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后书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彼得后书》章目: 1 2 3
跳转至:

和合本彼后1:1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 神和(有古卷无“和”字)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拼音版彼后1:1 Zuò Yēsū Jīdū púrén hé shǐtú de Xīmén Bǐdé, xie xìn gei nà yīn wǒmen de shén, hé ( yǒu gǔ juàn wú hé zì ) jiù zhǔ Yēsū Jīdū zhī yì, yǔ wǒmen tóng dé yíyàng bǎoguì xìnxīn de rén.

吕振中彼后1:1 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西门(有古卷作∶西面)彼得、写信给(或译∶那在我们的┅┅公义中)那因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与我们分得同样宝贵信仰的人。

新译本彼后1:1 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西门.彼得,写信给那靠着我们的 神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得着和我们同样宝贵信心的人。

现代译彼后1:1 我西门彼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我写信给那些藉着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跟我们分享了同样宝贵信仰的人:

当代译彼后1:1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你们跟我们已经得到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思高本彼后1:1 耶稣基督的仆人和宗徒西满伯多禄,致书给那些因我们的天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的正义,与我们分享同样宝贵信德的人。

文理本彼后1:1 耶稣基督之仆使徒西门彼得、书达与我侪同获此宝信、在我上帝、我救者、耶稣基督之义也、

修订本彼后1:1 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KJV 英彼后1:1 Simon Peter, a servant and an apostle of Jesus Christ, to them that have obtained like precious faith with us through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and our Saviour Jesus Christ:

NIV 英彼后1:1 Simon Peter, a servant and apostle of Jesus Christ, To those who through the righteousness of our God and Savior Jesus Christ have received a faith as precious as ours:

和合本彼后1:2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 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地加给你们!

拼音版彼后1:2 Yuàn ēnhuì píngān, yīn nǐmen rènshi shén hé wǒmen zhǔ Yēsū, duō duō de jiā gei nǐmen.

吕振中彼后1:2 愿你们、因认识上帝和我们的主耶稣、多多蒙恩平安。

新译本彼后1:2 愿恩惠平安,因你们确实认识 神和我们的主耶稣,多多加给你们。

现代译彼后1:2 愿你们藉着认识上帝和我们的主耶稣得到丰丰富富的恩典和平安!

当代译彼后1:2 愿你们因为认识上帝和我们主耶稣,多倍地得到恩惠和平安!

思高本彼后1:2 愿恩宠与平安,因认识天主和我们的主耶稣,丰富地赐予你们。

文理本彼后1:2 愿恩惠平康、因识上帝及我主耶稣、益增于尔、

修订本彼后1:2 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上帝和我们的主耶稣,多多加给你们!

KJV 英彼后1:2 Grace and peace be multiplied unto you through the knowledge of God, and of Jesus our Lord,

NIV 英彼后1:2 Grace and peace be yours in abundance through the knowledge of God and of Jesus our Lord.

和合本彼后1:3神的 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

拼音版彼后1:3 Shén de shén néng yǐjing jiāng yīqiè guān hū shēngmìng hé qiánjìng de shì cìgei wǒmen, jiē yīn wǒmen rènshi nà yòng zìjǐ róngyào hé meidé zhào wǒmen de zhǔ.

吕振中彼后1:3 因为他的神能、因我们认识那凭着自己的荣耀和神德(与下『美德』一词同字)呼召我们的、已将一切关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新译本彼后1:3 神以他神圣的能力,因着我们确实认识那位用自己的荣耀和美善呼召我们的,把一切有关生命和敬虔的事,都赐给了我们。

现代译彼后1:3 上帝已经用他神圣的能力,把我们过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给了我们;这恩赐是藉着认识那位呼召我们来分享他自己的荣耀和善德的上帝而得的。

当代译彼后1:3 我们认识了那位用他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之后,上帝就用他的神能,把一切关於生命和虔诚生活的事,赐给我们。

思高本彼后1:3 因为我们认识了那藉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召叫我们的基督,基督天主性的大能,就将各种关乎生命和虔敬的恩惠,赏给了我们,

文理本彼后1:3 盖其神能锡我一切关乎维生敬虔之事、乃因识夫以荣以德召我者也、

修订本彼后1:3 上帝的神能已把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上帝。

KJV 英彼后1:3 According as his divine power hath given unto us all things that pertain unto life and godliness, through the knowledge of him that hath called us to glory and virtue:

NIV 英彼后1:3 His divine power has given us everything we need for life and godliness through our knowledge of him who called us by his own glory and goodness.

和合本彼后1:4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 神的性情有分。

拼音版彼后1:4 Yīncǐ tā yǐ jiāng yòu bǎoguì yòu jí dà de yīngxǔ cìgei wǒmen, jiào wǒmen jì tuōlí shìshang cóng qíngyù lái de baìhuaì, jiù dé yǔ shén de xìngqíng yǒu fèn.

吕振中彼后1:4 藉着荣耀和神德(与下『美德』一词同字)他已将宝贵而极大的应许之恩赐给我们,使我们既逃脱了世界上私欲里的败坏,就藉着这些恩得以有分于上帝之神性。

新译本彼后1:4 借着这些,他把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了我们,好叫你们既然逃脱世上因私欲而来的败坏,就可以分享 神的本性。

现代译彼后1:4 这样,他把他所应许那最大和最宝贵的恩赐给了我们;藉着这恩赐,你们得以逃避世上那毁灭性的欲望,而分享上帝的神性。

当代译彼后1:4 他又将既宝贵又伟大的应许赏给我们,让我们既可以脱离世上因情欲而带来的败坏,就得以与上帝的性情有分。

思高本彼后1:4 并藉着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将最大和宝贵的恩许赏给了我们,为使你们藉着这些恩许,在逃脱世界上所有败坏的贪欲之後,能成为有分於天主性体的人。

文理本彼后1:4 且由是锡以宝贵丰厚之许、俾尔得脱在世因欲之败坏、克与夫上帝之性、

修订本彼后1:4 因此,他已把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使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分享上帝的本性。

KJV 英彼后1:4 Whereby are given unto us exceeding great and precious promises: that by these ye might be 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 having escaped the corruption that is in the world through lust.

NIV 英彼后1:4 Through these he has given us his very great and precious promises, so that through them you may participate in the divine nature and escape the corruption in the world caused by evil desires.

和合本彼后1:5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

拼音版彼后1:5 Zhèng yīn zhè yuángù, nǐmen yào fèn waì de yīnqín. yǒu le xìnxīn, yòu yào jiā shang déxíng. yǒu le déxíng, yòu yào jiā shang zhīshi.

吕振中彼后1:5 正因为这个缘故、你们这方面也要供出十二分的热切来∶要在你们的信心上加以供应美德,在美德上加以供应知识,

新译本彼后1: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多多努力:有了信心,又要增添美德;有了美德,又要增添知识;

现代译彼后1:5 为了这缘故,你们要尽力使你们在信心上加上美德,美德加上知识,

当代译彼后1:5 所以,你们要特别殷勤,有了信心以后,要有好的德行;有了好的德行,又要增加知识;

思高本彼后1:5 正为了这个原故,你们要全力奋勉,在你们的信仰上还要加毅力,在毅力上加知识,

文理本彼后1:5 缘此、尔当殷勤、于信益德、于德益智、

修订本彼后1: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努力。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

KJV 英彼后1:5 And beside this, giving all diligence, add to your faith virtue; and to virtue knowledge;

NIV 英彼后1:5 For this very reason, make every effort to add to your faith goodness; and to goodness, knowledge;

和合本彼后1:6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拼音版彼后1:6 Yǒu le zhīshi, yòu yào jiā shang jié zhì. yǒu le jié zhì, yòu yào jiā shang rennaì. yǒu le rennaì, yòu yào jiā shang qiánjìng.

吕振中彼后1:6 在知识上加以供应节制,在节制上加以供应坚忍,在坚忍上加以供应虔敬,

新译本彼后1:6 有了知识,又要增添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增添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增添敬虔;

现代译彼后1:6 知识加上节制,节制加上忍耐,忍耐加上敬虔,

当代译彼后1:6 有了知识,还要有自制;有了自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还要有虔敬;

思高本彼后1:6 在知识上加节制,在节制上加忍耐,在忍耐上加虔敬,

文理本彼后1:6 于智益节、于节益忍、于忍益虔、

修订本彼后1:6 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KJV 英彼后1:6 And to knowledge temperance; and to temperance patience; and to patience godliness;

NIV 英彼后1:6 and to knowledge, self-control; and to self-control, perseverance; and to perseverance, godliness;

和合本彼后1: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拼音版彼后1:7 Yǒu le qiánjìng, yòu yào jiā shang aì dìxiōng de xīn. yòu le aì dìxiōng de xīn, yòu yào jiā shang aì zhòngrén de xīn

吕振中彼后1:7 在虔敬上加以供应弟兄们之相爱,在弟兄们之相爱上加以供应爱全人类的心。

新译本彼后1:7 有了敬虔,又要增添弟兄的爱;有了弟兄的爱,还要增添神圣的爱。

现代译彼后1:7 敬虔加上弟兄的爱,弟兄的爱加上博爱。

当代译彼后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姊妹的心;有了爱弟兄姊妹的心,还要有爱众人的心。

思高本彼后1:7 在虔敬上加兄弟的友爱,在兄弟的友爱上加爱德。

文理本彼后1:7 于虔益友爱、于友爱益仁慈、

修订本彼后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KJV 英彼后1:7 And to godliness brotherly kindness; and to brotherly kindness charity.

NIV 英彼后1:7 and to godliness, brotherly kindness; and to brotherly kindness, love.

和合本彼后1:8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拼音版彼后1:8 Nǐmen ruò chōng chōngzú zú de yǒu zhè jǐ yàng, jiù bì shǐ nǐmen zaì rènshi wǒmen de zhǔ Yēsū Jīdū shang, búzhìyú xián lǎn bú jiē guǒzi le.

吕振中彼后1:8 因为你们若有这几样、并且增多着,就会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无能而不结果子了。

新译本彼后1:8 因为你们有了这几样,并且继续增长,就必叫你们在确实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

现代译彼后1:8 这些就是你们应该培养的品德;如果你们都俱备了,你们就会更有效、更深切地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当代译彼后1:8 如果充分具备了这些美德,你们对主耶稣基督就不会一无所知,以至没有甚麽收获。

思高本彼后1:8 实在,这些德行如果存在你们内,且不断增添,你们决不致於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成为不工作,不结果实的人,

文理本彼后1:8 尔有此而扩充之、则必使尔于识我主耶稣基督、不怠不荒、

修订本彼后1:8 你们有了这几样,再继续增长,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懒散和不结果子了。

KJV 英彼后1:8 For if these things be in you, and abound, they make you that ye shall neither be barren nor unfruitful in the knowledg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NIV 英彼后1:8 For if you possess these qualities in increasing measure, they will keep you from being ineffective and unproductive in your knowledg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和合本彼后1:9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拼音版彼后1:9 Rén ruò méiyǒu zhè jǐ yàng, jiù shì yǎn xiā, zhǐ kànjian jìn chù de, wàng le tā jiù rì de zuì yǐjing de le jiéjìng.

吕振中彼后1:9 谁若没有这几样,谁就是瞎眼近视,忘了他往日的罪已得了洁净。

新译本彼后1:9 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近视,简直是瞎眼的,忘记他过去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现代译彼后1:9 但是,缺少这些品德的人是短视,是瞎眼,忘记了他们的旧罪已经被洗净了。

当代译彼后1:9 缺乏上述美德的人,若非瞎子,就是近视的;忘记了他从前的罪已蒙洁净了。

思高本彼后1:9 因为那没有这些德行的,便是瞎子,是近视眼,忘却了他从前的罪恶已被清除。

文理本彼后1:9 无此者则盲、仅视所近、忘其旧罪已洁、

修订本彼后1:9 没有这几样的人就是瞎眼,是短视,忘了他过去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KJV 英彼后1:9 But he that lacketh these things is blind, and cannot see afar off, and hath forgotten that he was purged from his old sins.

NIV 英彼后1:9 But if anyone does not have them, he is nearsighted and blind, and has forgotten that he has been cleansed from his past sins.

和合本彼后1:10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

拼音版彼后1:10 Suǒyǐ dìxiōng men, yīngdāng gèngjiā yīnqín, shǐ nǐmen suǒ méng de ēn zhào hé jiǎnxuǎn jiāndéng bù yí. nǐmen ruò xíng zhè jǐ yàng, jiù yǒng bù shījiǎo.

吕振中彼后1:10 所以弟兄们,你们更应当竭力尽心,使你们所蒙的呼召和拣选、确定不移。这几样你们若实行,就绝对永不失脚。

新译本彼后1:10 所以弟兄们,要更加努力,使你们所蒙的呼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实行这几样,就决不会跌倒。

现代译彼后1:10 所以,弟兄们,你们要更加努力,使上帝的呼召和拣选成为你们永久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你们就不至於堕落。

当代译彼后1:10 所以,弟兄姊妹们,你们要加倍努力,证明你们是蒙上帝恩召和拣选的人,不辜负他的好意。如果你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就绝不会失败;

思高本彼后1:10 为此,弟兄们,你们更要尽心竭力,使你们的蒙召和被选,赖善行而坚定不移;倘若你们这样作,决不会跌倒。

文理本彼后1:10 是故兄弟、愈当殷勤、以坚尔召尔选、尔若行此、则永不蹶踬、

修订本彼后1:10 所以,弟兄们,要更加努力,使你们的蒙召和被选坚定不移。你们实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

KJV 英彼后1:10 Wherefore the rather, brethren, give diligence to make your calling and election sure: for if ye do these things, ye shall never fall:

NIV 英彼后1:10 Therefore, my brothers, be all the more eager to make your calling and election sure. For if you do these things, you will never fall,

和合本彼后1:11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拼音版彼后1:11 Zhèyàng, bì jiào nǐmen fēng fēngfù fù de, déyǐ jìnrù wǒmen zhǔ jiù zhǔ Yēsū Jīdū yǒngyuǎn de guó.

吕振中彼后1:11 这样,进入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永世之国的福、就会丰丰富富供应与你们了。

新译本彼后1:11 这样,你们就得着充分的装备,可以进入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现代译彼后1:11 这样,你们会获得充分的权利,得以进入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永恒的国度里。

当代译彼后1:11 而且还要光荣地、丰富地进入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度。

思高本彼后1:11 的确,这样你们便更有把握,进入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文理本彼后1:11 盖于我主我救者耶稣基督永久之国、必锡尔裕然而入、○

修订本彼后1:11 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度。

KJV 英彼后1:11 For so an entrance shall be ministered unto you abundantly into the everlasting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Saviour Jesus Christ.

NIV 英彼后1:11 and you will receive a rich welcome into the eternal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Savior Jesus Christ.

和合本彼后1:12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

拼音版彼后1:12 Nǐmen suīrán xiǎodé zhèxie shì, bìngqie zaì nǐmen yǐ yǒude zhēn dào shang jiāngù, wǒ què yào jiāng zhèxie shì chángcháng tí xǐng nǐmen.

吕振中彼后1:12 所以你们虽已知道这些事,并且已有的真理上得以坚固,我还要时常提醒你们。

新译本彼后1:12 因此,你们虽然已经知道这些事,又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得到坚固,我还要时常提醒你们。

现代译彼后1:12 因此,虽然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事,而且在所领受的真理上站稳了,我仍然要不断地提醒你们。

当代译彼后1:12 你们虽然知道了这些事,在真道上也很稳固,我还要不断地提醒你们。

思高本彼后1:12 为此,纵然你们已知道这些事,已坚定在所怀有的真理之上,我还是要常提醒你们。

文理本彼后1:12 尔虽知此、且坚定于所得之真理、我必恒使尔忆之、

修订本彼后1:12 虽然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得到坚固,我还是要常常提醒你们这些事。

KJV 英彼后1:12 Wherefore I will not be negligent to put you always in remembrance of these things, though ye know them, and be established in the present truth.

NIV 英彼后1:12 So I will always remind you of these things, even though you know them and are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truth you now have.

和合本彼后1:13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

拼音版彼后1:13 Wǒ yǐwéi yīngdāng chèn wǒ hái zaì zhè zhàngpéng de shíhou tí xǐng nǐmen, jīfā nǐmen.

吕振中彼后1:13 我以为尽我还在这帐幕的时候,以提醒来激发你们、是正当的。

新译本彼后1:13 趁着我还在世上(“在世上”原文作“在这帐棚”)的时候,我认为应当提醒你们,使你们常常警醒,

现代译彼后1:13 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应该常常帮助你们记得这些事。

当代译彼后1:13 因我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已经不远,正如主所指示我的。所以,我要趁着还在世的时候,不厌其详、

思高本彼后1:13 我以为只要我还在这帐幕内,就有义务以劝言来鼓励你们。

文理本彼后1:13 我尚在此幕时、勉尔记忆宜也、

修订本彼后1:13 我认为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应该激发你们的记忆,

KJV 英彼后1:13 Yea, I think it meet, as long as I am in this tabernacle, to stir you up by putting you in remembrance;

NIV 英彼后1:13 I think it is right to refresh your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in the tent of this body,

和合本彼后1:14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

拼音版彼后1:14 Yīnwei zhīdào wǒ tuōlí zhè zhàngpéng de shíhou kuaì dào le, zhèng rú wǒmen zhǔ Yēsū Jīdū suǒ zhǐshì wǒde.

吕振中彼后1:14 因为知道我这帐幕脱卸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

新译本彼后1:14 因为我知道我离世(“离世”原文作“离开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清楚指示我的。

现代译彼后1:14 我知道,我不久会脱离这必朽的躯体;这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指示我的。

当代译彼后1:14 因我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已经不远,正如主所指示我的。所以,我要趁着还在世的时候,不厌其详、

思高本彼后1:14 我知道我的帐幕快要拆卸了,一如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指示给我的。

文理本彼后1:14 盖知我去幕之日速矣、一如我主耶稣基督所示我者、

修订本彼后1:14 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

KJV 英彼后1:14 Knowing that shortly I must put off this my tabernacle, even as our Lord Jesus Christ hath shewed me.

NIV 英彼后1:14 because I know that I will soon put it aside, as our Lord Jesus Christ has made clear to me.

和合本彼后1:15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

拼音版彼后1:15 Bìngqie wǒ jìnxīn jiélì, shǐ nǐmen zaì wǒ qùshì yǐhòu, shícháng jìniàn zhèxie shì.

吕振中彼后1:15 我也要竭力尽心,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还时常追念这些事。

新译本彼后1:15 我也要努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还时常追念这些事。

现代译彼后1:15 我要尽量想法子使你们在我死后还能常常记得这些事。

当代译彼后1:15 尽心竭力地提醒你们,激励你们,使你们在我离世以后,仍紧记这些事情。

思高本彼后1:15 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後,也时常记念这些事。

文理本彼后1:15 我且殷勤、使尔于我逝后、时能忆斯、

修订本彼后1:15 我也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

KJV 英彼后1:15 Moreover I will endeavour that ye may be able after my decease to have these things always in remembrance.

NIV 英彼后1:15 And I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see that after my departure you will always be able to remember these things.

和合本彼后1:16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

拼音版彼后1:16 Wǒmen cóng qián, jiāng wǒmen zhǔ Yēsū Jīdū de dà néng, hé tā jiànglín de shì, gàosu nǐmen, bìng bú shì suícóng guāiqiǎo niēzào de xū yán, nǎi shì qīnyǎn jiàn guo tāde wēi róng.

吕振中彼后1:16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力和御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荒唐传说,我们乃是亲眼见过他威荣的人。

新译本彼后1:16 我们从前把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巧妙捏造传奇的故事,我们却是亲眼看见过他威荣的人。

现代译彼后1:16 我们所告诉你们那有关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再临的事,并不是根据捏造出来那些荒唐的传说。我们曾亲眼看见他的伟大。

当代译彼后1:16 我们从前告诉你们有关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再来的事,都是实在的,不是捏造虚构的,因为我们曾亲眼见过他的威荣。

思高本彼后1:16 我们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来临,宣告给你们,并不是依据虚构的荒诞故事,而是因为我们亲眼见过他的威荣。

文理本彼后1:16 我侪以我主耶稣基督之能、与其降临示尔、非从巧饰虚词、乃曾目击其威、

修订本彼后1:16 我们从前把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来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一些捏造出来的无稽传说,我们是曾经亲眼见过他的威荣的人。

KJV 英彼后1:16 For we have not followed cunningly devised fables, when we made known unto you the power and coming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but were eyewitnesses of his majesty.

NIV 英彼后1:16 We did not follow cleverly invented stories when we told you about the power and coming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but we were eyewitnesses of his majesty.

和合本彼后1:17他从父 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拼音版彼后1:17 Tā cóng fù shén dé zūnguì róngyào de shíhou, cóng jí dà róngguāng zhī zhōng, yǒu shēngyīn chūlai xiàng tā shuō, zhè shì wǒde aì zǐ, wǒ suǒ xǐyuè de.

吕振中彼后1:17 因为他从父上帝接受尊贵荣耀的时候、有以下这样的声音由『大威严的荣耀』里传出来,对他说∶「这是我所爱的儿子,我所喜悦的」。

新译本彼后1:17 因为他从父 神得着尊贵荣耀的时候,在极显赫的荣光中,有这样的声音对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现代译彼后1:17 他从父上帝接受尊贵、荣耀的时候,我们也都在场。那时,至高荣耀的上帝对他说:「这是我亲爱的儿子,我喜爱他。」

当代译彼后1:17 当他从父上帝那里得到尊贵和荣耀的时候,我们也和他一同在圣山之上。我们亲耳听见有声音来自天上,从极大的荣光中对他说:“这是我心爱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

思高本彼后1:17 他实在由天主接受了尊敬和光荣,因那时曾有这样的声音,从显赫的光荣中发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

文理本彼后1:17 盖彼由父上帝得尊荣时、有声自大荣临之、曰、此我爱子、我所欣悦者、

修订本彼后1:17 他从父上帝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至高无上的荣耀有声音出来,对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KJV 英彼后1:17 For he received from God the Father honour and glory, when there came such a voice to him from the excellent glory, This is my beloved Son, in whom I am well pleased.

NIV 英彼后1:17 For he received honor and glory from God the Father when the voice came to him from the Majestic Glory, saying, "This is my Son, whom I love; with him I am well pleased."

和合本彼后1:18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

拼音版彼后1:18 Wǒmen tóng tā zaì shèng shān de shíhou, qīnzì tīngjian zhè shēngyīn cóng tiān shang chūlai.

吕振中彼后1:18 这从天上传出来的声音、我们真地听见了,因为我们和同他在圣山上。

新译本彼后1:18 这从天上发出来的声音,是我们和他同在圣山上的时候,亲自听见过的。

现代译彼后1:18 我们跟他一起在圣山上,亲耳听见这天上来的声音。

当代译彼后1:18 当他从父上帝那里得到尊贵和荣耀的时候,我们也和他一同在圣山之上。我们亲耳听见有声音来自天上,从极大的荣光中对他说:“这是我心爱的儿子,我非常喜欢他!”

思高本彼后1:18 这来自天上的声音,是我们同他在那座圣山上的时候,亲自听见的。

文理本彼后1:18 此自天之声、我侪偕彼于圣山时闻之、

修订本彼后1:18 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

KJV 英彼后1:18 And this voice which came from heaven we heard, when we were with him in the holy mount.

NIV 英彼后1:18 We ourselves heard this voice that came from heaven when we were with him on the sacred mountain.

和合本彼后1:19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

拼音版彼后1:19 Wǒmen bìng yǒu xiānzhī gèng què de yùyán, rútóng dēng zhào zaì àn chù. nǐmen zaì zhè yùyán shang liúyì, zhí deng dào tiān fā liàng chénxīng zaì nǐmen xīnli chūxiàn de shíhou, cái shì hǎo de.

吕振中彼后1:19 我们并且有更确定的、就是神言人的话。你们请好好地注意这个,把它当做灯、点在龌龊之处,直到那天发亮、启明星在你们心里?现的时候。

新译本彼后1:19 我们还有先知的话,是更确实的。你们要特别注意它,好像注意照在暗处的明灯,直到天将破晓,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

现代译彼后1:19 这样,我们对先知们所宣布的信息更加确信。你们要好好地留意这信息;因为它像一盏灯照耀黑暗的地方,直到天亮,到晨星在你们心中发出光辉的那一天。

当代译彼后1:19 这使我更加相信先知的预言。你们最好是多多留意这些预言,在天破晓、晨星在你们心中升起之前,一直都要把这些预言看作在黑暗中照耀的明灯。

思高本彼后1:19 因此,我们认定先知的话更为确实,对这话你们当十分留神,就如留神在暗中发光的灯,直到天亮,晨星在你们的心中升起的时候。

文理本彼后1:19 且有更确之豫言、尔宜顾之、如灯烛暗、迨日始旦、明星甫照尔心矣、

修订本彼后1:19 我们有先知更确实的信息,你们要好好地留意这信息,如同留意照耀在暗处的明灯,直等到天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升起的时候。

KJV 英彼后1:19 We have also a more sure word of prophecy; whereunto ye do well that ye take heed, as unto a light that shineth in a dark place, until the day dawn, and the day star arise in your hearts:

NIV 英彼后1:19 And we have the word of the prophets made more certain, and you will do well to pay attention to it, as to a light shining in a dark place, until the day dawns and the morning star rises in your hearts.

和合本彼后1:20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

拼音版彼后1:20 Dì yī yàojǐn de, gāi zhīdào jīng shang suǒyǒude yùyán, méiyǒu ke suí sī yì jie shuō de.

吕振中彼后1:20 第一,你们要知道∶经上一切神言传讲的话并不是可以有私己的解释的。

新译本彼后1:20 最要紧的,你们应当知道:圣经所有的预言,都不是先知自己的见解,

现代译彼后1:20 最重要的,你们要记住一点: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圣经里的预言;

当代译彼后1:20 最要紧的是记着:圣经的预言是不可以随自己的意思解释的,

思高本彼后1:20 最主要的,你们应知道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

文理本彼后1:20 首要者、宜知经之豫言、未有出于臆说者、

修订本彼后1:20 第一要紧的,你们要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是不可随私意解释的,

KJV 英彼后1:20 Knowing this first, that no prophecy of the scripture is of any private interpretation.

NIV 英彼后1:20 Above all,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no prophecy of Scripture came about by the prophet's own interpretation.

和合本彼后1:21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 神的话来。

拼音版彼后1:21 Yīnwei yùyán cónglái méiyǒu chūyú rén yì de, nǎi shì rén beì Shènglíng gǎndòng shuō chūshén de huà lái.

吕振中彼后1:21 神言传讲的话从来都不是出于人意传的,乃是被圣灵传的,是由上帝说出来的。

新译本彼后1:21 因为预言不是出于人意的,而是人受圣灵的感动,说出从 神而来的话。

现代译彼后1:21 因为,从来没有预言是出於人的意思,而是先知受圣灵的感动把上帝的信息传达出来的。

当代译彼后1:21 因为从来没有一项预言是出於人意,都是人受了圣灵的感动,才讲出上帝的信息。

思高本彼后1:21 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而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

文理本彼后1:21 盖豫言非由人意而来、乃感于圣神者、由上帝而言也、

修订本彼后1:21 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而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的话来。

KJV 英彼后1:21 For the prophecy came not in old time by the will of man: but holy men of God spake as they were moved by the Holy Ghost.

NIV 英彼后1:21 For prophecy never had its origin in the will of man, but men spoke from God as they were carried along by the Holy Spirit.

彼得后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彼后 1:1> 彼得后书所处理的问题,与前书的大有不同…… 

  1:1 彼得前书写于罗马皇帝尼禄对基督徒进行大逼迫之前;彼得后书则写于两三年后逼迫加剧的时候,即约公元 66 至 68 年间。前书安慰鼓励苦难中的信徒,后书则集中处理教会的内部问题,尤其是关于假教师的问题。假教师导致许多人怀疑信仰,并离开基督教。彼得后书抵挡这些假教师的异端邪说,揭露他们的不良动机,并重新强调基督教的真理
──彼得后书第1章圣经的权威、信心的根基和基督的再来。 

  彼后 1:2> 认识神太花时间了,神的恩惠明是白白赐给我们的嘛…… 

  1:2 许多信徒希望得到更多从神而来的恩惠和平安,却不愿意付出一点点力量,不藉着读经和祈祷去认识神。事实上,要享受神白白赐给我们的福气,我们就要对神和主耶稣有所认识。 

  彼后 1:3-4> 我心渴想神,“与神的性情有分”
──彼得后书第1章我真的可以? 

  1:3-4 成长的力量不是来自我们自己的,乃是来自神的。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活出真实敬虔的生活,神就让我们“得与神的性情有分”,使我们能脱离罪恶,为祂而活。我们重生时,神藉着圣灵加给我们力量,去过有道德圣洁的生活(参约 3:6 ; 14:17-23 ;林后 5:21 ;彼前 1:22-23 )。 

  彼后 1:5-9>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又要加上……哇,这许多,我哪有能力做好? 

  1:5-9 “信心”不但是相信某些客观事情,更是有所行动,在基督徒的品性中成长,过有道德和自觉的生活,否则信心就会死去(参雅 2:14-17 )。彼得列出许多表明信心的行动:要更多认识神、恒切忍耐、遵行神的旨意、爱别人等等。这些品行并非与生俱来的,乃是要努力操练才可得的;不是只具其一就行了,乃是每一样都必须在信徒生命中不断表现出来;也不是先有一样,再去开始另一样,乃是要同步追求。神赐给我们能力,也赐给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责任;故此,对于这个信心成长的过程,我们无须惊讶,也不应拒绝接受。 

  彼后 1:6> 行为在信仰里可真不重要,不是吗? 

  1:6 假教师说不用“节制”,因为行为并不能对信徒有任何帮助( 2:19 )。虽然我们并非靠行为得救,但我们若以为行为毫不重要,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蒙拯救而有基督的样式,才可以服事别人。神期望我们活得像祂,因此要求我们努力操练。当我们顺从圣灵引导,就可以有所节制,这不单是指饮食方面,也包括性情方面。 

  彼后 1:9> 我罪已蒙赦免!我已得救!
──彼得后书第1章你怎么知道? 

  1:9 我们的信心一定要超越我们所相信的,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带来美德和灵命的成熟。好行为不是救恩的先决条件,却是救恩的必然结果。若有人宣称自己已经得救,但在行为上仍没有任何改变的话,那么,他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信仰,也不知道神为他所做的事。 

  彼后 1:10> 信主、爱主的人的表现,如果只在口上,没有殷勤…… 

  1:10 有些信徒听了假教师的话,以为救恩并不是基于好行为,他们就可以任意妄为了。彼得在此提醒信徒,真正属于主的人会从他的行为上得到证明。若你不努力去发展为主而活的特质( 1:5-7 ),你就还不是属于祂的;若你是属主的,你的行为也支持你所说的
──彼得后书第1章是神所拣选、蒙恩召的,你就不会被假教师或迷惑人的罪牵引离开真道。 

  彼后 1:12-15> 虽晓得,仍要坚固
──彼得后书第1章其实我晓得了多少?我又坚固了多少? 

  1:12-15 出色的运动教练必定会经常检察队员的基本动作;优秀的运动员也会经常练习基本功。我们的属灵生命也一样,即使认识了深邃的真理,也不能忽略信仰的基础。我们要每天思想信心的根基和自己当初是如何信主的。对于基督徒生命的基要真理,不要感到沉闷和不耐烦,反而要像运动员那样,尽管运动技巧已精湛纯熟,但仍然不断地练习基本功。 

  彼后 1:13-14> 对于自己的死,彼得竟欣然面对;若是我…… 

  1:13-14 很多年前,耶稣已经帮助彼得面对将来的殉道(参约 21:18-19 ),现在彼得知道自己快要离世了。彼得约于公元 68 年殉道。传统认为他是被倒钉十字架而死的,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与主耶稣的死法相同。 

  彼后 1:16-18> 这里描述的事情好熟悉的
──彼得后书第1章 

  1:16-18 这里彼得是指耶稣登山变像的事。那时,主向彼得、雅各和约翰显示祂的圣者身分(参太 17:1-8 ;可 9:2-8 ;路 9:28-36 )。 

  彼后 1:16-21> 预言从来不是出于人的!但,明明是从人口里所说出的…… 

  1:16-21 这段经文是论到圣经是圣灵默示的主要经文。彼得证实旧约先知所写的是神的信息。他将自己和其他使徒归入同一类,因为他们也同样宣讲神的真理。圣经所记载的并不是神话故事或人生哲学,而是神亲自说的话,由人写出来让其他人知道。彼得强调他的权威
──彼得后书第1章亲眼的见证和圣灵默示的圣经
──彼得后书第1章他就以此来抵挡假教师。凡跟使徒和圣经的教导相冲突的教训,都不是从神而来的。 

  彼后 1:19> 晨星何时现? 

  1:19 基督就是“晨星”(参路 1:78 ;启 2:28 ; 22:16 ),祂再来时,会发出荣光,完完全全地彰显出祂的荣耀。现在,我们有圣经如同明灯,也有圣灵向我们解明圣经,引导我们寻找真理。 

  彼后 1:20-21> 人受感动写神的话,作者岂不是如木偶一般? 

  1:20-21 “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是指圣经上所写的并非先知们自己的创作或对事物的解说,乃是神感动作者写出的话,所以他们的信息是真确可靠的。神运用每个作者的才干、教育和文化背景;祂并没有把他们看成无思想的木偶,而是与他们合作,使祂的信息通过作者的文字忠实地表达出来。
──彼得后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A 引言与问候(一 1 ~ 2 ) 

  1.   西门彼得 ∶在一本涉及许多指责的书信里,作者一开始先表明自己的身分,然后介绍自己的资格。 

  把两个名字串在一起似乎代表一种原始的风格。这种串名的方式也出现在马太福音十六 16 、路加福音五 8 ,以及约翰福音的许多处(如∶二十一 15 ~ 17 ,耶稣以慈父的口气三次用串名称呼祂面前这位内心痛悔的门徒。这是因为“彼得”这个名字的意义代表“石头人”。在那个关键性的时刻用这个强硬的称呼去对待一个曾经不认主,现在痛悔忧伤的门徒实在不妥当)。有人从这当中看出串名乃是为要讨好犹太人与外邦人两方面的读者,可是我们从书信本身看不出读者有分两群的迹象。其他人的理论则较有可能。串名若有任何意义,也是要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彼得本是一介渔夫的身分转移到基督徒的身分,从这人的旧生命转到新生命,从西门这个代表他进入旧约的名字转到彼得这个代表基督徒的独特名字。 

  “西门”(即 Symeon )这个拼法被西乃山抄本和亚历山大抄本所采用,并且比梵谛岗抄本和蒲草纸卷第 72 号所采用的正常拼法 Simon 可取。 Symeon 乃是古老希伯来文的拼法,这名字只在耶路撒冷教会领袖雅各所设计的“使徒宣言”(徒十五 14 )出现。这个希伯来拼法使得一些解经家(包括毕格、梅尔、查恩和詹姆斯)深深相信它就是彼得后书为彼得真迹的印证。然而巴奈特认为它暴露了“这封信乃是用假名所写的漏洞。作者很明显的希望被人认定为彼得前书的作者”。他却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位仿冒经书作者笨拙的选择了与彼得前书不同的引言,以及为什么第二世纪仿冒彼得的文献从不再用这个名字。 Symeon 这个希伯来名字本来是彼得后书作者经过慎思之后才选用的。罗宾逊特别注意这个希伯来名字。他根据这个名字判断彼得后书实际上是犹大这位主的兄弟写的。如果事实如此,则他仿照他的兄弟雅各在使徒“宣言”(徒十五 14 )中用 Symeon 代表彼得是很自然的。 

  有关作者的身分可以分两方面来讲。他既是 仆人 (即“奴仆”),又是 耶稣基督的使徒 。这个谦卑的精神在彼得前书里特别明显。在此它则与他使徒位分的权柄结合。其道理十分明显(参∶太十 40 ;约二十 21 ~ 23 )。“使徒”一词所强调的是他与基督牢不可破的关系;“仆人”则强调他与读者也有密切关联。作者称他自己为使徒,好为下面他的话铺路。他接着说,他乃是写信给那…… 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 的人。信徒之间本来没有区别。大家都是罪人,都是因为这位大君王的赦罪宏恩才得与天城有分。 Isotimos 可以代表“同等价值”的意思。但是在这儿,它可能有“同等地位”的意义(亚伯史密斯认为有“享受同等特权”之意)。这字用作政治术语,其意义稍有变化∶在神的国度里没有次等公民。 信心 在这儿的意思,似乎并非如布比尔( Boobyer )所说的,为一堆信仰教条,因为如此解释便与上下文不合。信心乃是人对神的信靠。这种信靠为人带来救恩,因为他抓住了神向他伸出的拯救之手。信心乃是由神所赐,可以信靠祂的能力。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都可以得着这信心,不论是初代使徒或二十世纪的基督徒都能够领受这信心。这种在神面前机会平等、地位平等的恩典乃是基于 我们神的义 。神拒绝在接受祂慈爱怜悯的人中间厚此薄彼。彼得所用的“义”( dikaiosune{ )完全没有保罗那种辩论的意味。正如在彼得前书里一样(二 24 ,三 12 、 14 、 18 ,和四 18 ),这字在彼得后书里(二 5 、 7 ~ 8 、 21 ,三 13 )总是与伦理有关,是旧约圣经里常用的意思。在此它代表神的公道、公平。 

  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 一语引起一个问题。彼得的意思是把神和基督分开呢?还是他根本就把耶稣当作神呢?从文法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名词在希腊原文中是靠单独一个冠词连在一起的。这强烈暗示他提到的只有一个位格。就如毕格所言,“任何人若把彼得前书一 3 的 ho theos

  kai pate{r 译成‘神和天父’,却又在这里拒绝把 ho theos kai so{te{r 译成‘神和救主’,这绝不可以”。更有甚者,彼得在其他四处也写到 我们的主救主 (一 11 ,二 20 ,三 2 、 18 )。每一次他都清楚指明是耶稣。当彼得想分别这两个位格(一 2 )时,他的说法就很不一样∶ 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 。所以或许作者在此是把耶稣当作神称呼。但是有人反对说,彼得后书里从来没有明明的把耶稣当作神称呼。这可能仅仅表示新约圣经的作者很小心的防止二神主义的出现。他们在某些场合或许把耶稣称作“神”(约一 1 ,二十 28 ;罗九 5 ;帖后一 12 ;多二 13 ;腓二 6 ;来一 8 ;约壹五 20 )。但是除此以外,初代的基督徒彻底相信耶稣就是神的化身。我们若和保罗一起宣告“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 9 ),这就比直呼耶稣为神更能有力的表达这项真理。 

  救主 148 一词用在这里是因为彼得正开始逐渐加强对基督徒不断长进的要求,以及对基督徒放纵行为的责备。这些劝勉都根据读者已经得救的事实。整本圣经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一个信神的人都属于一位乐于拯救人的神。在旧约圣经里面,救主是神众多伟大名字当中的一个。事实上,彼得勇敢的把旧约圣经里用在耶和华身上的名字转移到耶稣身上,正如他从前在五旬节讲道中所说的一样(徒二 21 )。 

  2.  彼得为读者的祈求与彼得前书一 2 的祷告一样。 恩惠 与 平安 乃是保罗不断为他的基督徒朋友祈求得着的(罗一 7 ;林前一 3 ;林后一 2 等等)。无疑的,这个祈求的两部分乃是分别根据希腊人与希伯来人问候的风俗。然而对彼得而言,这个祈求绝非无意义的例行公式,因为他认为若要经历神所赐的平安,并领受祂所赐的恩惠(或帮助),就必须 深刻认识神和耶稣 。他这么做就与约翰和保罗站在同一立场。约翰福音十七 3 特别强调说永生就是认识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而保罗多年以来一直享受着这分在基督里认识神的福气。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仍然坚持要更深刻认识他的主(腓三 8 、 10 ),以认识主为至宝。这是因为基督的恩赐,包括恩典和平安等,不能在主耶稣以外得到。 

  无疑的,作者在这里插入 知识 一词(在彼得前书的问候语中没有这词),带有为真道争辩的意味。在彼得后书里,这词在其他地方又出现三次(一 3 、 8 ,二 20 )。除此以外,它在希伯来书又出现了一次(十 26 ),并在保罗晚期书信中出现十五次。彼得乃是写信给那些自称真正认识神和基督,却仍然继续活在不道德行为中的人。知识可能是那些人的口头禅。但是彼得却引用这词,并注入真正基督教信仰的含义。对神和基督真正的认识产生生命中的恩典和平安;更有甚者,它也产生圣洁的生活(第 3 节)。整本新约圣经各卷书都一致谴责没有行为改变的信仰。 

  “知识”的原文是一个复合名词, epigno{sis (相对于 gno{sis )。其确实意义有不同看法。罗宾逊在他的《以弗所书 149 注释》当中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为抽象的( gno{sis ),另一为特定的( epigno{sis )知识。赖富特( J. B.

  Lightfoot )则把 epigno{sis 定义为“一项比 gno{sis 更广泛、更透彻的知识” 150 。无论如何,赖富特的了解比罗宾逊的更适切。每一次彼得用这个字,他总是在讲对耶稣基督的 epigno{sis 。它乃是“当人悔改接受基督教信仰时,所表现的对神坚定的认识”(布特曼)。对耶稣的神格深刻的认识乃是防备假教训最有效的武器。 

  神和我们主耶稣 。许多手抄本( MSS )只有“在我们对主的认识中”的字样,这么写也可能正确。一般偏向采用较短的经文;它符合第三节的第三人称单数所有格 his ;并且在书信中其他地方提到 知识 ( epigno{sis ),它总是单指对耶稣的认识。蒲草卷第 72 号省略了“和”字。这表示经文所指乃是一位神格,即主耶稣。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封书信的开头,彼得直接讲到因悔改而产生对神和主耶稣基督的认识,并且蒙神赐下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不是出于自由主义和异端,乃是在于能继续不断的效法基督的心意与生平。 

  148 请参笔者所着∶ The Meaning of Salvation , 1965, pp. 195f 。“救主”在新约圣经里有十六次是指耶稣,其中有五次出现在彼得后书。 Bauckham 指出,在主后第一世纪,人们并不忌讳尊称耶稣为“神和救主”。 

  149 参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 1903, pp. 248ff. 

  150 参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 1879, comment on 1: 9. 

  B 基督徒的特权(一 3 ~ 4 ) 

  这段经文的标点符号位置令人困惑。或者我们可以在第 2 节后面加上一个逗号,则第 3 和 4 节就解释了问候的意义∶藉着认识祂而多得恩惠与平安,因为神已经赐下一切我们需要的。或者我们在第 2 节后面加上一个句号,则后面的经文就没有主动词。所以,除非第 4 节的 so that 代表一种古老的命令语气用法“好叫你们变成”,我们应该把这句话当作一种破格文体;彼得开始了他的句子却未能以合乎文法的方式结束它。如果事实如此,新国际版省略 that 乃是正确的译法。 

  3.  使徒根据读者们从神所领受的呼召而恳求他们过圣洁的生活。基督采取了主动,呼召他们归向祂自己(参∶弗二 8 )。我们不能完全确定,彼得到底是认为这呼召与能力是从耶稣而来,或是从天父而来。在约翰壹书二 28 及下也有类似的疑惑。但耶稣既然是上文中最后提到的人,所以经文提到的 荣耀和美德 归属耶稣比归属天父更为恰当。不论如何,本节经文的要点在于呼召我们的那一位也是行作万事的主宰。祂并没有赐给我们一切我们喜欢的事物,却把关乎 生命和虔敬的事 赐给我们(参∶帖前四 7 及下)。这些事乃是藏于耶稣基督祂自己里面。我们因着认识祂,就得着能力过一个圣洁的生活。然而,是什么能力吸引一个人归向耶稣呢?就是祂自己独特( idia{ )的 荣耀和美德 ( RSV 译为 glory and excellence )。耶稣基督藉着祂自己的美德( arete{ ) 151 和祂神格伟大的震撼力( doxa ) 152 来呼召人。或许那时彼得回顾往事,思想耶稣的生平。那些事曾经深深的震撼他,以致他曾一度大呼∶“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 8 )彼得前书的主题之一就是效法基督。无疑的,他也想到在变像山上那刻,耶稣的荣耀如何把他破碎了。他在第 17 节提到这件事。然而耶稣神格的震撼力不仅止于藉变像显明而已。耶稣的一生在在都显出祂的荣耀。那是为什么约翰能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 14 ) arete{ (美德)和 doxa (荣耀)这两字在旧约圣经里被用来描述神的神性(赛四十二 8 、 12 ,按七十士译本),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彼得也用这两字形容耶稣。从耶稣身上,神的美德和荣耀得着完全的显明。 

  这节经文的后半段不清楚。有些手抄本的经文是“藉着……祂的荣耀和美德”( dia 的意思是“藉着”。但是 dia 很可能是 idia{ 的笔误。 idia{ 的意思是“用他自己的”)。这些手抄本的经文都错了,因为 idios 是彼得后书里的典型用字。它在彼得后书里出现了七次。这个字在文法上属与格(用以表明间接受词),它的意思是 藉 ,而非目标(所以 RSV 译成 to ,为要得着,是不正确的)。 

  4.  彼得后书所用的字“呼召”( call )、“荣耀”( glory ),和“美德”( excellence,

  or goodness , NIV )似乎都是逐字引自彼得前书。然而不寻常的是,在这封信中,呼召我们的好像不是父神,却是耶稣祂自己,如同福音书所记。耶稣的人格吸引众人归向祂∶祂的权柄使众人不得不作出回应。就像后来《革利免二书》第 5 节所形容的∶“基督的应许既伟大又奇特。”革利免其实是响应彼得在这里所说的话∶因此 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 。基督怎么做到这事呢?就是 藉着 祂自己的荣耀与美德。属神的美德和超凡的良善在耶稣身上显明。这些也成为祂呼召人的内容与印证。祂呼召人一同来 与神的性情有分 。我们蒙祂应许,可以在今生分享祂卓越的德行,并在来生得到祂的荣耀。因为藉着应许的三重管道,主耶稣的权柄与人格使一个人得着重生,又使他与神自己的性情有分,最后从这人身上便看出神家中的人应有的样式。 

  然而,我们对这一切应许必须作出适当的回应。我们已经看到信心在我们生命中应占有的地位(一 1 )。现在他讲到与信心相关的事,就是要脱离这世界。 世界 一词在彼得看来乃是指因违背神而与神隔绝的社会(二 20 ;参∶约壹二 15 ~ 17 ,五 19 )。只有在我们 脱离 或抛弃背叛的心态之后,我们才 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请注意经文中恒动式分词带有一种下定决心的意味;参∶雅一 21 )。有关 与神的性情有分 这话所引起的争论,请参考导论Ⅰ D  1 的讨论。古代的人一直被肉体不免败坏( phthora ,即 corruption )的意识所困扰。许多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都感到人生短暂,没有意义的压抑(今天的人也作如是想)。彼得告诉他们说,有一条路可以使人脱离这种绝望的光景
──彼得后书第1章就是藉着耶稣基督。 

  这段经文真是包含了极其强烈的对比! 败坏 相对于 生命与敬虔 ; 邪恶的情欲 相对于 认识那召我们的主 。彼得像保罗一样,以神学上的直述语气开始他的书信。这些读者都是神家中的人;他们已经脱离了世界;他们拥有宝贵的应许;他们也深深的认识基督。以上就是他在下文中强烈的对读者在道德上作更进一步要求的基础。他们虽然在神眼中已是完全的人,但他们必须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相配的改变。 

  这两段经文中充满了冷门却大胆的字眼。彼得非常巧妙地用了新约圣经里不常用的字汇。可是这些字汇在外邦异教徒的社会中却充满了意义。我们从犹太人的文献和卡利亚(注 25 )的碑文中可以明了此一事实 153 。假师傅既然强调知识的重要,彼得乃藉此申明基督徒的生命应该以认识呼召人的主为目标。他们以为有了知识就可抛弃道德的束缚,彼得乃趁机用异教徒圈中描述人品的两个常用字, eusebeia ( 敬虔 )和 arete{ ( 美德 ),来强调德行的重要。他们似乎以为过圣洁生活是不可能的(参看二 19 ~ 20 ),彼得乃向他们讲述 神的大能 ,就是希伯来人用以代表神的婉转称呼。异教徒的教师断言,人若靠“守律法”( nomos )或“顺本性”( phusis ),就得 与神的性情有分 ,然后便脱离了 败坏 ( phthora )的辖制。彼得乃借用他们的话,说这一切全然靠主的恩典。假师傅像诺斯底派人士一样,认为学生们藉脱离物质世界的捆绑,然后变得更像神。这说法正确吗?彼得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与神的性情有分乃是基督徒生活的起点,不是终极目标。彼得写信的对象是那些已经脱离来自背叛神社会的引诱,顺服了神的人。 

  彼得很有把握地用顺水推舟的方式,在他的辩论中添上异教徒的话语。难怪他的信因此在许多地方受到很大的误解。在所有的话语中最大胆的,当然莫过于 与神的性情有分 。这话用在辩论上特别有希腊人思想的味道 154 。然而这话实际上与约翰福音一 12 所讲的并无两样。彼得的意思不是说人因此就变成了神。如果事实如此,那人在变成神的同时也失去了他本身的特质,他也不能与神有人神之间的相交。相反的,正如彼得前书中指明的,这话乃是指与基督真正的联合。我们之所以能在基督的受苦上有分(彼前四 13 ),并能与基督同享未来所要显明的荣耀(彼前五 1 ),这一切乃是因为我们与基督的性情有分。彼得在此所讲的话,虽然是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表达,其实内容与保罗在罗马书八 9 和加拉太书二 20 所主张的,以及约翰在约翰壹书五 1 所指明的,和他自己在彼得前书一 23 所说的并无不同。这段经文也成为伊格那丢( Ignatius )数年之后主张基督徒“分享了神(的一切)”之根据。按照整本新约圣经的精神,悔改、信神,并受洗归入基督乃是为要进入一项完全更新的神人关系。从此以后,神成为我们的父,而我们成为祂家中的人。根据这个原则,彼得正确断言信徒 已经 与神的性情有分了。 

  许多人用这段圣经证明,彼得向异教徒的后期柏拉图主义与秘宗的“神人”观念投降。这么说实在很幼稚无知。彼得针对希腊思想的错误,指出败坏与死亡不是由于物质本身,而是由于人的罪。人不能靠今生行邪术而脱离败坏。人死后灵魂不朽也不表示他脱离了败坏。相反的,只有靠着神把一个新的性情,就是基督自己的性情,放在人心中,人才能在今生过圣洁生活,并在来生享受完全认识神的喜乐。包可罕对于彼得后书作了极缜密的注释。这在英文解经书中是无与伦比的。他看出彼得并没有向希腊思想投降。可是他错误的以为,基督应许的精要,乃是成就末世基督徒所祈求“脱离死亡,达到不朽的目标”。其实基督应许的精要应该是彼得在他两封书信中提到的新生。 

  这段经文是希腊教父和东正教教义用来证明人可以成神的典型经文。我们需要很小心的处理这一点。这段经文从上下文看来并没有支持这类教义的含义∶从书信本身,我们明显看出彼得像保罗一样,相信基督徒同时兼有新我与老我这两种性情在他身体内运作,而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偏向邪恶的那一部分。这情况要持续到我们丰丰满满地蒙恩,被迎接进入祂永恒国度(一 11 )的那一刻为止。在教义上,我们教导有关“成圣”教义的同时,也当注重教导“人在归于尘土之前仍不断堕落”的事实。 

  151 arete{ 是新约圣经中一个冷门的字。它在这里出现三次(第 3 节和第 5 节),另外也在腓四 8 和彼前二 9 出现。“美德”是异教徒形容人品的用语,基督教呼召人成圣,那是这字在新约圣经里不常被用到的原因。然而,由于经文带有争论性,又可能引用了旧约圣经,并且语义属希伯来人思想,不是希腊人思想
──彼得后书第1章在行动上表现出良善,有卓越而实在的事迹作证,所以作者用了这字。在彼前二 9 也有很多同样的想法。基督徒应该表现他们救赎主的 aretas 。在两处经文中,美德所代表的显明于主的救赎工作。它不仅仅是一项静态的品格而已。 

  152 doxa 是彼得喜欢用的字,在彼得前书出现十次,在彼得后书出现五次。 

  153 参导论Ⅰ B  1 ,和 Bauckham , op. cit. , p. 181. 

  154 此外可参考 Ka/semann , p. 182; Wand, pp. 150ff. 

  C 信仰的阶梯(一 5 ~ 7 ) 

  5.   正因这缘故 ∶因为我们得了新生,又在基督里领受了神所赐宝贵的应许和权能,我们不能就此安逸满足只靠“信心”过活(参∶雅二 20 )。神的恩典要求我们要分外 殷勤 。神的恩典也能叫我们分外殷勤。 除了 神已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之外,我们还要在这个与神的关系中 加上 (这正是原文中所用介系词 pareisenenkantes 强调的)我们所能付出每一点每一滴的决心。为了说明如何在行为上表现出基督徒的信仰,彼得像在他之前的保罗一样 155 ,也像许多在他以后的人一样 156 ,挑出了一系列正常基督徒生活中必备的美德。这种列举美德的方式早已被斯多亚派学者采用。他们称之为 prokope{ ,即“道德典范”。雷奇对这种仿效斯多亚派列举美德的方式作了一番评论。他正确指出∶“他(彼得)并非意图使教会希腊化。他之所以用这类表达方式,乃是因为受信人熟悉这类表达方式。”斯多亚派和基督教的伦理教训有一项最大的差异。前者强调靠个人单独的努力达到道德上完美的境界,而后者强调道德上的完美乃是因为我们与神的性情有分所结出的果子。虽然如此,个人的努力仍是必要的,即使我们不能完全靠这种努力成圣。摩法特( Moffatt )借用好讥诮者的话语中有足以令人伤痛的事实。他讲到基督徒的经历,“一开始是一阵令人兴奋的抽搐,然后就是严重的沉滞”。如果基督徒想避免这种危险,就必须不断在信仰上注入新鲜的活力。 

  epichore{go{ 的意思是 加上 。这字来源十分有趣。它代表一个生动的比喻,取自雅典戏剧节庆的一个典故。有一位富有的人被称为 chore{gos ,因为他付了合唱团( chorus )的费用,并联合了诗人和政府人士共同推出一场话剧。整个举动可能所费不赀,但是几个像这样的富人( chore{gi )互相比赛,看谁最慷慨购买道具支持合唱团。于是这个字就代表慷慨大方,不计代价的合作。而基督徒也必须参与这种不计代价的与神合作,好活出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对他有利。 

  彼得以 信心 开始他一连串的讲论。这项以接纳神的爱为起始的举动,这个向祂愿意接纳我们的恩慈所作的回应,便是后来诸多美德赖以建造的基石。我们可以把这儿的信心与保罗在罗马书五 1 ~ 5 所持的主要立场对照 157 。 

  美德 是彼得所提到的,发自真正基督教信仰的第一项特质。 这个字 在圣经希腊原文中是一个极冷僻的字,可是在非基督教文献中却十分普遍。它的意思是“最卓越之处”,代表事物的运用或人的才能被发挥到极点。例如一把刀子,其“最卓越之处”在于被用来切割东西,而其他物品就不能。一匹马,它的“最卓越之处”就是能奔跑,其他动物就跑得没有它快。这样,人也有他的“专长”。那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曾被古人多次多方讨论,却得不到结论的问题。彼得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加上强烈的暗示。他在第 3 节已经用到这个字。他在那里讲到基督的性情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使这人不得不向基督委身,奉献自己。在此,他则宣称信徒的性格中也当表现出这项特质。基督徒必须作成得救的工夫,表现出神在他身上的作为 158 。简而言之,他的生命必须反映出某些基督吸引人的性情。他是一位最卓越的人,真正的人。所以人真正的卓越应当在于他个性中像基督一般的大丈夫气概。那样的气魄若不是靠信心常常与基督有个人的相交就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假师傅出岔子的地方。他们讲了一大堆有关信心的理论,但是他们的生活中却毫无美德的实际表现。这美德原是真正作基督门徒所必备的条件。 

  然而,对基督教的信仰并不仅仅止于个人有信心、有美德的实际表现而已。我们人格中属知识的一面,也在对基督的信仰中占了重要的一环。因此彼得下一个主题就提到 知识 (请一并参考第 2 节的注释 )。我们不能确定这儿所用的字 gno{sis 与别处所用的字 epigno{sis 在意义上有什么重大区别。如果硬要加以区分,则 gno{sis 的引伸义将是“睿智”、“实用的智慧”。这是希腊伦理教训传统的意思。本革尔( Bengel )正确地掌握了这字的意思。他形容这字代表“分辨是非的智慧,指引人如何脱离邪恶”(来五 14 )。这项知识乃是藉着实际操练美德而得的。而操练美德又引导我们更深刻认识基督( 8 节;参∶约七 17 )。当然, 知识 本是假师傅喜欢用的字眼,可是彼得并不因此就胆怯而不用这字。他有十足的信心相信那在耶稣里显明祂自己的神就是真理的神。所以知识绝对不可能对基督徒造成伤害。彼得与那逃避考验的“信心”是毫不相关的。未经考验的信心产生的知识才会造成败坏。信心并不代表蒙昧不明。纠正假知识的谬误不能藉减除假知识,而要靠增添真知识。 

  6.  在这一系列德行中的第三样是 节制 ( enkrateia )。这并非仅指在饮食上控制自己,而是指在生活的每一层面控制自己。在新约圣经里,这字并不普遍(虽然它也出现在加五 23 ,是保罗所列圣灵的果子之一)。不过像上面提到的 美德 一样,这项德行在希腊的伦理哲学中也极受重视。它代表控制情欲而不被情欲控制。亚里斯多德 159 看出苏格拉底立论之肤浅。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会明明知道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却故意拒绝采取它 160 。亚里斯多德则十分明白,人们常常主动且甘心情愿犯罪。他曾讨论过许多有关 akrasia 的事,就是一人被他自己的欲念所主宰。但他对人类本性邪恶的事实却无法解释。其实这问题必须根据基督徒生活方式来回答。对于基督徒而言,节制就是顺服内住基督的管制;这表示成熟的美德(也就是亚里斯多德所渴羡的“超越常人所有的属神美德”) 161 确实能靠着基督表现出来。彼得又一次用了一个给假师傅当头棒喝的字。他们自称知识使他们脱离了自我节制的束缚(二 10 及下,三 3 )。彼得则强调,真正的知识反而引导人控制自己。任何一项引导人脱离道德规范的宗教教训都是彻头彻尾的异端。 

  从节制的习惯中又生出 忍耐 ,就是不为困难和忧愁所动的心志。这样的心志可以抵挡撒但两方面的攻击∶由世俗来的外在试探和由肉体生出的内在引诱。一个成熟的基督徒不会轻易向撒但投降。他的信仰就好像天空中不断发光的恒星,不像殒石,灿烂一刻,瞬息即逝。没有比患难能更可靠地试验出信心的真伪了;真正的信心向来都能持久的(参∶罗五 1 ~ 3 ;可十三 13 )。 

  这种耐心并非苦修派接受生命中一切遭遇的宿命论。它乃是源自对神应许的信心,对基督的认识和对祂神圣权能的体会( 3 ~ 4 节)。所以,它在基督徒生命中,产生对父神以智慧和慈爱掌管万物的方式更深刻的认识。耶稣自己也是一样。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十二 2 )。我们也因着耶稣的榜样,能在永恒的静光中面对似乎是不幸的试炼。梅尔指出亚里斯多德说过的一段有趣的话。亚里斯多德把节制与忍耐作了一番比较。“节制乃是针对享乐的欲望而作的抵抗……而忍耐呢,则是对忧愁的接纳;一人若能忍受艰难,他才真正是坚忍的榜样” 162 。 

  在这种坚定的性格以外,还要加上 虔敬 。或者我们说,要加上“尊敬神”。原文 eusebeia 在新约圣经里是一个少用的字,可能因为这字在异教徒的字汇中主要代表“宗教”。在古代希腊文与拉丁文的字汇中(拉丁文的对等字是 pietas ),一个“信奉宗教”的人,在他执行对神明和众人所负职责的时候,他的态度都十分敬谨而正确。或许,彼得在此用这字,乃是特要指出假师傅的错谬。他们对神、对人的行为非常偏颇。彼得特别要强调,对神真正的认识(假师傅错误的自以为已经拥有这种知识)乃在于敬重神,也尊重人的表现。在此毫无宗教狂热的成分在内。 Eusebeia 代表在生活的每一层面对神非常实际的体会(请同时参阅第 3 节注释 ) 163 。 

  7.  然而 虔敬 的人不能没有 爱弟兄 的心。“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约壹四 20 )爱基督徒弟兄是基督真门徒的记号。这方面也是假师傅所深切缺乏的。那些与神的性情有分的人,或者按照彼得前书的说法,那些蒙了重生的人(彼前一 23 )必须对其他属大君的儿女显出尊贵的行为,这样才与所蒙贵重的重生相配。这样的爱心是不分文化、阶级或宗派的。然而,这种恩赐必须经过操练才得以发挥。对弟兄的爱心必然生出挑起彼此重担的行为。这样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它代表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抵挡一切闲言闲语、偏狭成见,和拒绝按照基督徒弟兄在基督里的本相接纳他的刚硬态度。正因为要做到这个兄弟之爱 philadelphia 十分重要,也十分困难,所以新约圣经里多次多方的强调这点(罗十二 10 ;帖前四 9 ;来十三 1 ;彼前一 22 ;约壹五 1 )。 

  基督徒信仰“进阶”的终极就是爱(我们再次借用了苦修派的练功进程表, prokope{ 的比喻,它似乎是这分美德清单的依据)。“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 13 ),原文 agape{ (爱加倍)乃是基督徒经过深思熟虑后造出来的字,为要表明神祂自己对我们有怎样的态度,以及我们需要用怎样的态度回报神自己。人在友爱中( philia )只会互相慰藉。人在性爱中( ero{s )只寻求互相满足。在这两种爱中,人的感情因被爱的对方具备某种条件而被挑动起来。但是在 agape{ 中,事实恰恰相反。神的 agape{ 并非因我们具备某种条件而被引动,却是因祂自己的永恒神性而主动的临到我们。它的起源在乎赐恩者的主动,不在乎蒙恩者的资格。不是因为我们可爱,乃是因为祂本身就是爱。这个 agape{ 可以被定义为替那被爱者着想,冀求他得到最大的好处这种诚挚的愿望。为了那个人的好处着想,爱的发动者宁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神的爱就在此表明了。这是神为我们成就的事(约三 16 )。这也是神要求我们做到的(约壹三 16 )。这又是神已经准备好,要藉我们成就的事(罗五 5 )。因此神的灵,就是神的爱,白白赐下给我们,要在我们里面也产生同样的爱心。人除非看到那些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门徒的人有这等表现,他们总不会相信神就是爱。 

  信心之树的果实由此长出。与神的性情有分,绝不代表从神那里得着许可而脱离道德伦理的管束。相反的,这种恩典证明成全伦理要求是可能的,也是做得到的。本革尔说∶“彼得提到的每一项美德总是产生并顺应下一个美德。每一个品格总是补足了前一个品格的不足。” 

  彼得的信仰进阶表,在本质上绝不仅止于重述外邦人的理想而已。这份清单以信心开始,以爱心结束。这些是基督徒的伦理行为树上不可缺的树干和果实。它或许与世俗道德主义者的许多目标和期望相仿(神甚至在那些不认识祂的人心中也留下了见证),但是藉着信靠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耶稣,这份清单也能更新他们;并藉着从那些与神的性情有分的人身上流露出来无私的爱( agape{ ),使他们能具体表现他们的理想。 

  155 加五 22 ~ 23 ;提六 11 ;罗五 3 及下。 

  156 Barnabas, Ep . ii. 2, 3; Hermas, Vis . iii. 8. 1 ~ 7; Clem. Rom. , Ep. lxii. 

  157 同样的立场也出现在后使徒时代的文献中。在巴拿巴书中,信心被摆在第一位。其他并列的还有高尚的品格,忍耐、恩慈和节制;《黑马书》不但把信心摆在第一位,并且明白地说“藉着她(信心),神所拣选的人得以蒙救赎。”信心在这里被比喻作一位妇人,她生了几个女儿(即其他德行),而所有德行的最高境界就是爱。 

  158 腓二 12 。 

  159 Nic.

  Eth. Vii. 3. 

  160 Plato, Protag .352C . 

  161 Nic.

  Eth. Vii. 3. 

  162 Magn.

  Moral. ii. 6.34. 

  163 在此 Barclay 适切的引用了 Xenophon (非常创意性的)对 Socrates 所作的描述,为要说明 eusebeia 是异教徒世界中最高贵的观念。“他是如此虔诚,对宗教有极大狂热,以至于他绝不愿离开天堂的旨意一步。他又是如此正直不苟,以致他绝不对任何活人有些微的伤害。他是这么有节制,又温和,以致他时时刻刻宁愿放弃较甜美的享受而选择上好的福分。他也十分敏感,富有智慧,言行谨慎,以致他从不在分辨好歹的事上犯错。”( Memorabilia i. 5.8 ~ 11 )彼得用了兼容并蓄的字 eusebeia ,正是要辨明这等优良的品格。 

  D 不结果与多结果的基督徒(一 8 ~ 9 ) 

  8.  对基督真正的认识的确会在信徒身上产生以上这些道德上与属灵上的特质。这一点与假师傅的理论截然不同。这些特质早已经在无形中被放在信徒的新个性中(参∶弗一 4 )。如果 你们 已经 有这几样 ( huparchonta ),你们必须让这几样美德充充足足( pleonazonta )地表现出来。你们绝不可找藉口以现今的成就自满。人若没有属灵上的长进就是属灵死亡的征兆。你们也不要为自己的怠惰与闲懒( argous )留下余地;否则基督徒就变成 不结果子 ( unproductive )的人,好像被荆棘挤住的麦子一样(荆棘代表生命中的忧虑,并钱财和享乐的诱惑),这样的麦子是不会结实的( akarpous ) 164 。 

  在 认识 ( epigno{sis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是一句含义深刻的话。或许这话乃是针对那些自夸已经拥有全备知识的假师傅说的。彼得提醒他的受信人说,对于基督完全的认识必须等到将来我们与主面对面的时候。这一点也是他在彼得前书一 8 所强调的,虽然他在那里的口气并不像在这里带有争辩性。此外,他也看到对基督的认识涵盖基督徒生活的每一层面。它以被赎信徒认识那呼召他的开始(一 3 );接着,他继续寻求更深刻地认识神和耶稣(一 2 );最后,由于祂使这美德的阶梯在蒙救赎的人生命中成为可能(而且实现),达到人对神完全的认识。保罗也看到 直接 而非 间接 地认识耶稣基督,才是基督徒信仰历程的基础与目标(腓三 10 )。 

  9.  但是那不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是 眼瞎 的。原文 tuphlos 常常被用来这么比喻。新约圣经里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样的人缺乏属灵见识(参∶约九 39 ~ 41 )。他看不出来有一场与邪魔争斗的属灵大战正在进行(启三 14 及下)。他基本上仍在“这个世界的王”有效的控制之下。这世界的王最喜欢玩弄的诡计就是弄瞎人的心眼(林后四 4 )。 NIV 版本无缘无故地把形容词的次序颠倒, 只看见近处的 在前, 眼瞎 在后。彼得却是把 眼瞎 放在前面, 只看见近处的 放在后面。为什么彼得用这么奇怪的次序呢?原文 muo{pazo{ (此字在新约圣经里只有此处出现)通常有“近视”的意思。如果一人已经瞎了眼,他怎么又可能近视呢?如果彼得心中的意思是这样的,他可能指这人看不见天上的事物,却把全副精神贯注于眼前地上的事物。他不能看到远处的事物,只能看到近处的事物。如果我们想到当时假师傅的不道德与世俗化,则这么解释就很合理。但是彼得也有可能想到 muo{pazo{ 的另一个意义,就是“眨眼”或“闭眼”。如果这字的意思真是如此,则整个分词就含有因果性。其意思为,这样的人看不见,因为他故意在光明面前眨眼或闭上眼睛。属灵的盲目总是临到那故意回避神所赐美德恩典的人。基督徒认识基督的时候,他原是为接受这样的恩典而蒙召。整个句子是属扬抑格的四音步句。或许彼得乃是摘录自某段诗词或那时流行的歌谣小曲。保罗有时候也如此插入一段俗语(多一 12 )。这或许是为什么这句话如此奇怪的原因。 

  下一个片语,忘了他旧日的罪已得洁净,支持上面对 muo{pazo{n 的解释。原文 le{the{n

  labo{n 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这人故意忘记他 旧日的罪已得洁净 。他已经把这事实从他的记忆里完全抹除。彼得在此想到的可能是信徒们在他们受洗时所作公开的见证与誓言(参∶徒二 38 ,二十二 16 )。他们旧日的罪就是他们成为基督徒以前所犯的罪。他们的罪得着洁净,实际上等于他们得与神的性情有分。一个人若不努力( 5 节)在恩典上有所长进,就会逐渐退步,回到起初受洗时的状态。接着,他便很可能开始远离真道。 

  164 参太十三 22 。原文 ouk argos oude akarpos ,代表“既不闲懒也不会不结果子”。这话曾被 Letter from the Gallic

  Churches ( AD 177 )引用,记录于 Eusebius 的 H. E. v. 1.45. 

  E 一项值得努力争取的目标(一 10 ~ 11 ) 

  10.   所以弟兄们 可以指因为前一节的话而有下面的教训。“因为你们随时都有落入属灵盲目的危险,所以要更加儆醒小心。”(梅尔)然而,另一个更可能的解释则是指前面整段经文( 3 到 9 节)。因为神赐下奇妙的恩赐,也因为这些恩赐的运用发挥导致对基督更深刻的体认,所以他们必须格外殷勤奋发。彼得重复他在第 5 节所作的要求,就是劝勉弟兄们要格外热心殷勤。原文 spoudasate 属主动命令式,强调他迫切恳求弟兄们决志为神而活。他强有力地发出劝告,称受信人为 我的弟兄们 ,就好像使徒行传中所记他的诸多讲道一般 165 。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 。这是一句打中拣选论和自由意志论正反合要害的话。新约圣经向来同时支持这两种论点,却并未设法去解决其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在这里也一样;拣选乃是单独从神而来
──彼得后书第1章可是人的行为可以见证这样的拣选,也可以否定这样的拣选。虽然“善行”(有些手抄本无故加上这词)只有靠神慈爱的赐下帮助才能达成,但是善行也是基督徒必须具备的,并且是对基督徒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彼得用了中动态的 poieisthai 一字,就是“自我肯定”。基督徒的蒙召与过圣洁生活,两者是并进并行的。假师傅则不然。他们似乎自夸他们蒙神恩召,蒙神拣选,但在同时他们却又为“各种淫行找藉口,好像他们已经得了犯罪免罚的许可证,以为自己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义人”(加尔文)。 

  按照时间先后次序来讲,当然 拣选 总在 蒙召 以先(参∶罗八 30 )。这次序并非随意定的,也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基督自己就是那被拣选者。拣选是在基督里成就的。离了基督便是灭亡。神呼召人向耶稣基督委身。一旦他们这么做了,这个呼召必须藉着过圣洁生活来成全。彼得在此并不讨论这样一个被拣选又蒙召的人是否可能会离开道理(然而他在二 1 、 19 ~ 22 提到这种可能性)。史察肯( Strachan )如此说∶“并非所有听到神声音( kle{sis )的人都会在基督徒的行为上有长进。这种长进乃是蒙拣选( ekloge{ )的记号。”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彼得最后下结论说,如果你们用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见证了你们的呼召,就可能有两个后果。首先,你们 就永不失脚 。当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会跌倒(雅三 2 )。但是彼得的意思是基督徒可以免掉那极可怕的忧虑( NEB ;参∶罗十一 11 )。这个比喻乃是借用一匹马稳立不倒的图像。一个在稳定中长进的基督徒生活表现乃是他的记号。他那光辉的生命必然成为神拣选的无声证明。 

  11.  更有甚者,你们将会达到你们属天的目标, 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永远的国 。行为与蒙恩相称的第二个后果被摆在我们眼前,那就是我们得见人生长途旅程终站的美景。彼得用许多重叠的字来激励朝圣者疲倦的心,叫他们因为看到终点辉煌灿烂的景象而继续奋勇向前。与原文 Epichore{ge{the{setai 同字根的字也曾被用在第 5 节(见该处注释 )。如果我们毫无保留地顺服神,奉献自己,把我们一切所有的给祂,祂也会毫无保留地把祂自己的一切丰满与荣耀给我们,又充足地装备我们好在永恒的国度生活。这乃是照人的常话说, 丰丰富富的 ( plousio{s )这话特别被添上以加强语气。进入国度的比喻可以追溯到加添尊荣给奥林匹克运动会胜利者的画面。胜利者所代表的城巿居民因他的成功感到既骄傲又快乐。他们热烈迎接他,不叫他从一般人用的城门进来,却特别打穿城墙的一部分,叫他从那里进来。 永恒的国度 ( aio{nion basileian )是一个奇特的名词。这名词很少在新约圣经或使徒教父的文献中再出现过 166 ,虽然“国度”与“永恒”常常分别被用上。在斯特拉多尼西亚的碑文 167 上有一个极近似的名词“永恒的统治”( aio{nios

  arche{ ),而这里的经文极可能是暗指永恒的国度绝非罗马帝国的永远统辖 168 。尽管彼得一再强调基督徒要在生活上表现属灵的长进、忍耐与殷勤,这一段的结语却十分明显地指出“救恩的完成绝非靠人的成就,而是神照着祂的丰盛所给的恩赐”(包可罕)。 

  彼得讲到这个国度,提出了三点。首先,这国度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它乃是属于犹太人思想中所谓“将来的世代”。特别是在主前几个世纪,当犹太人遭遇艰难困苦与迫害时,信心之士渐渐对“这个世代”感到失望,转而盼望有朝一日神将亲自介入,在那将来的世代中为祂自己也为祂的子民伸张正义。新约圣经的信念一贯如此∶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已经把“将来的世代”带进“这个世代”。末日的事件已经按次序展开了。当然,新约时代的子民还在等待新世代的完全成就,以及旧世代的完全结束。彼得所说的,就是这个永恒 169 国度在世上的实现。 

  第二,我们进入这个国度乃是将来的事。这点与希腊人立即成神的观念截然相反。基督徒蒙召奔走天路,就好像亚伯拉罕信靠顺服一般,并不寄望于世上短暂的事物,而是向着神所建造,有根有基的天城奋勇奔跑(来十一 10 )。我们若能有这样的心志,就已经与神的性情有分了( 4 节)。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努力进入那永恒的国度。彼得照他自己向来写书的方式,保留了新约圣经中介乎我们已有的和我们尚缺乏的两者之间的不和谐,和介乎末世论中已实现部分和未实现部分两者之间的差距。 

  第三,这个国度的特征是它属于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 170 。这是对国度性质的定义。它乃是祂的国度(太十六 28 ;约十八 36 ;诗二 6 )。我们乃是因为与祂有关系而进入这国度 171 。对天堂最崇高的描述乃是这类人格化的定义。它表现出救主与得救者中间那种极和谐的关系。有可能彼得再一次想到嘲笑的人(参三 3 ),所以他提出了这三点有关天国的事实。 

  使徒就这样结束了第一段的讲论。它乃是一段激励人心的劝勉,叫那些信心动摇的信徒不要用对基督教理智的接纳取代道德伦理上的实践。在第 10 到 11 节,他“积极性地”强调天堂是为顺服者预备的;但是在第 4 节,他却“被动性地”教导要与神的性情有分。这两方面是否有冲突?没有!进天堂不是论功行赏( pro meritis ),而是大家一齐进去的( de congruo )。它符合神向那些信靠顺服者所显明良善与宽广的神性。这段经文与几段 172 福音与书信的经文相符合。这些经文都提醒我们,虽然天堂完全是神慈爱的恩赐,但其中也包含不同等级的福分,端视我们如何凭信心在基督的根基上建造成熟的个性与事奉的人生 173 。本革尔把不圣洁的基督徒受审判比作一个水手在撞船之后仅仅游泳上岸,或一个人的房子被大火烧毁,失去了一切所有的财物,自己仅仅保存性命而已。相对的,一个基督徒如果让他的主影响他的举止,就会丰丰富富的进入天城,并且像运动员凯旋而归一样,受到极大的欢迎。这整段的劝勉于是介乎两极之间∶一边是我们在基督里已得的地位,另一边是我们将来要得着的地位。一个真实的基督徒读者与嘲笑者不同。他将回想神赐给他的特权,就是让他与神的性情有分。他也会努力活出与这恩相称的生活。他盼望那评估在世工作果效的日子速速来临,并且努力持守这个盼望。 

  165 参彼前二 11 和彼后三 1 、 8 、 14 、 17 。在他向读者们提出关键性的挑战时,他称他们为“亲爱的”(原文中无“弟兄”)。 

  166 惟有 The Apocalypse of Peter 和 Aristides 所着 Apology (主后 \cs15 129 年)例外地引用了这节经文,因此成为这封书信成书年代极早期的外证。 

  167 参导论 。 

  168 urbs

  aeterna , etc. 

  169 aio{nios (“永远”)在新约圣经里广被引用。我们读过永火(太十八 8 )、永生和永刑(太二十五 46 )、永远的荣耀(林后四 17 )、永存的房屋(林后五 1 )、永远沉沦(帖后一 9 )、永远的安慰(帖后二 16 )、永远的权能(林前六 16 )、永远得救(来五 9 )、永远审判(来六 2 )、永远赎罪(来九 12 )、永远的灵(来九 14 )、永远的产业(来九 15 )、永约(来十三 20 )、永远的荣耀(彼前五 10 )和永远的福音(启十四 6 )。 

  170 本节的“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与第 1 节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完全对应。这点强有力地支持第一节应该译为“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主张( Caffin )。 

  171 参可十 21 的“你还要来跟从我”以及可十 24 的“进神的国”,还有可十 26 的“得救”与可十 17 的“承受永生”。 

  172 举例说,路十五 11 ~ 32 ,十二 47 及下。 

  173 林前三 10 ~ 15 。 

  F 常用真道提醒信徒(一 12 ~ 15 ) 

  12.  既然这件事,就是受信人永恒的归宿,是这么重要,所以彼得才十分认真地劝勉受信人。他们当然已经知道一切相关的事,即信心与行为,恩典与努力的双重配合。这些对他们以及任何初代基督徒都不陌生。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人常用这些事提醒他们。尤其是在他们当时的情况下,神的恩典变成放纵情欲的藉口(彼后二 19 ;并参∶罗六 1 ),有关神的知识取代了顺服(参∶约壹二 4 )。人心常是如此健忘(有时还是故意的),以至于基督教牧师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他必须固守基督教信仰的真理和行为,掌握会众的心。用真理提醒人就有这种额外的作用。这些真理主要是为了激励接受者采取行动。所以,彼得一方面决心提醒他们,另一方面他也希望他们能够互相提醒(参 15 节)。 

  在本节经文里,彼得讲到他存心要继续执行这项提醒的工作。原文有抄本差异。一是把原文读作 ouk

  amele{so{ ,即 我不会忽略 ( AV )。二是 melle{so ,“我要”( RSV ),后者较有可能,但较难以解释。即使是在当时流行的普通希腊文( koine{ Greek )中, mello{ 的未来式用在一个现在不定式之前十分奇特。它可以解成“将来我总要提醒你们”(不包括本书信的提醒),或“我要尽心提醒你们”(包括本书信的提醒,但在希腊文中语法则显得笨拙)。包可罕不得不选择第二种解释,因为他相信彼得后书是由一位使徒彼得的门徒在使徒去世后,按照《十二列祖遗训》( Testament of the Twelve Patriachs )的模式写成,目的是为使徒留下一篇临终的证道和训诲。然而我要请读者参看第 15 节。由这节看出包可罕的立论并不稳固。如果他的论点成立,我们在 12 节和 15 节读到的,不应该是两段未来式的提醒,而应该是两段现在式的提醒,包括彼得后书本身的训词。另外,他把彼得后书与《遗训》( Testaments )对比也无法叫人信服。彼得后书一 12 ~ 15 似乎并非仅指书信本身的训词,而是包括书信以外的提醒。请参考一 1 的注释 和导论 。 

  彼得居然说他的读者“在他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这点乍看之下有点令人惊奇。从他前面的话和他后面要讲的话看来,这些读者的生活显然有许多地方还不合圣徒体统
──彼得后书第1章但他们却是信心坚固的基督徒。无疑的,这是对读者们一项严肃的警告。那些作基督徒已有一段时间的人很容易就落入犯大罪或偏离正统教义的光景。对于这种危险,我们不能作万全的防范,只有靠时时刻刻与主救主有直接的相交来提醒自己。 

  彼得关切他的读者们在面对异端挑战时是否能稳固守道。这点和《使徒遗书》( Epistula Apostorum )的引言互相呼应。《使徒遗书》的写成是为了“叫你们得坚固,不动摇,不因患难而受影响,以致离开了你们听过的福音道理”。 

  彼得像犹大一样,看到基督徒的传统乃是藉着使徒(一 16 及下)一次留传下来的真道(参∶犹 4 )。相反的,假师傅散布分裂的言论和缺乏历史根据的神话,其本身行为也与主恩不相称。当彼得使用“坚固”一词,他或许是想用一种伤感的语气来描述那些犹豫不定、心志动摇的受信人。“坚固”正是耶稣在一个令人难忘的场合用在他身上的形容词。那时,他其实是善变的,但是他自以为在真道上十分稳固,绝不会离开主了(参∶路二十二 32 )。这个情感狂热的人后来真是得了坚固。他似乎因此很喜欢用“坚固”一词。他在彼得前书末了的最后祷告中用了这词(五 10 )。类似的字也别具深义地出现在彼得后书三 17 。 

  13.  彼得 174 强调提醒的重要并不算过分。在此他只是用神的呼召提醒他的受信人,又劝勉他们要在恩典上有长进,盼望那等候他们的天家。在彼得前书二 11 当中,他提醒他们基督徒的争战人生观。他后来又在彼得后书三 1 及下回到这个主题上。他似乎总是不能忘记主给他的使命,“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 32 )。他决心继续执行这项任务直到他去世的日子。 

  他十分清楚那日子的来临不会太久了。如果这封信是在第一世纪的六○年代初期写成的,则有名望的基督徒如彼得者,不需要具备先知的灼见,也可以看出他们必然难逃突然惨死的命运,因为那时在尼禄皇帝的统治下,基督徒日渐不受欢迎。 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 ,表示使徒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原文 ske{no{ma ,直译就是“帐棚”,却是希腊文中代表身体的一个普通字。彼得就像所有初代基督徒一样,对于生命的短暂十分清楚。在神所拣选的以色列国度里,大有信心的人总是看自己好像在异地居住于帐棚之中(来十一 9 ) 175 。彼得像保罗(林后五 1 )一样,用拆毁帐棚的比喻来代表死亡。常有人以为这类话显出作者受希腊哲学二元论的感染,说人永不朽坏的灵魂住在必朽坏的肉体之中。其实这两位作者很可能受旧约圣经里很普遍的朝圣人生观影响。伊皮德特( Epictetus )的话正可以解释这种观点。他说∶“虽然他准许你使用它(指你的产业),你却要把它当作不属于你的东西,就好像旅行者住在招待所一般。” 176 

  14.  彼得写了这封提醒的信。他不只清楚人生短暂的本质,同时也记得约翰福音二十一 18 ~ 19 所叙述的事。耶稣曾预言彼得的生命要以被钉十架倏然终止。以这事为背景,我们应该把 tachine{ 译为“突然”而不是 快到了 。这译法极可能是彼得的原意(“突然”也比较能与二 1 的经文衔接)。包可罕拒绝接受这种译法为合理,可是黑马(他几次用这字都带有“突然”的含义)和安得特-金格里奇希腊文大字典( Andt-Gingrich Greek Lexicon )对此字的解释都不支持他的看法。不过 快到了 的解法还是有可能,也同样能配合他年老时要惨死的预言。当他写这封信时可能已年过六十,他相信离死期不远了。 

  ske{no{ma (帐棚)和 exodos (去世,参 15 节)两字的字根都曾在路加福音登山变像的记载中出现。这点十分有趣。彼得在后面就提到这件事。如果彼得后书为仿冒经书,它的作者一定极其工于心机,才能写出这么精巧的文章。 

  从彼得对死亡的态度里,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我们的世代,死亡却取代了性爱,成为忌讳的话题)。他几年以来一直活在死亡边缘。他知道他的命运就是在一种可怕而痛苦的方式下死亡。然而,他能用这种奇妙的方式讲到他的死,似乎没有惧怕也不后悔。死亡代表进入那永恒的国度。死亡代表脱离这个世界( 15 节),到另一个神为我们预备的地方。死亡代表把我们所居住的帐棚放在一边。“我们没有理由把除去帐棚看得这么糟糕。(彼得的话里)有一个潜在的对比,就是∶一个会朽坏的帐幕和一个永恒的居处,哪个比较可取呢?保罗在歌林多后书五 1 也阐释了这点。”(加尔文) 

  15.  彼得乃是根据耶稣的话语,急切地想藉着不断的提醒来执行他的工作,造就基督徒。所以他说,他 要尽心竭力 (未来式 spoudaso{ 比现在式 spoudazo{ 更有根据)确定在他死后,他们随时随地都有一份他教训的永久纪录来提醒他们。他指的是什么呢?显然不是指这封书信( 对不起 ,包可罕和祁理都错了)。他的话很恰切地指向马可福音。这是一部从起初就与彼得有密切关联的作品。帕皮亚早在第二世纪就写到∶“长老也常常这么说
──彼得后书第1章马可既然作了彼得的译者,就正确的,但却不一定是按照次序的,把他所记得的,主所说的话或做的事尽量写下……。他只有一个心志,就是不遗漏任何他听到的事,也不在其中加入捏造的事。” 177 因此这话在第二世纪初期就成了很好的传统∶在帕皮亚之前就有了这个传统。帕皮亚自己大约生于主后七十年。所有第二世纪的作者提到马可福音时都支持这说法,特别是革利免 178 和爱任纽 179 。后者的引述尤其有趣,他说∶“在他们(即彼得和保罗)去世( exodon )之后,马可这位彼得的门生兼翻译,亲自把彼得传道的精华写成经书,传给我们。” 180 爱任纽讲到死亡,与彼得一样,用的是同一个字。这点十分有意义。 Exodos 单独出现便代表死亡,是十分冷门的字(虽然它常常与 biou 连用)。它被路加用来叙述基督变像时摩西和以利亚预言祂的去世(路九 31 )。这字在此也是同样的意义。它也出现在爱任纽的叙述中。似乎有可能爱任纽熟悉这段彼得后书的经文,他也似乎接受这种说法∶本节经文隐藏的应许系指马可福音。 

  近年来,在昆兰第 7 号洞穴有一项极为引人注目的发现,足以支持爱任纽所称“彼得后书一 15 系指马可福音”之假设。在那洞穴里 7Q5 号的残片可能是马可福音的一部分,其上记载了第六章 52 ~ 53 节 181 。同一洞穴中另有一残片 7Q10 号可能是彼得后书一 15 的部分经文。但是欧卡拉汉( Jose*

  O~Callaghan )所宣传的鉴定过程却极不可靠,因为只有六个字母留传下来。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这个小残片来自希腊文圣经,则除了彼得后书二 15 以外,没有其他经文可以作它的出处。请进一步参考导论有关这方面的讨论。 182 昆兰社团对于外来的宗教作品都很感兴趣。若说彼得后书被当作马可福音的介绍信,是在主后六十八年封洞之前寄给这个死海旁边社团的,这也并非不可能。 

  不用多说,如果在昆兰发现的这两个残片其鉴定结果得以成立,则它对马可福音写成日期的提示,以及对判断彼得后书写成日期和真实性的结论,必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这个说法只不过是一项吸引人的假设罢了。 

  不论如何,尽管教父们相信这一段经文指的是马可福音,但经文本身还是十分含糊,以至于后代的研经者感到好奇而作各种猜测。毕格的推测很有可能是真的。他说∶“后代仿冒经书的写成乃是受这段话的影响。若是如此,则事实证明,彼得后书早早就已家喻户晓,被当作一本真是使徒所写的经书。如果没有这一段公认为使徒所写的话,人们似乎不可能大胆用使徒的名写书,因为他们必须利用这段话使自己的仿冒者看来几可乱真。” 

  174 保罗也是这么强调人需要被提醒(腓三 1 ;提后二 14 ;多三 1 )。 

  175 的确,正如司提反所说,“所罗门为神造成殿宇”,于是乎朽烂也开始了(徒七 47 )。 

  176 Selwyn 引用这话,参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eter , 1946, p. 169 。 

  177 记于 Eusebius, H. E. iii. 39.15, v.

  8.3. 

  178 记于 Eusebius, H. E. vi. 14.5 ~ 7. 

  179 A . H. iii. 10.6. 

  180 A . H. iii. 1.1 ;参 Eusebius, H. E. v. 8. 

  181 然而 C. J. Hemer 并不相信这种鉴定。参看 C. J. Hemer in ZNTW , 1974, pp.

  155 ~ 157. 

  182 导论Ⅰ A。 

  G 使徒见证证实真道(一 16 ~ 18 ) 

  16.  彼得在此明显针对某些假师傅的指控而为自己辩护。然而他的重点是什么呢?一切都在乎一个字 muthois 。它可以代表故事。这个字与经文中另一动词“随从”都出现在约瑟夫的着作中 183 ,其中包含与本节经文相同的意义。它也有“比喻”的意思(毕格认为假师傅把福音书中的神迹当作比喻,而非清晰的事实),或“捏造的预言”(梅尔),或教牧书信中提到的“老妇荒渺的言语”(多一 14 ;提后四 4 )。如果我们思想整句的意思,包括 sesophismenois (乖巧捏造)的字义,则把该字解成“寓言”似乎最恰当。彼得争辩说,当他讲到(如同他在前一节所述)复活的主现今以能力装备基督徒过圣洁生活,以及那荣耀的未来等候着有信心的基督徒之时,他并非刻意矫饰或凭空猜测。他讲的是事实。这些事分别代表活在历史中的耶稣在现时与将来要彰显祂的荣耀。他个人能亲自为这事作见证。 

  从这节的辩论中,我们无法肯定假师傅的确切特征。然而他们绝非成型的诺斯底派人士,否则他们就不会去攻击“神话”;因为诺斯底派人士自己已经有太多神话了!他们可能像许米乃和腓理徒 184 一样,用过去的事来否定救恩当中未来要成就的部分 185 。因此,他们很可能说,复活的事已过;信徒受洗时与基督同死同活(西二 12 ;罗六 3 ~ 5 ),那就是复活了。至于基督将来再临的事已经在圣灵降临的时候应验了。这样解释似乎是对本节经文最自然的诠释,也与第三章有关假师傅的描述相符合,并且说明了彼得为何用变像的事例来驳斥假师傅的谬论。要驳斥那些曲解复活真道,嘲笑主必再临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述耶稣道成肉身的事实 186 。 

  所有对观福音书都把变像一事看作耶稣复临的预表,而非象征耶稣的复活 187 。三本福音书都在变像的叙述前面讲到耶稣的应许∶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不论这个神秘的应许指的是什么意思,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在福音书作者的心目中,主的变像和主的再临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在后使徒时代,变像一事似乎很少有人评论,就连提到的人也不多 188 。但是有一本书《彼得启示录》却讲到这事。这本书写成于第二世纪初期,作者对彼得后书也很熟悉 189 。在那本书中,耶稣变像的荣体向正在祷告中的门徒显现,代表“你们盼望看见公义弟兄的荣形” 190 。《彼得启示录》的无名作者显然了解彼得后书的主旨,他并且引用了第 18 节的经文。这点容后讨论。 

  大能和降临 可以照字面意义直接解释。但也有几个其他解释可以通达。这片语可能是一种重名法,即“大能的降临”,就像马太福音二十四 30 的经文一样(“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它也可能指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八 18 的宣布,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以及祂的神迹显出这权柄∶彼得曾亲耳听到耶稣的宣布,并亲眼见到耶稣的神迹。它又可能指耶稣升天时得到的权柄和荣耀,登山变像就可能是这事的预表。蔡思( Chase )说 parousia 的意思是指基督第一次降临,这话实在荒唐。它就如同三章 4 、 12 节两节所说的,指的是基督将来再一次降临,却是像帝王一般尊贵的来到。这也是新约圣经通常所说的。蒲草经书也指出,这字通常用来指帝王官式的访问。 

  彼得强调受信人所接受的使徒教训乃是第一手的资料。“我们”
──彼得后书第1章使徒们
──彼得后书第1章亲眼见过,彼得这么说。 epopte{s 是一个不寻常 191 的字,也是一个有趣的字。它常常被用来指一人被介绍进入神秘宗教。彼得用这字的要点可能有为自己辩护的意思。他或许暗示假师傅乃是圈外人,不属于他和读者们所加入的团体。彼得这么写,就有效地反驳了假师傅自称比一般基督徒高超的理论。他们自称加入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分子( gno{sis )圈,是一般卑微弟兄梦想不到的。但是彼得也可能仅仅为自己作为见证人的地位辩护。这是 epopte{s 的最普遍意义。在圣经里,每当基督教信仰被假教训攻击时,使徒们总是强调他们自己的见证(如∶林前十五 3 ~ 8 ;约壹一 1 ~ 3 ,四 14 )。 

  威荣 ( megaleiote{s )在新约圣经里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字。除此处以外,该字又在其他地方出现两次。这两次都被用来指属神的威荣 192 。所以在此它代表耶稣变像时所显明的属神威荣。 

  17.  希腊文的文法结构在本节末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其主词也变换了。这使得第 19 节上半的意义变得复杂化。彼得从耶稣在变像时所显出的 大能 和 降临 ,转移主题到祂从父神所得的 尊贵 和 荣耀 ∶“那向祂说话的声音尊荣祂,那从祂身上所发的光就是祂的荣耀。”(亚尔福得, Alford )这可能也是指但以理书七 14 的预言。但以理书中的经文可能是旧约圣经中有关了解耶稣是荣耀人子最重要的经文之一,也是一段对初代教会有极大影响的经文。我们应该把本节经文读成“靠”父神得尊贵荣耀,而不是“从”父神得到这些。这个冷门的片语乃是一典型描述神的代用语,与彼得后书一 3 ~ 4 “神的神能”和“神的性情”对等,并曾出现于罗马的革利免 193 着作中。革利免可能从彼得后书引用这段经文,然而他更喜欢用 megaloprepe{s 。“极大荣光”在变像时笼罩着耶稣。这是同一事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彼得后书第1章指的不是别人,正是神自己(参∶出十六 10 ;民十四 10 ;结一 4 )。 

  请注意,耶稣是怎样从父神 得 尊贵荣耀。这与希腊文化中假设的 theios ane{r (神人)又有何等大的不同。它指出盖士曼假设彼得后书把变像当作耶稣隐藏神性的显现是多么离谱!根据初始基督教的体会,耶稣得到属神荣耀是因为祂被指定去执行神的救恩与审判。 

  我们若比较彼得对 声音 的描述与对观福音的记载,就会发现彼得真是彼得后书的作者,而写书年代必属早期。如果彼得不是作者,我们就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位较晚期的作者在这里要插入独立的说法,却不直接引据任何一卷福音书的经文。如果有一位仿冒经书的作者写了彼得后书,他的桌前摆着对观福音书,他为什么不照福音书的记载告诉我们门徒在变像山上的行为呢?为什么他不提摩西和以利亚的名字呢?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他为什么忽略了那重要的话“你们要听祂”?这话在三本福音书中都有记载。它用在这里也与上下文极其合。有关从天上来的声音之描述,也与任何一本对观福音书的记载不同(虽然在这里用字的次序不能确定 194 )。彼得所用的句构十分独特, eis hon

  eudoke{sa 195 ,即 我所喜悦的 。这话当然是以赛亚书四十二 1 的粗略翻译。它代表父的美善与喜悦从天而降,停留在耶稣身上。再一次,彼得所用的话“这是我的爱子”( my Son, my Beloved, NEB )颇有意义,也颇独特。它的意思是,虽然在其他的叙述中,爱子代表神子的资格,但是在彼得后书这段经文中,介系词重复被使用意味“爱子”必然是神子的第二个称号。它或许出自创世记二十二 2 、 12 、 16 。其意义是,如同以撒一般,耶稣乃是神的独生儿子。它也可能出自以赛亚书四十二 1 (好像其中所说,“心里所喜悦的”)。意思是,耶稣就是那位先受苦后得伸冤的神仆。“爱子”原是很早以前加给弥赛亚的名号,并不仅仅是描述“子”的称呼(它在犹太教中本身就是弥赛亚的名号,这乃是诗篇二 7 所证明的,而 4Q Flor. 一 18 ~ 21 进一步肯定此点)。罗宾逊在一段重要的注释中证明此点 196 。其中他主张马可福音九 7 的正确经文不是大多手抄本所记“所爱的”( the beloved ),而应该是根据古老叙利亚版本的“我所爱的”( my Beloved )。他认为这是非常忠于使徒原始教训的笔法。如果这样,则彼得后书的这段经文也同样忠于使徒的原始教训。“我”字实际在最好的希腊文手抄本出现,但后来叙利亚文译本则无此字。 

  18.  在这节经文中有两个关于作者身分问题的要点。首先,作者申明当声音从天而降时,他 与 耶稣同在。很多人相信这个宣布代表仿冒者的手笔。作者亟力要把他自己与彼得认同。这类看法有其不合理之处,我们已经在第 17 节的注释中提过,也在导论中讨论过 197 。进而言之,虽然某些种形式的仿冒经文在古代的世界中十分流行,那时又没有版权制度,但 古特立 博士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辩论说,用别人的名字写 几封信 ,这不是当时为人接纳的行径 198 ,更遑论所仿冒的是才去世不久的人物。此外,如果我们把每一句提到彼得生平事迹的语句都假定为仿冒者写书的线索,这种判断是非常不公平的。难怪毕格讽刺性的评论说∶“如果一位作者只在一封信的训词中宣布他的身分,就如同在彼得前书里一般,则这训词就被当作伪造的附加经文。如果他用一种令人无法怀疑的方式暗示他是谁,就好像约翰福音一般,他的话就被看作十分可疑,甚至不正经,以致他一定是伪造经书的人。如果他两样都做了,就像在彼得后书一般,那反对他的声浪更是像排山倒海一般挡不了了。” 199 

  第二, 圣山 ,有人以为这名词代表在写书时代,变像的故事已“在教会的宗教意识中被提升且分别为圣”( Strachan )。然而这说法乃是把一种对 神圣 或圣洁不合圣经的体会注入经文中。在圣经里,它的意思是“属于神”,代表这山是圣洁的,就好像众先知(一 21 )和众使徒(三 2 )都是圣洁的一般。因为这山曾有神临在的脚踪。就在那座山上,耶稣向彼得露出属神的荣耀,所以他怎么不会把这山当作圣洁的呢?这是为什么摩西遇见神的地方也被称作圣地(出三 5 )。同样的描述语也应用在其他旧约中神显现的地方,特别是锡安山 200 。有趣的是,这山从未“在教会的宗教意识中被提升”!人们后来甚至不能对变像山的地理位置取得一致的见解。有人说是他泊山,有人说是黑门山。《彼得启示录》引用了这段经文 201 ,作者把话放在耶稣口中,说∶“让我们进入圣山。” 

  整个段落极注重指出变像向那些在场目睹的人心中所造成的冲击。彼得在此用这事例强调他对历史上的耶稣所有权威性的认识(藉以反驳假师傅把变像当作神话的说法);又申明旧约的预言和使徒的教训(针对扭曲两者的假师傅)原是紧密不可分的;并从耶稣道成肉身的生命中看出一项应许,就是祂将来要在荣耀中降临,这事是假师傅所讥笑的 202 。 

  183 参 Josephus, Antiq. , proem. 3. 

  184 提后二 17 ~ 18 。 

  185 请参看导论,Ⅲ及下 。 

  186 请参看导论,Ⅰ B  2 。 

  187 参 G. H. Boobyer 所着 St. Mark and the

  Transfiguration Story , 1940 。 

  188 参 A. M. Ramsey 所着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 , 1949,

  Chapter 13 。 

  189 参导论Ⅰ A . 

  190 参 Hennecke, New Testament Apocrypha ,

  vol. Ⅱ . pp. 680f . 

  191 它在新约圣经里只在此处出现。然而其对应动词 epopteuo{ 只在彼得前书二 12 、三 2 出现。这是不是另一个两书属共同作者的间接指标呢? 

  192 参∶路九 43 ;徒十九 27 。 

  193 ix. 2 。 

  194 这样 B 和 P72 的经文是“我的儿子,我所喜悦的是这一位”, P 的经文是“这是我的儿子,被喜悦的,就是这一位”。而大多数手抄本则是“这是我的儿子,被喜悦的”(受马太福音叙述的影响)。 

  195 最近似的对比经文是太十二 18 ,那里最好的抄本原文就是 hon

  eudoke{sen he{ psuche{ mou 。在对观福音中,只有马太福音在登山变相的叙述中提到“我所喜悦”,可是它的原文却是 en

  ho{ eudoke{sa 。 

  196 参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 1903, pp. 229 ~ 233, "The Beloved as a Messianic

  Title" 。并参看 Bauckham 对此经文极其仔细的注释。他结论说∶“彼得后书的一句话 ho

  agape{tos mou ,即我爱的,比对观福音中的相关经文更接近闪语字根,所以这话至少是原始的。”“因此,”他说,“彼得后书的作者讲述变像时并未参考对观福音。” 

  197 请看导论Ⅰ D  3 ( See p. 31ff )。 

  198 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 3rd ed., 1970, pp. 671ff., Appendix C,

  "Epistolary Pseudepigraphy" 。 

  199 Bigg, p.

  232. 

  200 出十五 13 ;书五 15 ;诗二 6 ,三 4 ;赛五十二 1 ,等等。 

  201 参看 Hennecke 所着 New Testament Apocrypha , vol. Ⅱ . p. 680. 

  202 Bultmann 和其他人的看法是,变像本身乃是一次复活后的显现,却被门徒插入耶稣道成肉身的生平事迹中。这种谬论已被 Boobyer 及 Stein 驳斥。 

  H 先知圣言证实真道(一 19 ~ 21 ) 203 

  19.  彼得现在从个人的见证讲到“先知的话”。就如同这名词所有其他的出处一样,彼得指的是旧约圣经。他在第 3 到 11 节已经引证旧约圣经,为要支持他的教训。这段经文可以有两种极端不同的解释。关键在于 bebaioteron ,即 更确 。这字可以代表旧约圣经证实了使徒的见证( AV 、 NEB ),也可以代表使徒的见证应验或证实了旧约圣经( RV 、 RSV 、 NEB 、 NIV )。但何者是真正的解释呢? 

  大部分注释者采取第二种解释,他们相信变像时门徒听见的声音更肯定了旧约先知对主降临的预言,这样“变像就为旧约圣经永远不变的真实性作了见证……若说变像证明了旧约圣经被福音书所超越取代,这就歪曲了事实(好像马吉安和许多其他近代解经者一般),因为‘应验旧约圣经’并不代表废弃旧约圣经,却是维护旧约圣经里对基督至尊神性永恒不变的见证。” 204 这个看法,虽是美好的教义,却暴露在两项批评之下。我们很难把原文 echomen bebaioteron (我们有更确实的……)强解成“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果彼得有这意思,他为什么不用正常的句构, echomen

  bebaio{thenta ?即使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都很难对天上的声音产生如此忠实的感觉,更何况是一位基督教的使徒呢?犹太人总是相信预言胜过天上来的声音。的确,自从先知预言停止以来,他们视后者(即 bath qol ,“(天上的)启示”)为启示的次等代替品 205 。至于使徒们对旧约圣经的尊重是无人能比的。他们维护基督教真理最有力的根据就是旧约的预言(参看使徒行传中的讲论,罗马书十五章,彼得前书第二章或整本希伯来书和启示录)。他们在手写的神的话语中寻求绝对的肯定,足以作他们卫道的根据。这就好像他们的主一般。旧约圣经原是为祂而写。彼得的意思似乎是上面所提的第一项解释。他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我,就到圣经里去找证据吧!”加尔文说∶“问题不在乎先知是否比福音书更可靠。”简而言之,“因为犹太人绝对相信先知的所有教训皆从神而来,难怪彼得说,他们的话语(比他自己的)更确实。” 

  把圣经比做 灯 或火把,照亮暗室,这点是广为人接纳的,也是很恰当的比方(参∶诗一一九 105 和《以斯得拉四书》十二 42 ),虽然“暗处”(原文 auchme{ros , NEB 译为 murky )在希腊文圣经中不再出现。然而,它却在《彼得启示录》中被用来描述地狱。这段经文的概念是点灯照明暗处铺灰的地方,以便打扫。我们应该靠圣经这把火炬行事为人, 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 。这话是什么意思?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有可能彼得代表亚历山大学派的先锋,大力宣扬真正基督教的知识( gno{sis )。由此而推之,新信主的人仍然在黯淡的灯光下行走,需要在研读圣经上多下工夫,直到他们来到日光之下,接受了基督教全备的真理,对基督有更成熟的认识(或被内住的圣灵光照)。普仑特( Plumptre )接受了像这样的观点,指出这样的体会与彼得前书二 9 的进入“奇妙光明”和路加福音一 78 的“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乃属不谋而合。 

  然而,天发亮与晨星上升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主的再来。讲到主再来的黎明,请看罗马书十三 12 。讲到“晨星”, pho{sphoros ,有趣的是在希腊文学中,这字不只被用来代表晨星(即金星),也被用来指皇族或属神的人。我们现今拥有主后第一世纪俄斐乌秘宗诗歌的片断,其中恳求 pho{sphoros 显出他的光辉 206 。在基督教的文献中,弥赛亚被看作民数记二十四 17 中的星所代表的(例如《死海古卷》中发现的弥赛亚文选),又是玛拉基书四 2 中公义的日头。在撒迦利亚颂里,基督乃是“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路一 78 , AV 、 NEB );以弗所书五 14 乃是被人重视的一段原始诗歌,讲到基督将要光照你,又在启示录二 28 和二十二 16 ,他也被称作“晨星”。 

  这一切显示本段经文还有第三种解释∶“要注意预言的经文直到主再来的完全亮光出现。”这么讲十分合理,也与第三章强调主再来的经文相配。反对的理由是主的再来不会 在你们心里 升起。盖士曼因此认为,会不会仿冒彼得的作者在此露出马脚呢?会不会因为作者在第三章对于主的再来作了合乎正统的讲论,却显出他属于一个以灵意解经,把世界历史至终高峰的结局变成纯属主观理论的世代?事实不尽如此。“在你们心里”也可能属于下一子句的起头(毕竟在古代手抄本中没有标点符号)。我们若把“在你们心里”移到 20 节的起头,在原文“升起”(中译∶出现)之后加一分号,则 20 节的意思就是“第一要紧的,在你们心里该知道……”。另一种说法是,天发亮晨星在基督徒心中出现,代表基督徒心中发出盼望的光辉,就是在“那日子接近的迹象向基督徒显明的时候”。他们盼望的实现在眼前∶主已经近了(苏登, von Soden )。然而,或许我们不应该太重视 盼望 ,却要看重 改变 。我们内心的改变不断藉着研读圣经而被圣灵加深(林后三 18 ),并在主来的大日得以完成。那时我们必要像祂,必得见主的真体(约壹三 2 )。 

  包可罕在这儿举出两个重点。他相信彼得心中所想到的不是把主再来作为一项整体的事件讨论,而是指出主再来时要带来的全备启示。这启示与我们从旧约圣经和使徒传统所得,有关耶稣的不完全知识,成为强烈的对比。包可罕说∶“基督徒的心里自然会感受到这项启示。”他指出,保罗也用主观和客观的语句来描述未来的世代(林前十三 8 ~ 12 )。 

  他讲论有关主再来的第二要点是,经文假定,主再来时读者很可能仍然存活着
──彼得后书第1章如盖士曼的主张正确,则这点就不成立。盖士曼以为作者已经放弃初代教会对基督复临的期望。 

  不论正确的细节为何,经文的主要重点十分明显。我们一生都在这个黑暗世界里奔走天路。神慈爱的赐给我们一盏明灯,就是圣经。如果我们留意经上的话语,寻求神的督责、警戒、引导和勉励,我们就可以安稳地走这条路。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我们就被黑暗包围。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应该由神的圣道来掌管。 

  20 ~ 21.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 

  这一段经文曾有许多解释。最主要的难处在于原文 epiluseo{s 的意义。它是一个在新约圣经里不再出现的名词。它的对等动词出现于马可福音四 34 和使徒行传十九 39 。在这两处经文里,它的意思都是解开一项难题。我们要讨论两种主要的解释∶第一,没有预言系出自先知自己的阐释
──彼得后书第1章也就是说,预言乃是神赐下的;第二,没有预言能用私意解说
──彼得后书第1章也就是说,必须依照教会的解释。在第一种解释里,重要的是先知怎样了解他的预言。在第二种解释里,重要的是我们怎样解释先知的话语。 

  第二种解释在今天很多解经家中间十分通行。它受欢迎的原因是它符合一项事实,假师傅的确误解了圣经(二 1 ,三 16 )。如果这意义正确,则它代表一项重大的真理∶圣经既非人自己创作的( 21 节),亦非人自己能解释的( 20 节);圣灵才是真正的作者兼解释者。再者,如果这意义是正确的,它将为第二章提供一项良好的引介。其实 NEB 就把这段经文放在第二章起头(但是这么做便是把原文整句切分为二,后半句成了新段落的起头!)彼得等于在宣布,只有圣灵充满的教会才能适当解释圣灵所默示的圣经 207 。假师傅的读经体会有偏差;他们还不明白正确解释圣经的要领,但正统教会已经藉着住在信徒心中圣灵的光照,具备了这项能力。 

  这种说法似乎合理,却有其难处。从文法上来看,这个句子乃是接续前面的话,并非与后面的话连接。在意义上,它也与前面的话较连贯。在前面一段话中,彼得所讲不是 解释圣经 ,而是 证实圣经 。他的主题在于基督教有关恩典、圣洁和天堂的教训乃是独特且可靠的。使徒在耶稣变像时听到神说话的声音,同样一位神也藉先知说话。第 20 ~ 21 节的讲论乃是与前面这段话连贯的,也是从前面的话导出的必然结论。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使徒对变像的叙述,因为那时神亲自说了话。我们也可以相信圣经,因为神在作者后面说了话。先知并没有捏造他们写下的话,也没有任意私解圣经。“他们并没有凭空胡言乱扯,也没有凭他们自己的判断想像臆测”(加尔文) 208 。在旧约圣经里,这是假先知的特征,他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耶二十三 16 ,并参∶结十三 3 )。然而,真正的预言乃是从神而来,并且这些先知虽然本身是人,却被圣灵感动引导 209 。 

  所以彼得讲论的乃是圣经的属神根源,不是讨论它正确的注释。如果圣经的注释是他这段经文的主题,则 21 节就完全与他的论点无关。更有甚者,为了配合 21 节, ginetai 就必须被强解成“放在放大镜之下”(梅尔)。梅尔本身是一个既优秀又诚实的学者,他不可能对这难处毫无感觉。事实上,包可罕指出,七十士译本和教父文集对 epiluo{ 的用法支持以下的结论∶此处所思考的主题乃是先知自己如何解释神的启示。 

  到此为止,我们应该很清楚明白,彼得一直都在为假师傅的两项指控答辩。他们争论说,使徒们制造有关耶稣及祂权能和再来的神话。面对此一挑战,彼得说∶“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亲眼在祂变像时看到祂的荣耀。”然后他引用旧约圣经作为见证。它原是比使徒本身更无懈可击的根据。无论是狂热分子或正统信徒都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假师傅竟然以排斥旧约圣经的权威性来回应,否定其属神根源,又说先知们只是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罢了。所以彼得严厉地重申这个犹太人、耶稣和基督徒都一致持守的信念∶旧约圣经真是从神而来的;当先知们传讲圣经里所记载的预言时,他们与神保持着关系,执行神代言人的职分。 

  有趣的是,在这项大概是对圣经作者们得默示最完备、最清楚的讲论里,作者们的心理状态却没有被提到。后书作者并不关心圣经作者们的感觉或是他们对预言了解的程度,他只注意到一件事实,就是圣经作者们乃是神信息的传递者。到底神与人在圣经的成书过程中扮演什么相对角色,经文中并没有提到。经文只说他们合作写成了圣经。后书作者在 21 节引用了一项生动的航海比喻(参∶徒二十七 15 、 17 ;其中原文 pheromene{ 被用来描写船被风吹得飘来飘去)。我们可以这么说,先知们扬起帆(他们顺服接纳神的旨意),圣灵便充满他们,带着他们的船沿着他们希望走的方向前进。人说了话;神也说了话。凡是正确的圣经教义都不会否定这项真理的任何一部分。当然,那些相信神乃是圣经终极作者的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探讨这些和神合作写圣经的作者们的底细,包括他们的背景、生平、活动范围、教育程度等等。原来启示并非叫人被动性的接受∶它乃是代表人主动的合作。神默示人的事实并非意味着作者必须废弃正常的心理运作。圣灵并非在使用一件器皿 210 ,祂乃是使用一个 活人 。神的方式一直都是透过人的个性彰显祂的真理。这一点从主耶稣的道成肉身可以清楚看出。此外,祂也不随便使用 任何人 。祂只用 圣洁 的人,就是那些奉献自己忠心服事的人。即使是这样的人,祂也不伤害他们的个性,却与他们合作,藉着他们的本相启示祂自己。“他说他们受了 感动 ,不是因为他们疯狂了(异教徒假想他们的先知必定疯狂了, enthousiasmos ),却是因为他们不敢靠自己行任何事,只一味顺服圣灵的引导,任由圣灵控制他们的嘴唇,好像随时都在祂的殿中一样。”(加尔文) 

  203 Theophilus of

  Antioch 在主后 \cs15 170 年从事着作。他三次提到这段经文∶一 19 ~ 21 。在 ad Autol . ii. 13 ,他讲到“他的话像小屋中的一盏灯。”在 ii. 9 ,他写到∶“神人带着神的灵,成为先知,领受神的教导,因为神把祂自己的灵吹入他们。”最后,在 ii. 33 ,他写道∶“我们受教于圣灵,祂藉着众先知说话。”这些引据不但指出 Theophilus 如何钻研了彼得后书,证实了此书信的古老性,它们更显出他如何敏锐地了解这段难解经文的意义。 

  204 A . M. Ramsey,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 , p.

  126. 

  205 参看 C. K. Barrett 所着 \cs15 The Holy Spirit and the Gospel

  Tradition , 1947, pp. 39f . 

  206 参 Moulton 和 Milligan, Vocabul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 1949, p. 680, s. v. phosphoros . 

  207 我们可以在此稍微提一下 Ka/semann 的观点,以供对解经有兴趣之人参考。他以为 19 ~ 21 节乃是大公教会谨慎支持圣职人员立场,反对狂热分子过分注重 gno{sis 的表征。初代基督教的作先知讲道职事在那时已经消失
──彼得后书第1章教会领导阶层以为这种职事太危险,可能有人会把道理讲错,所以停止了这职事。这正是彼得后书的精神。“作先知说预言只限于旧约时代。”但是即使这么做也于事无补。狂热分子的释经取代了先知预言!因此,教会必须对解释圣经的职事加以控制。整个团体必须服从教会指派的教师对圣经的解释( Ka/semann , p. 190 )。不用说,这段经文本身并没有以上这些意义。 

  208 von Soden 怀疑此处有影射假师傅的意义。他可能是正确的。真正的先知与假师傅不同,他们并不倚赖自己的意见。神的声音从天而降在他们的身上,就如同古时在变像时降在使徒身上一样。 

  209 原文 epilusis 于是几乎代表“默示”,这是 J. P. Jacobszoon of Leyden 早在 1599 年所作的翻译。没有任何预言性的经文是靠自我启示,自我癫狂产生的,乃是由神而来的。参 J. Loow in Nederlands Theologische

  Tijdschrift , 3, 1965, pp. 202 ~ 212. 

  210 这里没有任何一点类似孟他努派的主张。他们以为他们像七弦琴一样,任由圣灵的琴拨挑动。孟他努派兴于第二世纪中叶。如果这封书信是在那以后写的,如果作者是孟他努派人士,他会比 21 节更深入地讨论这一点。如果他不是孟他努派人士,他会仔细阐明他与孟他努派的区别。这儿提到默示属个人感动的观念,与后来盛行的那种机械化观点截然不同。 

  彼得的话与另一个与他同时代的犹太人,斐罗,对默示机械化的了解同样有极大差别。斐罗把默示看成神强制性的占有一人,把那人变成一个“承载神重担的人”( theophoros, Mut. Nom . i, p. 609, de Somn . p. 689 )。彼得把默示看作神与圣洁之人中间个人化却又关系正常的合作。经文中未曾讲到圣书作者在写书时处于疯狂状态,如同斐罗引述他们像在祭酒神时发疯的状态。这些作者乃是在神的旨意里被引导前进,却也是出于他们自己的甘心乐意。 

  
──彼得后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彼得后书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生命的战歌(一 1 ~ 11 ) 

  基督徒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战场。我们的仇敌就是情欲,我们该怎样装备自己,以致能够拥有生命的丰盛和得胜的把握呢? 

  .争战的基础( 1 ~ 4 ):“认识神”是生命的基础和争战的动力。因认识基督的“义”、“荣耀和美德”,我们就得“宝贵的信仰”和“一切关乎生命(得救)和虔敬(成圣)的事”。这些是我们生命中所需要的“恩惠和平安”。我们有了生命成长的应许(或目标),得以脱离败坏(身心灵和人际关系腐朽的痛苦),并且“得与神的性情有分”,满有丰盛的人格。 

  .争战的装备( 5 ~ 7 ):与情欲争战,不能靠外在的装备,要靠内在人格的培育;故此,彼得说,生命要结出果子来,就是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和爱的性情。由于基督徒已有了新生命,这些性情的质素已蕴含在我们的里面了,问题是我们有否“殷勤”的态度,竭尽所能地把这些质素发挥出来。 

  .争战奏凯( 8 ~ 11 ):若果基督徒“殷勤”地装备自己的生命,坚守神的“拣选和恩召”,就不容易“失脚”,而能满有果子和“丰丰富富”地进入神永远的国。 

  默想  你是否“殷勤”地装备自己的生命呢? 

  殉道者的情怀(一 12 ~ 21 ) 

  .负担( 12 ~ 15 ):彼得对受书人有一份很浓厚的感情,以致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他的感情仍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1. 受书人对彼得所讲的一套已是耳熟能详,甚或已在实行之中;但是由于爱的缘故,他仍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 

  2. 彼得快要为主殉道,但在顷刻生命转离之间,仍是念念不忘信徒们的需要,以死别之情作语重心长的劝导。 

  .见证( 16 ~ 18 ):彼得在此回忆起主耶稣曾在山上变像的情景(参路九 28 ~ 36 )。他以亲身的经历来见证主耶稣的尊荣和祂真确的教训。 

  .印证( 19 ~ 21 ):彼得以“灯”和“晨星”来比喻旧约先知的预言,就像在黑暗中给人照明,有引导的作用。预言能够使人内心存有温暖的盼望。“天发亮”是指主再来的时候所带来的大光明。在主未来之先,圣灵已感动了众先知记下主再来的预言,给活在黑暗世代中的人一种光明的引导和盼望。这既是圣灵的默示,解经的人便不能用私意来解说。 

  默想  今天属灵的长辈对你的劝勉、提醒和见证,你能接纳多少呢?你对圣经的教导和预言,又能相信多少呢?有否影响你的生活态度? 

  祈祷  感谢天父,藉祂自己的话语和仆人,成为我随时随地的提醒。
──彼得后书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1:1-2 问安 

  1 “义”:在此尤指神公义不偏私的性情。 

  “同得 ...... 信心”:表明读者与作者地位平等,都从神那里领受了一样宝贵的信仰。 

  1:3-21 真知识的性质 

  3-11 增进真知识的基础和途径 

  基督徒是蒙神呼召、拣选的族类( 3 下,参彼前 1:15; 2:9 ),既脱离败坏,领受了神的生命,分享神的本性

  ( 4 下), 就当凭着神所赐的诸般恩典( 3 上),在多方面殷勤追求( 5-7 ),如此就能在真知识 有所长进( 8, 参 2,3 ),不致心智 瞎眼、近视( 8-9 ), 且能信仰坚定,灵命丰富了( 10-11 )。 

  5-7 “加上”:原文此字有“慷慨付出,鼎力合作”的含意。 

  “爱众人的心”:原文为单字,指舍己无私的大爱。(见约 3:16; 林前 13; 约一 3:16 等) 

  9 “忘了 ...... 洁净”:基督徒如不努力长进,就是故意忘记他信主时旧罪已获赦,应开始新生。 

  10 “使你们 ...... 坚定不移”:拣选和呼召虽来自神 ( 3 ), 但信徒有责任藉好行为和灵性的长进证明神呼召的真实;如此才不致最终失落,反能丰盛地有分于主耶稣将来永远的国度。(参路 12:47-48; 林前 3:10-15 ) 

  12-21 真知识的凭据 

  12-15 真知识值得重覆提醒 

  13 “这帐棚”:比喻会朽坏的,短暂寄居在世的肉身。(参林前 5:1 ) 

  14 “正如 ...... 指示我的”:有关彼得会为主殉道的预言,见约 21:18-19 。 

  15 “去世”:这字原指“离开”,于路 9:31 曾用来形容耶稣的“去世”。 

  16-18 彼得个人经历的凭据 

  耶稣登山变像时的荣耀,足可证明祂神圣的身分和祂荣耀再来(“降临”)的必然性,表明上述( 3-11 )话语的真确。 

  16 “威荣”、“荣光”; 

  17 “声音”:见串 18 。彼得对“主再来”的强调,参 3:3-4 。 

  19-21 旧约先知预言的凭据 

  19 “我们并有 ...... 的预言”:或可译作“先知的预言,给我们愈

  加确实了”。 

  旧约对耶稣的预言如灯燃亮昏暗混浊的世界,信徒应郑重留心圣经的这些教训,直到现今世界结束(“天发亮”),耶稣再来、叫信徒内心振奋之时(“晨星 ...... 的时候”)。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彼得后书

彼得后书第一章

1:1 本节至2节的问候语,和《彼前》基本相同,受信人应该也是散住在小亚细亚北部的基督徒。所不同的是多了“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的话。认识基督是本书的重要题旨,也是抵拒异端虚假教训的对症良药。

本信的收信人大半为当第二代的基督徒(参1:15),但基督是公义的,一样给了他们象第一代信徒同样的宝贵信心。参《彼前》1:1注。

1:2 “认识”(希腊原文为epignosis)这个词在本书中出现四次(本节,3,8;2:20),指比较深入而完全的知识。“知识”(gnosis)出现三次(5,6;3:18)。诺斯底派心目中的是有关宇宙构造、世界创造、以及神的本性等隐秘奇诡的说法,认为人得救是脱离属物质的邪恶躯体,所倚靠的不是对基督的信心,而是靠隐秘的知识。彼得指出,唯有认识主耶稣基督才能得到恩惠平安和那永远的国(8,11节)。

1:3 只要能认识那召我们的主,我们灵性生活所需的一切,祂都能赐给,毋须从神秘的玄学中求。“荣耀”是基督的本性与本质,祂召我们进入祂的荣耀和美德中。

1:4 这“应许”是:得脱因世上情欲来的败坏,可以享受神的性情;也就是藉着圣灵,神可以住在我们里头,神的荣耀显在我们身上(罗8:18),我们与神的生命有份(约1:12-13;14:16-17;加2:20)。这应许是给予每个信徒的。

1:5 本节至11节说明达到这种境界必须经历德行与灵性上的增长过程,成为在基督里能结果子的完美生命。这包括最基本的信心(对神的信靠)、德行(道德上的美善)、知识(认识神的智慧)、节制(自制而不放纵)、忍耐(坚定不移)、虔敬(表现在生活中的对神的恭敬)、爱弟兄的心(对主里的人的关怀)、爱众人的心(基督徒美德最高境界是能爱众人,做到象天父一样完全—太5:48)。

1:8 基督徒必须同时培育这些美德,在灵性上有不断的增长,行事为人才能达到圣洁完全,得以认识主基督。脱离罪的辖制不是要人放任,而是要在德行上操练,作光明的儿女(参西1:9-12)。

1:9 当时有些人用虚假道理的教训人,说人可以不遵守神的道德律仍能认识神。彼得郑重指出,人若不培养美德,过圣洁生活,只是一个“瞎子”或“近视眼”,看不见也认识不到神。“眼瞎”含有“闭着眼不看”的意思。

“旧日的罪”指基督徒信主前的罪,靠神的恩典现已得赦。

1:10 信徒应积极壅培5至7节所说的美德,用圣洁的生活来证明所蒙的恩召和拣选。神选召我们是要我们得成圣洁,顺服基督(参彼前1:2;弗1:3-6及注),若能实行这几节所说的事,便可证明确为神所选召。

1:11 能达到这境界的基督徒,便与基督的永生有份,得成为神国的子民(参太13:11注;雅2:5)。

1:13-14 “这帐棚”指肉身(林后5:1-4)。一般认为此信写于作者殉道前不久。彼得记得主对他说的话(约21:18),自知时日无多,谆谆训勉信徒,务要坚固,不可动摇(比较提后4:6-8)。

1:15 传统认为《马可福音》大部分是彼得讲道的记录,由马可整理写成;本节指的可能即为此书。作者的目的可说已藉《马可福音》一书达到。

1:16-18 作者追述多年前目睹耶稣登山变像的事(太17:1-8)。当时在场的有彼得、雅各和约翰三个门徒(太17:1),所以作者用“我们”。雅各早逝(徒12:1-2),彼得写这封信时,只剩他和约翰。

“圣山”为耶稣变像之山,一般以为位于黑门山。称之为“圣”,不过说明此山曾被选作神显现祂荣耀之用,并不意味此山与别的山有什么不同。

彼得等使徒所传的信息,是根据他们亲眼看见的基督大能;不是虚捏的故事,象假教师那样用以取利(2:3)。使徒看见耶稣变像,预见到基督再来建立祂国度的荣耀。

1:19 先知的预言如“灯”,照亮暗世,让我们知道怎样行事为人;又好象天发亮时的“晨星”,预告主基督的来临(参启22:16)。信徒若留意预言,儆醒等候基督再来,力行神的话语,就可多得亮光,不至在暗中摸索。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是说彼得他们既曾亲眼看见变像(1:18),便知圣经预言的事必会应验。又由于已有若干已经应验,足为神所默示的明证(21节)。圣经中对将来的事远在事情发生前很早便预告,是单凭人的智慧和远见无法猜测得到的;何况这些预言的内容详尽且具体,更非普通算卜侥幸测中可比。

1:20 “私意”即己意,断章取义,偏离原意。圣经中的预言不可随私意或脱离全本圣经前后贯通的原则来解释;也不是照说预言的先知自己的意思说出来的。使徒传讲的信息,不是凭人的想象,而是出乎神。

圣经是神与人共同参与写成(参提3:16),神是信息之本,圣经所说的话乃神的话。圣经作者把神的话传达出来,不是靠他自己,而是因为有圣灵与他同工,教导他,使用他的才智、性格、感情和文字风格,正确无误地写下神给人的启示。作者不是机械的记录,而是活泼地传达。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抱歉,本章没有注释

彼得后书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壹.问候(一 1 , 2 ) 

  一 1   西门彼得 形容自己是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 。再一次,他朴实又谦卑的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自愿选择成为仆人,并由神选召成为 \cs9 使徒 。他没有用任何浮夸的称号,或用什么来突显自己的地位。他只是满心感激地强调他事奉复活救主的责任。 

  我们对收信人的唯一认识,就是他们与彼得和他的同工们 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这可能暗指彼得正写书信给外邦的信徒,他们与一切信主的犹太人接受相同的信心;这信心是毫无缺欠的。所有蒙神恩典拯救的人,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是男是女,奴隶或自由人,在神面前都一同得接纳。 

  信 心是指当他们信奉基督信仰时所接受的一切。他进一步解释,这 信 心是 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 而有的。他的意思是, 神 是公义的,将这信心同样地赐给一切相信主 耶稣 的人。基督的受死、埋葬、复活,预备了一个公义的基础,让神可以因 信向罪人施恩。罪价已还清,现在神可以称一切相信衪儿子的罪人为义了。 

  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 这称谓,表明主耶稣绝对的神性,这在新约圣经中屡见不鲜。如果衪根本不是神,那么这些话就毫无意义了。 

  一 2  彼得为读者作了个高超的祷告,就是 愿恩惠、平安 ,因他们 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 他们。他希望他们能够在每一日的生活中,因 神坚固和赐能力的 恩惠 (恩典),可以得 这 认识 。他希望他们的心,能蒙神那超乎一切理解的 平安 所保守。然而,他所冀盼的不是他们一点一点地得 !他希望这些恩典能 多多的加给 他们,而不是一点一点地赐与。 

  这些恩典如何能 多多的 加增呢?就是透过 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 。我们认识 神 愈深,就愈能够经历 恩惠、平安 。住在至高者的隐密处,远胜于偶尔朝见神。能体会神 恩惠、平安 之奥秘的,是住在神圣所中的人,而不是住在外围的人。 

  贰.呼召信徒培养坚强的基督徒品格(一 3 ~ 21 ) 

  一 3  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对这段经文产生莫大的兴趣,因为经文告诉我们可以怎样保守自己在今生不致跌倒,并确保能凯旋地进入永生。 

  首先,彼得向我们保证,神已经将一切所需的赐下,好叫我们能过圣洁的生活。这赐予是衪权能的明证: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衪的能力首先把我们拯救过来;自此,衪的神能也不断使我们有能力过圣洁的生活。这里的次序是
──彼得后书第1章先是 生命 ,继而是 虔敬的事 。褔音是神的大能,要拯救罪人脱离罪的惩罚和权势,叫人不致灭亡,不再被玷污。 

  所谓 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 ,包括基督那大祭司的工作、圣灵的工作、天使代表我们所行的事奉、我们信主时所得到的新生命,以及神的道的指引。 

  过圣洁生活的能力,来自 认识那……召我们的主。神的神能 是圣洁的源头,认识衪就是得圣洁的途径。认识衪就是永生(约一七 3 );而在认识衪上成长,就是在圣洁上成长。我们愈认识祂,就会跟衪愈相似。 

  一个彼得经常提起的主题,就是关于我们的呼召。他提醒我们:( 1 )我们乃是蒙呼召离开黑暗,进入衪的奇妙光明中(彼前二 9 );( 2 )我们是蒙召跟从基督受苦的脚踪(彼前二 21 );( 3 )我们是蒙召以祝褔回敬辱骂(彼前三 9 );( 4 )我们蒙召进入衪永远的荣耀里(彼前五 10 );( 5 )我们是蒙衪的 荣耀和美德 所召(彼后一 3 )。最后一点的意思,是指衪藉 向我们揭示自己的荣美来 召我们 。大数的扫罗是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看见神的荣耀而蒙召的。一位较后期的门徒作见证说:“我瞻仰衪的脸,其后我便对一切与衪不相似的事物失去兴趣。”他是蒙衪的 荣耀 和卓越的美德所呼召。 

  一 4  神透过自己的大能,赐给我们叫我们能过圣洁生活的“一切……的事”,包括衪圣言中 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 。据占计,圣经中最少有三万个应许。本仁约翰曾说:“生命的路途上委实撒满了神的应许,以致我们每走一步都踏在神的应许上。” 

  彼得在他的两封书信中提到七种 宝贵 的东西,最后一种就是神的 应许 。我们的信心比金子更宝贵(彼前一 7 )。基督所流的血是宝贵的(彼前一 19 )。基督这活石,在神的眼中是宝贵的(彼前二 4 )。基督作为房角石,也是宝贵的(彼前二 6 )。对一切相信的人来说,衪是宝贵的(彼前二 7 )。那不会毁坏的装饰,就是温柔安静的心,在神眼中是极宝贵的(彼前三 4 )。最后,神的应许是宝贵的(彼后一 4 )。 

  让我们来想一想那些关乎圣洁生活的应许:( 1 )脱离罪的辖制(罗六 14 );( 2 )够用的恩典(林后一二 9 );( 3 )遵行命令的能力(腓四 13 );( 4 )胜过魔鬼(雅四 7 );( 5 )受试探时有出路(林前一○ 13 );( 6 )只要认罪就可得赦免(约壹一 9 )
──彼得后书第1章而且,罪孽不会被记念(耶三一 34 );( 7 )我们求告神就蒙搭救(诗五○ 15 )。 

  难怪彼得说神的 应许 是 又宝贵又极大 的了!这些应许能够令信徒 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 。我们抵挡试探所需的一切,神已应许要完全赐给我们了。当强烈的欲望袭来,我们可以按应许向神求助。这些应许使我们能脱离世上的败坏
──彼得后书第1章在性方面的罪、醉酒、污秽、苦恼、背信和争竞。 

  积极的一方面就是,凭 这些应许,我们 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基本上,在我们信主的时候,这就成为了事实。然后,当我们在生活中实际地享受神的应许时,我们便愈来愈与神相似。例如,衪应许说我们愈多想衪,就与衪愈相似(林后三 18 )。只要我们研读圣经,从圣经的启示下研读认识基督,并学效跟随衪,我们便使这应许成为事实。在这过程中,圣灵模造我们有衪的样式,叫我们荣上加荣。 

  一 5  第 3 至 4 节显示,过圣洁生活所需的一切,神早已赐给我们了。衪既已这样做,我们便必须努力培养运用。神不会勉强我们,或单方面地使我们成为圣洁。我们必须渴望并立志成圣,并且克己不懈。 

  论到基督徒的品格时,彼得认为信心是必然已有的。毕竟,他的对象是基督徒,是那些已经因对主耶稣投以 信心 而得救的人。因此,他并没有叫他们要培养信心;他假定他们都已经拥有信心。 

  所需要的,是在这 信心 上再加七种圣洁的要素,并不是逐一加上去,而是在每一时刻都全面地表现这些美德。 

  奥尔信的父亲过去常用以下的演绎方式,将这段经文念给他的儿子们听: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大卫的勇毅;有了大卫的勇毅,又要加上所罗门的知识;有了所罗门的知识,又要加上约伯的忍耐;有了约伯的忍耐,又要加上但以理的虔敬;有了但以理的虔敬,又要加上约拿单爱弟兄的心;有了约拿单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约翰的爱心 1 。 

  蓝斯基则这样说: 

  这七种德行,是用来与假先知(二 1 )及他们的假信仰生活作对照的。他们所有的不是德行而是耻辱;不是知识而是鲁莽无知;不是节制而是放荡淫乱;不是在善事上忍耐而是在恶事上坚持;不是虔敬而是不虔;不是爱弟兄的而是憎恨神的儿女;不是真正的爱心而是令人心寒的冷漠 2 。 

  第一种品格是 德行 。这可以是指虔诚的行为,生活上的善行,或高尚的道德操守;然而,这一切似乎都给其后的“虔敬”所涵盖了。这里所说的 德行 ,也可以指在敌对的世人面前表现属灵的勇气,坚守公义正直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想到殉道者的勇气。大主教克蓝麦被勒令签署放弃信仰声明,否则便会被烧死。起初他拒绝签署,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用右手签署了放弃信仰声明。后来,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于是便叫负责行刑的人把火点起来。应他的要求,他的双手并没有给绑起来。于是他将他的右手伸入火焰之中,并说:“这就是签了名的手,因此应先受刑罚。这只手犯了罪!灭亡吧,卑贱的右手! 3 ” 

  有了勇气,必须加上 知识 ,尤其是对属灵真理的知识。这里所强调的,是研读神的话和行其中律例典章的重要。 

  藉 圣经更认识耶稣, 

  与我主灵里相通。 

  一言一字都闻主声, 

  每句每行我承认。 

  ~侯丽莎 

  透过对圣经教导的体验,我们就能够建立一套欧德曼所说的“实践基督信仰内容的技巧”。 

  一 6  神呼召每一个基督徒过有节制的生活。有人将节制形容为在圣灵的策动下,用意志去控制的能力。我们在祷告、读经、时间运用、控制肉体,以及奉献自己等各方面,都必须要有纪律。 

  保罗是实践 节制 的人。“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褔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 26 , 27 ) 

  杰出的鸟类学家奥杜邦为了要更认识世上各种雀鸟,不惜长时间处于令人难受的环境中。李罗伯这样形容他: 

  当与工作的成果相比时,身体上的难受在他眼中完全算不得什么。他会在黑暗及烟雾中,动也不动地蹲伏上不知多少时间;只要能够对某一种雀鸟有多一点认识,那么多个星期的苦候,对他来说是完全值得的。他会站在水深及颈的死水中,屏息静气地等候;而在他不动声息地守候之时,有无数的毒蛇和鳄鱼在他面前游来游去。 

  他喜形于色地说:“这当然不好受。但那又何妨呢?我已清楚看见那雀鸟的一动一静了!”为了取得资料绘下雀鸟图片,他是什么也在所不计的 4 。 

  由于有别人作榜样,由于这个快将灭亡的世界有刻不容缓的需要,由于有失见证的危险,我们应自我克制,以致能将最好的献给基督。 

  有了 节制 便应该加上 忍耐 ,即是在逼迫与逆境中坚持恒忍。我们不可忘记,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只在开始之时一鼓作气是不足够的;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到底。有人以为相信基督,就会不断经历身处颠峰的兴奋;这是不切实际的。基督徒需要面对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不足挂齿的杂务,差强人意的处境,刻骨铭心的忧伤,以及无可补救的失败。 忍耐 就是当一切都似乎对我们不利时,仍然撑持下去,奋勇向前。 

  下一种美德就是 虔敬 。我们的生命应当效法神,在实际的生活上表现出圣洁来。我们的品行应有超凡脱俗的素质,令人能察觉到我们确是天父的儿女;作为神家里的人,我们应该都有 神的形象。保罗提醒我们:“……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四 8 ) 

  一 7   爱弟兄的心 使世人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一三 35 ) 

  爱弟兄的心带来 爱 所有人的心。这基本上并非情感方面的事,而是意志方面的事。这并不是我们要去经历情感上的亢奋,而是我们要去遵守的诫命。从新约圣经的角度看,爱是超自然的。非信徒根本不能够按神的吩咐去爱别人,因为他没有神的生命。只有神的生命才足以使一个人去爱他的仇敌,并会为处决他的人祝祷。爱的表现,在于付出。例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约三 16 )“……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五 25 )我们可以为别人付出时间、才干、财宝和生命,以表示我们的爱。 

  麦艾特是五名在厄瓜多尔被奥卡印第安人杀死的青年宣教士之一、麦库里是他的父亲。一天晚上,当我们跪下来一起祷告时,他这样说:“主啊,让我可以活下去,亲眼看见那些杀害我孩子的人信主,让我可以拥抱他们,告诉他们我爱他们,因为他们爱我的基督。”当你能够这样为那些杀害你的亲生儿子的人祷告,你所拥有的就是基督徒的爱。 

  这七种美德,圆满地包涵了基督徒应有的品格。 

  一 8  在作门徒的道路上,信徒不可能停留在原有位置,因为不进则退。前进的可以得 力量,得蒙保守;后退的会遇上危险,遭遇失败。 

  没有坚持在基督徒品格上追求长进发展,就会引致闲懒、不结果子、眼瞎、短视和善忘。 

  闲懒 。与神有相交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果效的生命。在圣灵的引导下,信徒会放下没有益处的活动,确保生命收到最大的益处。否则,我们就只是在打空拳,徒劳无功。 

  不结果子 。纵使对我们 主耶稣基督 有很多的 认识 ,但仍可能在这 认识 上 不结果子 。知而不行,必然的结果就是闲懒无用。死海之所以是死海,正是因为只有汇入而没有流出;在属灵的范畴里,这样的情况也扼杀了结果子的能力。 

  一 9   短视 。有些程度上的视力受损,可被称为眼瞎。这里特别提到眼瞎的一种,就是短视;短视的人只为眼前而活,并不顾念将来。他只专注于物质的事,却忽略了属灵的事。 

  眼瞎 。没有第 5 至 7 节所说七种特质的人,都是眼瞎的。他看不见在生命中什么是主要的,不懂得分辨什么是有真正属灵价值的,只活在膝黑一片的世界里。 

  善忘 。最后,缺少那七种德行的人,是 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他已蒙救赎这一事实,对他已失去了影响力。他又回到曾被救赎离开的境地去。神以自己的儿子来为他赎罪,现在他却视这些罪为儿戏等闲。 

  一 10  因此,彼得劝勉他的读者,要对所 蒙的恩召和拣选 坚定不移。这是神救赎计划的两方面。 拣选 是指衪对人个别地拣选,那是带权能和永恒的拣选,使这些人成为属乎衪自己的。 恩召 是指他在特定的时空采取行动,实践衪的拣选。在神创造世界之先,我们已蒙 拣选 ;在我们信主之时,我们是蒙了 恩召 。在时间次序上来说,是先有 拣选 ,然后才有 恩召 。但从我们的经验上看,我们是先认识衪的 恩召 ,然后才知道原来基督早在永恒之初拣选了我们。 

  我们所蒙的 恩召和拣选 ,本身已是 坚定不移 的了;神永恒的计划是不会打折扣的。然而,我们却可以透过更多效法我们的主,使这恩召和拣选得到确定。藉 结出圣灵的果子,我们可以无可置疑地证明自己确实是属乎衪的。圣洁的生活,证明我们确实是蒙恩得救的人。 

  致力过圣洁的生活,可以保守自己不至于失脚。当然,我们永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基督所作成的工,已经将我们从这境况中拯救出来。这里所指的,是陷在罪恶、羞耻和无用之中。如果我们没有在神的事上长进,便会陷在危险之中,生命有受严重损害之虞。但如果我们保守自己在圣灵中行,我们便不会失去服侍主的资格。神保守一切为主奋力向前的基督徒。属灵上的闲懒与眼瞎,是危险之所在。 

  一 11  在灵里不断长进的,不但得享安全,还蒙应许得以 丰丰富富 的 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彼得在这里所讨论的,不是我们能否进入神的国,而是如何进去。得以进入神天上的国的唯一凭据,是对主耶稣基督的信心。然而,有部分信徒会以更丰盛的姿态 进入这 天上的国。信徒各自所得的奖赏,会有程度上的差别。根据这里所说,所得的奖赏会视乎信徒效法救主的程度而定。 

  一 12  当彼得想到这些事在今生和永恒的意义时,他便决意要不断提醒信徒关乎培养基督徒品格的重要。纵使信徒在这方面已有所认识,他们仍需常常接受提醒。我们也一样。虽然我们在 已有的真道上坚固 ,但总会有注意力被分散或忘怀的时候。故此,我们有必要经常重提这真理。 

  一 13  彼得不单希望,并且认为有责任 趁 他还在世的时候,透过不断的提醒来 激发 圣徒。他既快将辞世,便感到是时候唤醒信徒以免他们在灵里昏睡了。 

  一 14   主 已经指示彼得他将离世,也已说明了离世的方式(约二一 18 , 19 )。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位年迈的使徒知道,随 事情的发展,他是快将离世的了。这使他更坚决地认定,要用他尚余的时间,关心神子民在属灵方面的褔祉。 

  他形容自己的死亡为放下在世上的居所,或脱离身体或 帐棚 。四处周游的人,以帐棚为临时居所;同样地,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在世上寄居时的居所。当我们死亡时,这帐棚便要拆掉。在被提时,信徒身体要复活并改变。圣经将这永恒和荣耀的身体形容为房屋(林后五 1 )。 

  虽然彼得获指示他快将离世,但这并不否定基督快将回来接衪的圣徒的真理。真正属神的教会,一直以来都准备基督会随时回来。彼得从主得了特别的启示,才知道当主再来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一 15  彼得不但决意要提醒圣徒灵命长进的重要,自己也采取行动,将这些提醒笔录下来,使后世可以时常 记念 。信徒可以凭 他所写下来的,随时提醒自己。结果,彼得的书信成为男女信徒灵程上的亮光,迄今已近二十世纪;这果效还要持续下去,直到救主再来。此外,根据可靠的古老传说,马可又将他属灵的师傅使徒彼得的亲眼见证笔录下来,这样就写成马可褔音。 

  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于此清晰可见。文字记录可以传之久远。透过文字记录,一个人纵使已经化为黄土,他的工作仍然产生果效。 

  彼得在原文里用来谈到他 去世 的字,演变而成今日英文的 exodus (大批地离开)一字。路加福音九章 31 节形容基督离世,所用的也是这个字。所以,死亡并非不再存在,而是离开某处,到别一处去。 

  这几节经文对我们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因为经文揭示,对一个属于神而又快将离世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 这几样 和 这些事 \cs8 共出现了四次,即第 8 、 9 、 12 和 15 节。站在永恒世界的边境来看基督信仰,会发觉其中那些伟大而又基要的真理,确有无比的价值。 

  一 16  本章结尾的几节经文,论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确实性。彼得首先辩明使徒的见证是确实的,继而辩明预言必定成就。彼得在这里好像把新旧两约连系起来,并告诉他的读者要掌握这合而为一的见证。 

  他强调,众使徒的见证是根据事实而不是神话。他们 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 读者时, 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 或神话。 

  他特别提到的事件,就是基督在山上变像一事。有三位使徒目睹这事,他们就是彼得、雅各和约翰。 大能和降临 是表达“在大能中降临”或“有能力的降临”的文学手法 5 。基督在山上变像,是衪在 大能 \cs8 中 降临 ,统管全地的预演。马太对这事的记录,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马太褔音十六章 28 节,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紧接的经节记述了登山变像的事。在山上,彼得、雅各和约翰看见主耶稣的荣耀,即将来衪在地上作王一千年时的荣耀。这三位使徒在他们有生之年看见了人子在衪国里降临的荣耀。这样,主在马太褔音十六章 28 节所说的话,在十七章 1 至 8 节已实现了。 

  彼得在这里强调,使徒对登山变像的记述,并不是基于 虚言 (在希腊文中,这字解作神话)。这正是部分现代神学家用来攻击圣经的字眼。他们建议应将圣经“非神话化”。布特曼提出新约圣经中有“神话虚构的成分”。洛滨孙则呼吁基督徒要承认圣经中有很多篇幅都含有神话的成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踏出了痛苦但果断的一步,就是承认圣经中的确包含了“神话”,这是宗教真理的其中一种重要形式。除了极端的基要派之外,所有人都逐渐承认,创世记中关于创造及人类堕落的故事,只是虚构的神话而不是历史记载,目的是要表述关于人类和宇宙的最深真理;毕竟就因这目的,所以虚构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如果要扞卫基督教的真理,就必须承认、强调这些故事并非历史事实;这样就可以避免人类学和宇宙哲学所提供的另类解释的挑战。 没有作出这样分辨的人,是将自己置于赫胥黎及其一派的入股掌之中,任由鱼肉 6 。 

  为驳斥虚构神话的指控,彼得为登山变像提供了三个证据,亲眼看见的见证;亲耳听见的见证;以及亲身经历的见证。 

  首先关于亲眼看见方面,使徒们 亲眼见过 主的 威荣 。约翰作见证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 14 ) 

  一 17  然后是亲耳听见的见证。使徒们听见 神 的 声音 说:“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这个听得见的、对主耶稣的推崇,从极大荣光之中临到衪;这极大荣光就是荣光闪耀的云彩,称为舍吉拿( Shekinah ),标志 神的同在 。 

  一 18  彼得在提到雅各、约翰和他自己的时候,强调当他们 同 主 在圣山的时候 ,清楚 听见 神的 声音 。这是三个人一同作的见证,根据马太褔音十八章 16 节,这种见证是真实可靠的。 

  最后,彼得还加上亲身经历的见证。 我们同他在圣山 。这是真实生活上的事,所以是无可置疑的。 

  到底登山变像是在哪个 山 上发生,我们并不知道。如果这山为人所知道,可能现在山上已建满了神坛祠庙了。 7 这山被称为 圣山 ,不是因为山本身是神圣的,而是因为神拣选这山作为神圣事件的场地。 

  一 19   我们并有先知史确的豫言 。旧约的先知早已预言,基督要在能力和极大的荣耀中降临。登山变像时所发生的一切, 确 定了这些预言。使徒们所看见的,并没有推翻旧约先知的预言,也没有使预言更肯定,只是证明预言都是真确的。在这里,神让使徒们有机会预先窥见基督将来国度的荣耀。 

  格连特对本节余下部分的翻译,有助我们了解经文的意思: 

  “……你们心里留意这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留意格连特在这里用了加插句的句式。按照他的翻译, 你们心里 应与 留意 连接。换句话说,我们应在心中加以留意。中文圣经和合本及很多其他的译本作: 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 ;这译法在释经上构成实际的困难。 

  先知的预言就是照耀的 灯。暗处 就是这个世界。天发亮代表现今教会时代的结束(罗一三 12 )。 晨星 的出现,代表基督再来接衪的圣徒。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应常将 先知的……豫言 放在面前, 心里 珍而重之,因为这些预言在这黑暗的世界中如同明 灯 照耀,直至这个时代结束,基督在云彩中降临,将等候衪回来的子民接回天家。 

  一 20  在本章的最后两节,彼得强调圣经中的预言乃是源自神,并不是出于人意;这些预言是神的启示。 

  经上所有的豫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 (或作“没有出于私意的”)。这句话引来各种各样的诠释。有一些是荒谬的,例如认为诠释圣经是教会的专利,信徒个人不应研读圣经! 

  另外有些解释本身所说的或许是对的,却并不是这段经文的意思。例如,没有一节圣经可以单独抽出来加以诠释,而是必须按上文下理及其他经文来理解。 

  然而,彼得所针对的是预言的来源,不是神发出预言后人怎样去解释。他所指出的就是当先知坐下来写预言的时候,并不是 随私意解说 事件或将自己的结论记下来。换句话说, 解说 8 并不是指读圣经的人如何解释圣经的字句;而是指圣经的内容是怎样得来的。杨庭道说: 

  因此,按正确的解释来说,这节经文……坚称圣经其实并不是源于人的。圣经的内容,是神的见解,并非人的见解。我们经常听见有人说,某段经文代表了大卫的观点,或是保罗或彼得的观点。其实,严格说来,这些经文都并非人的观点,而全都是神对事物的见解。没有任何一段圣经预言是某人的个人见解,他们只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说话而已 9 。 

  因此,将 解说 译成“来源”是颇正确的,而从上文下理来看,相信这是更为适合的。 

  一 21  本节确认在第 20 节所作的解释。 因为豫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 。正如有人说:“他们(圣经作者)并非将自己的见解编录成文,经文也不是以人的幻想、洞察,或猜测而写成的。” 

  事实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 10 出神的话来。神运用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的方法,指示这些人写出每一个字,却没有减损这些作者的个人特色或风格。这是讨论神默示的其中一节主要经文。今天多数人拒绝圣经权威,我们有必要坚持圣经是完全逐字的默示,是无谬误的圣言。 

  所谓逐字默示,是指由四十多位作者所写的圣言,全都是神呼气而成的(参看林前二 13 )。神并不是只提供一个大纲或一些基本观念,然后让作者随意成文。他们所写的一字一句,都是来自 圣灵 的。 

  所谓完全默示,就是指整本圣经,由创世记至启示录,全都是来自神的,都是神的话语(参看提后三 16 )。至于无谬误的意思,是指神话语的整体,其原文无论在义理方面,或是在历史、科学、事件发生的年代次序,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完全没有谬误的。
──彼得后书第1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第一段 追灵命的长进(1:1-15) 

  一.引言(1:1-2) 

  1.寄书人自称(1:1上) 

  1上 彼得在写后书时的这种自称,比较他写前书时多了“仆人”一词。前书只称他自己为使徒,本书则自称为“仆人和使徒”。仆人原文doulos是奴仆的意思,使徒与奴仆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使徒是奉差遣者的意思,含有代表差遣他的人的身份,差遣他的人地位愈高贵,受差遣之人的身份也愈尊荣。彼得是基督的使徒,是至高神的儿子所差遣的。这职位是值得人羡慕和尊敬的,实比较地上有权势的君王更为尊贵。奴仆则是一种卑微的身份,他的命运、工作、幸福,和他的一切都掌握在主人手中,他只能听凭主人的摆布。奴仆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他只能听命于主人。彼得说他自己是基督的奴仆和使徒。注意他先提到他是基督的奴仆,然后提到他是基督的使徒,他未代表基督为使徒之前,已经是祂的奴仆了;他先完全向祂投降,将一切交在祂手中,然后他作了祂的代表人,为祂彰显祂的权能;他自己先被祂买牍,成为祂的人,然后作祂恩典的出口,使许多失丧的灵魂,也因他的见证,被主的血买赎回来。 

  彼得又称自己为“西门彼得”,但前书中并未提他的旧名字西门。这是他信主之前的名字。在他信主之后,主耶稣便为他改名为彼得,就是矶法的意思(约1:42)。在此彼得将他的旧名和新名一齐排列,很简单地显示他在未跟从主之前和跟从主之后的分别。从前不过是一个渔夫,一个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劳碌的西门;但现今他却成为彼得、使徒、教会的柱石。这就是主在他身上所显出的大恩。下文彼得劝勉信徒如何在主的恩典中长进,而在这书信的开端却用了这种自称
──彼得后书第1章“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
──彼得后书第1章实在是一项很好的提示,使人想到他怎样在主的恩典中长进,他从前虽然只是一个西门,但现今已经是一个彼得了。 

  2.对受书人的称谓(1:1下) 

  1下 使徒对受书人的称谓,可分为五点解释: 

  A.使徒称受书人为有信心的人 

  这是真信徒与假信徒的分别,是有生命的信徒与挂名教友的分别。什么是真信徒?就是有真实信心的人。保罗在罗马书中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可惜许多人只是口中认耶稣为救主,心中并没有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信心虽然是内在的,人所不能见的,但真正的信心,必然有外在的表现,使他在口中也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今日教会中,有太多只在口头上承认耶稣,却没有内心实际信仰的人,有外表的宗教仪式,却没有基督的生命。但本书这些受书人乃是“有信心的人”,换言之,是有真实信仰的人。 

  B.使徒称他们为有宝贵信心的人 

  什么是神所称为宝贵的呢?就是信心。它比我们所能见的金银更为宝贵。所以在信心上富足,就是在灵性上富足;信心贫穷,就是灵性贫穷。 

  我们所得的信心乃是“宝贵的信心”,圣经中有好些例子。如: 

  1.信心使我们出死入生,不被定罪 

  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 

  2.信心使我们在基督显现时可得着称赞、荣耀与尊贵 

  “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侯,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 

  3.信心使我们蒙神保守 

  “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豫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5)。 

  4.信心使我们可以抵挡魔鬼 

  “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5:9)。 

  5.信心使我们可以得神赏赐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 

  仅是希伯来书11章的经文,已有无数的例子,给我们看见信心的宝贵了。 

  6.信心使我们可以胜过世界 

  “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一5:4)。 

  7.信心是由基督创始成终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以上不过是圣经中无数类似经文的一小部分,可见我们所得的信心确是宝贵的。 

  C.使徒称他们是“与我们同得宝贵信心的人” 

  这句话显示我们彼此的信心,都是出于神的恩赐(林前12:9)。圣经中有时提及信心是指信徒的信德,但得救的信心,却不是一种品德,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论及信徒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时,很清楚指明这“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注意,使徒彼得的信心和信徒们所得的信心是一样宝贵的,可是这信心在使徒彼得身上所产生的功效,却大不相同。以利亚是和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但他信心的工作,比起我们信心的成就,又是何等不同(雅5:17)?所以,本句一方面说出神的公义
──彼得后书第1章祂所赐给我们的信心,都是一样宝贵的;另一方面却说出我们的亏欠
──彼得后书第1章为什么同样宝贵的信心,在我们身上的功效,却比不上使徒彼得,或其他属灵伟人呢?这原因必然是在我们自己方面,未能善于运用以及支取神恩典的缘故。 

  我们所得的信心既与使徒们和先知们所得的是一样宝贵,也就是说我们具有可以被神重重使用的可能,一如神使用使徒们和先知们那样。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善用这信心,以顺从神的旨意,信服圣灵的指引,在这世上成就神的托付呢? 

  D.使徒称他们是“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原文“之义”不是跟看“救主耶稣基督”后面,乃是跟看上句“我们的神”后面,即“因我们的神之义和救主耶稣基督,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我们得着这宝贵的信心,是因神之义,也因救主耶稣基督。 

  我们是因救主耶稣基督而得信心的,整个因信心便可以得蒙拯救的道理
──彼得后书第1章因信称义的真理
──彼得后书第1章完全是因耶稣基督愿意为我们降生、受死、成就了救赎大功之故。若没有祂救牍之功,整个因信称义的道理便没有根基,并且我们一切美好的盼望
──彼得后书第1章就是因这宝贵的信心而称义、得救、出死入生、得赏赐和冠冕,以及基督台前的称赞和荣燿
──彼得后书第1章都是虚空幻想,永远不会实现。但主耶稣甘愿为我们受死牍罪,使我们因祂的义而承受了神的义(腓3:9;林前1:30),可以得着一切因信称义者所能得着的各种属天福祉。 

  使徒这样称呼受书人可以提醒他们,他们能有这么宝贵的信心,进入这信心的恩典中,完全是因为有一位爱我们的救主,为我们付出了贵重的代价,用祂的宝血为我们开通了这条属天之路的缘故。魔鬼所用的不过各种诡计,不论是苦难的逼害或异端的诱惑。但信徒既因耶稣基督而得了这宝贵的信心,实在应当珍视现今所蒙的恩典,在福音的真道上站稳。 

  E.使徒称他们为因我们神之义而得宝贵信心的人 

  在此“神之义”的义字,原文是公义。我们得着宝贵的信心,不只因神的慈爱,亦因神的公义。基督的救赎,乃是显明神的义。“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1-23)。神爱罪人,又必然要刑罚罪,便差祂儿子降世,为人赎罪,使人不但按祂的慈爱可以得救,按祂的公义亦可以得救,因神已在祂儿子身上刑罚了我们的罪。 

  3.祝福的话(1:2) 

  2 本节可作为前书及许多保罗书信中各问安语的注解,因它说明了恩惠与平安加给信徒,是因认识神和主耶稣基督。不认识神的人得不着神的恩惠与平安,认识神便有神的恩惠和平安临到。多认识神的人必多得神的恩惠与平安。 

  二.应追求灵命长进的理由(1:3-4) 

  在此彼得提及我们应追求生命长进的理由有: 

  1.因神已将关乎主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1:3) 

  3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呢?“生命”在此是注重灵性的生命。彼得似无理由会在这里特别注重肉身的生命,因这是人人都已经得着的,并无特别提说的必要。但我们因信领受神的生命,凡一切有关这生命的事,神已经赐给我们了。从前我们在这生命中是无份的,是生活在旧亚当的生命里,顺从败坏的生命而生活,并无一点能力可以超过旧生命的范围。我们属灵的眼睛是瞎的,看不见自己,所图谋的只是肉身的快乐,今世的虚荣,肉体的情欲,及一切发展旧生命的罪中之乐;但现今我们因认识了耶稣基督,已蒙祂的恩惠,领受了祂的生命,一切有关得着祂的生命,及如何可得更丰盛的生命之事(约10:10)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什么是虔敬的事?就是一切领受了神生命的人,如何在今世寄居的日子中,存敬畏神的心事奉祂,遵行祂旨意的一切事;不论对真道的持守、对弟兄的相爱、对圣工之尽忠,对祂所托我们的职责和恩赐之运用与本份,或与其他肢体共同配褡事奉之一切事务,及一切能使我们的灵命受圣灵管治之事,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注意:神已经赐给我们,并不就是等于我们已经完全得着了。正如神已经赐给我们一位救主,担当了人类罪恶的刑罚,将赎罪之恩赐给普世的人;但世人却不一定都领受了这么大的救恩,只有那些诚实相信的人才得着。照样,神将生命和虔敬的事,像一份产业赐给了我们,但我们是否都完全进入了神丰富的生命中呢?事实并不是这样;但彼得提醒我们,这一切属灵的丰富,虽然我们许多时候只在那里羡慕得着,其实它们都是神所已经赐给我们的,只需要我们用信心去支取、享用。 

  神怎样将这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根据祂自己的“神能”。第3节的开首原文有“按照”,中文圣经未译出,神是按祂自己的神能而引我们进入祂的丰富。我们是何等软弱,不会进到祂的丰富中,我们是何等愚昧,对许多生命和虔敬的美事领略不来;但感谢主,祂是按祂自己的“神能”把这些事赐给我们,我们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软弱和愚昧担忧,只要用信心仰赖祂的恩典。 

  “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燿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为什么彼得这么放胆地说,神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确知神已将这一切赐给我们?这凭据就是“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我们已经认识主,就能确知必可以取用一切生命和虔敬的事了。这种讲法表示神“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与“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这两件事是相连一起的,不会脱节的。换言之,“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是每一个信徒当然可以享用的权利,我们应当用信心尽量支取,勇敢地进入神无限量的丰富和丰盛的生命中。 

  当我们还未认识主之前,是无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纵或我们羡慕,甘愿为祂有所效劳,也徒劳无益。有人以为捐钱给教会建筑礼拜堂,必然多少可蒙神的记念,一如捐钱给庙宇便可得菩萨保佑那样。其实,他如果不悔改归向神,认识神的救恩,这一切都是徒然的,不能救他。但我们既认识了神,根本上已经有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已经可以在这些事上“经营”,有权可以在这些事上求神的喜悦并得看祂的赏赐。 

  在此提及我们所认识的主是怎样的一位主,乃是“用祂自己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信徒是主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这信息是彼得所注重的,在彼得前书中亦曾数次提及这一点(参彼前1:15;2:9,21;3:9;5:10)。 

  是什么吸引我们,使我们从“世界”中出来答应主的呼召呢?是祂的荣燿和美德,也是祂的慈爱、圣洁、良善、牺牲、流血、舍已,无限的降卑,忍受十架的苦难,被神升为至高……使我们被吸引到祂面前认识了祂自己;而神又因此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本节中之“皆因”原文dia,是藉着或由于之意。 

  末世教会会有那么多异端发生,无非就是因为忽略了生命和虔敬的事,而去留意那些无关重要的仪文,或与救恩毫不相关的事,争执辩论。假师傅们显然喜欢故意强调这类的事,以标奇立异,小题大做,自立门户,引起教会各种纷争,成就他们野心,为自己图利益或声誉。所以彼得在本书开端便提醒信徒应留意生命和虔敬的事。 

  1.因神已将关乎主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1:3) 

  3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呢?“生命”在此是注重灵性的生命。彼得似无理由会在这里特别注重肉身的生命,因这是人人都已经得着的,并无特别提说的必要。但我们因信领受神的生命,凡一切有关这生命的事,神已经赐给我们了。从前我们在这生命中是无份的,是生活在旧亚当的生命里,顺从败坏的生命而生活,并无一点能力可以超过旧生命的范围。我们属灵的眼睛是瞎的,看不见自己,所图谋的只是肉身的快乐,今世的虚荣,肉体的情欲,及一切发展旧生命的罪中之乐;但现今我们因认识了耶稣基督,已蒙祂的恩惠,领受了祂的生命,一切有关得着祂的生命,及如何可得更丰盛的生命之事(约10:10)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什么是虔敬的事?就是一切领受了神生命的人,如何在今世寄居的日子中,存敬畏神的心事奉祂,遵行祂旨意的一切事;不论对真道的持守、对弟兄的相爱、对圣工之尽忠,对祂所托我们的职责和恩赐之运用与本份,或与其他肢体共同配褡事奉之一切事务,及一切能使我们的灵命受圣灵管治之事,神都已经赐给我们了。 

  注意:神已经赐给我们,并不就是等于我们已经完全得着了。正如神已经赐给我们一位救主,担当了人类罪恶的刑罚,将赎罪之恩赐给普世的人;但世人却不一定都领受了这么大的救恩,只有那些诚实相信的人才得着。照样,神将生命和虔敬的事,像一份产业赐给了我们,但我们是否都完全进入了神丰富的生命中呢?事实并不是这样;但彼得提醒我们,这一切属灵的丰富,虽然我们许多时候只在那里羡慕得着,其实它们都是神所已经赐给我们的,只需要我们用信心去支取、享用。 

  神怎样将这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根据祂自己的“神能”。第3节的开首原文有“按照”,中文圣经未译出,神是按祂自己的神能而引我们进入祂的丰富。我们是何等软弱,不会进到祂的丰富中,我们是何等愚昧,对许多生命和虔敬的美事领略不来;但感谢主,祂是按祂自己的“神能”把这些事赐给我们,我们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软弱和愚昧担忧,只要用信心仰赖祂的恩典。 

  “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燿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为什么彼得这么放胆地说,神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有什么凭据可以确知神已将这一切赐给我们?这凭据就是“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我们已经认识主,就能确知必可以取用一切生命和虔敬的事了。这种讲法表示神“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与“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这两件事是相连一起的,不会脱节的。换言之,“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是每一个信徒当然可以享用的权利,我们应当用信心尽量支取,勇敢地进入神无限量的丰富和丰盛的生命中。 

  当我们还未认识主之前,是无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纵或我们羡慕,甘愿为祂有所效劳,也徒劳无益。有人以为捐钱给教会建筑礼拜堂,必然多少可蒙神的记念,一如捐钱给庙宇便可得菩萨保佑那样。其实,他如果不悔改归向神,认识神的救恩,这一切都是徒然的,不能救他。但我们既认识了神,根本上已经有份于“生命和虔敬的事”,已经可以在这些事上“经营”,有权可以在这些事上求神的喜悦并得看祂的赏赐。 

  在此提及我们所认识的主是怎样的一位主,乃是“用祂自己的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信徒是主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这信息是彼得所注重的,在彼得前书中亦曾数次提及这一点(参彼前1:15;2:9,21;3:9;5:10)。 

  是什么吸引我们,使我们从“世界”中出来答应主的呼召呢?是祂的荣燿和美德,也是祂的慈爱、圣洁、良善、牺牲、流血、舍已,无限的降卑,忍受十架的苦难,被神升为至高……使我们被吸引到祂面前认识了祂自己;而神又因此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 

  本节中之“皆因”原文dia,是藉着或由于之意。 

  末世教会会有那么多异端发生,无非就是因为忽略了生命和虔敬的事,而去留意那些无关重要的仪文,或与救恩毫不相关的事,争执辩论。假师傅们显然喜欢故意强调这类的事,以标奇立异,小题大做,自立门户,引起教会各种纷争,成就他们野心,为自己图利益或声誉。所以彼得在本书开端便提醒信徒应留意生命和虔敬的事。 

  三.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态度(1:5-7) 

  从5-7节中我们可以看见,信徒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两种基本态度就是: 

  1.分外殷勤(1:5) 

  5 “殷勤”原文spoudan,这一个字在罗12:8,11;林后7:11;8:16;来6:11;彼后1:5,10;3:14译作“殷勤”,但在林后7:12;8:7,8;加2:10则译作“热心”,但是在犹3节译作“尽、心”,而在提后4:9,21;多3:12译作“赶紧”,在可6:25;路1:39译作“急忙”,在帖前2:17译作“极力”,在彼后1:15译作“尽心竭力”,在弗4:3;提后2:15;来4:11译作“竭力”。从这些不同的译法中,可知这字有很积极地把握机会作工的意思。不是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地作工,乃是用尽心思能力,以求所作的工,能得着完满的结果;不但尽责任,而且一面尽责,一面留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这就是“殷勤”。在神的工作上,我们若不殷勤;那工作必是渐渐衰微,变为无事可为。殷勤的反面就是懒惰,保罗将殷勤与懒惰相对地教训信徒:“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我们在主的工场上,若不殷勤,便算为懒惰了。懒惰是什么意思?懒惰就是不想作工,怕有事情要作,懒惰的人会将一小时可以作完的事拖到十小时才作完。懒惰人只求能维持现状,怕麻烦.怕困难.怕增加新的事情。主耶稣责备那埋藏银子的恶仆,说他是又恶又懒惰的(太25:18-30)。那恶仆既不偷盗,抢掠或奸淫,他的恶就是恶在懒,恶在将银子埋藏起来,无事可为。懒惰人将“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神今日所给我们为福音工作的机会,就是银两。我们不善用这些机会和托付,我们怕麻烦而把它们埋藏起来,这就好像又懒又恶的仆人了。 

  倘若你要引领一位亲戚或朋友信主,你可能有许多麻烦,需要向他讲解主的道,或见证主的恩典,或为他留心有什么传福音的机会,又要花时间去邀请他,甚至费财、费力、费时,才能把他请到教会听道;可能一次的听道,并无很好的果效,于是你又要留心第二次的机会,可能要经过许多次邀请和听过许多道,又经过长时间为他祷告之后,才能把他领到主跟前。但等到他真心悔改而信主之后,可能会遭受家庭的反对,甚至职业也因信仰问题而受影响,婚姻问题也可能发生困难。于是你又要多力勉励和安慰,或是尽力为他解决他的难处。总之,如果你不理会他,不引领也信主,一切麻烦都不会发生,但你若要殷勤作工,便不能避免这些麻烦了。 

  什么是殷勤?殷勤就是积极地把握机会、制造机会。懒惰则是听任事情自然发生,怕用精神心思。但彼得要求我们,不但殷勤,且要分外殷勤。这“分外”表明我们在追求属灵的事上,应较追求今世之事
──彼得后书第1章学问、金钱、名誉,或其他属物质之利益
──彼得后书第1章更为积极,我们若看见那些商人如何积极殷勤地图谋其事业之发展,便应当知道,我们在图谋属天的“事业”上应有更积极的态度了!可惜今日有许多信徒在属灵事上的追求,比起世人在属世事务上追求之积极,连一半也不如。 

  注意“正因这缘故”,说明我们所以要那么积极追求的理由,是因为上文所提的缘故:我们已经认识了神,神又已将一切关乎生命,虔敬的事,和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了我们,我们已经有分于神的性情。神既赐下这一切恩典给我们,我们就像一个作买卖的人,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股东”,有资格参予属灵的事务,在属天的财富上经营了。这些生命和虔敬的事,就是我们的属灵产业,既已属于我们,我们就当“分外殷勤”地去经营、发展,使我们可以丰丰富富地进入神的国。 

  2.有了还要加上(1:5-7) 

  5-7 在这几节中多次提及“有了……又要加上”这句话。它实在就是“分外殷勤”的最好注脚。什么是“分外殷勤”?就是有了还要加上,就是没有停止的长进,不自以为足地一直追求,这正是我们追求灵命长进应存的能度。 

  使徒彼得自己是一个不停止长进的人,所以他能这样教训信徒;否则他就无法讲述这种隐藏着丰富属灵经历的教训了。 

  保罗也是一个“有了还加上”的人。当他写信给腓立比教会时,灵性已到达高深之境地,他仍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那时,他在工作上已有相当成就,最低限度腓立比教会
──彼得后书第1章在新约书信中最好的教会
──彼得后书第1章就是他所创立的,并且他写腓立比书时,正在为主受苦之中。但他在腓3:13-14却表露出他那种不停止追求的态度,他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看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由此可见保罗在属灵方面也是存着“有了……还要加上”的态度。可惜今日的信徒,常常只在起初热心追求,到了一个程度之后便停止了;结果,无法让主继续地更大地使用他们。 

  四.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品德(1:5-7) 

  在这几节中,共提及八种信徒应有的品德: 

  1.信心(1:5) 

  5 圣经所讲的信心,不是一种理论或知识,更不是什么宗教的仪式。学会了宗教上的某些习惯,或经过某种宗教的仪式,或明白了某些道理,都不是“信心”。信心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圣经中的信心,乃是一种“实际的进入”,是一种内在的实际信仰。约翰福音1:12是“信心”的很好解释:“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换言之,信祂的就是接待祂的。所谓信,就是实际的接待。 

  保罗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9-10)。注意口里承认与心里相信的关系。单有口里的承认,心里却不相信,这种承认是虚假的,无效的;口里的承认,应当是心里相信的表现。先有心里之相信,后有外表的承认,这种“信”才是真信。 

  有一个人很会行走钢线,某次在表演中,他抱看一个孩子,从铜线上走过去又走回来,全场都热烈鼓掌。但他走下来后,向观众中的一个妇人请求,让他抱着她的孩子走过去,那妇人却瞪大眼睛大声说:“这怎么可以啊!”在此可见“信心”和“佩服”完全是两件事。许多人对基督教的道理很佩服、称赞,正如为那走钢线的人鼓掌一样,或是像研究学问一样研究那人怎么平衡他的身体走过钢线;但这只是知识,并不是信心。许多父母赞成让儿女们信耶稣,许多上司赞成下属信耶稣,甚至还有许多人为那些信了耶稣的人作见证,说他们信耶稣以后有很大改变,而他们自己却不信。但圣经所要求的信心,绝不是称许,喜欢.举手赞成,或研究讨论,乃是接受耶稣进入自己里面,接受基督代受罪刑的功劳,并领受祂的生命。 

  所以信心是一切属灵品德的基础,没有信心则一切属灵的品德还没有根基,都是虚浮的,不可靠的。但有了信心之后,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加上其他的品德了。 

  2.德行(1:5) 

  5 在此所讲的德行,不是指普通的行为,乃是指属灵的善行,是依照神的性情而生活的品德。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劝勉信徒在德行上多多思想、追求长进(腓4:8)。我们不是凭什么道德得救,但我们应当有好的品德,并且应在德行上不断进步。可是德行应出于信心,先有信心然后有德行;圣经的道德和一切道理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我们先有了生命,然后才能讲到德行,信心使我们领受生命并进入基督里,有分于神的性情。而真正的德行,实在就是神的性情的表现而已。 

  若是除开了神的生命,不谈生命,基督教便和一切宗教大同小异了。所以如果你单以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圣经,而不领受神的生命,没有重生的经验,那么你将始终是一个门外汉,无法领悟基督教和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 

  雅各书中给我们看见真信心是有行为的,而真行为乃是信心的行为。 

  3.知识(1:6) 

  6 注意在这里所提的八样事中,其他七样本来就是一种品德,但惟有知识,原来似乎不应算为品德。因为“知识”本身并不保证得着的人会把它运用在好的方面,不怛属世的知识,就算属灵的知识也是这样。信徒若不谦卑依靠神,所有的真理知识也不能保证他会行在神的旨意中。所以保罗对哥林多人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但为什么使徒彼得在这里却将知识与其他七种品德同列。这表示彼得在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普通头脑的知识,乃是实行的知识,是在经历上追寻认识神而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使我们一切属灵的品德和才干,都为神的旨意而运用,并且对神的“知识”愈来愈深。 

  彼得将知识排在信心与德行之后,构成信、行、知的次序,这次序与普通人的教训不同。一般人间的道理都以为是先“知”,后“行”,才会相“信”。但圣经的次序乃是先信复然后才知,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倡导“行易知难”学说,显然是受圣经道理的影响,因为他也是一位基督徒。在我们人生的经历中,事实上有许多事是我们先信然后行,最后才知道的。最简单的就如我们平日吃饭,我们是先信而吃,然后才明白关于吃饭的许多道理。我们凭信心把饭吃下去,然后,从无数经历中知道饭能使我们饱足,对我们有益,因而更加研究吃饭的种种问题,而得着更多的知识。照样在属灵经历上也是这样,我们先凭信心接受耶稣为救主,然后才能在经历中更进一步认识神。 

  信心,将我们放在一个好的基础上,便我们与神的性情有分,有永生神的生命,有属灵的能力去表现各种美好的品德。 

  德行,显明我们内在之信心,证明真实信心的能力,并在我们的经历当中增加我们的信心。 

  知识,使我们的信心与品德都行在正轨中,知道如何妥善而谨慎地运用。 

  这三者互为因果,知识可以增长我们的信心和德行,而德行与信心的增长,亦能增加知识。 

  4.节制(1:6) 

  6 节制原文egkrateian,与加5:23“圣灵果子”中最后一个果子的“节制”同一字,这字有自制、自治之意。节制放在知识之后是十分合理的,有了信心、德行与知识后,便能自制自治了。 

  在此屡次提及有了还要加上,表示这八种品德有它一定的次序,好像阶梯那样递级上升。我们不能叫一个未有信心、未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又没有属灵品德与知识的人去节制自己。这节制与世人的克己节欲,苦心修练绝不相同。世人的克苦自制只不过是“自表谦卑”的“苦待己身”,对于克制肉体的情欲是毫无功效的(西2:23)。但圣经所讲的节制,乃是圣灵的果子之一。 

  节制不是出于人的意志力量所表现的品德,乃是出于人的意志拣选圣灵、体贴圣灵、顺从圣灵所生的力量。“自制”、“自治”似乎很显明地是指自己管制自己,但这“自制”、“自治”却是圣灵的果子。换言之,这种自制乃是让圣灵在我们生命中作主的自制,这就是基督徒的“节制”与世人的克苦自制不同之处。 

  节制,一般人都把它领会作是指对肉体的私欲方面的事。其实,我们不但在肉身的种种欲望上需要节制,在属世的追求上需要节制,甚至在事奉主的工作上,也同样要节制。我们不能整日只在外面奔跑,没有自己安静祷告灵修的时间;我们不能不停地讲道,而把其人生应有的责任和本分完全抛弃;我们也不能只在一件事上用尽一切力量,而把教会、家庭、个人及其他必须互相配合的工作置之不顾;这是没有节制,是偏差和极端。所以节制不是只应用在个人的行事生活方面,便我们的生活有适当的次序,也要应用在个人对属灵的追求和教会的圣工上,使一切的事都在正当的轨道上进展,不至太过或不及。 

  5.忍耐(1:6) 

  6 “忍耐”在加拉太书5章圣灵的九个果子中,排列第四,在此则放在节制之后,因节制亦含有忍耐的成份。不忍耐的人,也必定不能节制。心急、凭冲动行事的人,必然是没有节制的,所以节别与忍耐可说是“同胞兄弟”。既节制又忍耐,可使我们在主的道上恒久保持在一种长进的状态中。 

  圣经中的属灵伟人,都是忍耐的伟人,他们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的。挪亚曾在方舟里忍耐等候洪水消退;亚伯拉罕曾忍耐等候神的应许成就;大卫虽已受膏,却忍耐地等候神的时侯来到,才登基作王;主耶稣忍耐地接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成为万人的救主。不但这样,就是在今日一般世俗的事上,也需要忍耐,一个学生需要忍耐地完成学业;音乐家需要忍耐地经过艰苦的锻炼;基督徒要想在各种属灵的品德或事奉上,结出成熟的果子,也要有忍耐的心。不论我们引人归主,在教会照本分事奉,奉献金钱、祷告、读经,一切属灵的事上,也要忍耐等候神的旨意成就;在等候主再来的应许上,更需要有忍耐和儆醒的心。 

  “忍耐”显示一切焦急、冲动、暴躁的行事,都不是出于圣灵,也不是基督徒所应有的行为。 

  6.虔敬(1:7) 

  7 虔敬与节制、忍耐,可以另成一组。我们若在忍耐之中认识神慈爱和能力,就必更能从内心发出敬虔的心,知道这位神是可敬可爱的。今日新约时代的信徒实在很需要敬虔的心来服事主。许多基督徒误以神是满有恩典慈爱的,因此便对这位满有恩慈的神,不存敬畏虔诚的态度,这是错的。我们不当因为神的恩慈,而忽略了我们所应有的虔敬。这种态度,不但可使神得着我们更高的尊敬与崇拜,也能使我们自己在生活上,品德上,更有力量约束自己,更愿意为神的缘故忍受各种的苦难,而更认识自己的不配。 

  为什么许多人不能忍耐患难,不肯为主受损失,觉得冤屈太甚,所付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呢?因为没有敬畏神的心。我们若知道神的可敬可爱,认识神的崇高与伟大,便会同时认识自己罪恶的污秽,并且承认按我们罪恶所应得的报应,我们实在应受更人的苦难,就算有更大的患难与损失临到我们也是应当的。大卫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在他因他的儿子押沙龙背叛而逃亡时,曾受扫罗族一个叫作示每的人,出来咒诅他、侮辱他。大卫的将军亚此筛要过去把示每杀死,但大卫却禁止他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呢?他咒骂,是因耶华吩咐他说,你要咒骂大卫;如此,谁敢说你为什么这样行呢?……或者耶和华见我遭难,为我今日被这人咒骂,就施恩与我……”(撒下16:10-14)。大卫承认按他的败坏来说,他遭受这些侮辱和不合理的待遇,是他所应受的。 

  有些异教徒用各种苦待自己的方法,来表示他对假神的虔诚。例如有些印度教的教徒,用许多长约二尺多的针刺满身体,在针上挂着各种装饰品,再在脸上挂上许多钩子,吊着各种小瓶子,然后踊跃跳舞,以求得他们的假神之喜悦。这等人所得的是何等的虚空?我们的神绝无这种不合理的要求,祂是用慈爱对待我们;但我们对这位慈爱之神的虔诚,却远不如那些异教徒对假神虔诚的十分之一,基督徒实在应有虔敬的心。 

  7.爱弟兄的心(1:7) 

  7 “爱弟兄的心”原文只有一个字philadelphia,即弟兄的爱。基督徒彼此相爱是教会最人的特点,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启示录七书信中最好的教会是非拉铁非,这名字也就是“弟兄的爱”之意。信徒对弟兄有爱,与别的肢体过相爱的生活,乃是信徒品德中的高级品德。因为神赐各样属灵的恩赐给我们,其意义不是为我们个人的夸耀,乃是为众弟兄的利益,并使我们可以和别的弟兄同心遵行主的吩咐。 

  爱弟兄的心,不是一种结党的心。这“弟兄”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基督徒,不是少数自己所喜欢的人。他们不论是我们所亲密的,或生疏的,是我们所敬佩的,或憎厌的,都是我们的弟兄,是我们在基督生命中的肢体,我们都当用基督的爱去爱他们,这是爱弟兄的心。保罗在林前13章将爱作为一切属灵工作品德的价值,若没有爱则一切其他恩赐都是虚假的。在此彼得亦将爱放在八种品德的最高级。 

  保罗在西3:14说:“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那意思也表示爱是结合一切美德之力量,爱使一切其他的恩赐和品德发挥其完美的力量,而达到更高尚的目漂。 

  8.爱众人的心(1:7) 

  7 本句原文也是一个“爱”字,但这“爱”原文\cs3agapen,其字根agapo{与上节的弟兄之爱phileo{不同。agapo{属于理性的爱,phileo{是友谊之爱。agapo{在圣经中是用以指属神的爱,如约3:16;罗8:37;弗5:2等。人的爱是由情感而生的,互相受对方的激发而发生爱的反应,是因为别人可爱,或因别人爱我,我也爱他。但神的爱却无需等待别人的激发以引起祂的爱,祂乃是主动的、理智的。神对于人的爱,是完全由祂主动,祂看为应当爱人,便先爱了我们。祂的爱完全没有肉体的偏私没有罪的成份,乃是完全在真理中,公平、广博而又深厚的。 

  信徒不单应有爱弟兄的心,还要加上神那种“爱”心。这种“爱”乃是“爱众人的心”之爱,是对一切入不分等级,都本着体会神的心而爱他们。 

  这“爱”与加5:22之仁爱亦同类(参加5:23注解\cs3)。 

  总之,使徒在此所讲的八种属灵品德,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神生命中之性情的表现。因为这一切的美好,并非人的模仿所能伪冒的,乃是已经有分于神的性情,有分于基督生命的人,从生命所结的灵果。当我们追求顺从里面的生命而生活时,我们便会愈来愈发现,神所赐给我们的生命,乃是十分丰富充足的,我们应当不停止的追求长进,使神的性情可以更充足地在我们身上表露,基督的荣美能以更丰盛地从我们身上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日在属灵路上奔跑的目标。 

  五.灵德充足后的情形(1:8-11) 

  在这几节中,彼得一方面对以上的勉励作一项结论,指出信徒若能在上述所提的几件事上追求,必不至于不能结果子。另一方面则鼓励信徒应更加殷勤的实行以上的教训,这样,他们就必能丰丰富富地进入主基督永远的国了。在此论及信徒灵德充足后的情形有: 

  1.不至于闲懒不结果了(1:8) 

  8 “充充足足的有”,强调信徒不独应当有以上的品德,且要充充足足的有,常常有。常常表现良好的生活见证,常常顺着新生命来生活,便自然在属灵方面有成就。这充充足足与以上“有了还要加上”的意思是互相补充的。“有了还要加上”指信徒在品德的种类上,不断的追求,可以有更多的长处,在更多方面像主;“充充足足”则注重信徒在各种品德之分量与质量方面应当更丰富而充实。不但要有信心,且在信心之外还要加上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心……等;不但有了这种种的品德,且在每一种品德上,不只是有而已,且要“充充足足”。所以这“充充足足”实亦含有不停止长进之意。信徒因主的恩典而在某一方面像主之后,应当小断地反覆操练与学习,使自己像主更真切,更具备主的性格,并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果效, 

  我们仿佛是一种器皿,里面装满了神的生命,应让神的生命从这器皿透露出来,发表出来。但怎样能让祂发出来呢?要给祂许多“出口”。“信心”是一个出口,“德行”是一个出口,“知识”是另一个出口,“节制”又是一个出口……。我们当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神有更完全的、更自由的“出口”;并要在每一个“出口”上,让神的生命能充分的发表出来,所发出来的这一切,就是我们属灵的品德了。 

  现今有些家庭用石油汽或煤气,那些石油汽炉的喷火头有许多小孔,若那喷火头较大,小孔较多,没有阻塞,火力便较强;反之,若喷火头小,小孔也少,或是有了阻塞,火力便弱,甚至有些小孔喷不出火来。我们在神的家中也像一个喷火头,要有更多的“孔”,更清洁而没有阻塞,更大的“火头”,让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能更充分地发表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的意思。 

  这一切属灵的品德,其实不是我们的,乃是因为我们里面有了神的生命、神的性情。我们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让这内在新生命发挥它的最高“性能”,表现种种属天的荣美罢了。 

  “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注意:使徒在此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必使”,表示以上的几种品德和追求的态度,就是一项秘诀,是必能结果子的途径。我们若不想作一个闲懒不结果子的人,只要实行这几样,让神在我们里面充分,自由地活出这些品德来。 

  在此使徒亦暗示我们在认识主耶稣基督这件事上,应当是结果子的。我们不应当徒然地认识耶稣基督,徒然辜负祂的恩典,乃应将“不结果子”看为反常的情形,是我们所当常常提防的,使自己小至于落到闲懒不结果的情形中。 

  这里的“闲懒”与第5节的“殷勤”成对比。殷勤,便有5节以下的种种品德表现出来;闲懒,便不结果子。基督徒在这充满各种邪恶试探和奸诈的世代中,若作一个闲懒的人,当然是不能结果子的闲懒就是不长进,不想作工,不要争战。闲懒的人希望一切事都有别人为地承担,他们希望别人为他们豫备好每一件事,好让他们享受。 

  许多基督徒以为不犯罪便是好信徒,岂不知他可能是一个闲懒的信徒。他虽然没有奸淫偷盗,但是他却不结果子,不长进。在属灵的路程上不长进就是后退,就很容易陷落试探之中。 

  主耶稣为什么责备那个恶仆,说他是又恶又懒的(太25:26)?他的恶是恶在什么地方?恶在懒!他没有杀人放火,却把主人所交付的银两埋藏了。他让一切的好机会白白的过去,不作工,以为只要保持原来的银两就是没有亏本;其实只保持原来的数目就是亏本了。他应当运用主人所交托的,有赚来的加在原来的数目上,才不至于白白用了主人供养他的恩典。 

  2.不追求长进的危险(1:9) 

  9“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不在以上所提的品德追求长进,没有具备以上那几样应有的灵德之人,就是“眼瞎”。换言之,这几样品德是信徒所必须有的。在此“眼瞎”的意思,与林后4:4所说那些末信主的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的意思不同,因为彼得是对信徒讲的。在这里“眼瞎”的意思就是落在黑暗中,不认识自己,与约翰壹书所说的“黑暗”意思十分相近
──彼得后书第1章“惟躅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约一2:11)。 

  “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本句可作上句眼瞎的解释,表示使徒在此所说的“眼瞎”有特殊的意义,并非真正看不见,乃是“只看见近处的”。信徒若只看今世眼前的事,不看永世的事;只求人前的荣耀,不求神前的奖赏;只为看得见的图谋,不为“看不见”的图谋,按他所不去看的来说,实在是眼瞎的了! 

  为什么信徒若没有以上的灵德便是眼瞎?原因有二: 

  A.信徒处在这世代中,如逆水行舟,若非不断追求长进,便很容易被今世的风俗、罪恶的习惯、人的道理、各种坏潮流,渐渐将我们属灵的眼光蒙蔽,以致我们的心思、意志和观念,也渐受其影响,便渐渐看不见属灵之事的美好,惭渐效法世界的样式,不有神在永世中所为我们豫备的荣耀,而只见今世的利益了。 

  B.信徒既有了永生神的生命,已生入神的家中,若不在属灵品德上追求长进,不在灵命上长大,必然会落到一种不认识自己的情形中。因为信主的年日日增,在教会中的资历愈来愈“老”,对各种道理的知识愈来愈多,而灵性生命又不长大,结果必然骄傲自大,又灵性贫穷,落到像老底嘉教会的光景,自以为富足,而实际乃是贫穷、眼瞎,和赤身的。 

  “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这句话有两种意义,即: 

  A.忘记主曾救赎他的恩典,忘记他在蒙恩得救时,如何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而归向基督,又得蒙祂的赦罪,如今所行所作竟辜负了主这么大的恩典,不在蒙恩之后,继续追求长进。主既将我们从罪恶的深坑拯救出来,怎能仍然停留在这深坑的边缘,作一个闲懒不结果的人呢? 

  B.忘记了自己已有分别为圣的地位,既是蒙主洁净,有神生命的人,眼睛怎能仍然恋栈在污浊的世界上,不自己分别为圣,追求崇高圣洁的人生目标?基督徒若记得已往在罪中的痛苦光景,便会更宝贵他所得着的恩典了。所以那些忘记他旧日的罪已经得洁净的人,实在是在灵性方面落在另一种眼瞎的情形中,成为不长进的人。 

  3.永不失脚的要诀(1:10) 

  10“应当更加殷勤”,这是本段中第二次提及“殷勤”,这样反覆地提及殷勤,似乎暗示当时的信徒因为信仰虚境日渐困难,和假师傅道理的困扰,已渐感困倦、怠惰、不想前进了。所以彼得将这些事情提醒他们,要他们不但不怠惰,反要更加殷勤。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这并不是说神对他们的拣选和所施的恩典,会因他们的不殷勤而发生动摇;乃是说,他们若殷勤追求长进,便使他们所蒙的恩召和楝选显得真切,使人觉得神的恩典坚定稳固,使人对神的恩慈更坚信不疑了! 

  另一方面的意思,是说出我们乃是蒙神选召和拣选的人,是在一种蒙选召的状态中,我们应当经常保持在这种状态中,坚定不移,显明我们是属神的人。(按中文新旧库译本本句译作:“使你们蒙召及拣选的状态中,成为坚定不移。”)神的拣选和恩召虽然不会改变,但我们若不站在蒙神选召和拣选的地位上生活行事,便会显出不像一个蒙拣选的人,而且失去那蒙拣选的状态,因而使人对神的恩召和拣选也发生疑惑了。 

  “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在此彼得指出一种永不失脚的方法,就是更加殷勤追求灵命的长进。基督徒有什么方法可以“永不失脚”?这真是许多信徒想知道的。彼得在这里把这方法指示给我们,这方法就是要在灵命与灵德上不停止追求长大。这就像小孩子常常会跌倒,有什么方法可使小孩子不常跌倒?不停叮嘱他们小心吗?经常由专人负责照顾他们吗?这都不是根本的方法乃是让小孩子长大,当小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便离开这种常常跌倒的情形了。 

  4.丰丰富富的进入主的国(1:11) 

  11“永远的国”表示这里所讲的不是千年国,乃是存到永世的神国。但在此却称为“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主耶稣与神和圣灵,既是三位一体的神,当然神的国有时也可以称为主耶稣基督的国了。何况我们得以有分于神的国,乃是因主耶稣作我们救主的缘故。主耶稣曾经说:“你们若不重生,就不能进入神的国”,我们能得重生的经历,乃是因耶稣被举起来(参约3:14-15),我们信祂“被举起”的功劳,便得着重生,可以进入神的国。我们和神的国发生关系,乃是由于主耶稣为我们成就了救牍的工作在此使徒彼得有意特别强调这一点,所以称这国为“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我们不但可以进入主的国,且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虽然我们在世上或为贫穷,但可以在神的国中作一个丰丰富富的人。这句话显示有些人虽可以进入主的国,却不能丰丰富富的进入,他们只是一个“仅仅得救”的人,像林前第章所说的。我们怎样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呢?只要实行以上所说的教训就可以了。 

  第11节是使徒对上文教训的结论,指出凡照以上教训遵行的,便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了。所以现今的基督徒,不是没有权利可以丰丰富富的进入神的国,也不是没有秘诀不知如何丰丰富富地进入神的国。现在的问题,乃在我们是否实行使徒已经指示我们的,让基督的生命能完满地表彰出来,好叫我们可以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带着丰满的果子,迎见主的面。 

  六.使徒爱心的表白(1:12-15) 

  这几节是使徒表白自己的话,要趁自己末离开世界之前,尽其所能地劝勉信徒,使他们发热心,可以在主的恩典中长进。这几句话显示彼得豫知自己即将离世,因而要把握最后时机激励信徒。由此可见,使徒彼得确是全心全意以主的“羊群”为念,就在自己快要殉道之时,仍挂念信徒灵性的长进。在此他向信徒发出一种无法抗拒的请求
──彼得后书第1章临终的请求
──彼得后书第1章以呼吁信徒不可停止进步。 

  12本节彼得解释他以上劝勉中所提及的事,并非因为是信徒们从不知道的;但彼得虽知道他们“晓得这些事”,却仍要提醒他们。按本节末句“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可见彼得已不止一次地向信徒讲及以上的教训了。这表示彼得认为以上的真理十分重要,信徒切勿因为已经知道.已经听过,便忽略了它,以为自己可以不必再受题醒。反之,他们正是需要常常题醒,好叫他们在己知的真道上常常勉励自己,免得成为单单知道,却末进入所知的真理中的人。 

  “已有的真道”大概是指上文3-4,11节等处经文所讲的事,他们已经认识主耶稣,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对神的真道并非毫无认识,且已有若干程度的领悟,又“在……已有的真道坚固”了。这“坚固”表示他们不单有了初步的经历,且已有相当老练的经殓。一个人从初步听道,到在所听的道上坚固,是需要经过多次的听道,且清楚明白所听的,又经历所明白的真道,不但有一次的经历,且多次重复地经历过,因而成为老练的,这样才算达到坚固的地步。虽然这样,使徒却说也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可见在已有真道上坚固的人,仍需虚心接受“题醒”,因为: 

  A.虽然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但必然还有许多末经历过,并末完全。 

  B.虽然在真道上已经坚固,但今后可能反而放松,日渐懈怠,从以往已有的宝贵经历中落后了。 

  信徒切勿以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真理已十分熟识,便不需要别人的题醒,甚至听到别人提及自己所熟识的真道时,便十分傲慢地轻视别人,以为自己所知的比别人多。我们应当常常记住使徒彼得在邯将殉道之前的这些话,常存谦卑的心,在主的光中反省自己。我们是否对真道常有新的学习,新的得着?是否在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或是已渐渐离开已有的真道? 

  13在此彼得以帐棚代表肉身,他以为应当趁着还在肉身中时,题醒信徒,尽他作神仆人应有的本分。不但传福音要趁机会,就是劝勉弟兄姊妺,造就信徒,也当趁看时机。这不但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也因为我们肉身的生命十分有限。当我们还在肉身的日子,今世的一切事奉、工作、可以荣耀主的机会,都摆在眼前,但当我们一离开了肉身的生命,这一切机会便都完结了,不可再得了。虽然我们在永世中仍可以事奉神,但那可以决定我们将来在荣耀中应得赏赐的事奉,却是今世在肉身中的事奉。彼得知道自己快要离开肉身,所以要尽量利用这不多的时机,作所应作的工夫。年老的彼得,并末想为自己贪图安逸,闲懒不作工,仍然为主的羊群尽心竭力,十分积极地把握不多的时日,为主作工,劝勉信徒。 

  “帐棚”代表肉身,这一种讲法亦与使徒保罗的讲法相同(参林后5:1-4)。帐棚原是游牧生活的人的居住方式,以色列人从祖宗亚伯拉罕开始,便多半是牧养牛羊的,因此常常住在帐棚中。“帐棚”在圣经中代表一种寄居的生活,表示信徒不以世界为永久的家乡,他们虽然活在世上,却是以盼望天上家乡的态度来生活。而使徒保罗和彼得却将“帐棚”用以指我们的肉身,表示我们在肉身活着,是存着作客侨居的态度,我们的今生不过是一个暂时的帐棚,里面所居住的是一个永久的生命。这暂时的帐棚可以毁坏,但那里面的生命是不朽坏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当趁着末离开这肉身的帐棚之前,知道他所要去的地位,并善用他今生的时机,为永世图谋。 

  14本节显示彼得豫知自己快要离世。他能豫知的缘故是由于主耶稣基督指示他的(见本节末句)。使徒保罗也有这类似的经验。保罗在提后4:6-8亦表示他快将为主殉道,并知道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除了这两个使徒之外,有时也可以听到类似的见证。有些信徒豫知他们行将离世,这可说是神特别赐给某些人的恩典,作为对他们走完人生最后路程的勉励和安慰,却不是每一个信徒可以强求的经验。 

  “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这句话可能指主在复活显现时对彼得说过的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侯,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罢”(约21:18-19)。也可能是在彼得年老时,主再次更清楚地指示他。无论如何,彼得必没有忘记主在提比利亚海边指示他将怎样为主受死的话,且常存为主舍命的心志,为主作工。根据教会传说:彼得为主倒钉十字架而死,但在此彼得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苦虽,毫无惧怕惊慌,只看作不过是“脱离”这暂时的帐棚,进入永久的居所而已。这正是一切基督徒对“死”应抱的态度。“死”对我们并非永远死亡,只不过换一个更美的地方,进到与永生神同住的所在而已。 

  15本节显示彼得有意留下这封书信作为后世信徒的教训,使他们可以常常因这些教训得着题醒和鼓励。总之,彼得已尽量利用他还在肉身时所能作到的一切方法,来勉励信徒。虽然他自知时日无多,仍要留下这些话,可以不断地帮助各时代的信徒。 

  由此可见在使徒心目中,对文字工作的重要早已有所认识。他们并非偶然地写几封信讲论真道而已,文字工作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圣灵早已开启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认识到文字工作的价值,不像口头宣传那样受时间的限制,且可以在以后长远的世代中,仍然继续说话劝勉信徒。 

  问题讨论 

  简单解释使徒对受书人之称呼的灵意? 

  什么是生命和敬虔的事?神“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赐给我们”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 

  按圣经所记,神的性情是怎样的?列举几经节说明。 

  追求灵命长进的两个基本态度是什么? 

  默写1:5-7,为什么“知识”在这里也列为品德之一? 

  试逐一简释八种灵德的教训? 

  1:8的“眼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信徒在灵德上不长进便是眼瞎? 

  “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怎样解释? 

  1:13的“帐棚”是什么?有什么灵训? 

  第二段 提防异端的迷惑(1:16-2:22) 

  一.论基督降临的真确(1:16-21) 

  1.彼得自己的见证(1:16-18) 

  这几节经文应与三福音中所记主耶稣带着三个门徒上山变化形像的经文互相对照(太17:1-13
──彼得后书第1章本段;可9:1-13;路9:28-36)。按三福音所记与本处经文对照结果,可知主耶稣在山上变化形像时,摩西、以利亚在荣光中显现与主耶稣的谈话,不只论及主的受死与复活之事(参路9:31),且也谈及祂的降临之事(彼后1:16;参太16:28;可9:1)。并且祂在山上变化形像所显的荣光,就是主降临之荣耀的缔影。所以,彼得在此追述他们怎样在山上,看见主变像的经历,以证明他所讲有关主的降临之事,并非虚言,乃是亲自从荣光中所领受的启示。 

  16基督降临的真理是使徒亲自领受的启示。 

  “我们从前……”,这“从前”大概是指前书中所提及有关主再来的信息(例如1:5;4:13;5:1,4);但也可能是指彼得和那些信徒在一起的时侯,曾对他们讲述过的那些有关主再来的信息。 

  “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是指主耶稣第二次的再临。注意彼得将主的大能和主的再临连在一起讲。基督的第一次降临,表现得很卑傲、软弱和贫穷(太1:1-2;8:20;可6:2-3;约1:46),但是基督的第二次降临,乃是有大能力、荣耀、威严的(太26:64;24:30-31;25:31;腓3:20-21;徒17:31;来12:26;启1:7)。第一次祂来是作万人的救主,第二次祂来却是要审判天下。所以,信徒必须忠心儆醒,等候主的再临。 

  “并不是随从乖巧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祂的威荣。”这句话暗示,当时的信徒有人怀疑基督降临之真确。信徒发生这种怀疑,是因为有些假师傅和不相信主应许的人,讥诮主再来的应许(彼后3:3-7)。显然当时有异端或假传道,随自己的意思讲解圣经的话,传错误的道理,引诱信徒,以致有些信徒对主再来之真道发生疑惑。所以彼得在此再一次坚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知道使徒对他们所曾传讲有关主再来的事,绝非使徒凭个人意思推测出来的道理,乃是直接从神得到的启示,且经过主变化形像时,他们在荣光中亲眼看见主将来荣耀之“模型”,因而对主再降临之威荣有所领悟。圣灵显然要藉着他们在山上所见的荣光,使彼得和其他两个一同上山的门徒对主再临的威荣,有特殊的认识。这样,他们所讲有关主再降临的应许,就更具有权威,更可信为确切无误的了。 

  17“祂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许多人误会这句经文,以为是指主将来得着尊贵荣耀,其实这里乃是指已往的事,因原文之“得”是过去式,即“得了”的意思,且下文的讲解更加证明是指过去,就是主耶稣在山上变化形像时所得的尊贵荣耀。其所以说祂得了“尊贵”,因当时祂不但大有荣光,且被神亲自证明是神的儿子。 

  “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祂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注意彼得在此特别题醒信徒,这位要来的耶稣基督,乃是神所亲自印证是祂爱子的那一位,使他们深信主再来之真确:为什么彼得要对那些怀疑主再来之应许的信徒,再次证实主就是神的爱子,这表示主再来的真理,和其他基本的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倘若有信徒不确信主再来,那么在他的信仰中便潜伏着一种危险,就是他对救恩的其他重要真理,甚至主耶稣的神性与位格,以及神的真实存在,也都随时可能发生疑惑,随时会受试探而信心动摇。所以当信徒对主再临之应许,因受世上道理或异端教训的影响而疑惑时,彼得除了证明主再临之真确外,也证明主乃是神的爱子,是神从天上亲自证明,又是彼得亲自听见的。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句话在书信中,只提及这一次。但在福音书中则有多次(太3:17;17:5;可1:11;9:7;路3:22;路9:35)。 

  18“我们同祂在圣山的时候”,彼得称主耶稣与他们上山变化形像之山为“圣山”。有解经家以为那山就是黑门山。但彼得为什么称它为“圣山”?并非黑门山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乃是因主耶稣曾在此变化形像,显出祂自已是“圣”的。圣经中对于神曾显现过的地方常称为“圣”。如摩西在何烈山见异象时,神对他说: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出3:5)。约书亚见异象时,亦同样听到主对他说:你所站的是圣地(书5:15)。这都是同一原理,不在乎那个地方,乃在乎神曾在那里显现。 

  基督徒虽然生活在污浊的世界上,但若常住在主里面,心灵中常有主的显现,则无论住在这世界的那一部份,也都因神的同在而成为圣的了。 

  2.先知豫言的确证(1:19-21) 

  A.豫言的权威(1:19上) 

  19上“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豫言”,在这里彼得特别高举旧约先知的豫言,以为先知的豫言比他自己的经验更为可靠。虽然关乎主再来的应许,彼得有亲身听见看见之经历,但也并末因此轻忽了旧约先知豫言的权威。注意这里的“更确”,表示先知豫言之可靠性,较彼得在荣光中所见的经历,其可靠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使徒要这样说?这并非彼得怀疑他自己的经历,或怀疑他自己所讲的见证,他乃是要使信徒重视神的话语过于人的经历。因为能亲自听见主说话,看见主荣光的人不多,彼得的经验并非人人可求,甚至在十二使徒之中,连彼得在内也只不过有三个人在山上看见主变化形像罢了。所以如果单单根据人的经验,或看重人的经验过于神的话语,就会有许多人因自已始终未有亲自看见听见的经历而信心摇动了。 

  另一方面,那些假师傅和传异端的人,也可以提出他们那些不诚实甚至伪冒造的经验,结果便和那些真止从神得到的启示,以及因神的恩赐而有的经验,发生混淆,使人无所适从。所以人的经历,不应当被高举过于神的话语之权威。 

  B.豫言对信徒的关系(1:19下) 

  19下“如同灯照在暗处”,原文圣经是排在下句“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之后,而不是连在本节的第一。这样本节头几句话的次序应当是这样:“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豫言,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如同灯照在暗处。”英文圣经的翻译正是这样。 

  所以,“如同灯照在暗处”这句话,是形容下句“你们在这豫言上留意”的。我们若在先知的豫言上留意,我们便如灯照在暗处那样,大得光照,满有亮光了。 

  这“豫言”指彼得上文所说先知豫言基督二次降临之事。使徒的意思是,倘若我们留心这些豫言,用心等候并相信主将快来,我们人生的目标必因专心盼望主的再来而改变,对神的话语之遵行必更为真诚,这样我们便会在这黑暗的世代
──彼得后书第1章罪恶和黑暗的势力所控制下的世界
──彼得后书第1章中得着亮光,知道要怎样照神的旨意而行事生活,不像世人那样在暗中摸索了!并且我们自己的生活见证,也必像光照在黑暗那样,使许多人看见基督的光了。可见信徒若诚心等候主的再来,就必使我们在这世代作一个儆醒聪明的人,不致沉睡闲懒。 

  “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晨星怎会在信徒的心里出现?它是只出现在天空的;但在此既说“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可见这句话必然是按灵意解释。所谓“晨星”必不是指宇宙中的晨星,乃是要藉着天空中晨星的出现,象征某些属灵的意义。晨星是在天亮之前显得特别明亮的,是豫告天明之星,是天快要亮的确据。这样,圣经的豫言也是主耶稣快要再来的豫告和确据。我们若在主的豫言上留心,信靠圣经的话,把它看作是主必快来的确据,这样神的话必发出光辉,照耀我们的心灵,正如晨星出现天空一样。所以今日信徒应当格外留心圣经的豫言,直到心中对于主的再来确信不疑,就必在神的亮光中行走了。 

  本节经文亦显示信徒应常在主的话语上得到亮光。当主的话在我们心中发出亮光时,我们便会对天上的事有更确切的盼望,且更有力量在黑暗的环境中为主发光了。 

  C.豫言不可随私意解释(1:20-21) 

  20“第一要紧”,这似乎是彼得喜欢用的话(彼后3:3),为要使信徒格外留意以下的话。本处与3:3两次所提及的“第一要紧”,都是关乎豫言的讲解方面。可见我们对豫言的讲解应格外小心谨慎,不可凭自己一时的喜好和成见胡乱解说,应尽力寻求正确的亮光和圣灵的教导,阐明圣经的真理。 

  但是“第一要紧”仅指在彼得所讨论的题目上是“第一要紧”,使徒显然无意在此将圣经中一切其他的真理与讲解豫言这件事,作一种何者更重要的比较。他只不过在他所讨论有关主再来的题目上,针对当时信徒的需要,要他们特别留意豫言之不可随私意解释这一点罢了。 

  “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显见当时有人按私意解说圣经豫言。所以使徒一方面要信徒留心圣经豫言,劝勉他们不可因为比较难明白(彼后3:16),便忽略了它;另一方面又要信徒谨慎从事,不可随私意解说。事实上,有许多异端都是在豫言上发生错误。豫言既是豫先说明一些我们所未知和未发生的事,无法在事实上获得对证。这样,那些假师傅和异端便很容易凭己意推测解说,使信徒受诱惑了。所以信徒应当小心领悟圣经的豫言。 

  “没有可随私意解说”这句话亦可推广其意义在一切圣经的话语上,我们不可凭私意讲解圣经的话。古时忠心的神仆,必尊重神的意思过于自己的意思,纵然是自己所不喜欢讲的,也要照样传讲。例如耶利米劝西底家投降巴比伦人,实非他本人的意愿,但神的话临到他,他不能不讲(参耶21章全)。现今我们讲解神的话语也要这样,不可把自己的意思加在神的话语上,曲解神的话,以成就自己的目的,这是最不敬虔的事。 

  安息日会的女先知米勒夫人(Mrs.

  Miller)曾豫言主耶稣在一八四四年再来,但到时主耶稣并没有来,她又赶紧修改她的讲法,说主已经再来了,但不是到地上,乃是进入天上的圣所。这正是凭私意解说豫言必然错误的一个好例证。直到今日仍偶然会发现有些人在计算主再来之年日,或自以为得着某种超然启示,知道主将于某日来临,也都徒然闹成笑话,被外人作为攻击基督徒迷信的口实。其实圣经明言,主的再来是人所无法豫测的(太24:36),这样,一切人的估计,或“超然启示”,都不可能出于神,而必然错误无疑了。 

  彼得在未开始在下章讲论假师傅出现之前,先住本段证明基督再来之真确;似乎暗示,关乎主再来的真理,将会是异端所喜欢曲解以诱惑信徒的,因此末世信徒理当更加留意,明白圣经的豫言,并等候主的再来。 

  21“因为豫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
──彼得后书第1章这并非说圣经中只有豫言是“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其他部份的记载便可能出于人意。使徒乃是格外强调豫言是比较圣经其他的记载,更具超然性,是人所无法凭自己的聪明臆测出来,因而更容易被显明是出于灵感。 

  另一方面,在旧约时代,先知的豫言就是启示的中心,是神一切启示的代表。因为不论是旧约历史或律法的一切豫表,也都含有豫言的性质,豫示神未来的旨意,所以这里所说的“豫言”,其意义可以推广而指全部圣经的启示。这些启示,也都不是出于人意,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这就是圣经的话语所特有的权威。
──彼得后书第1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   开创新风气的人(一 1 ) 

  对新约稍有了解的信徒,对本书开卷语所说微妙的关系,无不感到有‘美极了’的情怀。彼得写信给那些‘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彼得后书第1章而他也自称为西门彼得。这些人到底是谁呢?这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这些人就是与上帝的选民犹太人相对的外邦人。这些人以前毫无身分,现在竟成了上帝的子民(彼前二 10 );这些人以前是外人,在以色列国民以外的局外人,一度曾是远离上帝的,现在却得与上帝亲近(弗二 11-13 )。 

  彼得的手法很生动,他的用字在人心中不期然的产生回响,‘同得一样宝贵信心’,希腊字是 isotimos; isos 有同等的意思,而 time[ 是 尊荣 的意思。这字特别用在那些在异乡能与当地土着同享公民开创新风气的人权利的人。比方,约瑟夫说在安提阿的犹太人被赐 isotimoi 的身份,能使马其顿人及居住该地的希腊人 同享同等的尊荣及权利 。彼得写信给那一度曾遭人白眼的外邦人,现在却能与犹太人,甚至与使徒同享上帝国子民的权利。 

  这赐给外邦人的权利一事,有两点重要的真理必须加以仔细的思考: 

  (甲)这全是上帝所 赐 的:他们并不能赚取上帝的恩典;一切都不是人为的,好像抽签得赏一般。换言之,他们所拥有新国民的权利全都是上帝的恩典。 

  (乙)这一切事的成就都是透过救主耶稣基督之义,因为上帝并不徇情面;上帝的恩典是毫不徇私的赐给世上所有的国家。 

  这一切与彼得的另一个名字西门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新约中他通常被称为彼得;但有时他却称为西门,其实这是在耶稣还没有称他为矶法或彼得以前的名字(约一 41-42 );除了这里以外,全本新约只有另外一处圣经称他为西门。(使徒行传十五章记载耶路撒冷教会会议的议决:教会的门应向外邦人敞开。当时雅各说:‘方才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徒十五 14 )在这封信的开卷语里,彼得自称西门,写信给那些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外邦人,西门这名字只在教会决定将门户向外邦人大开,使外邦人能同蒙神恩的场合中被使用;而这又是除本段经文以外,西门这名字唯一被用的另一个实例。 

  西门这名字再一次提醒收信的人
──彼得后书第1章彼得是一位开创新风尚的人物。他向外邦百夫长哥尼流开福音之门(徒十);因为西门权力的影响之故,耶路撒冷教会会议才有向外邦人大开门户的决定。 

  荣耀的事奉(一 1 )(续) 

  彼得称自己是耶稣基督的 仆人 ,‘仆人’一词的希腊文是 doulos ,有 奴隶 的意思。这或许有点古怪,因为这是一个很低下的名号,但,这位伟大的人物竟将这低下的名号看为最尊贵的。身为以色列人的伟大领袖及传律法的摩西,被称为上帝的 doulos (申卅四 5 ;诗一 O 五 26 ;玛四 4 )。伟大的将帅约书亚被称为是上帝的 doulos (书廿四 29 )。最伟大的君王大是上帝的 doulos (撒下三 18 ;诗七十八 70 )。在新约里,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罗一 1 ;腓一 1 ;多一 1 ),连雅各(雅一 1 ),犹大(犹一 1 )都乐意用这名号自称。在旧约里面,先知被称为上帝的 douloi (摩三 7 ;赛二十 3 )。在新约里面,基督徒也经常被称为基督的仆人(徒二 18 ;林前七 22 ;弗六 6 ;西四 12 ;提后二 24 )。这名号的意义极为深长啊! 

  (一)称基督徒是上帝的 doulos 是表明他是绝对地属于上帝所有。在古代的世界里,一位奴隶主拥有奴隶正好像他拥有一件工具一样。一个工人可以辞工,另事新的主人;但一个奴隶却没有这样的权利。基督徒也如此绝对地属于上帝。 

  (二)称基督徒是上帝的 doulos 是表明他应绝对听凭上帝的使唤。在古代的世界里,主人可以任意地对待其奴隶;主人甚至操其奴隶的生死之权。基督徒再没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一切的权利已经完全献给了上帝。 

  (三)称基督徒为 doulos 是表明他应绝对地顺服上帝。对奴隶来说,主人的吩咐就是他唯一的律法;在任何的景遇里,基督徒只应说:‘主啊!你要我怎样行呢?’上帝的命令是基督徒唯一的法则。 

  (四)称基督徒为 doulos 是表示他应不断地服事上帝,在古代的世界里,奴隶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假日,更没有闲暇逸乐的时刻。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主人的,基督徒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分为属上帝的,及属自己的部分。基督徒应该每时每刻都事奉上帝。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彼得谈及 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 的义。钦定本的译文是‘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这译文很明显是指两个不同的个体,即上帝及耶稣。而摩法特及标准修定本则按希腊文直译为‘上帝,救主耶稣基督’,这译文很明显的只指一个个体。这译文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称耶稣为上帝,这是新约中罕有的现象。这相似的语句可从多马的呼喊:‘我的主,我的上帝’可见一斑(约二十 28 )。这不是要我们争辩,更不是神学上的问题;对彼得及多马来说,称耶稣为上帝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内心极度敬奉的自然流露。他们觉得世间的字眼无一能充份表达他们所认识的主的伟大。 

  宝贵的知识(一 2 ) 

  彼得用很不寻常的手法来表达这一个思想,即恩惠和平安是藉 认识 上帝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他是否将基督徒经验的获得完全建基于知识呢?首先让我们来思想一下他所用知识( epigno{sis )一词的义意,这希腊字有两方面的意思: 

  (甲) 增长 中的知识的意思:知识一词的希腊字通常是 gno{sis ,但在这段经文中,却在 gno{sis 前面加上了一个前置词 epi ,而这前置词有‘向’,或‘沿这方向’的意思;因此 epigno{sis 便有‘沿其欲求知的方向不断迈进’的意思。恩惠与平安因人愈多认识主耶稣而多多加给他。曾有人如此说:‘基督徒能愈多礼会耶稣基督的意义,他们便愈能礼会恩典的意义,平安的经历。’ 

  (乙) Epigno{sis 也有另外一个意思:在希腊文里,这字有‘完全的知识’的意思。比方说蒲鲁他克曾用此字表示对音乐的专门知识,与业余者对音乐的普通知识相对。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认识主耶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知识。’其他的知识可能令我们学到新的技巧,新的了解,新的才能,但‘认识耶稣’却是一切知识之母,只有这知识才能带来人心所渴望的恩典与平安。 

  再者,彼得又采用一切异教徒所常用的字眼,但却注以新的意义。当彼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知识’是异教所常用的术语。以下只举一例说明这情形:希腊人对 智慧 ( sophia )的定义是:通晓人间及天上之事。寻求上帝的希腊人以下列两种方法来获此知识。 

  (甲)藉哲学的思维:他们欲纯以人类之思想来达到上帝那里,这方面有明显欠妥之处。比方说,上帝是无限的,人类的思想是有限;有限的头脑绝不能完全了解那无限的上帝。很久以前,琐法( Zophar )曾如此问道:‘你考察,就能测透上帝么?’(伯十一 7 )。假如人能认识上帝的话,这绝不是出于人的头脑,乃是基于上帝乐意显示祂给我们认识。再者,假如宗教是基于哲学的思维,那么,信者必然寥寥无几,因为并非人人皆是哲学家。这并不是彼得对 知识 的了解。 

  (乙)藉‘天人合一’的神秘经验 : 这是神秘宗教所提供的方法,这都是与受苦有关的;即某位神受苦,受死,又复活的戏剧化的故事。参加此等宗教的人则被授以此故事内在的神怭意义,再加上长时间的禁食,禁欲,及心理上的准备等,以上都在准备过程中不可少的仪式。在正式的仪式之中,一切的进行都配以礼拜仪式,富挑逗性的音乐,灯光控制及燃点香料。这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使加入此宗教的人士,在参与这些仪式的过程中,能获得与这位受苦,受死,复活及得胜的神合一的经验。因为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此种神秘经验的条件。再者,此种神秘经验并不持久,只是倏忽即逝,这经验可能会留下一些残余的效果,但这不一定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经验。换言之,神秘的经验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已。 

  (丙)这认识耶稣基督的知识不由哲学思维、神秘经验而得,又由何处得呢?在新约里面,‘知识’一词皆以‘个人的知识’为特色,保罗并不是说:‘我知我 所 信的是什么;’他乃是说:‘我知我 所信的是谁 。’(提后一 12 )基督徒对耶稣应有个人的了解;这了解应每日更新,以达更亲挚的关系。 

  当彼得谈及恩惠平安要因认识上帝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时候,他并不是将宗教理智化;他乃是说基督教所看重的乃是基督徒与耶稣基督间那不断更新的个人关系。 

  耶稣基督所赋于人类的福泽(一 3-7 ) 

  在第三及第四节的经文里,耶稣基督的画像竟是那么清晰地被描绘出来。 

  (一)祂是满有 能力的基督 :在祂里面的能力是永不会破灭的。在今日的世界里,生命的悲剧何止千万,但,其中一项却特别令人捶胸哀叹,即爱心受挫折;因爱心不能外彰而束手无策,眼巴巴地看自己所亲爱的又遭受无情的灾难。但是基督的爱却由其大能大力所推动,故永不会失败,基督的爱永不止息。 

  (二)祂是 慷慨宽大的基督 :祂将一切关乎生命的敬虔或宗教的事都赐给我们。彼得所用宗教一词的希腊字是 eusebeia ,意思是指 实用的宗教 。彼得乃是说:基督不单将生命的真谛告诉了我们,更赐下力量使我们活出生命的真意义。祂赐给我们这实用的宗教,这也就是宗教在生活中的实践,目的并不要我们离独居,而是要我们过入世而又得胜的生活。 

  (三)祂是 赐宝贵应许的基督 :这并非说祂只赐下宝贵的应许,便完事了;祂更兑现祂所赐的应许。保罗曾用其另一个说法来表达与此相同的观点,他说:上帝所有的应许,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林后一 20 )。这些话的意思乃是:耶稣对祂所作的应许说:‘应验吧!’祂是毫无保留的许下承诺。有人曾经如此说
──彼得后书第1章当我们信了耶稣基督以后,每逢读圣经遇到一些应许说:‘无论何人……’我们可以立刻说:‘我有权利要求兑现这应许。’ 

  (四)祂是我们所 凭藉脱离世界败坏的基督 :彼得要面对从反律法主义者而来的挑战,他们利用上帝的恩典作犯罪的藉口。他们说上帝恩浩荡足可遮盖一切的罪;因此,犯罪是无伤大雅之事,因为基督的恩典会给我们赎罪。任何人若有这种心思的话,也就是说,他很 想去 犯罪。但,耶稣基督却能帮助我们胜过从世界情欲而来的诱惑,且藉其同在与能力洁净我们。只要我们住在世上一天,罪的诱惑总是强有力地吸引我们。但在基督的面前,我们就拥有对抗诱惑的盾牌。 

  (五)祂是使我们能 有份于上帝性情的基督 。彼得在这里又采用了异教思想家所熟知的字眼。他们经常要分享上帝的性情,但有一点差异是必须谨记的
──彼得后书第1章异教思想家相信人能有份于上帝的性情,就是基于他是人的缘故。世人应按其内在已有的上帝性而行。但,论点的错误乃是:生命的实况与之相冲突。环顾四周,到处充满艰涩,仇恨,情欲,罪行;道德的沦落,无可救药。而基督教却主张人 可分享 上帝的性情,这一方面是表明人有这种分享上帝性情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却没有限制其无限的潜质。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 10 )某位古教父曾如此说:‘祂成为人,为要使我们成为祂的样式。’人里面有分享上帝性情的潜质,这潜质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获得体验。 

  生活的装备(一 3-7 )(续) 

  彼得劝勉我们应多多努力,以某些伟大的品行美德来装备自己。‘装备’一词的希腊字是 epichore{gein (译者注:和合本并无译出‘装备’一词),这词在十一节中又出现,谓信徒得 充份 的装佣,得以进入上帝永远的国。 

  这是众多带有图画般背景希腊字之一。此字的动词 epichore{gein 是由名词 Chore{gos 而来,是指 诗班的领导者 。希腊,特别是雅典出了多位着名的剧作家,如艾斯区罗( Aeschylus ),沙孚克里( Sophocles ),及欧里披蒂( Euripides )等,他们的作品震古烁今,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视之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这些剧作需有大型诗班才可演出,故此所需开支极庞大。在古代雅典,有许多热衷戏剧的人士便自动集资以招募,维系,训练及装备这些诗班员。在某些宗教节日里,负责人便安排演出某戏剧。比方,狄奥尼西亚城( Dionysia )有计划推出三个悲剧,五个喜剧及五个祭酒上帝的合唱剧,这些剧皆须诗班合唱,故须找赞助人资助诗班的费用;当时约需三千值得拉马( drachmae )(币值名词)。这些因有爱其城镇,自愿集资以支持这盛举者,皆称为 chore{goi ,而执行此项责任的行动则为 chore{g{ein 。这字带有豪爽之意。因为在支持这盛举时不应吝啬小器,而应大解善囊,倾力相助,以期有一精彩的演出。 Epichore{gein 后来包罗的范围更广,不单是指装备赞助诗班的人,更可以指装备军队,提供其一切行军必须的人;也可指以必须的美德装备生命的人。无论在任何一个用法里,以豪爽的态度来作装备的工夫是不可或缺的。 

  故此,彼得劝勉其会友以美德来装备他们的生命;而那装备应尽量大力、豪爽。总括说来,装备一词是鼓励我们追求生命中最美善,最光明的一面。 

  另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就是在第五、六节中,彼得劝勉我们必须加上各种美德,以爱为最高境界。在这概念后面是斯多亚派的观点。因为此派人士重生命中的 德行必须不断成长进步 ,他们用 prokope{ 这希腊字表示这观点。 Prokope{ 也有 领军以达目标之意 。基督徒生活中的美德也应不断增长。 

  摩法特曾引用一句话说道:‘基督徒的生活绝不应有一曝十寒的态度。’有很多人便陷入这不幸的情况之中:对基督教起一时之兴趣,热心非常,但在表达基督徒生活时却如百上加斤,难于前进,最终只有失败的份儿。 

  这又使我们思考到另一个重要的观点,彼得劝勉信徒应该尽量 殷勤努力 以达此目的。换一句话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人的努力加上上帝的恩典,是美满成功生活的不易真理。正如保罗所说的:‘……就当恐惧战竞,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 12-13 )每作一事皆应以信心为依归,这固然不错,但假如这信心不在生活中有所表达,那么,这信心是毫无作用,毫无价值的,这是保罗衷心赞同的观点。信心不单只尊重基督所赐的应许;信心也尊重基督的要求。 

  比格指出亚理斯多德在其所着 Nicomachean Ethics 一书中曾发表喜乐之源的理论。亚氏认为快乐之源有三:(一)可藉训练,学习及培养正确的习惯而得。(二)快乐是上帝所赐的恩典。(三)快乐之获得皆出于机遇。 

  以基督徒的立场来看,快乐之获得完全 基于 上帝的恩典及人的努力。我们并不能赚取救恩,但,我们却应殷勤努力以达基督徒优美生活的目标。本革尔( Bengel )在其着作中讨论这段经文时,要读者参阅十个童女的比喻,五个是聪明的另外五个却是愚蠢的。他写道:‘火是上帝所赐的,完全由上帝而来,人为的努力毫无作用;但,使人能不断燃烧发光的油,就是其努力学习的态度,则应殷勤不断地注入其生命之中。’ 

  信心并不使人懒惰,不努力;上帝的慷慨并不是免掉入的努力。生命最美的表达,乃是上帝的恩典,加上人的努力所产生的优美境界。 

  美德的阶梯(Ⅰ)(一 3-7 )(续) 

  以下让我们思想本段经文中所开列的各项德行,基督徒应在德行上步步高升。有一点应注意的,这一类开列德行的单子在古代世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当时书籍昂贵,且不易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背诵资料是绝不可少的。所以将资料编排成易于记忆的点数,以供学生背诵是最普通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教学法是藉游戏方法来学习各种德行的名称。就是将德行的名称写在筹码上,以作输赢的记号,以助学生的记忆。开列德行的表格在基督教着作中也非常普遍。保罗记载了圣灵所结的果子
──彼得后书第1章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王 22-23 )。根据教牧书信的记载,上帝的仆人应有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等美德(提前六 11 )。黑马牧人书( Shepherd of Hermas Visions 3.8.1 -7 )则记载信心、节制、朴实、纯良、敬虔、仁爱等不可分割的德行。在巴拿巴书信(二书)中则记载敬畏及坚忍是信心的助手;忍耐及自律是我们的盟友;若人能拥有这些美德,他便可拥有智慧,谨慎,了解与知识。以下让我们仔细查考每一项德行的意义。 

  (一) 信心 ( Pistis ):信心是万物之根本,对彼得来说,信心是确实相信耶稣所说的都是真实无讹的;我们可以绝对信靠祂的应许,及遵行祂的要求。绝对信靠耶稣所应许下的承诺是通往喜乐,平安,能力之不二途径。 

  (二)有了信心,还要加上 德行或勇气 。希腊字是 arete{ ;这字在新约中极少出现,但却是形容德行最贴切的字,有优良的意思。这字有两个特别的意义: 

  (甲) Arete{ 有‘有效的优良表现。’以下试从此字广泛不同的用法中列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彼得后书第1章这字可用来描述肥沃的土地;及神只们伟大的行动。 Arete{ 也是使人成为优等公民,良师益友的美德;也是使人能过优美生活的德行。 

  (乙) Arete{ 通常有 勇气 的意思。蒲鲁他克说上帝是 Arete{ 的盼望,并不是懦弱的藉口。玛加比二书记载以利亚撒( Eleazar )宁可牺牲,也不愿违反上帝及其先祖的律法;整个故事以他的牺牲为无比勇气 arete{ 的模范,可怀念的美德为结。他不单是当时年青一辈的人的榜样,更是普世人所应效法的模范(玛加比二书六章卅一节)。 

  在这一段经文中,我们不必要从两个意义中任择其一以作解经的根据;二者的意义皆有可能。信心不能只一味退缩于暗角中,而应以有效地服侍上帝及人为宗旨;再者,信心也必须认定勇气的来源,及其事奉的对象。 

  (三)有了勇气,还要加上 知识 :这字是 gno{sis 。在希腊文里有两个字,其意义相似,但二者有显着不同的特色。 Sophia 是智慧,即‘了解天上及人间事物的意义及其缘由’的意思。这是指对事物的第一因,及奥秘,终结对事物的了解。 Gno{sis 是指普通 实用的知识 ;是将由 sophia 而来的最终了解,应用于特别情况中的能力。 Gno{sis 也是使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而行的知识。因此,除了信心,还要加上勇气和效能;除了勇气和效能,还要加上排解生活难题的实际智慧。 

  美德的阶梯(Ⅱ)(一 3-7 )(续) 

  (四)有了这实用的知识,还要加上 节制或自律 ,希腊字是 egkrateia ,意思是有 自我克制的能力。 希腊伟大的学者们都经常谈论、思考这德行。亚里斯多德将人及其情感分为四大境界。 So{phrosune{ 在这境界里,理智控制了情感;我们或可称之为 沉冷静 。 akolasia 与前者的境界正好相反,是情感控制了理智;我们或可称之为 淫欲横流 。在这两个境界之间有 akrdsia 即理智与情感相争;而后者获胜,这又可称为 不能自制的境界 。而 egkrateia 即理智与情感相争,前者获胜的 自律境界 。 

  Egkrateia 是一项基督徒的德行,同时,这也是基督徒崇尚伦理的模范。这伦理并不假想人会戒绝七情六欲,登入不食人间堙火的仙界;相反的,这伦理深信人的情感仍然存在,还受到控制而成为人的奴仆,而不是奴役人的霸王。 

  (五)有了节制还要加上 忍耐 ,希腊是 hupomone{ 。屈梭多模曾说 hupomone{ 是‘德行之后’。这字在钦定本中译为 忍耐 ,似乎意义太消极了一点。 Hupomone{ 这字的涵义里包含了勇气的因素。西塞罗对拉丁字 Patientia 守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尊荣与公益,自愿每日忍受艰苦。’亚历山太的荻地模在论约伯的性情时曾如此写道:‘这并不是说义人在忍受煎熬时,不得有任何情感冲动的表现:当一个人忍受煎熬时,仍然存为了上帝的缘故而不计较忧苦的心,则是一种崇高的德行。’ Hupomone{ 并不只是一味容忍,而是带有向前瞻望的勇气。希伯来书的作者曾如此谈述耶稣,谓祂为了前面的喜乐而忍受十字架的羞辱(来十二 2 )。这就是 hupomone{ ,基督徒的坚忍。这是勇敢地接纳生命中的每一难处,而把难处只当作是进步的阶梯的崇高观念。 

  (六)有了忍耐,还要加上 敬虔 ;希腊字是 eusebeia ,但,意义很难翻译。本文中将此字译为 敬虔 也是很牵强的,因敬虔一词给人带来一些不良印象。 Eusebeia 之最大特色有二:具有 eusebeia 的人会正确地崇拜上帝,及公平地对待祂;但也服务他人,及公平地对待他人。那具有 eusebe{s (形容词)的人也就是与上帝及人都有正常关系的人。 Eusebeia 可说是最能实践化的虔敬。 

  我们可以从希腊人以具有此德行者为模范的例子,可见这字的意义:这模范就是苏格拉底。色诺芬曾如此描述苏氏:‘他是那么的虔诚和热心,甚至不肯与天意相背丝毫;是那么的公平正直,绝不作伤天害理的事;是那么的自律祥和,不以利己为宗旨,只以造福人为己任;是那么的敏锐和有智慧在分别善恶时绝无错误。’( Xenophon :

  Memorabili a 1.5.8 -11 ) 

  在拉丁文里,这字是 pietas 。霍莱形容在罗马人的概念里,那具有此品德的:‘他是不受个人情欲及私欲的诱惑; Pietas 是人的天职,以敬畏上帝为首任,以对父母、儿、女、家人及国家应负之责任为次。’ Eusebeia 也可译为宗教;当要为这字下定义时,我们更可以看见基督教的实践性。当人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他便承担了对上帝、对人的双重责任。 

  (七)有了虔敬,还要加上 爱弟兄的心 :希腊字是 Philadephia ,正译是 兄弟之爱 。意思是有一种宗教热诚,使人与其同胞有所分别。他人的要求,成了他祈祷、研经及默想的阻碍,人际关系的普通要求,使成了讨厌的事。伟大的斯多亚学派的哲者伊比克德从未结婚,他曾幽默地说:他以无牵无挂的哲者身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比他‘作两三个脏鼻的孩子’的父亲的贡献更大。‘一个兼管家庭杂务的人,怎能同时作传道授业解惑的伟大教师呢?’彼得的意思乃是:假如某信仰令人觉得人际关系是重重顾虑的话,这便是绝对有问题的。 

  (八)基督徒德行的阶梯必以爱作总结:对兄弟有友爱之心还不足够;基督徒的爱心必须如上帝的爱之伟大广阔,如使太阳高升,普照恶人及义人,降雨给好人及歹人。基督徒必须向世人彰显上帝对他无边的爱。 

  勇往直前(一 8-11 ) 

  彼得极力勉励信徒们在德行上,应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我们若对任何事物愈有求知之心,我们则会对该事物了解愈深。‘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进一步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摩法特在论及我们和主耶稣的关系时曾如此说:‘藉与主同活,为主而活,我们能学效主耶稣。’正如诗歌所说的: 

  愿众心崇敬主名,

  永远讴歌颂扬;

  火热追求认识主;

  每日更进深。 

  我们愈在德行上进步,我们就愈发认识主耶稣;我们应勇往直前,永不退后。 

  但,我们若不努力争取上进,某些不幸的事便会发生。 

  (甲)瞎眼:我们失去了因认识耶稣基督而来的引路明灯。这就好像彼得所说的,若没有与主同行的话,我们就行在黑暗中,看不清前途的方向。 

  (乙)我们就成了彼得所说的 muo{pazo{n ,这字有两个意思:即 近视 ;我们很容易患上了生命的短视症,只看见目前而看不见远景,一味只注视属地的有限事物而忘却永恒。另一个则是 霎眼 , 闭目 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对生命中的不幸转目他视,置若罔闻。没有基督同行的生活是近视的,是不能正视生活难处,及懦弱的。 

  再者,若不在德行上长进,就是忘了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彼得是想到洗礼,在那个时候,洗礼是指给成人洗礼;这是一项理性的决定,决志离开旧日的腐败,进入新生。这个受了洗的人,若不在德行上有长进,就根本忘了或未曾经历随洗礼而来应有的经验。对许多信徒来说,洗礼只是加入教会,成为会友的仪式。自此之后,便一成不变,依然故我,这种态度简直就是误解了成为会友的意义;因为既成为会友,就要不断的长进,成熟。 

  总括来说,彼得劝勉他的会友们尽力坚定上帝的恩召,这是一项无比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一切都是出于上帝:因为上帝召了我们,我们才可以成为祂的子民;若果不是祂的恩典和怜悯,我们简直是束手无策,一事无成。但这却不是说我们不应努力上进。 

  让我用一个比方,这个例子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起码也可帮助我们明白。假如一个财主选了一个穷小子,给他一个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这位财主给这穷小子的,是他绝对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但这穷小子若不努力上进,良好的机会只会随风而逝。恩慈的赐赠与个人的努力,是使整个过程完全成功的绝对因素。 

  上帝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上帝藉祂的怜恤和恩典召我们;同时,我们必须尽力追求上进。 

  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不断上进,彼得说,我们便可以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我们在途中也不会失脚滑倒。彼得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永不会犯罪;在他的脑海里有一幅行军图,他的意思乃是说,我们不会从这行列中滑倒而被遗弃。如果我们勇往直前,向上成长,后果一定令人惊异,但千万别忘记上帝的帮助是成功不可少的因素;困难虽多,但上帝会帮助、鼓励我们,使我们不气馁,直达旅途终点。 

  牧者心声(一 12-15 ) 

  这段经文将一位牧者的心声表露无遗,彼得论述两点有关讲道与教导方面的真理。第一,讲道是提醒会友们已知的真理,使他们重温已经忘怀,或忽略,或模糊不清的真理。第二:彼得继续地毫不妥协的斥责及警告,但他却以嘉奖的口吻开始。他表示其会友已经知道真道,而且在真道上坚定不移。一位传道人、教师或父母,都会体会鼓励比斥责的成效来得大。嘉奖性的鼓励,比严峻的苛责更能改变人心。彼得知道使人静听其叮咛的不二法则,乃是使对方晓得我们对他仍充满信心。 

  彼得盼望其死亡之早至,他以其身体为一帐棚,正如保罗所说的一般(林后五 4 )。这是早期基督徒作者所乐用的字眼。致丢格耶妥书( The Epistle to Diognetus )如此说:‘不死的灵魂却居于必死的帐棚内。’这图画无疑是由旧约的族长们的游牧生活而来,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居所,只暂住在帐棚内,因为他们正在往应许的路途上。基督徒清楚知道这世界并不是他永久的家乡,世界的旅程只是通往永恒住处的过程。十五节也包含这个意思,彼得表示他的离世正如 出埃及 一般; 出埃及 一词固然是指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往应许之地的专有名词。但,彼得不将死亡看成为万事的终结,而是往上帝所赐的应许之地的阶梯。 

  彼得说耶稣基督已经告诉他离世的日子即将来临,这可能是指约翰福音廿一章十八至十九节中的预言,这段经文记载耶稣预言彼得也将被挂在十字架上。这日子即将来临。 

  彼得说他要采取步骤,使他们虽然在他离世以后,仍然记得这些教训,这可能是指马可所写的福音书。教会的传统皆认为马可福音是彼得的证道资料。爱任纽说在彼得和保罗离世以后,身为彼得的门徒和传译者马可,将彼得的证道资料,加以记录并传诸后世。第二世纪末叶的帕皮曾记载许多有关初期教会的传统,也曾对马可福音作出与上述相似的论点:‘马可是彼得的传译,他正确地,却不是按先后次序地,将基督的生平言行按其所能记载的记录下来。因为他没有亲自听过及跟随耶稣,只在后期曾跟彼得,正如我所说的,彼得为了要使其教训实用化,故此,并没有把耶稣所说的话按先后次序,作有系统的解说。故此,马可凭记忆写出来的资料也不算不正确,因为他的主旨并不在于略去,或谬解他所听见的一切。’这段经文的意思可能是说彼得虽然死了,但他的教训仍被保存于马可福音之中。 

  总而言之,牧者的心肠是绝对良善的,他欲在有生之年,还有一口气,要向其会友阐扬上帝的真理,并设法使其会友在其死后,仍然谨记他的教训。他写这些书信并不是为了要扬名后世,而是要高举基督。 

  信息及宣扬的权利(一 16-18 )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向其信徒传出了有关‘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降临’的信息。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会明显地知道本书的宗旨乃是坚定信徒们对主再来的信心。彼得所攻击的异端分子,一早已抛弃了这个信仰;因为时光飞逝,而耶稣还没有再来,这令人产生耶稣再也不来的怀疑。 

  这是彼得的信息,在表白了这信息之后,他继续表示他有宣扬这信息的权利;这举动骤眼看来似乎令人很惊讶。他有宣扬这信息的权利是因为他曾和耶稣在圣山上(登山变像的事实),看见极大的荣光,又何幸竟能听见上帝向耶稣所说的话。换一句话说,彼得并不用登山变像的故事来预言耶稣的复活,这固然是一非常普遍的见解;相反的,他以此故事来表示预尝再来时的荣耀。马太福音十七章一至八节;马可福音九章二至八节;及路加福音九章廿八至卅六节,皆有记载登山变像的故事;彼得将之解释为预尝再来时的福泽,而不是预言耶稣的复活,这看法是否正确呢? 

  登山变像的故事有一特色,即在三本福音书的记载中,在记述了登山变像的事之后,便立刻说‘站在这里的人,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上帝的国。’(太十六 29 ;可九 1 ;路九 27 )这便可见登山变像及主再来是有连带关系的。 

  无论如何,有一点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彼得写本书的主旨,乃是挑旺信徒们对主再来的信念,而他以其在圣山上的经验作宣扬此信息的基础。 

  在第十六节中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字眼,彼得说:‘我们亲眼见过祂的威荣。’ 亲眼见过 一词的希腊字是 epopte{s ,在当时,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我们曾经谈过有关神秘宗教的事,这些宗教都基于一些神只出生、受死、复活的戏剧化故事;而神只受难是周而复始,连绵不绝的过程。在这些宗教里,信徒们要经过长期的教导和准备,才可以参与这神只受难的戏剧的演出。藉演出此剧,信徒可以有与这死而复活的神合一的经验。当他达到这个阶段时,他已是该宗教的一分子,而 epopte{s 则是用来表明该教徒身份的专有名词,他是神只所经验的目击证人。彼得说基督徒是基督受苦的目击证人。透过信心的眼睛,他看见了十字架;透过信心的经验,他与基督一同向罪死了,却又与基督一同复活,进入公义中。因他的信心,他已经与耶稣基督的死、复活、及能力合而为一了。 

  先知的叮咛(一 19-21 ) 

  这是一段很难解释的经文,因为文中希腊文的意义繁复非常,让我们逐一细心研究。 

  (一)本文第一句的希腊文可以译为:‘在预言里,我们有主再来更确实的凭据。’如果彼得的意思果真如此,他乃是说先知们所说的,比他在圣山上所经历的,提供更确实的凭据。 

  虽然这说法很牵强,但彼得表示这想法也不是绝不可能的。在彼得写这书的时候,当时非常重预言在基督教中之应验以证预言之确实性。有许多例子说明人读旧约圣经而悔改加入教会,乃是看见旧约预言都在耶稣身上得到应验。因此,我们或者可以说先知预言是主再来的最有力的明证。 

  (二)在我们的立场来说,以下这个论点比较稳当:‘我们在圣山上所看见的,更确实地证明了先知所说有关主再来的预言。’ 

  总括来说,耶稣在登山变像,脸面放光,再加上先知们的异象等,都指向主再来的确实性;既然如此,世人也必须接纳这事实及预备迎接主再来。 

  在这段经文中:‘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这有下列两个可能的意义。 

  (一)许多早期的学者都将之解释为:‘任何先知在解释任何历史的情况,或历史的进程时,他们都不是表达私人的意见;他们乃是将上帝赐给他们的启示宣扬出来而已。’这是很有可能的解释。因为旧约记述假先知的特点乃是随私意解说,而不是传达上帝要他说的。耶利米严峻地指控假先知:‘他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耶廿三 16 )以西结说:‘愚顽的先知有祸了,他们随从自己的心意,却一无所见。’(结十三 3 )希坡律陀形容真先知如何获得信息:‘他们不以自己的能力来宣扬信息,也不随己意解说,他们首先从上帝的话里得到真智慧,从异象中得到信息。’ 

  站在这个立场来看,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先知不能随私意解说;他们所说的应该都是上帝的启示,因此,我们应留心听他们所说的一切。 

  (二)另一个解释乃是‘我们对先知的解释。’彼得当时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形,就是异端及不良分子以迎合自己所好的手法来曲解先知。这是我们认为很合理的解释,彼得乃是说:‘任何人也不能以投一己所好的方法来解释圣经。’ 

  这是非常重要的态度,彼得乃是说任何人也 不能随私意 解释圣经。那么,我们应如何解经呢?为要得这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问另一个问题,先知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呢?毫无疑问的,他们是从圣灵那里得到信息。某些人曾表示如下的意见,就是上帝的灵使用先知,就好像作者在操纵他手中的笔,又好像演奏者手中的乐器一般。姑勿论如何,事实是上帝的灵将信息赐给先知。这样一来,结论就非常明显了:赐信息的既是圣灵,解释这信息也非靠圣灵不可。正如保罗所说的,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属灵的事(林前二 14-15 )。犹太人相信圣灵有两个功能
──彼得后书第1章祂将上帝的真理赐给人,祂也使人明白那真理。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凭一己的聪明,偏见及随私意解释圣经;我们要靠那赐信息的圣灵才可明白圣经的话。 

  实际上,这有两个意思。 

  (甲)在古往今来虔敬的学者心中,圣灵不断地工作,他们在上帝的带领下解释圣经,使我们得光照。如果我们也想解释圣经,我们就不能趾高气扬地强调只有我们的解释才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必须谦虚地参考其他学者们的解释,看看圣灵赐给我们的信息又是如何。 

  (乙)再者,圣灵住在教会之中,也在教会中运行工作;既然如此,我们必须在尊重教会的教导,信仰及传统的大前提之下来解释圣经。在信仰的立场来看,上帝是我们的父,而教会则是我们的母亲。如果某人发觉其对圣经的解释,与教会的信仰互相冲突的时候,那么,他便要虚心地检讨自己,看自己的解释是否出于私意,而不是出于圣灵的光照呢? 

  彼得强调圣经并不是人私意的组合,乃是上帝藉圣灵所赐给人的启示。因此,我们绝不能凭私意解释圣经;相反地,我们必须靠那赐信息,及仍在教会中运行工作的圣灵的光照及引领,来解释圣经。
──彼得后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彼得后书   彼得   基督   的人   圣经   耶稣   使徒   基督徒   信徒   先知   自己的   经文   信心   生命   虔敬   耶稣基督   荣耀   上帝   这是   保罗   主耶稣   美德   知识   再来   在此   恩典   德行   都是   圣灵   旧约   赐给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