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但以理书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但以理书》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跳转至:

和合本但1:1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拼音版但1:1 Yóudà wáng yuē yǎ jìng zaì wèi dì sān nián, Bābǐlún wáng Níbùjiǎnísǎ lái dào Yēlùsǎleng, jiāng chéng wéi kùn.

吕振中但1:1 犹大王约雅敬执掌国政之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耶路撒冷围困住。

新译本但1: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把城围困。

现代译但1: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的第叁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进攻耶路撒冷,围困都城。

当代译但1:1 犹大王约雅敬叁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大举进军,围攻耶路撒冷。

思高本但1:1 犹大王约雅金在位第叁年,巴比伦王拿步高前来围攻耶路撒冷,

文理本但1:1 犹大王约雅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至耶路撒冷围之、

修订本但1: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KJV 英但1:1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reign of Jehoiakim king of Judah came Nebuchadnezzar king of Babylon unto Jerusalem, and besieged it.

NIV 英但1:1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reign of Jehoiakim king of Judah, Nebuchadnezzar king of Babylon came to Jerusalem and besieged it.

和合本但1:2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拼音版但1:2 Zhǔ jiāng Yóudà wáng yuē yǎ jìng, bìng shén diàn zhōng qìmǐn de jǐ fēn jiāofù tā shǒu. tā jiù bǎ zhè qìmǐn daì dào Shìnádì dì, shōu rù tā shén de miào lǐ, fàng zaì tā shén de kù zhōng.

吕振中但1:2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和上帝殿中一部分的器皿交在他手里,他就把这些器皿带到示拿地、他的神庙里,将器皿带进他神庙的库房房中。

新译本但1:2 主把犹大王约雅敬和 神殿中的一部分器物交在尼布甲尼撒手里,他就把这些器物带到示拿地的神庙那里,存放在庙中的宝库里。

现代译但1:2 主准许他俘掳了约雅敬王,夺走圣殿器物的一部份。他把俘虏带到巴比伦的神庙去,又把夺来的宝物存放在神庙的仓库里。

当代译但1:2 上帝使犹大王约雅敬败在敌人手上,他们把上帝殿中一部分圣物掳掠到巴比伦的示拿,放在他们神的宝库里。

思高本但1:2 上主将犹大王约雅金和天主殿内的一部分器皿,交在拿步高手中,他便将这些器皿带到史纳尔地方,存放在他神殿的库房内。

文理本但1:2 主以犹大王约雅敬、及上帝室之器一分、付于其手、携器至示拿地、入于其神之庙、置于其神之库、

修订本但1:2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和上帝殿中的一些器皿交在他的手中。他就把他们带到示拿地他神明的庙里,将器皿收入他神明的库房中。

KJV 英但1:2 And the Lord gave Jehoiakim king of Judah into his hand, with part of the vessels of the house of God: which he carried into the land of Shinar to the house of his god; and he brought the vessels into the treasure house of his god.

NIV 英但1:2 And the Lord delivered Jehoiakim king of Judah into his hand, along with some of the articles from the temple of God. These he carried off to the temple of his god in Babylonia and put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his god.

和合本但1:3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

拼音版但1:3 Wáng fēnfu taì jiān cháng yà shī pí ná, cóng Yǐsèliè rén de zōng shì hé guìzhòu zhōng daì jìn jǐ gèrén lái,

吕振中但1:3 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才拿要从以色列人王家后裔、和显达者之中、引进几个人来,

新译本但1:3 王吩咐他的太监长亚施毗拿说:“你要从以色列人中,把一些王室的后裔和贵族带进来;

现代译但1:3 尼布甲尼撒王命令他的太监总管亚施比拿从以色列俘虏中选出一些王室和贵族的青年。

当代译但1:3 尼布甲尼撒王后来命令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的王室贵族中选几个健康、英俊、聪敏博学的少年,教他们迦勒底文,让他们在宫中学习。

思高本但1:3 君王吩咐他的宦官长阿市培纳次,要他由以色列子民中,选一些王室或贵族的青年,

文理本但1:3 王谕宦官长亚施毗拿、以以色列宗室、及显者中数人、携之而至、

修订本但1:3 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王室后裔和贵族中带进几个人来,

KJV 英但1:3 And the king spake unto Ashpenaz the master of his eunuchs, that he should bring certain of the children of Israel, and of the king's seed, and of the princes;

NIV 英但1:3 Then the king ordered Ashpenaz, chief of his court officials, to bring in some of the Israelites from the royal family and the nobility--

和合本但1:4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拼音版但1:4 Jiù shì nián shǎo méiyǒu cánji, xiàngmào jùnmei, tōngdá gèyàng xuéwen, zhīshi cōngming jū beì, zú néng shì lì zaì wánggōng lǐ de, yào jiāo tāmen Jiālèdǐ de wén zì yányǔ.

吕振中但1:4 就是年轻的人,没有任何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同词∶智慧),富有知识,满有学识、聪明,足能侍立在王宫殿的,要将迦勒底人的典籍和语言教授他们。

新译本但1:4 这些年轻人必须没有残疾、英俊、足智多才、有高度学习能力、明察事理,而且他们必须有能力可以在王宫里工作。你要教他们学习迦勒底的文学和语言。”

现代译但1:4 这些青年必须是没有残疾、英俊、聪明、学识丰富、才智过人的,才有资格在宫廷服务。亚施比拿要教他们学习巴比伦的语言文字。

当代译但1:4 尼布甲尼撒王后来命令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的王室贵族中选几个健康、英俊、聪敏博学的少年,教他们迦勒底文,让他们在宫中学习。

思高本但1:4 他们应没有缺陷,容貌俊美,足智多才,富有知识,明察事理,适合在王宫内充当侍从,应教给他们加色丁文字和语言。

文理本但1:4 即少年无疵、美姿容、娴智慧、具知识、明格致、可侍于王宫者、教以迦勒底人之学术语言、

修订本但1:4 就是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在王宫侍立的少年,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和语言。

KJV 英但1:4 Children in whom was no blemish, but well favoured, and skilful in all wisdom, and cunning i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science, and such as had ability in them to stand in the king's palace, and whom they might teach the learning and the tongue of the Chaldeans.

NIV 英但1:4 young men without any physical defect, handsome, showing aptitude for every kind of learning, well informed, quick to understand, and qualified to serve in the king's palace. He was to teach them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the Babylonians.

和合本但1:5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拼音版但1:5 Wáng paì déng jiāng zìjǐ suǒ yòng de shàn hé suǒ yǐn de jiǔ, mei rì cì tāmen yī fēn, yǎng tāmen sān nián. mǎn le sān nián, hǎo jiào tāmen zaì wáng miànqián shì lì.

吕振中但1:5 王将王的大餐日日的分儿、和他自己喝的酒、分派给他们,将他们养大了三年;过了三年、他们好侍立在王面前。

新译本但1:5 王指定每日给他们一份御用的佳肴美酒;又教养他们三年。期满以后,他们就侍立在王面前。

现代译但1:5 王也下令要每天供给他们宫室中所享用的食物和酒。这样训练了叁年后,他们就可以在王面前供职。

当代译但1:5 王指定他们吃佳肴饮美酒,与自己所享用的一样,好在叁年训练期满后服侍王。

思高本但1:5 君王且给他们指定了,每天要吃君王所吃的食品和所饮的美酒,如此教养他们叁年;期满以後,他们便可侍立在君王左右。

文理本但1:5 王命日以己所用之膳、所饮之酒颁之、养之三年、届期侍于王前、

修订本但1:5 王从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中,派给他们每日的分量,养育他们三年,好叫他们期满以后侍立在王面前。

KJV 英但1:5 And the king appointed them a daily provision of the king's meat, and of the wine which he drank: so nourishing them three years, that at the end thereof they might stand before the king.

NIV 英但1:5 The king assigned them a daily amount of food and wine from the king's table. They were to be trained for three years, and after that they were to enter the king's service.

和合本但1:6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拼音版但1:6 Tāmen zhōngjiān yǒu Yóudà zú de rén, Dànyǐlǐ, hǎ ná ní yǎ, Mǐshālì, Yàsālìyǎ.

吕振中但1:6 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新译本但1:6 他们中间有犹大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现代译但1:6 在被挑选的人当中,有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等,都是犹大支族的人。

当代译但1:6 被选的人中,包括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他们都是犹大族的人。

思高本但1:6 他们中为犹大後裔的,有达尼尔、阿纳尼雅、米沙耳和阿匝黎雅。

文理本但1:6 中有犹大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修订本但1:6 他们中间有犹大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亚撒利雅。

KJV 英但1:6 Now among these were of the children of Judah,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NIV 英但1:6 Among these were some from Judah: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和合本但1:7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拼音版但1:7 Taì jiān zhǎng gei tāmen qǐmíng, chēng Dànyǐlǐ wèi bǎi tí shā sǎ, cchēng hǎ ná ní yǎ wèi shā dé lá, chēng Mǐshālì wèi mǐ shā, chēng Yàsālìyǎ wèi Yàbó ní gē.

吕振中但1:7 太监长给他们起了名,把但以理叫做伯提沙撒,称把哈拿尼雅叫做沙得拉,把米沙利叫做米煞,把亚撒利雅叫做亚伯尼哥。

新译本但1:7 太监长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米沙利为米煞,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现代译但1:7 太监总管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叫伯提沙撒、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

当代译但1:7 太监长给他们每人起了一个巴比伦的名字: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米沙利为米煞,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思高本但1:7 宦官长另给他们起了名字:给达尼尔起名叫贝特沙匝,阿纳尼雅叫沙得辣客,米沙耳叫默沙客,阿匝黎雅叫阿贝得乃哥。

文理本但1:7 宦官长易其名、称但以理曰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曰沙得拉、称米沙利曰米煞、称亚撒利雅曰亚伯尼歌、

修订本但1:7 太监长给他们另外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KJV 英但1:7 Unto whom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gave names: for he gave unto Daniel the name of Belteshazzar; and to Hananiah, of Shadrach; and to Mishael, of Meshach; and to Azariah, of Abednego.

NIV 英但1:7 The chief official gave them new names: to Daniel, the name Belteshazzar; to Hananiah, Shadrach; to Mishael, Meshach; and to Azariah, Abednego.

和合本但1:8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

拼音版但1:8 Dànyǐlǐ què lìzhì bú yǐ wáng de shàn hé wáng suǒ yǐn de jiǔ diànwū zìjǐ, suǒyǐ qiú taì jiān zhǎng róng tā bú diànwū zìjǐ.

吕振中但1:8 但是但以理却抱定心意、决不以王的大餐和王所喝的酒而玷污自己;因此他便要求太监长准他不玷污自己。

新译本但1:8 但以理决心不让御用的佳肴美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帮助他,使他不用玷污自己。

现代译但1:8 但以理决心不沾王宫的食物和酒,免得自己在礼仪上不洁净;於是他请求亚施比拿帮助他。

当代译但1:8 可是但以理决心不吃王所指定的膳食,且滴酒不尝,以免玷污自己。他便请求太监长准许他食用素食。

思高本但1:8 但是阿尼尔心中早已拿定主意,决不让自己为君王的食品和君王饮的美酒所玷污,所以他请求宦官长使自己免受玷污。

文理本但1:8 惟但以理立志、不以王膳与酒自污、遂求宦官长免其受污、

修订本但1:8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于是恳求太监长容他不使自己玷污。

KJV 英但1:8 But Daniel purposed in his heart that he would not defile himself with the portion of the king's meat, nor with the wine which he drank: therefore he requested of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that he might not defile himself.

NIV 英但1:8 But Daniel resolved not to defile himself with the royal food and wine, and he asked the chief official for permission not to defile himself this way.

和合本但1:9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

拼音版但1:9 Shén shǐ Dànyǐlǐ zaì taì jiān zhǎng yǎnqián méng ēnhuì, shòu liánmǐn.

吕振中但1:9 上帝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得到特别的待遇和同情;

新译本但1:9 于是 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面前得着恩惠和同情。

现代译但1:9 上帝使亚施比拿同情但以理,

当代译但1:9 上帝使但以理取得太监长的信任,答应他的请求。

思高本但1:9 天主赏达尼尔在宦官长眼中获得宠遇和同情。

文理本但1:9 上帝使但以理蒙恩惠怜恤于宦官长、

修订本但1:9 上帝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得怜悯。

KJV 英但1:9 Now God had brought Daniel into favour and tender love with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NIV 英但1:9 Now God had caused the official to show favor and sympathy to Daniel,

和合本但1:10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经派定你们的饮食,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

拼音版但1:10 Taì jiān zhǎng duì Dànyǐlǐ shuō, wǒ jùpà wǒ zhǔ wǒ wáng, tā yǐjing paì déng nǐmen de yǐnshí. tǎngruò tā jiàn nǐmen de miànmào bǐ nǐmen tóng suì de shàonián rén jī shòu, zenme hǎo ne. zhèyàng, nǐmen jiù shǐ wǒde tóu zaì wáng nàli nán bǎo.

吕振中但1:10 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把你们的饮食分派好了;何必让他见你们面貌比同辈的年轻人憔悴难看呢?怎么好呢?那你们就使我的脑袋在王面前难保了。」

新译本但1:10 只是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指定了你们应用的饮食;如果他见到你们的面色比你们同岁的年轻人憔悴难看,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面前保不住了。”

现代译但1:10 可是他又怕王,所以对但以理说:「王已经规定你们的饮食,如果你们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健康,王会杀我。」

当代译但1:10 然而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恐怕你会变得面黄肌瘦,比其他年纪相若的青年人显得孱弱,陛下怪罪我时,我这颗头颅可能也保不住呢!”

思高本但1:10 宦官长对达尼尔说:「我害怕我的主上君王,他原给你们指定了饮食,若见你们的面容比你们同年的青年消瘦,这样你们岂不是将我的头断送给君王!」

文理本但1:10 宦官长谓但以理曰、我畏我主我王、既定尔之饮食、何可见尔形容憔悴、不及尔同年少者乎、若然、则于王前、使我莫保首领、

修订本但1:10 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经派给你们饮食,何必让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年龄的少年憔悴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不保了。"

KJV 英但1:10 And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said unto Daniel, I fear my lord the king, who hath appointed your meat and your drink: for why should he see your faces worse liking than the children which are of your sort? then shall ye make me endanger my head to the king.

NIV 英但1:10 but the official told Daniel, "I am afraid of my lord the king, who has assigned your food and drink. Why should he see you looking worse than the other young men your age? The king would then have my head because of you."

和合本但1:11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委办说:

拼音版但1:11 Dànyǐlǐ duì taì jiān zhǎng suǒ paì guǎnlǐ Dànyǐlǐ, hǎ ná ní yǎ, Mǐshālì, Yàsālìyǎ de wēi bàn shuō,

吕振中但1:11 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来照管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监护人说∶

新译本但1:11 后来但以理对太监长分派看管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人说:

现代译但1:11 於是,但以理去见亚施比拿所派来看管他和其他叁个朋友的守卫,

当代译但1:11 於是,但以理便向监管他们的官员提议说:

思高本但1:11 达尼尔对宦官长派来照管达尼尔、阿纳尼雅、米沙耳和阿匝黎雅的人说:「

文理本但1:11 宦官长委保傅、监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修订本但1:11 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监管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管理者说:

KJV 英但1:11 Then said Daniel to Melzar, whom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had set over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NIV 英但1:11 Daniel then said to the guard whom the chief official had appointed over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和合本但1:12“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拼音版但1:12 Qiú nǐ shì shì púrén men shí tiān, gei wǒmen sù caì chī, bái shuǐ hē,

吕振中但1:12 「请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新译本但1:12 “请你试试仆人十天,容我们只吃素菜、喝清水。

现代译但1:12 对他说:「请你让我们吃蔬菜喝白水,试试看,十天后

当代译但1:12 “你可以尝试在十天内只给我们素菜和清水,

思高本但1:12 请你一连十天试一试你的仆人们,只给我们蔬菜吃,清水喝;

文理本但1:12 但以理谓之曰、请试尔仆、饭蔬饮水十日、

修订本但1:12 "请你考验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清水喝,

KJV 英但1:12 Prove thy servants, I beseech thee, ten days; and let them give us pulse to eat, and water to drink.

NIV 英但1:12 "Please test your servants for ten days: Give us nothing but vegetables to eat and water to drink.

和合本但1:13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吧!”

拼音版但1:13 Ránhòu kàn kàn wǒmen de miànmào hé yòng wáng shàn nà shàonián rén de miànmào, jiù zhào nǐ suǒ kàn de dāi púrén ba.

吕振中但1:13 然后让你看看我们的面貌、和那吃王大餐的年轻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怎么样来待仆人吧。」

新译本但1:13 然后,请你观察我们的容貌,和那些享用王的佳肴的年轻人的容貌,就照着你观察的结果,待你的仆人吧!”

现代译但1:13 把我们跟那些吃王宫食物的年轻人比一比,然后照你的观察做决定吧!」

当代译但1:13 然后把我们和那些食用王膳的青年人的面色比较一下,再作决定吧。”

思高本但1:13 然後,你亲自观察我们的容貌,和那些吃君王食品的青年的容貌,就照你所观察的,对待你的仆人们罢!」

文理本但1:13 后观我容、及食王膳少者之容、依尔所见而待尔仆、

修订本但1:13 然后你亲自观察我们的面貌和那用王膳的少年的面貌;就照你所观察的待你的仆人吧!"

KJV 英但1:13 Then let our countenances be looked upon before thee, and the countenance of the children that eat of the portion of the king's meat: and as thou seest, deal with thy servants.

NIV 英但1:13 Then compare our appearance with that of the young men who eat the royal food, and treat your servants in accordance with what you see."

和合本但1:14委办便允准他们这件事,试看他们十天。

拼音版但1:14 Wei bàn biàn yún zhún tāmen zhè jiàn shì, shì kàn tāmen shí tiān.

吕振中但1:14 关于这事、监护人允准他们,便试试他们十天。

新译本但1:14 看管他们的人就允准他们的这个要求,试试他们十天。

现代译但1:14 守卫答应让他们试十天。

当代译但1:14 监管他们的官员便接纳他的提议。

思高本但1:14 他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试验了他们十天。

文理本但1:14 乃允斯事、试之十日、

修订本但1:14 管理者准许他们这件事,考验他们十天。

KJV 英但1:14 So he consented to them in this matter, and proved them ten days.

NIV 英但1:14 So he agreed to this and tested them for ten days.

和合本但1:15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

拼音版但1:15 Guō le shí tiān, jiàn tāmende miànmào bǐ yòng wáng shàn de yīqiè shàonián rén gèngjiā jùnmei féi pàng.

吕振中但1:15 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所有吃王大餐的年轻人还俊美、还肌丰肉肥。

新译本但1:15 过了十天,见他们的容貌比所有享用王的佳肴的年轻人,更加俊美健壮。

现代译但1:15 十天过后,他们看起来比所有吃王宫食物的年轻人更健康,更强壮。

当代译但1:15 十天后,但以理和他叁个朋友的面色比那些进食王膳的青年人更健康红润;

思高本但1:15 十天以後,他们的容貌比那些吃君王食品的青年显得更为美丽,肌肉更为丰满。

文理本但1:15 越十日、见其容、较食王膳少者、尤美而丰、

修订本但1:15 过了十天,他们的身材看来比所有享用王膳的少年更加俊美健壮,

KJV 英但1:15 And at the end of ten days their countenances appeared fairer and fatter in flesh than all the children which did eat the portion of the king's meat.

NIV 英但1:15 At the end of the ten days they looked healthier and better nourished than any of the young men who ate the royal food.

和合本但1:16于是,委办撤去派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给他们素菜吃。

拼音版但1:16 Yúshì wei bàn chè qù paì tāmen yòng de shàn, yǐn de jiǔ, gei tāmen sù caì chī.

吕振中但1:16 于是监护人就把所要给他们吃的大餐、和他们所该喝的酒、撤去,给了他们蔬菜。

新译本但1:16 看管他们的人就撤去指定给他们享用的佳肴美酒,让他们吃素菜。

现代译但1:16 从此,守卫让他们继续只吃蔬菜,不吃王所配给的食物。

当代译但1:16 从此,太监长便只给他们素菜和清水,不再要他们用王的佳肴美酒。

思高本但1:16 负责照管的人,遂将他们的食品和应喝的美酒撤去, 给他们蔬菜。

文理本但1:16 保傅乃去所颁之膳与酒、食以菜蔬、

修订本但1:16 于是管理者撤去王派给他们用的膳和所饮的酒,只给他们素菜。

KJV 英但1:16 Thus Melzar took away the portion of their meat, and the wine that they should drink; and gave them pulse.

NIV 英但1:16 So the guard took away their choice food and the wine they were to drink and gave them vegetables instead.

和合本但1:17这四个少年人, 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学问”原文作“智慧”)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拼音版但1:17 Zhè sì gè shàonián rén, shén zaì gèyàng wén zì xuéwen ( xuéwen yuánwén zuò zhìhuì ) shang cìgei tāmen cōngming zhīshi. Dànyǐlǐ yòu míngbai gèyàng de yìxiàng hé mèng zhào.

吕振中但1:17 这四个年轻人、上帝在各样典籍和学问(原文∶灵)上都赐给他们知识和通达;但以理又明白各样异象和梦兆。

新译本但1:17 这四个年轻人在各种文字和学问上, 神都赐他们知识和聪明;但以理并且能明白一切异象和异梦。

现代译但1:17 上帝使这四个青年精通文学、哲学,又赐给但以理有解释异象和梦的才能。

当代译但1:17 上帝赐这四个青年人聪明智慧,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久他们便通晓一切文学和其他学科,并且上帝特别给但以理能力解释各种异象和梦兆。

思高本但1:17 至於这四个青年,天主赐给了他们精通各种文字和学问的才智与聪明,而且达尼尔还通晓各种神视和梦兆。

文理本但1:17 此四少者、上帝赐以知识聪睿、精于文字学术、但以理洞悉诸启示及梦兆、

修订本但1:17 这四个少年,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知识和聪明;但以理又明白各样异象和梦兆。

KJV 英但1:17 As for these four children, God gave them knowledge and skill in all learning and wisdom: and Daniel had understanding in all visions and dreams.

NIV 英但1:17 To these four young men God ga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all kinds of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And Daniel could understand visions and dreams of all kinds.

和合本但1:18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

拼音版但1:18 Ní bù Jiǎní sǎ wáng yùdéng daì jìn shàonián rén lái de rìqī mǎn le, taì jiān zhǎng jiù bǎ tāmen daì dào wáng miànqián.

吕振中但1:18 尼布甲尼撒王吩咐把众年轻人引进去的日期到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引进到王面前。

新译本但1:18 到了王吩咐带所有年轻人进宫的日子,太监长就领他们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

现代译但1:18 王所规定的叁年期限到了,亚施比拿带所有年轻人去见尼布甲尼撒王。

当代译但1:18 叁年训练完毕,太监长便带他们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接受王的考试。

思高本但1:18 君王规定带他们进宫的期限一满,宦官长就领他们进见拿步高。

文理本但1:18 届王所定少者入觐之期、宦官长引之见尼布甲尼撒、

修订本但1:18 王吩咐带他们进宫的日子到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尼布甲尼撒面前。

KJV 英但1:18 Now at the end of the days that the king had said he should bring them in, then the prince of the eunuchs brought them in before Nebuchadnezzar.

NIV 英但1:18 At the end of the time set by the king to bring them in, the chief official presented them to Nebuchadnezzar.

和合本但1:19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拼音版但1:19 Wáng yǔ tāmen tánlùn, jiàn shàonián rén zhōng wú yī rén néng bǐ Dànyǐlǐ, hǎ ná ní yǎ, Mǐshālì, Yàsālìyǎ, suǒyǐ liú tāmen zaì wáng miànqián shì lì.

吕振中但1:19 王同他们谈了话;见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于是他们四人就侍立在王面前。

新译本但1:19 王和他们谈话,发现他们所有的人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他们四人就侍立在王面前。

现代译但1:19 王一一跟他们谈话;他对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这四个人被选中留在王宫伺候。

当代译但1:19 王与他们个别面谈,在被选的人中没有一人能像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那样得到王的欢心,因此他们获派到朝廷任职。

思高本但1:19 君王和他们交谈,发现其中没有一个能及得上达尼尔、阿纳尼雅、米沙耳和阿匝黎雅的,於是他们随侍在君王前,

文理本但1:19 王与之言、见其中无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者、遂侍于王前、

修订本但1:19 王与他们谈论,在所有少年中找不到人能与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相比,于是他们就在王面前侍立。

KJV 英但1:19 And the king communed with them; and among them all was found none like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therefore stood they before the king.

NIV 英但1:19 The king talked with them, and he found none equal to Daniel, Hananiah, Mishael and Azariah; so they entered the king's service.

和合本但1:20王考问他门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

拼音版但1:20 Wáng kǎo wèn tāmen yīqiè shì, jiù jiàn tāmende zhìhuì cōngming bǐ tōng guó de shùshì hé yòng fǎshù de shēng guō shí beì.

吕振中但1:20 王无论谘询他们智慧聪明的事、都看出他们比全国所有的学术士和用法术的还胜过十倍。

新译本但1:20 王考问他们一切智慧和聪明的事,就发现他们比全国所有的术士和用法术的更胜十倍。

现代译但1:20 王无论问甚麽,或提出任何难题,他们的解答总比国中任何占卜家或术士好十倍。

当代译但1:20 在整个考问过程中,他们对答如流,无论智慧或知识都远超当地的术士和占星家。

思高本但1:20 君王无论询问他们什麽智识和学问,发现他们都十倍於自己全国所有的巫师和术士。

文理本但1:20 王于所询智慧明哲之事、见其愈于举国之巫人术士十倍、

修订本但1:20 王考问他们一切智慧和聪明的事,发现他们比全国所有的术士和巫师胜过十倍。

KJV 英但1:20 And in all matters of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that the king enquired of them, he found them ten times better than all the magicians and astrologers that were in all his realm.

NIV 英但1:20 In every matter of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which the king questioned them, he found them ten times better than all the magicians and enchanters in his whole kingdom.

和合本但1:21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拼音版但1:21 Dào Gǔliè wáng yuán nián, Dànyǐlǐ hái zaì.

吕振中但1:21 这样、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新译本但1:21 直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现代译但1:21 但以理一直留在王宫,到波斯王塞鲁士征服巴比伦为止。

当代译但1:21 直至塞鲁士王元年,但以理仍在宫中任职。

思高本但1:21 达尼尔就这样一直到居鲁士王元年。

文理本但1:21 但以理在彼、至古列王元年、

修订本但1:21 到居鲁士王元年,但以理还健在。

KJV 英但1:21 And Daniel continued even unto the first year of king Cyrus.

NIV 英但1:21 And Daniel remained there until the first year of King Cyrus.

但以理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以理书第一章   第 1 章 

  但 1:1-2> 飘流异地,落泊他乡,是因为人世间仍有兵灾战祸…… 

  1:1-2 但以理出生于约西亚时代中期(参王下 22 、 23 章),在犹大改革图新中长大。他可能听说过耶利米,在本书里也提到那位先知( 9:2 )。公元前 609 年,约西亚王在一场与埃及的战争中被杀。之后,犹大国又回复昔日与神背道而驰的生活。 

  公元前 605 年,尼布甲尼撒作巴比伦王。同年九月,他率兵入侵巴勒斯坦,围攻耶路撒冷,犹大沦为他的附庸国。为了显示其权威,尼布甲尼撒将许多耶路撒冷的能人智士和漂亮女子掳到巴比伦。但以理便是其中一员。 

  但 1:1-2> 侵略者统治异国的手段,无非是为了巩固一己的权势…… 

  1:1-2 当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称霸世界,攻占各国,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每当他征服一个国家,都把战败国中的富人和才智之士掳回巴比伦,让当地的穷人随意分占战败国的土地,此后平静度日(参王下 24:14 )。这做法使战败国的人民对巴比伦王朝忠心臣服,同时确保有稳定的人才来管理巴比伦王朝。 

  但 1:2> 为什么神会容许祂的子民陷身于茫茫的黑夜之中?神仍掌管一切吗? 

  1:2 神有时会让祂自己的工作受挫。在这例子中,巴比伦人侵入耶路撒冷的圣殿,将殿内用来敬拜神的器皿掠夺到他们的神庙里,来供养彼勒(也称玛尔杜克,是巴比伦众神之首)。爱主之人定会为此深感失望。当教会遭受破坏、分裂,因财政困难而关闭,或因丑闻而声誉受损时,我们会感到沮丧不已。我们虽然不知道神为什么会允许祂的教会遭遇这些灾难,但正如那些目睹圣殿遭亵渎的犹大人一样,我们定要相信神仍掌管着一切,并看护那些信靠祂的人。 

  但 1:4> 属神的人拥有面对一切环境变幻的气质,我的生命也能同样面对一切变迁吗? 

  1:4 巴比伦人的日常用语是亚兰语,而学术用语则是既古老又复杂的巴比伦语(即迦勒底语)。这些犹大青年学习的科目有数学、天文学、历史、科学和魔术。他们不仅天资聪颖,还严以律己,加上有正直的气节,使他们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但以理 

  但 1:7> 今天信徒面对的最严峻考验,岂不正是世俗的同化吗? 

  1:7 为了使但以理和他的三个同伴同化并融入巴比伦社会,尼布甲尼撒为他们改了名字。在希伯来语中,但以理是“神是我的审判者”的意思,他被改名为伯提沙撒,意为“彼勒保护他的生命”(彼勒是巴比伦众神之首)。哈拿尼雅是“主彰显恩典”的意思,他的新名字沙得拉意为“在阿古的统帅下”(阿古是巴比伦的月神)。米沙利意为“谁像神?”,他的新名米煞的大意是“谁像阿古?”。亚撒利亚在希伯来语中解作“主助我”,而他的新名亚伯尼歌则意为“尼歌的仆人”(尼歌,或称尼伯拿布,是学习与写作之神)。尼布甲尼撒企图令这几个青年人背弃自己的神而效忠巴比伦的众神。 

  但以理 

  但 1:8> 在严谨被视为固执,放松被视为灵活的时代中,持守圣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8 但以理拒食王膳,不是由于其中的肉食(比如猪肉)为犹太律法所禁止(参利 11 章);而是因他觉得接受王膳是走向依赖王赏赐的第一步。尽管身处在一个不信神的环境中,但以理仍坚守神的律法。 

  但 1:8> 持守信仰不单在于理智或情感,而更在于意志,我今天要下定什么决心? 

  1:8 “立志”是一个十分强烈的用词,表示坚持原则并付诸行动。但以理立志不玷污自己,表明他终生要做神所喜悦的事,不向周围的压力屈服。我们常会因受到周围的压力,而妥协降低自己的标准,混同世俗,随波逐流。仅仅敬慕神的道不足以抵挡诱惑和攻击,我们必须像但以理那样立志遵从神。 

  但 1:8> 抵抗诱惑的心志,不可能是遇事才立,而必须定于今天,故在此刻我决定了…… 

  1:8 若能深思自己当初的决志,遇到诱惑时便容易抵抗。但以理和同伴们早已决心忠于神的律法,因而在面对王膳的诱惑时,能毫不犹豫地坚守信仰。若不事前定下底线,到诱惑来临时便会陷入困境。所以要下决心选择忠于神,诱惑出现时我们就能胸有成竹地抵抗了。 

  但 1:9> 纵然今天不见动静,我是否相信万事背后仍有神的手在扶持? 

  1:9 神用祂无形的手、改变这个巴比伦太监长的心。藉这四位坚持信仰的青年,神应许祂的子民,在他们面对考验和试探时与他们同在(参诗 106:46 ;赛 43:2-5 ;林前 10:13 )。要坚守神的道,相信祂会用我们所不能察觉的方式保护我们。 

  但 1:10> 有时我要体谅他人心中的忧虑…… 

  1:10 服事尼布甲尼撒的下属稍不顺从便遭到处斩,那太监长因而为这样小的事担忧自己的性命。 

  但 1:12>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模式是“双赢”,从但以理身上你可以借鉴到吗? 

  1:12 通过巴比伦式的教育、改变名字或饮食习惯,巴比伦人设法要改变被掳犹大人的思想、效忠对象和生活方式。在不妥协的前提下,但以理想出一个办法,使他能在与神为敌的环境中仍可按照神的标准来生活。他机智地提出谈判和协商而不采取激进地反抗,建议试用简单的素菜和水来代替御赐的膳食和酒十天。这个聪明、实际的做法挽救了但以理和同伴们的生命。作为神的子民,我们也可以在不违背神律法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文化。 

  但 1:17> 文化事业怎样成为福音的管道?我们的时代需要何种文化? 

  1:17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新的文化中努力学习,以便工作上有最佳的表现。与此同时,他们坚持对神的忠诚,神也因此赐给他们智慧和才能。文化本身不一定是神的敌人,只要不违反神的旨意,文化也有助完成神的工作。我们追随神的人,也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文化中起带头作用,但我们必须首先保证对神忠诚。 

  但 1:20> 但以理和同伴如何那样有聪明智慧?是脑子好?用功?…… 

  1:20 尼布甲尼撒任命但以理及其同伴为他的谋士。国王的谋士中有许多“术士和用法术的”,他们都是声称能预测未来的星相家。他们善于表达,使自己的信息听来很具权威,好像直接来自他们的诸神。然而,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不单有知识,还有神所赐的智慧和理解能力,国王因此喜欢他们远胜于他的术士和用法术的巫师。在我们为他人服务时,切不可自诩有神所赐的才智,只有把自己完全地交托给神,我们才会有真智慧。 

  但 1:20> 我很怕改变环境,总是不自在,如何适应呢…… 

  1:20 被掳的犹太人如何在陌生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求生存呢?他们学习新文化,努力工作,祷告寻求神的看顾及保持诚实正直的气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的陌生环境,比如新的工作、新的学校或新的住所。当我们面对变化和新环境时,同样会觉得自己是个外来人。但是,我们可以遵循当年犹太人在巴比伦生存的原则,既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又不背离神的旨意。 

  但 1:21> 国王更换,但以理仍在位,他靠的是什么? 

  1:21 但以理是第一批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他在有生之年又看到第一批被掳犹太人在公元前 538 年回归耶路撒冷。在那些岁月里,他尊崇神,神也给他尊荣。任职巴比伦王的谋士期间,他当了神的代言人,向巴比伦王国说话。巴比伦是一个邪恶的国家,然而若没有但以理,情况可能会更糟。
──但以理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注释

第一部:故事

Ⅰ 序幕:背景(一1~21)

a.历史介绍(一1、2)

  但以理书以与世界历史相关的两节经文开始。作者以其特有的简短风格,提到尼布甲尼撒和耶路撒冷大卫的君王之间不祥的第一回接触。根据先知们所传讲的信息,类似的接触以后将接踵而至。虽然这一次耶路撒冷和它的君王必须对巴比伦人的军事优势作出让步,但是更糟的将在公元前五九七年来临,届时约雅斤要投降,并和国中的精英份子一同被掳。而最后的毁灭和被掳离境,则发生在公元前五八七年(王下二十四10~二十五21)。若将但以理书中的资料和历史书籍一起对照,显然耶路撒冷的倾覆是分三阶段实现,分别在公元前六○五、五九七和五八七年。其中但以理书仅提及第一阶段,而史籍则仅记载了第二和第三阶段。

  笔者在导论中已提过这种双重传统所导致的疑虑。171虽然怀疑但以理书中资料之史实性,是很平常的事,但监于迦勒底君王编年史以及所谓的「事后追算年代」的方法──这是巴比伦当时计算君王在位年份的方法,并无理由继续怀疑。圣经的编纂者并未试图使年代互相吻合,而正因巴比伦的年代算法仍留在经文中,更指出了第一章植基于古老的基础之上。

  1. 约西亚于公元前六○九年在米吉多战败身亡后,约雅敬于犹大登基。根据巴勒斯坦和埃及的算法,公元前六○五年应该是约雅敬在位第四年(耶二十五1、9,四十六2),而依照巴比伦的算法,它应是约雅敬在位第三年。(见导论Ⅱ.〔书版第17页〕)由于只有此处提到尼布甲尼撒围困耶路撒冷(在公元前六○五年),故而经文的正确性便受到怀疑,然而在缺乏证据证明其中任何一方的情形下,我们不能太过武断。经文所需的仅是尼布甲尼撒使耶路撒冷受到威胁,而在埃及于迦基米施战败、丧失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势力后,身为埃及属国的犹大,便归巴比伦管辖(王下二十四1、2;代下三十六6)。至于尼布甲尼撒名字的拼法,在以西结书中是Nebuchadrezzar,而杰里迈亚书中则有时将r变换为n,两者交替使用。以西结书的拼法乃是顾及巴比伦原文Nabû-kudûrri-uṣur的拼法。希腊文Nabochodonosor则是依循了希伯来文带n的拼法。172

  2. 这节经文和代下三十六6都没有清楚提到,约雅敬究竟是否被掳往巴比伦。根据王下二十四6,约雅敬卒于犹大。但以理书的作者在此指出人质和财物都被掠夺,他先提到圣殿的宝物,因为他稍后才要更仔细地描述这些人物,而这些人物正是但以理书的主角。从一开始,作者便断言主在历史中掌权:主(ʾaḏōnāy)将犹大王交付敌人之手。神的这个名字是「威严的复数形」,意指祂是被高举的那一位,为一切发生在祂子民身上的事负责,并且是在患难中可以信靠的对象(赛四十三2)。这信念和保罗的「为主被囚」(弗四1),相距不远。示拿地是作者蓄意使用古语,在希腊文被「更正」为「巴比伦」。示拿即建造巴别塔的地点(创十一1~9,参十10),亦是背叛神的同义词;它也是罪恶的家乡(亚五11),且是正直会遭遇敌对的地方。他神的庙里一词(ʾelōhîm),在多半的希腊译本中都被略去,而且可能在希伯来原文中,根本就不存在。这看来像是重复的误写(即因为抄写人的笔误而造成重复),而多数现代译本,包括JB和NEB在内,亦都删去这几个字。RSV重复此词的效果,在于强调情势的不调和。献给真神的器皿被不相称地放置在偶像的庙宇中,而也只有靠着神的眷顾,它们才得以在适当的时机被归回原处,也藉此证明神的主权。173这便是但以理书的主题之一。作者在此提到圣殿的器皿,同时也为伯沙撒在第五章的亵渎行径预作伏笔。

b.引见俘虏(一3~7)

  作者接着解释,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第一次被掳之前,一群年轻人怎样从耶路撒冷宫中被带往巴比伦。从犹大宫中掳走一批精英,不仅可削弱其资源,且对征服者大有用处,并可稳固犹大作为属国的忠诚。

  3. 亚施毗拿这个名字并未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德莱维和其它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某一巴比伦名字的缩写或错误的写法。174太监长译为Rab-saris,这是借自阿卡得文的字,RSV在列王纪下十八17和杰里迈亚书三十九3、13,都保留了此字作为专有名词。此一宫廷官员负责贵胄的教育以及嫔妃的安宁,但这并不表示在君王出征时,他可以免于随侍左右。在此处所描述的情况下,他被要求在以色列的宗室和贵胄中(partemîm,借自波斯文的字,亦见于斯一3,六9),找出未来的外交人才。

  4. 被选入尼布甲尼撒宫中的人,全都兼具相貌俊美、身体健康没有残疾,以及聪明才智高的优点。他们应当都已受过外交的训练,并能够受益于巴比伦君王为他们所设计的特殊教育。在希伯来文的用法,这节经文所用与智慧相关的字,都有道德和宗教的弦外之音,因为若没有对主全心的委身并顺服祂的旨意,那么便不可能会有智慧(伯二十八28)。迦勒底的文字言语。亚述诸王称卡代(Kaldai)部落所居住的国家为卡杜(Kaldu),而卡代则是在波斯湾北面的沼泽地以耕种和捕鱼为业的独立部族。他们是由叙利亚沙漠移居而来的闪族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和早已在该地城市居住的巴比伦人混居,而比亚兰文还要早被使用的晚期的巴比伦语文,便有着亚兰文句法加上巴比伦字的特色」。175这些迦勒底人后来国家独立,最后在公元前六一二年尼布波拉撒在位时,受玛代之助征服了巴比伦地,推翻了亚述的势力。尼布波拉撒之子尼布甲尼撒二世,于是便属于迦勒底王朝,而迦勒底也就成为作者可以用来形容这段时期巴比伦的统治者之时,一个贴切的字眼(参五30)。由于迦勒底人精于法术,所以但以理书二2将「迦勒底人」一词和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连在一起。176迦勒底人以此技着称,而这行业亦以迦勒底为名。他们多年累积下来的著述包括预兆、法术的符咒、祝祷和诗歌、杜撰的故事和传说,以及制作玻璃、数学和占星术等技能的科学方法。

  要开始研究巴比伦著述,有如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思想世界。「根据苏美人(Sumerians)和巴比伦人,宇宙间有两种阶级存在:人类和众神。卓越杰出专属于众神,不过他们之间并不同等级。在神的那个阶层的低处,是一群小神和小鬼;而最顶端则是三个大神:阿努(Anu)、安里(Enlil)和伊(Ea)。现代的学者必然会观察到这些神将大自然某些部分拟人化。日神和月神是很明显的例子。」177虽然法术、巫术、符咒和占星术在以色列长久以来都是被禁止的(申十八10~12;参:撒上二十八3及下),然而但以理书的作者在此并未反对研究包括这些在内的多神论著述。这些从耶路撒冷宫中来的年轻人必须对雅巍(Yahweh)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客观地研究多神论的著述,而不致影响他们本身的信仰。显然杰里迈亚、西番雅和哈巴谷的工作并非徒然。为了要在巴比伦宫廷见证他们的神,这些年轻人必须要了解周遭之人的文化前提;正如今日的基督徒如果碰上身边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背景,便必须努力了解那些人的宗教和文化一样。顺带一提的是这种对于异文化的开放态度,并不见于马喀比时代的正统犹太信仰。反向地,在马喀比时代凡是与希腊有关的都被刻意避开。

  5. 王负责供应王家的食物,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王上四7),但是能够享用为王所预备的昂贵膳食和酒,却是一项殊荣。被译为昂贵膳食的少见用语(希伯来文:paṯbaḡ;参希腊文potibazis;RV旁注:「美馔」)是一源于古波斯的波斯术语,意指从王桌上赐下以表敬意的礼物。此字在圣经中仅见于此以及十一章26节。刚征服之地的其它代表们,无疑和这里提到的人质一起接受再教育,这教育的目的在于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意即服侍王(王上十8;此动词在4节译为「服侍」。参19节)。

  6、7. 替这些外国人重新取名字,是为了方便而非意识型态的问题,而圣经中的人物自约瑟开始(创四十一45),都无甚异议地接受了新的名字。的确,他们失去了带有「El」或「Yah」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巴比伦文的名字,其中有的掺杂了与该地神只有关的意思在内。但以理的名字伯提沙撒一直到最近,都被解释为衍生自Balâṭsu-uṣur一字,意即「愿(神)保护他的性命」,然而在四章8节作者意指尼布甲尼撒的神名叫彼勒,似乎又表现得对巴比伦的名字一无所知。近来一位专门研究亚述的学者指出,伯提沙撒可能衍生自另一出处Bēlet-šar-uṣur,「女神,请保护王」,「而Bēlet即是巴比伦守护神玛尔杜克(Marduk)或彼勒的妻子之头衔」178。若根据这个来源,四章8节便和此处并无差异。「沙得拉代表着šādurāku,即『我十分敬畏(神)』」;米煞即mēšāku,「我无足轻重」;亚伯尼歌显然是亚兰文,意指「那闪亮之神的仆人」,有可能是针对神只拿布(Nabû)的阿卡得文名字所进行的文字游戏。

  作者便是这样巧妙地介绍了他书中即将着墨的人物,特别是但以理。大约公元前一四○○年的乌加列文献(Ugaritictexts)中,曾记载一位名为但以理的君王。179而以西结亦曾提到,在先祖时期有位和挪亚、约伯并列的英雄,名为但以理(结十四14、20,二十八3)。的确,有人指出这三位但以理其实即同一人,只不过人们在他身边收集了不同的传说。然而,拒绝此说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由。其中之一是,乌加列文献中的拼法是danʾel而以西结书中则拼为dāniʾēl,两者都和但以理书中的拼法dāniyyēʾl相异。但有鉴于希伯来文其它字的各种不同拼法,我们不可过于重视这点。较无争论余地的是,作者显然有意将但以理描述为被掳时期的历史人物。此外,被掳时期之前和之后的其它历史人物,亦有以此为名的(代上三1;拉八2;尼十6)。因此,并无理由可以怀疑但以理的存在。此外,如果作者故意采用但以理这个名字,就像后来的启示文学作者选用如以诺、摩西和所罗门一类的名字来让人对其作品有好印象一样,其实并无助于推广但以理书,亦无助于让人更接受该书之真确性。正如波提尔斯(Porteous)所说的,但以理既非先祖亦非先知,更不是旧约历史中著名的人物。「但以理现今拥有的不论是什么权威,其实似乎是得自以他为名的这卷书。」180

c.应否顺应情势(一8~21)

  这些属神的人现在必须决定,他们要如何适应这不利于其信仰的环境。就像任何置身在跨文化变迁中的人一样,他们必须想清楚他们的行为所牵涉的原则,并且照他们所想要的去作。

  8. 但以理接受了再教育以及新的名字,然而却对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和王用一样的酒膳──提出了抗议,虽然这会玷污他们的原因并非立即明显可见。若说这些食物已祭过偶像,所以应该避免,这便是将新约的争论放在并未提及这些事的旧约背景里。没错,巴比伦人的确向他们的神献血祭,但他们也献所有其它种类的食物,若据此理由,那么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确保是没献过祭的。另一个解释是,在巴比伦洁净和不洁的动物并无区分,所以若食用王吃的肉,就会违犯利未记中有关食物的律例(利三17,十一1~47)。比方说,巴比伦并无食用猪肉的禁忌,且猪肉还被十分珍视。马肉也同样可自由食用。181此外,律法规定肉必须放血且人绝不可食用血(利十七10~14)。依据上述两个理由,也许可以解释但以理等人对肉类的顾忌,但是经文还包括了酒。事实上,除了利甲族和拿细耳人之外,律法并没有规定不可饮酒,然而并无迹象显示但以理和他的友人属于这两者之一。因此,利未记的饮食律例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但以理的决心。

  巴比伦或亚述的一切食物都是礼仪上不洁净的(结四13;何九3、4),也因此毫无回避的余地。但以理书在十一26自己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线索,该处再次出现了罕见的字paṭbaḡ:「就连那些食王昂贵膳食的,必败坏他。」依照东方的标准,和人分享膳食表示与其相交;这有着如立约般的重要性(创三十一54;出二十四11;尼八9~12;参:太二十六26~28)。那些因为食王膳而表示忠顺的人,便接受了必须忠于王的义务。但以理似乎是拒绝了这个信靠王的象征,因为他希望能够自由地向他所服事的神履行最重要的义务。他所惧怕的玷污并非仪式上的道德玷污,而是那些很微妙的礼物与赐予,而接受这些便表示对王的忠诚支持,不论王未来的政策如何。

  9. 太监长虽对但以理的处境表同情,然而却不太情愿应允但以理的要求。如果但以理的动机是为了可以不必忠于王的旨意,那么太监长的迟疑就更可以理解了。尼布甲尼撒当然会将这样的动机解读为叛乱,并会认为亚施毗拿共谋有罪。但是神使但以理蒙恩惠,受怜悯。主为了祂仆人而进行的主动干预和圣经的记载一致(王上八50;诗一○六46),并且信靠神之人的经历也可以证明(参2和17节)。

  10. 太监长对于「丰富的膳食保证最佳的健康状态」完全接受,所以也不打算冒生命危险去更改王的命令。从上下文很明显可看出,这些外邦俘虏有他们自己的住处。

  11~14. 结果是一位层级较低的官员和他们合作,委办(希伯来文:melṣar,此字可能衍生自阿卡得文maṣṣaru,圣经中仅见于此)。在太监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形下,委办显然以自己的膳食取代王所赐的美馔并从中获利,也因此秘密可确保不外泄。

  15、16. 十天的试验结果证实了但以理所说的,他们的健康的确未受影响。因为忠于原则而采取的自律行动,使神的仆人得蒙祂的认可及祝福,就算这行动很小。如此一来,行为便成了信心的明证,而性格则受到锻链以面对未来更艰难的景况。

  17. 神看不见的手主导着事件的整个进程(2、9节),祂不仅给予祂忠心的仆人身体的健康,还给予他们智力。但以理特殊的恩赐,在哲士被期望能够解梦和解释异象的这片土地上,正符合需要。而神──一切知识的源头──也赐给他们分辨的能力以区别知识之真伪。所以,毋须担忧他们学习巴比伦或其它文化,会导致改信异教。

  然而,还有比他们的个人声誉或甚至个人信仰更濒临危险的。身为独一真神的代表,他们必须在巴比伦这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证明,敬畏耶和华便是智慧的开端。单是杰出的智能和辛勤的工作并不能解释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智慧乃是神的赐予(参:西一9,二9、10)。神交给但以理的特别恩赐,旨在让他不仅成为尼布甲尼撒信任的谋士,也成为神启示的管道,就像下一章所证明的一样。

  18~20. 此处尼布甲尼撒对这四人的能力评估,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十倍是常见的惯用语(创三十一41;民十四22;尼四12;并参「七倍」,但三19)。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尼布甲尼撒对他们的表现很高兴,所以叫他们侍立在他跟前。这样的恩宠会让那些被这四人胜过的人不喜欢他们。术士(希伯来文:ḥarṭummîm)用以指埃及的占卜祭司(如:创四十一8;出七11),此字可能衍生自埃及原文。182用法术的(ʾaššāp̄îm)一字仅见于但以理书,字根来自阿卡得文的字根,后来流传至古叙利亚文中,意为「弄蛇人」。183

  21. 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也就是从公元前六○五年至五三九年。从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作者看来,在被掳归回发生之后便可以明白,神其实照着申命记三十3~5和杰里迈亚「被掳七十年」的宣告(耶二十五12),定意要召聚祂的子民回到故土。正如当年一样,今天也仍然有着巨大的政治和文化变迁,但主仍然掌权,并将在适当的时机为忠于祂的人伸冤,因为祂必然彰显祂自己的名。

171见导论Ⅱ.〔书版第16页〕。

172P.R.Berger指出,带有n的拼法在希伯来文而言并无不妥之处(ZeitschriftfürAssyriologie,64,1975,pp.227-230)。这和Montgomery反向(ICC,p.118),Montgomery认为带有r的拼法才是正确的。而Porteous(p.26)则称带有n的拼法不正确并且是(p.135)谬误。

173P.R.Ackroyd,'TheTempleVessels-AContinuityTheme'inStudiesintheReligionofAncientIsrael(Leiden,1972),pp.166-181.OnDaniel,pp.180,181.

174CB,p.4.

175W.G.Lambert,'TheBabyloniansandChaldeans',POTT,p.181.

176Ibid.,pp.183,184,194.R.K.Harrison(IOT,p.1113)引起人们注意Herodotus(约公元前450年)著作中「迦勒底」一字的双重意义。欲知详情,见A.R.Millard,'Daniel1-6andHistory',EQ,XLIX,2,1977,pp.69-71.

177W.G.Lambert,BabylonianWisdomLiterature(Oxford,1960),pp.3,4.

178A.R.Millard,'Daniel1-6andHistory',EQ,XLIX,2,1977,p.72.他接受P.R.Berger在ZeitschriftfürAssyriologie,64,1975,pp.224-234所提的此说以及另三种说法。

179DOTT,pp.124-128;ANET,pp.149ff.

180Porteous,p.18.

181H.W.F.Saggs,TheGreatnessthatwasBabylon(SidgwickandJackson,1962),p.176.

182KB,p.333.

183KB(p.95)的解释是「法师」。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但以理书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但以理书第一章   生命的永恒(一 1 ~ 13 ) 

  有人活 为学问,“活到老,学到老”也许是那些人的格言;有些人活为爱情,因此他们会为情轻生;也有些人活为名与利,甚至不理人家死活地去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也有些人为食而活,故此他们会说:“日捱夜捱为两餐”,也喜欢叫人请饮茶作为办事的酬劳。试问以上的生命取向,是否有永恒的价值呢? 

  这卷书的主要人物是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他们本属以色列国的宗室和贵胄,而且是相貌英俊,满有学识和聪明的少年人,却因以色列国的衰败,成了巴比伦的俘虏;但由于巴比伦王选中他们入宫,愿以三年的时间教育和培养他们,以致能侍立在王的面前。那样不是不幸中的大幸吗?最小可以保存生命和有一定的享受啊!然而,他们没有忍辱偷生去服从巴比伦王的命令,因他们持有生命的永恒取向。 

  .洁净自守的生命( 1 ~ 8 ) 

  巴比伦王处处想把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同化,首先是教他们迦勒底的言语( 4 ),其次是给他们改名( 7 ),甚至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给他们( 5 );无疑,言语和名字也不叫生命受损害,但若不用王的酒膳,就要面临因饥饿而死。然而,“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 8 ),原因可能是那些饮食不符合犹太律法的洁净条例,或曾祭过异教偶像(参出三十四 15 ;结四 13 )。 

  .轻看享受的生命( 9 ~ 13 ) 

  但以理不因物质的享受,于美酒佳肴之中堕落;反之,他情愿求得素菜和白水,存 莫大的信心仰赖神而活( 12 ~ 13 )。 

  思想  请问你现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那目标的价值可存多久? 

  神奇的恩福(一 14 ~ 21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中国箴言;说这话的人,用意大底是安慰那些有所失的人莫太难过,谁知失去的东西不会带来更大的祝福呢?无疑,有人认为那个只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的话,失去的始终是失去,若想失去之后有更大的得 ,乃是梦想或只能期待神迹出现。 

  本书中,但以理确实经历失去之后,得 更大的祝福: 

  .失去美酒佳肴( 16 ) 

  王的酒膳相信比众人的丰富和美味;然而,但以理立志不用王的膳和不饮王的酒,免得玷污自己;因他的拒绝而失却品尝各样美食的机会,换来的只是素菜和白水。表面看来他的失去并没有得 更大的。无论如何,但以理并不因失去 王室的享受而感到有所缺;反之,他满足于所享有的,更为此向巴比伦的太监作一大胆的见证,就是他吃素菜和喝白水,面貌不会因此而饥瘦。 

  .得 神奇恩福( 14 ~ 21 ) 

  神奇地,过了十天,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的面貌竟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 15 ),那真是神所赐的恩福。虽然他们失去肉身的享受,但他们的信心却得 神的喜悦,以致“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17 )王也因 他们的谈论和见识超卓,就留他们在他面前侍立( 19 ~ 20 )。 

  总括来说,但以理甘愿失去暂时的享受,专心仰望神,结果得 神的厚恩赐福,也得王的赏识。 

  思想  什么是你最深爱的呢?你能为神的缘故放弃它吗?
──但以理书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 第一章 注释 

  1:1-21 洁身自守的但以理 

  1     

    按先知耶利米的记载,尼布甲尼撒出征犹大之时是约雅敬第四 

    年(耶25:1),这显然是按照巴勒斯坦的算法;而但以理所说 

    的「约雅敬第三年」,是循巴比伦的算法;要待国王登基满一 

    年後始称为元年,即在位的第一年。犹大王约雅敬是约西亚的 

    长子,主前六○九年在埃及法老尼哥的扶植下,取代他的弟弟 

  约哈斯为王(参王下23:34) 。

    约雅敬登基第四年(主前六○ 

    五年)尼布甲尼撒攻打耶路撒冷,并进击埃及法老的军队(参 

    耶46:2)。後因他父亲逝世的噩耗传来,便返回巴比伦继承王 

    位。这次远征使约雅敬称臣三年(参王下24:1),又掠去了圣 

    殿一部分的器皿(参代下36:7)及掳走朝中的精英分子。但以 

  理等人即在其中。 

  2     「示拿地」:即巴比伦一带的地方。 

  4     「迦勒底的文字」:即巴比伦文。 

  8     

    但以理在饮食方面严谨的态度,主要是遵守摩西律法之故:王 

    的饮食可能不符合犹太律法中的洁净条例,或曾祭过异教偶像 

  (参出34:15; 结4:13)。

    但以理知道以色列人被掳乃因违背律 

    法,如今他们必须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即使是在次要的细节上 

  都须谨慎顺服。 

  11    

    「委办」:是太监长的手下,负责监管但以理和他的朋友。 

  12    「素菜」:乃指从地里出产的食物,不包括肉类。 

  21    

    「古列王元年」:是主前五三九年,当年他下旨让犹太人回国 

  (拉1:1)。 

  思想问题(第 1章) 

  但以理与他三位同伴将自己「分别」出来。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必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第一章

1:1 这事发生在主前605年。“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是巴比伦人的计算方法,将君王在位第一年称为“登基之年”,第二年才称作第一年。《耶利米书》25:1记巴比伦人攻陷耶路撒冷城为“约雅敬第四年”,乃照希伯来人的算法。

犹大国民经历过三次被掳往巴比伦,以刑罚他们违背与神所立之约,包括拜偶像、不守安息日等罪。但以理是在第一次带走国中宗室贵胄等精华人物时,被掳来巴比伦。先知以西结则在第二次(主前597年)。第三次为主前587年,耶城彻底被毁。参《耶利米书》〈参考资料〉中的“历史背景”条。

1:2 “示拿地”为巴比伦国所在地,有的译本即作“巴比伦”。

1:3 “太监”亦作“官长”(王下20:18),是在御前服侍的宦官。

1:4 “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巴比伦人训练一班犹太青年到朝中服务,以赢得被掳的犹太的民心,归顺朝廷。所用手段包括:1,给他们取巴比伦的名字,建立归属感;2,给三年训练;3,学习巴比伦的语文,包括甚难拚写的古代苏默和亚喀得楔形文字,和当时通用容易拚写的亚兰文;4,享用上好的饮食。但是但以理和三友虽入选,却拒绝酒肉,宁可进素食,遵守律法不食不洁净或祭过偶像的食物。他们这种严谨的态度,当和犹大国因违背律法而受被掳刑罚有关,宁死不愿重蹈覆辙。

1:7 太监长给四人取的巴比伦名字,都有其意思。但以理为“神审断”之意,新名“伯提沙撒”义为“巴尔保护他的性命”(“巴尔”是巴比伦神祇玛杜克的称号)。哈拿尼雅原为“耶和华是荣耀的”,新名“沙得拉”则有“阿古(月神)的命令之意”。米沙利义为“与神一样”,新名“米煞”义为“与阿古(月神)一样”。亚撒利雅意为“耶和华帮助的人”,新名“亚伯尼歌”则为“尼布(巴比伦神)的仆人”。

1:8 “不玷污自己”:这些食物原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用,用前先献一部分给偶像。王饮的酒也先浇奠一部分在拜偶像的坛上。而且肉食所用牲畜有礼仪上不洁的动物,更未依律法规定屠杀或烹制(利11章,比较民25:2),但以理等怕玷污自己,拒绝食用。

1:21 “古列王元年”:主前539年。波斯王古列在这一年颁布谕旨,准许犹太人回耶路撒冷(拉1:1)。但以理此时大约年逾八旬,看见被掳生涯的结束。古列王登基后,他还活了数年(10:1)。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第一章 揭开外邦人的时代   壹  第一批神的选民被掳至巴比伦 

  先知耶利米从耶路撒冷寄信与被掳的祭司,先知,和众民,并生存的长老,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去的说,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 ( 参照耶二十九 1~10 ;二十五 8~12) 。 

  犹大国神的选民被掳至巴比伦,第一批是开始于但以理书所记载的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 但一 1~6) 。历史告诉我们,那一年是主前六○六年,而从那一年算起,至古列王元年 ( 主前五三六年 ) 下诏准许耶和华的子民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殿 ( 拉一 1~3) 为止,刚好满了七十年,应验了神藉着祂的先知所豫言的话。所以第一批神的选民被掳至巴比伦,也就是外邦人时代的开始。 

  注:虽然以色列民的被掳开始于主前七二一年,当北方的以色列国灭亡于亚述时,但那时正统的南方犹大国尚健在,所以不能算外邦人的时代已开始。但自从约雅敬王第三年,犹大国沦为巴比伦的附庸国,所以才说,那一次是第一批的俘掳,并且是外邦人时代的开始。 

  贰  时代背景 

  因一开头第一节的话中称呼尼布甲尼撒是巴比伦王,所以凡读但以理书的人通常最容易误会,以为书中年代的记载有错误。他们的理由是,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既然先在王宫里被养满了三年之后才任职作哲士 ( 但一 5 , 18) ,怎么可能替尼布甲尼撒王解梦的那一年会是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第二年呢 ( 但二1 ) 。因此有的解经家就冒然认定是把年代抄错了,其实不然。兹将时代的背景简介如下:巴比伦帝国开始时是在亚述国管辖下;尼布甲尼撒的父亲拿布普拉撒 ( Nobopolassar ) 早期曾在巴比伦作亚述的副王 ( 主前六二五年 ) ,主前六一二年,他灭亡了亚述,正式成为巴比伦帝国国王。主前六○六年尼布甲尼撒被父王任命作元帅,与父王共同摄政。所以也被称为巴比伦王。主前六○五年他正式登基作巴比伦王,按着迦勒底人的算法,那一年叫作登基年 ( 就是约雅敬作犹大王第四年 ) ,次年叫作在位第一年,因此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是约雅敬在位的第六年,也就是但以理等被养满了三年后的那年。若看附表一,更可以一目了然。 

  附表一 

  年份 

  ( 主前 ) 

  巴比伦帝国  

  犹大国  

  备注  

  经节  

  606  

  尼布甲尼撒与父王共同摄政  

  约雅敬王在位第三年;犹大国伦为附庸国  

  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被掳  

  但一 1~6 ; 耶廿五 1 

  605  

  尼布甲尼撒登基  

  约雅敬第四年  

  但一 ~ 二章  

  604  

  尼布甲尼撒第一年  

  约雅敬第五年  

  603  

  尼布甲尼撒第二年  

  约雅敬第六年  

  但以理等被养满三年,作哲士;尼布甲尼撒王作梦  

  598  

  尼布甲尼撒第七年  

  约雅敬第十一年  

  王下廿三 36  

  597  

  尼布甲尼撒第八年  

  约雅斤作王三个月零十天  

  王下廿四 12 ;代下卅六 9  

  596  

  尼布甲尼撒第九年  

  约雅斤被掳至巴比伦;西底家作王第一年  

  王下廿四 15~17 ;代下卅六 10~11  

  587  

  尼布甲尼撒第十八年  

  西底家第十年  

  耶卅二 1  

  586  

  尼布甲尼撒第十九年  

  西底家第十一年  

  犹大正式亡国  

  代下卅六 11~21 ;王下廿五 2 , 8  

  注:圣经把相关联的事迹,年代等分散记载在各卷书中,所以必须把相关联的经节找出来,排在一起互相对照,换算,核算,才能获得所需正确答案。 

  参  撒但的诡计 

  尼布甲尼撒王虽然掳掠了神的选民,但是这事是出于神,祂使用尼布甲尼撒来管教惩处祂的子民,所以经上说他是为耶和华兴兵,为祂勤劳,他只不过是神的仆人 ( 耶二十五 9 ;结二十九 20 ;三十 24) ,被神使用,为祂效力,正如神称呼古列王是祂的仆人,牧人,成就祂所喜悦的一样 ( 赛四十四 26 , 28 ;四十五 1) 。 

  可是他也被撒但使用,设诡计企图败坏神的选民。我们都知道巴比伦就是巴别 ( 创十一 1~9) ,是偶像的发源地。那里一切的生活,习惯,风俗,食物,文化都是与偶像发生关系的。现在神的选民被巴比伦王用武力征服,被掳掠到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蒙召脱离了的偶像发源地巴比伦,他们又被带回到原点。但是武力,强硬的手段,只能征服人的外体,能奴役人,却不能征服人心,改变人的信仰。撒但不在乎那一国强盛,那一国衰微。撒但要的乃是彻底的改变一个人,使他从属神的子民地位,堕落到敬拜偶像,祭拜鬼魔的人。不但迁移以色列人的居住地,使他们远离故国,故乡,还要改变他们的思想,信仰,好叫他们完全忘记他们特殊的身分,忘记他们是神的选民,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他要他们学习迦勒底人的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使他们堕落,同化,成为外邦人,成为祭拜偶像,撒但鬼魔的顺民。他 “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 但一 4) ,使他们成为迦勒底人。 “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分,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 ( 但一 5) 。食物虽是人生必需品,但过分的贪吃,宴乐,最易败坏人。当他们的祖宗以色列人漂流在旷野时,最大怨言都是由于贪吃而发的。他们发怨言说, “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阿” ( 出十六 3) 。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 民十一 4~6) 。由此而知,人是何等容易被贪吃所胜,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 出三十二 6 ;林前十 7) ,爱宴乐,不爱神 ( 提后三 4) 。撒但很清楚,人的弱点是什么,所以就想用王宫里的珍膳美酒来掳掠他们,败坏他们。 

  不但如此,还要藉此陷害他们与偶像发生关系,玷污他们。在偶像泛滥的巴比伦,王膳,美酒,都是祭过偶像,鬼魔的。并且其中有律法上所戒禁的不洁净的食物。撒但企图以此陷井来玷污他们,败坏他们。 

  除外,还改他们的名字,企图叫选民忘记自己蒙召的身分。 “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 但一 7) 。 

  但以理这名字的字义是“神的审判”,或说,“神是审判我的主”;却被改作伯提沙撒,那字义是“彼勒神所保护的”,或是“巴比伦神之军”。 

  哈拿尼雅的字义是“主的恩赐”,或是“耶华的恩赐”;却被改为沙得拉,那字义是“属王的”,或是“王的朋友”。 

  米沙利的字义是“谁是神”,或是“神是至尊无可比拟的”;却被改为“米煞”,那字义是“当拜煞神 ( 月神 ) ”。 

  亚撒利雅的字义是“耶和华所扶助的人”;却被改为亚伯尼歌,那字义是“尼歌神的仆人”,或是“宿神的仆人”。 

  从这些被改名的字义不难察觉,尼布甲尼撒王为他们改名的居心,是要他们忘记耶和华神和犹大祖国;叫他们巴比伦化,成为迦勒底人,和他们一样去祭拜偶像鬼魔。 

  肆  得胜者的心志 

  当人堕落,荒凉的时候,所显出的光景是, “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 ... 爱宴乐,不爱神” ( 提后三 2~4) 等等;但是,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 ( 但一 8) 。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的心志,态度,如同昔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他如何不肯被埃及王宫的荣华富贵同化而出卖自己,他们也照样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巴比伦的财物更宝贵 ( 参照来十一 25~26) 。主在地上甘心忍受了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 太八 20) 极其卑微寒陋的生活; “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 赛五十三 3) , “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 ( 来十二 2)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 ( 约十三 16) ;我们的主尚且过了那样苦难的生活,何况祂的仆人─神的选民─岂可卖主卖友,贪享王宫的珍膳美酒!何况那些王膳 ( 荤菜 ) ,很可能是禁戒中的不洁净之物, ( 参照利十一章 ) ,又是祭奠巴比伦邪神偶像之食物。主不愿意祂的选民与鬼相交;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 林前十 20~21) 。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都有心志要自洁,成为圣洁 ( 提后二 21) ,因为主是圣洁的 ( 利十一 45 ;彼前一 16) ,他们宁愿受苦,受逼迫,也不肯妥协,玷污自己。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 提后三 12) 。感谢主,赐给他们那样的心志。他们为主忍受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他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 林后四 17) 。 

  再者,他们不但有为主受苦的心志,更有为主殉道的灵,为何这样说呢。因为 “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经派定你们的饮食;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 ( 但一 10) 。因为他认识,他主人尼布甲尼撒王是凶暴又霸道,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在他面前恐惧颤兢,他可以随意生杀,谁敢违背他的命令不听呢。他的宠臣太监长尚且如此骇怕,何况被掳者呢。但他们和昔日的摩西一样,向着神是绝对忠心,不怕王怒 ( 来十一 27) 。他们有殉道者的灵;为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生命 ( 启十二 11) 。他们是得胜者,是胜过撒但的男孩子。 

  伍  神主宰的手 

  “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 ... 的委办说,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 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于是委办撤去派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给他们素菜吃” ( 但一 11~16) 。 

  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对他们所信的神,笃信不疑。神既然在古时候,从天上降下吗哪,养活他们的数百万祖宗们;也曾吩咐乌鸦供养祂的先知以利亚 ( 王上十七 4) ;神也必能藉着素菜,白水,赐给他们健康。 

  神悦纳了他们的信心,祂感动委办,好叫他答应但以理他们的请求,冒着生命的危险,让他们试食素菜,白水十天。神也赐给他们健康,结果他们的面貌,竟然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于是委办放心,撤去派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继续给他们素菜吃。如此,他们得蒙保守,不受玷污。神兴起环境印证,并回报了他们的信心。 

  陆  信心的由来 

  经上说, “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 罗十 14~17) 。 

  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被掳时,尚是少年人;他们所以有那样坚定的信心,毫无疑问,他们在家里时曾经听到过,领受过,神的话成为他们信心的由来。可是到底谁把神的话传给他们呢。很可能是他们的亲人们,特别是他们的母亲们,从小就把神的话,传给他们,教导他们,薰陶他们所结的果子。 

  当年,他们的祖先们尚未进入迦南地之前,神曾藉摩西吩咐他们,说, “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懃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 申六 4~9 ;参照十一 18~21 ;十七 18~19) 。神要祂的选民个个勤读祂的话,丰丰富富把所读的话存在心里,全国上下,老幼妇孺,皆藉着祂的话认识神;好叫 “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 哈二 14 ;赛十一 9) 。他们若是遵行,神就应许说, “使你们和你们子孙的日子,在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给他们的地上,得以增多,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样多” ( 申十一 21) 。但犹大国的衰微沦为附庸国,甚至亡国,国民被掳掠的事实,证明他们失败了。从君王,祭司,到人民全体都丢弃神的话,与外邦人混杂,引进外邦偶像,祭拜鬼魔,惹神的愤怒,所以神不得不藉外邦的君王尼布甲尼撒的手管教,惩处他们,这就是神选民的下场。 

  感谢主,虽然极大部分的选民都失败了;但是在任何的时代,任何的境遇,神总是保守一班清心爱主的人。神藉着他们家里的人,把神的话殷懃教训他们。我深信,他们的母亲们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有信心,为神的见证站住,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祂的道,没有弃绝主的名;成为得胜者的由来。摩西,撒母耳,和提摩太的母亲们就是典型的榜样人物。 

  一 摩西的母亲 

  摩西的母亲虽然被法老的政策制度所逼,不得不忍痛把孩子放在箱子里,搁在河边的芦荻中;被法老的女儿收养,但经上告诉我们,由于神主宰的手,在他婴孩时期,实际奶他,养他,教育他的还是他的生母。他的母亲在替法老女儿养育摩西的期间,一定尽心把神的道,神的应许等都殷懃教导给摩西知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 来十一 24~26) 。他后来受神的差遣,行了十大神迹,拯救以色列民脱离埃及的大业。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 申三十四 10) 。 

  二 撒母耳的母亲 

  撒母耳是哈拿向耶和华许愿而生的孩子。她许愿说,耶和华神若赐她一个儿子,必使他终身归与祂。后来神果然使她能怀孕生子。孩子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华的殿,向祭司以利说,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 ( 撒上一 27~28) 。她为自己的孩子拣选了拿细耳人的路,就是自愿奉献给神,一生事奉神的路。 

  “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渐渐长大” ( 撒上二 21) 

  “撒母耳长大了,耶和华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遍以色列地” ( 撒上三 19~21) 。 

  撒母耳有这样爱神,敬畏神的母亲,从小就把他奉献给神,生长在耶和华的面前,好叫他得以亲耳听见神的话,难怪他能成为得胜者,转移时代,带进君王,以色列国度的时代。 

  三 提摩太的母亲友尼基和外祖母罗以 

  使徒保罗对提摩太说,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 提后一 5) ,他又说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 提后三 15) 。提摩太有这样爱主的外祖母和母亲,从小就教导他爱主,虔读圣经,使他从小明白圣经,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有无伪的信心,刚强,仁爱,谨守的灵。难怪他长大之后,能成为基督的精兵,使徒保罗忠心的同工。 

  柒  得胜者之智慧 

  “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 ( 原文智慧 ) 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 ” ( 但一 17~21) 。 

  第十七节很清楚地指出,这四个少年人的智慧,聪明知识都是神赐给他们的。经上一再地告诉我们,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知识 ( 或智慧 ) 的开端” ( 箴一 7 ,九 10 ,诗一百十一 10) ,又说 “神又使祂 ( 基督耶稣 ) 成为我们的智慧” ( 林前一 30) ,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 提后三 15) 。凡是敬畏神,爱神,关心神旨意,爱慕读祂话的人,神都会赐给他们超乎常人的聪明智慧。所罗门因关心如何治理神的众多子民,寻求智慧,神就赐给他超乎人的聪明智慧,可以替神判断神的子民,能辨别是非 ( 王上三 5~12 ,代下一 7~12) 。那爱慕神律法,法度,终日不住的思想者;神赐他智慧,通达,明白的心 ( 诗一百十九 97~100) 。 

  但以理能 “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是因神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 ( 参照但二 19~30) 。凡是关心神,知道祂法则的人,是真正的智慧,聪明人,神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他心里 ( 加一 16) ,能以晓得基督的奥秘 ( 弗三 4) 。天是向爱神的人开启的 ( 徒七 55 ,十 11 ;林后十二 2 ;启四 1 ;结一 1) ,特别是向那有殉道者之灵的人。但以理和使徒约翰都是爱神,关心神国度和旨意的人;他们都有殉道者之灵,是大蒙眷爱的人,所以神就特别使用他们,让他们明白各样的异象,梦兆,启示将来必成的事。感谢神,曾藉着他们写出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使我们明白,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知道神过去作些什么,现今正在作的是什么,将来必成的事是什么。
──但以理书第1章 黄共明 《 但以理书要义 》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但以理书   注释 

  一 1-21 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一 1-2 行事在人,成事在神 

  但以理故事的两句引言,提供了这故事的历史及神学背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尼布甲尼撒曾数次攻打巴勒斯坦。这里提及的围困,发生于主前 605 年,即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按巴比伦的计算法;耶二十五 1 记述同一事件,却采用犹太计算法,从君王登基前的新年算起)。我们要注意这段历史的横面记载,夹有其纵面或神学角度的记载:「主将犹大王约雅敬 …… 交付他手」。这马上把我们引进全书的主线∶ 

  1. 巴比伦对耶路撒冷,世界的城对神的城(奥古斯丁语);这对立在圣经中直至在启示录中达到高潮(参启十四 8 ,十七 5 ,十八 2-24 )。这对立的根源可追溯至创世记三章 15 节的宣告。 

  2. 不管历史如何发展,神仍在至高处掌权。耶路撒冷陷落之时,神的预言也告应验(例如赛三十九 6-7 ;耶二十一 3-10 ,二十五 1-11 ),神按圣约施行的审判(正如先知曾多次警告的)展开了(参申二十八 36-37 、 47-49 、 52-58 )。被掳是对约雅敬的审判(代下三十六 5-7 ),但腐朽其实早已开始(王下二十四 1 )。从表面来看,尼布甲尼撒成大赢家,神的名蒙羞(把神殿中的器皿「收入他神的庙里」,表明异邦神明拿布胜过了耶和华)。但事实上,所有事情都在神的掌握之中(参赛四十五 7 ;弗一 11 下)。尼布甲尼撒最后也承认这点(四 35 )。在但以理身上,约瑟的故事获得重演(创四十五 4-7 ,五十 20 )。 

  一 3-7 在巴比伦的改造 

  在巴比伦,部分以色列人被选召接受精英教育。这几位被选者都是天生的领袖(「宗室和贵胄」),才智过人。他们要接受再教育,并可享受王宫的生活。这样做有几个目的,包括:宗教上的改造(语言、文字和食物都含有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和收买人才(同一时间减弱在以色列人中生产未来领袖的能力,并在教育过程完成后,为巴比伦社会注入一股新力量; 5 下)。 

  他们接受的教育无疑将包括:占星学、占卜及其它「艺术」。这些少年人一开始(早在第三章的事件以先),就需要抓紧以赛亚书三章 1 至 3 节的应许。 

  改造过程之始,就是改名。这几位犹大少年的名字都有宗教意义:「但以理」意即「神是我的审判官」,「哈拿尼雅」意即「耶和华的恩慈」,「米沙利」意即「谁可以像神?」,「亚撒利雅」意即「耶和华帮助」。至于他们的巴比伦新名,似乎是原名的故意变形(提醒读者这些名字有违真理),因有外邦神明的名字藏在其间(例如:彼尔、拿布、阿古)。这些改造意味着身分的改变(不再是神的儿女)和命运的改变(属于巴比伦,而非耶路撒冷);当局盼望常用新名,他们便会潜移默化。 

  一 8-21 通过首次考验 

  前文逐点提出对神忠诚的拦阻后,作者现今记述神如何执行祂至高的计划,加力给祂忠心的子民,胜过各种拦阻。神掌管列国( 1-2 节),也同样掌管个人的生命。参:「主 …… 交付」( 2 节),「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 9 节),「神 …… 赐给」( 17 节)。 

  但以理相信若享用「王的饮食」,他将会「玷污自己」( 8 节;参结四 9-14 )。他的理由可能并非纯为遵守利未记的食物条例,因条例上只禁戒不洁食物,却没有提及酒;也不是因那些食物曾祭过偶像(除非素菜不用于拜祭)。故此,他的决定可能只是反映他希望在能力范围内,不被巴比伦的文化所同化(以及在灵性上受异族模造)。至于他的再教育和新名,他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者的记述显出了但以理的智慧,知道在何时应予以抗拒。 

  但以理被引介为一个忠心的模范,这可见于他令人钦羡的生命:他表达抗拒时态度和蔼(「求太监长」, 8 节;「求你试试」, 12 节),以及他的行为如何得到太监长的恩待、同情( 9 节),以及委办的同意( 14 节)。 

  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吃素叶,喝白水,身体却出奇的俊美。这显然也是神的作为。人可以供应饮食,只有神可以使人健康。 10 天的考验( 14 节)决定了他们终生的食谱( 15-16 节)。 

  此外,神也赐给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特殊的恩赐( 17-19 节)。智慧的增长和真正的成就并不一定要在属灵上妥协;敬虔的人也可以掌握及使用不敬虔之辈的学识。神使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又使祂的子民的软弱显得格外坚强(林前一 19-25 ;参赛四十四 24-26 )。但以理的生平和品格,不仅被刻意地描述得与约瑟相似,更反映了将临的弥赛亚(赛十一 2-3 )。 

  释经家以为本章的结语( 21 节)与十章 1 节互相矛盾。但这结语并非为标示但以理的死期,它更含有神学意义,并非仅作纪年。古列之元年(主前 538 年)亦即犹太人开始重返故土之时(代下三十六 22-24 )。这结语的重点是:但以理可活着看见尼布甲尼撒的作为被扭转。巴比伦王久已不在人世,但神的仆人仍活着,神的子民重新建立。至此,我们可转入描述神的子民面对冲突的记载,以及神的国最后胜利的异象。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但以理书  1:4  

  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神使尼布甲尼撒王于主前605年击败了犹大的约雅斤王,这位巴

  比伦大君掠走了圣殿中的一些宝物并且掳走了一些王室贵胄。自从7年前尼尼微城倾覆以后,巴比伦帝国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国,以致缺

  乏有才干和有知识的人处理朝政。因此,尼布甲尼撒王就把一些俊美、健全、通达各样学问的年

  轻犹大人掳到巴比伦,教导他们巴比伦的文化和语言,以期他们日后可以在朝中服务。但以理和

  他的三个朋友就在其中。 

  1:7  

  给他们起名:如果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要参理朝中事务,就必须首先取得巴比伦的公民权,所以王宫给他们

  改换新名。但以理(即“神是我的

  审判者”)的新名为伯提沙撒(即“巴尔保护他的性命”,巴尔是巴比伦的一位主要神祗);

  哈拿尼亚(即“耶和华彰显恩典”)的新名为沙得拉(即“阿古的仆人”,阿古就是月神);米

  沙利(即“与神一样”)的新名为米煞(即“王

  子之影”或“这是谁”);亚撒利雅(即“耶和

  华帮助的人”)的新名为亚伯尼歌(即“尼歌的仆人”,尼歌是智慧之神,或晨星)。

  这些年轻的犹大人既然成了巴比伦的臣民,就担负着处理朝中事务的责任。虽然他们改换了新

  名,但是他们却立志忠于独一真神(参下一条注释)。 

  1:8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玷

  污自己:巴

  比伦是一个彻底奉行异教道德体系的国家。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受到的训导

  时常都违背神的律法和公义的原则。他们得到了与尼布甲尼撒王一样的膳食待遇——这

  些食物和酒可能是已经供奉和祭祀了偶像的东西。这些食物本是违背神的律法的,而酒的致醉

  性又会使人反应迟钝。 

  1.  但

  以理从起初就立定心志不玷污自己,即使失丧自己的生命,他也不愿意在自己的信仰上折衷妥

  协。我们应当注意到但以理的宝贵之处:此时的但以理已经不能在父母的教导下做出抉择,但是

  因自小心中就存着对神和神律法的挚爱,他就一直从内心渴慕事奉神(参

  申6:7注;参“父母与孩子”一文)。 

  2.  那

  些面临试探时仍然定意忠心持定神的人必将得到神的坚固,而为神站立得稳。相反,从起初就没

  有立定心志要忠于神的人将很难抵挡罪恶,也很难保守自己不效法世俗之道。 

  1:12  

  试试仆人们十天:但

  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得到了王的特别待遇,如果太监长冒然同意但以理的请求,王可能会迁怒于

  他,所以他只好拒绝但以理不食王膳的请求(10节)。

  但以理并没有与他强辩。相反,他待人满有恩慈又不失个人尊严,他找到具体管理膳食的委办,

  提出一项试行10天的用膳计划。 

  1:17  

  神……赐

  给他们聪明知识:由

  于这4个少年人忠心委身于神,所以神也信实地帮助他们。如果

  信徒也努力地忠于神和他的道路,那他就可以坦然地确信神与自己同在,神会赐下成就他旨意

  所需的一切帮助和恩惠。 

  1:20  

  一切事……智

  慧聪明……胜过十倍:经过试验,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身体健康,无所畏惧地站在王的面前。他们一直持守对神的忠

  心,所表现出非凡并超人的智慧和聪明是神大能的有力见证。 

  1:21  

  到古列王元年:即

  主前539年,时值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后66年。但以理直到主前537年还仍然健在,所以他活着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但以理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但以理书第一章   上帝的百姓被掳到异地(一 1-2 ) 

  (一) 

  但以理书以一系列短篇故事开始,这些故事发生于主前六世纪初期,随看耶路撒冷失陷,圣殿被洗劫,有些犹大族的青年,被掳到巴比伦,在他们身上所遭遇的事(参见注解
──但以理书第1章 一章一节 )。他们本身既然是犹太人,流落异地,就感觉到那里的文化,政治制度,与宗教方式,皆与他们自己的不同。 

  他们如何应付所有这些包围他们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压力呢?尤其是在目前,他们被夺去在圣殿敬拜上帝的权利,应当怎么办呢?这圣殿多年以来,一直是他们的宗教,乃至整个生活的中心点。‘示拿地’(是古代巴比伦的一别名),这个名称会使他们想起古时背叛的宁录,曾在那里建造的国度(请参看创十 10 ),及兴建称为巴别塔( Tower

  of Bable 译者注:这个字与巴比伦 \cs16Babylon 出于同一词根),惹上帝大大的不悦(参看创十一章以下)。正是在这个地方,先知撒迦利亚所记载的,罪恶被扔出去,叫它在那里盖造房屋(看亚五 8 以下)。那是敬拜假神彼列(或彼勒 Bel )(参但四 8 ;赛四十六 1 )或玛尔杜克神( Marduk )的中心,对事奉以色列上帝的来说,敬拜假神的要被咒诅。耶路撒冷圣殿神圣的器皿,现在被放在彼勒假神庙中的库房里,这更使他们睹物增怀,想起自己受外族统治。 

  他们处于这种情形之下,应当怎样做呢?他们可以效法有一班被掳之人的榜样,即诗篇一百三十七篇第一、 二两 节所提的,‘他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或者接受先知耶利米在他那封着名的写给被掳的人的信中的劝告(见廿九章),他在信中吩咐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说,你们要盖造屋屋,娶妻生儿女,为你们被掳到的‘那城求平安’。他们要像过去在耶路撒冷一样的,继续地敬拜他们祖宗的上帝,因为上帝仍然与他们同在。他们虽然是在这种外国文化的压力之下,仍应当对上帝忠诚。这故事对这些青年人所要作的抉择,已经讲得很清楚:他们的抉择就是要作全以色列人的榜样。他们虽然认定自己所处的这种环境,随遇而安,但是他们会尽量地使用一切的机会,来尊崇并事奉耶和华他们的上帝。 

  (二) 

  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在主前一六五年左右,有一位在巴勒斯坦地的犹太籍作者,在他的百姓和他的信仰处于极大的患难之际,坐下来写这一卷书,就是我们所称谓的但以理书。他把较早时候的资料,以故事体式编在这本书里面(请看‘绪论 ’),那些故事反映巴比伦的背景,并说明这些实际上是被掳之人在巴比伦城的生活情形,他们在那里的开拓发展。我们将要看到,这一卷但以理书曾写为‘时代的小册子’,用以鼓励在叙 利亚暴 君,安提阿哥.以皮法尼统治之下住在巴勒斯坦,和被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 

  读者一定能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身上,看得出和他性情一模一样的安提阿哥本人的形象。然而,在但以理书中,所提到尼布甲尼撒的经文,以及对他的批评,比我们想像的
──但以理书第1章 如果他想发明这些故事去说明他的论点,更为笔下留情得多。这些描述如此审慎,并且在每一方面皆不符合作者当日的处境这个事实,加强了一种看法,就是说他把较早的资料用在适合作者当时的写作目的。 

  这样看来,这些故事(甚至本书的其余部分)是要依照主前第二世纪,安提阿哥.以皮法尼作王时的背景来理解:而写这书的目的,乃是安慰鼓励犹太人,在这急剧转变的环境,并在外国文化之中得以站稳:那些文化对他们的祖先的教训和实践,在许多方面是含有敌意的。 

  自从亚力山大大帝以来,犹太人就完全处于所谓的希腊文化的新形势下,称为‘希腊化’( Hellenism )。这种希腊化兼收并蓄的混合了许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学,建立了一种和犹太人的传统大不相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并且形成对犹太人的宗教与日俱增的威胁。在巴勒斯坦全境,正如被分散各地的犹太人所在之异域一样,可以看见许多希腊化的城市,受希腊式统治,仿效希腊的政府,创造一种教育方式,按照希腊的体育与青年中心的样式提倡娱乐,鼓励犹太人参加跑马场与大运动场,而异教徒就在那里举行‘公开的宗教庆典’:赞助音乐厅与戏院,在那些场合之中,一切事皆不是‘导人向上的’。有许多犹太人
──但以理书第1章 尤其是青年人
──但以理书第1章 因耳濡目染而被吸引,接受他们的样式,甚至穿起异教徒的奇装异服。他们喜欢别人用希腊的名字来称呼他们,而隐瞒自己曾经受过割礼的事实。就在犹太人实施希腊化的这一段时间之中,这整个的希腊式的文化,在被人称为撒都该教派的祭司阶层之中,已经显出“官式”的支持,以致产生叙利亚与犹太人之间的暴力冲突,而实际上是犹太人同胞之间的同室操戈。 

  但以理书讲出,或者是重行讲出这些故事,其目的乃是为  鼓励作者时代,在外国文化的压力之下要站稳,正如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他们所处的迫害之中站稳一样:这样保证拯救他们脱离那种近在眼前的压力。 

  (三) 

  新约的作者们,一定与但以理书的作者有共同感受,教会一出现立即觉得本身处于同样的危急境况之下。从他们所处的社会之中,多种的压力围逼上来。他们虽属于伟大的罗马帝国,但他们‘却是天上的国民’(腓三 20 ):他们虽属于这个国家,但他们知道本身乃是‘圣洁的国度,属上帝的子民’(彼前二 9 )。他们是在异地居住的,属上帝的百姓;他们在外国的文化之中作客旅,作寄居的,而不是定居。他们的家乡在另外一个国家,他们属于一座城,那城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请参看:来十一 10 ),他们对这位上帝要绝对忠诚。 

  他们应当成为忠诚的巿民,包括在他们的社会事务上,以及对其文化的坦诚方面,皆‘顺服有权柄的人’(罗十三 1 )。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善良可靠;但又要与世人有别。使徒保罗觉得他有一个本份,要警告在罗马的基督徒同道,所以他写信劝他们:‘不要让这个世界把你们挤进它的模式里’(罗十二 1 英文斐律斯译本 J.

  B. Phillips 直译)。他们不单单要在宗教敬拜上,并且要在生活方式上,与不信之人有别(请参看:彼前一 15 )。 

  主耶稣对于祂的门徒所将要受到的种种压迫,并不存幻想;祂事先就告诉他们,将要被捉拿,受鞭打,被出卖(参看:可十三 9 )。但是他们身在异地,要继续负起作上帝子民的责任:他们要作世上的盐(要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上起防腐作用,保存良善);世上的光(使社会认识它的本相,以及上帝拯救世人的目的);他们要作狼  中的羊(准备好一旦需要受苦与受死,每天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上帝作活祭)。 

  (四) 

  奥古斯丁( Augustine )叫我们记住,基督徒是在同一个时间,生活在两个城巿之中:暂时的和永远的,旧耶路撒冷和新的圣城,既在地上、也在天上,他是属于双方的公民,双方皆叫他效忠。 

  这一幅图画对现代人并不生疏。不过即使有人作这样的拣选,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与世俗和它的召唤完全隔绝
──但以理书第1章 好像许下圣愿的天主教修女一样,据说她们每天晚上睡在自己的棺材里,因为她们将来有一天就要用棺材埋葬自己,所以她们每日这样提醒自己,她们不属于这个世界,乃属于未来的世界。不过,对大多数的基督徒来说,是无可拣选的,不能随心所愿。他们要在外邦的文化之中,过  上帝百姓的生活。 

  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最为明显的也许是官方宣布为无神论的国家或社会中,在那里,除基督教以外,其它宗教为合法的。压力常常不是突然而来的,但它们日积月累的力量却相当可观:社区认可的传统习俗,其政治上或是宗教上所假定的前题,其道德价值,其对宗教及反对宗教的姿态,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等。在这些因素受到特定的许可,或是合法的公布时,结果处境就会变成压迫,抵制对上帝的忠忱,并且信实受到考验。处在那种环境之下,效法变成为妥协,而妥协则与世界合作:与仇敌合作岂不是出卖吗? 

  不过这些压力,并不单单被限制在像以上所述的那样社会之中。这些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见之于有悠久的基督教传统之国家之中。商业上与社会上的伦理道德,不断降低的道德水准,对物质的更为重视,在私人与公众生活中,基督徒影响力的削弱
──但以理书第1章 这一切皆创造出一种文化气候,给信心的实施,和福音的传扬带来困难。 

  今天正如安提阿哥的时代一样,但以理书之中的故事强化上帝子民的信心,并使他们有力量作决定。 

  打倒了,却不至死亡(一 1-2 )(续) 

  (一) 

  这几节经文提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主前六 ○ 五至五六二年)‘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在主前第六世纪之初,巴比伦帝国的势力已达到  巅状态。有两个强大的堪以与之争竞的国家,就是埃及和亚述,皆被巴比伦打败了。所以尼布甲尼撒这时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巴勒斯坦,它在军事上和战略上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并控制由埃及通往东方的商旅要道。犹大王约雅敬于主前六 ○ 一年,被迫向尼布甲尼撒进贡三年之久。后来,他在主前五九八年背叛。正当尼布甲尼撒挥军向西,那时约雅敬死了,他的儿子约雅斤接续他作王,但他在位只有三个月,尼布甲尼撒就攻占了耶路撒冷,将耶和华殿里宝贵的器皿,以及许多犹太人带走(主前五九七)。 

  接续约雅斤作王的是他的叔叔西底家,西底家不听先知耶利米的劝告,在主前五八八年背叛巴比伦。巴比伦军队再一次围攻耶路撒冷,共十八个月,圣城在主前五八七年沦陷,巴比伦王先在他面前杀了他的众子,再挖去他的眼睛,把他带到巴比伦。耶路撒冷被火焚毁,城中有更多的犹大居民被掳。这是主前五九七年(请参看:王上廿四 14-16 )与五八七年(参看:王上廿五 8-11 )的两次被掳,之后在主前五八一年(请参看:耶五十二 28 以下)还有一次规模较小的被掳。 

  在主前五九七年被掳的人中,显然有犹大的精英分子,即受到教育程度最高,最有智慧最虔诚的人士(参看:王下廿四 14-16 ;耶廿九 1 ),耶利米称这一班人为‘好的无花果’,这是和那些剩下来的人相比而论的:剩下来那批人则是‘坏的无花果’(参看:耶廿四 5 )。不要以为这一批被掳之人是作奴仆,他们实际上乃被认为是外国人,享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可以在自己本族人的社区之中,建造他们的房子,并且能与留在巴勒斯坦的亲戚通讯。 

  这种情形虽持续好几年,但是有证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被掳之人皆满意这种情况。可能经过主前五八七年犹太人的背叛,他们则受到较前严厉的待遇,而被使用作为奴工,替巴比伦王做建筑的工作。例如,以西结书卅四章廿七节预言,那日子将要来到,上帝要折断他们所负的轭,救他们脱离那些奴役他们之人的手。以赛亚书十四章三节以下,应许他们将脱离愁苦、烦恼,和被迫作苦工,而得享安息
──但以理书第1章 这些在以后的记载中,也反映出这种情形(请比较:赛四十二 22 ;四十七 6 ;五十一 23 )。 

  主前五六二年当尼布甲尼撒死后,他们被掳将近结束时,很可能每况愈下。尼布甲尼撒的悠长和强盛国势之后,接  就是国势的急速衰落。他的儿子以末.米罗达( Evil Merodach ,主前五六二至五六 ○ 年)被尼立革力沙( Neriglissar ,主前五六 ○ 至五五六年)所杀,而后者统治期间,明显有许多叛逆与阴谋。他的儿子拉布西.玛尔杜克登基九个月以后,就被一批贵族阴谋杀害,他们立拿波立度作王(主前五五六至五三九牛)。 

  拿波立度原是哈兰本地人,有亚述谱系( Assyrian ),他的母亲曾经作过月亮神辛( Moon-god

  Sin )的女大祭司。他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并且很喜好搜集古物。他登基不久,就离开巴比伦,前往西方,他在那里显然住了十年,而其中的大部分是住在阿拉伯的提马。由于他不能容忍百姓信奉与他自己所信(拜月亮)不同的宗教,并且他有许多建筑工程,需要大量金钱与奴工,所以在他的王朝统治下,被掳的犹太人之情形变得更坏,这并非不可能的事。他在主前五三九牛被波斯王古列打败,遂结束了巴比伦帝国。我们在以后还要看到拿波立度在但以理书之中,是一个值得注意之人,因为在这一卷书的零星记载之中,作者把有 关这个 君王的一些传说,归于尼布甲尼撒本人(请看四 28-37 注释
──但以理书第1章 王的疯癫与恢复 ;五 1-5 的注释
──但以理书第1章 伯沙撒之筵席 )。 

  (二) 

  以上所说的,就是这一卷但以理书的背景,它既对作者,又对读者讲述关于主前第二世纪他们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之情形,不单单当犹太人处于异族文化之中,并且也说明上帝的子民在外国的压迫之下。他们因为持守祖先的宗教信仰,不单单受到伺隙而入的希腊化之影响的攻击,并且也受到叙 利亚暴 君,安提阿哥.以皮法尼肆意的血腥镇压。 

  当读但以理书中的故事时,心中马上想起安提阿哥虐待犹太人的情形,是非常自然的。例如,从尼布甲尼撒/拿波立度的形像中,他们会想及安提阿哥,而巴比伦人抢夺耶路撒冷的圣殿,会使他们记起在他们的时代,安提阿哥所犯的亵渎圣殿的类似情形。在主前一六九年,因为犹太人不承认孟力劳( Menelaus )为大祭司,不愿意在他的统治之下,安提阿哥乃下令大屠杀,污秽耶路撒冷的圣殿,抢劫其中的金银圣器皿,连同圣殿之中的装饰与其它贵重物品。他就在那一年自称为‘以皮法尼.阿提斯’的称号(即‘上帝显现’的意思)。再过了几年,他更发行了铸有很像他自己的宙斯神面貌的货币!他在主前一六八年,再一次攻击耶路撒冷,而这一次是在安息日,他知道犹太人在这一天不会抵抗;任令军队屠杀许多百姓。圣城被放火烧毁,财物被劫掠,妇女和孩童被带走作为奴仆,对余下的百姓抽以重税,许多土地被没收。圣殿受异族人的控制,而圣城本身则变为敬拜外国神只之处。但这还没有到达最悲惨的地步,安提阿哥的险恶又从政治转到宗教上。他决定要把犹太人的宗教完全扫除。在他严厉的禁令之下,不准犹太人再按照他们祖宗的律法生活。他对于使犹太人有别其他民族的畿件事下令禁止
──但以理书第1章 行割礼的仪式,阅读律法,以及遵行献祭与守圣日的节期。违背王的圣旨之人就要被处死。他下令筑起给偶像献祭的祭坛;吩咐犹太人吃猪肉,并且用礼仪上不洁净的动物献祭。安提阿哥的最大恶行乃是他在主前一六七年,在耶路撒冷圣殿之中,设立一座给宙斯神戏祭的坛(显然也有一个敬拜的表号,或是供人崇拜的像),在这座坛上献燔祭(请看八 13-14 注释
──但以理书第1章 几时才应验呢
──但以理书第1章 痛苦的呼声 ;九章 25-27 的注译
──但以理书第1章 还有一个七 )。他吩咐犹太人将猪肉献在这个坛上。既有酗酒之事,又有荒淫之行:他强迫犹太人参加外邦人的宗教仪式,并且要参加庆祝希腊罗马之酒神巴库斯的游行。凡不肯依从之人,就会被处死。 

  大祭司孟立劳和他的许多祭司皆准备与敌人妥协。其他有人则在极大的压力下屈服。另外还有些人‘宁死不愿沾染污秽而干犯圣约,以致使众民同遭杀戮。’(玛喀比传上卷一章六十三节)。其中许多忠心至死之事迹
──但以理书第1章 在玛喀比传上下卷之中有特别记载
──但以理书第1章 讲到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不过,不久以后,犹太人的抵抗力量又告恢复,先在一位名叫马他提亚的年长的祭司领导之下,而后是他的后裔哈斯模年与玛喀比。玛喀比的反对安提阿哥统治,重写了犹太人的一页新的历史。 

  有些人把他们的盼望寄托在军事力量:另外有些人盼望上帝亲自干预,来拯救祂的百姓。但以理书的作者是属于后一种。他以写出过去的英勇故事,并且以讲述异象与异梦,说明上帝的智慧与供应的奥秘,来鼓励他的犹太同胞,在上帝帮助即将来到之际,持守他们的信仰,并且在他们的行动上,相信上帝的迅速介入。上帝能够拯救他们脱离困境,即使不然,祂也一定会赐他们智慧与力量去得胜。 

  (三) 

  现代历史作出有力的见证,证明这一切不仅是对古时,在不同类型的 暴 君统治下的犹太人与基督徒有直接关系,也是对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完全适合。在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有一位瑞士作家陆蒂( Walter Lu/thi )写了一本书,名叫未来的教会( The

  Church to Come ),文中有许多解释但以理书的讲章。李德( D. H. Read )在他的译者注解中,提出如下见解:‘从以下各页的内文里,你将从中欧的大鼎中,听见一个声音,用 全然现代化的 语气,忠实的解释但以理书’。在该书的自序里作者解释说 : ‘对但以理书的解释,含有一种信念,就是它使人越发相信,这卷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时常以令人非常惊奇的方式,含有一个特别的信息 …… 。我们并不是讨论一个已经熄灭了的火山。但以理书乃是一个活火山。所以如果有人以为研究但以理书是玩死了的火山灰烬,只为了开导或其他目的,他应当知道,他正在玩火。’ 

  但以理书对于在德国纳粹统治之下,欧洲的犹太人聚居之处( ghettos ),劳工营,煤气室(译者注,那是希特勒下令,将拘捕的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送去烧死或毒死的地方,据估计被纳粹德国杀害的犹太人,逾六百万),对于在德国持守纯正信仰的教会( Confessional )的教友来说,活灵活现的显出其适合现代情势。那些人面对极大的危险,不愿保持缄默,宁愿受苦也不屈服。但以理书对现代那些宣称决心与需要基督的人较量的国家,也是同样适用。在东欧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政府大厦屋顶,面对  大主教的大厦,在那顶上有一只巨大的鹰的铜像,嘴里含看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这种表号当然想说明,这个国家在起初是想维护基督教的信仰,并作为一种传福音的器皿。不过,现在有许多人,他们把这种表号当作一种非常不同的解释。那小小的十字架,既被摧残而破坏,属上帝的百姓,也就与主基督一同受苦。 

  在像以上的这样的环境之中,但以理书的信息,也就越发清澈宏亮,发人深省,它鼓励忠心的基督徒站立稳固,持守信仰,上帝与上帝的国即将来临。 

  罗致才俊(一 3-5 ) 

  (一) 

  巴比伦王并不以俘掳到一班人身体,把他们从犹太人地带去他那里为满足,他还想获得他们的心。于是他定出一个施教改造的方法。他们虽然是外国人:如果给他们好的物质享受的话,就能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准备给那些接受所定的训练课程合格的人选,有极好的升级发达的机会。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他心中的要求。只有顶尖的人物,才能达到他的理想:而这些人只有在犹太籍的贵族,王室成员之中,才可以找到。但只是出身于名门还是不够,要想配合他的计划,这些人必须是少年人,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善于应变、能干且有清醒头脑。如果有这些恩赐与资格的话,他们就最能善用国王赐给他们的机会。 

  这一项训练,包括一个为期三年学习‘迦勒底的文字和语言’的课程。‘迦勒底’一词,是尼布甲尼撒时代,用于描述他父亲尼布波拉沙所创立的巴比伦王朝。不过,在后代的着作里,这一词则含有第二种意义,即指一班颇有势力的巴比伦的祭司,他们以精通天文学、占卜、和魔术而称着
──但以理书第1章 也许因为到这个时代,这祭司阶层是一度强盛的王朝所剩下的唯一可以认出的遗迹。在但以理书的记载中,只有两次暗含这个第二种意义,这种解释符合书中别处对迦勒底人一词的用法,与被称为智慧人、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意义相符合。 

  这一班少年人所学的‘言语’,是指苏默族( Sumerian )的言语,它是祭司们在举行综错而奥秘的宗教仪式时,所用的神圣的言语;它要用许多年的时间才能精通。‘文字’则指一种复杂的楔形文字,用劈尖了的楔刻在还没有凝固的泥版上。 

  巴比伦王想罗致才俊之士,好训练他们担当这种有权势的高位,这种职位会赋予他们具有神与人的权柄。他们甚至可以享受提供给皇族的特权,享受国王的饮食。这个故事使我们想起创世记的约瑟,将饮食给他的哥哥们每人一份(请看:四十三 34 );还有被掳的犹太王约雅斤,据圣经以外的资料说,他也受到同样的待遇。巴比伦现在需要招募新秀,金钱不成问题,要紧是最好的
──但以理书第1章 供给每个成员一切所需,给他们最好的训练。 

  我们在下面就会看到,但以理书所讲的故事,甚至一开始就说明巴比伦人的智慧,不足与上帝赐给信祂的百姓的智慧相比。 

  (二) 

  关于教育的重要性,犹太人既然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而在主前第二世纪,但以理书的作者与读者也必然认识。只有到了以后,才有把称为正式的教育引进犹太人的生活之中的凭证,这种正规教育的开始,可能是在主前第一世纪初叶,受到希达之.便.西门( Simeon

  ben Shetach )的影响力而创立的。根据可靠的传说,他创立耶路撒冷的学校系统,而这种影响力传播得非常的快,对一般的百姓有极大的好处。它以学习摩西的律法为基础,提供一种基本教育的广泛系统。这种教育制度,在主前第一世纪末叶,受迦玛拉.便.约书亚的影响,在他的鼓励之下,小学又由耶路撒冷,传播到散居各地的犹太人。 

  但是远在这种尝试建立正式教育之前,早已有文士学校的设立,这与会堂有密切的关连;犹太人不分老少,皆在那里学习从律法,或妥拉(译者注,就是旧约的摩西五经),而来的智慧的教训,这表现在人的敬畏上帝,与为人正直方面。就是写这一卷但以理书前夕,在主前一八 ○ 年左右,在便西拉的着作(便西拉智训 Ecclesiasticus )之中,就有清楚的例子,这书反映出在那个时代,文士派智慧学校的传统的犹太教教义。他在这卷书的一开头就认定:‘智慧都是从主那里而来的’(便西拉智训一章一节),接  又把上帝的律法,与上帝的智慧,等同看作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美好的礼物(请参看:廿四 23 )。学习上帝的律法乃是中心并且应当普及一切,包括整个的人生,以及所有人类的利益与关注。这是在文士学校与会堂中,继续加强的,而会堂在旧约与新约中间,以及在它以后的一段时间,对于在巴勒斯坦,以及被分散各地的犹太人,皆有极深的影响力。我们最好要记住,犹太人的会堂,不单单是一个祷告的地方:它在实际上也是一个‘研习之屋’(伯思.哈米德拉西 Beth Hammidrash 的说法),人在那里研读上帝的律法;不过,是在赞美与祷告的气氛中进行。 

  这种谨守上帝的律法,与研读上帝的律法,在玛喀比革命时代清楚的表明出来。那时,犹太人的抵抗运动曾支持哈西典派(或者称为‘虔敬人士’),这一卷但以理书的作者,可能属于他们这一派的一个成员。他们实在已经准备好,在必要的时候,宁可一死以维护他们的信仰。这是真正智慧,是他们实际关注的唯一的智慧形式。尼布甲尼撒所给予这班犹太少年的教育,连同他的一切引诱,以及传授秘密的知识,皆不能与从学习上帝的圣洁律法,所得的智慧相比。 

  (三) 

  对于尼布甲尼撒用他的‘三年计划’,来教育这此二‘没有残疾’的少年人之兴趣,在许多世代以后都有不少类似的事,他们这种精神的继承人,生活在每一个世代,在普通学校,大学,军事院校、政治院校,技工学院与其它的高等学府之中
──但以理书第1章 皆拣选最优秀的青年,来如以训练,以达到他的目的;按照他所指示的方针,使他们中立,给他们再教育,使他们的哲学思想适合认可的理想。如果不肯顺从的话,他甚至会把他们送进精神改造院去。他既颁下旨意,他们就应当思想,并且决定何为他们所应当相信的。 

  在现代大多数的国家之中,这种强大却也是脆弱的工具,能够随时把青年人的思想塑造得或好或坏,这种工具是在国家制度之中
──但以理书第1章 说它强力,乃是因为它对许多人的生命有极深的影响力:而说它脆弱,则由于极容易走上歧途。在有些国家之中,对儿童有强迫性的军事科学,与政治思想课程,曾引起尊重人身不受侵犯和思想自由的基督教会和非基督教人士的关注。但另一些国家也有夸耀其制度和他们的人民的自由之危险存在。偏见与宣传,能够很快的潜入这些科目的教训之中,例如:历史、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与物理等等,更不用说宗教。 

  教育在基督教的计划中,一直占有中心的地位。奉主基督之名,它驱除人的无知和恐惧,传播知识之光,鼓励持守真理。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教育并没有常常成功,它反而常常是灌注思想,不是为真理而教导真理,而是放任偏见,太过关注保持传统,或是教义。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以免走上尼布甲尼撒的道路,我们要仔细地分辨教育与灌注思想,劝导与压迫,真理与宣传。 

  这样,教育既可以成为尼布甲尼撒造成他个人私党的工具,也可能有助于人明白智慧是上帝给人的最好恩赐,只要人肯顺服祂和祂的律法。但以理书给我们保证,上帝的智慧,强过人的智慧:真理比虚伪更为有力,尼布甲尼撒的一切努力,必然徒劳。 

  改名(一 6-7 ) 

  (一) 

  棍和石可能打断我骨头;

  但改名却对我毫无损伤。 

  可能是这样,但也可能不是这样,对这故事中第一次提名的少年人,很可能太监长这样改他们的名字,一定会很不高兴。他们的希伯来文的名字,是见证他们祖宗的上帝耶威(或称为耶和华),也见证他们对祂的信仰。这四个人之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有‘以利’ EL 字母(译者注,但以理 'Dani-el' ,米沙利 Misha-el );‘以利’是‘上帝’的意思。另两个人的名字之中有 " ( Y ) ah" ,哈拿尼雅是: Hanani-ah ,亚撒利雅是 Azari-ah ,它是上帝的圣名耶威 Yahweh 的一种方式。因他们现在负起新的任务,所以太监长给他们新的巴比伦人的名字;这些名字含有,或者与巴比伦的神只有关。这样,‘但以理’这个名字原意是‘上帝已施行了审判’;现在变成‘伯提沙撒’,则是‘愿他(是否指外邦神巴力 Bel 呢?)保护他的生命’。‘哈拿尼雅’本来是‘耶威曾以恩慈待他们’的意思;现在变成‘沙得拉’,这是一个不太着名的名字,不过它显然与巴比伦人的大神玛尔杜克( Marduk )的名字有关连。‘米沙利’本来是‘谁像上帝的意思呢?’;现在变成‘米煞’,是一种语音转讹,而它的意义也是令人难解:‘亚撒利雅’,原来的意思是‘耶和华曾赐下帮助’,现在变成‘亚伯尼歌’,这可能是‘亚伯.尼波’( Abed,

  nebo 误读成 Abed-nego ),它是在以赛亚书四十六章第一节所提到的、巴比伦之神‘尼波’;而亚伯尼歌则是‘尼波的仆人’之意。(关于旧约中别处出现的人名,以及在增添的圣经资料之中的名字,请看:注解 2
──但以理书第1章 一章六至七节 )。 

  有人曾提出一个意见,认为在但以理书中所见到的,这四个少年人的希伯来文与异教徒的名字,不须要斤斤计较的按宗教上,正如按文字上的依据来解释:在这里所要表明的,是想把两个不同的传统、镕合在一起。不管这种看法正确与否,希伯来文的风格在这一段经文之中,和接  的但以理书三章廿三节以下的‘三青年之歌’(次经对此有进一步的说明)中占优势。 

  对这几个希伯来少年的改名,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在主前第二世纪的最初的读者,总可能从这个故事里,看出它有一个暗示,那就是在他们的时代,有一种越发增长的习惯,想给犹太人的孩子,取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名字;因为成年人以为取希腊文的名字,表示他们同情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希腊化。与但以理书的作者同一个时代,有两个着名的例子
──但以理书第1章 大祭司约书亚( Joshua )与米拿观( Menahem ),人皆知道他们的希腊文名字是耶孙( Jason )与门尼老斯( Menelaus )。 

  关于更改名字这件事,在古代记载的历史中,当然会常常见之于被征服的民族身上。犹太人的先祖约瑟的名字(被法老改为埃及的名字),就是最适当的例子(创四十一 45 )在以后经历许多的世代,还有无数的较小的例子也是一样
──但以理书第1章 从埃及法老王的强迫劳工,到欧洲的‘外来工人’( "guest-workers" );从在巴比伦的希伯来人奴仆,到在西方国家中的非洲奴仆;从古代文化之中‘被贬为奴’,到二十世纪自东方来的移民
──但以理书第1章 因受到政治、宗教、贫穷,或战争的压力,迫使他们放下以前的身份地位,而改换一种生活方式、外貌,甚而采用他们前往居住地之人的名字。 

  (三) 

  在希伯来人的心目之中,名字不单单是一种‘标记’,一个称呼,而是具有更多的意义。它含有‘精魂’,这人的特征,表明他内在深处的真我。这样他的名字可能随  他本身的环境剧变而更改。于是那个‘狡诈的’雅各,在遇到上帝的使者改变他的整个生命以后,改名为以色列,这是‘上帝得胜’的意思(中文和合本说他与上帝与人较力,都得了胜,请参看:创卅二 28 ):西门变成彼得,即‘磐石’的意思(请看:太十六 18 );扫罗改名为保罗(请看:徒十三 9 )在这每一件事上,都有一个急剧改变的经验,以改变名字来标志。 

  基督的信徒,获得一个新的名字(请看:启二 17 ):无论他去到什么地方,都要带  上帝的尊名(请看:启廿二 4 ):他要为上帝的名字作见证(请看:徒八 12 ),不失在异教徒中生活的方式(请看:彼前一 15 ):在这个尊名前,万膝都要下拜(参:腓二 10 )。基督徒在这个世界的外邦文化中,在那些很想毁灭他的信仰、强迫他依从他们的习俗中,他总有一种责任
──但以理书第1章 并且是极大的权利
──但以理书第1章 去带  主基督的尊名,并使别人信服。 

  饮食和信心(一 8-16 ) 

  (一)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现在面对  他们的第一次实际的试炼,看他们究竟用不用摆在他们面前的佳肴美酒,作为他们‘修饰整齐’,侍奉国王的应通过的一关。这种形势存在两个困难。对忠心的犹太人来说,按照摩西的律法,有些食物是他们不可以吃的(请看:利十一 4-12 ;申十二 23 以下),而目前放在他们面前的这些‘佳肴美味’,不可能保证他们免犯这些禁令。此外,王所派定他们的饮食,一定曾经祭过偶像,或多或少与敬拜偶像有关。这两种情形下的食物,在犹太人的礼仪律法上,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不可饮食的。作为犹太人,他们必须保持忠于他们的上帝。 

  他们对宗教上的顾忌,是非常强烈的,所以他们要求不用王给他们所预备的酒和膳,只要吃素菜与白水。太监长对他们的态度虽然友善,却不愿意照  但以理的要求去做。但是他手下有一名官员,称为委办。他倒敢冒险,答应但以理的要求,给他们十天的时间作试验,来看一看结果怎样。满了十天以后,这班少年人的信心,和这位委办的乐意合作,被证实结果满意,因为他们看起来比较另一批用王的酒膳之人,更为俊美肥胖。 

  (二) 

  这里所指的用素菜和白水,以代替佳肴美酒,当然与吃斋或是不饮酒这两件事无关!这乃是指这班少年人对他们的律法礼仪一丝不苟。他们的要求,生动的说明了食物条例,与圣经订立的有关(律例),包括他们祖宗所认定的传统,对虔诚的犹太人的重要性。 

  远在何西阿先知时代,犹太人就把外邦人的食物,视为礼仪上的‘不洁净’(参向九 3 );这对离开以色列本土,住在外地的希伯来人产生相当大的问题。在以色列人被掳初期,对讳忌吃那类的食物,一定更为强调;礼仪的律法和庆祝的仪式,从忠心的犹太人的宗教观念看来,必然占有一个显着的地位。但是只有到了两约之间的这段时期,饮食的律法和条例,才变得真正引人注目。犹太人相信他们本身与别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既是承受上帝的律法之人,也是承受上帝启示的。他们对于摩西五经(妥拉)之中所定的饮食条例(律法)的严守,就是要公然,甚至于卓尔不凡的表明他们与别族不同的一种方式。这在大约主前二 ○○ 年的‘多比雅书’( book of Tobit )中有类似的说明。多比雅本人记录,当他的兄弟和亲族,被掳到尼尼彻的时候,‘我的同胞和同族都吃外邦人的食物’,而他本人则禁戒不吃(请看:多比雅传一章十节以下)。照样,在犹滴传中女英雄犹滴( Judith )也不愿接受荷罗否南( Holofernes )所给她的饮食(犹滴传十二 2 ),因为就连在饮食条例之中的最小的细节,都是十分重要的(请看:犹滴传八章四至六节;十二章一至九节)。 

  但是描述更为生动的,是来自玛喀比的时代(玛喀比大约与写但以理书的时代相近),以及在他以后的年日所提到的事件。正如我们已经看到,安提阿哥.以皮法尼极度冷酷无情,强迫犹太人吃猪肉,参加异教的许多礼仪与活动,否则就处以死刑。而虔诚的犹太人都明白,这件事是对上帝的律法之轻侮。他们有许多人看出,这里面所含的原则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在必要时,宁愿一死,也不愿意出卖他们宗教上的忌讳。有许多人确然是那样行了。例如,在玛喀比传下卷六章十八节,讲到一位年老的主要文士以利亚撒的故事,他‘被人逼迫  吃猪肉,但是他宁愿荣耀地死去,不愿意活  受污辱,所以他甘心拣选残酷的刑具。’在第七章,那里讲到有一位母亲和她的七个儿子,皆因为不肯吃‘不洁净’的食物,被安提阿哥下令,一个一个的处死。在玛喀比传上卷一章六十二节所讲的故事,情绪上虽然不称是十分激动,但可能在历史性方面更为准确,那里提到‘虽然如此,以色列人中仍有许多人刚毅不屈,志愿坚决不吃不洁的食物’。在那种环境之下,但以理书故事所说的这四个青年,不会不明白他们的立场。他们必须谨守上帝的圣洁律法而不违,到了时候,上帝必赏赐对祂忠心的人。 

  (三) 

  关于礼仪律法的整个问题,特别是饮食方面,在一般来说,给早期的教会提出一个极大的问题,如果他们想避免分裂的话,这问题就必须早日解决。主耶稣的教训和榜样,必然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在教会的大争辩之中,不管你是否固守这种原则,作为基督徒,对犹太人律法上的规定与习惯,总须要留意。在福音书中,把主耶稣描述为贪食好饮的、税吏与罪人的朋友(请看:太九 11 ;可二 16 ;路五 30 ,七 34 ),主耶稣对于礼仪上的不洁净,有祂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看见在马可福音第七章记载,有些法利赛人批评耶稣的门徒,用‘俗手’吃饭,就是用没有洗过的手吃饭。法利赛人的抱怨不是根据肉体上的不洁净,乃是因为没有遵守与礼仪上的洁净有关的传统,这一项就好像律法本身一样,对人有约束力。主耶稣论到那些食物的律法,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七 15 )。所以马可记载祂的教训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七 19 ;请参看:路十一 41 )。这不是说进到人的肚子里的,能污秽人,乃是说从他的内心所发出来的,才能污秽人:其中包括:‘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七 21-22 )。这样的教训,在它的见解上与质素上,皆是一种革命。无怪乎祂的仇敌把祂当作对他们业已奉行的宗教的一种威胁。祂所注重的,不是在礼仪上的正确行为,乃是在道德上可以蒙上帝悦纳的态度
──但以理书第1章 对于上帝所亲自提出的要求,人应当完全像祂自己的完全一样(参看:太五 48 )。主耶稣的门徒必须学习能分辨内在与外表,形体与精神:并且在死守律例与道德灵命的价值上,分辨它们的差别。 

  但是这是一个不容易学习的功课,我们从使徒行传十章九至十六节,可以清楚看出,那里可能这样说:教会已经奉上帝的命令,在实际上废除旧约时代的食物条例,彼得在异象之中听到上帝的吩咐,不要将上帝所洁净的食物,当作不洁净的
──但以理书第1章 另外一种‘纯正’的律法
──但以理书第1章 叫他们遵守。彼得在这个异象之中看见一块大布从天降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声音吩咐他,将那些食物宰了吃。但是他争辩说他从来没有吃过,在律法上是凡俗的,或是不洁净的食物。他这句话也说明,他现在乃不愿意吃!上帝的声音第二次又警告他:‘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十 15 )。 

  这个功课虽然是很清楚,但是许多人学得很慢。基督徒团体对于遵守犹太人的饮食条例这件事,在教会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一谈话的热门,并且在守传统的犹太基督徒,与‘希腊化’的基督徒之间,起了重大的争论。(请参看:加二 11-13 ;西二 16 。)他们经过了仔细寻求以后,终于在耶路撒冷那次值得赞扬的会议中,获得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基督徒应当‘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样你们若能禁戒不犯,就好了。’(徒十五 29 :请比较十五 20 )。 

  保罗对这件事的判断,是既有趣,又非常重要的:‘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  爱人的道理行 …… 。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罗十四 14-15 , 21 )。换句话说,那一类的律法要求,它们本身算不得什么,唯独基督徒的爱心,要求人对于在这一类的事上信心软弱之人,要表现出极度的同情。 

  在哥林多前书第十章里面的故事,说明这一项原则。我们看见在那一章记载,在哥林多教会,有些基督徒因为他们享有食物条例上的自由而夸口,尤其是对献给偶像的食物的条例,也不理会。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所作的,以及自己所要去的地方。他们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他们与其它的基督徒切断了,这些基督徒一直关心吃“不洁净的食物”和酒,与擘饼和饮主的杯的良心问题! 

  保罗同意那些人,在接受邀请丢到不信之人的家里的时候,他们桌上摆上什么,就吃喝什么,不必有不安的良心,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林前十 26 )。但是,如果有其它的良心软弱的基督徒,对于那样不合乎礼仪的行动,产生了怀疑,怎样办呢?保罗的答覆是斩钉截铁的,他说,为那人的良心缘故,就不要吃(参看:林前十 29 )。这一类的事情,虽然皆可能算是合法,但不一定都有益处(见十 23 )。‘自由的’基督徒也不例外,必须极力迁就他‘软弱’的弟兄(参:十 33 ),这样避免使上帝的教会受到亏损(参十 31 )。他在以后的两章中提出他这样讲和基督徒应当采取这种行动的理由。首先,教会乃是肢体相交的团契,如果有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也就和他一同受苦(十二 26 );其次,在那个团体之中,促使基督徒生活的动力,并不是高超的知识,乃是出于体验的爱心(参看:十四 1 )。保罗叙述基督设立圣餐的源起,并且警告基督徒,不可用错误的态度彼此对待来享受圣餐,以免干犯主的身和主的血。这样做,在那里吃喝就变成神圣的一件事,并且不是别的,乃是做了上帝所赐予的神圣的事。 

  在新约中的这些经文,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的故事所指出的不同,后者唯一的目的,乃是说明这一班青年对他们的上帝之忠诚。不过,有趣的是当我们把犹太人的这件事,转为基督徒的功课时所看到的。主耶稣的信息乃是,不必拘泥于字句,只要  重精意:律法的要求,应当以道德的回应,与彼此相爱取代之。 

  忠心的赏赐(一 17-21 ) 

  (一) 

  我们已经看到,刚才所讲的故事,提醒主前第二世纪的犹太人切记,如果他们想保持律法礼仪上的‘洁净’,以讨上帝的喜悦的话,他们就应当在饮食方面,丝毫不可马虎。但是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却有点不同。它乃是证明,犹太人处在新环境之中,并不需要背叛他们的社会立场,或放弃他们的晋升机会,而保持对他们历代沿传的律法的忠心。在约瑟被卖到埃及为奴,以后做了宰相:与尼希米在波斯王宫里有了显要的高位,这些故事皆清楚说明了这一点。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的故事,是对于所有被分散的犹太人,再加上一种鼓励,叫他们对上帝保持忠心,并且要完全相信,上帝必然会看顾属祂之人。 

  但这里实际记载的他们所得到的好处,并不是物质上的丰富与获得高位,虽然他们也有了这一结果。但他们所得的赏赐,乃是身体强健,容貌俊美,并且有聪明智慧。他们不单单在外貌上看起来更为健康,并且有过人的‘智慧聪明’,他们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甚至在极短的限期内,他们竟能精通迦勒底人的文字和学问,正如约瑟和摩西在埃及法老的王宫里学到各种的才艺一样。这不单单是学到一些技巧,而是上帝所赐的恩赐;上帝藉  那种智慧,把恩赐赏给对祂忠心之人。 

  这里所提的学问、文字技巧和聪明,在我们一看就会知道,它一定与巴比伦人视为光荣的行业,就是我们从这卷书里已经看到的,做祭司这一行的秘密传统有关。就连这种高技巧,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也远胜其它众人!他们靠  看上帝的良善,竟然能够在巴比伦这班专家们的看家本领上胜过他们。巴比伦人的秘诀,对耶威(上帝),一点也不称是秘密,祂随  看自己的意愿,使人知道这些秘密。 

  但是有一件事,但以理更胜过他的三个同伴:他‘能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这一项使我们记起,在以色列人的漫长历史上,尤其是在约瑟的故事之中,藉这种经验所表现的。这里所提到的异象和梦兆,也是为第二章及其后的叙述作伏笔。不过,我们注意到第一至六章中,所记载但以理的恩赐,不是他个人的异象经验,而是他解释其他民族的异象与梦兆的情形。换句话说,但以埋没有被描写成‘是位先知’,而是一位‘智慧人’。在这事实后面,我们看到当时的人相信,先知的灵已经枯干,先知的工作已经停止。但以理的智慧并不表现在先知式的预言‘耶和华如此说’;乃在于他能明白并解释,上帝向人,例如向像尼布甲尼撒王所启示的奥秘。(对 21 节的解释,请看注解 3
──但以理书第1章 一章廿一节 。) 

  (二) 

  圣经总是提到上帝赏赐祂的百姓的忠心:凡对祂忠心之人,绝不会得不到报酬(参看:太十九 29 等经文)。但是圣经也非常清楚存有这种忠心的信靠背后潜藏  的危险。先知耶利米面对很苦的一生,他被迫向上帝问道:‘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呢?’(耶十二 1 );约伯记也清楚说明,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义人总是免不了目前的痛苦和忧愁。主耶稣应许祂的忠心门徒,凡为祂的缘故,甘愿撇下房屋,或是自己的亲人的,必要在今世‘得百倍’(河十 30 )。但是在这一类的福祉之中,不要忽略‘要受逼迫’这句话。基督徒必须时时小心,不要以为对上帝忠心,就会带来属世的成功:并且必须抵制盲目以为基督教是提供好运的灵符。近年来有人藉张贴广告试图散播这种‘使人成功的福音’,并且推销那种‘一信就会发达’的应许。这并不是主耶稣的教导,祂吩咐祂的门徒,皆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祂至少吩咐一个财主,要变卖他一切所有的,来跟随祂。这也是但以理的朋友的道路,我们在以后的见证中就会看到,上帝给他们任何安排,他们都是毫无怨言地领受,祸福都不计较(但三 18 )。 

  信心的确据(一 17-21 )(续) 

  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对上帝有至高无上的信靠,相信上帝会悦纳他们的信心:在祂的时间,用祂的方法,赏赐他们的忠心。在全卷书中,一个接一个的故事,皆表现出他们的信心,既正直又坚定。 

  (甲)有充份的理由相信,这种对上帝忠心的态度,正反映但以理书的作者本人的心志;当然也反映他以后,像但以理一样,生活在苦难时代之启示文学的作者的心志。人常常会这样说,这些启示文学的作者是悲观派,不计较今生的事,只仰望来世;对目前的历史事件不多理会,只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末世’上帝实施超然的干预。但是这实在只是讲对了一半,并且非常误导人。在但以理书的以后几章,就讲得非常的明显,他们坚决的相信‘年复一年,上帝正在成就祂的皆意’。约瑟回想受他哥哥们苦待时,他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创五十 20 )。他们的生命,以及他们的人民的生命,是在上帝的手中;祂掌权作王治理天下不会失误;‘至终’世人必会看见祂的得胜:而属祂的子民,也必分享之。 

  有一个故事讲到英国的伯明翰有一间鲁益士的商店,他们想把商店的房舍作大量的扩充,要用隔壁一间小的‘友谊会’的房舍( Friends'

  Meeting House )。于是他们写一封信给那业主,说:‘敬启者:我们为看急急想扩张商店的房舍,所以想买阁下的那幅地。好不好请你尽早提出自己想要的价钱,我们可以早早谈妥这件事。最后由老板鲁益士签名’。过了几天,他们接到一封回覆,那信里面这样说:‘敬覆者,我们在这里的时间比你还要早,现在我们想买你们的那块地,可否请你开列出你想售卖的价钱,我们好尽早解决这件事。最后由吉百利签名’。问题并不在于房屋(或者是国家,或教会)面积的大小,只在于签名写信的这一位是谁
──但以理书第1章 他是一位比鲁益士富有得多的亿万富翁!在受人轻侮的、弱小的以色列民族后面,他们虽然受强权的奴役,却有全能的上帝的无限的力量在支持;祂怎样出于自己的怜悯,向但以理施恩,祂也照样要看顾以色列人。 

  (乙)这正是主耶稣给予祂的门徒的信息,因为他们不久就要面对反对与迫害。祂说:‘你们这小  ,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十二 32 )。或者我们想到保罗对罗马的基督徒所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八 28 )。他不是说‘万事都互相效力为叫人得益。’(正如钦定本所译的那样。)因为实际不是这样;他的意思是,无论环境怎样,上帝都掌管它,并要实现使祂的百姓成圣的目的。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二 11 ),不单是一种得胜,并且是宁静而深信的确据,相信上帝永远与祂的百姓同在,赐福他们
──但以理书第1章 不只在受苦与受逼迫的时候。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但以理书   巴比伦   但以   他们的   耶路撒冷   的人   犹大   上帝   犹太人   太监   耶和华   智慧   自己的   以色列   给他们   先知   摩西   名字   标签   圣经   标题   仆人   食物   君王   十天   译本   埃及   基督徒   犹太   素菜   这一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