释因由,故此在场的人并不知道大卫 

  已被膏立为王。 

  14-23 大卫初次入宫就职 

  扫罗因精神困扰须接受音乐治疗,以致大卫有机会进入王宫,地位日 

  渐重要,开始了迈向受膏作王的第一步。 

  14    

    扫罗所受的精神困扰是间歇性的,作者从神学角度指出这是基 

     於恶魔的侵袭,而且认为神既掌管一切,恶魔也受 的辖制, 

  故此说「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 

  另有学者解释这句话是指从神而来的惩罚。 

  16    「你就好了」:病愈只是暂时性的,见23节;

    18:10; 19:9。 

  扫罗有这病是因背叛神,失去神的同在。 

  18    少年人向扫罗大力举荐大卫。 

    「大有勇敢的战士」:可能一方面显示大卫有作战的经验,更 

    可能是以此引起扫罗注意,因他不会忽视骁勇善战的人,必招 

  募来为他效力(参14:52)。 

  20    

    按礼仪而言,大卫到王面前该向王馈赠礼物,以表敬意。 

  21    

    大卫不独服事扫罗,为他弹琴治病,且在战场上跟随扫罗左右 

    。事实上,大卫不单赢得扫罗的喜爱,更逐渐赢得百姓的爱戴 

  (参18:7)。 

  思想问题(第 16章) 

  1 试找出撒母耳自从知道扫罗被神弃绝後的反应,见 13:13-14; 

  15:10-11; 15:17-16:13另参耶15:1。 

  撒母耳的表现给你什麽榜样? 

  2 耶和华拣选了耶西的小儿子大卫接替扫罗的王位, 13:14形容大 

  卫是「合神心意的人」本章看来,究竟他有那一些特质? 

  3 耶和华的灵离开了扫罗,便有恶魔来扰乱他,他的情况就比未 

  作王之前还要糟。 

  你从扫罗的身上得到什麽教训与警惕?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七章 注释 

  1-58 大卫战胜歌利亚 

  本章透过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争战的背景衬托出大卫的英勇,表明他的 

  作战能力乃是来自他所倚靠的神。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大卫声名大噪, 

  以色列人对他刮目相看。 

  1-11 非利士人歌利亚索战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争战的方式是依他们的风俗,以单打独斗的方式来 

  决定两军的胜负 ( 9)。 非利士人派出三米高(六肘零一虎口)的巨 

  人歌利亚作代表,向以色列军挑战,以色列军全非对手,不敢迎战。 

  1     战争的地点大概在犹大西界的山丘地区。 

  2-3   

    按地理形势,以色列与非利士军分别在山谷两边的山丘地方对 

  阵。 

  5-7 

  歌利亚除了体格魁伟之外,全身都穿上铜制的盔甲与完整的护身战衣 

  ,另配有盾牌与厉害的战枪,以色列人简直无法把他击倒。 

  5     「五千舍客勒」:即五十四公斤(一百五十磅)。 

  6     「戟」:大概是用以投掷的兵器。 

  7     「六百舍客勒」:即八公斤(十八磅)。 

  12-30 大卫往战场探望哥哥 

  在以色列军困窘之际,大卫受父所托到战场探望三个出征的哥哥,得 

  悉战情,对歌利亚的侮辱大感气愤,不由起了应战之心。 

  12-15 

  耶西家中参战的成员只有三个年长的儿子:耶西本人年纪老迈,大卫 

  则年龄尚幼,都不能随扫罗出征。 

  15    

    本节显示大卫并不是经常居於王宫中,扫罗病愈时,他便回家 

    去。另一方面,那时他还未作扫罗在战场上的随从(16:21)。 

  17    

    大卫拿约廿二公升「一伊法」的穗子和十个饼送给哥哥们,补 

  充不敷的粮饷。 

  18    「奶饼」:属於美食之类。 

    「一封信」:原文意思难以确定,大概指凭证,证明从军之人 

  仍然存活,并收到补给。 

  26    「这未受割礼的 ......

    骂阵吗」:大卫认为这拜偶像的非利士人 

    辱骂永生神的军队(以色列),就是辱骂永生神自己。言下之 

  意是他有应战的意念(参28, 31)。 

  28    

    以利押认为大卫不守本分,不在家看羊,倒跑到战场来寻乐观 

  战。 

  思想问题(第 17章上) 

  1 身材比常人魁梧的非利士人歌利亚向以色列人讨战,扫罗和以色 

  列人听见讨战的声音,就惊惶不已。 

  同样的,你曾否因为不利的环境与外来的攻击而惊惶害怕,忘却 

  了施行拯救的神? 

  你对神的信心是建立在什麽上? 

  2 大卫初见非利士勇士歌利亚出来讨战之时,他的反应如何与众不 

  同? 

  依你看,大卫为何有那麽大的勇气?参 26, 36节。 

  大卫的表现给你什麽激励? 

  3 大卫在过去牧羊时蒙耶和华的拯救,给他信心面对当前的危难 

  ( 37),他用机弦甩石的本领也是在牧羊时锻链出来的。 

  试思想你过去经历对你现今的影响。 

  你当如何把握今天受训练的机会,好叫自己将来更蒙神使用? 

  4 大卫奉父亲命令,携食物到战场探望当兵的哥哥们,刚巧遇见 

  歌利亚出来讨战。 

  你以为这只是偶合,抑或是神的安排? 

  你猜大卫当时有否想到自己受膏的身分和使命? 

  31-40 大卫向扫罗自请出战 

  大卫认为自己牧羊时御兽袭击的经验(如打死狮子和熊),定可对付 

  非利士人歌利亚,将他击倒。扫罗本打算将最好的战衣给大卫穿,装 

  备他上战场,但这套战衣太大了,大卫穿起来行动反而不便。扫罗於 

  是让大卫以平常的装束往战场应战。 

  41-54 大卫战胜歌利亚使非利士人溃败 

  大卫的胜利并非倚靠厉害的武器,乃是靠神的名;战争的成败都操於 

  神的手,是 使非利士人大败。 

  42    大卫的容貌不像一个战士,故此歌利亚藐视他。 

  52    「迦特」、「以革伦」:均为非利士人的首邑。 

  非利士败军逃返自己的地方。 

  「沙拉音」:在战场附近犹大的低地。 

  54    

    本节引起不同的猜测及解释。由於耶路撒冷当时还未落在犹大 

    人手中,仍为耶布斯人所占领,因此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大卫 

    後来夺得耶路撒冷後将歌利亚的头放在那里一事。至於「将他 

    (歌利亚)军装放在自己的帐棚里」,似乎显示大卫已是军人 

      ,有自己的帐棚,这与上文显然有矛盾;而且按21:9的记载, 

    歌利亚的刀是存放在挪伯处。对於这些疑问,有学者的解释是 

    :「自己的帐棚」指大卫自己的家,而歌利亚的刀是後来才放 

  在挪伯的祭司那里。 

  55-58 大卫被引进宫中 

  这段向为学者所争论, 按 16:21-22,大卫曾入宫服事扫罗,本该为扫 

  罗所认识。但是这里却显示扫罗似乎对大卫不大认识。事实上,大卫 

  虽曾入宫中治疗扫罗的病,扫罗与押尼珥未必与大卫的家族熟稔,而 

  且大卫在扫罗病情好转时便回乡牧羊,宫中又有多人侍候扫罗,扫罗 

  与大卫的关系不密切是自然的事,及至大卫杀了歌利亚後,才一直逗 

  留宫中,至扫罗追杀他时才离开。 

  思想问题(第 17章下) 

  1 试分析大卫迎战歌利亚时所处的不利条件。 

  参 28-29, 39, 42, 50节 

  为什麽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利而退缩?参 45-47节。 

  2 你认为歌利亚之所以败在大卫手上,是因为犯了什麽错误? 

  这对你有何提醒? 

  3 倘若你要以「歌利亚与大卫」的故事教导孩童,你会着重故事 

  中那一部分的教训? 

  为什麽? 

  撒母耳记上 第十八章 注释 

  1-30 扫罗对大卫又怕又恨 

  扫罗自大卫杀歌利亚入宫跟随他之时起,越来越感到大卫对他的王位 

  构成威胁,於是企图谋害大卫,拔去「眼中钉」,但未能成功。 

  1-5 约拿单与大卫成莫逆之交 

  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深厚坚固,当大卫被扫罗追杀时,约拿单维护大 

  卫( 19-20),至约拿单死後大卫仍记念他,施恩与他的儿子。 

  (参撒下 9章) 

  3     

    「结盟」:大抵以耶和华神作凭证、严肃的立约,参20:13-16。 

  4     

    约拿单将自己上好的衣服与军装送给大卫,固然是因大卫出身 

    卑微,缺乏光鲜的衣饰,亦表示他对大卫真挚的情谊。 

  5     

    大卫突然擢升战士长,不但没有招惹同袍的妒忌和排挤,且为 

  他们所喜悦。 

  6-16 扫罗嫉妒大卫 

  大卫因有神的同在,越来越受欢迎,相反地,扫罗却没有神的同在而 

  日渐低落:扫罗嫉妒大卫,想要杀他,但不成功,继而调遣他离开自 

  己,领兵出入战场,结果反叫大卫在百姓的心中地位日升。 

  6     

    按古时的习俗,妇女领导民众迎接凯旋回归的军队(参串)。 

  12-13 

    扫罗对大卫由嫉妒而至惧怕,不敢相信他,要把他遣走,但监 

    於百姓爱戴大卫,惟有擢升他作千夫长,使他出入战场。 

  17-30 扫罗欲以女儿许配大卫乘机陷害他 

  扫罗要招大卫为婿,表面看来,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实际上, 

  扫罗要借非利士人的手杀掉大卫。然而事与愿违,於是扫罗对大卫的 

  仇恨与日俱增。 

  17-19 

  扫罗将大女儿米拉许给大卫,可能与大卫杀歌利亚的赏赐 ( 见 17:25 

  )有关。大卫没有立刻迎娶米拉,可能因年幼和没有作战经验,所以 

  扫罗藉词鼓励他奋勇参战,一心想他死於沙场。最後扫罗违反诺言, 

  将米拉嫁给别人。 

  18    这是大卫谦逊之词,并非表示拒绝扫罗的提议。 

  20-30 

  扫罗利用次女米甲对大卫的爱慕,再次答允将女儿嫁给大卫,但要求 

  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代替聘金,要使他死於战场。结果大卫以双倍的 

  阳皮娶得米甲,使扫罗的计谋再次失败。 

  25    

    割下敌人阳皮是要对证杀敌的数目。这恶俗直至本世纪初仍见 

    於某些落後民族中。对受割礼的以色列人来说,这做法表示将 

  未受割礼的人杀掉。 

  思想问题(第 18章) 

  1 扫罗因为妇女对大卫的称赞,就嫉妒他,次日他就大受恶魔缠绕 

  ,并且兴起了杀大卫之心。 

  你曾否深切嫉妒他人? 

  扫罗因嫉妒而引致的後果给你什麽警戒? 

  2 你猜扫罗如何看得出神与大卫同在?参 5, 12-16节等。 

  今日,人能否从你身上看出神的同在? 

  3 这里有三处提到扫罗怕大卫( 12, 15,

    29),表现出扫罗对神、 

  对人、对己有怎麽样的心态? 

  你认为这种心态是否也存於今日的华人教会中? 

  看见别些信徒、团契、教会的兴旺,我们应当如何回应? 

  要怎样才能避免或纠正扫罗那样的心态呢? 

  撒母耳记上 第十九章 注释 

  1-24 大卫得米甲与撒母耳之助脱险 

  扫罗终於公开杀大卫的意图,但每一次下手都未能遂愿。 

  1-7 约拿单使大卫与扫罗复和 

  扫罗几次的悔悟都不彻底(参 24:16-22; 26:21-25),

    也维持不久,这 

  与他素来脆弱的意志、易激动的情绪及善变的性格有关,是次虽有约 

  拿单从中劝服,但扫罗未几向大卫再起杀机( 10)。 

  2-3   

    约拿单安排大卫可以看到他与父亲交谈的地方,好察看情况如 

  何,以便大卫晓得应逃走或留下。 

  8-10 大卫的胜利再次激起扫罗妒忌之心 

  但他凭着灵活的身手得以逃过扫罗的袭击。 

  11-17 米甲护卫大卫脱离父亲的追捕 

  13    

    「神像」:早在以色列列祖时代,已有这种家神的崇拜( 

  创31:19 ) ,

    後来虽为摩西律法所禁止,但这陋习仍然传流民 

  间。(士18:14, 17) 

    「用被遮盖」:当时的以色列人大概惯於睡觉时用被盖头(今 

    日的亚拉伯人也有此习惯),故米甲能哄骗扫罗的使者,得以 

  拖延时问,让大卫逃得更远。 

  17    米甲再一次说谎。 

  18-24 撒母耳庇护大卫 

  扫罗风闻大卫在撒母耳处,便穷追至先知学校的所在地(拿约),但 

  他的使者与他本人先後受灵感说话,无法执行来意,大卫於是再次逃 

  脱。 

  20    

    「受神的灵感动说话」:使者受感染被神的灵控制,不得不说 

  起预言来。 

  24    扫罗这次受灵感说话比前次(参10)更厉害。 

    「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这句话亦见於10:11-12,参注。 

  思想问题(第 19章) 

  1 扫罗听了约拿单的忠告,就起誓不杀大卫,以免自己取罪,但在 

  大卫另一次胜仗後还是要杀死他。 

  你认为他先前的悔过为何不够彻底? 

  你有否思想过不彻底悔改的危险性? 

  2 扫罗差役在房屋外窥探大卫、要伺机下毒手之时,大卫的感受如 

  何?参诗 59篇。 

  3 本章里,神一共用了那些方法来拯救大卫,使他免受扫罗杀害? 

  你有否像大卫一样经历危险、困难? 

  他对神的倚靠(见诗 18:1)给你什麽激励? 

  撒母耳记上 第二十章 注释 

  1-42 大卫向约拿单求助 

  本章指出约拿单对父王追杀大卫一事毫不知情。大卫因与约拿单有结 

  盟的情谊,终於走到他那里向他求助。约拿单为救大卫,宁冒触犯父 

  王之险,试探扫罗是否仇恨大卫。这事引起父子二人的冲突,而大卫 

  确定扫罗的动机後,不得不开始逃亡的生涯了。 

  1-10 大卫与约拿单商议对策 

  大卫不晓得扫罗追杀他是否出於一时的怒气,若他不辞而别离开王宫 

  ,只会进一步触怒扫罗,在进退两难之间,惟有请约拿单在献祭与筵 

  席之日试探扫罗,看王对自己的怒气有否平息,好决定去留。 

  5

         「初一」:按律法的规定,此日为节日,有献祭与设筵的事( 

  参串)。 

    「我当与王同席」:扫罗与大卫还未公然决裂,按照规矩大卫 

  应出席宫中宴会。 

  6     显然这月朔也是以色列献年祭的时候。 

  7     「他若发怒 ......

    要害我」:在这快乐的节期,扫罗对大卫的仇 

  恨若仍存在,即表示他已决定非杀大卫不可了。 

  8     「施恩」:指施予忠於盟约的爱。 

  11-17 约拿单求大卫施恩 

  约拿单与大卫再次结盟,保证必透露父王是否要害他的实情,并求他 

  恩待自己和自己的家,因约拿单知道大卫将来必作王(参 23:17)。 

  15    

    大卫日後作王,果然忠於与约拿单所立之约,见撒下9章。 

  14    

    「照耶和华的慈爱恩待我」:意即大卫要以神那样不变的爱对 

  待约拿单。 

  18-23 相约以射箭通消息 

  19    

    约拿单大概要弄清楚父王的心意,所以要大卫等待至第三天才 

  通知消息。 

  22

        「因为是耶和华打发你去的」:约拿单认为,即使大卫因逃避 

  扫罗而离开王宫,也是神的旨意。 

  24-34 扫罗怒责约拿单 

  扫罗认为大卫的存在对王位大有威胁 (参 24:20) ,

    约拿单让大卫离 

  宫返乡,正是放虎归山。扫罗盛怒之下拿枪要刺约拿单,於是约拿单 

  明白父王对大卫心存敌意,积恨难消。 

  26    

    按律法要求,参加祭祀筵席的人必须在礼仪上算为洁净(参串 

    );染了不洁的人,到晚上才得洁净(参利15:16; 申23:10)。 

  27    

    大卫若在第一天不洁的话,第二天应已洁净,照理可赴王的筵 

  席,难怪他的缺席引起扫罗的关注了。 

  「扫罗问他儿子 ......

    吃饭呢」:扫罗认为约拿单与大卫情谊深 

  厚,必知道大卫缺席的因由(参31下)。 

  30    「顽梗背逆之妇人 ......

    母亲露体蒙羞」:扫罗在盛怒之下不能 

  自制地说出这些不合体统、粗鄙的话来。 

  31上&nbsp ; 显然扫罗对撒母耳先前的预言置若罔闻(13:14;

    15:28),一心 

  要自己的後代世袭王位。 

  35-42 大卫与约拿单泣别 

  二人虽然已约定以射箭通消息,免被人察觉向扫罗告密,但仍禁不住 

  相见泣别。 

  41    「俯伏在地,拜了三拜」:十分尊敬对方的表示。 

  思想问题(第 20章) 

  1 朋友之间彼此相爱的功课是不易学的,有时也要经过考验。 

  约拿单与大卫的友谊有什麽拦阻? 

  他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参 18:1-4; 19:1-7及本章。 

  你从中学到那些朋友相处之道? 

  2 你是否同意约拿单与大卫都是敬畏耶和华的人? 

  试从他们彼此相处的角度来看这问题。 

  今天,你对神的敬畏有否流露於人际关系里? 

  3 约拿单对王位的看法与扫罗的有何不同?见 13-15,

    31-32节。 

  你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地位、利益,还是他人的尊严和价值? 

  4 试从 30-33节中,找出扫罗所犯的罪。 

  这些罪彼此之间有否关连? 

  你的生命中有否缠绕你的罪? 

  这些罪是否衍生下去? 

  试祷告求主赦免。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一章 注释 

  21:1-26:25 大卫的逃亡生涯 

  大卫离开王宫後,跑回犹大,自此在南部一带旷野流亡,逃避扫罗的 

  追杀。期间,大卫两次可以下手杀扫罗,但他尊重神的这位受膏者, 

  始终没有下手。扫罗虽然感激大卫不杀之恩,并承认自己的过失,但 

  他反覆无常的表现,却使大卫不敢轻信他的承诺,仍继续流亡在外。 

  21:1-22:23 祭司亚希米勒受株连 

  大卫首先逃到距耶路撒冷不远的祭司城挪伯,得亚希米勒的帮助,补 

  充体力以及取得先前用以杀死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防身,继续奔至迦 

  特,然後转往距迦特东南十六公里(十英里)的亚杜兰洞。稍後过约 

  但河东将他父母安顿在摩押,另得先知迦得的指示,再返犹大。亚希 

  米勒因无意中帮助了大卫逃亡,被多疑残忍的扫罗所杀,甚至整个祭 

  司城的人都受株连。 

  1-9 大卫求助於亚希米勒 

  1     

    「挪伯」:接近扫罗王宫的所在地基比亚,当时代替示罗设有 

  中央祭坛。 

  「亚希米勒」:即亚希亚(14:3)。 

    「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他」:大卫突然单独到访令祭司感到诧 

  异非常。 

    「为甚麽独自来」:以大卫的身分,应有侍从跟随着。 

  2     「少年人」:即侍从。 

  4     

    「圣饼」:即陈设饼,原来只供祭司吃用,但亚希米勒认为, 

    在道义上给大卫充饥比默守宗教规条重要(参串珠的新约经文 

    )。另一方面,只有礼仪上洁净的人才可用圣物,大卫吃用圣 

  饼也不能违反这条例。 

  5     

    本节大概表示从军者出征前不近女色(参撒下11:11),大卫现 

  在办理王事(「寻常行路」),也是如此。 

  7     本节是下章9-10节的伏笔。 

       多益大抵是因为礼仪上不洁,要往该处履行洁净的条例。 

  10-15 大卫遁至非利士城迦特 

  大卫拿着杀歌利亚的刀闯进非利士境实在使人有点愕然,然而,神仍 

  保守他脱离险境。 

  11    「这不是

    ......大卫吗」:大卫的英勇事迹(18:6-7)不独在以 

    色列境家传户晓,连非利士人也早已风闻,甚至把大卫误作以 

    色列王(大卫当时显然落在非利士人手中,被带到亚吉王面前 

  )。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二章 注释 

  1-5 大卫匿於亚杜兰洞及米斯巴 

  大卫的处境会使他的父家受牵连(伯利恒离扫罗的家基比亚不远), 

  所以他的兄弟与父母也跟着他逃亡。当时四百个因各种环境因素受窘 

  迫的人也来跟随大卫。大卫不忍见父母跟自己颠沛逃亡,便将他们安 

  置在素有姻亲关系(参得 4:17) 的摩押人那里,稍後他得先知的指示 

  返犹大去。 

  1    

    「亚杜兰洞」:亚杜兰在犹大西部的山区,那里有许多不同形 

    状的山洞,是藏匿及防卫的理想地方(参撒下23:13-24)。 

  这里大概指某个洞。 

  2     「受窘迫」:大抵受主人苛刻对待。 

    「欠债的」:被无情的债主穷追讨债,甚至有被卖、沦为奴隶 

  的危险(参王下4:1)。 

    跟随大卫的乌合之众日後增至六百人(参23:13; 30:9), 且接 

  受训练与大卫共同作战。 

  4     「山寨」:指米斯巴。 

  6-23 扫罗吩咐多益屠祭司城 

  扫罗认为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是与他结党谋反,吩咐将整个祭司城 

  的人杀死。 

  7     这番话显示扫罗多任用同族人作他的部下。 

  8     

    扫罗将忿恨发泄在臣仆身上,诬控他们串连大卫谋反。 

  9     

    多益任司牧长(牧人之首),本来不会在王宫侍候扫罗左右, 

  然而这时适逢他在那里。 

  11    王召来祭司全家,可见事态严重。 

  14    亚希米勒忠直地为自己和大卫辩白。 

  17    扫罗的侍卫拒绝杀祭司,因为这样做是与神为敌。 

  18-19 

    扫罗昔日违背神命,没有毁尽亚玛力人的城和财物(15:8-9) 

  ,如今却将神仆人的城全然毁灭。 

  20    

    「亚比亚他」:日後帮助大卫求问神旨和支持他的政权(参串 

    )。扫罗屠杀祭司全家,意味与祭司决裂,却使大卫得到祭司 

  的支持。 

  思想问题(第 21, 22章) 

  1 当人的需要与宗教礼仪的规条互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 

  亚希米勒( 21:4,

    6)与耶稣的处理原则是否一样(参太12:3-8)? 

  这原则给你什麽提示? 

  2 大卫向亚希米勒解释自己为何单独一人到来( 2)和需要刀剑器 

  械的原因 ( 8), 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事实? 

  这和他装疯的做法是否可取? 

  他可选择别的方法吗? 

  3 大卫在危难紧迫的逃亡中,仍等候神的指示( 22:3)又听从神藉 

  先知的吩咐 ( 5), 的确难得。 

  等候神是一门难学的功课,但会带来什麽果效?见赛 40:31。 

  你愿意在艰难的岁月里等候神吗? 

  4 扫罗的忧虑与不满( 22:7-8)是否多余? 

  今日你若充满疑虑是否自讨苦吃? 

  5 比较 15:3,

    9与本章18-19两处的事迹,扫罗究竟在何处出了差错? 

  6 西谚有谓:「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 

  「眼盲莫过於故意不看者」。 

  你认为这些话是否扫罗的最好写照?参 14-15, 17节。 

  7 神的仆人亚希米勒由於帮助大卫,结果与挪伯其他的祭司惨遭杀 

  害,只有他的儿子亚比亚他得以逃脱。 

  神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神的全智、全能有何认识?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一章 注释 

  21:1-26:25 大卫的逃亡生涯 

  大卫离开王宫後,跑回犹大,自此在南部一带旷野流亡,逃避扫罗的 

  追杀。期间,大卫两次可以下手杀扫罗,但他尊重神的这位受膏者, 

  始终没有下手。扫罗虽然感激大卫不杀之恩,并承认自己的过失,但 

  他反覆无常的表现,却使大卫不敢轻信他的承诺,仍继续流亡在外。 

  21:1-22:23 祭司亚希米勒受株连 

  大卫首先逃到距耶路撒冷不远的祭司城挪伯,得亚希米勒的帮助,补 

  充体力以及取得先前用以杀死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防身,继续奔至迦 

  特,然後转往距迦特东南十六公里(十英里)的亚杜兰洞。稍後过约 

  但河东将他父母安顿在摩押,另得先知迦得的指示,再返犹大。亚希 

  米勒因无意中帮助了大卫逃亡,被多疑残忍的扫罗所杀,甚至整个祭 

  司城的人都受株连。 

  1-9 大卫求助於亚希米勒 

  1     

    「挪伯」:接近扫罗王宫的所在地基比亚,当时代替示罗设有 

  中央祭坛。 

  「亚希米勒」:即亚希亚(14:3)。 

    「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他」:大卫突然单独到访令祭司感到诧 

  异非常。 

    「为甚麽独自来」:以大卫的身分,应有侍从跟随着。 

  2     「少年人」:即侍从。 

  4     

    「圣饼」:即陈设饼,原来只供祭司吃用,但亚希米勒认为, 

      在道义上给大卫充饥比默守宗教规条重要(参串珠的新约经文 

    )。另一方面,只有礼仪上洁净的人才可用圣物,大卫吃用圣 

  饼也不能违反这条例。 

  5     

    本节大概表示从军者出征前不近女色(参撒下11:11),大卫现 

  在办理王事(「寻常行路」),也是如此。 

  7     本节是下章9-10节的伏笔。 

    多益大抵是因为礼仪上不洁,要往该处履行洁净的条例。 

  10-15 大卫遁至非利士城迦特 

  大卫拿着杀歌利亚的刀闯进非利士境实在使人有点愕然,然而,神仍 

  保守他脱离险境。 

  11    「这不是

    ......大卫吗」:大卫的英勇事迹(18:6-7)不独在以 

    色列境家传户晓,连非利士人也早已风闻,甚至把大卫误作以 

    色列王(大卫当时显然落在非利士人手中,被带到亚吉王面前 

  )。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二章 注释 

  1-5 大卫匿於亚杜兰洞及米斯巴 

  大卫的处境会使他的父家受牵连(伯利恒离扫罗的家基比亚不远), 

  所以他的兄弟与父母也跟着他逃亡。当时四百个因各种环境因素受窘 

  迫的人也来跟随大卫。大卫不忍见父母跟自己颠沛逃亡,便将他们安 

  置在素有姻亲关系(参得 4:17) 的摩押人那里,稍後他得先知的指示 

  返犹大去。 

  1    

    「亚杜兰洞」:亚杜兰在犹大西部的山区,那里有许多不同形 

    状的山洞,是藏匿及防卫的理想地方(参撒下23:13-24)。 

  这里大概指某个洞。 

  2     「受窘迫」:大抵受主人苛刻对待。 

    「欠债的」:被无情的债主穷追讨债,甚至有被卖、沦为奴隶 

  的危险(参王下4:1)。 

    跟随大卫的乌合之众日後增至六百人(参23:13; 30:9), 且接 

  受训练与大卫共同作战。 

  4     「山寨」:指米斯巴。 

  6-23 扫罗吩咐多益屠祭司城 

  扫罗认为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是与他结党谋反,吩咐将整个祭司城 

  的人杀死。 

  7     这番话显示扫罗多任用同族人作他的部下。 

  8     

    扫罗将忿恨发泄在臣仆身上,诬控他们串连大卫谋反。 

  9     

    多益任司牧长(牧人之首),本来不会在王宫侍候扫罗左右, 

  然而这时适逢他在那里。 

  11    王召来祭司全家,可见事态严重。 

  14    亚希米勒忠直地为自己和大卫辩白。 

  17    扫罗的侍卫拒绝杀祭司,因为这样做是与神为敌。 

  18-19 

    扫罗昔日违背神命,没有毁尽亚玛力人的城和财物(15:8-9) 

  ,如今却将神仆人的城全然毁灭。 

  20    

    「亚比亚他」:日後帮助大卫求问神旨和支持他的政权(参串 

    )。扫罗屠杀祭司全家,意味与祭司决裂,却使大卫得到祭司 

  的支持。 

  思想问题(第 21, 22章) 

  1 当人的需要与宗教礼仪的规条互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 

  亚希米勒( 21:4,

    6)与耶稣的处理原则是否一样(参太12:3-8)? 

  这原则给你什麽提示? 

  2 大卫向亚希米勒解释自己为何单独一人到来( 2)和需要刀剑器 

  械的原因 ( 8), 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事实? 

  这和他装疯的做法是否可取? 

  他可选择别的方法吗? 

  3 大卫在危难紧迫的逃亡中,仍等候神的指示( 22:3)又听从神藉 

  先知的吩咐 ( 5), 的确难得。 

  等候神是一门难学的功课,但会带来什麽果效?见赛 40:31。 

  你愿意在艰难的岁月里等候神吗? 

  4 扫罗的忧虑与不满( 22:7-8)是否多余? 

  今日你若充满疑虑是否自讨苦吃? 

  5 比较 15:3,

    9与本章18-19两处的事迹,扫罗究竟在何处出了差错? 

  6 西谚有谓:「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 

  「眼盲莫过於故意不看者」。 

  你认为这些话是否扫罗的最好写照?参 14-15, 17节。 

  7 神的仆人亚希米勒由於帮助大卫,结果与挪伯其他的祭司惨遭杀 

  害,只有他的儿子亚比亚他得以逃脱。 

  神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神的全智、全能有何认识?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三章 注释 

  1-13 基伊拉人欲出卖大卫 

  基伊拉人虽得大卫的救助,免受非利士人的掠夺,但却在扫罗围攻的 

  危急关头打算出卖大卫,幸而大卫得神谕示及时逃离此城。 

  1     

    非利士人控制犹大的山区,一到收割季节便上来掠夺犹大的谷 

  物。 

    「基伊拉」:距亚杜兰的南面约五公里(三英里),接近非利 

  士边界。 

  2     

    大卫一方面关心自己同胞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放过与神为敌的 

    非利士人。大卫身边的祭司亚比亚他备有以弗得(6), 可求 

  问神谕(参14:3)。 

  3     

    跟随大卫的人认为他在犹大本土已须面对扫罗的追捕,何必再 

  招惹非利士人,加增敌人呢? 

  6     

    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以後,一直跟随他到处逃亡。 

  12  

      基伊拉人不敢冒犯扫罗,宁愿出卖大卫,免得像挪伯城那样惨 

  遭屠杀。 

  14-28 非利士人犯境使大卫得以脱险 

  扫罗的追捕并没有松懈,加上大卫匿居之处的居民西弗人向扫罗告密 

  ,大卫的生命危在旦夕。在紧急的关头,神藉非利士人的入侵使扫罗 

  忙於应付外敌,无暇追捕大卫,以致大卫终能脱险。 

  14    「西弗旷野的山地」:在犹大的东南部,靠近死海。 

  这一带地方为畜牧之地,另有树林(参15)。 

  16-17 

    约拿单来见大卫,声明支持他,并重申所立之约(18:3; 20:8) 

  带给他安慰和鼓励。 

  24    

    「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玛云在西弗之南,而亚拉巴则位 

  於约但裂谷的南端,连接红海与死海。 

  28    

    「西拉哈玛希罗结」:意思是「分开(将扫罗与大卫分开)的 

  岩石」。 

  23:29-24:22 大卫在隐基底放过扫罗 

  扫罗在追杀大卫时,独自撞进大卫躲藏的洞穴,给大卫下手杀他的好 

  机会,但大卫怜惜神的受膏者,未加以伤害。扫罗得悉此事,暂时良 

  心发现,承认过错,并恳求大卫将来登基後放过他的子孙。 

  29    

    「隐基底」:死海西岸乾旱地带中的绿洲,以盛产葡萄闻名( 

  参歌1:14)。 

  思想问题(第 23章) 

  1 本章记载了大卫与耶和华之间「有问有答」的关系,表明了大卫 

  对神的尊敬,也看见神指示大卫当行的道路。 

  你是否羡慕大卫与神的关系? 

  你是否学大卫一样,凡事尊神为大、求问 旨意? 

  2 大卫在决定应否出击非利士人时,要考虑那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 

  整个过程可否供我们借镜? 

  3 面对扫罗兵临基伊拉城的危险,大卫的祷告如何重复地称呼神和 

  他自己?这显示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 约拿单冒险到树林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 

  大卫得此良友,「夫复何求」! 

  但约拿单这样做对他父亲与他本人有何影响? 

  你愿否付上代价,使你的好友「倚靠神得以坚固」? 

  5 西弗人和基伊拉人面对扫罗寻索大卫的命一事,反应有何异同? 

  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可取吗? 

  6 在玛云旷野,扫罗差点捕获大卫( 26),到最後才藉非利士人的 

  犯境转移扫罗的注意力( 27-28)。 

  你认为大卫从这次经历学到什麽功课?参诗 18:31。 

  7 扫罗一点也不罢休地寻索大卫的命,但神却保护他,约拿单也安 

  慰鼓励他,使他在黑暗中仍见曙光。 

  你曾否有过大卫这样的经历? 

  这经历对你的信仰生活有何帮助? 

  撒母耳记上 第廿四章 注释 

  5     

    大卫虽然只是割下扫罗的衣襟,但仍感到好像伤害了他,为此 

  自责。 

  9     大卫将扫罗的恶行归咎於他的谋士。 

  14    

    本节的意思是:扫罗所追杀的人其实是卑微、不重要的,怎值 

  得他耗费气力呢? 

  17    

    「你比我公义」:扫罗并非表示大卫的道德在他之上,而是指 

  在神的审判下(12, 15),

    大卫以德报怨的做法必被裁定为有 

  理、无罪,而他恶待大卫则属无理、有罪。 

  思想问题(第 24章) 

  1 为何大卫不敢杀「耶和华的受膏者」? 

  这表现出他那一方面的美德? 

  2 神的确已废弃扫罗、改立大卫为王,当时的环境又正是杀扫罗的 

  良机,况且大卫的侍从也给以印证,但大卫却不肯下手,甘冒日 

  後继续被扫罗追杀的危险,仍等候神让他公开作王的时间。 

  这对我们寻求神的旨意有何提示? 

  3 大卫认定耶和华是审判的主, 会为他伸冤 ( 12, 15),

    所以他 

  能善待扫罗。 

  你曾否因受欺压、不平的待遇而心中难堪? 

  大卫的榜样,对你来说是否可行?另参罗 12:17-21。 

  4 扫罗向来因为大卫英名远播、众望所归,心中妒恨,誓要剪除这 

  心腹大患。 

  这次为何觉悟前非,承认大卫比他公义,将来要作以色列王? 

  你若被长辈误会,甚至迫害,可从大卫的做法和态度学到什麽教 

  训?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五章 注释 

  1-44 大卫与亚比该 

  大卫与跟随他的人在玛云旷野曾帮助富户拿八,保护他的群羊免受损 

  失,但拿八却以恶相报,激起大卫的愤怨,率众要杀他。幸而拿八的 

  妻子亚比该生性贤慧,获悉丈夫愚妄的作为後,急忙带备礼物往见大 

  卫,求他饶恕,及时阻止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不久,拿八被神击打而 

  死,大卫便娶亚比该为妻。 

  1 撒母耳卒 

  撒母耳可谓连接士师神治时代与君主专制时代的伟人,他的死是以色 

  列的一大损失,也使大卫失去一个有力量的支持者。 

    「巴兰」:位於西乃半岛的沙漠地区。七十士译本在此则作「 

  玛云」,与上下文配合。 

  2-3 大富户拿八 

  拿八住在希伯仑以南十一公里(七英里)、玛云以北一点六公里(一 

  英里)的迦密。他所拥有的羊,数目可观。 

  拿八为人卤莽、刚愎,与妻子亚比该的性格恰恰相反。 

    「剪羊毛」:指庆祝收成、欢宴亲朋、施舍慈惠的日子(36; 

  撒下13:23)。 

  4-8 大卫在欢乐的日子派人向拿八索赏赐 

  大卫手下一大群人不单没有伤害、掠夺牧人,反而保护当地牧人和他 

  们的财物;到收成时候牧人按习俗以礼回赠答谢,是理所当然的事。 

  5     

    「十个仆人」:可能大卫预料拿八会给予甚多赏赐,须动用这 

  麽多仆人去取回。 

  10-11 

    拿八不但拒绝酬谢大卫,且恶言相向,指斥他为私自离开主人 

  的奴隶。 

  16    

    「作我们的保障」:在这南部的旷野,牧人居住的地方没有保 

  障,容易受到掳掠。 

  17    拿八的仆人预料大卫必来报仇(参21-22)。 

  21-22 与上章所载的情形相反,大卫认为此次动刀剑大有理由。 

  24    亚比该代丈夫认罪求恕。 

  26    

    亚比该以神的使者自居,阻止大卫犯上流人血的罪(参31)。 

  32    大卫承认亚比该是神差来阻止他犯罪的使者。 

  37-38 拿八可能因饮酒过量而中风瘫痪,第二次中风时不治。 

  39    

    大卫获悉神为他报仇後,按昔日的风俗(参撒下11:26-27), 

  迎娶新寡的亚比该。 

  41    亚比该谦卑地声称她只需作大卫的婢女已心满意足。 

  43-44 

    大卫在流亡期间的妻子有耶斯列人亚希暖(这耶斯列在犹大) 

    及亚比该。他原先的妻子米甲大概受父王扫罗摆布,以大卫逃 

    亡在外、遗弃妻子为名,改嫁帕提(即帕铁,撒下3:15)为妻 

    。米甲日後归回大卫(见撒下3:13-16)。 

  思想问题(第 25章) 

  1 拿八是个大富户,又有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你想,他向来还缺乏 

  些什麽呢?参 17, 25节。 

  而你,有否缺少了人生一些重要的东西(参路 12:16-21;

    18:18-23 

  )? 

  2 拿八说他不知道大卫一干人是从那里来的( 11),所以不能将饮 

  食赐给他们。从大卫侍从的话( 7-8)及拿八对大卫的描写(10) 

  看来,拿八拒绝酬谢大卫的理由是否充分? 

  这显示他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参 36节。 

  若你是社会中的上层人士,拿八是否你的写照? 

  3 从 14-19节看来,亚比该平日跟仆人的关系如何? 

  你有否想过:在危难关头人会否帮助我们,与我们日常对人的表 

  现甚有关连? 

  4 因着亚比该明智的处理,制止了一场流血的事件,难怪大卫也称 

  赞她。 

  试分析她处理危机的手法有什麽是我们可以向她学习的? 

  5 大卫坚持让神在扫罗身上为他伸冤,这次却要亲手报仇,甚至把 

  拿八手下的男丁杀尽,为何他有这样不同的反应?亚比该给他什 

  麽提醒?见 28-31节。 

  6 大卫的长辈及膏他的撒母耳已去世 ( 1) 如今劝谏他的是仇人之 

  妻,为何大卫终於接受亚比该的劝告?见 32-35节。 

  你又能否接受平辈或晚辈的劝告? 

  7 耶和华为大卫伸冤,击打拿八,他就死了。 

  这对耶和华的属性有何提示? 

  撒母耳记上 第廿六章 注释 

  1-25 大卫第二次放过扫罗 

  扫罗得西弗人的帮助,知道大卫的行踪,再次带兵追捕他。大卫得悉 

  扫罗在他匿居之处附近安营,便与姨甥亚比筛深夜闯进扫罗的营地。 

  营中各人熟睡,以致大卫再有下手杀扫罗的机会,但他坚持不下手, 

  只将扫罗身旁的枪和水瓶拿走作证物。大卫在离营不远的地方向营中 

  呼叫,将进营及不杀扫罗的事道出,并将证物示众,劝谏扫罗不要再 

  追杀他。扫罗再次承认自己的过错,暂停追捕大卫。 

  1     

    大卫再在西弗的旷野藏匿,或许本章的事在前一章事迹之先发 

    生,因该处没有提到扫罗的追捕,大卫的生活显然较安定。 

  8     

    与前次一样(24:4),大卫的部下怂恿他趁机杀扫罗。 

  9-10  

    大卫坚持不神的受膏者,认为扫罗的生死操在神手中,不在人 

  手中。 

  14-16 大卫责备押尼珥身为元帅却对扫罗王保护不周。 

  19    

    「愿耶和华收纳祭物」:意思是愿大卫的死能平息神的忿怒, 

  犹如献赎罪祭一般。 

  「因为他现今 ......

    事奉别神吧」:以色列人认为迦南地是神赐 

    福之地,是敬拜神的地方,所以,大卫被追逐离开本土,无异 

    於不能承受神的产业、要事奉别神。这句话似乎暗示扫罗没有 

    尽上王的本分,竟令他的子民不能安居於神赐的地土上。 

  21    

    「你可以回来」:大卫对扫罗的邀请并没有任何表示,因他知 

  道扫罗的承诺不可信赖(参27:1)。 

  思想问题(第 26章) 

  1 扫罗既然失信,继续追杀大卫,神又再次将扫罗的性命交在大卫 

  手中,这次更有手下自动请缨要杀扫罗,为何大卫仍坚持不杀他? 

  究竟大卫所持着的信念是什麽? 

  别人若对你失信,你会持守基督徒的原则,抑或伺机报复? 

  2 大卫劝告扫罗不要赶绝他,使他非离开耶和华的百姓不可。 

  今天,我们对教会内信徒的态度和做法,会否绊倒他们,使他们 

  远离神的教会? 

  3 神是公义的,必会照着各人的公义诚实回报他。 

  这对你有何安慰或警惕? 

  4 大卫是个胜利者,他必作大事,你可否从本章中找出一个作大事 

  的人应有的品质?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七章 注释 

  27:1-30:31 大卫投奔非利士人 

  扫罗虽然答允不再追杀大卫,但他反覆无常的性格使他常常食言。大 

  卫既有前车可监,不再信任扫罗,决定假意投奔非利士人寻求政治庇 

  护。此举不独使扫罗停止追杀他,更赢得迦特王亚吉的信任,将洗革 

  拉城赐他与跟随者居住。这期间非利士人再次向以色列挑衅,大举东 

  来犯境的时候,大卫因未获某些非利士人的信任得免参战,逃过要残 

  杀自己同胞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大卫与他的军队在外之际,洗革 

  拉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所有妇孺也被掳去。大卫得悉後奋力追上, 

  将所有财物及妇孺夺回。 

  27:1-28:2 大卫假意投奔迦特王 

  非利士人向来是以色列的敌人,大卫这次寻求敌人的庇护,实在走投 

  无路才出此下策。因着神的保守,大卫虽住在非利士人当中却没有沾 

  染异教的风俗习惯,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攻打邻近的敌人也没有引起迦 

  特王的怀疑。 

  2     

    大卫逃离王宫的初期曾闯进迦特城,见过亚吉,备受怀疑。( 

  21:10-15)

    这次亚吉信任大卫,愿意收留他,大概是知道他与 

    扫罗决裂的事,认为这样做正好削弱以色列的势力。 

  3     

    大卫决定投靠迦特王最终可能是为着这群家眷,因他们不能随 

  军终日颠沛流离。 

  5     

    大卫要住在京外的理由看似谦卑,实际上是想与非利士人分开 

    ,免受他们的异教风俗感染,并摆脱他们严密的监视。 

  6     

    「洗革拉」:在迦特的南面,距别是巴北部约十九公里(十二 

    英里),属西缅支派,但这时已为非利士人所霸占。 

  8     

    大卫攻击的民族都在犹大的南方,他这样做无疑为以色列开拓 

  边界。 

  10-11 

    大卫将他攻击的民族全部杀死,免得留下证人让迦特王知道他 

  真正攻击的对象。 

  10    

    「犹大的南方」:这是地理上的用词,指巴勒斯坦南部沙漠边 

  缘的乾旱地区。 

    「耶拉篾」:犹大支派希斯仑的後裔。(参代上2:9) 

  「基尼」:摩西岳父的後裔。 

    大卫笼统含糊的回答导致亚吉王相信大卫与以色列作了死对头 

  (参12)。 

  撒母耳记上 第廿八章 注释 

  1-2   

    亚吉王很信任大卫,要他跟随利士人出击以色列,并立他作护 

  卫长。 

  大卫为势所逼,不得不敷衍随非利士军出战。 

  3-25 扫罗往隐多珥求问交鬼的女巫 

  非利士人再次前来向以色列挑衅,战事将爆发之际,扫罗竟害怕起来 

  ,这与他昔日的英勇真有天渊之别。扫罗希望获得神的指示,但因他 

  早已被神弃绝,无法得到神谕,最後竟求助於他一度禁绝的交鬼巫术 

  。 

  4     

    「书念」:属以萨迦支派的村庄,位於米吉多东面十一公里( 

    七英里),与耶斯列平原南面的基利波山相对。非利士人在北 

    部平原地区可利用他们的战车纵横驰骋,令人难以抵御,所以 

     他们此次攻击以色列北部支派的战略很成功(参19; 31:1)。 

  7     「隐多珥」:在他泊山与摩利岗之间。 

    扫罗禁止国内有交鬼、行巫术的事,从事这种行业的人被逼居 

    於境外。扫罗与侍从往隐多珥找女巫,须绕过敌营的山背,然 

  後走十六公里(十英里)的路。 

  9     

    妇人试探来人是否扫罗王差来侦察她、找证据告发她的奸细。 

  12    

    「妇人看见撒母耳」:七十士译本作「妇人看见扫罗」,这与 

       下半节的意思较连贯。妇人显然知道撒母耳与扫罗的密切关系 

  ,一听见要招撒母耳,便猜出来客是扫罗。 

  13    「神」:指灵界之类。 

  14    扫罗听见妇人的描述便立刻想到来者是撒母耳。 

    有关死人是否会向活人显现,神是否允许 圣徒的灵魂听从巫 

    术的使唤,都是圣经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也认为 

    这次出现的真是撒母耳的灵魂,而且所预言之事皆应验。对整 

    件事较合理的解释是:先知没有真正显现,巫术也不曾使死者 

    的灵魂与活人沟通,而是神向扫罗显示一个神迹(参结14:7-9 

    ),藉一个天使以撒母耳的形像显现,向扫罗传讲神的预言。 

  19    本节预言以色列必败,扫罗与出征的儿子都必阵亡。 

  20    

    扫罗听到有关他的预言犹如听见死刑的宣布,自知结局到了。 

  思想问题(第 27-28章) 

  1 试比较大卫在 17:37与27章所说的。 

  这两段话带给你什麽思想? 

  你认为他对神的信心是否已减弱? 

  2 大卫被撒母耳膏立以後,安逸的时候甚少,流离颠沛的日子则甚 

  多,这对他日後为王有什麽重要性? 

  你认为神是怎样训练一个合用的器皿? 

  3 扫罗面对外乱,在极度的恐惧底下 ( 5), 完全没有倚靠(6,

    15 

  ),便落到求助於律法所禁止的交鬼法术(参利 19:31;

    20:27)这 

  种可怜的地步。 

  与此同时,骁勇善战、有神同在的大卫却要流离在外,假装臣服 

  非利士人。 

  今日,人间的许多悲剧与死结是否也有类似的起因? 

  你的友人是否因你的排斥、敌视而痛苦,也无法帮助你? 

  4 扫罗听了撒母耳对他所说的预言,就如接了死刑的宣判,万分惊 

  恐。 

  你认为扫罗是否罪有应得? 

  他犯了什麽罪以致不得回头、泥足深陷?(参 18)这对你有何提 

  醒? 

  5 诗人曾对神祈祷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诗 119:11。 

  这是否你的祷告? 

  想想你当如何行,好将神的话藏在心中? 

  撒母耳记上 第廿九章 注释 

  1-11 大卫遭非利士首领疑忌不准参战 

  本段承接 28:1-2,表明大卫在神的保守下毋须攻打同胞、陷入骨肉相 

  残的局面。 

  1     「亚弗」:见4:1注。 

    「耶斯列」:大概指耶斯列城,而非同名的平原。 

    比起28:4的「书念」,本章里非利士军驻营的地点(亚弗), 

    是在较南地方,较接近他们的本土,这显示本章事件的时间大 

  概先於28章记载的事。 

  3     

    「非利士人的首领」:非利士有五个首邑,由五个首领管辖( 

    参书13:3),亚吉只是迦特的首领,他之称王(27:2), 可能 

  表示他是其余首领的头目。 

  6     

    亚吉因众首领反对,逼於无奈要大卫退出作战队伍。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亚吉以大卫的神起誓并不表示 

    他笃信耶和华,只是套用以色列人的口吻向大卫说话而已。 

  8     

    这话并不表示大卫坚决要参战,他只是要知道非利士首领对他 

  有什不满的地方。 

  9     

    「如同神的使者」:是客套话,形容大卫是无可指责的好人。 

    亚吉说话谨慎,恐怕大卫一怒之下起而报复,自己的百姓便遭 

  殃。 

  思想问题(第 29章) 

  大卫在外邦人面前的生活很检点,行为正直,以致亚吉在其他人面称 

  赞他 ( 3), 当面也称他为「好人,如同神的使者」。(9) 

  试反省你每日的生活,别人是否看你为「好人」、「神的使者」? 

  撒母耳记上 第三十章 注释 

  1-31 大卫追杀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趁着大卫的手下随非利士军北征的时候( 29)突袭洗革拉城 

  ,一报大卫先前进侵之仇( 27:8)。 大卫在四面楚歌的情形下,仍坚 

  决倚靠神,并得到神的指引,迅速追击敌人,终於夺回被掳掠的妇孺 

  和财物。 

  2     

    显然大卫手下的男丁全部出师,未有留下兵士守城,给敌人轻 

    易侵袭的机会。亚玛力人没有伤害妇孺,大概是要将他们卖作 

  奴隶,赚笔大钱。 

  3-5   

    大卫等人完全找不到敌人的任何痕迹,因洗革拉城已被毁,妇 

    孺全部被掳,没有人可透露敌人的身分和行踪;所以,他们只 

  有伤心痛哭的分儿。 

  6     

    面对这恶劣的情况,众人以大卫为发泄对象,完全归咎於他。 

  9     「有不能前去的」:指疲乏的人(见10)。 

  10    

    事实上,大卫一干人等经过多天随非利士人行军,现在已很疲 

  乏了。 

  13    

    这埃及少年奴隶被亚玛力人主人撇下,免致耽延行程。 

  14    

    「基利提」:这些人原为革哩底岛的土着,当时大抵定居於巴 

  勒斯坦沿岸的南部(参撒下8:18注)。 

    「迦勒地」:即希伯仑以南之地,在基利提人的东面。 

    亚玛力人侵略的范围包括犹大及非利土地(见16)。 

  16    

    亚玛力人为游牧民族,无固定城邑。他们来到安全的地方便停 

  下,为掳获财物大事庆祝。 

  17    

    大卫的突袭将亚玛力人杀个措手不及,只剩四百个骑骆驼的能 

  及时逃脱。 

  20    

    大卫不仅夺回被掠的财物,且得到亚玛力人从别处掳掠来的战 

  利品。 

  24    

    平分战利品是古来军队的惯例,在这次事件中更被定为以色列 

  的律例。 

  26-31 

    自从大卫投奔非利士人以来,鲜有接触同胞。他这次将战利品 

    赠与犹大、西缅支派,与他们重建关系,这些南方的支派自然 

  民心归向。 

  思想问题(第 30章) 

  1 洗革拉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之後,跟随大卫的人因他们自己的儿 

  女被掳,就要用石头打死大卫,而没想到当初他们都是有患难而 

  跟随大卫( 22:2), 得他照顾才活下来的。 

  这种自我中心的人,在今日仍是比比皆是。 

  我们要怎样才能脱离这种「自我」的框框呢? 

  2 大卫在应付亚玛力人洗劫一事中,流露了那些长处? 

  参 6-8, 11-12, 15-17节等。 

  你愿意学习大卫的榜样吗? 

  3 大卫分配掳物的原则( 23-24),对今日教会的肢体生活提供一 

  个怎麽样的提示与指导? 

  撒母耳记上 第卅一章 注释 

  1-13 扫罗的悲惨收场 

  扫罗与众儿子战败阵亡, 应验了 28:19的预言 :

    扫罗的军队不敌非利 

  士军,逃跑之际,扫罗的三个儿子杀,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并为了避 

  免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终自刎而死。非利士人将他们数人的尸身示众 

  ,但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於扫罗,便冒险将尸身偷去,以礼安葬。 

  4     拿兵器的人不敢刺杀神的受膏者,扫罗惟有自刎。 

  7     

    扫罗一死,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要弃城而逃,可见扫罗在军事 

    上与政治上的贡献:他在世时为以色列人争战,阻止非利士人 

  深入内陆控制以色列。 

  9     

    根据代上10:10的记载,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 

  10    「伯珊」:位於耶斯列平原与约但平原的交界。 

  12    

    「用火烧了」:这不是以色列殓葬的习俗,可能是特殊情况下 

      的应急做法。不过,尸骨显然没有烧毁(参13之「骸骨」)。 

  思想问题(第 31章) 

  1 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扫罗与三个儿子都死去,应验了 28章的 

  预言。 

  你对圣经中的预言有什麽认识? 

  预言的应验对你的信仰有产生什麽积极的作用吗? 

  2 基列雅比人因扫罗曾救过他们,便知恩图报,冒险偷走扫罗和他 

  儿子的尸首安葬,并为他们禁食。 

  若你是他们一分子,你会如此做吗? 

  3 扫罗一表人才( 9:2),

    一生曾立下不少功勋(见7注及11:1-11) 

  ,然而却被神废弃了,不得善终。 

  你若禀赋甚高,也微有建树,可从扫罗身上得到什麽监戒?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第一章

1:1 撒母耳的父亲以利加拿,按《历代志上》6:33-38的家谱,是利未支派哥辖族人,其祖先当年分派到以法莲的城邑居住(参书21:20-21;比较士17:7)。拉玛琐非一名只见此处,是个复名,似应分开,读为“拉玛的琐非人”。9:5记有一个拉玛城,位于苏弗地(苏弗与琐非为同一字译音)。苏弗在约帕与示罗之间,距耶路撒冷约8公里,靠近以法莲和便雅悯的边界。同节说以利加拿是“苏弗的元孙”,其后裔以族中出名人物为一族或一地的称呼也是极普通的事。
1:2 妇人无子是一种羞辱(参创30:1)。以利加拿有二妻,象当日亚伯拉罕和雅各一样,其中一个无儿女,都因坚信神听祷告而获生麟儿。旧约没有正式禁止多妻(申21:15-17),但神为人设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创2:21-24)。主耶稣重申此制(太19:3-6),使徒保罗且定此为教会领袖的一个条件(提前3:2)。

1:3 示罗在耶路撒冷北40公里,为当时会幕所在,是全民敬拜中心(士18:31)。约柜放在城中,后来为非利士人掳去(4:11),此城也不再是圣所;可能在非利士人攻掠时被毁(参耶7:12,14),祭司迁往挪伯居住(21:1;22:11)。以色列的男子每年上圣所朝拜神一次,或为早期的规定。后来的规定是每逢三大节期,都必须“在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看出34:18-24;申16:16-17及注)。妇女可以陪同丈夫去。

以利加拿全家去的这个节期很可能是欢庆丰收的住棚节。哈拿无子,触景生情,倍感苦楚。

1:4 祭肉可以分给家人吃,并特别照顾利未人(申12:5-7,18;14:22-29;15:19-23),只是不可吃血。

1:7 本节和9节都称会幕为“耶和华的殿”,2:32则称为神的“居所”。可能此时除会幕外,还有较永久性的房屋,有门框、卧房、殿门(3:2,15),可以叫做“殿”。

1:8 哈拿的丈夫虽爱她,“比十个儿子还好”,但她年年上示罗的时候,总给毗尼拿羞辱。这一年她哭泣、不吃饭,在神前许愿,若生子必将他终生归给神(11节),也就是终身作拿细耳人,好象参孙一样(士13:5注);而且终生在会幕里侍奉。律法规定利未人任职的年纪是从30至50(民4:2-3),撒母耳童年便开始侍奉,一直到老。不用剃头刀剃头只是作拿细耳人三个条件之一,其他二个为不饮酒、不挨近死尸(民6章)。

1:9 圣经没有以利出身的详细记载,只知他是亚伦小儿子以他玛的后裔,因为以利的后裔亚希米勒被称为“以他玛的子孙”(代上24:3;关于亚希米勒,看4:21;14:3;22:9,11,20),亚伦有四个儿子,两个因献凡火而死,另外两个是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前者是大祭司(民20:25-28)。大祭司之职在士师时代怎样从以利亚撒转到以他玛的谱系上,难稽考。

1:11 以色列妇女许愿的条例,看《民数记》30章。关于哈拿所许的愿,看1:8注。

1:13 祭司以利误以为哈拿喝醉了酒,只轻责她。可见当时女子醉酒的事必很普遍。以民道德忝堕,可见一斑。

1:20 撒母耳的简史看书前〈参考资料〉中的“撒母耳其人”。

1:22-28 中东一带婴儿断奶期要到三岁或更大。不象我们今天一岁左右便断奶。“三只公牛”在《七十士译本》、《死海古卷》中均作“三岁的公牛”,25节也说“宰了一只公牛”。哈拿携这些祭物去会幕,当是为头生的儿子献代赎祭(出13:13;34:20)。从2:11可知以利加拿是和哈拿一同去示罗奉献儿子的。有的古卷在25节“宰了一只公牛”前,有“他们”字样。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注释   壹·撒母耳的职事直到膏立扫罗(一~九)

  一.撒母耳出生及年轻时代(一)

  一1~10 撒母耳记上率先介绍以利加拿和他两个妻子,哈拿(恩典)和毗尼拿(明珠)。第l节提到他是一个以法莲人,但其实他只是来自以法莲的拉玛琐非的利未人(比较代上六22~28)。

  作为中肯的历史记载,圣经记述多妻的习俗,旧约中许多伟大的领袖(例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等人)都有多位妻妾,不过这并非神起初的心意,圣经也从不批准这样的做法。创世记2章24节说,夫妻二人要合为一体,讲的乃是“二人”。那么,过去神的子民中为什么有多妻现象呢?第一,是为了多生养后代,好帮助男人做繁重的工作,并使家族脉脉相传、连绵不断。儿女众多是丰足与地位的象征。第二,昔日战乱频生,许多青年男子战死,一夫多妻制度就成为社会认可的方式,以使妇女能出嫁,不至孤苦贫穷。

  但是,多妻制度常常造成严重的家庭问题,从哈拿与毗尼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形。就如利亚和拉结的情况一样,一个多有生养,另一个却不育。这样便促成家庭不和。因为哈拿无儿女,丈夫却更爱她。当一家人来到示罗,庆祝每年一度的节期时,哈拿都得着双分的祭肉(3~5节)。但是这令毗尼拿不服,说刺酸的话激怒她。年复一年,她的话越来越刺酸,直到终于哈拿陷于绝望中(在旧约时代,对已婚妇女而言,没有儿女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并且在社会蒙受羞辱),惟有来到殿前,把这事交托耶和华。

  一11~18 哈拿向神许愿说,若神赐她一个儿子,她必把他归给耶和华,儿子出生后必作拿细耳人。哈拿虽是求神赐她一个儿子,但她不是为自己,乃是为要归与耶和华。贺尔主教指出:“我们得着益处的途径是,全心全意把所求的归荣耀给神,神便回答他仆人所求,同时以此来荣耀他自己。”

  以利这位老祭司看见哈拿只动嘴唇,以为她喝醉了。但他听到哈拿的解释后,便理解她的诚意,所以他祝福哈拿,愿她平平安安地回去。哈拿关心的是她身体不育,但我们却要为灵命的不育伤痛。

  一19~28 哈拿的祷告蒙允后,她替儿子起名撒母耳(意思是神俯听了),因为他是“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撒母耳断了奶后,哈拿带他到耶和华的殿,并把他归与耶和华,一次献上作终身奉献。男孩开始便协助祭司事奉主。第28节末句提到,虽然撒母耳仍年幼,但是由于他一生献与并服事耶和华,因此他是个敬拜者。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注释 

  一 1 至七 17 撒母耳的早年 

  撒母耳记故事开始时的历史背景,正值士师时期的结束;撒母耳记上是士师记的续集。撒母耳记有两个主题:神子民以色列人的领袖问题,并神在他们中间。第一个主题表示以色列历史的描述是环绕 3 个突出人物
──撒母耳记上第1章撒母耳、扫罗、大卫
──撒母耳记上第1章的生平和功业。第二个主题经常提到圣所和约柜。(当圣经说耶和华与这个或那个领袖「同在」时,两个主题便走在一起。) 

  在这个包含 3 代的时期中,以色列有两大改变。第一个是组织上的改变。政府的制度产生了根本上的改变,因为一个君主制度取代了由士师作领袖的制度。这改变牵涉许多行政上的细节,尤其是中央集权,和今日所谓的官僚制度。其结果也造成一个家族兴起,掌握大权和声誉,那就是大卫的王朝。第二个重大改变是位于示罗之圣所的衰落。经过一段间隔时期之后,示罗被耶路撒冷取代了;耶路撒冷不单成为了宗教的中心,而且也是以色列王国的政治首府。我们可留人意到,撒母耳记上下的所有事件,都有一种效果,就是把以色列的领袖从以法莲支派转移至犹大支派。这是两个最大的支派,它们的领土给细小的便雅悯支派分隔开来(看 mp238 )。领导权向南迁移,首先是从示罗(以利)至便雅悯(撒母耳和扫罗),再到犹大(大卫)。 

  撒母耳记不单记载了这些事情怎样发生,并且也说明它们为何发生。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各人有不相同的动机。但对圣经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神在这千丝万缕的人类历史中的计划和行动。 

  一 1 至三 21 撒母耳和以利 

  在士师时期,以色列各支派是互不相干的,并且在国中不同的地方必定有不同的领袖。支派中的长老有重要的地位(参八 4 ),而在主要圣所的,如示罗的祭司家族,必有政治上的影响力(士师并非常常存在,他们也不是领导着整个国家。)那么,本书故事开始时,我们可以假设当时最主要的领袖是以利。他已经年纪老迈,打算不久就让两个儿子接替他的地位(一 3 )。但事实上,要代替以利的是撒母耳,首几章圣经已指出这一点。第一个问题是,撒母耳怎样来到示罗?第一章便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 1-8 以利加拿和他两个妻子 

  首 3 节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记述了撒母耳的双亲和他们每年往示罗圣所的习惯。当时纳妾是合法的(参申二十一 15-17 ),而第二个妻妾大概是一种富裕的象征。本章背景是一个敬畏神的家庭。但那并不是一个完全快乐的家庭。不育在今天仍可引致心理上的苦恼,而在旧约时代,情况就严重得多,因为在旧约文化里,已婚妇人若没有孩子,就是一种耻辱。虽然以利加拿欲开解哈拿,但他另一个妻子毘尼拿却作她的对头,使她生气;这情况令哈拿难以忍受。 

  根据历代志上六章 22 至 38 节,苏弗人(新国际译本:「以法莲山地的拉玛,有一个苏弗人;是苏弗玄孙 … 」,和合本译「琐非」,并作为拉玛地名的一部份)是利未支派中的一族,但这里所强调的事实,是以利加拿住在以法莲支派的山地上。因此,他自然是到示罗去敬拜神。这几节经文说明了当时一些宗教上的惯例。以色列人会一年一度举家前往圣所如示罗,好在节期或一些特别的家庭节日敬拜神。这些家庭会把祭牲献上。献祭完成后,部分祭肉会归给敬拜的人。较详细的资料可见于二章 13 至 16 节。明显地,这样的祭肉「双分」很受重视,但在这故事里,祭肉却引起偏爱、嫉妒、苦毒和烦恼。 

  一 9-20 哈拿的祷告和撒母耳的出生 

  在伤心绝望的时候,哈拿惟有迫切地祷告,求神赐她一个「儿子」。她严肃地起了一个誓,以加强她的祷告( 11 节)。这个神所赐的儿子会从出生至老死,完全归神所有。民数记第六章详述了以色列人怎样可以自愿在一段特定的日子内,把自己献上事奉神。这些人称为拿细耳人,他们许愿不会剃头,那是他们归神所有的一种外在表征。哈拿以相同的方法,答应把儿子永远献作拿细耳人。 

  示罗的首席祭司以利愿意祝福和支持哈拿的祷告( 17 节)。他起初的误解( 13-14 节)也暗示了读者,以利正逐渐失却作以色列领袖的能力。 

  故事的续集是撒母耳的出生。 19 至 20 节把人和神的作为集合在一起。一方面,撒母耳的出生完全是自然的,但把哈拿的不孕除去,却完全是神的作为。哈拿自己毫不怀疑、完全相信那是神响应了她的祷告。「撒母耳」这名字,字面上的意思并不是「祈求」;在希伯来文里,这名字读起来好像「神听见了」。旧约好几次对名字的解释都带出了别的相似字词的含义。扫罗这名字的意思是「祈求」;圣经作者可能一开始便告诉我们,撒母耳是神差遣而来的一个人,扫罗却不是。 

  一 21-28 撒母耳被献上 

  本章末记载哈拿怎样取得丈夫的同意,还了她的愿,把撒母耳「归与耶和华」。他们把一些礼物和祭物带往示罗( 24 节),但他们最大的自我牺牲,是把刚断了奶的孩子留在圣所。本章最后一句大概是指年轻的撒母耳,他双亲把他留在示罗与以利在一起时,他就「在那里敬拜耶和华」(二 11 也相仿)。「敬拜」一词很含糊,可以指以利或以利加拿敬拜神,但撒母耳似乎是最自然的主词。出自昆兰的一份希伯来文抄本使哈拿成为主语,作「她敬拜」,而这也很有道理:她把孩子献给以利,然后敬拜神,因为神把她所求的赐给她。这个不重要的经文问题并没有影响本段大概的意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撒母耳记上  1:5  

  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哈拿不生育乃出于神直接的作为。神不让她生育是为她生育撒母耳做预备。同样,为在我们的生

  命中成就他的旨意,神有时也会使我们经历失望或自感卑贱的境况。我们应像哈拿一样把我们

  所遭遇的情形和所受的伤害直接带到主面前,并等候他(比较10~19节;参罗8:28注)。 

  1:11  

  我必使他……归

  于耶和华:哈拿乐意把儿子奉

  献给主的事工,表现了她对主的忠诚。同样,今天的基督徒父母也可以把他们的儿女归给主或送

  往外地做传道工作,以此表达他们对神的委身。支持、鼓励孩子并为之祷告的父母,将蒙神的大

  恩。 

  1:11 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不

  剃头是拿细耳人许愿的一个标志(参民6:5,14注)。 

  1:20  

  生了一个儿子……撒

  母耳:尽管本卷书大部分是讲述

  以色列历史上从士师时代到王权建立的过度过程,但其中前八章集中记述最后一个士师——撒

  母耳的出生、早期生活及他的先知型领袖地位。神的先知是在君王体制建立之前兴起的,君王要

  服从撒母耳所代表的神的话和神的灵的权柄(11:14~12:25)。圣

  经中,先知做为神在以色列的代言人总在王及其它所有职位之上(比

  较玛4:5~6;路7:24~28)。 

  1:28  

  归与耶和华:哈拿应被树为敬虔母亲的榜样。从她当初渴望得子的时候起,她就在祷告中决心要把她的儿子

  归给主(10~28节)。她把她的儿子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撒母耳记上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一章   哈拿在示罗(一 1-18 ) 

  我们在撒母耳记遇见的第一个人,名叫以利加拿,他与家人住在以色列的中部,他的家乡是拉玛琐非( Ramathaim-zophim ),简称拉玛,是在以法莲支派的境内。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但从希伯来经卷的编排,撒母耳记是紧随士师记的,从这点可以看见当时的环境。‘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 25 )当时以色列没有君主,只有地方的领袖,好像城镇的长老和在祭坛服事的祭司。以利是当时重要的祭司,因为祭坛在示罗,离拉玛北部不远。这为威胁以色列人的非利士人埋下伏笔,只是他们在第四章才开始出现。此时代约为主前一千零二十五年。 

  以利加拿看来相当富有,因为他可以供养两个妻子。多妻制在当时的以色列不太流行,但郤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个家庭中的不和睦,这就是为什么一夫一妻制是新约的基督徒的理想。当然每个家庭都会有争吵,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但有多个妻子,嫉妒是最常见的事。哈拿,便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对已婚妇女而言,没有儿女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尤其是在医药不大昌明、和孩子为地位象征的社会。以利加拿似乎想除去她的不快,但这更加导致毗尼拿的嫉妒和苦待她。故事发生在一个节期,当这个家庭在示罗的时候。每年献祭的节期(很可能是每年秋天的住棚节),他们会献上牲畜作祭,祭祀后,他们将一起吃祭牲畜的肉;祭司保留一部分的祭肉,而大部分归还给献祭者。祭肉通常很少会吃掉,故要处理这些祭肉也不容易。从这些食物中,以利加拿给哈拿的是特别的分量(译者注:标准修订本译作特别的一分,但新国际与中文和合本,皆译作‘双分’);五节的希伯来文颇困难,但‘双分’比 只有一分 容易明白得多。 

  毗尼拿很愤怒和怀恨,所以哈拿感到公开受辱。如果这场争吵不是发生在示罗,结果可能不同;但因为在示罗,哈拿知道她必须到 耶和华的家 去亲近上帝,因圣殿在那里。现代大多数的人不会认为不育是宗教的原因
──撒母耳记上第1章而只会去看专科医生,但作者及哈拿皆相信这关系到上帝的旨意的事情。这两种思想并不彼此否定,哈拿与她同时代的人没有办法可以征询医生,但今天我们可以自由地征询医生,也可求问治理世事的上帝,如果我们忽视后一方面,便是十分愚拙的。耶稣指出,在人所不能的,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约九 1-3 )。 

  哈拿诚恳的祈祷带 许愿 。通常这种许愿是为了讨上帝喜悦,但她的许愿真是不自私的,因为她要献上她的儿子;这孩子要终身服侍上帝,并且住在圣殿里。 

  不剃头发( 11 节)是每一个许愿奉献自己的人的象征,这个习惯在撒母耳时代已流传很久,并且非限于以色列人。有关这种制度最主要的经文记载民数记第六章,指出按照规例,一个男人(或女人)如何作这种誓愿。但这段经文是对自己而不是为其孩子的许愿。士师记十三章三节以下举出另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可以在出生前特别奉献给上帝,用这种方法奉献的人,有一特别名词叫‘拿细耳人’。在古希伯来文抄本死海古卷中,在廿二节末,称呼尚未出生的撒母耳为拿细耳人。通常这种许愿有时间的限制,但对撒母耳郤是例外,他要一生奉献服事上帝。一个强烈的对比是参孙的例子,可见拿细耳人并不一定能维持其奉献的状况。 

  起初以利误会她的情绪激动为醉酒,一旦他知道她的心愿后,便在她的祷告上加上祝福,肯定祷告会蒙应允。撒母耳在未出生前,他的一生早已有计划,如果他的母亲不是在结婚的早期不育,他的前途可能完全不同,说不定他可能成为以法莲山地富有的农民,而他永远不能成为以色列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样,如果哈拿心灰意冷,引致她信奉偶像、邪术,或者仅仅忍受痛苦,即使撒母耳被生出来,他的一生也会非常不同。上帝治理一切,但祂寻找这位虔诚妇人的合作。 

  撒母耳的出生(一 19-28 ) 

  当 耶和华顾念她 的时候,哈拿早期婚姻生活的不愉快事情便被忘记了
──撒母耳记上第1章而她的对头人毗尼拿再不被提及了。她觉察到上帝的直接介入,改变了她的生命。对我们而言,‘记念’的相反就是忘记;在希伯来的思想中,忘记有疏忽之意,就是实际上疏忽了。好像上帝在过去疏忽了她的困难;但现在祂立即回应她的祷告,在日期满足的时候(可能指妊娠期至生产期的九个月)便赐给她一个儿子作礼物。故此对哈拿及圣经作者而言,撒母耳的出生就是一件神迹。圣经告诉我们不少前生的神迹:创世记的以撒和约瑟,新约的施洗约翰。每一例子都清楚告诉我们,上帝的百姓所达到的如此成就,都完全是从上帝而来的礼物。撒母耳后来对以色列的贡献,不是因为他的才干或训练,而是上帝赐给他的 
──撒母耳记上第1章出现在以色列历史的分水岭和危机的时刻。 

  断奶( 22 节)在东方社会比现代的西方社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国家仍然如此),哈拿至少要等一至两年才能实现她的许愿,虽然如此,当撒母耳被带到示罗留在以利那里服事上帝的时候,他仍然是个年幼的孩子。整章圣经强调以利加拿的家庭,怎样小心地按照他们宗教的要求实行。这与基督徒的习惯大不相同
──撒母耳记上第1章每年一次上去耶和华的地方,夗同一只或两只祭牲或其他献品。我们一定要记得以色列乃是农业社会,圣所很少而又遥远,而且旅行既缓慢且费人力,农民们根本不可能每周都上圣殿。所以,虔诚的百姓会选择适当的时间去敬拜。请注意哈拿向丈夫解释留在家中,而不一起上圣殿的原因( 22 节)。无论如何,撒母耳最后终于住在示罗的圣殿里。 

  就身体实际方面,这章圣经以年幼的撒母耳住在圣殿里作结束。选出同一个希伯来文动词 sha-al ,它很接近撒母耳的名字(希伯来文 Shemu-el ),这个字及它的各种形式在三节经文中表达了它的神学意义。特别要留意这字的最后一个形式乃 Sha-ul 在廿八节译作 归与 ( Lent ),这个字与撒母耳同时代的年青人扫罗王 Sha-ul 的名字完全一样,很明显这不是巧合。经过好的开始后,扫罗证明失败,被上帝弃绝;作者盼望读者能够看见,因此撒母耳可以说是真正的扫罗,由始至终是上帝所拣选的国家领袖。 

  这样希伯来文的双关词( Wordplays )可以概括起来如下: 

  (一) 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 20 节) 

  (二)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 ( 27 节) 

  (三) 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 ( 28 节)。 

  哈拿的第一及第二句话与撒母耳的出生有关;如果没有她的祷告和上帝恩典的回应,便不会有撒母耳了。第三句话与撒母耳的整个将来有关;他虽然是哈拿的孩子,但她永远将他‘借贷’给上帝。上帝赐下他,哈拿献回他,故此撒母耳的名字乃是这些事情的备忘录。我们不可忽视哈拿所作出的牺牲;但她的损失,使以色列能得,这使她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无论如何,父母最终的责任乃是使孩子适合服事人,为此而让他们独立。如果操纵支配他们,便会妨碍他们的发展,就像剥夺他们及社会一般。
──撒母耳记上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撒母耳记上   大卫   耶和华   以色列   士人   祭司   先知   的人   儿子   自己的   译本   孩子   注释   以色列人   支派   米勒   犹大   圣经   修订本   约拿   妇人   敬拜   文理   百姓   耶路撒冷   献祭   利亚   这是   希伯来文   摩西   有何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