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玛拉基书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玛拉基书》章目: 1 2 3 4
跳转至:

和合本玛1:1耶和华借玛拉基传给以色列的默示。

拼音版玛1:1 Yēhéhuá jiè Mǎlā jī chuán gei Yǐsèliè de mò shì.

吕振中玛1:1 神托永恒主的话由玛拉基(即∶『我的使者』的意思)经手传与以色列。

新译本玛1:1 以下是耶和华藉玛拉基对以色列宣判的话。

现代译玛1:1 以下是上主交代玛拉基转告以色列人民的信息。

当代译玛1:1 以下是主藉玛拉基先知向以色列人所说的话:

思高本玛1:1 神谕:上主藉玛拉基亚传於以色列的话。

文理本玛1:1 耶和华藉玛拉基、向以色列所言之警示、○

修订本玛1:1 耶和华的话,藉玛拉基传给以色列的默示。

KJV 英玛1:1 The burden of the word of the LORD to Israel by Malachi.

NIV 英玛1:1 An oracle: The word of the LORD to Israel through Malachi.

和合本玛1:2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

拼音版玛1:2 Yēhéhuá shuō, wǒ céng aì nǐmen. nǐmen què shuō, nǐ zaì hé shì shang aì wǒmen ne. Yēhéhuá shuō, Yǐsǎo bú shì Yǎgè de gēge ma. wǒ què aì Yǎgè,

吕振中玛1:2 永恒主说∶「我爱了你们。」但你们却说∶「你在什么事上爱了我们呢?」永恒主发神谕说∶「以扫岂不是雅各的哥哥么?然而我却爱了雅各,

新译本玛1:2 耶和华说:“我爱你们。”你们却说:“你怎样爱了我们呢?”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

现代译玛1:2 上主对他的子民说:「我一直爱你们。」他们却回答:「你怎样表现对我们的爱呢?」上主说:「以扫和雅各是兄弟,我却喜爱雅各,

当代译玛1:2 主说:“我曾深深地爱过你们。”你们却说:“你甚麽时候爱过我们呢?”主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但我却爱雅各,

思高本玛1:2 上主说:我爱了你们,而你们却说:你怎样爱了我们?厄撒乌不是雅各伯的哥哥吗?──上主的断语──但是我却爱了雅各伯,

文理本玛1:2 耶和华曰、我爱尔、尔曰、于何爱我、耶和华曰、以扫非雅各之兄乎、然我爱雅各、

修订本玛1:2 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

KJV 英玛1:2 I have loved you, saith the LORD. Yet ye say, Wherein hast thou loved us? Was not Esau Jacob's brother? saith the LORD: yet I loved Jacob,

NIV 英玛1:2 "I have loved you," says the LORD. "But you ask, 'How have you loved us?' "Was not Esau Jacob's brother?" the LORD says. "Yet I have loved Jacob,

和合本玛1:3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

拼音版玛1:3 `E Yǐsǎo, shǐ tāde shānlǐng huāngliáng, bǎ tāde dì yè jiāo gei kuàngye de ye gǒu.

吕振中玛1:3 而不爱(与『怨恨』一词同字)以扫∶我使以扫的山地荒凉,将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

新译本玛1:3 恶以扫。我使以扫的山地荒凉,把他的产业给了旷野的豺狼。”

现代译玛1:3 憎恶以扫。我摧毁了以扫的山岭,把他的土地交给旷野的野狗。」

当代译玛1:3 不喜欢以扫。我叫以扫的地土荒凉,成为野狗杂居的荒地。”

思高本玛1:3 而恨了厄撒乌。我曾使他的山荒凉,使他的产业变为豺狼所住的旷野。

文理本玛1:3 恶以扫、使其山荒芜、以其业畀野犬、

修订本玛1:3 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

KJV 英玛1:3 And I hated Esau, and laid his mountains and his heritage waste for the dragons of the wilderness.

NIV 英玛1:3 but Esau I have hated, and I have turned his mountains into a wasteland and left his inheritance to the desert jackals."

和合本玛1:4以东人说:“我们现在虽被毁坏,却要重建荒废之处。”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任他们建造,我必拆毁。人必称他们的地为‘罪恶之境’;称他们的民为耶和华永远恼怒之民。

拼音版玛1:4 Yǐdōng rén shuō, wǒmen xiànzaì suī beì huǐhuaì, què yào chóng jiàn huāng feì zhī chù.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rúcǐ shuō, rén tāmen jiànzào, wǒ bì chāihuǐ. rén bì chēng tāmende dì, wèi zuìè zhī jìng, chēng tāmende mín, wèi Yēhéhuá yǒngyuǎn nǎonù zhī mín.

吕振中玛1:4 以东若说∶「我们现在虽被毁坏,却必重建废墟」,万军之永恒主却这么说∶「他们尽管建造,我却必拆毁,直到他们被叫做邪恶之境地、永恒主永远恼怒的人民。」

新译本玛1:4 如果以东说:“我们虽然遭破坏,但仍要把废墟重建起来。”万军之耶和华这样说:“他们只管建造,我却要拆毁。人要称他们为罪恶的境地,为耶和华永远恼怒的子民。”

现代译玛1:4 如果以扫的后代以东人说:「我们的城市被毁坏,但我们要重新建造起来;」上主—万军的统帅要回答:「让他们重新建造吧,我会再把它们摧毁。人家会叫他们做『罪恶的国』,或『上主永远恼怒的人民』。」

当代译玛1:4 倘若以扫的后人说:“我们现在虽然没落,日后必要把废墟重建起来。”万军之主却这样说:“他们尽管动工,但我却必定会再次拆毁它;他们的土地要称为‘罪恶之地’,他们的民族要称为‘上帝永不赦免的人。’”

思高本玛1:4 如果厄东说:我们虽然被毁灭,但我们必要重建废墟。万军的上主却这样说:他们可以重建,但我必加以破坏,人们将称之为「邪恶的地区,」为「上主永远愤恨的人民。」

文理本玛1:4 以东曰、我虽倾覆、必复建荒墟之处、万军之耶和华云、彼将建之、我必毁之、人将称之为恶境、其人为耶和华恒怒之民、

修订本玛1:4 以东若说:"我们虽被毁坏,却要重建荒废之处。"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任他们建造,我必拆毁;人必称他们为'邪恶之境',为'耶和华永远恼怒之民'。"

KJV 英玛1:4 Whereas Edom saith, We are impoverished, but we will return and build the desolate places; thus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They shall build, but I will throw down; and they shall call them, The border of wickedness, and, The people against whom the LORD hath indignation for ever.

NIV 英玛1:4 Edom may say, "Though we have been crushed, we will rebuild the ruins." But this is what the LORD Almighty says: "They may build, but I will demolish. They will be called the Wicked Land, a people always under the wrath of the LORD.

和合本玛1:5你们必亲眼看见,也必说:‘愿耶和华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为大。’

拼音版玛1:5 Nǐmen bì qīnyǎn kànjian, ye bì shuō, yuàn Yēhéhuá zaì Yǐsèliè jìngjiè zhī waì, beì zūn wéi dà.

吕振中玛1:5 你们必亲眼看见,而亲自说出∶「永恒主在以色列境地之上被尊为至大。」

新译本玛1:5 你们要亲眼看见,也要亲自说:“耶和华在以色列的境地以外,必被尊为大。”

现代译玛1:5 以色列人民将亲眼看见这事;他们会说:「上主在以色列境外也被尊崇!」

当代译玛1:5 以色列人啊,你们放眼观看主的作为以后,就必定会说:“原来主在以色列境外也是备受尊崇的啊!”

思高本玛1:5 你们必要亲眼看见,并且要说:上主连在以色列境界之外,也显示了自己的伟大。

文理本玛1:5 尔必目睹之、曰、愿耶和华为大于以色列境之外、○

修订本玛1:5 你们必亲眼看见,你们要说:"耶和华在以色列疆界之外必尊为大!"

KJV 英玛1:5 And your eyes shall see, and ye shall say, The LORD will be magnified from the border of Israel.

NIV 英玛1:5 You will see it with your own eyes and say, 'Great is the LORD--even beyond the borders of Israel!'

和合本玛1:6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拼音版玛1:6 Miǎoshì wǒ míng de jìsī a,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duì nǐmen shuō, érzi zūnjìng fùqin, púrén jìngwèi zhǔrén. wǒ jì wèi fùqin, zūnjìng wǒde zaì nǎli ne. wǒ jì wèi zhǔrén, jìngwèi wǒde zaì nǎli ne. nǐmen què shuō, wǒmen zaì hé shì shang miǎoshì nǐde míng ne

吕振中玛1:6 「藐视我名的祭司阿,万军之永恒主对你们说∶儿子孝敬父亲,奴仆敬畏主人。我既是做父亲,我在哪里得到孝敬呢?我既是做主人,我在哪里得到敬畏呢?而你们竟说∶『我们在什么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新译本玛1:6 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藐视我名的祭司啊!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若是父亲,我该受的尊敬在哪里呢?我若是主人,我应得的敬畏在哪里呢?”你们却说:“我们怎样藐视了你的名呢?”

现代译玛1:6 上主—万军的统帅对祭司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尊敬主人。我是你们的父亲,你们怎麽不尊敬我呢?我是你们的主人,你们怎麽不敬畏我呢?你们藐视我,还问:『我们怎样藐视你呢?』

当代译玛1:6 万军之主对祭司说:“儿子应当尊敬父亲,仆人应当敬畏主人。我是你们的父亲,但你们对我的敬意在哪里呢?我是你们的主人,但你们又何时敬畏过我呢?你们藐视我的名,却又狡辩说:‘我们甚麽时候藐视过你的名呢?’

思高本玛1:6 儿子应孝敬父亲,仆人应敬畏主人。但如果我是父亲,对我的孝敬在哪 ?如果我是主人,对我的敬在哪 ?司祭们!万军的上主对你们说:「你们轻视了我的名。」但你们却说:「我们在什麽事上轻视了你的名?」

文理本玛1:6 万军之耶和华曰、轻视我名之祭司欤、子尊其父、仆尊其主、我若为父、尊我者安在、我若为主、畏我者安在、尔曰、我于何事轻视尔名乎、

修订本玛1:6 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孝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孝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你们这些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KJV 英玛1:6 A son honoureth his father, and a servant his master: if then I be a father, where is mine honour? and if I be a master, where is my fear?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unto you, O priests, that despise my name. And ye say, Wherein have we despised thy name?

NIV 英玛1:6 "A son honors his father, and a servant his master. If I am a father, where is the honor due me? If I am a master, where is the respect due me?" says the LORD Almighty. "It is you, O priests, who show contempt for my name. "But you ask, 'How have we shown contempt for your name?'

和合本玛1:7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且说:‘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因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

拼音版玛1:7 Nǐmen jiāng wūhuì de shíwù xiàn zaì wǒde tán shang, qie shuō, wǒmen zaì hé shì shang wūhuì nǐ ne. yīn nǐmen shuō, Yēhéhuá de zhuōzi shì ke miǎoshì de.

吕振中玛1:7 将污秽的食物供献在我的祭坛上、而你们竟说∶『我们在什么事上污渎了你呢?』──这就等于因你们心里说∶永恒主的桌子是可藐视的了!

新译本玛1:7 “你们把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你们竟说:‘我们怎样污秽了你的坛呢?’因你们以为耶和华的桌子是可以藐视的。”

现代译玛1:7 你们把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祭坛上,还问:『我们怎样玷污了你呢?』我告诉你们,是因为你们藐视我的祭坛!

当代译玛1:7 你们把不洁的食物献在我的祭坛上,还说:‘我们甚麽时候献上了不洁的祭物呢?’又说:‘轻视主的桌子又有甚麽大不了呢!’

思高本玛1:7 就在你们以不洁的食物供奉在我的祭坛上。你们又说:「我们在什麽事上玷污了它?」就是你们说:「上主的台桌是可轻贱的」的时候。

文理本玛1:7 尔以不洁之饼、奉于我坛、犹曰我于何事污尔乎、尔言耶和华之几、可藐视也、

修订本玛1:7 "你们将不洁净的食物献在我的祭坛上,却说:'我们在何事上使你不洁净呢?'你们说,耶和华的供桌是可藐视的。

KJV 英玛1:7 Ye offer polluted bread upon mine altar; and ye say, Wherein have we polluted thee? In that ye say, The table of the LORD is contemptible.

NIV 英玛1:7 "You place defiled food on my altar. "But you ask, 'How have we defiled you?' "By saying that the LORD'S table is contemptible.

和合本玛1:8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拼音版玛1:8 Nǐmen jiāng xiāyǎn de xiàn wèi jìwù, zhè bú wèi è ma jiāng quètuǐ de, yǒu bìng de xiànshang, zhè bú wèi è ma. nǐ xiàn gei nǐde sheng zhǎng, tā qǐ xǐyuè nǐ, qǐnéng kàn nǐde qíngmian ma. zhè shì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de.

吕振中玛1:8 你们将瞎眼的牵来献为祭牲,这不算为坏事(或译∶没关系)么?你们将瘸腿的有病的牵来献上,这不算为坏事(或译∶没关系)么?带你献给你的省长吧,他哪能喜悦你,哪能看得起你的情面呢?万军之永恒主说。

新译本玛1:8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把瞎眼的献为祭,这不是恶吗?你们把瘸腿的和有病的献上,这不是罪吗?你把这样的礼物献给你的省长,他会喜欢你或是悦纳你的礼物吗?”

现代译玛1:8 你们把瞎眼、跛脚、生病的牲畜带来献给我;这还不邪恶吗?试试把这样的动物送给官长,看他喜欢不喜欢,领不领你们的情?」

当代译玛1:8 你们拿瞎的、跛的和有病的来献祭,难道这不是罪过吗?你试试把这样的东西送给你的省长,看他会不会高高兴兴地接纳你的礼物!

思高本玛1:8 你们将一只盲目的牲畜献为牺牲,不是罪过吗?将这样的礼品,献给你的市长吧!看他是否会喜欢,会悦纳?──万军的上主说。

文理本玛1:8 万军之耶和华曰、尔献瞽牲为祭、岂非恶乎、尔献跛牲病牲、岂非恶乎、今试奉于尔之方伯、彼岂悦尔、而纳尔乎、

修订本玛1:8 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算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算为恶吗?那么,请把这些献给你的省长,他岂会悦纳你,岂会抬举你呢?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KJV 英玛1:8 And if ye offer the blind for sacrifice, is it not evil? and if ye offer the lame and sick, is it not evil? offer it now unto thy governor; will he be pleased with thee, or accept thy person?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NIV 英玛1:8 When you bring blind animals for sacrifice, is that not wrong? When you sacrifice crippled or diseased animals, is that not wrong? Try offering them to your governor! Would he be pleased with you? Would he accept you?" says the LORD Almighty.

和合本玛1:9“现在我劝你们恳求 神,他好施恩与我们。这妄献的事既由你们经手,他岂能看你们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拼音版玛1:9 Xiànzaì wǒ quàn nǐmen kenqiú shén, tā hǎo shī ēn yǔ wǒmen. zhè wàng xiàn de shì, jì yóu nǐmen jīng shǒu, tā qǐnéng kàn nǐmen de qíngmian ma. zhè shì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de.

吕振中玛1:9 如今试求上帝的情面、好让他恩待我们吧!这不配的祭献若出于你们的手,他哪能。这妄献的事,、既由你们经手,、他岂能看你们的情面么?这一些是万军之永恒主发神谕说的。

新译本玛1:9 现在,你们要向 神求情,好使他恩待我们。这污秽的祭物,既是你们经手献的,他还能悦纳你们吗?万军之耶和华说:

现代译玛1:9 现在,你们这些祭司们,去祈求上帝施恩吧!他一定不会垂听你们的祷告的;这是你们的错。

当代译玛1:9 你们求上帝看顾,期望得到恩惠,却献上这些不虔不敬的东西,他又怎麽会垂听你们的祈求呢?

思高本玛1:9 现在你们恳求上主开恩,叫 怜恤我们!这事既然是你们经手,看 是否会对你们垂青?──万军的上主说。

文理本玛1:9 万军之耶和华曰、尔既行此、试求上帝施恩、使加矜悯、彼岂纳尔中一人乎、

修订本玛1:9 现在我劝你们要恳求上帝,好让他施恩给我们。这事既出于你们的手,他岂会抬举你们任何人呢?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KJV 英玛1:9 And now, I pray you, beseech God that he will be gracious unto us: this hath been by your means: will he regard your persons?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NIV 英玛1:9 "Now implore God to be gracious to us. With such offerings from your hands, will he accept you?"--says the LORD Almighty.

和合本玛1:10“甚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不喜悦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

拼音版玛1:10 shén yuàn nǐmen zhōngjiān yǒu yī rén guān shang diàn mén, miǎndé nǐmen túrán zaì wǒ tán shang shāo huǒ.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wǒ bù xǐyuè nǐmen, ye bù cóng nǐmen shǒu zhōng shōu nà gōngwù.

吕振中玛1:10 哦、巴不得你们中间有人把殿门关上,免得你们在我祭坛上白烧了火,万军之永恒主说∶我不喜爱你们,我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

新译本玛1:10 “真愿你们当中有人把殿门关上,免得你们在我的坛上徒然点火。”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不喜欢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礼物。”

现代译玛1:10 上主—万军的统帅说:「我多麽希望你们当中有人会把圣殿的门关起来,使你们不能在我的祭坛上点没用的火。我不喜欢你们,也不接受你们献给我的祭物。

当代译玛1:10 我巴不得你们当中有人出来把殿门关上,好阻止你们献上这些东西。因为我不喜欢你们,更不喜欢接纳你们的祭物。

思高本玛1:10 惟愿你们中间有人关闭殿门,免得你们在我的祭坛上白白地点火!我不你们──万军的上主说──也不悦纳你们经手所献的祭品,

文理本玛1:10 深愿尔中有人闭门、免徒爇火于我坛、万军之耶和华曰、我不悦尔、不纳尔手所献之物、

修订本玛1:10 万军之耶和华说:"甚愿你们中间有人把殿的门关上,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我不喜欢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悦纳供物。"

KJV 英玛1:10 Who is there even among you that would shut the doors for nought? neither do ye kindle fire on mine altar for nought. I have no pleasure in you,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neither will I accept an offering at your hand.

NIV 英玛1:10 "Oh, that one of you would shut the temple doors, so that you would not light useless fires on my altar! I am not pleased with you," says the LORD Almighty, "and I will accept no offering from your hands.

和合本玛1:11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供物。因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

拼音版玛1:11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cóng rì chū zhī dì dào rìluò zhī chù, wǒde míng zaì waì bāng zhōng bì zūn wéi dà. zaì ge chù, rén bì fèng wǒde míng shāoxiāng, xiàn jiéjìng de gōngwù. yīnwei wǒde míng zaì waì bāng zhōng bì zūn wéi dà.

吕振中玛1:11 因为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列国中乃为至大;而在各处、必有所熏献有所供献洁净之物于我的名;因为我的名在列国中乃为至大,万军之永恒主说。

新译本玛1:11 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到日落的地方,我的名在列国中为大;在各处都有人向我的名烧香,献上洁净的礼物,因为我的名在列国中为大。”

现代译玛1:11 天涯海角的人都尊敬我。他们在各处向我烧香,献洁净的供物。他们都尊敬我!

当代译玛1:11 从日出到日落,我的名都要受到各国的尊崇。世上每个角落,都有人向我焚香献祭,他们都献上洁净的素祭;我的圣名受到各国的尊崇。

思高本玛1:11 因为从日出到日落,我的名在异民中大受显扬,到处有人为我的名焚香献祭,并奉献洁净的祭品,因为我的名在异民中大受显扬──万军的上主说。

文理本玛1:11 万军之耶和华曰、自日出至日入之处、我名为大于列邦、随在有人为之焚香、献清洁之祭品、盖我名为大于列邦也、

修订本玛1:11 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列国中必尊为大。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供物,因为我的名在列国中必尊为大。

KJV 英玛1:11 For from the rising of the sun even unto the going down of the same my name shall be great among the Gentiles; and in every place incense shall be offered unto my name, and a pure offering: for my name shall be great among the heathen,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NIV 英玛1:11 My name will be great among the nations, from the rising to the setting of the sun. In every place incense and pure offerings will be brought to my name, because my name will be great among the nations," says the LORD Almighty.

和合本玛1:12你们却亵渎我的名说:‘耶和华的桌子是污秽的,其上的食物是可藐视的。’

拼音版玛1:12 Nǐmen què xièdú wǒde míng, shuō, Yēhéhuá de zhuōzi shì wūhuì de, qí shang de shíwù shì ke miǎoshì de.

吕振中玛1:12 而你们呢、却亵渎我的名(希伯来文∶它)──这就等于你们人里说∶主的桌子是污秽的,而其(此处原有『其果子』一词与『可藐视』一词甚相似;今略之)食物是可藐视的了!

新译本玛1:12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却亵渎了我,因你们以为主的桌子是污秽的,桌上的食物也是可藐视的。

现代译玛1:12 你们却不尊敬我。你们说我的祭坛是污秽的;你们供献自己所厌恶的食物。

当代译玛1:12 可是,你们却侮慢我的名,竟然说我的桌子是污秽的,献上甚麽都没有关系。

思高本玛1:12 但你们却亵渎了它,即在你们说:「主的台桌是污秽的,上面的食物是可轻贱的」的时候。

文理本玛1:12 惟尔侮之、曰、耶和华之几不洁、其上之食品、可藐视也、

修订本玛1:12 你们却亵渎我的名,说:'主的供桌是不洁净的,供桌上的果子和食物是可藐视的。'

KJV 英玛1:12 But ye have profaned it, in that ye say, The table of the LORD is polluted; and the fruit thereof, even his meat, is contemptible.

NIV 英玛1:12 "But you profane it by saying of the Lord's table, 'It is defiled,' and of its food, 'It is contemptible.'

和合本玛1:13你们又说:‘这些事何等烦琐!’并嗤之以鼻。”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你们把抢夺的、瘸腿的、有病的拿来献上为祭。我岂能从你们手中收纳呢?”这是耶和华说的。

拼音版玛1:13 Nǐmen yòu shuō, zhèxie shì hédeng fán suǒ. bìng chī zhī yǐ bí. zhè shì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de. nǐmen bǎ qiǎngduó de, quètuǐ de, yǒu bìng de ná lái xiànshang wèi jì. wǒ qǐnéng cóng nǐmen shǒu zhōng shōu nà ne. zhè shì Yēhéhuá shuō de.

吕振中玛1:13 你们还心里说∶『哼,多么腻阿!』遂嗤之以鼻!万军之永恒主说。你们将被抢夺过的、瘸腿的、有病的带来,献为供物,我哪能从你们手中收纳这个呢?永恒主说。

新译本玛1:13 你们又说:‘唉,真麻烦!’你们就嗤之以鼻。”耶和华说:“你们把抢来的、瘸腿的和有病的带来作礼物,我怎能从你们的手中收受呢?”

现代译玛1:13 你们说:『这些事真烦死人!』你们竟对我嗤之以鼻。你们把偷来的、跛脚的、生病的动物献给我;你们以为我会接受这样的东西吗?

当代译玛1:13 你们说:‘事奉主,实在是太麻烦了。’主说:‘你们把抢来的、跛的和有病的献给我,我又怎麽会接纳呢?’

思高本玛1:13 你们还说:「唉,这是多麽麻烦!」你们且嗤之以鼻──万军的上主说。你们将夺来的,跛腿的和有疾的拿来献为祭品,我岂能从你们手中悦纳?──上主说。

文理本玛1:13 万军之耶和华曰、尔谓行此诸事、何其烦劳、遂轻慢之、耶和华曰、尔以所强夺者、及跛牲病牲、献之为祭、我岂由尔手而纳之乎、

修订本玛1:13 你们又说:'看哪,这些事何等烦琐!'并嗤之以鼻。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你们把抢来的、瘸腿的、有病的拿来献上为祭,我岂能从你们手中悦纳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

KJV 英玛1:13 Ye said also, Behold, what a weariness is it! and ye have snuffed at it,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and ye brought that which was torn, and the lame, and the sick; thus ye brought an offering: should I accept this of your hand? saith the LORD.

NIV 英玛1:13 And you say, 'What a burden!' and you sniff at it contemptuously," says the LORD Almighty. "When you bring injured, crippled or diseased animals and offer them as sacrifices, should I accept them from your hands?" says the LORD.

和合本玛1:14“行诡诈的在群中有公羊,他许愿却用有残疾的献给主,这人是可咒诅的,因为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外邦中是可畏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拼音版玛1:14 Xíng guǐzhà de zaì qún zhōng yǒu gōng yáng, tā xǔyuàn què yòng yǒu cánji de xiàn jǐ zhǔ, zhè rén shì ke zhòuzǔ de. yīnwei wǒ shì dà jūnwáng, wǒde míng zaì waì bāng zhōng shì ke wèi de. zhè shì wàn jūn zhī Yēhéhuá shuō de.

吕振中玛1:14 可咒诅阿、行诈骗的人!他的群中有公的;他也许过愿了,却用有损坏的祭献给主!其实我是至大的王,万军之永恒主说∶我的名在列国中是可畏惧的阿。

新译本玛1:14 万军之耶和华说:“凡以家畜中公的许了愿,却又诡诈地拿有残疾的献给主,那人当受咒诅;因为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列国中是可敬畏的。”

现代译玛1:14 许愿要把羊群中的好公羊献给我、却献上一只残疾的,这样欺骗我的人该受咒诅。因为我是大君王;世上万国的人都敬畏我。我—上主、万军的统帅这样宣布了。」

当代译玛1:14 凡是应许献上公羊,却拿了伤残的来代替的,这些人都该受咒诅!我是大君王,就是外族人也懂得敬畏我的名啊!”这是万军之主说的。

思高本玛1:14 那在家畜群中原有公的,且许了愿,却拿有残疾的献给上主的骗子,是可诅咒的!我是大王──万军的上主说:卜名在异民中必受敬畏。

文理本玛1:14 谲者许愿、群中原有牡牲、乃以残废之牲献主、其人可诅、我乃大君、我名在列邦中为可畏、万军之耶和华言之矣、

修订本玛1:14 行诡诈的人是可诅咒的!他的群畜中虽有公羊,他许了愿,却将有残疾的献给主。因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列国中是可畏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KJV 英玛1:14 But cursed be the deceiver, which hath in his flock a male, and voweth, and sacrificeth unto the LORD a corrupt thing: for I am a great King, saith the LORD of hosts, and my name is dreadful among the heathen.

NIV 英玛1:14 "Cursed is the cheat who has an acceptable male in his flock and vows to give it, but then sacrifices a blemished animal to the Lord. For I am a great king," says the LORD Almighty, "and my name is to be feared among the nations.

玛拉基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第一章   第 1 章 

  玛拉基 

  玛 1:1>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第1章旧约的最后一卷书;玛拉基
──玛拉基书第1章旧约时代最后一位先知,他有什么信息给我们? 

  1:1 默示是指从神而来的信息。玛拉基是旧约中的最后一位先知。约在公元前 430 年前后,他继哈该、撒迦利亚和尼希米出来传讲神的默示。当时,圣殿重建完成差不多已经一个世纪了,百姓对敬拜开始失去热心,再加上以赛亚、耶利米和弥迦那些令人兴奋的、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仍未实现,使百姓觉得失望,于是便渐渐冷淡下来。此外,导致耶路撒冷在公元前 586 年沦陷的各种罪,仍存留在他们中间。因此,玛拉基特别针对他们的伪善和罪行,把公义的神跟这些心硬的百姓的一连串争辩和对话生动地描绘出来。 

  玛 1:2-3> “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这也是我常问神的话吗? 

  1:2-3 神藉玛拉基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曾爱你们。”此话虽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其实也是对每一个时代的人说的。可惜,许多人都以世俗的眼光看神的爱,他们用政治和经济的成就来作为成功的标准。以色列人因为当时的政治腐败,经济不景,人民穷困,就以为神已经不爱他们,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神爱所有的人,因为万民都是祂所创造的。然而,永远的赏赐只属于信靠祂的人。 

  玛 1:2-5> 神的拣选很奇妙,能被祂选上岂不是极大的荣幸吗? 

  1:2-5 “我恶以扫”这句话只说出神拣选了雅各来作以色列民和弥赛亚的祖先,与以扫的永生问题无关(参罗 9:10-13 )。其实,神也让以扫成为以东人的祖先,只可惜他们后来成了以色列的世仇(参创 25:19-34 ; 27:30-43 )。因为神要藉雅各和他的后裔赐福给万国,所以对以色列人特别看顾,只可惜他们虽蒙神拣选,却把神拒诸门外。 

  玛 1:6-8> 要把最好的献给主,我,做得怎样? 

  1:6-8 神的律法要求只可把洁净、无残疾的祭牲献给祂,但这些祭司却容许百姓把瘸腿的、有残疾的、瞎眼的祭牲献上。因此神极不喜悦,指责祭司们竟然容许这种藐视祂的行为。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献给神的活祭(参罗 12:1 ),如果我们没有把最宝贵的部分献上,只肯把剩余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给祂,就与这些敬拜者同罪。我们向神所献上的,充分反映出我们心底对祂的态度。 

  玛 1:6-14> 藐视神的名?当时的祭司如是?当时的人如是?
──玛拉基书第1章 

  1:6-14 神指控祭司没有敬畏祂,甚至藐视祂的名,灵性上也没有给百姓作好的榜样。圣殿在公元前 516 年重建后,他们虽然在那里敬拜神,却没有正确地敬拜,也从不按神的律法献祭。祭司以斯拉曾在公元前 458 年左右发起一次大复兴运动,但到了玛拉基的时代,民族领袖又再次跌倒离开神,而百姓自然跟他们一样。敬拜不再是由衷地赞美神,而变成了祭司沉重的公事。 

  玛 1:7-8> 神不会受人欺哄,人要好自为之
──玛拉基书第1章 

  1:7-8 在献祭上百姓犯了错误,他们贪图方便,贪便宜,祭物越贱越好,又漠视献祭方法,更不遵守神的命令,随心所欲地乱献祭。此等行径反映出他们对神的轻率态度。你有没有贪图方便或草率地奉献呢?你是不是也随一己之意来奉献呢? 

  玛 1:10> 基督徒都是神的祭司,我有没有辱没这职分? 

  1:10 祭司是神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有责任反映神的性情、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接纳有残疾的祭牲,百姓便以为神也会接纳,但神说:“我不喜悦你们。”同样,我们也会影响亲友对神的看法。别人从你身上看见神的什么性情呢?假如我们任意犯罪,就与玛拉基时代的祭司无异,神也不会喜悦我们这样做。 

  玛 1:11> 今日神的名在哪里还没有被尊为大?对此,我可以做点什么? 

  1:11 旧约中经常出现“我(耶和华)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这一信息在这里再次得到确定。以往神拣选了犹太人,要藉他们来拯救赐福全世界,今日神同样使用所有相信祂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来拯救赐福世界。基督徒是神的选民,我们献给神的馨香祭乃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参林后 2:14-15 )。你让神来使用你,叫祂的名在各国受尊崇没有呢?这个使命首先从我们的家庭和邻舍中开始,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为神的全球宣教使命祷告与努力。 

  玛 1:13> 事奉神有时真很累、很烦,可是…… 

  1:13 对这些祭司们来说,敬拜是烦琐之事,是重担。太多人以为跟随神可以使生活舒适安逸、事事亨通,他们只想在神身上找方便、占便宜。事实上要达到神的标准,我们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要过贫穷困苦的生活。不过,如果我们以事奉神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那么现在所付出的代价,与日后所承受的永生和赏赐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玛拉基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第一章   Ⅰ 标题(一 1 ) 

  这句简短开场白的每个字都需要说明。 耶和华话语的神谕 ,希伯来经文第一个字 mas*s*a{~ ,在撒迦利亚书九 11 、十二 1 中, RSV 以它为标题,但在这里却前后不一致,将它当作句子的一部分(希伯来文句型形态),因此把“一则神谕”改为“的神谕”( JB 、 NEB 则不同,在三处都保持“一则神谕”)。( mas*s*a{~ 的意思,见“增注∶耶和华话语的担子 ”, 173 页。)以赛亚书十三至二十三章也用这个字,引介指责列国的神谕,特色为末日的审判。撒迦利亚书最后六章都是讲末日的事。虽然玛拉基书在写作范畴上与他们不同,但却同样确信神随时会来审判世界。使先知感觉沉重的“担子”,是要让人的良心沉重不安,直到预备好面对“那日”。 

  以色列 ,一度曾为北国的名字,不过一直可作全国的代称;如今归回犹大的少数人则代表全国。 玛拉基 ,一般英译本均视此名为专有名词,只有摩法特译为“藉他的使者”。导论已陈列出匿名说的正反论点( 224 页及下),拒绝以玛拉基为先知的名字,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可是多数人仍然接受这卷书的作者名字不详的说法;这几章所受到的重视不足,部分原因难免与此有关。 

  Ⅱ 蒙恩的子民(一 2 ~ 5 ) 

  玛拉基的任务是向以色列说话( 1 节),所以一开始便肯定神对这个立约之国的爱。百姓对这句宣告的回应却是怀疑,由此可见这篇信息确为当代人的需要。这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爱衰退(二 13 ~ 16 ),以致人对神的爱也失去信心,甚至对神使他们能够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也并不领情。 

  2.  一般人以为,神的爱到了新约才开始启示,其实绝非如此。从创世之初,这爱就隐约可见;与亚伯拉罕立约之后,又更明显(创十二 1 ~ 3 ,十七 1 ~ 8 )。申命记则明文昭示,这卷书记载对出埃及与立约事件的神学反思,揣摩出动词 爱 (希伯来文 ~a{he{b[ )之中的拣选意味(申四 37 ,七 7 、 8 ,十 15 ),而教导以色列人应当用爱来回报神(申五 10 ,六 5 ,十一 1 、 13 )。“神爱人”必定是最难领悟的真理之一,否则就不会需要如此反覆叮咛。以色列的回答∶ 怎样爱我们? 若不是讽刺,也是怀疑。现代人则声称,“神爱世人”这句话,经过千百个批判已经死透了。不用哲理深思的人,更认为这是人的绮想,纯感性的话。 

  先知明白历史的证据对信仰的重要性。他问道∶ 以扫不是雅各的兄弟吗 ?预期听众会回答,不但是兄弟,还是孪生兄弟,强调他们同有机会,凭以撒儿子的身分进入亚伯拉罕蒙福之约。以扫既是哥哥,按自然法则享有优势。 然而我爱雅各 。旧约从未教导说,雅各比以扫更可爱,或比以扫更讨神喜悦;不过以扫轻视他的长子名分,将它卖给诡计多端的弟弟,乃是事实(创二十五 29 ~ 34 )。神拣选雅各,找不到更多的解释,圣经只说神喜悦爱他(申十 15 ),虽然他微不足道(申七 7 、 8 )。雅各(以色列,创三十二 28 )为这项恩宠付出很高的代价。神对雅各向祂的回应从来没有满意过,因此他们经历到被掳的惨剧;而以扫
──玛拉基书第1章以东人的祖先(创三十六 1 )
──玛拉基书第1章却免受此苦。在耶路撒冷被巴比伦征服时,以东人站在侵略者的一边,提供情报,抢夺战利品,切断逃亡路线(俄 10 ~ 14 节)。犹大地区人去楼空后,以东人迁入,显然得到不少利益。 

  3.   我却恨以扫 。动词“恨”要从神拣选之爱的亮光来解释。雅各被拣选,被“爱”的事实,就意指以扫被撇弃,被“恨”;在拣选时必定会有所撇弃。这并不是对以扫个人的恨恶。不过,因以扫和他的后裔对雅各怀恨不散,世代为仇,终于招致神的审判。 

  在玛拉基写此书时,耶路撒冷已经复原,圣殿已盖好六、七十年(见导论)。那段时间,从沙漠入侵的拿巴丁人( Nabateans ;《马喀比书上卷》五 25 )掠夺以东地区,他们不得不迁居到犹大南方的尼吉夫( Negev )。后来他们的国家称为以土买(《马喀比书上卷》四 29 ,五 65 ;可三 8 ),以希伯仑为首都 301 。拿巴丁人何时入侵,无人知道,但可能早在第六世纪 302 ,意思是可能在玛拉基的时代之前。拿巴丁人建了彼特拉城,位于峭壁上;这城似乎自主前第四世纪就开始兴建。 

  时间已经证明,以东人趁火打劫犹大,结果自己也受罚。神对世事的护理,显出祂的公正。 

  4.  如果以东人自信满满,认为可以回到老家、重建城邑,好像犹太人一样,先知要破碎他们的美梦。神可以赐下这种恩典,也可以不赐下;以东就是不会得到。犹大应该注意到这件事,庆幸自己的蒙恩,不要怨叹自己的命运。以东地要被人称为 罪恶之境 ,和撒迦利亚给犹大的名字“圣地”(亚二 12 )形成强烈的对比。犹大会得到洁净(亚五 5 ~ 11 ),以东却成为 耶和华永远恼怒之民 ,是极可怕的审判;犹大因此更当谦卑,为神对她的爱献上感恩。玛拉基一定知道以西结对以东的预言(结三十五),其中以“荒凉”(希伯来文 s%#ma{ma^ )为主弦律。玛拉基在第 3 节用了同一个字,“使他的山岭 荒凉 ”;而“永远荒凉”(结三十五 9 )与本节末的“永远”斥责相互呼应。 万军之耶和华 ,见增注 ,第 43 页。 

  5.  为证明神的爱,玛拉基选择的证据,是以色列人可以亲身验证的,就在他们眼前发生。他们应该更早就看出来,但是因为专注于内部的困难,他们未能放眼观看神如何对待另一个国家。玛拉基带讽刺地说,耶和华的疆界不限于以色列。如果以色列会向外观察,就更能领会神的爱;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神对待她何等奇妙。如果神钟爱的对象不能看出神爱她,她对其他国家就没有见证可言(创二十八 14 )。因此,玛拉基盼望看到百姓“转向”,从冷漠变为满有新的把握;他很可能期待即将发生末日事件,一次而永远地彰显出耶和华是宇宙的主宰。 

  301 大部分专家认为如此,不过 M. Noth 暗示拉吉是首都。 The

  History of Israel , S. Godman 译( A. &

  C. Black, 1958 ), 343 页。 

  302 S. Cohen, IDB , III, 'Nabateans',

  p. 491. 

  Ⅲ 蒙恩的祭司(一 6 ~二 9 ) 

  玛拉基很勇敢,竟向大有势力的祭司阶级直言,指出他们事奉的缺失。既然祭司已经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二 7 ),他又是谁,有权柄奉万军之耶和华的名说话?从他向祭司发言的方式(一 6 ,二 1 )显示,他并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分子;而他若是“平信徒”,敢如此说话,惟有对神所赐给他的权柄具十足的信心,才有可能。神既让一位“外人”来批判以色列家的权贵,包括王室、先知、祭司都在内,就显明祂在运用属祂的终极权柄,以免以色列因权势绝对化而堕落,就像其他的团体一样。 

  先知在向全国发言之后,便转向专职事奉神的人,他们的责任重大,要交的帐也大(路十二 48 )。以西结的执刑者以圣殿为起点,他也从这里开始(结九 6 )。 

  A 控诉(一 6 ~ 14 ) 

  6.  玛拉基很有技巧。他先赢得听众的同意,才举出他们的罪状。大部分祭司都有儿子,而摩西的律法也已家喻户晓,所以当他提出第一道命题∶ 儿子尊敬父亲 ,大家必一致支持。把第五诫提出来,就等于将神之约的条件摆列在众人眼前。 仆人 敬畏 主人 ,因为是买回来的,就属于主人,必须服从,没有选择的余地。问题是,祭司是否以万军之耶和华为他们的父亲或主人。无论如何,责任难逃。 

  在出埃及拯救之初,就已暗示神与以色列之间有父子关系∶“耶和华这样说∶‘以色列是我的儿子’”(出四 22 )。何西阿视以色列为不知感恩的儿子(何十一 1 );以赛亚的预言一开始,即为天上的父埋怨祂儿子的背叛(赛一 2 )。玛拉基和从前的先知一样,看出他所探究的问题,核心乃是与神关系的破裂。对神的性情和旨意,不是关爱与信任,倒是一片反感。这就是祭司未用上好的祭物尊敬祂的原因。玛拉基并不是讲究礼仪的细节,而是在意他们拒绝尊敬天父、敬畏主人,就是那位“在以色列境界之外”显为大的。 

  我们在何事上藐视 的名呢? 犯罪心态常是“隐藏的过失”,所谓隐藏,就是罪人感觉不到;但这却不能成为理由。 

  7.   将污秽的食物献上 ( RV ∶ 面包 ),这里是指动物的祭,第 8 节便是证明;动词 献上 (希伯来文 niggas% )是玛拉基形容献祭的特殊用字(一 8 、 11 ,二 12 ,三 3 )。 污秽 (希伯来文 m#go~a{l )主要是指礼仪而言(拉二 62 ,“算为不洁”);可是这些祭物的不洁,首先是因献祭之人的心态,其次才是因礼仪的不完全。 我们怎么污秽了它 ( RV ∶  )?以色列人提到神的名,就是指神本身;如果神的名被藐视或污蔑,就是神被污蔑。希伯来经文为“污蔑”(有叙利亚和武加大译本的支持),这很可能是原文;但此种尖锐的表达,希腊人受不了,所以七十士译本读为“污蔑它”,旧的拉丁译本也跟进。 

  耶和华的桌子 (参 12 节),旧约中惟独玛拉基用过这一词汇,不过诗篇二十三 5 、以西结书四十四 16 ,都有这概念。先知不是指在圣所摆圣饼的桌子(出二十五 23 ),因为他所想的是流血的祭牲;他是指以西结所提到的桌子(结四十 39 ~ 43 ;参四十四 16 )。这些桌子放在内院的门旁,为要宰杀祭牲;但撒督祭司则进入圣所,接近“我的桌子”(结四十四 16 )。难怪先知视这些桌子都为“耶和华的”。 是可藐视的 ,祭司显然绝不会说∶耶和华的桌子可以藐视;但玛拉基指出他们不当行为之含义,藉以暴露他们潜意识里的态度。 

  8.  虽然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心态,但由此产生的动作,却是人人都看得见。每一头祭牲都应当完美无瑕(出十二 5 ;利一 3 、 10 等),律法明文禁止献上 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 动物(利二十二 18 ~ 25 ;申十五 21 )。只要稍微思想,就知道有瑕疵之物是不能送给 省长 的(该一 1 、 14 ,二 2 、 21 ;尼十 1 ),更何况是神。玛拉基喜欢以这种日常生活的例子,说明献祭的合理作法。 

  9.  先知语带讽刺地要人 恳求神 ,这是撒迦利亚的用语(见亚七 2 的注释 ), 祂好施恩与我们 。东方人送礼,不单是感激对方的善待,也盼望将来能得好处(箴十八 16 );但若送的礼物不得体,则是自找麻烦。 这种礼物经由你们的手送出 ,是对希伯来文一个难明之词的解释(直译为“从你们的手是这个”),依据主体“祭物”来解。 NEB 比较概略∶ 如果你们这样作 ;而 JB 把它当括号处理( 这是你们自己的错 ),并在注脚中将它解释为插入的边注,不把责任归给先知(参 RV ∶ 这曾是透过你们的作为 )。有些注释家把第 9 节解释为一个真诚的呼吁,要百姓悔改 303 ,但讽刺的解释最符合上下文。献祭并不是争取神恩宠的方法(诗四十 6 ~ 8 )。 

  10.  玛拉基很认真地说, 关上门 还比持续举行无用的敬拜更好。这种仪式让人误以为有价值,而产生虚假的信心;因此他十分愤慨。最好让大家清楚∶耶和华 不喜悦 (希伯来文 h]e{p{es] )这些。圣经有时会说耶和华喜悦( h]e{p{es] )一个人(诗二十二 8 ,四十一 11 ;参∶赛五十三 10 ),或一块地(赛六十二 4 ;参∶玛三 12 );但古列,那位外邦王,竟也能成就神的旨意( h]e{p{es] ;赛四十四 28 ),令人惊异。以色列不肯顺服,而在圣约以外之人倒做神喜悦的事,这种对比或许出现在先知心中(参 12 节)。 

  门 可能是指通往祭司院的门,处理祭牲的桌子就放在那里(结四十 39 ~ 41 )。如果这些门关上,就无法献祭。事实上没有人胆量够大,做到这一步。 在我坛上烧火 指祭司在敬拜上的工作,不是杀牲畜,那是献祭之人要做的(利一 5 ,三 2 ,四 24 、 29 )。先知在这整段中所想的,全是祭司的责任。昆兰团体曾引用这一节,以它为依据而拒绝耶路撒冷的献祭制度,视之为无效 304 。 

  11.  这几句话常被引用,但却不容易解释;有几位学者否认它们属于原书 305 ,理由为∶这一节否定了在圣殿敬拜的必要性,与先知刚说过的话相反。郝斯特( Horst )认为,一章 11 ~ 14 节是对平信徒讲的,用责备祭司的话再来责备他们。为了反对这些论点,必须举出一个事实,即引介的字“因为”,将这一节与前面连在一起;而“外邦”和“你们”( 12 节)的对比,将它与下文相系 306 。这一节的合法性并没有推翻的理由;而祭司不再是发言的对象,也说不通。 

  这一节很重要,因为表面上它似乎同意二十世纪盛行的看法,即所有敬拜,无论是献给什么神只,实际上都是献给那位全地之神。已过世的首席拉比讲评说∶“甚至敬拜天象的异教国家,也是向一位超越者献礼物,如此便等于尊荣我的名;他们所献给我(非直接)的贡物,是出于单纯的心灵;神鉴察敬拜者的心。这个奇妙的思想经由拉比斯( Rabbis )进一步推展,成为犹太教普世观的重要特色。” 307 基督徒主张同一论调的代表,可推尼威廉( W. Neil )∶“我们应该感谢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因为他够大胆,在这样的时候能作出令人惊愕的承认,即∶无论是在哪一种宗教的名义下,只要是真心实意的敬拜,实际上都是献给那位独一真实之神(参∶徒十 35 )。” 308 倘若这是对玛拉基话语正确的解释,那么,圣经中就只有他一个人表示∶异教献祭也可当作是献给神。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 ,范围没有比这更广的。类似的语句在诗篇中出现两次(诗五十 1 ,一一三 3 ),在以赛亚书中出现两次(赛四十五 6 ,五十九 19 ),每一次都是描述神在全地掌权,祂随时会向列国彰显祂自己为创造主、大君王、救赎主。查锐注意到,这种用法使玛拉基的经文有瞻望未来的意味 309 。如果先知是想到分散各地的犹太人或归化犹太教者 310 ,他不太可能会用这个词汇,因为他们并没有遍布全世界,就连当时有限的地理范围也未布满。 

  我的名在外邦中被尊为大 。本章中先知四次形容神 为大 ( 5 、 14 节,两次在本节),因为他希望这个真理能深入人心。希伯来文不需要动词,究竟是现在式还是未来式,要看下一节子句中的动词。 在各处 ,“处”(希伯来文 ma{qo^m )可能有“圣所”之意(参∶创十二 6 ;申十二 5 、 14 等)。 献香 ,希伯来文很难了解,这字由两个分词组成,但所有英译本都将前者当作名词“香” 311 (即∶“造来产生烟的”),以解决问题。第二个分词,也是被动式和使役式,意为“被拿来献”;不过时态有弹性,不一定指现在式(参 AV 、 RV 小字∶ 将 被献上) 312 。上下文才是定夺的因素。但即使是未来式,也有“快要被献上”之意,表示这件事近在眼前,必会发生。所以这一节有末日的成分在内。 

  先知说,耶和华的 名 在外邦中为大,这种讲法很有意义,因为圣经作者很看重名字,特别是神的名字。旧约的名字代表该人物的特质。“认识名的人要倚靠”(诗九 10 )。改名字意味着特性有所改变(如∶创三十二 28 )。巴力之名意思是“我主或丈夫”,何西阿不容人使用这名(何二 16 ),因为它与低级的异教有关。因此,若说一位先知会主张,当时的列国所敬拜的对象,名字虽不同,仍然是耶和华,实在令人难以想像(赛四十二 8 )。他应该是在宣告∶外邦各国将来必会认识圣经所启示的神。 

  这一节所用的献祭用语,也需要查验。前面曾提过,先知用一个不寻常的方式来说“献香”。严格来说,“造来产生烟的”不但可以指香,也可以指燔祭;不过这里使用这动词的分词,而它只在此处用过;它的形式与 miqt]a{r 很像,这个字用于出埃及记三十 1 ,指香坛。由此观之,先知乃是想到烧香的圣礼,这是大祭司的特权(民十六);他并不是指动物的祭。 洁净的供物 , 供物 一字(希伯来文 minh]a^ )泛指任何一种礼物,与其他祭并列时,常指素祭(如∶出三十 9 ,四十 29 ;利七 37 )。形容词 洁净的 是 t]a{ho^r ,其他地方从未用这字来形容祭物。平常用的形容词是 ta{mi^m “无瑕疵的”,亦即在礼仪上合格,而 t]a{ho^r 则不单指礼仪,还指道德与外貌的纯全。利未人最好的祭也没有用这个字来形容(何况玛拉基当代的祭司献上有缺陷的祭);如果主张,外邦人向神可以献纯净的祭,而神所赐的祭礼还不配这样来形容,实在说不过去。有人主张,玛拉基是用夸大的形容法,而外邦人的祭虽然不足挂齿,但 相对而言 \cs8 可算纯洁;这种观点令人难以接受。先知对以色列邻国的道德水平,毫无虚幻的美感(玛一 1 ~ 5 ,二 11 )。 

  经过以上相当详细的探讨,可得如下的结论∶ (1) 先知期待神的名在外邦中受尊崇;他们将会认识神。这不是新观念,以赛亚也曾预见这种归信(赛二 2 ~ 4 ,十一 10 ;参四十二 6 ,四十九 6 ,五十五 3 ~ 5 ,六十六 18 ~ 21 ),以西结在归回的预言中,经常重复说∶“列国就知道我是耶和华”(结三十六 23 ,三十七 28 ,三十八 23 ,三十九 7 )。 (2) 玛拉基比他的前辈更进一步看见,这种全球性的敬拜,不限于耶路撒冷的利未人之祭(对照赛六十六 18 ~ 21 ;亚十四 21 )。 (3) 由上下文看,分词“被献上”(全句惟一的动词),必须视为随时会临到的未来式。玛拉基期待耶和华会突然驾临圣殿。在这里他也想到,目前不完全的祭,将来会以纯净的祭为其高潮,那个祭在价值和功效上,都超越先前所有的祭。他没有说谁会献此祭,只用被动式说∶“它快要被献上”。因此,这有缺欠的献祭制度,就是长久以来令先知头痛的制度,在玛拉基看来,会被另一种祭超越;事实上,耶稣基督的祭便超越了该制度。透过这一个祭,原本在应许之约上为局外人的,现在也能与神和好(弗二 11 ~ 22 )。 

  12.  在与未来即将发生的事对比之下,玛拉基又回头看当时祭司所献的祭; 你们 是强调语。玛拉基剥除一切自欺,直率地指出他所察觉的动机∶ 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污秽的 ,更好的译文为 可以被污秽 ( NEB );这子句与 其上的食物可以被藐视 平行。这是耶和华对他们动机的评鉴。 

  13.  祂注意到他们对仪式厌烦(基督徒对敬拜厌烦的理由更少),这便意味着 你们对我嗤之以鼻 ,亦即“用轻视的眼光看我”。正如一章 7 节,“我”可能是原文,因“它”的文意较弱( RSV 小字) 313 。英文表示被藐视,会说∶“你用鼻尖对着我。”倘若一个人假定神应当恩待他,就会产生这种结果。这是“廉价恩典”的观念;而在这个词汇还没有成形之前,海恩( Heine )已界定了它的含义∶“神必会赦免我,那是祂的工作。” 314 

  在无效的祭牲榜中,玛拉基首先列举被 抢夺的 (希伯来文 ga{zu^l ),即∶被野兽抓去分尸的(参一 8 ,那里首先提到瞎眼的)。被撕裂的动物不可以给人吃,要扔给狗吃(出二十二 31 )。把这样的肉献给神,等于公开羞辱祂。何况,牲畜是用来替罪的,有瑕疵便无效,不会被接纳(利二十二 20 、 25 )。惟有代表悔改与信心的祭物,在神面前才有价值,对人也才有功效。有人辩称,错误当归那些带祭牲来的人,但祭司有责任拒绝他们。 

  14.  这一节以甘心祭为例,即在面对压力时许愿,若神施恩拯救,将献祭感恩(创二十八 20 ~ 22 ;民三十 2 ;拿二 9 )。利未记二十二 19 规定,这种祭必须献 公 的牲畜。祭司、百姓和寄居的外人都可以来还愿(利二十二 18 ),因此他们都会受试探,到时候拿一只便宜货来充数(参诗七十六 11 ∶“你们许愿,当向耶和华你们的神还愿”)。利未人的城四围有牧场可养牲畜(民三十五 3 ;书二十一 2 ),所以祭司与利未人自己有牲口 315 。 行诡诈的 在还愿时想要欺骗神,他们会受 咒诅 。约书亚记八 34 记载,每逢在更新圣约的典礼中,都要覆诵祝福与咒诅的话(参∶申二十七,二十八;王下二十二 13 )。 咒诅 (希伯来文 ~a{ru^r )一字,用于申命记二十七 15 ~ 26 仪式的咒诅中;它们实现的方式,列于申命记二十八 15 ~ 68 。因此,咒诅并不是空洞的威胁,乃是会致死的;而祝福则是赐下生命(申三十 19 )。蔑视神的人不会不遭惩罚;他们将发现,祂不单是父、是主( 6 节),也是 大君王 ;祂绝不放过嘲笑祂威严的人。 

  在知道耶和华之名的国家中,总有些人 敬畏 它。喇合便是敬畏神的见证(书二 9 ~ 11 );摩押女子路得承认祂是她的神(得一 16 );尼尼微人回应约拿的信息(拿三 5 ~ 9 ),和那些受惊的船员一样(拿一 16 );巴比伦和波斯的统治者,以及从前的法老,都发现耶和华是万神之神(但二 47 ,三 28 ,四 37 ,六 26 、 27 ;参∶拉一 2 ) 316 。相形之下,玛拉基在这里,以及 11 节,乃是指外邦随时会有的信仰转变;他们将会前来朝见大君王
──玛拉基书第1章也许是列队而来。 

  303 包括犹太注释家 Abraham Ibn Ezra ( 1092 ~ 1167 )和 David

  Kimchi ( 1160 ~ 1235 )。 

  304 G .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Penguin, 1962), 'The Damascus Rule', VI, p. 103. “凡进入这约的人,进入圣殿,绝不能在坛上徒然烧火。他们要闩上门,因为神曾说∶‘ 你们当中谁来闩上殿门? ’又说∶‘ 你们不当在我的坛上徒然烧火。 ’” 

  305 F . Horst, HAT , pp. 265 ~ 267; K.

  Elliger, ATD , pp. 194, 195; C. Kuhl, The Prophets of Israel , R.

  J. Ehrlich 和 J. P. Smith 合译( Oliver & Boyd, 1960 ), pp. 167, 168. 

  306 Chary, p. 241. 

  307 J. H. Hertz, The Pentateuch and

  Haftorahs ,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9), p. 474. 

  308 W. Neil, IDB , III, 'Malachi', p.

  232. 

  309 Chary, p. 242. 

  310 J. M. P. Smith, ICC ,结论道,先知可能意指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团体( 31 页)。 D. R. Jones , TBC 也持此观点。 W. E. Barnes, CB ,则认为是指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 

  311 见 BDB, muqt]a{r , p. 883. 

  312 Hoph~al 分词含有未来之意,最明显的例子是撒下二十 21 ∶“将丢出”。参 GK ,§ 116 页。亦参 William F. Steinspring, 'The Participle of the Immediate Future and Other

  Matters Pertaining to Correct Translation of the Old Testament' 之文,在 H. T.

  Frank 和 W. L. Reid 所编 Transla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Old Testament (Abingdon, 1970), pp. 64 ~ 70. 

  313 “这一段是 Rabbis 所举出十八则 Tikkune/ Sopherim 之一,即,犹太文士修改过的经文,以免原文接近亵渎的表达方式。” E. Cashdan, Soncino Commentary , p. 341. 

  314 Princess della Rocca, Souvenirs de la

  vie intime de Henri Heine ( Paris ,

  1881), p. 125. 'Dieu me pardonnera: c~est son me*tier .' 

  315 利未人城巿的历史性,大部分学者均能相信。见 W. F.

  Albright, Archaeology and the Religion of Israel (Johns Hopkins Press,

  1942), pp. 121 ~ 124; G. Henton Davies; IDB, III, 'Levitical Cities', p. 116. 

  316 无论对这种承认的表达方式持何种看法,都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这些外邦的首领成全了神的旨意,因此“顺服”了祂;尽管他们并不知情。 

  
──玛拉基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玛拉基书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玛拉基书第一章   永爱的神与忘恩的人(一 1 ~ 14 ) 

  玛拉基先知与尼希米乃同时期的人,当时神的子民落在灵性和道德的黑暗中,神藉先知呼唤他们回转,重整灵命。 

  .回到神的慈爱中( 1 ~ 5 )
──玛拉基书第1章神对人的爱,如父母爱子女一样是坚定不移的,但人对神的爱却很容易减退。当人远离神时,便等于远离神的爱,却还以为是神不爱他们。神的爱是永不改变的,当人感受不到神的爱时,就正是人需要复兴的时候了。以色列人虽有软弱,但神对他们的爱却永恒不变,因神拣选了他们的先祖雅各,而憎恶以扫和他的后代以东人(因他们自己的罪)。神如何对待以东人,正好证明神守约,对以色列施慈爱。神对今日祂所拣选并信靠祂的人必爱到底(参约十三 1 )。 

  .回到敬虔的生活中( 6 ~ 14 )
──玛拉基书第1章留意这段教训虽向祭司发出,但 14 节明显亦同时向所有神的子民发出。今日教会领袖的表现,同样反映一般信徒的属灵景况。这段经文中,神的子民在敬拜(献祭)的事上表现出他们心中远离了神,没有将神所要求最好的献给祂。神所要的不是祭物,而是祭物背后的敬虔和对祂的爱。 

  今天神也要求我们将最好的时间、精神、力量用来事奉祂,不要等到年老退休后才努力事奉祂。 

  思想  当我们以为神不爱我们,又或当我们想在生活上留下最好的给自己时,这正反映我们的生命需要神的复兴了。
──玛拉基书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 第一章 注释 

  1:1-5 神对以色列人的爱 

  2-5 

  根据神对以扫与对雅各的不同待遇,向以色列人证明神不变的爱。 

  2     

      「以扫」:他的後裔为以东人
──玛拉基书第1章以色列人的世仇(参俄简介 

  )。 

  3     

      「恶」:比较上的说法(参创29:31; 路14:26等) ,  这里指耶 

      和华爱雅各过於爱以扫;另一方面,「恶」可指「不拣选」, 

  与2节「爱」的意思相反。 

  3     「使他的山岭 ......

      野狗」:大概是指以东人当时遇到的新灾难 

  (见4「现在虽被毁坏」)
──玛拉基书第1章

      拿巴提的阿拉伯人将他们逐至 

      先前犹大的南方(後称以土买),使他们失去家园。 

  4     神的预言终应验了(见俄简介)。 

  5     「愿耶和华 ......

      被尊为大」:神对以东人的刑罚,显出 对以 

      色列不变的爱,表明 仍掌管万国,满有公义和权柄。 

  1:6-2:9 对祭司的斥责 

  1:6-2:4 献祭上的疏忽 

  责备祭司轻视神的爱,在领导百姓敬拜神的事情上敷衍塞责。 

  7    「因你们说 ......

      可藐视的」:祭司口里未必胆敢说这话,但他 

      们对献祭的疏忽便显露出这种心态来(见12-13)。 

  「耶和华的桌子」:指祭坛。 

  8     

      「省长」:指代表波斯皇帝於犹大所属省分执政的官员。 

      「岂能看你的情面吗?」:即「他岂会恩待你呢?」本节的意 

      思是:若将有残疾的祭牲献给百姓的官长,尚且不蒙悦纳,更 

      何况献给神呢?11本节较合理的解释是指将来耶和华在外邦人 

      中被尊为大,烧香与献祭不再是祭司的特权,敬拜也不限於耶 

      路撒冷,而是普及各地各民,这种情况已应验於新约时代。 

  (参罗12:1;

      来13:15-16; 彼前2:9) 

      「献洁净的供物」:所献祭牲固然无瑕疵,献祭者本身在道德 

  上和仪式上也应洁净。 

  14    

      此处的献祭者许愿将羊群中最好的(即公羊)献给神,但还愿 

      时竟将残疾的献上,敷衍了事,显然藐视这位拥有万国王权的 

      耶和华,罪大恶极(参利22:21)。 

  思想问题(第 1章) 

  1 本书一开始便指出神恶以扫、爱雅各,这对当日百姓有何意义? 

  与全卷书的信息有何关连? 

  2 本书 1:6-2:9是神对祭司的斥责,当中有什麽是今日事奉神的人容 

  易犯上的错误,须引为监? 

  3 於 6-14节,神如何引人际关系为例,证明祭司的过错? 

  见 6, 14节。这对你有何提醒? 

  4 本章三次提到耶和华(的名)被外邦尊崇( 5, 11,

      14),对当日 

  犹太人有何意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第一章

1:1 “玛拉基”: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按历史来说,他是旧约时代最后一位先知,他的书也是旧约最后一卷。

1:2-5 本段以“我曾爱你们”一语开始,向处在艰困世代中的百姓重申神永不改变的大爱,并引以扫和雅各的史事来证明,以扫的后裔是以东人,为以色列人的世仇(参《俄巴底亚书》〈参考资料〉)。

1:2-3 “爱雅各,恶以扫”为比较的讲法,非绝对的爱恶。雅各所得福分远比以扫为多。如果拿雅各所得和以扫比较,雅各可算是蒙爱的,以扫是被恶的。神所应许的子孙(基督)就是出自雅各的后裔。故“所恶”也有不蒙拣选的意思(罗9:10-13)。新约圣经教训人爱基督要“胜过爱”(亦作恨)父母(路14:26)是此处“恨”的真正意义。

“使他的山岭荒凉”:先知书不少预言过以东地的荒凉(赛34:5-15;耶49:7-22;结25:12-14;俄整章)。主前58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打耶城,曾侵入以东地(耶25:9,21),后来(主前550-400年)拿巴提的亚拉伯人长占其地,把以东人赶往犹大的南部,叫做以土买人。

1:4 以东人所犯的罪,看《俄巴底亚书》10-14节。他们自高自大,心里没有神,使其国永远不能建立。

1:5 百姓看见了以东人果如神所说的如此收场,必会承认耶和华的确是管治万国的神。

1:6-2:9 本段为神对祭司的斥责。

1:6 耶和华为以色列的“父”,这个身份是对以色列全民而言,不是对个别的以色列人(耶3:15-19)。新约时代,信徒与神的关系也是以神为“父”,但看重的是个人与神的关系,是藉重生而建立的(约1:12-13;罗8:9)。

神责备祭司在敬拜的事上完全没有尊敬之心。

1:7 “污秽的食物”指所献的祭物在礼仪上不洁,例如有缺陷的牲畜(1:8),这样的祭物献给神,是不尊敬神(申15:21)。“耶和华的桌子”:祭坛(看12节)。玛拉基责备以色列人的那些罪,和《尼希米记》中百姓所犯的错误大致都相同,就是:1,亵渎祭司职分;2,休本族元配妻子而娶外邦女子;3,忽略了什一奉献和其他奉献(比较民5:1-13;7:63-65;9:4;13:23-27)。

1:8 “省长”:犹大此时在波斯治下。“省长”原文为外来字,大概是波斯人。

1:10 “关上殿门”:宁可不要献祭,好过献不洁的祭侮慢主名,神宁可废弃祭祀,也不要包藏罪恶,徒具形式的敬拜,比较《撒上》15:22-23,连人都不会喜悦,何况神呢(8节)!

1:11 神在以东和列邦中所行的事(5节;番2章),显出祂才是真神。万民要尊祂为大。“烧香”指祷告。“供物”指颂赞。新约时代,对神的敬拜在地理上范围已远及欧洲,外邦人归主的人数远超过犹太人。

1:14 许愿者还愿时应用无残疾的公羊(利22:18-23)。但羊群中分明有公羊,却把残疾者献上,这岂非对神的大不敬,因此可咒诅。“大君王”:独一无二的全地的王。“在外邦中是可畏的”:看1:5,11注。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马唐纳注释   玛拉基书  

  壹.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指控,他们的回答及神即将临到的审判(一 1 ~三 15 ) 

  一.忘恩负义(一 1 ~ 5 ) 

  在第一章里,我们看见耶和华在某些事上指责百姓,而百姓却绝口不认。首先, 耶和华说祂曾爱他们,而他们反叫神证明: “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於是神提醒他们祂爱雅各(他们是雅各的後裔),拒绝以扫,并审判以扫的後裔,即以东人。以色列民必亲眼看见 .. 以东变得荒凉,并尊神为大。 

  二.祭司的渎职(一 6 ~ 14 ) 

  一 6  跟着,耶和华指控祭司藐视祂的名,不尊敬也不敬畏祂。他们反求证明他们渎职的证据。 

  一 7,8  耶和华指控他们献上污秽的供物。他们又否认,但祂提醒他们,他们假装献给神的物是已经够好的,他们带来瞎眼和瘸腿的祭牲,叫他们将这些献给省长他们倒不敢。 

  一 9  先知催促他们为自己的罪悔改, 或者神的怒气会转消。 

  一 10  万军之耶和华希望有人可以关上圣殿的门,使献祭停止,因为祂完全无法悦纳这些祭物。 

  一 11  但即使耶和华自己的子民不尊敬祂,祂的名也将在外邦列国中受尊敬。 

  一 12 ~ 14  犹太人藐视殿中的圣物,也对服事神感到厌烦。那些把有残疾的祭牲拿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   注释 

  一 1 开首语 

  玛拉基像其它先知一样,强调耶和华的话(默示)的权威。在这提纲挈领的卷首语中,先知自认他的角色,是作一位传话人;同时也清楚分辨他的工作是传达耶和华的话。在全书余下 54 节简洁而意义深远的经文中,作者以这宗旨贯彻始终。「耶和华说」、「万军之耶和华说」等句子屡见不鲜。 

  本书的卷首语与撒迦利亚书九章 1 节和十二章 1 节(比较哈一 1 )类似,都把这职事描写为一个「默示」,或许更贴切的翻译是:「一个重担」,含有迫切的责任感,甚至有可畏的意思(参耶二十三 33-40 )。 

  玛拉基的信息是传给一小群被掳归回的犹大余民,他却勇敢地以古时的统称「以色列」来称呼他们,藉此说明圣约所有的责任都落在他们肩上,而神在圣约中的一切应许也是属于他们的。 

  一 2-5 好人与狂傲的恶人:神的爱在审判中表明 

  当义人受苦,恶人得势,我们不免怀疑神的爱。在第一个争议中,玛拉基揭露当时的人在这方面的疑问,并提出答案。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并且特别在灵性上都甚荒凉,以致他们对神的爱有所怀疑。玛拉基的回应是:指出神对雅各布无条件的爱,和对以扫相对的恶;保罗曾在罗马书九章 13 节一段经典性的经文中引述这点。在此「爱」字所表达的是拣选的意思,而「恶」所指的是弃绝,并不是个人的喜、恶(申二十三 7 明明禁止以色列人憎恶以扫的后裔以东人)。可参考路加福音十四章 26 节,十六章 13 节,这两节经文也有类似的用法。 

  雅各布和以扫都是以色列先祖历史中的人物。虽然他们同作兄弟,但在神的主权下,雅各布却蒙悦纳,以致他享有特权,成为神救赎历史中弥赛亚应许的传人,而以扫则在这事上无份,被神弃绝。不过玛拉基所关注的主要是以色列和以东这两个国家而非个人,雅各布和以扫分别是两国的代表和始祖(参参创二十五 21-23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断言每一个以东人都被弃绝或咒诅,同样,我们也不能断言每一个以色列人都得救。 

  玛拉基以以东和以色列国运的对比来证明以色列蒙爱的地位,这做法在先知当代的人眼中必被视为大错。如果神真是拣选了雅各布/以色列而舍弃以扫/以东,那么为何祂容许以色列在主前 587 年被尼布甲尼撒王毁灭,又让子民被掳至巴比伦达 70 年之久?而在同时间内,以东却一切无恙,甚至似乎在以色列的亏损中获利?以东人对兄弟以色列受害,不单袖手旁观,而且还主动帮忙敌军巴比伦,向他们告密,又阻截以色列逃跑之路(诗一三七 7 ;结二十五 12-14 ,三十五 15 ;俄 8-16 )。 

  可是,玛拉基却以杰里迈亚书九章 11 节来支持他的论点。在玛拉基之前 200 年,杰里迈亚已宣告耶和华即将要向犹大施行的审判:「我必使耶路撒冷变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也必使犹大的域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玛拉基用同样的话警告以东,说明以东与犹大一样不能逃避神公义的审判。以东所承受的审判似乎是借着拿巴提亚拉伯人的手;在主前 550 至 400 年之间,他们逐渐迫使以东人迁离本土,徙置到巴勒斯坦南陲一个后来被称为以土卖的地区。拿巴提人是半游牧民族,他们任由以东的市镇荒废,在放牧时又容许牲畜吃掉大部分植物,故此本来适于耕种的田地就被糟蹋了。犹大有一天会被恩佑重建,神爱子民的心由此可见,而以东的审判却是永久而不可逆转的。个别的以东人可以继续存活(正如一 4 所暗示;参可三 8 ;以东人之中后来有归向基督的),但他们已永远失去国籍了。 

  第一个争议以承认耶和华的普世治权结束。这普世性观点
──玛拉基书第1章经常被误解为普世主义,以为列国的宗教也为神所认同
──玛拉基书第1章这是本书卷的一个副题,在下列经文:一章 11 、 14 节和三章 12 节,先知将再次陈述。 

  一 6 至二 9 责备以色列吝啬祭物 

  我们是否真的爱神胜过一切?这爱是否在我们敬拜和事奉的品质上反映出来?在第二个争议中,玛拉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第一个争议中的埋怨倒过来质问百姓。其实真正需要质疑的,不是神对以色列的爱,而是以色列对神的爱。先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所有以色列民都没有尊敬神,把有残疾的牲畜献给神(一 14 );另一方面他表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以色列的祭司,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要防止人玷污圣所,还要审察祭物,以免有人献上瞎眼的、折伤的、有残疾的祭牲(利二十二 17-25 ;申十五 21 ,十七 1 )。 

  玛拉基在此用大胆的手法,企图令祭司们震慑,使他们醒悟过来。他拿他们对人的尊敬态度来对比他们对神极恶劣的藐视态度。玛拉基向他的同胞发出挑战,叫他们试把同样的礼物献给波斯的「省长」,藉此就可试验出礼物的品质了!玛拉基的逻辑是无争论余地的。一个小小的省长、主人或父老所配得的尊荣,还要比以色列人献给神的更多,而这位神却是至高的父、上主和「大君王」(一 6 、 14 ;「大君王」名号在一般通俗的用法上是指皇帝或宗主国君王,正如王下十八 19 、 28 的用法一样)。 

  玛拉基的挑战并没有叫祭司们动心,显然他们受迷惑,相信在论到敬拜或献祭的事情,有总比没有好,不冷不热总胜过全然冷淡。但事实上,神宁可把这种草率、不敬和虚伪的敬拜全然停止( 10 节;参赛一 11-15 ,二十九 13 ;启三 15-16 )。 

  祭司们既然没有保守圣殿的圣洁,耶和华便以一种与他们罪过相称的刑罚来警告他们;因为他们「藐视我名」(一 6 ),「没有将荣耀归与我的名」(二 2 ),他们将要「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二 9 )。由于他们污秽神(一 7 ),神要用象征式的方法污秽他们,把祭物的粪抹在他们的脸上,除去他们事奉的资格;动物的粪土本来是应该搬到营外用火烧掉的(利四 11-12 ),故此,现在祭司们也要同样被驱逐、被除掉(二 3 )。照规矩若所献的祭蒙悦纳,过犯得赎,祭司们本应祝福百姓,但现今神却要使他们的祝福变为咒诅(二 2 )。正如亨利马太( Matthew

  Henry )所言:「以荣耀神为本的人若行为不检,没有甚么比这更污辱神的名。」 

  一 11 

  是全书最具争议性的经文,特别令人置疑的是,玛拉基说当时人在「各处」烧香,献洁净的供物,而不是遵照申命记十二章的规定,在耶路撒冷献祭(参三 3-4 ,四 4 )。解释一章 11 节的秘诀在于我们对「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这句子的了解。此句子所用的语法是属于末世论的用语(比较诗五十 1 ,一一三 3 ;赛四十五 6 ,五十九 19 )。以赛亚两处经文都是指最后万邦接植过来,攀依耶和华,玛拉基亦有此含义。这方面的盼望在以赛亚书十九章 19 至 25 节和六十六章 19 至 21 节中得到更明确的定义,那里的经文说明万邦要作「利未人」,在认可的祭坛上向耶和华献上蒙悦纳的祭(并参诗四十七;耶四 1-2 ;番二 11 ;亚二 11 ,八 23 )。 

  玛拉基可能已考虑到这些应许在他的时代里已开始应验,外邦人已有归顺犹太教的了。但当时归顺的人极可能仍属少数,而一章 11 节的语气却是明目张胆的,可见玛拉基所指向的是未来更完备的应验。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玛拉基书简介  1:1 

  玛拉基:玛拉基传讲预言的时代大约在第一批流亡民众从巴比伦归回一个世纪之后。虽然起初选

  民们曾因着所经历的复兴向神大发热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神的忠诚之心日渐淡漠。主

  前430年左右,玛拉基对民众不再信靠神,敬拜不真诚,拒绝遵行

  神的律法等过犯进行了谴责。 

  1:2  

  我曾爱你们:人

  民怀疑神是否真爱他们。因着经历的患难,他们指责神没有信守约中的应许。神坚持说,他多年

  来一直在以特殊的方式看顾他们。事实上,是以色列不遵行律法,未能爱神,尊敬神(6~8节)。 

  1:3  

  恶以扫:这一说法只是意味着神拣选雅各,而不是以扫来承受圣约的应许,并使其成为孕育弥赛亚选民

  的列祖之一。神拒绝以扫及其后裔成为弥赛亚的祖先,与他们自身永远的归宿毫不相干。神仍然

  希望以扫及其后裔侍奉他并因此得着他的赐福(参创25:23注;罗9:13注)。 

  1:6  

  6~8 藐视我名

  的祭司啊:玛

  拉基斥责祭司们。 

  1.  他们蔑视神,违犯神

  的律法(利22:22),将瘸腿的和有

  病的牲畜做祭物。 

  2.  做为基督的信徒,我

  们必须将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神。我们整个生命也应当做为奉献给神的活祭(罗12:1)。我们每天用来祷告和读经的时间应是一天之

  中最好的时光,不能等我们疲乏不堪时再来做这些事。 

  3.  “ 耶和华的桌子”是用来宰杀祭物的桌子。 

  1:11  

  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

  为大:玛

  拉基预言了世上万民都将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的时日(比较赛45:22~25;49:5~7;59:19)。

  神将为列国列邦所知晓。如今,随着教会不断差派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广传福音,这一预言已部分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玛拉基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玛拉基书第一至二章   上帝的慈爱(一 1-5 ) 

  玛拉基书的技巧在于一种争辩的手法。究竟这种争辩是基于一些真实社会背景的对话和讨论,或者只是以文字形式去传达一个信息,仍然未能确定(虽然后者的可能性也许更大)。这一段经文以先知宣告来自上帝的声明开始;随即听见百姓的反对,而这种反对其实可能表达了在全体百姓中间非常普遍的态度。百姓的反对之后,接是以上帝更进一步仔细的陈明作为回答。 

  第一个争辩以简单但意义深长的声明开始:‘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这个声明没有进一步加以详细解释,但是它总括了以色列整个立约的历史。凭爱,上帝已经呼召祂的百姓与祂建立一种立约的关系,也因爱,祂曾经和他们在一起,并引导他们经过许多世纪。假如他们依循经验和历史用心反省的话,上帝的爱对祂的选民应该是明显的。但是对开首声明的反对,显示出那种扭曲了事实的偏颇概念蒙蔽了百姓:‘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反对的声音是无礼和任性的;这种话是那些自我中心的人说的,他们不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再觉察到上帝的爱。 

  一种回应随这项反对发出,这回应的目的是要引导听众承认起初的声明是正确的。而这种回应的性质初时看来是奇怪的:先知没有从神学层次探究爱的性质和证据,而是转向一种历史经验的比较。这个比较是关于以扫和雅各的,这两个名字在这里代表两个国家,即以东和以色列,但是它提醒听众两个国家来自共同的祖先:雅各被宠爱,以扫被恨恶。将这有关立约的话说得明白点,就是上帝在爱里拣选了以色列,使它成为一个国家,通过这个国家,全世界将要看见上帝的光;祂没有拣选以东去承担这种特别和有特殊权益的任务。而以东的历史经验是灾难性的;它的土地荒凉以致成废墟,而这恶果部分是由它的恶行造成的。可能在这些话中有一种暗示,以东人将逐渐被拿巴提人( Nabatean )从他们的国土驱逐出去;拿巴提人是那些居住在旷野的人,在这里被指为‘旷野的野狗’( 3 节)。有关以东的进一步资料和他们的历史经验,请参考俄巴底亚书的绪论
──玛拉基书第1章俄巴底亚书绪论 。虽然以东人决心去重建他们破碎的国家,但是他们将不会成功;他们已经成为上帝愤怒的对象。当这一切被适当的理解时,将会使以色列人对上帝产生一种新的体会和认识。 

  这开始的争论呈现出先知的神学思想中许多有趣见解: 

  (一) 对爱的盲目 。以色列对上帝第一个宣告的回应,显示出随时间过去和因过于熟悉而产生的轻蔑,她已对上帝的爱盲目。正如孩子可能一生都在承受父母的爱,却不时宣称他们没有被爱一样。以色列人也是这样。他们变得把每一样爱的表示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并故意不理这些表示;但是小小的艰苦和困难,却成为上帝不爱他们的证据。所以,一旦提及上帝的爱,百姓以各种态度和各种话回应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 

  教会并不见得比以色列好多少,也是犯了对爱盲目的罪。但是它是一种令人苦恼的问题,不但影响到宗教生活,而且也影响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一个丈夫或者妻子可能把爱视为当然,而至终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当爱被视为当然的时候,幻象就会代替爱的安抚;任何很小的动作,本身算不得什么,却能被视为憎厌。但是关于对爱的盲目最悲伤的事情是,无论是在信仰或社会的团结方面,这盲目在感受不到爱的人身上会成为一种爱已死亡的征状。那些持续爱下去的能够每天在他(或她)的配偶身上看见爱的表示;而那些不再爱者将自己的失败投射在对方身上。 

  (二) 不愉快的比较 。在介绍‘我曾爱你们’这崇高的宣告以后,我们自然地期待对上帝的爱的深入分析。但是跟的叙述乍看起来令人惊讶和厌恶。‘你们以为我不爱你们,’上帝说,‘瞧瞧以东,看我多恨恶他们,这样你们就知道你们仍然蒙爱!’要藉上帝的恨来学习上帝的爱,看来完全减弱了这教训的效果。 

  宏观而言,这种神学可以藉以下的说明来解释。上帝爱所有的人类;上帝的爱的目标,是要扩展到所有的民族。因为上帝爱所有的民族,祂拣选了一个特殊的民族以色列,藉她来向所有的民族传达祂的爱;这是以色列被上帝所拣选而存在的理由。因此以色列的被拣选,对以色列和透过以色列而对世界列国来说,是上帝大爱的一个 最卓越 的例子。但是爱可能被以色列或者被其他的民族拒绝。以东在与以色列交往的历史里,一直采取敌视的态度,这无形中等如拒绝以色列的上帝。以东因她的态度和行动,已经引起上帝对她的‘恨’,因为她经常地拒绝上帝的爱。但是除了我们看见的,这里还有更多的信息。 

  (三) 爱的警告 。为什么玛拉基书这卷经书以上帝的爱的信息开始呢?它仅仅是去安慰那些已经忘记那份爱的百姓吗?它只是单单为了把那份爱重新在以色列的信仰中放于适当的中心位置吗?在这卷书其后的章节中,没有什么旨在安慰和可以慰藉的说话;玛拉基不寻常地向百姓和祭司传达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信息。所以,也许这个关于爱的教训是一种警告,而以东的例子是一项威吓。 

  以色列和许多上帝的儿女一样,自他们爱的神学孕育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她可以很快忘记她是上帝所钟爱的,但她从来没有想到她的命运也会变成像以东那样。但是上帝赐与拣选之爱有一个目的;上帝过去爱以色列既为了他们自己,也要藉他们去爱其他的国家。以色列对回应上帝的爱的失败,阻碍了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上帝不能再爱祂的百姓,因为他们没有回应,祂也不能藉他们去爱别的国家。所以为什么以色列的遭遇不可以变成像以东那个堕落的国家呢?以色列再没有好的理由保持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 

  安于被爱而产生的自满心态一定要常常受到干扰。若在上帝的爱中和被爱的情况下而未能去爱别人,一个人是不会舒适的。而他也不能期望这种愉快的气氛将永远持续下去。爱要求以爱来回应,而且如果我们真的爱上帝,我们不能不成为一条渠道,藉以使上帝的爱为全世界所知道。只有那时,所有的人民才能够宣告:‘愿耶和华……被尊为大!’( 5 节) 

  对祭司的批判(一 6- 二 9 ) 

  开始的爱的主题以及它所蕴含的警告,接由关于祭司职事的性质和他们所从事的崇拜是否恰当的争论所代替。这段经文以一个关于尊敬的反诘开始。一位父亲受到他儿子尊敬,一位主人被他的仆人尊敬,但是上帝被谁尊敬呢?祂在祭司所进行的崇拜中被尊敬吗?虽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实际上祭司的行为显出上帝是被藐视的。这种争论进一步发展下去:‘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6 节)祭司这样问道。他们的祭品曾经被污秽。祭司们再一次提出问题:‘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 7 节)而接在第二个问题之后,那回答仔细地列出祭司阶层的失败。 

  在他们献祭给上帝时,使用瞎眼的、瘸腿的、和有病的动物,这显露出他们轻蔑对上帝的崇拜。他们作梦也不敢使用这种有缺陷的动物去作为献给波斯政府的贡物( 8 节),因为害怕那即时造成的后果。如果你们要赠送礼物,就要送一份好的;肮脏的礼物破坏了整个献礼物的目的。如果祭司们献他们的二等或三等的东西给上帝,为什么他们期望从上帝那里有较好的回报呢?上帝对他们的污秽敬拜的愤怒,指出倒不如把圣殿的门锁上、献祭的火不要点燃,这样反而好些,比较这可耻地冒充作真正的献祭继续进行还好。 

  接下去显着的比较,更加突出古代以色列特殊的神宠论和排他主义的传统。‘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从东方到西方,上帝的名将在外邦列国的敬拜中被称为至大( 11 节)。这样陈明的目的是为了把外邦敬拜的效果和希伯来人亵渎上帝的敬拜,作一对比,而后者的进行方式在祭司中十分普遍。外邦人尽管无知,尚且知道创造之主宰上帝;而在玛拉基时代的犹太人却变成厌倦敬拜,轻视这烦琐事。这种次等的敬拜是不被上帝所接纳的( 13 节);一点儿不敬拜比败坏的敬拜更好些,这种坏的敬拜意识不到上帝的王权,并且缺乏任何尊上帝为大的感受。 

  对祭司们批判之后是一种审判的警告:如果祭司不把先知的信息放在心上,所有他们的工作将遭受失败的咒诅。用一种大胆的语言,先知描写残废祭畜的粪便,要抹在祭司的面容上(二 3 )。由于他们的行动,当时的祭司体制,已经打破古代祭司诚实地事奉上帝的盟约。他们不但在敬拜方面失败,也在他们的教育任务方面败北。他们没有诚实地教导信仰,反而传扬一种假的宗教知识,因而引致许多百姓从真知识的道路上绊倒。因有这种祭司,暗示了在他们所有的工作中轻蔑上帝,他们自己也将被轻蔑,并在他们所属的社中被贬抑(二 9 ,中文和合本译作‘看为下贱’)。 

  在这个第二篇争论中,玛拉基突出了许多重点,是其他先知着作所鲜见的: 

  (一) 豫言和律法 。许多先知前辈从一种十分不同的观点来谴责圣殿的敬拜。在被掳以前,圣殿的敬拜经常看起来好像是昌盛的和遵从律法规条,但这都是表面装饰:百姓以为单单敬拜就已足够了。阿摩司曾代表上帝宣告说:‘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摩五 21 )因为尽管在崇拜形式上绝对恰当,但是在百姓的生活中没有伴随公平和公义。换句话说,阿摩司也许看见敬拜虽是适当地进行,但百姓把它当作一种遮隐所有其他罪的保险方法,却是错误的。在另一方面,玛拉基生活在一个甚至不把崇拜严肃处之的社会中,而且负责进行崇拜的祭司就是最坏的罪犯。玛拉基的意思并不是要取消敬拜,但是他认为敬拜必须回到适当的和指定的形式中。 

  无论如何,像阿摩司和玛拉基这样的先知,他们的内心意思并无不同。适当地主持的敬拜,是一种生活的表达方式,表示活在认识上帝和与上帝亲密的关系中。敬拜要有特别的形式,这样对上帝的认识才可以完全和充分地在百姓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但是所有的敬拜都很容易在几方面被滥用。正像阿摩司所见到的,人们可能去进行适当的敬拜形式,但是因为参加敬拜者已经不认识上帝,使得像这样的敬拜失去意义。同样的正像玛拉基所知道的,对于如此远离上帝和不认识祂的百姓来说,敬拜实质上变得无意义。没有人会关心,因为他们已经停止去关心上帝的事,但是他们保持固有的敬拜形式,因传统的缘故而去参加敬拜。他们不把敬拜看为重要,所以次等的祭物被当作足以用于敬拜,当说过和进行所有仪式后,敬拜就不被当作一回事。在这两种情形中,敬拜的问题反映了那些敬拜者生活中更深切的问题。唯独那些生活在与上帝保持正常关系中的人,才能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 

  (二) 外邦人的敬拜 。虽然以色列的角色,是将作为列国之光,很少以色列的先知觉察到,外邦列国之中已有了一些亮光。约拿尝试去扩阔一个排斥别族的百姓目光,藉此启示他们上帝怜悯尼尼微和亚述人。玛拉基似乎更有远见:他暗示上帝接纳外邦人的敬拜( 11 , 14 节)。记住当时的背景是很重要的。玛拉基不是发展一种‘其他宗教的神学’,而是作出一种对比,去证明他的宗教在敬拜方面的亏欠。事件纯属偶然性质,但不减先知论点的重要性:他表明一种对上帝的了解和超越选民之外对上帝的认识,它的广度是相当不简单的。到底他是指其他民族的一般宗教,或是暗指祆教( Zoroastrian )的信仰,即一种在波斯帝国兴起的一神论宗教,我们不能确实知道。但是无论如何玛拉基知道真正的敬拜上帝,要发生在超越选民以外的社之中,这是清楚的。 

  基督教常常宣称已经抛弃犹太教的排他特性,但是事实往往不是那样。犹太教的角色是作为照亮万国之光;基督教的角色是向全世界传扬福音。但是这两种宗教很少会感到容易
──玛拉基书第1章甚至有可能
──玛拉基书第1章去承认在他们的体之外,还有对上帝的真正敬拜。这种承认之所以困难的部分原因,是它看来伤害了整个宣教地位。但是玛拉基提供给我们这更伟大真理的一瞥,是不应置之不理的。那个全世界性的使命不可以使我们瞎眼,以致看不见对上帝的真正敬拜亦存在于我们的围墙之外。 

  (三) 知识的重要 。祭司在他们主要负责的两方面已经失败了:他们没有适当地主持敬拜,他们也没有教导百姓去认识上帝。一个负责教诲的祭司所扮演角色的模式,可见于二章六至七节,但是它是建基于历史,而不是当时的现实。‘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但是祭司没有保守他们的律法知识,并且变得很无知,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东西传给那些要求指导的百姓。‘每一位上帝的祭司都是真理的祭司,’乔治:史密斯爵士写道,‘基督徒宣教事工忽略了他们智性教导的责任,是造成反宗教情绪普遍的主要原因。’(引自十二先知书, The Book of

  the Twelve Prophets , II, p .361 )史密斯的评语是在十九世纪末叶写的,回应玛拉基的悲伤,但是在二十世纪快结束时,情况却没有改变,这个批评仍然恰当。 

  结婚与离异(二 10-16 ) 

  在大多数的人类社会中,婚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联系,用以有效地把整个社会连结在一起;反过来说,离婚不但打破特殊社会联系,而且如果它广泛蔓延,可能伤害社会的组织,使它不能成一个整体。在古代以色列,离婚是允许的,但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之下(见申廿四 1-4 ),而且再婚也是可能的。但是制定的律法要严格控制离婚的扩展程度。相反地,他们对婚姻的高度尊重,从他们把它视为 立约 的一种,可以见之。立约这同一个词也被用在描写以色列人的信仰和国家的宪法方面。就像信心的盟约在以色列民族生活的中心所占的位置那样,同样婚姻的盟约也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上。 

  在玛拉基时代,婚姻的神圣看来已经受到侵蚀,因此造成了在离异和重婚方面的大量增加。这不可以简单地视为对婚姻习尚道德上的疏怠,而是在经过被掳往巴比伦后的社会情况所造成的结果。那些从被掳回归的以色列不同的家庭,只有少数在他们回归的新土地上拥有财产或地位。离婚很可能因此在犹太人婚姻生活中普遍起来,以便男子可以与当地的妇女再婚,在社会中建立较好的生活,并且也许增加了他的财富和地位。这种结果是两方面的。在一方面,社会的结构被破坏了,单身的离婚妇女数目大量增加。在另一方面,再婚是争吵和麻烦的根源,因为那些与年轻犹太人结婚的,都是持有外邦信仰的妇人。因此在这样的婚姻生活之中,以色列古时候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掉了。 

  这就是玛拉基书在二章十至十六节所讲的情形,不过这段经文的内容是以难于注释着称的。根据这整卷书普遍的争辩风格,十一至十二节看来阻碍了那一贯对争论的回应( 14 节)。而某几节,特别是十五节,是很难从希伯来文翻译过来,正如在英文标准修订本的注脚所清楚表明的。(译者注:中文和合本在十二节的小字中也有注明‘“何人”原文作“叫醒的答应的”’。)这很可能是经过时代的演变,热心的文士为了使这一段经文和律法条文准许离婚的规定互相协调,引进了少许修改。但是虽然经文有这样一些困难,我们还是能够去掌握它的一般风格的。 

  在实际的婚姻制度之后,存古代以色列的基本神学概念。只有一位上帝,生命的创造主,祂藉信实而被祂的百姓所认识,这是他们与祂的关系之特征。婚姻也要以两个配偶之间信实的特征为标记。但是,在两个十分不同的层面上,离婚的愈加普遍,毁坏了古代的传统。(甲)离婚事件的增加,到头来是一种信号,表示不忠诚的情况在人类关系中普遍增加。(乙)离婚的理由,即与一个不同信仰的人再婚,不但标志那些离婚的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衰竭,也是危害以色列宗教前途的‘死亡之吻’。那些能够这样迅速地抛弃婚姻誓约的人,也同样会迅速地抛弃与上帝所立的约:两者都是不忠诚的行动。既然百姓已经那么久停止了忠于上帝及彼此忠诚时,为什么他们会因上帝不再信实地回应他们的敬拜而感惊讶呢?( 13-14 节) 

  因此,先知总括说:‘休妻的……都是我所恨恶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16 节)他不是一个立法者,在他的社会中草拟新例,使离婚不合法和不可能。他是一位先知,绝对清楚地表示,当离婚已变成在一个萎竭的社会中的家常便饭时,上帝是多么不悦。离婚多是悲伤的,代表破碎的关系,但当它被视无伤大雅时,事情就更多可悲了。当离婚变成其中一位配偶达成世俗目的之捷径时,婚姻就失去了意义。而在以色列中离婚行动的增加,也显示人心灵中的一种刚硬无情正在蔓延;一个人受到可怕的伤害而且生活被毁掉,但他(她)的配偶则继续追求野心,丝毫不须负责!所以上帝宣告说‘我恨恶休妻’并不是不自然的。生命的被毁坏,希望的崩溃,以及忠诚的丧失,使离婚成为可恨的行为。 

  但是在这个争辩的结束,那里对所强调的普遍离婚行为有更广泛的含义。‘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 16 节)。当然这个命令是向所有轻视离婚的人而发。但更广泛地,指出在所有形式的关系中
──玛拉基书第1章包括人类和上帝两方面
──玛拉基书第1章彼此忠诚的重要。在所有的关系中保持忠诚是使整个人类社会团结的联系力量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对上帝忠诚,即反映出人把忠诚放在优先的地位,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建立所有人类的关系。 

  公义和审判(二 17- 三 5 ) 

  先知代表上帝以另一段讲话继续争辩,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的反应。‘你们用言语烦琐耶和华。’先知说道。‘我们在何事上烦琐他呢?’听众回答道,意思是我们说了什么话去引起这种回应呢?因此先知用两个例子作回答( 17 节下半),这些例子不是直接的引句,而是表达人民典型态度及行为的语句。他们表现出以为上帝把行恶的当作行善,或者以为在上帝的世界里没有公义。从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可见他们已经变成彻底的无神主义者,他们不费神去否认上帝的存在,但却毁坏了所有在上帝与公义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毁坏了至高者与善恶之间的联系。 

  先知的信息关系到公义和审判;却并无涉及认罪和悔改,纵使这样的行动可以是一种对他所宣告的适当回应。上帝宣布祂正差遣一位使者去为祂自己的来临豫备道路。根据新约,这位使者是指施洗的约翰(可一 2 ),虽然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很可能是更加广泛的,而只有后来增添细节时才明确起来(进一步请看后记:以利亚的来临 ,四 4-6 )。但这里也包含一个文字游戏,因为 玛拉基 意思是 我的使者 。先知看来不会把他自己与这位上帝的先驱显着地等同起来,虽然他的信息本身也是豫先宣告上帝的来临。要来的这一位是‘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这句话包含讽刺,因为虽然玛拉基的听众渴慕立约的祝福,但他们所听到的却是立约的审判。任何百姓可以领受的盼望,在‘上帝来到祂的圣殿’的这宣布下,突然停止了:‘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 2 节) 

  接描述上帝坐在那里施行审判( 2 节下半至 4 节),这就推翻了那些说上帝混淆善恶和不再按公义行事的谎言。这个比喻混合了两个景象。在一方面,上帝是一位漂布之人,祂的碱性‘肥皂’使衣裳清洁发白。在另一方面,上帝是炼净珍贵金属的人,祂的火焰将从银子和金子中不纯之物除净。这个比喻说明上帝来临的双重目的。祂来为使信的人纯净,也除去不信的人。受到纯净以后,选民的敬拜将再一次被上帝所接纳,但是描写上帝的审判的篇幅则较长( 5 节)。行邪术的、犯奸淫的、压迫人的、和所有在他们生活和职业上不敬畏上帝的人,将落入祂的审判而成为遭难者。他们不属于被提炼的银子和金子,却属乎被除掉的渣滓。 

  玛拉基这个上帝再来的可伯异象,正像在其他先知经常出现的,结合现在的关联和将来的识见: 

  (一) 当下的适切性 。虽然他没有明确呼召悔改,但是玛拉基的确是专向第五节所画分的恶人而说。行邪术的把弄迷信和欲望,犯奸淫的过放荡生活而嘲笑忠诚的信仰,那些压迫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剥削弱者和穷人:所有这些人在以色列社会中都是受嫌恶及咒诅的。凡他们所触及的都腐败,他们熄灭了那受压迫者满怀渴慕地仰望公义的火炬,他们的价值观是那样的错误,以致再不能在社会中区分善恶。即使当这种猖狂的邪恶不能再获容纳时,它也必须受到指责,而玛拉基正要高声指责它。但是先知这样的宣告行动改变了社会的模式:当很少人再知道区别善与恶的时候,有一个人坚持行善,并宣告行恶的最后结局。虽然当一个社会已经堕落得这么深重,使改革看来不可能,但是还仍然有声音独力带鼓励去宣告何谓善和何谓恶,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先知有关现在的信息。 

  (二) 将来的识见 。玛拉基也有关系到上帝在将来世界中的信息。他的语言虽然没有撒迦利亚那么生动活泼。但是他的异象无论如何是可畏的一类。上帝将不会放弃祂的百姓;有些人将要被提炼和洁净,而且他们将继续恰当地敬拜上帝。但那作恶的,就像碎渣一样,必将在审判的日子被除去。对于那些公开讲述他们的罪恶,相信上帝不会有行动的,玛拉基的话以这种方式,用来戮穿这种自信:‘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审判的火将不被消灭,这信息回响在日后耶稣的宣讲之中,祂的来临是施洗者所期待的(太三 1-12 )。公义和审判手共进;而公义和审判的信息可以给受压迫者带来希望,但对有勇气去听这信息的压迫者,它是一种警告和恐惧之声。
──玛拉基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玛拉基书   耶和华   以色列   祭司   先知   雅各   上帝   的人   敬拜   他们的   这是   百姓   污秽   注释   标题   敬畏   你们的   标签   献祭   犹大   希伯来文   圣经   外邦   都是   我是   译本   经文   自己的   瘸腿   修订本   尊敬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