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那鸿书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那鸿书》章目: 1 2 3
跳转至:

和合本鸿1:1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

拼音版鸿1:1 Lùn Níníwēi de mò shì, jiù shì yī lè gē sī rén nà hóng suǒ dé de mò shì.

吕振中鸿1:1 以下是关于尼尼微的神托,是伊勒歌斯人那鸿的异象书。

新译本鸿1:1 以下是对尼尼微的宣判,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的异象录。

现代译鸿1:1 以下是有关尼尼微的信息,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见的异象。

当代译鸿1:1 这是上帝给伊勒歌斯人那鸿的异象。这异象是关乎尼尼微城的。

思高本鸿1:1 关於尼尼微的神谕,厄耳科士人纳鸿的神视录:

文理本鸿1:1 对尼尼微之警示、伊勒歌斯人那鸿启示之书、○

修订本鸿1:1 论尼尼微的默示,伊勒歌斯人那鸿所见异象的书。

KJV 英鸿1:1 The burden of Nineveh. The book of the vision of Nahum the Elkoshite.

NIV 英鸿1:1 An oracle concerning Nineveh. The book of the vision of Nahum the Elkoshite.

和合本鸿1:2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 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

拼音版鸿1:2 Yēhéhuá shì jì xié shī bào de shén. Yēhéhuá shī bào dà yǒu fèn nù. xiàng tāde dírén shī bào, xiàng tāde chóudí huái nù.

吕振中鸿1:2 (二至十节末每两行首字第一字母排起来是按希伯来文字母次序出现的)永恒主是忌邪、是行报应的上帝;永恒主施行着报应,而且满有烈怒。永恒主向他的敌人行报应,他向他的仇敌怀怒。

新译本鸿1:2 耶和华是嫉恶和施行报复的 神;耶和华施行报复,并且满怀烈怒;耶和华向他的对头施行报复,向他的仇敌怀怒。

现代译鸿1:2 上主是不容忍对立的上帝;上主施行报复,满怀烈怒。他惩罚敌对他的人;他向仇敌发烈怒。

当代译鸿1:2 上帝是忌邪的,所以他必向触怒他的人施行报应,他要向他的仇敌施以严厉的报复。

思高本鸿1:2 上主是嫉恶和复仇的天主;上主要复仇,且愤恕填胸;上主汐必对敌人复仉,必向仇人 怒。

文理本鸿1:2 耶和华为忌邪报复之上帝、耶和华报复而充以怒、耶和华报复于其敌、为其仇蓄怒、

修订本鸿1:2 耶和华是忌邪、报应的上帝。 耶和华施报应,大有愤怒; 耶和华向他的敌人报应, 向他的仇敌怀怒。

KJV 英鸿1:2 God is jealous, and the LORD revengeth; the LORD revengeth, and is furious; the LORD will take vengeance on his adversaries, and he reserveth wrath for his enemies.

NIV 英鸿1:2 The LORD is a jealous and avenging God; the LORD takes vengeance and is filled with wrath. The LORD takes vengeance on his foes and maintains his wrath against his enemies.

和合本鸿1:3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拼音版鸿1:3 Yēhéhuá bù qīngyì fānù, dà yǒu nénglì,wàn bù yǐ yǒu zuì de wèi wú zuì. tā chéng xuán fēng hé bàofēng ér lái, yúncai wèi tā jiǎo xià de chéntǔ.

吕振中鸿1:3 永恒主不轻易发怒,而是大有能力;永恒主绝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亦不按次序)他所行的路乃在狂风暴雨中,云彩是他脚下的飞尘。

新译本鸿1: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可是大有能力;他绝不以有罪的为无罪。耶和华乘着狂风暴雨而来,云彩是他脚下的尘土。

现代译鸿1:3 上主不轻易发怒,但有大能力;他绝不以有罪为无罪。上主行走之处,暴风骤起;云彩是他脚下扬起的灰尘!

当代译鸿1:3 他不轻易发怒,可是一旦被触怒,他的能力却是惊人的,他决不会让有罪的人逃过责罚。他在旋风和暴风中彰显自己的能力,云彩也不过是他脚下的尘土。

思高本鸿1:3 上主虽缓於发怒,但能力伟大, 决不全然免罚; 的行为是在狂风暴雨中,云彩是 脚下的尘埃。

文理本鸿1:3 耶和华迟于发怒、具有大能、干罪者决不赦宥、耶和华之道途、在于飓风狂飇、云为其足下之尘埃、

修订本鸿1: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 但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他的道路在旋风和暴风之中, 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KJV 英鸿1:3 The LORD is slow to anger, and great in power, and will not at all acquit the wicked: the LORD hath his way in the whirlwind and in the storm, and the clouds are the dust of his feet.

NIV 英鸿1:3 The LORD is slow to anger and great in power; the LORD will not leave the guilty unpunished. His way is in the whirlwind and the storm, and clouds are the dust of his feet.

和合本鸿1:4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

拼音版鸿1:4 Tā chìzé hǎi, shǐ hǎi gān le, shǐ yīqiè jiāng hé gān hé. Bāshān hé Jiāmì de shùlín shuāi cán, Lìbānèn de huā cǎo ye shuāi cán le.

吕振中鸿1:4 他叱责着海,使海枯乾,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消损(希伯来文与下行动词同字);利巴嫩的花苞也衰萎零落。

新译本鸿1:4 他一斥责海,海就干了;他使一切江河枯干。巴珊和迦密的树林枯槁,黎巴嫩的花卉凋残。

现代译鸿1:4 他斥责海,海就枯竭!他使江河乾涸。他使巴珊地萎缩,迦密山变黄,黎巴嫩的花朵凋谢。

当代译鸿1:4 他斥责河海,它们就都乾涸,巴珊和迦密的草木也就凋零,黎巴嫩的花草也纷纷谢落。

思高本鸿1:4 一呵叱海洋,海洋即枯竭,众河流也为之乾涸,巴商与加尔默耳於是枯槁,黎巴嫩的花卉也随之凋谢。

文理本鸿1:4 斥海而涸之、竭河而干之、巴珊迦密衰残、利巴嫩之荣华凋谢、

修订本鸿1:4 他斥责海,使海枯干, 使一切江河干涸。 巴珊和迦密衰残, 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

KJV 英鸿1:4 He rebuketh the sea, and maketh it dry, and drieth up all the rivers: Bashan languisheth, and Carmel, and the flower of Lebanon languisheth.

NIV 英鸿1:4 He rebukes the sea and dries it up; he makes all the rivers run dry. Bashan and Carmel wither and the blossoms of Lebanon fade.

和合本鸿1:5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

拼音版鸿1:5 Dà shān yīn tā zhèndòng, xiǎo shān ye dōu xiāohuà. dàdì zaì tā miànqián tū qǐ, shìjiè hé zhù zaì qí jiān de, ye dōu rúcǐ.

吕振中鸿1:5 大山因着他而震动,小山也都熔化。大地砰坏(改点母音翻译的)于他面前,世界和住于其间的也都毁灭。

新译本鸿1:5 大山在他面前震动,小山也都融化;大地在他面前废去,世界和所有住在世上的,也都这样。

现代译鸿1:5 山在上主面前颤抖;丘陵在他面前融化。上主出现,大地震动;世界和它的居民都战栗。

当代译鸿1:5 群山在他面前都要震动消溶;地要蜷曲,地上的人都要灭亡。

思高本鸿1:5 山岳在 面前震 ,丘陵动摇;大地寰宇及其中所有的居民,在 面前莫不战栗。

文理本鸿1:5 山岳因之震动、冈岭销镕、大地世界与居其上者、坟起于其前、

修订本鸿1:5 大山因他震动, 小山也都融化; 大地在他面前突起, 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

KJV 英鸿1:5 The mountains quake at him, and the hills melt, and the earth is burned at his presence, yea, the world, and all that dwell therein.

NIV 英鸿1:5 The mountains quake before him and the hills melt away. The earth trembles at his presence, the world and all who live in it.

和合本鸿1:6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

拼音版鸿1:6 Tā fā fèn hèn, shuí néng lì dé zhù ne. tā fā liè nù, shuí néng dāng dé qǐ ne. tāde fèn nù rú huǒ qīng dǎo, pánshí yīn tā bēngliè.

吕振中鸿1:6 在他的盛怒前、谁能站得住呢?他怒气之猛烈、谁能当得起呢?他的烈怒像火倾泻而出,碞石因他而崩裂。

新译本鸿1:6 在他盛怒之下,谁能站得住呢?他的烈怒谁能受得了呢?他的忿怒像火一般喷出来,盘石在他面前都崩裂了。

现代译鸿1:6 他一发怒,谁能存活呢?谁受得了他的怒气呢?他的忿怒如火倾下;岩石在他面前粉碎。

当代译鸿1:6 谁能抵受上帝的怒气呢?他的愤怒像烈火,山也要因他的怒气倒塌下来。

思高本鸿1:6 谁能抵得住 的怒气?谁能忍受得住 的烈怒? 的愤怒如火冒出,连磐石也要在 面前破碎。

文理本鸿1:6 厥怒奋发、孰能屹立、孰能当其忿怒之烈、其怒倾泄如火、磐岩为之崩裂、

修订本鸿1:6 他发愤恨,谁能立得住呢? 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 他的愤怒如火倾泄而出, 磐石因他崩裂。

KJV 英鸿1:6 Who can stand before his indignation? and who can abide in the fierceness of his anger? his fury is poured out like fire, and the rocks are thrown down by him.

NIV 英鸿1:6 Who can withstand his indignation? Who can endure his fierce anger? His wrath is poured out like fire; the rocks are shattered before him.

和合本鸿1:7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拼音版鸿1:7 Yēhéhuá ben wéi shàn, zaì huànnàn de rìzi wéirén de bǎo zhàng. bìngqie rèn dé nàxiē tóukào tāde rén.

吕振中鸿1:7 凡等候永恒主的、永恒主就好待他们(传统∶永恒主至善),做他们患难之日的保障;那些避难于他里面的、他都做他们的知交;

新译本鸿1:7 耶和华是良善的;在患难的时候,他作人的避难所;信靠他的人,他都认识。

现代译鸿1:7 上主至善。他保护在患难中的子民;他照顾那些投靠他的人。

当代译鸿1:7 主是良善的,是患难中的坚固保障,他认得每一个信靠他的人!

思高本鸿1:7 上主原是良善的,是患难之日的避难所, 必照顾依赖 的人;

文理本鸿1:7 耶和华乃善、患难之日、乃为保障、凡托庇于彼者、彼皆知之、

修订本鸿1:7 耶和华本为善, 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 并且认识那些投靠他的人;

KJV 英鸿1:7 The LORD is good, a strong hold in the day of trouble; and he knoweth them that trust in him.

NIV 英鸿1:7 The LORD is good, a refuge in times of trouble. He cares for those who trust in him,

和合本鸿1:8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

拼音版鸿1:8 Dàn tā bì yǐ zhǎng yì de hóngshuǐ yānmò Níníwēi, yòu qū zhú chóudí jìnrù hēiàn.

吕振中鸿1:8 但他必用横流漫过的大水将起来敌对的人(希伯来文∶她的地方)全行毁灭,将他的仇敌追赶到黑暗中。

新译本鸿1:8 但他必用泛滥的洪水,尽行毁灭尼尼微之地,把他的仇敌赶入黑暗之中。

现代译鸿1:8 他像一股洪水,彻底灭绝他的敌人〔希伯来文是:它的地方〕;他把敌对他的人驱入死亡。

当代译鸿1:8 他却要用洪水把他的敌人冲走,把他们驱逐到黑暗之中。

思高本鸿1:8 在洪流 滥时, 必拯救他们;但对 的敌人, 必予以毁灭,将 的仇人驱入黑暗。

文理本鸿1:8 惟以泛滥之水、淹没其地、追敌入于幽暗、

修订本鸿1:8 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其地方, 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

KJV 英鸿1:8 But with an overrunning flood he will make an utter end of the place thereof, and darkness shall pursue his enemies.

NIV 英鸿1:8 but with an overwhelming flood he will make an end of Nineveh; he will pursue his foes into darkness.

和合本鸿1:9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

拼音版鸿1:9 Níníwēi rén nǎ, shè hé móu gōngjī Yēhéhuá ne. tā bìjiāng nǐmen mièjué jìng jǐn. zāinàn bú zaì xīngqǐ.

吕振中鸿1:9 他对他的敌人施报应、不必施两次(传统∶患难不发生两次),乃是把他们消灭到(『乃是』┅『到』两个希伯来字是由第十节头里调换过来的)净尽;那你们计谋什么来反抗永恒主呢?永恒主向他的敌人行报应,他向他的仇敌怀怒。

新译本鸿1:9 尼尼微人哪,你们对耶和华还有什么企图?他必尽行毁灭;患难必不再次来临。

现代译鸿1:9 你们为甚麽阴谋反对上主呢?他要把你们完全毁灭了;没有人能再次反对他。

当代译鸿1:9 尼尼微啊!你竟敢施计反抗神吗?他一出手便可以彻底破坏你的诡计。

思高本鸿1:9 尼尼微,你们对上主有什麽图谋? 必完全予以毁灭,不必二次降灾。

文理本鸿1:9 尔曹向耶和华何所谋乎、彼将尽灭之、灾难无庸再起、

修订本鸿1:9 你们筹划何种计谋攻击耶和华呢? 他必终结一切, 仇敌不会再度兴起。

KJV 英鸿1:9 What do ye imagine against the LORD? he will make an utter end: affliction shall not rise up the second time.

NIV 英鸿1:9 Whatever they plot against the LORD he will bring to an end; trouble will not come a second time.

和合本鸿1:10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

拼音版鸿1:10 Nǐmen xiàng cóng zá de jīngjí, xiàng hē zuì le de rén, yòu rú kū gān de suì jiē quán rán shāo miè.

吕振中鸿1:10 你们如同荆棘丛杂缠结,虽滋润灌满如喝醉,终必被烧灭、像乾透了的碎秸(经文残缺,意难确定)。

新译本鸿1:10 他们像缠结着的荆棘,像喝醉了的酒徒,又像枯干的禾秸,全都被吞灭了。

现代译鸿1:10 像纠缠的荆棘和枯乾的麦秸,你们要被火焚烧净尽!

当代译鸿1:10 他把敌人像一团乱草一般丢在火里,他们便被火焰所吞灭。

思高本鸿1:10 他们像缠结的荆棘[又像大醉的豪饮者,]必如乾楷全被烧尽。

文理本鸿1:10 彼众丛杂若荆棘、沈迷若醉酒、必若枯草、被毁殆尽、

修订本鸿1:10 你们像杂乱的荆棘, 像喝醉了的人, 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

KJV 英鸿1:10 For while they be folden together as thorns, and while they are drunken as drunkards, they shall be devoured as stubble fully dry.

NIV 英鸿1:10 They will be entangled among thorns and drunk from their wine; they will be consumed like dry stubble.

和合本鸿1:11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拼音版鸿1:11 Yǒu yī rén cóng nǐ nàli chūlai, tú móu xiéè, shè è jì gōngjī Yēhéhuá.

吕振中鸿1:11 有一个人出于你中间,计谋毁坏之事来反抗永恒主,筹画极恶的毁灭(希伯来读音作『比列』)。

新译本鸿1:11 有人从你那里出来,就是筹划奸恶的人,图谋恶事攻击耶和华。

现代译鸿1:11 尼尼微呀,从你那里有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出来,图谋攻击上主。

当代译鸿1:11 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图谋敌挡主,

思高本鸿1:11 是由你们中间出现了那妄想反抗上主,图谋恶计的人。

文理本鸿1:11 有一人焉、自尔而出、向耶和华图奸恶、谋不轨、

修订本鸿1:11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 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KJV 英鸿1:11 There is one come out of thee, that imagineth evil against the LORD, a wicked counsellor.

NIV 英鸿1:11 From you, O Nineveh,has one come forth who plots evil against the LORD and counsels wickedness.

和合本鸿1:12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

拼音版鸿1:12 Yēhéhuá rúcǐ shuō, Níníwēi suīrán shìlì chōngzú, rén shǔ fán duō, ye beì jiǎnchú, guīyú wú yǒu. Yóudà a, wǒ suīrán shǐ nǐ shòu kǔ, què bú zaì shǐ nǐ shòu kǔ.

吕振中鸿1:12 永恒主这么说∶「他的军兵(希伯来文∶他们)虽曾完整一时,却必有多么多就被剪除多么多,而他们就这样过去了。嘿,我必使你受挫折,免得再使你受挫折(本节经文残缺,意难确定)。犹大阿,

新译本鸿1:12 耶和华这样说:尼尼微人虽然装备完整,人数众多,他们仍必被剪除,这样就完了。我既然使你受过苦,就一定不再叫你受苦了。

现代译鸿1:12 上主对他的子民以色列这样说:「亚述人虽然又强又多,他们将被毁灭,被消除。我的子民哪,我曾使你们受苦,但我不再叫你们受苦了。

当代译鸿1:12 但主却不怕他,主说:“虽然他们声势浩大,人数众多,却终必湮没。我的子民啊,你们受的苦也够了,

思高本鸿1:12 上主这样说:「虽然他们装备齐全而且众多,但仍要被铲除,归於乌有。虽然磨难了你,我必不再磨难你。

文理本鸿1:12 耶和华曰、敌虽力足人多、亦将见灭、归于乌有、我昔虽苦尔、不复苦尔矣、

修订本鸿1:12 耶和华如此说: "他们虽然势力强大,人数众多, 也要被剪除,归于无有。 我虽曾使你受苦, 却不再使你受苦。

KJV 英鸿1:12 Thus saith the LORD; Though they be quiet, and likewise many, yet thus shall they be cut down, when he shall pass through. Though I have afflicted thee, I will afflict thee no more.

NIV 英鸿1:12 This is what the LORD says: "Although they have allies and are numerous, they will be cut off and pass away. Although I have afflicted you, O Judah,I will afflict you no more.

和合本鸿1:13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

拼音版鸿1:13 Xiànzaì wǒ bì cóng nǐ jǐngxiàng shang zhé duàn tāde è, niǔ kāi tāde shéng suǒ.

吕振中鸿1:13 现在我必从你脖子上折断他的轭,我必扭开绑你的轭的绳子。」尼尼微阿,

新译本鸿1:13 犹大啊!现在我必粉碎他在你身上的轭,打断你的锁炼。

现代译鸿1:13 我现在要终止亚述对你们的辖制,打断捆绑你们的锁着。」

当代译鸿1:13 我要松开你们的枷锁,使你们脱离他的奴役。”

思高本鸿1:13 现在我必由你身上打断他的轭,打碎你的锁链。

文理本鸿1:13 我必自尔折其轭、断尔索、

修订本鸿1:13 现在,我要从你身上折断他的轭, 解开捆绑你的绳索。"

KJV 英鸿1:13 For now will I break his yoke from off thee, and will burst thy bonds in sunder.

NIV 英鸿1:13 Now I will break their yoke from your neck and tear your shackles away."

和合本鸿1:14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 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

拼音版鸿1:14 Yēhéhuá yǐjing chū líng, zhǐ zhe Níníwēi shuō, nǐ míng xià de rén bì bù liú hòu. wǒ bì cóng nǐ shén de miào zhōng, chúmie diāokè de ǒuxiàng, hé zhùzào de ǒuxiàng. wǒ bì yīn nǐ bǐ lòu, shǐ nǐ guīyú fùnmù.

吕振中鸿1:14 永恒主已发出命令指着你来说∶「属你名下的人必不能够传种;我必从你的神庙中把雕像和铸像除掉;我必使你的坟墓成了粪堆。(传统∶因为你是鄙陋的)」

新译本鸿1:14 尼尼微啊!耶和华已经向你下了命令:你的名字必不再传于后世;我必从你的神庙中,除掉雕刻和铸造的偶像;我必为你预备坟墓,因为你没有存在的价值。

现代译鸿1:14 以下是上主有关亚述人的宣告:「他们不会有后代好保存他们的姓氏。我要除掉他们神庙中的偶像。我要为亚述人预备坟墓,他们不配存活!」

当代译鸿1:14 主又向尼尼微王说:“你的名不会传於后世。我要把你神庙中的神像除去。我要为你掘备坟墓,因为你实在恶行昭彰。”

思高本鸿1:14 尼尼微,上主已对你下了命令:你的名字不再传於後世;我要把雕像铸像由你神庙内除去,并使你的坟墓成为辱骂的对象。」

文理本鸿1:14 耶和华论敌、发命曰、以尔名而称者、不复继传、雕铸之像、我将灭于尔神之室、尔乃卑陋、我为尔造墓矣、

修订本鸿1:14 耶和华已经发命令,指着你说: "你的名下必不再留后; 我要从你神明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 我必因你的卑贱,为你预备坟墓。"

KJV 英鸿1:14 And the LORD hath given a commandment concerning thee, that no more of thy name be sown: out of the house of thy gods will I cut off the graven image and the molten image: I will make thy grave; for thou art vile.

NIV 英鸿1:14 The LORD has given a command concerning you, Nineveh: "You will have no descendants to bear your name. I will destroy the carved images and cast idols that are in the temple of your gods. I will prepare your grave, for you are vile."

和合本鸿1:15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拼音版鸿1:15 Kàn nǎ, yǒu bào hǎo xìn chuán píngān zhī rén de jiǎo dēng shān, shuō, Yóudà a, keyǐ shǒu nǐde jiéqī, huán nǐ suǒ xǔ de yuàn ba. yīnwei nà è rén bú zaì cóng nǐ zhōngjiān jīngguò. tā yǐ mièjué jìng jǐn le.

吕振中鸿1:15 (希伯来文经卷作鸿2∶1)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兴隆消息的人的脚登山宣告说∶犹大阿,守你的节期、还你的愿吧!因为那极恶的毁灭者已不再过来攻击你了;他已被剪除净尽了。

新译本鸿1:15 看哪!那传报佳音、宣告和平之人的脚,已经站在山上,说:犹大啊!守你的节期,还你的愿吧!因为那奸恶的人永不会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被彻底除灭了。(本节在《马索拉抄本》为2:1)

现代译鸿1:15 看哪,有报好消息的人穿山越岭而来!他来传报和平的好消息。犹大人哪,欢度你们的佳节,向上帝还你们许下的愿吧!坏人永不再来侵犯你们的土地。他们已经完全被铲除了。

当代译鸿1:15 看呀!报信的人从山上带来了好消息:“侵略者已经全遭歼灭,我们平安了。”犹大啊,当守你们的誓言,感谢敬拜主,因为从尼尼微来的敌人不会再来了,他们已经全遭剪除了。

思高本鸿1:15

文理本鸿1:15 试观报嘉音、传和平者、其足立于山上、犹大欤、守尔节期、偿尔所愿、盖彼恶者尽灭、不复过尔境矣、

修订本鸿1:15 看哪,山上有报佳音、传平安之人的脚踪。 犹大啊,守你的节期, 还你的愿吧! 因为恶人不再侵犯你, 他已灭绝净尽了。

KJV 英鸿1:15 Behold upon the mountains the feet of him that bringeth good tidings, that publisheth peace! O Judah, keep thy solemn feasts, perform thy vows: for the wicked shall no more pass through thee; he is utterly cut off.

NIV 英鸿1:15 Look, there on the mountains, the feet of one who brings good news, who proclaims peace! Celebrate your festivals, O Judah, and fulfill your vows. No more will the wicked invade you; they will be completely destroyed.

那鸿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那鸿书第一章   第 1 章 

  那鸿 

  鸿 1:1> 尼尼微听了约拿的预言后不是悔改了吗?怎么
──那鸿书第1章 

  1:1 公元前 663 至 612 年,先知那鸿象约拿一样向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发出预言,约在一世纪前,约拿目睹尼尼微人悔改归正(参拿 3:5-10 ),但如今,此城市又堕落到邪恶当中。这个统辖整片肥沃半月弯的强国亚述,似乎是人无法抵御的。他们冷酷凶残的兵士,已经摧毁北国以色列,现在又向犹大逼进。因此,那鸿宣告神向亚述发怒: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这强大的亚述帝国要被巴比伦倾覆。 

  鸿 1:1> 伊勒歌斯在何处? 

  1:1 “默示”是从神而来的信息。“伊勒歌斯”是一个村庄,有人认为这村庄位于犹大国的西南部。 

  鸿 1:2> 神要施报,目的是
──那鸿书第1章 

  1:2 惟独神有权利“忌邪”(原意作妒恨)和“施报”(原意作复仇)。“妒恨”和“复仇”似乎不会跟神拉上关系,因为人的妒恨和复仇往往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但神是要确保我们对祂忠贞,所以祂惩罚不知悔改的恶人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祂“忌邪”和“施报”的目的只是为除去罪恶,恢复世界的和平(参申 4:24 ; 5:9 ),并不含有自私的成分。 

  鸿 1:3> 世上的坏人未必都得到了治裁,神怎么让他们逍遥法外呢? 

  1:3 神不轻易发怒,但当祂定意惩罚时,连大地也战栗。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相信神,因为他们看到世上有奸恶之徒,甚至连教会中也有伪善之辈。然而,他们并不理解,正因为神不轻易发怒,才可让跟随祂的人有机会、有时间和罪人分享神的爱和真道。不过,审判最终必会临到,神必不容许罪恶永远消遥法外。假若有人质问神为何不立刻遏止罪恶,就请他们不要忘记,若神果真动怒,必无一人可以存活。其实,我们该感谢神让人有机会归向祂。 

  鸿 1:4> 1:4 巴珊和迦密是土地非常肥沃的地区。 

  鸿 1:6> 神发怒,无人能敌挡,好人也受连累,这我倒没想到…… 

  1:6 公然对抗全能创造主的人,必不能安稳度日。这位神不单掌管太阳月亮、各银河星系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更决定着各国各族的兴衰。一个只在世上瞬间出现的王国如亚述,即使强大无敌,又岂能挑战神那可畏可惧的权柄?假若亚述能预见未来,必然见到其国土将来只剩颓垣败瓦、荒芜遍野;至于神,却是永立不倒,永远掌权的。切记不要敌挡神,因为祂永远坚立,即使各国联合,也不可能动祂分毫。 

  鸿 1:6-8> 熊熊烈火,滔滔洪水,是为敌对神的人准备的;我嘛,我要作投靠祂的人…… 

  1:6-8 拒绝相信神的人,神的惩罚就如熊熊烈火,无法抵受;但对爱神的人而言,神就如避难所,祂的供应必不缺乏;至于与神为敌的人,神就如涨溢的洪水把他们淹没、冲去。与神的关系如何,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你要选哪一种呢? 

  鸿 1:11> 这图谋邪恶的人是
──那鸿书第1章 

  1:11 那一个“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可能是:( 1 )亚述巴尼帕(公元前 669-627 年),在那鸿在世期间作亚述的王,也是他把亚述的国势推至顶峰。( 2 )西拿基立(公元前 705-681 年),曾公然敌挡神(参王下 18:13-35 ),也是悖逆神之人的缩影。( 3 )并不指某一个特定的王,乃是指整个邪恶的亚述帝国。经文重点乃在指出尼尼微被毁是因悖逆神。 

  鸿 1:12-15> 犹大人因罪受罚,也因神的信实蒙拯救
──那鸿书第1章 

  1:12-15 有好信息临到被亚述欺压的犹大:那攻击和折腾犹大的将会遭受毁灭,而且永不复兴。果不其然,尼尼微被完全摧毁了。直至 1845 年,其遗址才被发掘出来。
──那鸿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鸿书第一章   Ⅰ 标题(一 1 ) 

  A 主题(一 1a ) 

  预言的形式是 默示 ( NIV 、 JB 、 RSV ; AV 作“负担”;见导论 , 17 页)或宣告,这是用来指关于非以色列人之启示的术语(如∶赛十三 11 ,十五 1 ,另参∶亚十二 1 ;玛一 1 ,见耶二十三 34 ~ 40 )。在此,默示的主题是 尼尼微 ,并延伸至亚述,从西拿基立时代(主前八世纪初叶)至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伦毁灭为止,尼尼微都是亚述的首都。虽然字面上是指尼尼微城,但它也可能有象征式的弦外之音,代表所有敌挡神和祂的工作之人(见约拿书;路十一 30 ),正如稍后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所代表的一样(参∶启十八 2 、 10 、 21 )。 

  B 形式(一 1b ) 

  预言的形式是属于文件或 书籍 ,最可能是用书卷的形式(耶三十六 2 ;参∶结三 1 ~ 3 ),其中包含从其终极源头
──那鸿书第1章神
──那鸿书第1章而来的“启示”(参∶赛一 1 ;俄 1 );这是惟一一卷被称为“书”的预言,以致有人认为,它原先可能是玛拿西统治时,受亚述压迫期间暗中流传的小册 13 。先知是“伊勒歌斯人那鸿”,伊勒歌斯可能是他的家乡,也有人认为是亚述、加利利或犹大。虽然最后的那个建议似乎是较有可能,但确切的地点仍无法肯定(见导论 , 15 页)。 

  13 见 Rudolph, p. 148 ;参 Keil, p.

  9, Van der Woude, 'Book of Nahum', p. 122 ,提议说∶这预言原先是写给(或来自)被掳之以色列人的一封“信”。 

  Ⅱ 颂耶和华之诗(一 2 ~ 8 ) 

  这一段的形式是一首叙述诗,描述耶和华的本质和属性(参∶诗二十九,三十三,一○三,一○四;路一 46 ~ 55 ),生动地描绘了神向祂的仇敌,以及祂百姓的仇敌所发的合理忿怒。这首开卷之诗不受时空的限制,透过亚述帝国的例子,成为本书在神学上的背景
──那鸿书第1章神宇宙性的能力与公义 14 。作者首先用普世性的词汇( 2 ~ 6 节),然后从较为个人的层面( 7 ~ 8 节)来呈现出神的属性与能力。 

  14 B. S. Childs,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as Scripture (SCM Press / Fortress, 1979), pp. 443 ~ 444. 

  A 神的属性(一 2 ~ 3a ) 

  2.  与以色列有关系的、盟约的神“耶和华”( JB ;参∶出六 2 ~ 4 ),在此被描述为具有 忌邪 的特征,因为神在祂的圣洁里绝不容许有敌对者(出二十 5 ;书二十四 19 ;亚八 2 )。这是约的术语,说明神和祂百姓建立关系时,双方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必须排除掉(出六 7 ;参∶何一 9 ,二 23 ) 15 。祂既是公义的神,就对任何不义(申三十二 35 ;参∶罗十二 19 ) 施行报复 ( NIV 、 RSV ),神对罪(无论是祂百姓的罪或其他人的罪)的任何审判,都不是立基在任性或不可控制的忿怒之上,而是立基在神不变的圣洁属性上。神对一个行动
──那鸿书第1章无论好坏
──那鸿书第1章必有适当的反应,绝不太少,也不太多。尼尼微正是显出神这种圣洁特性的例子,在同一节中一连三次重复提及神施报的行动,就强调了这一点。在结构上,神的忌邪与祂的忿怒是平行的 16 ,这忿怒是圣洁的神对罪
──那鸿书第1章异教徒的罪或以色列人的罪(罗一 18 )
──那鸿书第1章的反应。神施报的对象是 祂的敌人 ,祂向他们 怀(怒) (虽然希伯来文没有括号内的受词;参∶利十九 18 ;耶三 5 、 12 )。这动词是指“护卫”或“保守”,暗示神保留祂的怒气到合适的时机(见 3a 节),或神持续生气。另一个可能是根本不需要加上直接受词,而将此动词解释为“怀怒”,像它在亚喀得文一样(参∶摩一 11 ;耶三 5 ) 17 ,神对那些敌人“怀怒”。 

  3a .  神的“恒久忍耐”( long-suffering ,中译“不轻易”。出三十四 6 ~ 7 ;民十四 18 ;参∶箴十四 17 相对的希伯来文片语)并没有否定前一节的说法,反倒显出祂等候某种公义的耐性;既然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祂的等候就不是没有穷尽的。忍耐与“大能”( RSV )连在一起,显出神那两面互补的特性,这在旧约圣经中也有平行的例子(民十四 17 ~ 18 ;尼九 17 )。 

  15 见 J. G.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Inter-Varsity Press, 1972), pp. 101 ~ 103. 

  16 这结构在形式上是 ABB 1 A 1 的交错句或倒转平行句,即∶ 

  A  神是忌邪的, 

  B   耶和华是施报者。 

  B 1   耶和华是施报者, 

  A 1  (神是)忿怒的。 

  见 M.

  Dahood, 'Chiasmus', IDBS , p. 145 ,以及该处所列的书目。 

  17 见 E. Reiner,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11 ∕ 1 (Oriental Institute, 1980), pp. 59 ~ 61, nada{ru 项下所列的。参 Cathcart, pp. 42 ~ 43; R. L. Smith, p. 72. 

  B 神的能力(一 3b ~ 6 ) 

  3b ~ 5.  在受造的次序中,神的能力是藉着祂与这大能的彰显
──那鸿书第1章 旋风 和 暴风
──那鸿书第1章(参∶诗八十三 15 ;赛二十九 6 )间密切的关联而显明的。神以旋风和暴风开路(和合本作“祂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用 祂的脚 激起 云彩 ,就像以色列人在行路时激起 尘土 一般。祂的能力也藉着祂能使创造逆转而显明出来,就如∶使河海干涸(参∶赛四十二 15 ,五十 2 ;耶五十一 36 ;启二十一 1 )、使着名的肥沃之地(外约但的 巴珊 、北以色列的 迦密 和 利巴嫩 ;参∶赛三十三 9 ) 衰残 (赛十六 8 ,二十四 4 ,三十三 9 ;珥一 10 、 12 )。地球本身的根基则因神大能的临在而震动(诗四十六 3 ;耶四 24 )和消化(诗四十六 6 ;摩九 5 ;参∶摩九 13 ,“流”带有积极的含义);结果是 大地 和其上一切受造之物都“荒废” 18 ( RSV ;和合本作“突起”),显明神建造与毁坏之完整并宇宙性的能力。正如神从混沌中创造(创一 2 ),照样,祂能毁坏祂的创造而使之归回混沌。 

  6.  神的忿怒可用四个希伯来文同义词来表达∶ 义愤 (和合本译作“ 发愤恨 ”;参∶赛十 5 ;耶十 10 )、 发烈怒 (由两个希伯来文组成,每个字都分别用来指忿怒,出十五 7 ;结七 12 与出三十二 12 ;尼九 17 )与 忿怒 ( 2 节;诗五十九 13 ;赛六十三 5 ),以致没有人能 在 祂的忿怒 之前站立 ( AV ,和合本译作“站立得住”),甚至连生性残暴之人也不能(参∶耶四 26 ;玛三 2 )。强调语气不仅藉着同义词的堆砌来表达,也藉着使用修辞疑问句( 谁……呢?谁……呢? )来强化此一宣告∶“没有人能在神的忿怒之前站立得住”(参见下面的增注 )。 

  18 这译法是由当代几位注释家从一较不重要之版本修正而得,有叙利亚译本及拉丁通俗(或译武加大)译本支持;此一修正包括∶用 s% 取代 s* ,稍微移动一个小点,用“荒废”( watis%a{~ ;参∶赛六 11 ,十七 12 ~ 13 )取代了较难解释的译法“兴起”( watis*s*a{~ ; AV 作“焚烧”)。 

  增注∶修辞疑问句 

  不同的文学形式或体裁适合不同的功用,预言的功用是藉着先知劝说听众在神启示的光中采取某些行动。这种劝说的功用也属于古典修辞学,使用某些方法达到它的目标,那些方法中有一些
──那鸿书第1章包括使用修辞疑问句
──那鸿书第1章也可以在希伯来预言中辨识出来。 

  修辞疑问句不同于探求消息之普通问句,它假设问题的答案是问的人和听的人都已经知道的。但修辞疑问句取代了同等地位的直述句,迫使听众加入讨论,听众藉着提供已知的答案来回应,亲自参与了劝说的过程。这方法在那鸿书别处(二 11 ,三 7 ~ 8 )有应用,也用在别的先知书的经文里 19 。 

  19 其他先知书经文中,修辞学(包括修辞疑问句)用法的进一步讨论,见 Y. Gitay, Prophecy and Persuasion: A Study of Isaiah 40 ~ 48 (Linguistica Biblica, 1981). 

  C 体现神的属性与能力(一 7 ~ 8 ) 

  与神忿怒中的能力并列的是∶读者再一次面对神的忍耐与恩典(参 2 节)。耶和华仁慈的属性,显示给那些在“压迫”( 患难 )中寻求祂作保障胜过倚靠自己谋略之人(参∶撒下二十二 31 、 33 ;诗三十七 39 ~ 40 ;对比申三十二 37 ;赛三十 1 ~ 3 ) 20 。相反的,神的仇敌必要经历 黑暗 21 与 洪水 ,将“它的地方”(和合本译作“尼尼微”, NIV 也是如此,因为这很明显是指着尼尼微说的,参 1 节) 22 ,带到 尽头 。 

  20 有人用第 8 节头两个希伯来文来结束第 7 节∶“那些在涨溢的洪水中投靠祂的人”( Cathcart,

  p. 31; Rudolph, p. 152 ),但第 8 节开头的连接词“但”,使这种提议在语法上不成立。 

  21 在句法上,主词有两个可能∶或者是神,以“黑暗”作地点或方向的直接受格( G-K 118, d-g ;参 Cathcart, p. 31 ),或者以“黑暗”为文法上的主词( LXX, Vulg., Syr. )。 

  22 有些注释家认为一章 1 节的尼尼微是后人所加上,这样看却使第 8 节的代名词(即“使它结束”,和合本与 NIV 皆作“尼尼微”)没有了前置词;他们任意将 m#qo^ma^h 修改为 b#qamaw ,提议“祂的仇敌”作动词的受词,参∶诗五十九 1 ;见 LXX; BHS ; Cathcart. D. T. Tsumura, 'Janus Parallelism in Nah 1:8', JBL 102 (1983) pp. 109 ~ 111 指出∶从现存子音抄本的读法, m#qawma^ 可以不更动子音而得出“背叛”的意义。他提议∶既然上面这个字中的 m 和 b (“在……里面”)两个子音都是唇音,相近的发音即足够使一个字同时表达两个可能的意义,与第 8a 节相连构成综合平行句,即为“它的地方”,与第 8c 节的“仇敌”构成同义平行句则为“在背叛中”。在某些例子,希伯来文的“地方”意味着“神仇敌的地方”,带有对立或压迫之意(参∶诗三十七 10 ),也证实了这一点。 

  Ⅲ 神人格化的忿怒(一 9 ~ 11 ) 

  9.  文风现在变了。作者直接称亚述为“你们”(见 RSV ,希伯来文动词是第二人称复数)。 无论 亚述“设下 什么 计谋”( RSV ;参∶但十一 24 ;何七 15 )攻击耶和华,神必要将之灭绝净尽(见 8 节)。这结局是如此彻底,以致亚述不再受搅扰,也不再造成别人的搅扰,因为它不再存在了。 

  10.  原文与句法上的困难,使本节成为旧约中最难解释的经文之一。本节为 9 节所记亚述的毁灭提供了细节,也为那节中神干预的宣告提供了根基或基础 23 ,这从“因为”(中文未译)所要陈述之事可以看出。这语助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强调本节中之光景必然会发生,因而译作“诚然” 24 ,虽然这个罕见的用法似乎较不可能。神刑罚之程度被描绘为∶亚述受罚要“到一个地步” 25 ,即像 荆棘缠绕 在一起(中译“丛杂”;参∶创二十二 13 ;赛九 18 );荆棘是极易被火烧毁的(传七 6 ;参∶士九 15 ;赛九 18 ,十 17 等,“荆棘”一词用了不同的希伯来文)。亚述无法使自己逃脱神烈怒的审判,必要被毁坏或烧毁(出三 2 )“净尽” 26 ,就像火将枯干的碎全然烧毁一样。枯干的碎素以易燃(出十五 7 ;赛五 24 ;俄 18 )及无用(伯十三 25 )着称,就像荆棘(士九 15 )一样。在此用另一个暗喻来强调面对神忿怒时的无能为力,就是将他们比作“喝醉了的人”(参∶箴二十三 20 ) 27 。这种酩酊大醉的光景可能导因于亚述喝尽了神忿怒的杯(参∶耶二十五 27 ,五十一 57 )。火与醉酒这两个暗喻混合使用,原文的句法使这个对比真正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了不同译法之间的变异 28 ,但神刑罚的必然性,却清楚地在此描绘出来。 

  11.  亚述被指控为∶ 有一人出来、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见 9 节),这或者广泛地指所有亚述君王,或者特别指主前七○一年入侵犹大的西拿基立(王下十八 13 ~十九 36 )。这个人也 图谋邪恶 ,或者把第二个字读作人名,如有人所提议的作彼列,就是一个鬼魔,甚至是撒但本身(参 15 节;林后六 15 ; 11Q Melch ; 1QS1:18 、 24 与各处)。亚述受毁灭的特殊原因,与神严厉的属性( 2 ~ 6 节)并行的是∶恶人攻击神和祂的百姓,而不是以色列民族狂热的民族主义。 

  23 NEB 、 RSV 和 JB (参 BHS 注)将开头的希伯来文语助词 ki^ 读作 k# “像”、“如”,然而现存形式未经修改时,所有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上下文(见创三 14 ;赛二十八 15 )。 NIV 不理这字和下面的句子。 

  24 关于断言式的用法,见 G-K 149 段; R. J. Williams, Hebrew Syntax: An

  Outl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67) p. 74. 

  25 `ad ,见 BDB , p. 724. 

  26 在文法上,这个副词可用来修饰枯干,意为“完全”。 

  27 直译为∶“而当醉酒之人喝酒的时候”,文法上大有问题,连所建议的读法也只是试验性的。 

  28 希伯来文 `ad 在此被忽略掉或修改了母音,尽管上下文似乎要求有一个对比( RSV 、 NEB 、 JB ),这是该字的一个用法(参∶撒下二十三 19 ;代上四 27 ),虽然在此段不见得有细微差异的要求。 

  Ⅳ 神的双重判决(一 12 ~二 2 ) 

  神以默示的形式( 12 节, 耶和华如此说 ),向一个法律辩论的双方发言,交替地宣告祂向犹大的判决
──那鸿书第1章无罪开释与盼望( 12 ~ 13 、 15 节,二 2 ),以及向亚述的判决
──那鸿书第1章毁灭( 14 节,二 1 )。 

  A 犹大∶压迫的结束(一 12 ~ 13 ) 

  给犹大的头一篇信息,乃是盼望的信息;她的仇敌将被打败,她将要得着释放。准确的读法是难以理解的 29 ,但所表达的理念是∶亚述无论在势力或人数如何,都不能战胜。他们沉重的暴政( 轭 ,参∶耶二十八 10 ~ 14 ;结三十 18 ; 绳索 \cs8 ,参∶耶二 20 ,三十 8 )将被挪开,亚述将成过去。从犹大的观点来看,她将从早期的受压中得释放。 

  29 七十士译本对 12 节的子音,因经文的分法不同,而遗漏了四个字母,故译作“一个管理众水之人”,而非“虽然他们又强又多”( RSV ;参 Syr., BHS )。 

  B 亚述∶家系的结束(一 14 ) 

  在耶和华的命令中,亚述将要达到尽头,因为没有 后裔 30 (参∶撒上二十四 21 ;赛十四 20 ~ 22 ),并且将被埋葬,如同一件受轻蔑、毫无价值的东西所受的处置一样(参∶创十六 4 ~ 6 )。亚述怎样亵渎所征服的殿宇(王下十八 33 ~ 35 ,参二十五 9 ;代下三十六 7 ;拉一 7 ),他们的庙宇和偶像也必照样被除灭。 

  30 BHS 所提议的修正“你的名将不再被记念”是毫无意义而不必要的。 

  C 犹大∶好消息(一 15 ) 31 

  此处与以赛亚书五十二 7 的弥赛亚信息十分相似(参∶赛四十 9 ),犹大专心倾听 \cs9 平安 与幸福的消息,是由一个“使者”(希腊文,中译作“报好信息的”)所传扬的,这使者带来了受欢迎的 消息 。这消息起因自她的压迫者(指明为“彼列”或恶人,参 11 节)的败落,亚述将要被“剪除”(中译“灭绝”)净尽,不再成为威胁。犹大现在可以节期的形式尽她在宗教上的义务,这些节期是他们所受的命令(参∶民二十八~二十九),也是他们所许的神圣 誓愿 (参∶民三十;申二十三 21 ~ 23 )。 

  31 这节经文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在二章 1 节,反映出直到十二世纪之前没有分章节的情形。 

  
──那鸿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那鸿书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那鸿书第一章   恶贯满盈(一 1 ~ 15 ) 

  .威严的神( 2 ~ 7 ) 

  神的忌邪施报,非同人的自私小器,而是出于祂圣洁的本性;祂绝不容许罪恶在祂跟前存在,在祂所定的时间必加以对付、铲除。不错,神是慈爱的,不轻易发怒的,但这并不是说祂不会发怒,因为祂是公义的,不会纵容罪恶。祂发义怒之时,无物可以阻挡,无人可担当得起。在旋风和暴风之中,我们可更具体的明白神的威严,天上的云彩好比祂脚下的尘土,可见祂是崇高无比的。祂忿怒使大地变色、震动。邪恶如尼尼微人者,必难免祂的刑罚。但真正投靠祂的人,必可体验神的良善、恩慈,在患难之日,神成了他们最稳妥的保障。 

  .尼尼微的刑罚及犹大蒙恩( 8 ~ 15 ) 

  神对敌挡祂的人是严厉的,对祂拣选的人却是信实的。尼尼微人灭以色列,又攻打犹大,更对神大言不惭,不可一世。神将使他们荒凉如荆棘丛,像无抵抗能力的醉汉,像碎完全烧灭。他们所夸耀的军力,所倚靠的偶像,都不能拯救他们。 

  另一方面,犹大得脱困境,重享宗教自由,灵性复兴,这一切都是出于神主动的作为,因为祂是信实的,不会背弃祂的应许。 

  祈祷  求主使我看见的威严,以致产生敬畏的心。
──那鸿书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那鸿书   那鸿书 第一章 注释 

  1:1 引言;全书的主题 

      「论尼尼微的默示」:指针对该地区而发出的宣告与宣判。 

  (参串1) 

  1:2-8 审判者
──那鸿书第1章 耶和华 

  先知宣判尼尼微的罪行并非基於狭隘的民族爱国情操,而是基於耶和 

  华神的属性。 

  2 

          「忌邪」:原文亦作「妒忌」,是描写逼切强烈的渴望。圣经 

      用「忌邪」形容耶和华,表明 是圣洁独一的神,对人的要求 

      是:专一的敬拜和顺服,所以一切邪恶,尤其是敬拜别神,对 

  不忠的罪,必然激起 的忿怒。 

  「施报」:非指报复,而是报应。 

  「大有忿怒」:原作「忿怒的主」。 

  3上&nbsp  ;

      神虽是公义的神,但却「不轻易发怒」,表明 的宽容(参 

  彼後3:9)与能力。 

  3下- ; 神的能力表现在历史事迹上 

  3下&nbsp  ;

      「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是引自神临格在西乃山的情景。 

  (参出19:16) 

  4     「他斥责海 ......

      乾涸」:是指以色列人过红海(出14章)及约 

      但河(书4-5章)的事迹。神的能力也表现在大自然中。 

      「巴珊」、「迦密」与「利巴嫩」:这三处地区,土地肥沃, 

      草木繁茂,是牧放牛羊上乘之地(参撒上25:2; 结39:18), 而 

      利巴嫩更以盛产香柏木闻名於世(参结27:5)。然而,神的能 

  力一出,怒气一发,这些都要衰残。 

  6     人的能力不能抵挡神的审判。 

      「如火倾倒」:表示完全消灭,不能逃避(参串15)。 

  7-8 说明神审判的原则 

  神的审判,对信靠 的人,是安慰的信息,对恶人却是灭亡的信息。 

  7     

      「认得」:指进入密切的关系。这里有「看顾」之意。 

  8     「洪水」:参2:6注。 

  「黑暗」:指死亡。 

  1:9-15 判决
──那鸿书第1章 尼尼微快要灭亡 

  尼尼微人虽然设谋攻击神,但终必被神毁灭( 9, 12,

      14) 。 另一方面 

  犹大从此可以脱离亚述的控制,重新过其宗教敬拜的生活。 

  9     「尼尼微 ......

      灭绝净尽」:原文或作「你们攻击耶和华的一切 

  计谋, 必除掉」。 

      「灾难不再兴起」:表明审判的严厉及终极性。 

  10    「你们像丛杂 ......

      醉了的人」:可能是比喻亚述人阴险奸诈、 

      安逸自恃;但亦可能是形容他们被制伏的景况。 

      「丛杂的荆棘」:原文或作「被荆棘缠住」。 

  11    

      「有一人」:一说是指那位率领百万雄师围攻犹大的亚述王西 

      拿基立;另一说是统指亚述人的邪恶,特以其首领为代表。 

  12    

      「势力充足」:原文或作「未受损伤」,但有学者认为此字本 

  属亚述文,解作「齐心合力」。 

  13    形容犹大将从敌人的欺压下得释放。 

  15    

      「好信」:指亚述亡国,犹大得享平安的信息。 

  「山」:指锡安山。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那鸿书

那鸿书第一章

1:1 “尼尼微”及“那鸿”: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及“背景”条。

1:2-15 本节至15节赞美伟大的神是人患难中的保障,不轻易发怒,但决不以有罪为无罪(2-8节)。这位公义的神启示先知,尼尼微将因其恶行而被神毁灭(9-15节)。

1:2-3 “忌邪”:神为独一真神,圣洁公义,不能容许人敬拜他神。人须专一侍奉祂(看出20:5)。本节连用三次“施报”,说明神是公义的,必按人的罪报应各人。“忿怒”是审判的开始,但神乃慈爱的神,不轻易发怒。“有罪的”:暗示尼尼微。“旋风和暴风”:看《诗篇》18:7-15及注。

1:4 “斥责海,使海干了”象祂领以色列人过红海(出14章)。“使一切江河干涸”象祂领以民过约旦河(书3章),神因此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曾彰显祂的大能。祂是万物的主宰,象巴珊、迦密、黎巴嫩这些闻名的肥沃、美丽的地方,只要祂斥责,都会衰残枯萎。

1:5-6 “大山”、“小山”、“大地”、“世界”、“磐石”,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不变且长存,在神的忿怒中,一样消化崩裂,何况脆弱必死的人?

1:7-8 神的审判保障信靠祂的人,惩罚不遵守祂命令的人。“涨溢的洪水”喻进攻尼尼微的军队势如破竹。“黑暗”:死亡。

1:9 “灾难不再兴起”:不会给亚述另一次象当年摧毁撒玛利亚城的机会,这一次的刑罚是彻底的。

1:10 本节原文意思难确定,可能形容亚述人如“碎秸”和“荆棘”,在刑罚的烈火前无反击之力。

1:11 “有一人”:指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率大军进侵犹大的亚述王西拿基立(赛10:5)。比较《王下》18:13-19:37;《以赛亚书》36-37章。

1:12-13 预言亚述虽强大终必灭亡,不再辖制犹大(“折断他的轭”)。“势力充足”亦作“盟邦之助”。“我虽然使你受苦”:指亚哈斯和玛拿西二王在位时,神容许亚述和埃及惩治以色列人(代下28:16-21;33:10-11)。

1:14 “鄙陋”指无耻的行径。“归于坟墓”:主前612年,尼尼微葬身于巴比伦为他们掘的坟墓中,应验了这里说的话(看耶32:22-23)。

1:15 “好信”:犹大不再受亚述辖制得享平安的好消息(参赛52:7及罗10:15。前者讲犹大人被掳巴比伦获释,后者指听信福音得救,都是喜信佳音)。“登山”:登上耶路撒冷宣布此好消息,从此可以守节欢庆。“从你中间经过”:攻掠。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马唐纳注释   那鸿书 

  壹.神这位审判者的个性(一 1 ~ 8 ) 

  一 1 ~ 5  神的性情一方面被形容为忌邪、复仇和忿怒的,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不轻易发怒和大有能力的。祂掌管宇宙和地上所有居民。祂的忌邪是公义的嫉妒,就如丈夫对所爱之妻子一样,而不是妒忌别人的幸福。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妻子”(参看何西阿书)。 

  一 6 ~ 8  当祂施惩罚时,无人能抵受得住。然而祂却善待那些投靠他的人。祂的审判象洪水淹没亚述,粉碎她的首都尼尼微。 

  贰. 尼尼微必遭厄运( 一 9 ~ 15 ) 

  一 9 ~ 11  这些话是对亚述说的。神要毁灭他们,那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人要灭亡;这可能指西拿基立或傲慢的拉伯沙基。 

  一 12,13  虽然这时亚述人很安稳(或作势力充足),但他们将被剪除。虽然以色列一直受苦,但她将不再受苦,因为神将从祂子民颈项上折断亚述人的轭。 

  一 14  接着,耶和华直接向亚述王说话。他的名字将被人遗忘,他供奉偶像的殿将被洗劫,耶和华为他挖掘坟墓,因为他邪恶鄙陋。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那鸿书   注释 

  一 1 标题 

  作者称这卷书为神谕或「负担」( 1 上;和合本作:「默示」),参看撒迦利亚书九章 1 节之注释。第 1 节下「所得的默示」暗示先知所见并非肉眼可见的东西。「论尼尼微」和「伊勒歌斯」的数据请参看前面的导论。 

  一 2-8 称颂耶和华 

  一 2-3 节上 

  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施报的神」,祂是按着正义施报的。祂有忍耐,不轻易发怒,但祂不会纵容罪恶,罪恶一定要对付(参导论有关那鸿书的信息)。神为自己名的缘故「忌邪」,这些真理在新约再被肯定(例如太七 21-27 ;可十一 15-17 ;罗一 18-32 ;启二至三)。 

  一 3 下 -6 

  这里指出神的能力遍及全地,此段可纳入圣经中的诗篇,成为颂赞耶和华的诗篇之一。文中洋溢着那鸿心中所关注的大前提。从以赛亚书中,我们知道亚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他们的神明(赛十 12-18 ;参番二 13-15 )。那鸿以自然界中各种令人震慑、惊悸的现象来形容耶和华,亚述人和他们的神明相形之下变得渺小。 

  第 6 节中使用了 4 个关于愤怒的字眼,(「烈怒」直译是:祂愤怒中燃烧着的怒气),重复的字眼是为了强调,正如上文 2 至 3 节上一样。 

  那鸿时代的人(贵胄和有钱人家除外)通常以晒干的泥砖建房子,屋顶是用木头和树枝架成,上面再盖上一层黏土,涂上灰水。在暴风雨中,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威力,往往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在这里,那鸿说耶和华「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祂在其中竟来往自如。「云彩」于我们是无边无际的,但于祂竟是「脚下的尘土」。以色列人并不是航海民族,海洋是可畏的。今日在这科技发达,知识先进的时代中,仍然有船只迷失在海洋中的事情,但神可以「斥责海,海便干了」。 

  这里有两处典故需要解释一下:其一是红海分开给以色列民逃脱(阻截他们的埃及人则被淹没);其二是乔舒亚领导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两事件都是由神止住江河,使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当耶稣平静加利利海的风浪时(加利利海以不测的风涛骇浪见称),祂是间接地表明祂的神性(可四 35-41 )。那时门徒回应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除了主耶和华之外,还有谁呢? 

  「巴珊和迦密」以及「利巴嫩」( 4 节),都是巴勒斯坦中林木茂密的地区。利巴嫩以其高大的树木称着,但是在主面前,它的树林花草都「衰残」。本来坚定不移的「大山」,「因他震动」( 5 节),此处除了实质上的震动之外,还有因惧怕而震惊的意思(参结十二 18 )。大地在祂面前融化。(和合本作「突起」,参新国际译本)。「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那鸿心中很可能是想象到他以前目睹或听闻的风灾或泛滥之灾情。 

  一 7-8 

  此处与第 3 节上相似:一面说明神的良善,另一面马上回到愤怒的主题。「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和合本是直译原文;新国际译本作「照顾」)那些投靠他的人」。在旧约中,「认得」或「知道」一词的意思不只是头脑上的认知,而是含有关怀、照顾的意思(例如出三十三 12 ;诗一○三 13-14 )。和合本(新国际译本亦然)在此( 8 节)加插了「尼尼微」的名字(一 12 、 14 ,二 1 亦然),是原文所没有的。在原文中,先知直到二章 8 节才提及尼尼微的名字,他可能是故意引起听众的疑问,制造张力,等到他最后揭示这名字时,就可引起更大的冲击。一 9-15 宣告亚述的审判及犹大的拯救 

  一 9-11 判判设恶谋者 

  一 9 

  这是新一段的开始。那鸿已详尽的说明与神同站一方,远胜过与祂敌对。现在他转过来向仇敌说话:「尼尼微人哪(原文已读作:「你们仇敌」,见新国际译本旁注)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突起。」留意从原文看来,那鸿的首批听众,不易了解先知所指的是谁,尼尼微的名字至此仍未提及(直至二 8 才说明),而犹大的名字要一直等到第 15 节才直接说出来。 

  一 10 

  这一节很难翻译,若依和合本的译法(与新国际译本同),这里所表达的是 3 幅描写困境的图画:被丛杂的荆棘缠扰,不能动弹;因醉酒而不能自制或自卫,并且宿醉未醒(参诗一○七 27 ;箴二十三 29-35 ;赛二十九 9 );最后一幅图画是一刹那间被烧净尽。另一译法是:虽然他们有如丛杂的荆棘,或如在他们的饮料中被浸透,但他们最后仍要被烧灭,如同枯干的碎秸 。换言之,他们虽然被湿透,似乎不可能被火燃烧,但在耶和华的烈火中,他们必要被烧尽。 

  一 11 

  通常认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亚述王西拿基立,他敌对耶和华,毁灭 46 座犹大的城邑,又于主前 701 年围攻耶路撒冷。 

  一 12-14 亚述与犹大前途的对比 

  一 12-13 

  在此我们读到作者第一次直接向犹大说话(和合本和新国际译本为了使这意思更清晰都在此加上「犹大啊」的字句)。在希伯来的预言中,经常会有转换对象发预言的情形。「主耶和华如此说」:不管亚述人有多强悍,他们将会「被剪除,归于无有 …… 我 …… 不再使你〔犹大〕受苦」;犹大的「轭」(服役的标记)及绳索(俘掳的记号)将要折断。 

  一 14 

  先知又再转向尼尼微 / 亚述说话:「耶和华已经出令」,强调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决定。「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直译是:「你的名不再被播种」。后继无人被视为是极大的咒诅(参诗三十七 22 、 28-38 ;赛四十八 19 )。耶和华必除灭亚述庙中木制(「雕刻」)和金属(「铸造」)的偶像,他们就知道他们的神明是虚无的。「鄙陋」在此的意思是无关重要,没有价值。 

  今天甚么是我们的「亚述神明」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亚述人认为他们的神明可赐予他们所渴慕的能力、安全感、财富和享受。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商业机构就是这神明,他们对公司全力效忠,对公司有利,就会得到很大的报酬,若不能配合公司,则可毁掉一生。无论我们面对势力看似如何强大的假神,我们当知道这些势力都是虚幻和短暂的,只有主才是统管万有的真神。 

  一 15 传报佳音的人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那鸿书  1:1 

  尼尼微:那鸿在主前663至612年之间的

  某个时候宣讲预言,他预告了亚述京城尼尼微的倾覆(参本卷书

  简介)。一百多年前,尼尼微曾因约拿所传的道有过悔改,但后来

  它的民众又恢复了偶像崇拜以及残暴和压迫的恶行。此时,亚述已经征服了北国以色列,并不断

  进犯犹大的某些地区。那鸿安慰神的选民,告诉他们神即将毁灭亚述。主前612年,巴比伦人、玛代人和西古提人的联军攻陷尼尼微城;尼尼微从此覆灭。 

  1:2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

  神:“忌邪”在这里的意思是,神热心保护他的子民(比较申4:24;5:9);对那些抵挡他话语和国度的人,神必照着

  他们所怀的仇恨和所犯的罪行,足足地报应他们(参申32:35,41)。 

  1: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神愿意给罪人悔改的机会(彼后3:9),

  但神的宽容和忍耐是有限度的;神的忿怒迟早会临到那些在罪中执迷不悟的人(比较罗11:22)。 

  1:9  

  设何谋攻击耶和华

  呢:亚述

  人千方百计想要摧毁耶路撒冷和犹大国,但神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1:15  

  好信:这

  一段与以赛亚书52:7节(参此节

  注释)遥相呼应。 

  1.  犹大国得到一个好消

  息,亚述人将被彻底消灭,不会再攻击他们的城市。 

  2.  同样,新约时代的传

  道人也带来了好消息,即借着对主耶稣基督的信心,我们便能从罪的捆绑和撒但的权势中得释

  放(罗10:15)。到将来所定的日子,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那鸿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那鸿书第一章   对尼尼微的裁决(一 1-15 ) 

  大多数人默想上帝本性的时候,都倾向于首先想到祂令人得安慰和愉快的一方面。当我们作小孩子时,我们唱  ‘仁慈耶稣,温柔又良善’。当我们长大一些,我们喜欢思念上帝的慈爱和怜悯。但是,当我们随后默想这个世界的本质看到它的暴力和无休止的邪恶,我们意识到单明白上帝的仁爱是不足够的;因为这观念虽然有真实的一面,但与人类在邪恶的世界所经验到的和生活的真实情况格格不入。那鸿所面对的世界是很邪恶的;他的人民经历数十年残酷敌人的压迫。他虽然知道上帝的爱,但也意识到人类的邪恶必将引来上帝的审判。总之,亚述残害人民的历史实需要上帝矫正其错失,以行动让人们看到祂的公正。 

  因此,那鸿开始他简短的预言时,显示了一种可畏的上帝的形像,他的话绘画出上帝另外一种样貌,就是反映出祂痛恨人类的暴力、压迫、和剥削的一面。那些听见那鸿的话和看见他所看见的上帝的人,不管所启示的是多么可畏,必然会深深地发出一声释然的叹息:‘公义终必实行!上帝至终必要行动,该受惩罚的必受到惩罚!’ 

  这样,当我们读开头的这几节预言( 2-11 节),我们瞥见一个可畏的异象,但是当中亦唤起了那鸿的听众的希望。先知用一种强而有力的诗歌语言,描述上帝的愤怒和报复;这种愤怒更为可怕,因为上帝是‘不轻易发怒’的( 3 节),因此,烈怒最终来临,是由于出现了一些严重而可怖的人为因素。作者藉  指出自然世界的混乱来描写上帝愤怒的来到。海和河流干涸掉;巴珊和迦密肥沃的草地枯萎,利巴嫩青翠的斜坡在战士上帝来临前褪色。但是在描绘这种报复的力量时,那鸿加插一些话去提醒他的听众,上帝临到审判的目的:‘耶和华本为善’( 7 节)。上帝的良善在祂提供避难所给信靠祂的人一事上显明出来,但是避难所倒是藉  不久即将对尼尼微施行的审判而得到巩固。 

  第一章的预言到最后提出三个和全书涵义有关的具体信息,这三方面的信息也是属于整本书的意义: 

  (一) 上帝是释放者 ( 12-13 节)。在这本书的开始几节( 2-11 节),包含了先知对施报应的上帝的描写,现在那鸿宣告上帝自己对犹大人民所讲的话。这个信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彼此相关联。(甲)尽管犹大的敌人似乎是所向披靡的,亚述必将最终被打败,并从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乙)虽然过去上帝曾使用亚述,作为祂审判选民的工具,那种忧伤不久就将结束。(丙)上帝毁灭亚述将要同时释放犹大。那鸿向他的同胞宣布的信息,是一篇古老的信息,可追溯到希伯来人在埃及当奴隶的时代:上帝将要从人的枷锁中释放祂的选民。但是虽然这个信息是古老的,曾被无数的先知在过去数百年中宣告过,那鸿仍向他自己的世代和他自己的人民宣告。在每一时代,当上帝的百姓再次回到被捆绑当奴隶的经历时,释放的信息必须也再次被宣告。 

  因此那鸿坚定地秉承了圣经信仰其中一个伟大的传统。他宣告从上帝而来的释放之言。上帝永不会停止憎恨残忍、压迫,和人类捆绑同类的锁链。虽然上帝曾经一段时间对被压迫的哀哭保持沉默,但最终祂的先知会站出来,并再次宣告释放即将来临,而压迫者必须回答他们所犯的罪恶。可悲的是,包含希望的释放信息,必须从这代到另一代一再地重复。今天甚至比那鸿的时代更需要宣告上帝释放的信息,因为仍有许多的受压迫者存在于世界上。 

  (二) 上帝是审判官 ( 14 节)。十四节再一次述说上帝直接对亚述首都尼尼微讲的话;这些话好像死刑的宣判。尼尼微的名字将不再继续下去;她的神,她的能力和权势的记号,必不再被敬拜,因为那座伟大的庙宇将被毁灭。‘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那位赐人类生命者,宣布城市的死亡,在那城市里强暴曾灭绝怜悯,邪恶曾战胜善良。上帝的讲话究竟为谁敲起丧钟,这点是毋容置疑的;因预言一开始(一 1 )指出尼尼微。她必须死亡! 

  在先知开始的话里,上帝两种互相补足的面貌就这样并列出来。上帝恩眷一面反映出释放者的同情心;另一方面,上帝对压迫者表现强烈的憎恨,他们使上帝必须不断介入人类生活,释放他们。那鸿所持的是一种强韧的神学,绝不是向脆弱者和畏缩者而说的。我们乐于肯定上帝是释放者,但却不太愿意肯定释放也涉及审判。而那审判则表现上帝因公义而生的愤怒,针对那些以为他们的残忍可以不受惩罚的恶人。 

  (三) 上帝是平安的希望 ( 15 节)。这一段的结尾令人想起以赛亚(四十 9 )。一位使者将要来到犹大报好消息:战争之后随  必有和平,因为他们的宿敌不久要被打败。他们可再次庆祝犹太信仰上的节期和节日,因为那些中止了他们庆典的外邦国家,将不再是犹大的统治者。这样,虽然那鸿讲论尼尼微的失败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他的信心已超出他那个时代的实况。一位报好消息的差使,不久有一天必定要来,而他的信息必将是平安。 

  尽管这篇神谕的内容是灰暗和可怕的,那鸿在此期待  福音。他深情地对那些长久处于专制压迫下的人民讲话;虽然他们在绝望中,他叫他们扬起头来,并且仰望那位带来自由、新生命和重新表扬信心的消息者。同样地,福音的好消息也向那些被压迫和在绝望中的人传讲。这是一个平安的信息,免除外来的压迫而得的平安,就是与上帝
──那鸿书第1章 生命的赐与者
──那鸿书第1章 同在一起的新平安。
──那鸿书第1章 《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那鸿书   耶和华   的人   犹大   尼尼   亚述   上帝   译本   标题   注释   仇敌   希伯来文   先知   标签   他们的   圣经   忿怒   能力   修订本   文理   荆棘   以色列   邪恶   平安   在此   使你   不轻易   巴比伦   谁能   黎巴嫩   信息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