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拿书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约拿书》章目: 1 2 3 4
跳转至:

和合本拿1:1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拼音版拿1:1 Yēhéhuá de huà líndào Yàmǐ taì de érzi Yuēná, shuō,

吕振中拿1:1 永恒主的话传与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新译本拿1:1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现代译拿1:1 有一天,上主向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当代译拿1:1 以下是主对亚米太的儿子约拿所说的话:

思高本拿1:1 那时,上主的话传给阿米泰的儿子约纳说:

文理本拿1:1 耶和华谕亚米太子约拿曰、

修订本拿1:1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KJV 英拿1:1 Now the word of the LORD came unto Jonah the son of Amittai, saying,

NIV 英拿1:1 The word of the LORD came to Jonah son of Amittai:

和合本拿1:2“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拼音版拿1:2 Nǐ qǐlai wǎng Níníwēi dà chéng qù, xiàng qízhōng de jūmín hūhǎn. yīnwei tāmende è dádào wǒ miànqián.

吕振中拿1:2 「你起来,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宣告警戒它的居民;因为他们的坏行为上到我面前了。」

新译本拿1:2 “起来!到尼尼微大城去,警告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的恶行已经达到我面前。”

现代译拿1:2 「你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公开斥责那里的人,因为我注意到他们是多麽邪恶!」

当代译拿1:2 “你起程到尼尼微这个大城去,高声叱骂那里的居民,因为他们恶迹昭彰,所以,我要消灭他们。”

思高本拿1:2 「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们宣布:他们的邪恶已达到我前」。

文理本拿1:2 起往尼尼微大邑、向之而呼、盖其恶达于我前也、

修订本拿1:2 "起来,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因为他们的恶已达到我面前。"

KJV 英拿1:2 Arise, go to Nineveh, that great city, and cry against it; for their wickedness is come up before me.

NIV 英拿1:2 "Go to the great city of Nineveh and preach against it, because its wickedness has come up before me."

和合本拿1:3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

拼音版拿1:3 Yuēná què qǐlai, taó wǎng Tāshī qù duǒbì Yēhéhuá. xià dào Yuēpà, yùjiàn yī zhǐ chuán, yào wǎng Tāshī qù. tā jiù gei le chuán jià, shang le chuán, yào yǔ chuán shang de rén tóng wǎng Tāshī qù duǒbì Yēhéhuá.

吕振中拿1:3 但是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避永恒主的面;他下到约帕,遇见了一只船要往他施;他给了船费,就下船,要和他们同往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避永恒主的面。

新译本拿1:3 可是约拿却起来,要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他下到约帕,找到了一只要开往他施去的船;他给了钱,就上船(“上船”原文作“下船”),要和他们同往他施去,离开耶和华。

现代译拿1:3 但是约拿往相反的方向走,想逃避上主。他到了约帕港,找到一条要开往西班牙去的船。他付了船费,上了船,要跟船员们一起到西班牙去。他想,逃到那里就可以远离上主了。

当代译拿1:3 可是,约拿却逃往他施,想要避开主。他跑到约帕港,上了一艘开往他施的船,付了船费以后,就躲进船舱里去,想要避开主。

思高本拿1:3 约纳却起身,想躲开上主的面,逃到塔尔史士去:遂下到约培,找到一只要开往塔尔史士的船,缴了船费,上了船,同他们往塔尔史士去,好躲开上主的面。

文理本拿1:3 然约拿起、欲逃往他施、以避耶和华、下至约帕、遇一舟往他施、则付值登舟、欲与之偕往他施、以避耶和华、

修订本拿1:3 约拿却起身,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他下到约帕,遇见一条船要往他施去。约拿付了船费,就上船,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为要躲避耶和华。

KJV 英拿1:3 But Jonah rose up to flee unto Tarshish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and went down to Joppa; and he found a ship going to Tarshish: so he paid the fare thereof, and went down into it, to go with them unto Tarshish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NIV 英拿1:3 But Jonah ran away from the LORD and headed for Tarshish. He went down to Joppa, where he found a ship bound for that port. After paying the fare, he went aboard and sailed for Tarshish to flee from the LORD.

和合本拿1:4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

拼音版拿1:4 Ránér Yēhéhuá shǐ hǎi zhōng qǐ dà fēng, hǎi jiù kuángfēng dà zuò, shènzhì chuán jīhū pò huaì.

吕振中拿1:4 然而永恒主却将大风抛掷在海上,海上就起了大风暴;船很像要破坏的样子。

新译本拿1:4 但是耶和华在海上忽然刮起大风,于是海中狂风大作,船几乎要破裂了。

现代译拿1:4 可是,上主使海上刮起大风,狂风巨浪袭击那条船,船几乎被击破。

当代译拿1:4 船正在航行的时候,上帝突然使海面风浪大作,抛得船就要沉没了。

思高本拿1:4 但是上主却使海上起了大风,海中风浪大作,那只船眼看就要被击破。

文理本拿1:4 耶和华使大风骤起于海、海荡甚、舟几破、

修订本拿1:4 耶和华在海上刮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船几乎破裂。

KJV 英拿1:4 But the LORD sent out a great wind into the sea, and there was a mighty tempest in the sea, so that the ship was like to be broken.

NIV 英拿1:4 Then the LORD sent a great wind on the sea, and such a violent storm arose that the ship threatened to break up.

和合本拿1:5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

拼音版拿1:5 Shuǐ shǒu biàn jùpà, gèrén āi qiú zìjǐ de shén. tāmen jiāng chuán shang de huò wù pāo zaì hǎi zhōng, wéi yào shǐ chuán qīng xiē. Yuēná yǐ xià dàodǐ cāng, tǎng wò chén shuì.

吕振中拿1:5 水手都惧怕,各向自己的神哀呼;他们将船上的物件抛掷在海中,要使他们轻松些。但约拿却早已下到舱底,躺着沉睡呢。

新译本拿1:5 水手都很惧怕,各人向自己的神大声呼求;他们为了减轻船的重量,就把船上的东西抛在海里,可是约拿却下了船舱,躺着熟睡了。

现代译拿1:5 船员都非常惊慌,个个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为要减轻船的载重〔或译:为要减少危险〕,他们就把船上的货物〔或译:器具〕抛进海里。这时候,约拿在船舱,躺在那里,沉睡着。

当代译拿1:5 水手非常害怕,吓得呼天抢地,他们纷纷呼求自己的神,又把船上的货物全都抛进海里去,以减轻载重量。这时候,约拿正躺在船舱里睡觉。

思高本拿1:5 水手们都惊慌起来,每人呼求自己的神,并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 ,为减轻载重。约纳却下到船舱,躺下沈睡了。

文理本拿1:5 舟子恐、各吁其神、掷舟中货于海以轻之、约拿已下内舱、卧而沉睡、

修订本拿1:5 水手都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明。他们把船上的货物抛进海里,为要减轻载重。约拿却下到舱底,躺卧沉睡。

KJV 英拿1:5 Then the mariners were afraid, and cried every man unto his god, and cast forth the wares that were in the ship into the sea, to lighten it of them. But Jonah was gone down into the sides of the ship; and he lay, and was fast asleep.

NIV 英拿1:5 All the sailors were afraid and each cried out to his own god. And they threw the cargo into the sea to lighten the ship. But Jonah had gone below deck, where he lay down and fell into a deep sleep.

和合本拿1:6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 神,或者 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至灭亡。”

拼音版拿1:6 Chuán zhǔ dào Tānàli duì tā shuō, nǐ zhè chén shuì de rén nǎ, wèihé zhèyàng ne. qǐlai, qiúgào nǐde shén, huòzhe shén gùniàn wǒmen, shǐ wǒmen bù zhì mièwáng.

吕振中拿1:6 于是船长去找他,对他说∶「沉睡的人哪,你为什么这样?起来,呼求你的神,或者那神想念到我们,使我们不至于灭亡阿。」

新译本拿1:6 船长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怎么啦!睡得那么熟?快起来,求告你的 神吧!或者 神会记念我们,使我们不至于丧命!”

现代译拿1:6 船长发现约拿在船舱里,就对他说:「你怎麽还在这里睡觉呢?起来,向你的神明求救吧!说不定他会可怜我们,救我们的命。」

当代译拿1:6 船长来到约拿身边怒吼说:“你这个人怎麽搞的!这时候还在睡觉!快起来求你的神吧,也许他会怜悯我们,饶我们一命呢。”

思高本拿1:6 船长走到他跟前,向他说:「怎麽,你还在睡觉?起来!呼求你的神吧!你的神也许会眷念我们,使我们不致丧亡」。

文理本拿1:6 舟长就之曰、睡者欤、奚若此、其起祷尔神、庶神眷念我侪、免致死亡、

修订本拿1:6 船长到他那里,对他说:"你怎么还在沉睡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明,或者神明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

KJV 英拿1:6 So the shipmaster came to him, and said unto him, What meanest thou, O sleeper? arise, call upon thy God, if so be that God will think upon us, that we perish not.

NIV 英拿1:6 The captain went to him and said, "How can you sleep? Get up and call on your god! Maybe he will take notice of us, and we will not perish."

和合本拿1:7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

拼音版拿1:7 Chuán shang de rén bǐcǐ shuō, lái ba, wǒmen chèqiā, kàn kàn zhè zāi líndào wǒmen shì yīn shuí de yuángù. yúshì tāmen chèqiā, chè chū Yuēná lái.

吕振中拿1:7 大家就彼此说∶「来,我们来拈阄,看这灾祸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就掣签拈阄,便拈出约拿来。

新译本拿1:7 水手就彼此说:“来吧!让我们抽签,好知道这场灾祸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抽签,结果抽中了约拿。

现代译拿1:7 船员彼此说:「我们来抽签,看看是谁的罪恶使我们遇到这灾难。」他们就抽签,抽中了约拿。

当代译拿1:7 后来,船上的人就彼此商量说:“来,我们抽签,看看是谁触怒了神灵,惹来这场可怕的风浪吧。”於是他们就抽签,结果抽中了约拿。

思高本拿1:7 他们彼此说:「来,我们抽签,以便知道,我们遇到这场灾祸,是因谁的缘故」。他们便抽签,约纳竟抽中了。

文理本拿1:7 众相语曰、其来、我侪掣签、俾知我遭此祸、伊谁之故、遂掣签而得约拿、

修订本拿1:7 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来抽签,看看这灾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就抽签,抽出约拿来。

KJV 英拿1:7 And they said every one to his fellow, Come, and let us cast lots, that we may know for whose cause this evil is upon us. So they cast lots, and the lot fell upon Jonah.

NIV 英拿1:7 Then the sailors said to each other, "Come, let us cast lots to find out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calamity." They cast lots and the lot fell on Jonah.

和合本拿1:8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拼音版拿1:8 Zhòngrén duì tā shuō, qǐng nǐ gàosu wǒmen, zhè zāi líndào wǒmen shì yīn shuí de yuángù. nǐ yǐ hé shì wèi yè. nǐ cóng nǎli lái. nǐ shì nǎ yī guó, shǔ nǎ yī zú de rén.

吕振中拿1:8 众人对他说∶「请告诉我们这灾祸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作的什么职业?你从哪里来?你本国在什么地方?你是属于哪一族之民的?」

新译本拿1:8 他们就对约拿说:“请告诉我们,这场灾祸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是作什么的?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的人?哪一族的人?”

现代译拿1:8 他们问他:「告诉我们,这灾难是不是你引起的?你是干哪一行的?你从哪里来?是哪一国的人?」

当代译拿1:8 众人就质问他说:“你干了甚麽坏事,惹来了这场风暴呢?你是甚麽人?你是干哪一行的?从哪里来?是哪一国的人?”

思高本拿1:8 他们向他说:「请告诉我们:我们遇到这场灾祸,是因什麽缘故?你是干什麽的?从那里来?你是什麽地方的人?属於那一个民族?」

文理本拿1:8 众谓之曰、请告我、我遭斯祸、缘谁之故、尔何业、何自、隶何国、属何族、

修订本拿1:8 他们对约拿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呢?你做什么行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的人?属哪一族?"

KJV 英拿1:8 Then said they unto him, Tell us, we pray thee, for whose cause this evil is upon us; What is thine occupation? and whence comest thou? what is thy country? and of what people art thou?

NIV 英拿1:8 So they asked him, "Tell us, who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all this trouble for us? What do you d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 is your country? From what people are you?"

和合本拿1:9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 神。”

拼音版拿1:9 Tā shuō, wǒ shì Xībólái rén. wǒ jìngwèi Yēhéhuá, nà chuàngzào cāng hǎi hàndì zhī tiān shang de shén.

吕振中拿1:9 他对他们说∶「我是个希伯来人;我敬畏的是耶和华,天上的上帝、那造大海和旱地的。」

新译本拿1:9 他回答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天上的 神,就是那创造海洋和陆地的。”

现代译拿1:9 约拿回答:「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上主。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陆地的创造主。」

当代译拿1:9 约拿回答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拜的是耶和华,他是那创造海洋陆地、掌管天地万物的上帝。”

思高本拿1:9 他回答他们说:「我是个希伯来人,我敬畏的,是那创造海洋和陆地的上天的上主天主。」

文理本拿1:9 曰、我乃希伯来人、畏天上上帝耶和华、造沧海与陆地者也、

修订本拿1:9 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天上的上帝,他创造了沧海和陆地。"

KJV 英拿1:9 And he said unto them, I am an Hebrew; and I fear the LORD, the God of heaven, which hath made the sea and the dry land.

NIV 英拿1:9 He answered, "I am a Hebrew and I worship the LORD, the God of heaven, who made the sea and the land."

和合本拿1:10他们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拼音版拿1:10 Tāmen jiù dàdà jùpà, duì tā shuō, nǐ zuò de shì shénme shì ne. tāmen yǐjing zhīdào tā duǒbì Yēhéhuá, yīnwei tā gàosu le tāmen.

吕振中拿1:10 那些人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干的这事是什么事阿!原来那些人已经知道他是避永恒主之面的,因为他告诉了他们了。

新译本拿1:10 众人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为什么这样作呢?(“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或译:“你作的是什么呢?”)”那些人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原来约拿告诉了他们。

现代译拿1:10 约拿又告诉他们,他正在逃避这位上主。船员听了这番话,吓了一跳,就对他说:「你做了这事还得了吗〔或译:问他:你为甚麽要这样逃走呢〕?」

当代译拿1:10 之后,他又把怎样逃避主的事和盘托出。

思高本拿1:10 那些人都很害怕,就对他说:「怎麽你做了这事?」人们都知道,他是从天主面前逃跑的,因为他已告诉了他们。

文理本拿1:10 众惧甚、谓之曰、尔所为何事、其人咸知彼乃逃避耶和华者、盖已告之也、

修订本拿1:10 那些人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原来他们已经知道他在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KJV 英拿1:10 Then were the men exceedingly afraid, and said unto him, Why hast thou done this? For the men knew that he fled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because he had told them.

NIV 英拿1:10 This terrified them and they asked, "What have you done?" (They knew he was running away from the LORD, because he had already told them so.)

和合本拿1:11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

拼音版拿1:11 Tāmen wèn tā shuō, wǒmen dāng xiàng nǐ zenyàng xíng, shǐ hǎi làng píngjìng ne. zhè huà shì yīn hǎi làng yuèfā fānteng.

吕振中拿1:11 他们就问他说∶「我们应该怎样处置你,使海浪平静下来、而不冲撞我们?」这是因为海越来越翻腾着。

新译本拿1:11 因为海浪越来越汹涌,他们又对他说:“我们该怎样处置你,才能叫海浪平静呢?”

现代译拿1:11 因为风浪越来越大,他们就问他:「我们该怎样处置你才能使风浪平静下来呢?」

当代译拿1:11 大家听了,就更加怕得要命,他们对约拿说:“你为甚麽这样做呢?我们要怎样处置你,才能使风浪平静呢?”那时,风势愈来愈大,浪也愈翻愈高。

思高本拿1:11 他们又向他说:「我们该怎样处置你,才能使海为我们而平静?」因为海越来越汹涌了。

文理本拿1:11 又谓之曰、我当何以待尔、使海为我而恬静乎、因海久而愈荡、

修订本拿1:11 海浪越来越汹涌,他们就问他说:"我们当向你做什么,才能使海浪平静呢?"

KJV 英拿1:11 Then said they unto him, What shall we do unto thee, that the sea may be calm unto us? for the sea wrought, and was tempestuous.

NIV 英拿1:11 The sea was getting rougher and rougher. So they asked him, "What should we do to you to make the sea calm down for us?"

和合本拿1:12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拼音版拿1:12 Tā duì tāmen shuō, nǐmen jiāng wǒ tái qǐlai, pāo zaì hǎi zhōng, hǎi jiù píngjìng le. wǒ zhīdào nǐmen zāo zhè dà fēng, shì yīn wǒde yuángù.

吕振中拿1:12 他便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抛掷在海中,海就平静下来、不冲撞你们了;因为我知道这场大风暴临到你们、是因我的缘故。」

新译本拿1:12 他回答说:“你们把我抬起来,投在海里,海浪就会平静,因为我知道,这场大风暴临到你们,是为了我的缘故。”

现代译拿1:12 约拿回答:「把我抬起来,抛进海里,风浪就会平静;因为我知道是我的罪过使你们遇到这场风暴。」

当代译拿1:12 最后,约拿只好对他们说:“我知道这场风暴是由我而起的,你们把我抛进海里去,风浪就自然会平静了。”

思高本拿1:12 他对他们说:「你们举起我,将我抛在海 ,海就会为你们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这场大风暴,临到你们身上,只是因了我的缘故。」

文理本拿1:12 约拿曰、举我而掷于海、则海必为尔恬静、盖我知尔遭此大风、以我故也、

修订本拿1:12 他对他们说:"你们把我抬起来,抛进海里,海就会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遇这大风浪是因我的缘故。"

KJV 英拿1:12 And he said unto them, Take me up, and cast me forth into the sea; so shall the sea be calm unto you: for I know that for my sake this great tempest is upon you.

NIV 英拿1:12 "Pick me up and throw me into the sea," he replied, "and it will become calm. I know that it is my fault that this great storm has come upon you."

和合本拿1:13然而那些人竭力汤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

拼音版拿1:13 Ránér nàxiē rén jiélì dàng jiǎng, yào bǎ chuán lǒng àn, què shì bùnéng. yīnwei hǎi làng yuèfā xiàng tāmen fānteng.

吕振中拿1:13 然而那些人却竭力才桨、要把船拢岸,仍然不能;因为海越来越翻腾而冲撞着他们。

新译本拿1:13 那些人虽然破浪挣扎,要把船靠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不断汹涌扑来。

现代译拿1:13 船员反而拚命摇桨,要把船划到海岸去。可是风暴越来越猛,他们无法前进。

当代译拿1:13 他虽然这样说,但船上的人还是拚命摇橹,希望把船摇近岸边,可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因为风浪实在太大了。

思高本拿1:13 众人虽然尽力摇橹,想回到海岸,却是不能,因为海上风暴,越来越汹涌。

文理本拿1:13 众力棹回岸而不能、以海久而愈荡也、

修订本拿1:13 然而那些人竭力划桨,想要把船靠回陆地,却是不能;因风浪愈来愈大,扑向他们。

KJV 英拿1:13 Nevertheless the men rowed hard to bring it to the land; but they could not: for the sea wrought, and was tempestuous against them.

NIV 英拿1:13 Instead, the men did their best to row back to land. But they could not, for the sea grew even wilder than before.

和合本拿1:14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拼音版拿1:14 Tāmen biàn qiúgào Yēhéhuá shuō, Yēhéhuá a, wǒmen kenqiú nǐ, búyào yīn zhè rén de xìngméng shǐ wǒmen sǐwáng, búyào shǐ liú wúgū xuè de zuì guīyǔ wǒmen. yīnwei nǐ Yēhéhuá shì suí zìjǐ de yìzhǐ xíngshì.

吕振中拿1:14 他们便呼求永恒主说∶「哦永恒主阿,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而使我们灭亡哦!不要使流无辜人之血的罪归于我们哦!因为永恒主阿、是你照自己的旨意主动这事的。」

新译本拿1:14 他们就呼求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叫我们丧命;不要把无辜人的血归在我们身上,因为你耶和华是照自己所喜悦的行事。”

现代译拿1:14 於是他们呼求上主:「上主啊!求你不要因为我们害死这个人而以死来惩罚我们。上主啊,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该负责。」

当代译拿1:14 最后,他们就只好呼求耶和华、约拿的上帝,说:“耶和华啊,求求你不要因这个人的罪而殃及我们吧,我们是无辜的,这事是你自己的旨意啊。”

思高本拿1:14 所以他们便呼求上主说:「上主!求你不要因这一个人的性命,使我们全部丧亡;不要将无辜者的血,归在我们身上,因为你是上主,就按你的意愿作吧!」

文理本拿1:14 于是众吁耶和华曰、耶和华欤、求尔勿为此人之命、使我沦亡、勿以无辜之血、归于我侪、缘尔耶和华随所欲而行、

修订本拿1:14 于是他们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求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灭亡,不要使流无辜人血的罪归给我们;因为你-耶和华随自己的旨意行事。"

KJV 英拿1:14 Wherefore they cried unto the LORD, and said, We beseech thee, O LORD, we beseech thee, let us not perish for this man's life, and lay not upon us innocent blood: for thou, O LORD, hast done as it pleased thee.

NIV 英拿1:14 Then they cried to the LORD, "O LORD, please do not let us die for taking this man's life. Do not hold us accountable for killing an innocent man, for you, O LORD, have done as you pleased."

和合本拿1:15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拼音版拿1:15 Tāmen suí jiāng Yuēná tái qǐ, pāo zaì hǎi zhōng, hǎi de kuáng làng jiù píng xī le.

吕振中拿1:15 他们便将约拿抬起、抛掷在海中,海就停止其震怒了。

新译本拿1:15 于是他们把约拿抬起来,投在海里,怒涛就平息了。

现代译拿1:15 说完了,他们就把约拿抬起来,抛进海里;风浪立刻平静下来。

当代译拿1:15 他们说完了就抬起约拿,把他抛进汹涌的海浪里,之后,风浪就立刻平静下来了。

思高本拿1:15 他们於是举起约纳,将他抛在海 ,海遂平静。

文理本拿1:15 乃举约拿掷之于海、海之狂荡乃息、

修订本拿1:15 他们把约拿抬起来,抛进海里,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KJV 英拿1:15 So they took up Jonah, and cast him forth into the sea: and the sea ceased from her raging.

NIV 英拿1:15 Then they took Jonah and threw him overboard, and the raging sea grew calm.

和合本拿1:16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

拼音版拿1:16 Nàxiē rén biàn dàdà jìngwèi Yēhéhuá, xiàng Yēhéhuá xiànjì, bìngqie xǔyuàn.

吕振中拿1:16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永恒主,向永恒主献祭,并且许愿。

新译本拿1:16 那些人就大大敬畏耶和华,向他献祭和许愿。

现代译拿1:16 船员都因为这件事而大大敬畏上主,向他献祭,并且许愿要敬拜他。

当代译拿1:16 船上众人因此就非常敬畏耶和华,还向他献祭,并且许愿要服事他。

思高本拿1:16 众人都极其敬畏上主,遂向上主祭献,许下誓愿。

文理本拿1:16 众甚畏耶和华、向之献祭许愿、

修订本拿1:16 那些人就大大惧怕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许愿。

KJV 英拿1:16 Then the men feared the LORD exceedingly, and offered a sacrifice unto the LORD, and made vows.

NIV 英拿1:16 At this the men greatly feared the LORD, and they offered a sacrifice to the LORD and made vows to him.

和合本拿1:17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拼音版拿1:17 Yēhéhuá ānpái yī tiaó dàyú tūn le Yuēná, tā zaì yú fù zhōng sān rì sān yè.

吕振中拿1:17 永恒主安排了一条大鱼把约拿吞下去;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希伯来经卷作拿2∶1)

新译本拿1:17 耶和华却安排了一条大鱼,把约拿吞下。约拿就在鱼腹中三日三夜。(本节在《马索拉抄本》为2:1)

现代译拿1:17 这时,上主安排了一条大鱼,把约拿吞下去。约拿在鱼的肚子里过了叁天叁夜。

当代译拿1:17 约拿被抛下海后,上帝就安排了一条大鱼,把他吞下,他就这样在鱼腹里度过了叁个昼夜。

思高本拿1:17

文理本拿1:17 耶和华备一巨鱼吞约拿、约拿在于鱼腹、三昼三夜、

修订本拿1:17 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下约拿,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KJV 英拿1:17 Now the LORD had prepared a great fish to swallow up Jonah. And Jonah was in the belly of the fish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NIV 英拿1:17 But the LORD provided a great fish to swallow Jonah, and Jonah was inside the fish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

约拿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拿书第一章   第 1 章 

  拿 1:1,2> 尼尼微人罪恶滔天,神命令约拿去做什么?对罪人我可以…… 

  1:1,2 约拿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掌权期间(公元前 793-753 年)说预言(参王下 14:25 )。他也许曾是以利沙先知的门徒之一(参王下 2:3 )。 

  神命令约拿去尼尼微传道。尼尼微是亚述最重要的城市,亚述则是约拿时代正在兴起的世界强国。在 50 年内,尼尼微将成为幅员广大的亚述帝国的首都。约拿并未详述尼尼微的恶行,但先知那鸿说到尼尼微的罪有:( 1 )设谋攻击神(参鸿 1:9 );( 2 )剥削无助之人(参鸿 2:12 );( 3 )在战争中残酷不仁(参鸿 2:12-13 );( 4 )拜偶像、淫乱和行巫术(参鸿 3:4 )。神命令约拿往以色列东北部约 八百公里 的尼尼微城,去警告说审判将临,人若悔改便可得到怜悯和赦免。 

  约拿 

  拿 1:3> 如约拿一样逃避神的旨意,我想想,有时候我也会…… 

  1:3 尼尼微城既强大又邪恶。约拿害怕亚述人的凶残,仇恨他们,甚至不想让他们获得神的怜悯。约拿怕尼尼微人悔改( 4:2-3 )的态度,反映出以色列人不愿与外邦人分享神的爱和怜悯,尽管这是神交给他们的使命(参创 12:3 )。他们跟约拿一样,不想外邦人得到神的恩惠。 

  拿 1:3> 明知道神的大能仍逃避,这约拿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也会这样? 

  1:3 约拿知道神给他的特别任务,却不肯去做。他施可能是腓尼基西部诸海港中的一个,而尼尼微是靠东面的城市。约拿打算走得远远的。当神向我们说话、给我们方向和指示时,有时候我们会害怕得逃跑,或者固执地避开。我们抱怨神要求得太多。对神那宽博的怜悯也许会又惊怕又愤怒,约拿也为此而逃跑了。但逃跑只会令他招致更多麻烦。至终约拿明白了最好还是遵命完成神起初所吩咐的事。不过到这时候,他已为逃避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开始便顺从神,这才是最上算的。 

  拿 1:4> 那时海陆的沟通是怎样的? 

  1:4 在定居应许之地之前,以色列人是游牧民族,迁移无定,为羊群逐水草而居。尽管他们不是航海的民族,但他们地处地中海沿岸,邻近航海强国腓尼基和非利士,因此与船只和水手有很多联系。约拿乘坐的船应是一艘有甲板的商船。 

  拿 1:4> 顺服与否只是我个人的事!看看约拿,你可仍会这么说? 

  1:4 约拿违背神的旨意,使全体船员的性命岌岌可危。我们顺服神的命令与否关系重大,因为我们的罪和不顺服,会殃及周围的人。 

  拿 1:4,5> 海浪翻腾,约拿却仍酣睡;难道他良心不会不安?但我们行事为人的标准就凭良心?还是…… 

  1:4,5 在海浪翻腾之际,约拿却在舱底酣睡。他逃避神,良心竟丝毫不受责备。不过良心的内疚并不常是我们做事对错的晴雨表。我们不能用感觉来量度顺服神的程度,因为人可以罔顾现实。相反,我们要用神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和为人。 

  拿 1:7> 掣签这方法也行得通? 

  1:7 船员掣签寻出有罪之人,这方法近于迷信。他们的办法能行得通,只因为神介入其中,为要让约拿知道自己根本跑不掉。 

  拿 1:9-12> 既说敬畏神,但又躲避神
──约拿书第1章约拿如是,我们又是怎样? 

  1:9-12 我们不可能同时寻求神的爱,又躲避祂。约拿很快认识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能避开神。约拿要回转向神,必先要停止走相反的路。神到底要求你做什么?我们要更多得着神的爱和能力,必须甘心乐意承担祂给我们的责任。如果不照祂的话去做,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相信神(参约壹 2:3-6 )。 

  拿 1:12> 这时,约拿说出了真相…… 

  1:12 约拿早知道风暴是冲着他不顺服来的,但是到船员们掣签掣出他来,他才说出真情。他情愿舍命救船上的人,却拒绝为尼尼微人作出同样的牺牲。他对亚述人的仇恨,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事物的看法。 

  拿 1:13> 那些水手竟这样尽力挽救约拿,那些非信徒是这样的服事人
──约拿书第1章怎不教我惭愧…… 

  1:13 约拿不想去警告尼尼微人审判将到,水手们却尽力挽救约拿的性命,这些外邦水手显得比约拿更有同情心。非信徒若比信徒更愿意关怀与同情人,信徒们就该自觉羞愧。神要我们关心所有属祂的百姓,无论是失丧的或是已蒙恩的。 

  拿 1:14-16> 神使用约拿的错去引导人归神,我相信;但要我如约拿般认错嘛,这…… 

  1:14-16 约拿曾违背神,直等到他逃开后,才停止悖逆,全心顺服。那时船员们因为看到狂浪平静下来,而开始敬拜神。神能够使用我们的过错,去帮助其他人认识祂。认罪也许是很痛苦的事,但却能成为有力的见证,引导未认识神的人归向神。外邦水手向神献祭祷告并许愿事奉祂,做了整个以色列民族不去做的事,对以色列人来说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拿 1:17> 这时,一条大鱼突然出现,看!把约拿吞下去了!哈,难道这不是一个小说情节吗? 

  1:17 许多人曾试图把这个神迹视为小说中的情节,但圣经并没有将它说成为一场梦境或神话故事。我们切勿将此神迹解释成可有可无的事,人不能从圣经中挑选出什么神迹可信,什么神迹不可信。这种态度会使我们怀疑圣经中的任何一部分,使我们不相信圣经是神真实可信的话。约拿的经历曾被耶稣引用来解释祂自己的死和复活(参太 12:39-40 )。
──约拿书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拿书第一章   Ⅰ 约拿在海中 ( 一 1 ~二 10) 

  A 约拿首次蒙召(一 1 ~ 3 ) 

  约拿书的作者以平易的风格、简洁的文字,技巧地将约拿赴尼尼微的神圣使命与逃往他施并列,迅速地赢得我们的注意。他省略了不必要的枝节,却仍有足够的资料,让读者在序幕一拉开便立即能进入状况。 

  1.  对当时希伯来文的读者而言,故事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展开。 耶和华的话临到…… 的表达方式,在旧约圣经中作为神对先知说话的开场白,不下一百次。紧随着通常是神要先知传达的信息(如∶珥一 1 ;弥一 1 ;番一 1 ;该一 1 ;亚一 1 ;玛一 1 )。但有时也可能是神给先知的特定指示(如∶撒下七 4 ;王上十七 2 、 8 ,二十一 17 )。在此则是后者。 

  神指示的对象是 亚米太的儿子约拿 ,可惜经文对约拿的背景只字未提。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约拿便是列王纪下十四 25 所提的先知。根据该节经文可得知几点事实。第一,约拿在耶罗波安二世作以色列北 国 君王时,亦即公元前七八二/八一至七五三年间,甚为活跃。因此,与尼尼微有关的事件应发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前半,而约拿和先知阿摩司及何西阿,应是同时代的人。约拿书未交代任何年代,部分学者因而认为作者不希望读者按字面去了解其作品。但是,另一可能是作者认为根本毋需明确交代事件发生于何时(参∶王上十七 2 )。第二,约拿是迦特希弗人。约书亚记十九 13 提及,该城位于分给西布伦支派之地的边界。迦特希弗的旧址现为一称做 Khirbet ez- Zurra` 的土丘,位于加利利海(基烈湖)以西约十二哩,拿撒勒东北三哩之处 131 。表面的遗迹显示该地在公元前一五五○至六○○年间曾有人居住。正北是梅薛( Meshhed )村,相传约拿的墓便在此。第三,虽然圣经记载耶罗波安二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十四 24 ),约拿仍预言以色列的疆域会扩展。这点的重要性将于稍后评述。 

  2.   往 。原文在句首尚有命令式的语句“起来”( qu^m ),但 NIV 和其他较近代的英译本( NEB 、 GNB )均予删除(译注∶和合本仍保留了“起来”)。希伯来文的动词 qu^m 虽然常指起身的动作(参∶创二十四 54 ),但用于命令式的语句时,则常与其他动词连接,意指必须赶紧行动 132 。神在此不见得是要求约拿起身,但祂指示约拿不可耽延往尼尼微一事。 

  尼尼微大城 。约拿被指派前往亚述的城巿尼尼微,该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今日其遗址与伊拉克北部城巿摩苏尔( Mosul )隔河遥遥相对。自十九世纪中叶后,许多考古学家在遗址进行挖掘,为该城在公元前六一三年为玛代所灭之前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33 。尼尼微大城一词,指的不仅仅是城墙内的部分,同时也包括附近的区域,很可能涵盖了往南二十哩的城巿迦拉(宁录)(参∶创十 11 ~ 12 )。有关尼尼微大小的相关问题,见导论 \cs16 , 59 ~ 63 页。 

  在简短无比的指示中,约拿被差遣去斥责尼尼微城∶ 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虽然希伯来文的连接词 ki^ ,“因为”,有时可作关系代名词或关系副词(创一 10 ;王上二十一 15 ),但它从未用来引进直接的谈话 134 。故而, JB 所译的“告诉他们,他们的恶我已知道”应属有误。此处并未提及约拿向尼尼微宣告的确切用字为何。 

  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有些学者认为此处与创世记十八 20 ~ 21 相关联,并指出约拿书的作者引据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灭亡(创十八~十九)。艾伦评道∶“约拿的角色就和被差往宣告所多玛灭亡的神的使者(创十九 1 、 15 )一样。较诸其他先知的经验,这才是约拿赴尼尼微的先例。” 135 然而,两者的关联实在极为薄弱。约拿以及前述创世记中神的使者所分别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 136 。 

  3.  约拿的反应很迅速∶原文所用的动词 wayya{qom “他起来”在 NIV (参 AV )中被省略,和一开始神的命令语句相呼应(见前面第 1 节部分)。然而,接下来的字眼却戏剧化地透露,约拿无意遵循神的指示。神要他往东,他却逃往相反的方向。他想要去的地方是 他施 。 

  他施 的确实地点尚待研究。在“列国名录”(创十 1 ~ 32 )中,他施和以利沙、基提、多单(可能是罗单的讹误;参∶代上一 7 ),并列为雅完的儿子。“这些人的后裔……分开居住”(创十 5 )。雅完和爱奥尼亚的希腊人有关,以利沙和基提与居比路有关,而罗单则与罗底有关 137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他施应位于地中海东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约在公元前一○○○年,腓尼基商人已拓展贸易远至西班牙,他施可能是他们西行拓展的一个据点。许多学者认为他施就是他索( Tartessos ),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位于西班牙南部大西洋岸瓜达奎佛河( Guadalquivir )河口。除了两者名称相近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促使学者持此论点。首先,有些圣经经文指出他施十分遥远(诗七十二 10 ;赛六十六 19 )。亚述王以撒哈顿(公元前 680 ~ 669 年)以楔形文字所写的碑文,亦予人相同的印象∶“居住在海中的君王,近自居比路、雅完,远及他施,全都臣服本王脚下。” 138 其次,他施以产银、铁、锡、铅着称(耶十 9 ;结二十七 12 ),而在公元前一○○○年之后,当时上述矿产的主要产地之一是伊比利亚半岛。虽然有人提出其他意见,但他施最可能的地点应在西班牙西南部 139 。 

  躲避耶和华 。 RSV 所译的与原文较接近∶“躲避耶和华的面”。乍看之下,这句话似乎表示约拿认为逃避耶和华的面是可能的;逃往他施,耶和华就鞭长莫及。然而,约拿稍后承认耶和华是“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一 9 ),却与这种诠释相矛盾。而此诠释亦与旧约中所呈现的神之无所不在背道而驰∶ 

  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 

  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 

  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 

  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 

  飞到海极居住; 

  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 

  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一三九 7 ~ 10 )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这句话呢?先知以利亚曾说过类似的话,“我站在耶和华面前”(和合本作“我指着耶和华起誓”。)(王上十七 1 ;参∶王上十八 15 ;耶十五 19 ),用以指出他是耶和华的仆人(参 NIV ,“我所事奉的神”)。约拿逃避耶和华之举,强烈表明了他不愿事奉神。他的行为无异于公然反叛神的主权 140 。这种举动必然震惊所有初次听闻此事或初读此经卷的人。与约拿同时代的先知阿摩司岂不是说∶“狮子吼叫,谁不惧怕呢?主耶和华发命,谁能不说预言呢?”(摩三 8 ;参∶耶二十 9 )吗? 

  他下到约帕 。考古出土物显示地中海东岸的港口约帕(即今亚法〔 Jaffa 〕),至少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即已经人开发 141 。由于它是非利士沿岸在亚柯湾以南惟一的天然港口,遂成为附近区域
──约拿书第1章特别是耶路撒冷
──约拿书第1章的重要海港(参∶代下二 16 ;拉三 7 )。约拿在此地下到一条尽可能带他远离尼尼微的船。至于“往下”的主题,见二章 6 节的注释部分 。 

  显然,此处并未解释约拿为何逃走;我们必须等到第四章的事件才能有所了解,目前则尚不知情。因此,我们应当节制我们的好奇心,避免妄加臆测,耐心地等候时机成熟时,作者自己告诉我们。 

  131 见 NBA , p.35. 

  132 参∶创十九 15 。创二十七 19 则凸显了将 qu^m 译为英文的问题,字面上的翻译应为“起来,坐下”。 

  133 有关尼尼微城的进一步资料,见 IBD 2, pp.1089 ~ 1092. 

  134 A . Schoors, 'The Particle ki^~ , OTS 21 (1981), pp.240 ~ 276 ,尤其是 pp.256 ~ 259 ;参 F.

  Zorell, 'Gibt es im Hebra/ischen ein " ki^ recitativum"?' Bib 14 (1933 ) , pp.465 ~ 469. 

  135 Allen, p.176. 

  136 参 Alexander, 'Jonah and Genre', pp.49 ~ 50 ;希伯来文圣经的创十八 20 ~ 21 和拿一 2 ,并不像某些英译本般接近。 

  137 参 C. Westermann, Genesis 1 - 11. A

  Commentary , trans. John J. Scullion (SPCK, 1984),

  pp.505 ~ 508. 

  138 R. Borger , Die

  Inschriften Asarhaddons Ko/nigs von Assyrien , Archiv fu/r Orientforschung 9 (Ernst Weidner, 1956), p.86 ;这似乎是目前仅知与他施有关的楔形文字。 

  139 若要更广泛的资料,见 M. Koch, Tarschisch und Hispanien.

  Historisch-geographische und namenkundliche Untersuchungen zur pho/nikischen

  Kolonisation der Iberischen Halbinsel , Deutsches Archa/ologisches

  Institut Abteilung Madrid : Madrider Forschungen 14 (Walter de

  Gruyter, 1984) ;参 R. R. Stieglitz, 'Long-distance Seafaring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BA 47 (1984), pp.134 ~ 142; IBD 3, pp.1517 ~ 1519 。除了西班牙外,他施亦被认为与萨丁尼亚的某地有关,见 W. F. Albright, 'New Light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Phoenician

  Colonization', BASOR 83 (1941), pp.14 ~ 22. R. D. Barnett, 'Mopsos',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73 (1953), p.142, n.3, 则指出他施是 Cilicia 的 Tarsus . 

  140 “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的反覆出现,强调了这一事实。 Lohfink,

  'Jona ging zur Stadt hinaus', p.200. 让人注意到同心对称的结构∶ 

  约拿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的面 

  下到约帕 

  遇见一只船 

  要往他施去 

  他就给了船价 

  他下到船上 

  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的面 

  141 公元前十五及十四世纪的埃及记录曾数度提到约帕。耶稣诞生前的一千年间,在初期约帕可能都是被居住在该城南部沿海的非利士人所控制。这可能也解释了此城为何在旧约中鲜被提及;参∶书十九 46 ;代下二 16 ;结三 7 。新约在记载彼得往访哥尼流时,亦曾提到约帕(徒九~十一)。 

  B 约拿和水手(一 4 ~ 16 ) 

  约拿逃往他施的后果,在第一章其他的经节渐次展露。在船驶离约帕后,耶和华藉着狂风进行干预。接着,信奉异教的水手表现得十分讨好,和形像毁损的先知约拿恰成对比。 

  全书各个部分中,作者的匠心独运以这部分最明显可见。作者藉着反覆使用一些关键字眼,技巧地将故事带入环环相扣、同一中心的模式中,而以 9 ~ 10 节为其中心。有关此结构进一步的讨论,见“增注∶一章 4 ~ 16 节的结构 ”, 113 ~ 121 页。 

  4.  约拿的行为引起戏剧化的后果∶ 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 。大风绝非偶然。作者颠倒了希伯来文通常的动词接名词之次序,而将 耶和华 置于句首,藉以强调大风之出处。 

  几乎破坏 。原文的意思是“认为将破坏”。由于这是旧约中希伯来文动词 h]is%s%ab[ ,“认为”惟一的一次以无生物为主词,故而许多学者建议应删除 h]is%s%

  #b[a{h l#his%s%a{b[e{r 142 。但是,作者也可能是蓄意将字如此串连,因为它们发音相似,可产生类韵的效果。 

  5.  水手和约拿对大风的不同反应,亦呈现鲜明的对比。此时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水手对绝望景况的反应。 

  水手便惧怕 。惧怕的主题在 4 ~ 16 节向心对称结构的首、尾和中间,都显而易见。若将 5 、 10 、 16 节的第一句逐字译出,便可凸显其中的紧密关联,更可了解到水手从害怕狂风到敬畏耶和华之间的发展∶ 

  水手便惧怕( 5 节) 

  他们便大大惧怕( 10 节)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 16 节) 143 

  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水手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也因此敬拜不同的神。在面临风暴时他们手足无措,所以各向各的神寻求帮助。然而在此事件结束之前,却已有了重大的改变∶他们求告耶和华( 14 节)。 

  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 \cs8 。水手们究竟抛出什么并不清楚;希伯来文的 ke{li^m 可以是货物,也可以代表船上的器具(参∶徒二十七 19 )。他们可能想让船轻些,以便安然渡过风暴;或者是把货物当作祭物以安抚大海(参一 15 ,“海的狂浪”)或被得罪的神祗。无论他们的动机为何,结果证明徒劳无功。有趣的是,船员的行动和前一节神使海上起大风对比。他们想要驾驭风暴,但他们的能力当然无法与神匹敌(参 15 节)。 

  而约拿呢?作者笔锋一转,回到约拿身上 144 。 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 。往下的主题在此继续(参一 3 ,二 6 )。约拿躺在底舱沉睡,希伯来文此处用的 ye{ra{d[am 一字代表沉沉熟睡(参∶创十五 12 ;撒上二十六 12 )。因此,风暴来临时约拿对周遭的一切浑然不觉,尤其是船上水手们慌乱的举动。 

  6.  约拿的沉睡突然被船主打断。英译 你怎能沉睡? (参“你在睡什么觉?” GNB ),比“你是什么意思,睡觉的人?”( RSV ;参 AV 、 RV )为佳。讽刺的是约拿逃不过接下来的要求∶ 起来,求告你的神! 毕竟约拿在这艘船上的惟一原因是要躲避神的面。此外,藉着重复使用命令式的 qu^m “起来”和 q#ra{~ “求告”,船主的用字与神对约拿的首度呼召十分类似( 2 节),每个字似乎都在嘲讽约拿。 

  船主的请求另有暗示∶ 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至灭亡 。他十分明白神不是神话中的魔仆,只要摩擦神灯便可有求必应。有趣的是稍后尼尼微王也作了类似表示(三 9 ),而“神的旨意可以不顾人的希望而自由运行”的主题,在第四章也特别重要。 

  7.  船上的人试图找出“天然”灾害的缘故,对二十世纪的读者而言,可能像是纯粹迷信。但是约拿书的作者已透露,风暴的起因,在神应归诸耶和华( 4 节),在人则是约拿。然而水手们并不知道这些读者早已领会的事情,所以他们只好掣签找出祸首 145 。正如意料中的,约拿被找出,这再度显示了神是一切的主宰。 这灾 其实就是“这罪恶”(现中、 RSV 、 AV 、 RV )。第 2 节提到尼尼微的恶时,用的也是同一字 ra{`a{h 。 

  8.  约拿立刻便如同罪犯受审,只是情况有别于一般法庭的质询。问题并非由对案情了然于胸的律师,在深思熟虑后提出,而是由命在旦夕的水手,在呼啸的风暴中提出。他们以一连串的疑问炮轰约拿,而问题的简短程度亦与当时景况相符。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第一个问题,“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似嫌多余,因为罪犯已被指认 146 。但是,水手们可能是想证实掣签的结果。另外,他们可能认为这整个程序只是在找出那能够指认祸首的力量 147 。其余的问题目的显然在于了解这位他们不认识的乘客。“你以何事为业?”的原文,可以有两种解法。 (1) 你的职业为何?(参 NIV 、 AV 、 RSV ) (2) 你在船上所为何事?(参 \cs16 GNB )对照前后文,应以后者较为可能(参∶诗一○七 23 , RSV )。 

  9.  约拿的回答只有部分被详细记载下来(参 10 节)。第一,他说自己是 希伯来人 ,此词在异邦人环境时通常指以色列人 148 。第二,他说他的神是 耶和华,天上的神 。虽然“天上的神”一词被许多学者认为,代表着约拿书写作于波斯时期 149 ,波顿( B. Porten )却指出,对那些可能是敬拜 Baal Shamem “天上的神”的腓尼基水手说话时,如此称谓可能是最恰当的 150 。约拿形容耶和华是沧海和旱地的创造者(参∶诗九十五 5 ),让水手们肯定他的神便是眼前危机的起因。我 敬拜 (见 GNB 、 JB 、 NEB )其实就是和合本的“我敬畏”(参 RSV 、 RV 、 AV )。鉴于约拿蓄意不顺服神,这话在水手听来益显空洞。 

  10.  约拿承认他敬畏耶和华之后,接着便是与惧怕有关的描述∶ 他们就大大惧怕 。作者在此用的是同语根直接受格(亦即动词和直接受词均源于希伯来文的同字根) 151 。这种可以强化动词意义的结构,同时亦见于第一章 16 节,三章 2 节,四章 1 节和 6 节。此外,我们亦不必依从某些人的意见而将最后一句∶ 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删去。正如我们在第 5 节讨论的,作者的记叙并不拘泥于事情发生的顺序 152 。 

  11 ~ 12.  水手们既已找出祸源,还必须解决这每下愈况的情形。他们询问约拿的意见。约拿的回答∶ 将我抛在海中 ,令人回想起第 4 和 5 节。为了让水手们保命,约拿必须牺牲生命。第 12 节的最后一句, 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回答了第 7 节几乎一样的问题,而这也将第 7 ~ 12 节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见下页“增注∶一章 4 ~ 16 节的结构 ”)。 

  13 ~ 14.  为了避免将约拿抛到海中,水手们尽力要把船靠岸。然而他们的努力只是徒劳。他们先前是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5 节),现在却一起求告耶和华。他们所说的“无辜人”(新译;和合∶ 无辜血 ),并非表示约拿无罪;而是他们担心若将约拿抛下海中,便必须为约拿之死负责。他们和船主一样,体认到神的无上主权( 6 节)∶ 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最后约拿也必须认知这个事实(参∶第四章)。 

  15 ~ 16.  当水手们依照约拿的指示,把他抛入海中后,立即便有预期的结果。水手们眼见海浪平息,满心畏惧;故事至此也再度强调他们的惊惧。然而此处还有一重大发展,他们现在敬畏耶和华(参 9 节)。因此,他们便向耶和华献祭和许愿(参∶诗一一六 17 ~ 18 )。神的名字在 16 节中两度出现,强调了水手们如今对祂的身分十分熟悉。所以,虽然约拿不顺服神,但这些水手却承认约拿的神便是他们的神。 

  142 欲了解各家之言梗概,见 Allen, p.207, n.21. 

  143 见“增注∶一章 4 ~ 16 节的结构 ”, 118 ~ 120 页;惧怕的主题亦出现于第 9 节。 

  144 参一 10 ,四 2 。 Landes, 'The Kerygma', pp.13 ~ 15. 特别论及此风格独具的设计。 

  145 书七 16 ~ 21 ;撒上十四 38 ~ 43 ;箴十六 33 ;参 J. Lindbolm, 'Lot casting in the Old

  Testament', VT 12 (1962), pp.164 ~ 178; S. Abramsky , ' About Casting Lots in Order to Catch a Sinner', Beth Mikra 86

  (1981), pp.231 ~ 266. 

  146 参 NEB 、 JB 。许多手抄本没有这第一个问题,这也使专家们主张删除该问题。然而,亦有人持相反意见,见导论 , 101 ~ 103 页。 

  147 Fretheim, p.91, n.10; Walton, pp.19 ~ 25. 

  148 创四十 15 ;出一 19 。在创十 21 中,希伯是闪的孙子之一;参 IBD 2, pp.626 ~ 627. 

  149 此词大多出现于代下、拉、尼、但等书,但是也请见创二十四 3 、 7 。 

  150 Porten, 'Baalshamem and the Date of

  Jonah', pp.240 ~ 241. 

  151 参 G-K, p.117, p-r. 

  152 参 Allen, p.210, n.37. 

  增注∶一章 4 ~ 16 节的结构 

  最早提出第一章自成一结构模式的学者是罗芬克。他在一九六一年指出,约拿的航海过程(一 4 ~ 16 )构成一向心对称的结构 153 ∶ 

  A 一 4 ~ 6 

  B  一 7 ~ 8 

  中心   一 9 ~ 10a a 

  B'   一 10a b 、 11 

  A'  一 12 ~ 16 

  虽然此一结构曾被崔柏批评 154 ,但裴思( Pesch )却据此提出更详细的分析 155 。 

  1 叙事和“畏惧”的主题∶ 4 、 5a a 

  2  水手们的祷告∶ 5a b 

  3   叙事∶ 5b 、 c ~ 6a a 

  4    船主的谈话∶ 6a b 、 b 

  5     水手的谈话 (1) ∶ 7a 

  6      叙事∶ 7b 

  7       水手的谈话 (2) ∶ 8 

  中心        约拿的自白和“畏惧”的主题∶ 9 、 10a a 

  Ⅶ       水手的谈话 ( Ⅱ ) ∶ 10 节 a b 、 b 

  Ⅵ      叙事∶ 10c 

  Ⅴ     水手的谈话 ( Ⅰ ) ∶ 11 

  Ⅳ    约拿的谈话∶ 12 

  Ⅲ   叙事∶ 13 

  Ⅱ  水手们的祷告∶ 14 

  Ⅰ 叙事和“畏惧”的主题∶ 15 ~ 16a 

  裴思和罗芬克一样,认为 9 ~ 10a 节是这个结构的中心,其他的经节则相互呼应,有如镜中的影像。 

  后来,傅瑞绅又提出另一种分析 156 。罗芬克将经文分为五部分,形成 ABCBA 的模式;而傅瑞绅则将之分为六部分,结构便成为 ABCCBA ,其细节如下∶ 

  A. 叙事架构( 4 ~ 5a )  

  A1. 叙事架构( 15 ~ 16 )  

  1. 神起大风,风暴开始( 4 )。  

  1. 水手抛约拿入海,风暴停止( 15 )。  

  2. 水手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并献祭( 5a )。  

  2. 水手敬畏耶和华,向祂献祭并许愿( 16 )  

  B. 叙事/要求( 5b ~ 6 )  

  B1. 叙事/要求( 13 ~ 14 )  

  1. 风暴来临时约拿沉睡( 5b )。  

  1. 水手竭力要把船拢岸( 13 )。  

  2. 船主要求约拿求告自己的神,以求不至灭亡( 6a )。  

  2. 水手求告约拿的神,以求不至灭亡( 14a )。  

  3. 船主宣告神的自由主权( 6b )。  

  3. 水手宣告神的自由主权( 14b )。  

  C. 对话( 7 ~ 9 )  

  C1. 对话( 10 ~ \cs16 12 )  

  1. 水手彼此谈话以找出祸首( 7a )。  

  1. 水手对约拿谈话以了解约拿作了何事( 10a )。  

  2. 真相
──约拿书第1章抽签结果显示是约拿( 7b )。  

  2. 真相
──约拿书第1章约拿所行被揭露( 10b )。  

  3. 水手向约拿询问( 8 )。  

  3. 水手向约拿询问( 11 )。  

  4. 约拿回应
──约拿书第1章我敬畏( 9 )。  

  4. 约拿回应
──约拿书第1章我知道( 12 )。  

  裴思和傅瑞绅的分析,都是以这段起首和结尾间明显的对应开始∶神起大风,风暴开始( 4 节),水手抛约拿入海,风暴止息( 15 节);水手惧怕,各人求告自己的神( 5a 节),水手敬畏耶和华并献祭给祂( 16 节)。但是,傅瑞绅的观点
──约拿书第1章第 6 节船主的谈话和第 14 节水手的祷告相呼应,似乎优于裴思的看法
──约拿书第1章船主的谈话和第 12 节约拿的谈话相对应,因为第 6 节和 14 节都有“灭亡”和“神的主权”之主题。因此,两种分析对内部结构的观点,有相当的歧异。 

  虽然傅瑞绅的分析是根据裴思的见解再加以改进,但其中心部分( 7 ~ 12 节)的分析却不若其他经节般有说服力。第 7 ~ 9 节和 10 ~ \cs16 12 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像向心对称结构中外围经节般,在主题上有紧密的连结。中间的部分还可另作解析。 

  故事的中心部分( 7 ~ 12 节)关乎指认使全船遭灾的人。第 7 和 12 节紧密呼应,正好成为这段叙事的结语∶第 7 节陈述船上的人亟于找出祸源;第 12 节则是约拿坦承责任在他 157 。故事的转捩点是 9 ~ 10 节,约拿自承他敬畏耶和华( 9 节),以及水手听闻后的惧怕( 10 节) 158 。重要的是,畏惧的主题同时出现在整个结构的起始和末了( 5a 节、 16 节) 159 。最后,第 8 和 11 节亦相应,在这两节中都是水手向约拿提出问题 160 。以上述观察为基础,我们可得出下列的结构大纲 161 ∶ 

  A 耶和华起大风;风暴开始;水手惧怕,各人求告自己的神( 4 ~ 5a ) 

  B  约拿沉睡;求告你的神;我们不至灭亡;神的主权( 5b ~ 6 ) 

  C   看看是因谁的缘故( 7 ) 

  D    水手问约拿( 8 ) 

  E     我敬畏( 9 ) 

  E 1     水手惧怕( 10 ) 

  D 1    水手问约拿( 11 ) 

  C 1   我知道是因我的缘故( 12 ) 

  B 1  水手竭力要把船拢岸;水手求告耶和华;不要使我们灭亡;神的主权( 13 ~ 14 ) 

  A 1 水手将约拿抛入海中;风暴平息;水手敬畏耶和华并献祭( 15 ~ 16 ) 

  153 Lohfink, 'Jona ging zur Stadt hinaus

  (Jon 4, 5)', p.201. 

  154 Trible, pp.207 ~ 209. 

  155 R. Pesch, 'Zur Konzentrischen Struktur

  von Jona 1', Bib 47 (1966), pp.577 ~ 581 ;参 Cohn, pp.51 ~ 52;

  Magonet, p.57; Allen, p.197 ~ \cs15 198. 

  156 Fretheim, pp.73 ~ 74. 

  157 “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 7 节);“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12 节)。 

  158 Allen, p.209 ,评述∶“ 9 和 10a 节是这部分的重点。”罗芬克和裴思在他们的解析中,均将这两节作为中心。 

  159 有关畏惧的主题,见一 5 的注释。 

  160 两 者都是以“他们对他说”开始。 

  161 另有学者对此结构提出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分析,见 P. Weimar,

  ' Literarische

  Kritik und Literarkritik: Unzeitgema/sse Beobachtungen zu Jon 1, 4 ~ 16', in L. Ruppert, P. Weimar and E. Zenger (eds.), Ku/nder

  des Wortes. Beitra/ge zur Theologie der Propheten (Echter,

  1982), pp.217 ~ 235, esp. pp.219 ~ 223; D. L. Christensen, 'Andrzej Panuknik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ook of

  Jonah: Icons, Music and Literary Art', JETS 28 (1985), p.136. 

  C 约拿为自己的得救感恩(一 17 ~二 10 ) 162 

  水手们在第 16 节把约拿抛在海中后,就失去了他的踪迹。对他们来说,约拿在汹涌的海水中(参 14 节),恐怕凶多吉少。但是,耶和华还未放弃约拿,祂藉一条大鱼将差点葬身海底的约拿救起。约拿在感激之余,便作了一首感恩诗来庆祝自己的及时得救。 

  17.   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 。正如约拿逃往他施受阻于神,神在此再度行使祂无上的权能。作者让我们确信,约拿的得救乃出于神。此处的动词 wayman “他安排”, NIV 译为 提供 ,同样亦见于第四章 6 、 7 、 8 节,而且每次都是指神随己意控制自然的能力。 

  这条充作约拿的救生艇的大鱼,引发许多的猜测。试图去了解此鱼是何种鱼显然毫无意义。希伯来原文并未比英译与中译的“大鱼”更具体,而希腊文译本用了 ke{tos 一字,某些译本的马太福音十二 40 将其译为“鲸”( AV 、 RV 、 RSV ),但此字亦可作大鱼(参 GNB 、 NIV )或海怪( RV 边注, NEB 、 JB )解。 

  当然,许多现代读者对于约拿被鱼吞了,并在鱼腹中三日,感到十分不可思议。有人说,此一事件因为太令人难以置信,所以不可能真的发生。这自然便引发事件真伪的争论。 

  为了让现代读者易于接受这个故事,学者们真是绞尽脑汁。一些保守派的学者找到现代人被鱼吞了却仍存活的例子,藉以证明约拿经历之真实性。然而,此一方法并不令人信服 163 。另一个较普遍的说法是,全书都是文学的虚构作品,故而不应视之为史实。虽然此一立场普获支持,但问题在于约拿书作者是否认为其作品并非属实 164 。此外还有更巧妙,但也更不令人满意的创见。例如,约拿海上历劫归来,在一家叫做“鱼”的旅店中度过三日三夜。但是此一创见需要把经文窜改至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根据约拿书的现状必然导致的结论是∶故事将约拿存活于鱼腹中一事,作奇迹般陈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约拿是否真在鱼腹中存活了三天? 

  如果我们认为神迹从未发生,那么约拿当然就不可能从鱼腹中回到旱地。这样的看法显然对问题已预设立场。作者相信此一神迹确曾发生,而他也要求读者同样地接受。因此,我们只有在二者中择一∶接受现代的格言“若属神迹,必非史实”;或是相信约拿书和其他圣经书卷作者的证言,在某些情况下确有神迹。选择何者,留待读者自行斟酌 165 。 

  在结束此一话题之前,我们必须审视一下作者如何呈现这个神迹。约拿奇特的获救经历,并未以大鱼或约拿在鱼腹中生动的描述来润色。事实上,大鱼仅在两节经文中被提及(一 17 ,二 10 ),而且均十分简略。作者对此极为奇特的事件,以低调处理,可见此事件并非用以加强故事的戏剧化效果。因此,如果不是确曾发生,作者又何必捏造呢? 

  约拿在鱼腹中 三日三夜 。蓝迪斯指出,在古代近东神话中,三日三夜代表前往阴间所需的时间 166 。这固然值得注意,尤其是约拿的赞美诗曾屡次提及死后的世界。但是在旧约圣经中并无足够的证据显示,希伯来文的读者必须如此诠释三日三夜。因此,此说法只能视为一有趣的臆测。
──约拿书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约拿书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约拿书第一章   逃避神的差遣(一 1 ~ 16 ) 

  神差遣约拿到亚述人的首都尼尼微城去宣告审判的信息,目的是要他们悔改归向神,可见神在旧约中,不但爱以色列人,也爱外邦人。在第一章中,以下几点值得思想和留意: 

  .约拿被称为先知,但却没有信息,可见神藉先知传讲信息有两个方式,一是口传,二是行动,神藉约拿的行动给我们启示和信息。 

  .如果尼尼微的复兴,是旧约的一项“差传”,这差传是神主动策划的,也是神恩典的彰显。神可以自己或藉天使完成祂的工作,但祂拣选人与祂同工,可惜约拿逃避神,神本来可以另找别人,但祂却设法使约拿悔改遵行祂的旨意,可见神对约拿的爱。 

  .约拿不肯到尼尼微城去,因为亚述人是他们所歧视的外邦人,而且亚述人强大,以色列正面临他们的攻击;亚述人对敌人的残酷是众所周知的,约拿还得行走几天沙漠的路程才可到达。还有,他怕神不照他的话刑罚尼尼微人,以致他成为一位丢脸的先知,如果神叫敌人悔改,他又如何有面目见自己的同胞?不错,这是件艰巨的差事,但约拿只看环境,没有依靠全能的神。 

  .请留意,当神使海中起风暴时,外邦水手得知是约拿不顺服带来灾难;却千方百计要救约拿的性命,可见他们的爱心,实应叫约拿惭愧。很多时候属神的人,爱心还比不上不信神的人。 

  默想  神的工作可能很艰巨,但只要我们肯顺服,神必保守,不顺服神是祸患的源头。
──约拿书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约拿书简介   约拿书 第一章 注释 

  1:1-3 约拿拒命而逃 

  当时亚述与以色列为仇,约拿对亚述人恨之入骨,极不愿见他们悔改 

  蒙神怜悯(参 4:2),於是抗拒神的命令,往相反方向逃去。 

  2     

    「尼尼微」:位於底格里斯河东岸,距巴勒斯坦约八百公里( 

    五百英里),为当时亚述的首都(此城的建立见创10:8-11)。 

    这城当日大概与附近的城邑连成一大区域(参创10:11-12) , 

  要用三日的时间才可走完(见3:4)? ;

    堪称「大城」。 

  「呼喊」:意即宣告斥责和警戒的信息。 

    「恶」:亚述不仅敬拜偶像、邪淫缺德,更充斥着令人发指的 

  暴行(参鸿3章)。 

  3     

    「他施」:这城位於今西班牙南部的海岸,距巴勒斯坦约三千 

    二百公里(二千英里),与推罗城贸易频繁(见结27:12)。 

    「躲避耶和华」:直译为「离开耶和华的面」。这可以有两个 

  解释: 

    1 断绝与神亲密的关系,不再作先知事奉 ; 

  (参申10:8;

    代下29:11) 

    2 离开神显现、同在的地方(创4:14, 16) ,  免得神的灵 

    临到他身上吩咐他说预言。 

    「约帕」:现称雅法,是当日巴勒斯坦海岸唯一大港,离约拿 

  家乡迦特希弗约九十六公里(六十英里)。 

  「船价」:即船费。 

  1:4-10 海上遇险 

  神藉着狂风大浪及大鱼( 17)使约拿回转。 

  5     「水手 ......

    自己的神」:腓尼基的水手各有守护神,以便在急 

  难时求救。 

  6     

    「求告你的神」:船主为求脱险,想尽方法,於是呼吁约拿也 

  求他的神搭救。 

  7     「我们掣签 ......

    因谁的缘故」:各人哀求神无效,外面仍狂风 

    大作,於是想到有人可能得罪了本身信靠的神明,招致这场风 

  暴,因而掣签(参珥3:3注)找出祸首。 

  8     「你是那一国 ......

    的人」:这是要查出降灾的是那位神,因当 

  时各国各族有独特的宗教,各拜不同的神祗。 

  9     

    「希伯来人」:昔日以色列人向外族人的自称(参串)。 

  「那创造 ......

    天上的神」:这称呼表示耶和华不仅是一国一族 

  的神, 的主权更遍及全世界。 

  10    「你作的 ......

    事呢」:众人对约拿悖逆神的行径感到惊骇。 

  1:11-16 约拿被投深海以息风浪 

  13    

    「拢岸」:巴勒斯坦沿岸多有礁石,水手面对风浪时,通常宁 

    愿将船摇出海,也不愿把船拢岸,以免触礁搁浅;这次他们努 

  力拢岸,大概是想把约拿送上岸去。 

  14    

    水手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惟有把约拿抛下海中。他们首先祈 

    求耶和华不要向他们追讨杀约拿之罪,因约拿并没有得罪他们 

  ,以致他们非亲手杀他不可(「不要使

    ...... 罪归与我们」)。 

  16    「向耶和华 ......

    许愿」:指这些外族人承认耶和华的能力,但 

  不表示他们归信耶和华。 

  1:17-2:9 约拿身陷鱼腹及祈祷感恩 

  17    「大鱼」:学者对此颇多猜测,认为是鲸鱼或鲨鱼。 

  「三日三夜」:是约略的说法。 

  约拿在鱼腹三天仍能存活,实在是个神迹。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拿书

约拿书第一章

1:1 “耶和华的话”:先知所说的乃来自神,祂是信息的来源和权威。“约拿”: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

1:2 尼尼微是当时亚述帝国的首都,位于今之底格里斯河东岸。亚述人拜偶像,对待被征服的国家十分残虐。中东民族无不对之憎恶。以色列国后来是亡于亚述(王下17:1-6)。

约拿可能不愿意看见一个恶名昭彰的民族转蒙神恩典,所以不顺服神的命令(看4:2及〈参考资料〉“尼尼微简史”条)。

1:3 “他施”:在今天西班牙西南岸,是当时世界所知道在西方可以到达的最远地方。他施和尼尼微二城,一在巴勒斯坦西3200公里,一在东800公里,有若两极。约拿逃往他施,真是南辕北辙。

1:4 掌握宇宙秩序的神,不但使风听命,促使约拿听差遣;也让大鱼(17节)、蓖麻(4:6)、虫(4:7)和炎热的东风(4:8)一齐工作,完成祂拯救的旨意。

1:5 “自己的神”:异教的偶像和假神,在这场大风中一点也起不了作用。

1:6 船主对全船乘客、水手生命的关切,与约拿对尼尼微城中万千居民生命的忽视,适成对比。他在舱底沉睡!

1:9 约拿自我介绍的话,说明在这条船上的是外邦人,正是耶和华要施恩的人。

1:16 船上的外邦人,看见约拿所见证的耶和华,能平静风和海,觉得应该敬拜,遂向他献祭。

1:17 “大鱼”:希伯来原文和《马太福音》12:40所用的希腊文都只说是一条大鱼,没有说明是什么鱼。但作者不让人将这鱼和海蛇(摩9:3)、“鳄鱼”(赛27:1)或海怪(伯7:12;诗74:13)混淆是很明显的。有的学者猜测或为鲸、鲨之类。但重要的不是这条鱼,而是约拿给抛进大海,却能得神保守,出死入生。他经历了死的滋味,才懂得神何以关切人的生,因而能作出2章感恩的祷告。

“三日三夜”:耶稣曾引用此事预表祂的埋葬与复活,祂在坟墓中三日三夜(太12:40;16:4)。这一段时期指的是第一和第三天的一部分和第二天全天。主基督礼拜五下午埋葬,礼拜天一早便已复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约拿书   壹.先知不肯遵命(一) 

  一.约拿的传道呼召(一 1,2 ) 

  神差遣约拿往尼尼微城传道,尼尼微是以色列的死敌亚述的首都。我们可以理解先知何以万分不愿到那里去,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参看背景与主题)。 

  二.约拿逃往他施(一 3 ) 

  约拿不遵从神的吩咐,登上一只往他施(可能在西班牙南岸)的船离去。伍德荣对於先知抗命作出这样评论: 

  神要他往尼尼微城,即巴勒斯坦东北面五百英里之地。约拿本应往东走,但他却往西走了二千英里。神希望约拿从陆路穿越新月沃地而抵目的地,但约拿却选了令人厌恶的海上行程(犹太人讨厌大海)。神差他往那时最繁盛的大都会,但约拿却走往文明世界边缘一个偏僻的贸易站。耶和华希望与祂的先知结伴同行,但约拿却企图逃离神的同在和祂的大能。 

  三.海上的大风暴(一 4 ~ 10 ) 

  然而,耶和华使(直译为猛投)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使船下沉,危及乘客。那些信奉异教的水手可能是腓尼基人,他们用掣签的方法来找出罪魁祸首。结果显示希伯来人 .. 约拿是问题的所在;他正在躲避耶和华。 

  四.约拿从船上被抛下海,继而被大鱼吞下(一 11 ~ 17 ) 

  一 11 ~ 16  “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问题显露出人类的典型心态,只管自己损伤,那管他人死活。不过, 那些信奉异教的老水手却展现人情味的一面。约拿劝他们把他抛在海里,但他们不愿这样做,宁愿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可是,最终他们也迫於跟着做,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约拿书   注释 

  一 1-3 乔纳逃避神委派的任务 

  第 1 节约拿是主前第八世纪早期,北国以色列的先知(从王下十四 25 得知)。 

  第 2 节「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更好的译法是:「因为我关心他们的困难。」希伯来文一词有时指「恶」或「坏」,但更常见的用法是指「困难」,或「难处」、「灾祸」。「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在七十士译本是:「在其中传扬」,这译法或许更合原意。乔纳接到的任务是出自神对尼尼微的怜爱,他的任务不是必然带来该城的刑罚。 

  第 3 节「他施」有时是指一个地方的名字,意思是:茫茫大海。乔纳打算乘一条开往海洋的船,从非利士的港口约帕起航,进入地中海,往远处去「躲避耶和华」,乔纳可能根本不介意目的地是哪里。旧约先知的神学观念即使不大完全,神仍然可以使用他们:乔纳的神学显然错误地认同古时一般的想法,以为神明的能力只局限于他受到敬拜的地区内。乔纳希望离开以色列,就可远离神的能力;神就不能命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向以色列仇视的敌人亚述传道。 

  一 4-16 神阻止乔纳逃避祂 

  第 4-6 节约拿沉睡底舱,令船主惊奇。可能因为乔纳从以色列的山区赶到海边,故疲倦地沉睡;另一可能性是因为他此次自行逃亡,前途茫茫,使他陷入情绪的低潮,故此蒙头大睡。船主与其它信奉多神的船员一样,以为某神明向他们发怒,如果他们求告此神,此神(或其它神)可能会止住风浪。 

  第 7-9 节水手们用惯用的掣签方法(把几颗石子从一个盒子里抛在地上,然后从石子的位置确定正负答案),正确地掣出乔纳,知道他与他的神之间有问题。显然真神在这事情幕后动工(参徒一 26 ),请留意箴言十六章 33 节(「签所定的一切事都出于耶和华」)。换言之,世事是由神
──约拿书第1章不是我们占卜观兆的技巧
──约拿书第1章所掌管。这一节经文并不是应许掣签可以找出神的旨意,但神若愿意,祂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掣签,或其它预测的方法,甚至借着异教徒的手,把祂的真理显明。乔纳表明身分,正是一个希伯来人在陌生人面前所惯做的。在他的话语中,他表示已经接受一个事实;耶和华是那创造一切的主,祂的影响力绝不受地理区域所限制。 

  第 10 节旧约所有的叙述方式都很精简,我们读约拿书时,必须紧记这一节的说明;要了解好些对话和动作都已经省去。虽然没有明说,但乔纳的整篇讲章也同样被省去,只剩下几个重要的字词,在三章 4 节里摘要地记下。「你做的是甚么事呢?」这句话是惯用语,意思是说:「看,你做了多么糟糕的事。」显示水手也认为这罪该受严重的惩罚。 

  第 11-13 节约拿提议由他淹死。一方面可了结他个人的悲剧,因为他离家,抛弃了自己的行业,现在又逃亡失败。另一方面也可救这船脱险。水手不想杀死乔纳,于是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这是古时一般逃避风暴的方法,却力不从心。 

  第 14-16 节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形下,他们只有把乔纳抛在海中,却马上奏效。这些水手相信宗教大同(相信一切人所敬奉的神明都存在,在需要时都该有敬畏态度),他们虽是非利士人,不是以色列人(那时候约帕是非利士的城市),他们心里并不因为向以色列的神祈求而作难,他们上岸之后还要上以色列耶和华神的一座庙宇去,好献上感恩和赎罪的祭。可惜的是在那一个时代,很多以色列的祭司都会乐于接受外邦、非正统的祭物,他们是以色列民族的一员与否根本不成问题。在列王纪上八章 41 至 43 节,所罗门在献耶路撒冷圣殿时所作的祷告反映一个愿望;就是外邦人可以在那里祷告,「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然而约拿书的经文却没有说这些人归信了主,也没有说他们上耶路撒冷敬拜。约帕的毗  是以色列(北国),而非犹大的领域,水手们前往敬拜的地方极可能是北国的某一圣所,那些圣所的存在是与圣经律法相违的(申十二;参王上十二 25-33 )。未归信的外邦人来敬拜,甚至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也是不合规矩的(出十二 43-49 ;利二十二 25 );但归信主的外邦人敬拜神,却与以色列人同归一例地受到欢迎(参民九 14 ,十五 14 )。 

  一 17 至二 10 乔纳感谢神救命之恩 

  第 17 节约拿预料必被淹死,但经文说:「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使乔纳免死,却要蒙拯救。有好几件可靠个案提到有人在汪洋中为鲸鱼所吞,竟然存活〔 D.K.

  Stuart, Hosea-Jonah  ( Word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约拿书  1:1 

  约拿:约

  拿是耶波安二世在位期间在北国以色列事奉的一位先知(王下14:23~25,参本书简介)。 

  1:2  

  往尼尼微大城去:神呼召约拿警告尼尼微人神将因他们的罪而施行审判。尼尼微是亚述国的京城,亚述是一个邪

  恶、残酷并道德败坏的民族(参鸿1:11;2:12~13;3:1,

  4,16,19)。以色列人恨恶亚述人,视他们为极大的威胁。 

  1:3  

  约拿却……逃

  往:约拿

  逃避神的呼召,拒绝将神的信息传递给尼尼微,唯恐他们悔改而免遭神的审判(参4:1~2)。 

  1.  约拿不愿神怜悯以色

  列以外的任何民族,特别不愿神恩待亚述。约拿忘记了神对以色列的计划是要他们成为外邦人

  的祝福,带领外邦人认识神(创12:1~3;

  比较赛49:3)。 

  2.  基督已经呼召教会完

  成一项比约拿所受的更大的宣教使命——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

  听(比较太28:18~20;徒1:8)。然而,许多教会都像约拿一样,对宣教事工毫无兴趣,单单专注于在本土建立自

  己的国度。 

  1:3 他施:他施是一座位于西班牙西南的城市,距离以色列大约四千多公里,所以,他施是一个与约拿当去

  的尼尼微方向完全相反的遥远之地。 

  1:4  

  大风: 神在地中海上兴起狂

  风大浪,目的是要劝说约拿顺服他的呼召。约拿的悖逆使得船上水手的生命也面临着危险。如果

  我们不愿彻底委身于神和他的呼召,我们的家人和他人都将与我们一起受苦。 

  1:5  

  沉睡:当

  水手们的生命面临极大危险时,神的仆人却沉睡不醒。在今天的教会中也有一些人在沉睡,既使

  周围的人们在生活的风浪中灵里不断走向灭亡也漠不关心。 

  1:7  

  我们掣签:水

  手们很可能将做有记号的木棍或石子放在器皿中,从中挑出一个。神引导他们选出合适的签子,

  从而认出约拿是招致灾祸应该担罪的人。 

  1:12  

  将我……抛

  在海中:约

  拿愿意以死拯救水手们的性命,这表明他已经为自己悖逆神和危害他人性命的做法感到非常愧

  疚。 

  1:17  

  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

  拿:神安

  排了一条大鱼拯救约拿的生命,这可能是一条大鲸;神奇迹般地保守了约拿,使他在大鱼腹中3日3夜仍然得以存活。 

  1.  属世的非信徒和教会

  中的假先知都拒绝相信这个神迹,把它当做虚构的故事。但是,主耶稣自己却把它当做历史事

  实,他引用约拿的经历和大鱼说明他的受死、埋葬和复活(参太12:39~41)。 

  2.  换言之,主耶稣把约

  拿在大鱼腹中的经历与他自己的受死和复活相提并论。主耶稣完全承认这是神根据自己在救赎

  历史中的圣善旨意而行的神迹。对于所有真正信神的人而言,这一点已经足以使人对约拿的经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约拿书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约拿书第一章   约拿的蒙召(一 1-3 ) 

  作为一卷先知书,约拿书以一种简便的方式开始;无疑的对于那些第一次读到、或者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将要被第一节亲切的话吸引。‘耶和华的话临到 …… 约拿,’就像上帝对其他先知一样;既说了话,先知的责任就是回应祂。但是第一节是这整本书中唯一的一节和先知被召传统相似的话。到了第二节,上帝的呼召的内容立即引人注目:‘往尼尼微去’。尼尼微是当时异教国家亚述的城市,它的声望在古代世界上是很响亮的。在第三节中,上帝的呼召和先知的回应的冲突继续加深:上帝吩咐他去尼尼微,约拿突然向他施进发。先知书这样写,是使用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和方式:开头那种亲切感被随后不寻常的反应突出出来。从一开始,读者就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不是一卷普通的先知书。 

  约拿书开始这三节,不但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奠定了一个基本的题旨,随  下面的故事而发展。 

  (一) 上帝先说了话,祂的话表示祂关心整个世界 ( 2 节)。尼尼微的恶令祂心里担忧,迫祂去关注;祂决定差派约拿去那座城,作为祂的使者,传递祂的信息。 

  尼尼微是亚述的经济中心,它多次作为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的废墟座落在底格里斯河旁,位于现代伊拉克的北部的摩苏尔对岸。从十九世纪以来,挖掘的行动一直在进行  ,发现那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有很好的宫殿,精致的艺术品,和宏大的图书馆。毫无疑问,尼尼微曾经一度非常繁荣,然而它的道德素质却并非同样伟大。作者描写它只用简单的‘恶’字,没有花费很多口舌去叙说这个城市作恶的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恶,都是上帝所厌恶的。 

  从基督徒所信仰的普世性来看,我们不会对上帝这些不寻常的话感到惊奇。但是在旧约时代,上帝被人认为是首先关心以色列人,把他们当作选民。然而上帝的关怀是无限的,尼尼微的罪恶,以及因为犯罪而产生的救赎问题,在上帝的心目中,是如同耶路撒冷的前途一样使祂忧虑。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本书的作者想要扩大他的听众的眼界:尼尼微,这个外邦人狂傲和作恶的大城市,与上帝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抓住了这本书的思想方法,我们也必须扩阔心怀。所有限制我们的狭窄眼界都要除去,因为上帝的慈爱是无限的。苏联的莫斯科和美国东南部的密耳瓦基一样,非洲的恩德培和苏格兰的爱丁堡也一样,它们都是上帝所关怀的。 

  (二) 上帝对整个世界的关心使祂采取了行动 。看见了尼尼微的恶,祂决定差遣一位使者迅速到那里。虽然这位使者的目的没有明确清楚地在这几节经文中说出来,但从整本书所启示的内容来看,我们知道这位使者是去发出一种警告,号召尼尼微人悔改离开他们的恶,回到上帝面前。这样,这里启示我们一种上帝更广义的关怀:祂不但关心尼尼微人的恶,祂更希望他们离开罪恶,转变为良善。约拿被差派去传达一个信息,他不是去改宗换教或者改变其信仰;他只是简单地警告他的邻国,他们作恶的可怕结果,并要求他们回转过来。 

  (三)这卷书开头几节最显着的内容是 剖析了先知的不服从 。命令是叫往尼尼微去,但约拿突然往相反的方向出发,要到他施去。他施这个地方准确的位置是不太肯定的。在古代世界上有许多地方都叫他施(这个名字表示那些在采矿和冶炼的活动中建设起来的城市)。其中有一个是在地中海西岸,或者是在现代的西班牙领土上,或者是在萨丁尼亚岛上(在这些地方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九世纪的腓尼基碑文中,有他施这个名字的记载),也许这就是约拿故事中的他施。 

  然而我们不明白的,是约拿在听见上帝的吩咐以后,为什么立即会不顺从。上帝告诉他一个方向,他朝另一方向走去。也许他丝毫不怕不顺从所带来的结果;的确,在他随后逃到船上的时候,约拿表现得很勇敢,很倔强。至少我们可以说,他完全没有分担上帝对尼尼微的怜悯和同情心。他丝毫不关心一个距离他甚远的邻国城市的问题;他们的命运,他们作恶的结果,这些丝毫没有放在他的心上。约拿感到在他自己的国家中,有够多的事情可做;不需要去关心别的国家。然而当上帝呼召他的时候,他不顺从又不愿意留在家中,其原因可能是上帝的呼召是那样清楚,那样使他不高兴,以致于他感到最合适的办法,是朝  使他和尼尼微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的方向行动。远洋航行也许是最适合的选择;在他施的海滩上度过几天是最愉快的了!因此他就这样出发了。 

  约拿书的作者用他自己的语言,仔细地说明约拿如何不顺从。上帝呼召他向东边去,他却朝西边走;上帝告诉他往尼尼微去,他却‘下到’约帕,又从那里‘下到’(正像希伯来原文所表达的那样)一艘船上。作者两次表示,约拿向西的旅行,是‘离开耶和华的同在’。这不顺从的行为,总是随从环境;他的决心总是不能成就他所希望的。一个不顺从上帝的人,一定不能有祂的同在,也不能与祂有亲密的团契;因为不顺从上帝就像约拿的旅程那样,愈走离开上帝愈远。任何一个不愿向上,努力去回应上帝挑战的人,也不可避免要在生活上走下坡路。 

  (四)对这卷先知书开始几节最后要考虑的,是 它们对听众的影响 。开头这几节是很熟悉的:上帝呼召一个人作先知。如果估计正确的话,这本书当时存在在南方,在犹大或者耶路撒冷。这样,鉴定先知的身分可以唤起听众,使他们感到自己也同样缺乏同情心:约拿是个北方人,这样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不顺从(至少南方的大众是这样看的)。然后先知豫定的目的地将引起惊讶:尼尼微不在应许之地的范围之内。最后,上帝呼召顺从,接踵而来却是不顺从;其他的先知书描写的都是先知顺从上帝呼召的过程,没有像约拿书这样开始就完全不顺从。然而听众的震惊将自己得到解答:一个北国的人和一个外邦人有何分别,岂能期待他履行对外邦人的使命? 

  就像所有好的比喻一样,引起的反应都是很自然的。因此当故事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们不但看见约拿书戏剧性和奇异的特征,而且还可把它当作一面镜子,藉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本像。 

  海上的风暴(一 4-10 ) 

  约拿逃跑离开上帝,情况是一直向下降。他下到约帕,又从那里下到一艘船上,然后,他下到船的底舱( 5 节),希望在那里休息。虽然这个逃跑的先知以为他至少找到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但是在他乘搭的船并没有给他平安。大风吹起狂浪,在风浪里小船颠簸,几乎要粉碎。那些经历过东方的地中海暴风雨的海员,开始把它当作一般的紧急状态来处理。他们把所载的货物扔到海里,希望减轻船的载重量,减少遭毁的危险性。但是大风暴没有减退,灾难的危险性也没有减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求告他们的神的帮助,表现出一种极虔诚的态度。尽管他们恳求,暴风浪继续加大;看来死在海里是他们必然的命运。 

  此时无疑的是那个负责监督把货物抛到海里的船主来到甲板底下,在底舱发现沉睡的约拿。船主对他在这样危急的关头竟然沉睡表示愤慨;至少他应该和其他人一起求告上帝的拯救。‘你这是什么意思呢?竟然在睡觉!’船主叫喊起来。在他的叫声中,约拿醒过来,不知不觉地带  一种极不愉快的样子。 

  约拿走到甲板上的海员中间,那里正在召开一个紧急的会议。尽管船员已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船只受毁,然而船似乎快要沉没了。意识到这样凶猛的风暴是一种上帝干预自然的信号,船员掣签试图找出是谁引起这样严重的危险。这支签不可避免地落在约拿头上。那些他在危险中的同伴质问约拿,要找出他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因此约拿只好照说,讲出他的不顺从,讲出他原是希伯来人的上帝,就是那位创造沧海和旱地的上帝的先知。 

  当这位讲故事的人说出了真相,不但引起听者的兴趣和紧张,而且逐渐把题目转移到道德和宗教方面。 

  (一) 船上的外邦人船员是全人类的典型代表 。而面临  沉船和死亡的威胁,他们共同地辛勤地劳动  ,拼命地把货物扔到海里,藉以希望使船不致沉入汪洋之中。但是当这样做不能减轻他们的危险时,他们转去求告他们的神;他们共同的努力是用各种的信仰,代替对真神的信仰,祈求得到帮助保存生命。 

  使人在生活中作出这样的选择(决定)是一种普遍的危险。在生活的海洋里,任何航海的技巧和经历,都不能帮助一个人避免风暴的毁灭。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类必须懂得逃生之路。 

  (二) 在死亡的阴影下,在船上只有一个人知道求生之路 。他的名字叫约拿,但他沉睡  。当外邦人觉醒  ,并且热心去寻找拯救的方法时,约拿在船舱里睡觉。约拿曾经有一次不顺从上帝呼召他到外邦人的尼尼微去传道,现在,他在同船的同伴面对直接的沉船危险威胁时,竟安然入睡!约拿这个沉睡者成为一幅卑鄙的图画;他在不信的人找不到平安的时候,自己平静地休息  。当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正焦急不安的时候,他却在放任的心态下静静入睡。最糟糕的是危及全船和所有船上的人的大风浪,本是约拿不顺从的直接结果;他曾经拒绝关心尼尼微人民,现在他漠不关心的态度好像瘟疫一样,又威胁  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安全。他躲避责任,结果带来了新的责任
──约拿书第1章 现在全船人的性命都在他的手中了。 

  (三) 那个拒绝作外邦尼尼微人的先知,被迫成为外邦海员的先知 。在回答他们(同船的人)在危急时的问题时,约拿说:‘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 9 节)在回答他们进一步查问时,约拿意识到他在船上,是他企图逃避上帝的结果。因此,那应当遵命向尼尼微人宣传的福音,从先知的口中倾吐在所有船员面前。可怕的环境使得先知的话变得更加可信。那些船员们已经看到他们在危急时求告他们的神是无用的,现在藉  先知的话,瞥见那位控制海洋的全能上帝。 

  约拿最后终要面对他的先知职分,然而却是带点委屈的味道,令人感到惋惜。假如他能够顺从上帝,这些船员的生命就不必冒险;假如他能够顺从,在他完成使命时,将受到其他先知的尊敬。但是生活是不可能充满  假如的,他的选择导致他目前的状况:在风暴中忿忿的先知。然而最后他找到了真理,就像史密斯( Sir

  George Adam Smith )关于约拿所写的:‘真理,是他少年时代的新娘,经过长期生活之后的同志,但只有在死亡的容貌里才被他完全认识。’他的豫言讲完以后,他将被扔入海里,投身到汹涌不息的的洋海中。 

  被抛入海中(一 11-17 ) 

  与约拿同船那些人不是一个行私刑的团体,他们虽然知道了引起他们灾难之原因,但他们并没有立即决定把先知抓起来,扔到无情的波涛之中。尽管海洋变得更加喧嚣,他们还是询问他,叫他说该怎么办。对于约拿来说,答覆是很清楚:他现在知道,只有那个令大家面对死亡的人,他的行动能够对暴风雨产生影响;也许只有对约拿采取公平的行动,才能免去船上的伙伴的危险。因此约拿鼓起勇气和同情心,指示船员把他抛到海里去。 

  直到这个时候,船员还坚持不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他们尽力去摇橹,挣扎  把船划回到岸上去寻求安全;但是愈发疯狂的风浪,使他们的目的无法达到。现在,看来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他们只好把约拿抛到海里。转眼之间,风暴立即平静,大浪也减退了。船员们在平静的海洋上继续他们的航行;而先知,一条大鱼成为他的去处,在那儿度过了三日三夜。 

  (一) 约拿的转变,是从不顺从的道路到顺从的道路 ;从逃避责任,到接受它。他意识到现在似乎已经太迟去改变他的主意再到尼尼微去;现在他所能够做的,是牺牲自己,藉以使其他人避免危险的来临。终于,他决定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严格来说,约拿的奉献不是一种高贵的行动,如果没有他,是不会有这样的危机的。他只是良心发现并简单地接受由于他的行动所带来的后果。然而,在约拿对船员所说的话中,却有值得尊敬和令人鼓舞的成分。一个渺少的人总是尽量去隐藏掩饰他的过错,不对他引起的危机负责,企图救他自己免受惩罚。但是约拿最终是面对现实;他显然对自己不满!他感到他不但对上帝不负责任,他还给他的同伴带来灾祸。他很清楚看见自己的失败,他最后采取行动,奉献他的生命,这是他唯一能献给他的同伴的;其中还有一点,就是他恐惧战兢地认识到他的生命已不再有价值;如果生活失去了目的,活  就失去它的意义。 

  约拿的情况是一种最生动的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选择‘绝境’:逃避真理,结果被迫去面对死亡;企图对我们的同伴放弃责任,然而却要对我们不负责的行动带来的后果负责;决定不顺从上帝的呼召,不按照祂的要求去生活,结果发现除了顺从以外,生命并无意义。对于约拿来说,这种转变是生死关头的转变;如果他再稍微迟疑一点,再退到他曾选择忽略上帝这道路上,实际临到他的将是浪费生命的悲剧。 

  (二) 船员的转变,被描写为一种从虚假的、对外邦神的信靠,转变为认识永生的真神 。在他们转变之前,这段经文没有把他们描写为黑暗中的罪人;相反的,他们和约拿的特征相反,在故事中他们以威严和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然而他们不认识真神,在约拿承认他自己的身分以前,他们不能救自己免去海上风浪的威胁。就是听了约拿的见证以后,他们还不迅速行动,他们仍然抵制先知的劝告。直到最后把约拿扔到海里,他们才祷告上帝,求祂赦免( 14 节),他们愿意按照祂的意旨行事,而且害怕祂把无辜的当作有罪的夺去他的生命。在大风浪停息以后,他们向耶和华献祭,并且在对祂的大能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他们向上帝许愿,向祂委身顺从。 

  和那个暴躁的和倔强的先知相反,那些船员们被描绘为基本上循规蹈矩的人。无疑的,他们是普通的一  ,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虔诚和尊严的标准。他们对约拿相当不错,就是在他们发现他应对他们的灾难负责时,他们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尽管他们有人类的庄严和好品质,他们深深地处在被淹死的边缘;他们需要被拯救。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这些船员代表人类悲惨的处境:在现代,如果我们以为只有那些在过去的生活里盲目地追随罪恶的人,才需要真正的‘转变’:而那些像船员那样有人类好品质的人不需要,那么我们就错了!我有一次遇见一位年轻人,他真诚地后悔他以前的生活实在太堕落,因此,他说,他转向基督的信心是彻底的、惊人的。那些普通的船员,固然有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优点,但他们都要从所面对的灾祸中被拯救出来。他们只有从上帝那里才能找到释放,这是所有真正转变者的道路。
──约拿书第1章 《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约拿书   约拿   耶和华   先知   的人   水手   尼尼   自己的   他们的   上帝   他说   以色列   船上   船员   大鱼   敬畏   的是   圣经   船主   顺从   海中   风浪   译本   风暴   注释   希伯来人   修订本   标签   文理   标题   亚述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