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士师记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士师记》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跳转至:

和合本士1:1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拼音版士1:1 Yuēshūyà sǐ hòu, Yǐsèliè rén qiú wèn Yēhéhuá shuō, wǒmen zhōngjiān shuí dāng shǒuxiān shàng qù gōngjī Jiānán rén, yǔ tāmen zhēng zhàn.

吕振中士1:1 约书亚死了以后,以色列人求问永恒主说∶「谁要为我们先上去攻击迦南人,和他们交战呢?」

新译本士1: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谁要为我们首先去攻打迦南人,与他们作战呢?”

现代译士1: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上主:「我们当中哪一个支族该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当代译士1:1 约书亚去世以后,以色列人就求问主说:“我们十二族中,谁应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思高本士1:1 若苏厄死後,以色列子民询问上主说:「我们中谁应首先上去攻打客纳罕人?」

文理本士1:1 约书亚卒后、以色列人咨诹耶和华曰、孰可先往、为我攻迦南人、与之战、

修订本士1: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与他们争战呢?"

KJV 英士1:1 Now after the death of Joshua it came to pass, that the children of Israel asked the LORD, saying, Who shall go up for us against the Canaanites first, to fight against them?

NIV 英士1:1 After the death of Joshua, the Israelites asked the LORD, "Who will be the first to go up and fight for us against the Canaanites?"

和合本士1:2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拼音版士1:2 Yēhéhuá shuō, Yóudà dāng xiān shàng qù, wǒ yǐ jiāng nà dì jiāo zaì tā shǒu zhōng.

吕振中士1:2 永恒主说∶「犹大要上去;看吧,我已把那地交在他手中了。」

新译本士1:2 耶和华回答:“犹大要先上去,看哪,我已经把那地交在他手中。”

现代译士1:2 上主回答:「犹大支族要先去。我要把这块土地交在他们手里。」

当代译士1:2 主说:“犹大要先上去,我已经把那地交给他们了。”

思高本士1:2 上主说:「犹大先上去。看,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文理本士1:2 耶和华曰、犹大人可往、我以斯土付于其手、

修订本士1:2 耶和华说:"犹大要先上去。看哪,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KJV 英士1:2 And the LORD said, Judah shall go up: behold, I have delivered the land into his hand.

NIV 英士1:2 The LORD answered, "Judah is to go; I have given the land into their hands."

和合本士1:3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拼音版士1:3 Yóudà duì tā gēge Xīmiǎn shuō, qǐng nǐ tóng wǒ dào niānjiū suǒ dé zhī dì qù, hǎo yǔ Jiānán rén zhēng zhàn. yǐhòu wǒ ye tóng nǐ dào nǐ niānjiū suǒ dé zhī dì qù. yúshì Xīmiǎn yǔ tā tóng qù.

吕振中士1:3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同我上去、到我拈阄可得的地去,我们好和迦南人交战;以后我也可以同你到你拈阄可得的地去」;于是西缅和他同去。

新译本士1:3 犹大对自己的兄弟西缅说:“请你与我一同上我抽签所得的地业去,我们好与迦南人交战;以后我也与你一同到你抽签所得的地业去。”于是西缅与他一同去了。

现代译士1:3 犹大族人对他们的兄弟西缅族人说:「请跟我们到那已分配给我们的土地,一起去征服迦南人,然后我们就跟你们到分配给你们的土地去。」於是西缅和

当代译士1:3 然而,犹大族的领袖向西缅族求助说:“请你们与我们一同前去攻打在我们所分得的地方中的迦南人,将来,我们也会同样地帮助你们。”於是,西缅族就与犹大族同去。

思高本士1:3 犹大遂对自己的兄弟西默盎说:「请你同我到我拈阄所得的地方去,与客纳罕人作战,日後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的地方去。」西默盎就同他去了。

文理本士1:3 犹大人谓其兄弟西缅人曰、尔与我同往、至我所得之地、与迦南人战、厥后我亦与尔同往、至尔所得之地、西缅人遂偕行、

修订本士1:3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上到我抽签所得之地,与迦南人争战;我也同你去你抽签所得之地。"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KJV 英士1:3 And Judah said unto Simeon his brother, Come up with me into my lot, that we may fight against the Canaanites; and I likewise will go with thee into thy lot. So Simeon went with him.

NIV 英士1:3 Then the men of Judah said to the Simeonites their brothers, "Come up with us into the territory allotted to us, to fight against the Canaanites. We in turn will go with you into yours." So the Simeonites went with them.

和合本士1:4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拼音版士1:4 Yóudà jiù shàng qù, Yēhéhuá jiāng Jiānán rén hé Bǐlìxǐrén jiāo zaì tāmen shǒu zhōng. tāmen zaì bǐ sè jī shā le yī wàn rén.

吕振中士1:4 犹大就上去;永恒主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败了一万人。

新译本士1:4 犹大上去了;耶和华就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现代译士1:4 犹大支族联合去打仗;上主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里。他们在比色杀了一万人,

当代译士1:4 他们合力攻打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上帝使他们大获全胜,在比色杀了一万人。

思高本士1:4 犹大上去,上主把客纳罕人和培黎齐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贝则克击杀了一万人。

文理本士1:4 犹大人乃往、耶和华以迦南人比利洗人付于其手、在比色杀其人一万、

修订本士1:4 犹大就上去,耶和华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KJV 英士1:4 And Judah went up; and the LORD delivered the Canaanites and the Perizzites into their hand: and they slew of them in Bezek ten thousand men.

NIV 英士1:4 When Judah attacked, the LORD gave the Canaanites and Perizzites into their hands and they struck down ten thousand men at Bezek.

和合本士1:5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拼音版士1:5 Yòu zaì nàli yùjiàn yà duō ní bǐ sè, yǔ tā zhēng zhàn, shā baì Jiānán rén hé Bǐlìxǐrén.

吕振中士1:5 他们在比色遇见了亚多尼比色(或译∶亚多尼洗德),和他交战,击败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新译本士1:5 他们在那里遇见了比色王,就与他交战,击杀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现代译士1:5 并且在那里遇到亚多尼比色,就跟他作战。

当代译士1:5 他们又在那里碰见亚多尼比色,於是就与他的军队交战,结果大败他们。

思高本士1:5 他们在贝则克又遇上了阿多尼贝则克,与他交战,击败了客纳罕人和培黎齐人。

文理本士1:5 于彼遇亚多尼比色、与之战、击败迦南人、比利洗人、

修订本士1:5 他们在比色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击败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KJV 英士1:5 And they found Adonibezek in Bezek: and they fought against him, and they slew the Canaanites and the Perizzites.

NIV 英士1:5 It was there that they found Adoni-Bezek and fought against him, putting to rout the Canaanites and Perizzites.

和合本士1:6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

拼音版士1:6 Yàduō ní bǐ sè taópǎo. tāmen zhuīgǎn, ná zhù tā, kǎn duàn tā shǒu jiǎo de dà mǔ zhǐ.

吕振中士1:6 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他,把他抓住,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

新译本士1:6 比色王逃跑;他们追赶他,把他捉住,砍去了他手脚的大拇指。

现代译士1:6 亚多尼比色逃跑了;他们追他,俘掳了他,把他手脚的大姆指砍掉。

当代译士1:6 亚多尼比色仓皇逃命,却被节节追赶,终於被擒,并且被砍断手脚的大拇指。

思高本士1:6 阿多尼贝则克逃走,他们在後面追赶,捉住他,割去了他手脚的姆指。

文理本士1:6 亚多尼比色遁、追而擒之、断其手之巨擘、足之将指、

修订本士1:6 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他,捉住他,砍断他大拇指和大脚趾。

KJV 英士1:6 But Adonibezek fled; and they pursued after him, and caught him, and cut off his thumbs and his great toes.

NIV 英士1:6 Adoni-Bezek fled, but they chased him and caught him, and cut off his thumbs and big toes.

和合本士1:7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 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拼音版士1:7 Yàduō ní bǐ sè shuō, cóng qián yǒu qī shí gè wáng, shǒu jiǎo de dà mǔ zhǐ dōu beì wǒ kǎn duàn, zaì wǒ zhuōzi dǐ xià shí qǔ língsuì shíwù. xiànzaì shén àn zhe wǒ suǒ xíng de bàoyìng wǒ le. yúshì tāmen jiāng yà duō ní bǐ sè daì dào Yēlùsǎleng, tā jiù sǐ zaì nàli.

吕振中士1: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常在我桌子底下捡食物;我怎样行,上帝怎样报应我了。」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新译本士1:7 比色王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去,在我的桌子底下拾取食物;现在 神照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后来他就死在那里。

现代译士1:7 亚多尼比色说:「曾经有七十个王被我砍断手脚的大姆指;他们在我桌子底下捡丢弃的食物。现在上帝照着我所做的报应我了。」他被带到耶路撒冷,死在那里。

当代译士1: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我也曾砍断过七十个王的手脚的大拇指,又命他们在我的桌下拾取食物的碎屑,现在是上帝照我所行的报应我了。”於是,他们把他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思高本士1:7 阿多尼贝则克说:「七十位王子被割去了手脚的姆指,在我桌下拾取零碎食物;天主照我所行的报复了我。」他们将他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文理本士1:7 亚多尼比色曰、昔有七十王、断其手之巨擘、足之将指、拾食于我几下、今上帝依我所行以报、乃携至耶路撒冷、而死于彼、○

修订本士1: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大拇指和大脚趾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上帝照着我所做的报应我了。"他们把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KJV 英士1:7 And Adonibezek said, Threescore and ten kings, having their thumbs and their great toes cut off, gathered their meat under my table: as I have done, so God hath requited me. And they brought him to Jerusalem, and there he died.

NIV 英士1:7 Then Adoni-Bezek said, "Seventy kings with their thumbs and big toes cut off have picked up scraps under my table. Now God has paid me back for what I did to them." They brought him to Jerusalem, and he died there.

和合本士1:8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拼音版士1:8 Yóudà rén gōngdǎ Yēlùsǎleng, jiāng chéng gōng qǔ, yòng dāo shā le chéng neì de rén, bìngqie fàng huǒshào chéng.

吕振中士1:8 犹大人攻打了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击杀了城里的人,放火烧城。

新译本士1: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把城占领,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又放火烧城。

现代译士1:8 犹大族人攻打耶路撒冷。他们占领了那城,杀了城里的居民,并且放火烧城。

当代译士1:8 后来,犹大人攻陷耶路撒冷,并且击杀城内所有的居民,更放火焚城。

思高本士1:8 犹大子孙攻打了耶路撒冷,将城占领,用利剑杀了城中的居民,放火烧了城。

文理本士1:8 犹大人攻耶路撒冷取之、击之以刃、毁之以火、

修订本士1: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夺取了它,用刀杀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KJV 英士1:8 Now the children of Judah had fought against Jerusalem, and had taken it, and smitten it with the edge of the sword, and set the city on fire.

NIV 英士1:8 The men of Judah attacked Jerusalem also and took it. They put the city to the sword and set it on fire.

和合本士1:9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

拼音版士1:9 Hòulái Yóudà rén xià qù, yǔ zhù shān dì, nán dì, hé gāo yuán de Jiānán rén zhēng zhàn.

吕振中士1:9 后来犹大人下去,和住山地南地和低原的迦南人交战。

新译本士1:9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在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交战。

现代译士1:9 他们接着又攻打住在山区、山脚下,和南部乾旱地带的迦南人。

当代译士1:9 随后,他们下去攻打住在山地、低地和西面的迦南人,

思高本士1:9 此後,犹大子孙下去与住在山地、南方和平原的客纳罕人作战。

文理本士1:9 厥后、往攻居山地南土洼地之迦南人、

修订本士1:9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区、尼革夫和低地的迦南人争战。

KJV 英士1:9 And afterward the children of Judah went down to fight against the Canaanites, that dwelt in the mountain, and in the south, and in the valley.

NIV 英士1:9 After that, the men of Judah went down to fight against the Canaanites living in the hill country, the Negev and the western foothills.

和合本士1:10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拼音版士1:10 Yóudà rén qù gōngjī zhù Xībǎilún de Jiānán rén, shā le Shìshāi, Yàxīmàn, Tàmǎi. Xībǎilún cóng qián míng jiào Jīlièyàbā.

吕振中士1:10 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崙的迦南人,击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崙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新译本士1:10 犹大人又去攻击住在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和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现代译士1:10 他们也攻打住在希伯仑城的迦南人(希伯仑从前叫基列亚巴),击败了示筛、亚希幔,和挞买族的人。

当代译士1:10 又进攻住在希伯仑(即基列亚巴)的迦南人,并且杀死示筛、亚希幔和挞买叁人。

思高本士1:10 犹大又去攻打住在赫贝龙的客纳罕人,──赫贝龙以前名叫克黎雅特阿尔巴──击败了舍瑟、阿希曼和塔耳买。

文理本士1:10 又攻居希伯仑之迦南人、击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昔名基列亚巴、

修订本士1:10 犹大去攻打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KJV 英士1:10 And Judah went against the Canaanites that dwelt in Hebron: (now the name of Hebron before was Kirjatharba:) and they slew Sheshai, and Ahiman, and Talmai.

NIV 英士1:10 They advanced against the Canaanites living in Hebron (formerly called Kiriath Arba) and defeated Sheshai, Ahiman and Talmai.

和合本士1:11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拼音版士1:11 Tāmen cóng nàli qù gōngjī Dǐbì de jūmín. Dǐbì cóng qián míng jiào Jīlièxīfú.

吕振中士1:11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新译本士1:11 他们从那里又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现代译士1:11 犹大族人从那里进攻底璧城;那时,底璧叫基列西弗。

当代译士1:11 他们又从那里出兵攻打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思高本士1:11 他们从那里又去攻打住在德彼尔的居民,──德彼尔以前名叫克黎雅特色费尔。

文理本士1:11 由此往攻底璧居民、底璧昔名基列西弗、

修订本士1:11 犹大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KJV 英士1:11 And from thence he went against the inhabitants of Debir: and the name of Debir before was Kirjathsepher:

NIV 英士1:11 From there they advanced against the people living in Debir (formerly called Kiriath Sepher).

和合本士1:12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拼音版士1:12 Jiālè shuō, shuí néng gōngdǎ Jīlièxīfú, jiāng chéng duó qǔ, wǒ jiù bǎ wǒ nǚér Yēsǎ gei tā wèi qī.

吕振中士1:12 迦勒说∶「谁能攻击基列西弗,将城攻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新译本士1:12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把城攻取,我就把我的女儿押撒给他作妻子。”

现代译士1:12 犹大族人迦勒说:「谁攻下基列西弗,我就把我女儿押撒嫁给他。」

当代译士1:12 迦勒说:“哪一个能攻取基列西弗,我就把女儿押撒许配给他。”

思高本士1:12 那时加肋布说:「谁能攻打克黎雅特色费尔,将城拿下,我就将我的女儿阿革撒嫁给他为妻。」

文理本士1:12 迦勒曰、击基列西弗而取之者、我必以女押撒妻之、

修订本士1:12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夺取那城,我就把我女儿押撒嫁给他。"

KJV 英士1:12 And Caleb said, He that smiteth Kirjathsepher, and taketh it, to him will I give Achsah my daughter to wife.

NIV 英士1:12 And Caleb said, "I will give my daughter Acsah in marriage to the man who attacks and captures Kiriath Sepher."

和合本士1:13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拼音版士1:13 Jiālè xiōngdi Jīnàsī de érzi 'Etuóniè duó qǔ le nà chéng, Jiālè jiù bǎ nǚér Yēsǎ gei tā wèi qī.

吕振中士1:13 迦勒的兄弟、那比他小的、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攻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新译本士1:13 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攻取了那城,迦勒就把自己的女儿押撒给他作妻子。

现代译士1:13 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攻下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嫁给了他。

当代译士1:13 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率兵攻取了那城,迦勒便履行诺言,把女儿许配给他。

思高本士1:13 加肋布的弟弟刻纳次的儿子敖特尼耳夺取了那城,加肋布遂把自己的女儿阿革撒嫁给他为妻。

文理本士1:13 迦勒弟基纳斯子俄陀聂取之、迦勒遂妻以女押撒、

修订本士1:13 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嫁给他。

KJV 英士1:13 And Othniel the son of Kenaz, Caleb's younger brother, took it: and he gave him Achsah his daughter to wife.

NIV 英士1:13 Othniel son of Kenaz, Caleb's younger brother, took it; so Caleb gave his daughter Acsah to him in marriage.

和合本士1:14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

拼音版士1:14 Yēsǎ guō mén de shíhou, quàn shàn fú xiàng tā fùqin qiú yī kuaì tián. Yēsǎ yī xià lü, Jiālè wèn tā shuō, nǐ yào shénme.

吕振中士1:14 押撒过门的时候,怂恿丈夫向她父亲求块田地;押撒一下驴,迦勒就问她说∶「你要什么?」

新译本士1:14 押撒出嫁的时候,她劝俄陀聂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就对她说:“你要什么?”

现代译士1:14 结婚那一天,俄陀聂怂恿〔希伯来文是:她怂恿俄陀聂〕押撒向她父亲要一块田地。押撒一下了驴,迦勒就问她要甚麽;

当代译士1:14 押撒在过门的时候,怂恿丈夫向她父亲求取一块田。她一下驴,迦勒便问她说:“你想要些甚麽呢?”

思高本士1:14 当她过门的时候,丈夫劝她向父亲要一块田地,她一下驴,加肋布便问她说:「你要什麽?」

文理本士1:14 于归时、劝夫求田于父、女既下驴、迦勒曰、尔何欲、

修订本士1:14 押撒来的时候,催促丈夫向她父亲要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就对她说:"你要什么?"

KJV 英士1:14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she came to him, that she moved him to ask of her father a field: and she lighted from off her ass; and Caleb said unto her, What wilt thou?

NIV 英士1:14 One day when she came to Othniel, she urged him to ask her father for a field. When she got off her donkey, Caleb asked her, "What can I do for you?"

和合本士1:15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拼音版士1:15 Tā shuō, qiú nǐ cì fú gei wǒ, nǐ jì jiāng wǒ ānzhì zaì nán dì, qiú nǐ ye gei wǒ shuǐ quán. Jiālè jiù bǎ shàng quán xià quán cìgei tā.

吕振中士1:15 她说∶「请将一件祝福礼给我;你既给我住南地,求你也给我一块有水的盆地。」迦勒就把上盆地和下盆地都给了她。

新译本士1:15 她回答:“请你给我一份礼物;你既然把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把水泉赐给我。”迦勒就把上泉和下泉都给了她。

现代译士1:15 她说:「请给我一件礼物;我要一些水泉,因为你给我的土地都是乾地。」於是迦勒把上下水泉都给了她。

当代译士1:15 她回答说:“你既然已经把南面的土地赐给我,求你把水泉也给我吧。”於是迦勒便把上泉和下泉都给了她。

思高本士1:15 她答说:「请你给我一件礼物,因为你既把我安置於南方旱地,求你也将水泉给我! 」加肋布遂把上泉和下泉给了她。

文理本士1:15 曰、求锡嘏于我、父既嫁我于南土、今请赐我以泉、迦勒遂以上下泉予之、○

修订本士1:15 她对迦勒说:"求你赐我福分;你既然把尼革夫给了我,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和下泉都赐给她。

KJV 英士1:15 And she said unto him, Give me a blessing: for thou hast given me a south land; give me also springs of water. And Caleb gave her the upper springs and the nether springs.

NIV 英士1:15 She replied, "Do me a special favor. Since you have given me land in the Negev, give me also springs of water." Then Caleb gave her the upper and lower springs.

和合本士1:16摩西的内兄(或作“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

拼音版士1:16 Móxī de neì xiōng ( huò zuò yuèfù ) shì Jīnírén, tāde zǐsūn yǔ Yóudà rén yītóng lí le zōng shù chéng, wǎng Yàlādéyǐ nán de Yóudà kuàngye qù, jiù zhù zaì mín zhōng.

吕振中士1:16 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和犹大人一同离开了棕树城,上亚拉得那里的南地犹大的旷野去,和族民同住。

新译本士1:16 摩西岳父的子孙基尼人,和犹大人一同离开棕树城,上到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住在那里的人民中。

现代译士1:16 摩西岳父的后代是基尼人;他们跟棕树城—耶利哥的犹大人一起到亚拉得以南的犹大荒野,住在亚摩利人〔希伯来文是:人民〕当中。

当代译士1:16 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后代和犹大人一同离开棕树城(即耶利哥),到亚拉得南面的犹大荒野去,与当地的人一起居住。

思高本士1:16 梅瑟的姻亲刻尼的子孙从棕树城上来,同犹大子孙一同往阿辣得南方的犹大旷野去,与那里的百姓住在一起。

文理本士1:16 摩西外戚、基尼人也、其裔偕犹大人离棕树城、至亚拉得南之犹大野、与民同居、

修订本士1:16 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起上到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住在百姓当中。

KJV 英士1:16 And the children of the Kenite, Moses' father in law, went up out of the city of palm trees with the children of Judah into the wilderness of Judah, which lieth in the south of Arad; and they went and dwelt among the people.

NIV 英士1:16 The descendants of Moses' father-in-law, the Kenite, went up from the City of Palms with the men of Judah to live among the people of the Desert of Judah in the Negev near Arad.

和合本士1:17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

拼音版士1:17 Yóudà hé tā gēge Xīmiǎn tóng qù, jī shā le zhù xǐ fǎ de Jiānán rén, jiāng chéng jǐn xíng huǐmiè, nà chéng de míng biàn jiào Héermǎ.

吕振中士1:17 犹大和他哥哥西缅一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把那城尽行毁灭归神。那城的名字便叫做何珥玛(即∶『被毁灭归神的』的意思)。

新译本士1:17 犹大与他的兄弟西缅同去,击杀了住在洗法的迦南人,把那城完全毁灭。那城的名字就叫何珥玛。

现代译士1:17 犹大族人跟他们的兄弟西缅族人上去,联合击败了住在洗法城的迦南人,把那城全部摧毁,叫它做何珥玛〔希伯来语的意思是:毁灭〕。

当代译士1:17 犹大族和西缅族一起出兵攻打洗法城内的迦南人,并且把他们彻底毁灭,因此那城被称为何珥玛,就是毁灭的意思。

思高本士1:17 以後犹大和他兄弟西默盎又起程,击败了住在责法特的客纳罕人,将城完全毁灭,故称这城为曷尔玛。

文理本士1:17 犹大人与其兄弟西缅人偕往、击居洗法之迦南人、毁灭其邑、遂名曰何珥玛、

修订本士1:17 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彻底毁灭。因此,那城名叫何珥玛。

KJV 英士1:17 And Judah went with Simeon his brother, and they slew the Canaanites that inhabited Zephath, and utterly destroyed it. And the name of the city was called Hormah.

NIV 英士1:17 Then the men of Judah went with the Simeonites their brothers and attacked the Canaanites living in Zephath, and they totally destroyed the city. Therefore it was called Hormah.

和合本士1:18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拼音版士1:18 Yóudà yòu qǔ le Jiāsà hé Jiāsà de sì jìng, Yàshíjīlún hé Yàshíjīlún de sì jìng, Yǐgélún hé Yǐgélún de sì jìng.

吕振中士1:18 犹大又攻取了迦萨和迦萨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四境。

新译本士1:18 犹大又攻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现代译士1:18 上主帮助犹大族人,他们就占领了山区,但没有占领〔希伯来文是:占领了〕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和这些城周围的土地。

当代译士1:18 犹大族又夺取了迦萨、亚实基伦和以革伦叁座城镇和附近一带的地方。

思高本士1:18 犹大却未能夺取迦萨及其四境;阿市刻隆及其四境;厄刻龙及其四境。

文理本士1:18 犹大人又取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暨其四境、

修订本士1:18 犹大攻取了迦萨和所属的领土,亚实基伦和所属的领土,以革伦和所属的领土。

KJV 英士1:18 Also Judah took Gaza with the coast thereof, and Askelon with the coast thereof, and Ekron with the coast thereof.

NIV 英士1:18 The men of Judah also took Gaza, Ashkelon and Ekron--each city with its territory.

和合本士1:19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

拼音版士1:19 Yēhéhuá yǔ Yóudà tóng zaì, Yóudà jiù gǎn chū shān dì de jūmín, zhǐshì bùnéng gǎn chū píngyuán de jūmín, yīnwei tāmen yǒu tie chē.

吕振中士1:19 永恒主和犹大同在,犹大就取得了山地;只是不能把山谷的居民赶出,因为他们有鉄车。

新译本士1: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占领了山地;但不能赶走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

现代译士1:19 这些住在沿海的人有铁车,所以犹大人无法把他们赶出去。

当代译士1:19 主与犹大族同在,使他们攻取山区的城镇;可是,因为住在平原的居民有铁造的战车,所以他们就不能逐出那里的人。

思高本士1:19 上主与犹大同在,因此,他占据了山地,但不能赶走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甲车。

文理本士1:19 耶和华与犹大人偕、遂据有山地、惟不能逐居谷中者、以其有铁车故也、

修订本士1: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取得了山区,却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的战车。

KJV 英士1:19 And the LORD was with Judah; and he dra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the mountain; but could not dri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the valley, because they had chariots of iron.

NIV 英士1:19 The LORD was with the men of Judah. They took possession of the hill country, but they were unable to drive the people from the plains, because they had iron chariots.

和合本士1:20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拼音版士1:20 Yǐsèliè rén zhào Móxī suǒ shuō de, jiāng Xībǎilún gei le Jiālè. Jiālè jiù cóng nàli gǎn chū Yànà zú de sān gè zúzhǎng.

吕振中士1:20 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过的、将希伯崙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把亚衲人的子孙三族系赶出。

新译本士1:20 犹大照着摩西的吩咐,把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走亚衲子孙的三族。

现代译士1:20 照着摩西的命令,迦勒得了希伯仑;他把亚衲后代的叁族赶出城。

当代译士1:20 以色列人依照摩西的吩咐把希伯仑分给迦勒,迦勒就把那里亚衲人叁族的后代赶走。

思高本士1:20 按照梅瑟吩咐的,他们把赫贝龙给了加肋布,因为他由那里铲除了阿纳克的叁支後裔。

文理本士1:20 遵摩西命、以希伯仑予迦勒、遂逐亚衲三子、

修订本士1:20 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把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从那里赶出亚衲的三支后裔。

KJV 英士1:20 And they gave Hebron unto Caleb, as Moses said: and he expelled thence the three sons of Anak.

NIV 英士1:20 As Moses had promised, Hebron was given to Caleb, who drove from it the three sons of Anak.

和合本士1:21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拼音版士1:21 Biànyǎmǐn rén méiyǒu gǎn chū zhù Yēlùsǎleng de Yēbùsīrén. Yēbùsīrén réng zaì Yēlùsǎleng yǔ Biànyǎmǐn rén tóng zhù, zhídào jīnrì.

吕振中士1:21 至于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便雅悯人却没有把他们赶出;于是耶布斯人和便雅悯人就同住在耶路撒冷、直到今日。

新译本士1:21 便雅悯人没有赶走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所以耶布斯人与便雅悯人一同住在耶路撒冷,直到今日。

现代译士1:21 便雅悯族人没有把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赶出去,所以耶布斯人一直跟便雅悯人住在那里。

当代译士1:21 但便雅悯族不能赶走在耶路撒冷居住的耶布斯人,於是便只好与他们杂居,直到今天。

思高本士1:21 本雅明子孙没有逐出住在耶路撒冷的耶步斯人,因此耶步斯人与本雅明子孙,直到今日同住在耶路撒冷。

文理本士1:21 居耶路撒冷之耶布斯人、便雅悯人未逐之、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偕居、至于今日、○

修订本士1:21 至于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便雅悯人没有把他们赶出。于是,耶布斯人与便雅悯人同住在耶路撒冷,直到今日。

KJV 英士1:21 And the children of Benjamin did not drive out the Jebusites that inhabited Jerusalem; but the Jebusites dwell with the children of Benjamin in Jerusalem unto this day.

NIV 英士1:21 The Benjamites, however, failed to dislodge the Jebusites, who were living in Jerusalem; to this day the Jebusites live there with the Benjamites.

和合本士1:22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拼音版士1:22 Yūesè jiā ye shàng qù gōngdǎ Bótèlì. Yēhéhuá yǔ tāmen tóng zaì.

吕振中士1: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永恒主和他们同在。

新译本士1: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现代译士1:22 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族去攻打伯特利城;当时这城叫路斯。上主帮助他们。他们派探子到城里去;

当代译士1:22 约瑟的家族也上去攻打伯特利(从前名叫路斯),主与他们同在。他们先派人去窥探那城;

思高本士1:22 若瑟家族也上去攻打贝特耳,上主与他们同在。

文理本士1:22 约瑟家往攻伯特利、耶和华偕之、

修订本士1:22 约瑟家也上到伯特利去,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KJV 英士1:22 And the house of Joseph, they also went up against Bethel: and the LORD was with them.

NIV 英士1:22 Now the house of Joseph attacked Bethel, and the LORD was with them.

和合本士1:23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拼音版士1:23 Yūesè jiā dǎfa rén qù kuītàn Bótèlì. nà chéng qǐxiān míng jiào Lùsī.

吕振中士1:23 约瑟家打发了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从前名叫路斯。

新译本士1:23 约瑟家派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从前的名字叫路斯。

现代译士1:23 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族去攻打伯特利城;当时这城叫路斯。上主帮助他们。他们派探子到城里去;

当代译士1:23 约瑟的家族也上去攻打伯特利(从前名叫路斯),主与他们同在。他们先派人去窥探那城;

思高本士1:23 当若瑟家族差人去侦探贝特耳时,──这城昔名叫路次,──

文理本士1:23 伯特利昔名路斯、约瑟家遣人窥之、

修订本士1:23 约瑟家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KJV 英士1:23 And the house of Joseph sent to descry Bethel. (Now the name of the city before was Luz.)

NIV 英士1:23 When they sent men to spy out Bethel (formerly called Luz),

和合本士1:24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

拼音版士1:24 Kuītàn de rén kànjian yī gèrén cóng chéng lǐ chūlai, jiù duì tā shuō, qiú nǐ jiāng jìn chéng de lù zhǐshì wǒmen, wǒmen bì ēn dāi nǐ.

吕振中士1:24 侦探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请把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就恩待你。」

新译本士1:24 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请你把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

现代译士1:24 探子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问他:「请告诉我们怎样进城,我们不伤害你。」

当代译士1:24 负责打探的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请你告诉我哪一条路是进城的,我们必会好好报答你。”

思高本士1:24 侦探看见一个人从城 出来,就向他说:「请指给我们进城的路,我们必要恩待你。」

文理本士1:24 侦者见一人自邑出、谓之曰、入邑之路、请尔示我、我必善待尔、

修订本士1:24 探子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请你把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会厚待你。"

KJV 英士1:24 And the spies saw a man come forth out of the city, and they said unto him, Shew us, we pray thee, the entrance into the city, and we will shew thee mercy.

NIV 英士1:24 the spies saw a man coming out of the city and they said to him, "Show us how to get into the city and we will see that you are treated well."

和合本士1:25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

拼音版士1:25 Nà rén jiāng jìn chéng de lù zhǐshì tāmen, tāmen jiù yòng dāo jī shā le chéng zhōng de jūmín, dàn jiāng nà rén hé tā quán jiā fàng qù.

吕振中士1:25 那人把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里的人,们将那人和他全家放走。

新译本士1:25 那人把进城的路指示了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那城的居民,却把那人和他的全家都放走。

现代译士1:25 那人告诉了他们。於是以法莲和玛拿西族人杀死城里所有的居民,只留下那人和他的家人。

当代译士1:25 那人便指示他们进城的路;於是军队便得以沿路进城,击杀城内所有居民,却放走那人和他的全家。

思高本士1:25 那人就指给了他们进城的路; 他们用刀屠杀了全城的居民,但把那人和他全家放走了。

文理本士1:25 其人示以入邑之路、遂刃击其邑、惟释其人、及其全家、

修订本士1:25 那人把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却放走那人和他的全家。

KJV 英士1:25 And when he shewed them the entrance into the city, they smote the city with the edge of the sword; but they let go the man and all his family.

NIV 英士1:25 So he showed them, and they put the city to the sword but spared the man and his whole family.

和合本士1:26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拼音版士1:26 Nà rén wǎng Hèrén zhī dì qù, zhú le yī zuò chéng, qǐmíng jiào Lùsī. nà chéng dào rújīn hái jiào zhè míng.

吕振中士1:26 那人往赫人之地去,建造了一座城,起它起名叫路斯;直到今日、那城还叫这名。

新译本士1:26 那人到赫人之地去了,筑了一座城,给它起名叫路斯;直到今日那城还叫这名。

现代译士1:26 后来,那人到赫人的土地,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叫它做路斯;这城到现在仍叫这名。

当代译士1:26 后来,那人走到赫人的地方,筑了一座城,给它起名叫路斯,直到今天。

思高本士1:26 那人到了赫特人的地方,建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次,直到今日仍叫此名。

文理本士1:26 其人乃往赫人之地建邑、名曰路斯、迄今其名尚存、○

修订本士1:26 那人往赫人之地去,建造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KJV 英士1:26 And the man went into the land of the Hittites, and built a city, and called the name thereof Luz: which is the name thereof unto this day.

NIV 英士1:26 He then went to the land of the Hittites, where he built a city and called it Luz, which is its name to this day.

和合本士1:27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

拼音版士1:27 Mǎnáxī méiyǒu gǎn chū bǎi shàn hé shǔ bǎi shàn xiāngcūn de jūmín, Tānà hé shǔ Tānà xiāngcūn de jūmín, Duōer hé shǔ Duōer xiāngcūn de jūmín, yǐ bǎi lián hé shǔ yǐ bǎi lián xiāngcūn de jūmín, Mǐjíduō hé shǔ Mǐjíduō xiāngcūn de jūmín. Jiānán rén què zhí yì zhù zaì nàxiē dìfang.

吕振中士1:27 玛拿西也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厢镇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厢镇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厢镇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厢镇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厢镇的居民;这些迦南人执意住在那地。

新译本士1:27 玛拿西没有赶走伯.善和属于伯.善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于他纳的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于多珥的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于以伯莲的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于米吉多的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决意住在那地。

现代译士1:27 玛拿西支族的人没有把住在伯善、他纳、多珥、以伯莲、米吉多,和附近村庄的居民赶出去;迦南人继续住在那里,没有退让。

当代译士1:27 玛拿西族不能赶走伯善、他纳、多珥、以伯莲和米吉多众城镇和附近村庄的居民,於是,这些迦南人就仍然住在那里。

思高本士1:27 默纳协没有赶走贝特商及其属境的居民,塔纳客及其属境的居民,多尔及其属境的居民,依贝肋罕及其属境的居民,默基多及其属境的居民,客纳罕人依旧住在这些地方。

文理本士1:27 伯善、他纳、多珥、以伯莲、米吉多、及其乡里之民、玛拿西人未逐之、迦南人执意居其地、

修订本士1:27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所属乡镇的居民,他纳和所属乡镇的居民,多珥和所属乡镇的居民,以伯莲和所属乡镇的居民,米吉多和所属乡镇的居民;迦南人仍坚持住在这地。

KJV 英士1:27 Neither did Manasseh dri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Bethshean and her towns, nor Taanach and her towns, nor the inhabitants of Dor and her towns, nor the inhabitants of Ibleam and her towns, nor the inhabitants of Megiddo and her towns: but the Canaanites would dwell in that land.

NIV 英士1:27 But Manasseh did not drive out the people of Beth Shan or Taanach or Dor or Ibleam or Megiddo and their surrounding settlements, for the Canaanites were determined to live in that land.

和合本士1:28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拼音版士1:28 Jízhì Yǐsèliè qiángshèng le, jiù shǐ Jiānán rén zuò kǔ gōng, méiyǒu bǎ tāmen quán rán gǎn chū.

吕振中士1:28 到以色列强大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没有把他们全部赶出。

新译本士1:28 到以色列强盛了,就迫使迦南人作苦工,但没有把他们完全赶走。

现代译士1:28 以色列人强盛后,他们强迫迦南人服苦役,但是没有把他们都赶走。

当代译士1:28 后来,以色列人日益强盛起来,就奴役他们,却始终没有把他们全部赶走。

思高本士1:28 等到以色列强盛了,只能使客纳罕人服役,终未能把他们全部逐出。

文理本士1:28 迨以色列族强盛、使迦南人服役、不尽逐之、○

修订本士1:28 以色列强盛的时候,就叫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走。

KJV 英士1:28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Israel was strong, that they put the Canaanites to tribute, and did not utterly drive them out.

NIV 英士1:28 When Israel became strong, they pressed the Canaanites into forced labor but never drove them out completely.

和合本士1:29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拼音版士1:29 Yǐfǎlián méiyǒu gǎn chū zhù jī sè de Jiānán rén. yúshì Jiānán rén réng zhù zaì jī sè, zaì Yǐfǎlián zhōngjiān.

吕振中士1:29 以法莲也没有把住基色的迦南人赶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新译本士1:29 以法莲也没有把住在基色的迦南人赶走,于是迦南人还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现代译士1:29 以法莲支族的人没有把住在基色城的迦南人赶出去,所以迦南人继续跟他们住在一起。

当代译士1:29 以法莲族不能赶走住在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这些迦南人便杂居在他们当中。

思高本士1:29 厄弗辣因也没有逐出住在革则尔的客纳罕人,所以客纳罕人仍在革则尔住在他们中间。

文理本士1:29 居基色之迦南人、以法莲人未逐之、仍居基色、在以法莲人中、○

修订本士1:29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KJV 英士1:29 Neither did Ephraim drive out the Canaanites that dwelt in Gezer; but the Canaanites dwelt in Gezer among them.

NIV 英士1:29 Nor did Ephraim drive out the Canaanites living in Gezer, but the Canaanites continued to live there among them.

和合本士1:30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拼音版士1:30 Xībùlún méiyǒu gǎn chū jī lún de jūmín hé Náha lā de jūmín. yúshì Jiānán rén réng zhù zaì Xībùlún zhōngjiān, chéng le fù kǔ de rén.

吕振中士1: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赶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作苦工的人。

新译本士1:30 西布伦没有把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赶走;于是迦南人还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作苦工的人。

现代译士1:30 西布伦支族的人没有把住在基伦和拿哈拉城的居民赶出去,所以迦南人继续住在那里,但是被西布伦人奴役。

当代译士1:30 西布伦族也没赶走基伦和拿哈拉的居民,这些迦南人便杂居在他们当中,受他们奴役。

思高本士1:30 则步隆也没有逐出克特龙的居民及纳哈罗耳的居民,客纳罕人仍住在他们中间,但应为他们服役。

文理本士1:30 基伦拿哈拉之居民、西布伦人未逐之、仍居西布伦人中、而服其役、○

修订本士1: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劳役的人。

KJV 英士1:30 Neither did Zebulun dri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Kitron, nor the inhabitants of Nahalol; but the Canaanites dwelt among them, and became tributaries.

NIV 英士1:30 Neither did Zebulun drive out the Canaanites living in Kitron or Nahalol, who remained among them; but they did subject them to forced labor.

和合本士1:31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

拼音版士1:31 Yàshè méiyǒu gǎn chū yà kē hé Xīdùn de jūmín, yà hēi lā hé yà gé xī de jūmín, hēi bā, Yàfú gé yǔLìhé de jūmín.

吕振中士1:31 亚设没有把亚柯的居民和西顿的居民赶出,也没有把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赶出;

新译本士1:31 亚设没有把亚柯的居民和西顿的居民赶走,也没有把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赶走。

现代译士1:31 亚设族人没有把住在亚柯、西顿、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赶出去。

当代译士1:31 亚设族也不能赶走亚柯、西顿、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

思高本士1:31 阿协尔也没有把阿苛、漆冬、阿赫拉布、阿革齐布、赫耳巴、阿费克和勒曷布的居民逐出,

文理本士1:31 亚柯、西顿、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利合之居民、亚设人未逐之、

修订本士1:31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的居民和西顿的居民,以及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

KJV 英士1:31 Neither did Asher dri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Accho, nor the inhabitants of Zidon, nor of Ahlab, nor of Achzib, nor of Helbah, nor of Aphik, nor of Rehob:

NIV 英士1:31 Nor did Asher drive out those living in Acco or Sidon or Ahlab or Aczib or Helbah or Aphek or Rehob,

和合本士1:32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

拼音版士1:32 Yúshì, Yàshè yīnwei méiyǒu gǎn chū nà dì de Jiānán rén, jiù zhù zaì tāmen zhōngjiān.

吕振中士1:32 于是亚设人住在那地的居民迦南人中间,因为他们没有把他们赶出。

新译本士1:32 于是亚设人住在当地的居民迦南人中间,因为他们没有把他们赶走。

现代译士1:32 他们跟这些当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没有把他们赶出去。

当代译士1:32 所以,住在这些城镇的迦南人便杂居在以色列人当中。

思高本士1:32 所以阿协尔人住在当地的居民客纳罕人中间,因为他们没有把他们逐出去。

文理本士1:32 居于土著迦南人中、盖不逐之、○

修订本士1:32 亚设人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居民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

KJV 英士1:32 But the Asherites dwelt among the Canaanites, the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for they did not drive them out.

NIV 英士1:32 and because of this the people of Asher lived among the Canaanite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和合本士1:33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拼音版士1:33 Náfútālì méiyǒu gǎn chū Bǎishìmaì hé bǎi Yànà de jūmín, yúshì Náfútālì jiù zhù zaì nà dì de Jiānán rén zhōngjiān. ránér Bǎishìmaì hé bǎi Yànà de jūmín chéng le fù kǔ de rén.

吕振中士1:33 拿弗他利没有把伯示麦的居民和伯亚纳的居民赶出;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居民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却成了给以色人作苦工的。

新译本士1:33 拿弗他利没有把伯.示麦的居民和伯.亚纳的居民赶走;于是他们就住在当地的居民迦南人中间;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给他们作苦工的人。

现代译士1:33 拿弗他利族人没有把住在伯示麦和伯亚纳城的居民赶出去。他们跟当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但强迫这些人服苦役。

当代译士1:33 拿弗他利族也不能赶走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这些迦南人便杂居在他们当中,受他们奴役。

思高本士1:33 纳斐塔里也没有把贝特舍默士的居民和贝特阿纳特的居民逐出,於是他们就住在当地的居民客纳罕人中间;但是贝特舍默士和贝特阿纳特的居民应为他们服役。

文理本士1:33 伯示麦伯亚纳之居民、拿弗他利人未逐之、居于土著迦南人中、二邑居民、乃服其役、○

修订本士1:33 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居民迦南人中,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却成了为他们服劳役的人。

KJV 英士1:33 Neither did Naphtali drive out the inhabitants of Bethshemesh, nor the inhabitants of Bethanath; but he dwelt among the Canaanites, the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nevertheless the inhabitants of Bethshemesh and of Bethanath became tributaries unto them.

NIV 英士1:33 Neither did Naphtali drive out those living in Beth Shemesh or Beth Anath; but the Naphtalites too lived among the Canaanite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and those living in Beth Shemesh and Beth Anath became forced laborers for them.

和合本士1:34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

拼音版士1:34 Yàmólìrén qiǎngbī dàn rén zhù zaì shān dì, bùróng tāmen xià dào píngyuán.

吕振中士1:34 亚摩利人把但人挤回山地上,不容他们下到山谷来。

新译本士1:34 亚摩利人强迫但人退回山地上,不容他们下到平原来。

现代译士1:34 亚摩利人把但族人逼上山区,不准他们下到平原来。

当代译士1:34 可是亚摩利人强迫但族的人住在山地,禁止他们下到平原。

思高本士1:34 阿摩黎人强迫丹的子孙住在山上,不让他们下到平原。

文理本士1:34 但人为亚摩利人所逼、使居山地、不许下至平原、

修订本士1: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区,不准他们下到平原。

KJV 英士1:34 And the Amorites forced the children of Dan into the mountain: for they would not suffer them to come down to the valley:

NIV 英士1:34 The Amorites confined the Danites to the hill country, not allowing them to come down into the plain.

和合本士1:35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

拼音版士1:35 Yàmólìrén què zhí yì zhù zaì xī liè shān hé Yàyǎlún bìng shā bīn. ránér Yūesè jiā shēng le tāmen, shǐ tāmen chéng le fù kǔ de rén.

吕振中士1:35 亚摩利人执意住在希烈山、亚雅伦、和沙宾,然而约瑟家的手占了优势,他们就成了作苦工的人。

新译本士1:35 亚摩利人决意住在希烈山、亚雅伦和沙宾;但约瑟家的势力强大以后,他们就成了作苦工的人。

现代译士1:35 亚摩利人继续住在亚雅伦、沙宾,和希烈山;可是以法莲人和玛拿西人征服了他们,强迫他们服苦役。

当代译士1:35 亚摩利人依旧住在希烈山、亚雅伦和沙宾。到了约瑟的家族强盛起来,亚摩利人就在他们的手中饱受奴役。

思高本士1:35 阿摩黎人依旧住在哈尔赫勒斯、阿雅隆和沙耳宾;但在若瑟家族势力强大之後,他们就成了服役的人。

文理本士1:35 亚摩利人执意居希烈山、亚雅伦、沙宾、厥后约瑟家胜之、使之服役、

修订本士1:35 亚摩利人仍坚持住在希烈山、亚雅仑和沙宾;然而约瑟家权势强盛的时候,他们成为服劳役的人。

KJV 英士1:35 But the Amorites would dwell in mount Heres in Aijalon, and in Shaalbim: yet the hand of the house of Joseph prevailed, so that they became tributaries.

NIV 英士1:35 And the Amorites were determined also to hold out in Mount Heres, Aijalon and Shaalbim, but when the power of the house of Joseph increased, they too were pressed into forced labor.

和合本士1:36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拼音版士1:36 Yàmólìrén de jìngjiè, shì cóng Yàkèlābāng pō, cóng Xīlā ér shàng.

吕振中士1:36 亚摩利人(或译∶以东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上坡、从西拉岩上去的。

新译本士1:36 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山坡,从西拉直上。

现代译士1:36 以东人〔希伯来文是:亚摩利人〕的边界从亚克拉滨隘口开始,在西拉北边。

当代译士1:36 亚摩利人的边界,自亚克拉滨山坡起,由西拉直上。

思高本士1:36 厄东人的境界,是从阿刻辣宾山坡直到色拉以上地带。

文理本士1:36 亚摩利人之界、自亚克拉滨阪、由西拉而上、

修订本士1:36 亚摩利人的地界是从亚克拉滨斜坡,从西拉延伸而上。

KJV 英士1:36 And the coast of the Amorites was from the going up to Akrabbim, from the rock, and upward.

NIV 英士1:36 The boundary of the Amorites was from Scorpion Pass to Sela and beyond.

士师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一章   第 1 章 

  士 1:1> 以色列进入了士师时代…… 

  1:1 以色列人终于进入美地,占领了神应许他们列祖之地(参创 12:7 ;出 3:16-17 )。约书亚记讲到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士师记是它的续集。以色列人靠神的大能,征服了许多仇敌,也胜过许多困难,但是任务并未完成。他们虽然英勇地战胜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许多挑战,但是灵性上的挑战却最难应付。迦南人的生活极荒淫,却有诱惑力,对以色列人来说这比军事力量还危险。神的百姓屈服于这种引诱,放弃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如果我们想单单以人的力量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就会发现四周的压力与诱惑力太大,令自己无法抗拒。 

  士 1:1> 约书亚去世,对以色列人有哪些影响? 

  1:1 约书亚死后不久,以色列人就开始失去对迦南地的控制权。约书亚虽然是伟大的军事家,但他的属灵领导对百姓的重要性更甚于军事技巧;他曾使百姓专心一意地仰望神和祂的旨意,而不是高举自己。在新旧领导人青黄不接的时候,以色列人理应明白,不管领导人是谁,真正的领导者乃是神。我们常常把盼望与信心放在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身上,却不知道实际上乃是神在发号施令。要承认神是你的总司令,免得受试探,过分倚靠领袖,不管他们有怎样的属灵智慧,都无法跟神相比。 

  士 1:1> 迦南人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1:1 迦南人是住在迦南地(应许之地)的所有民族。他们皆住在以城为邦之地,各城有自己的政府、军队与法律。迦南地不易征服的原因之一,就是必须逐个将各个城市攻下,没有一个王能够一下子将所有城镇交在以色列人手中。 

  迦南对以色列人最大的威胁,并不是他们的军队,而是宗教。迦南人的宗教显明许多罪性,包括残酷的战争、不道德的性生活、自私贪婪和注重物质。那是凡事“以我为首,其他皆为次”的社会。显然,以色列人的宗教不能与之共存。 

  1:2 约书亚记讲到以色列人迅速而彻底地打败迦南军队、攻占他们的城市;而从士师记看,似乎他们用了较长的时间,逐步征服那地。以色列人刚进入应许之地(参书 1-12 )的时候,他们联合一致,打败当地居民,使敌人无力还击。以后,他们将那地分给十二个支派(参书 13-24 ),由各支派赶出自己境内的余民。士师记中讲述他们未能克尽全功。 

  有些支派比较成功。在约书亚率领之下,开始时人人坚强,但是大多数人很快因为惧怕、厌倦、缺少纪律或追逐本身的利益而偏离正轨,结果是“各人任意而行”( 17:6 )。要使我们的信仰坚立,就必须天天操练,落实到生活的各方面。当心虎头蛇尾,开始时坚强,以后却偏离信仰真正的目的
──士师记第1章爱神并为祂而活。 

  士 1:6> 砍断亚多尼比色手脚的大拇指,是否他罪有应得? 

  1:6 以色列人砍掉亚多尼比色手脚的大拇指,羞辱他并使他不能作战。但是按照神的吩咐,对于这种攻击应许之地的仇敌,应当将之处死。 

  以色列的士师 

  士 1:12-15> 迦勒的品质当中有哪些是你欣赏的? 

  1:12-15 约书亚记 15 章 16 至 19 节也记载了这事件。迦勒是最初派去窥察迦南地的十二个探子之一(参民 13-14 ),他与约书亚回来报好信息,劝百姓去占领那地。因着他的忠心,他得到自己所选之地。 

  犹大人攻占地土 

  士 1:17> 神为什么吩咐将迦南人逐出他们的土地? 

  1:17 神的命令似乎残忍,不过以色列人只是奉神之命,对这些恶人执行惩罚而已。神要惩罚外族人的罪,正如祂曾惩罚以色列人之罪,叫他们在旷野飘流四十年后才准进入应许之地一样。早在七百多年以前,神就告诉亚伯拉罕,迦南地的居民恶贯满盈,必受刑罚,以色列人要进入那应许之地(参创 15:16 )。不过神并不偏袒以色列人,当他们也堕落,变得跟他们所要赶出之民一样邪恶时,他们也受到严厉的处罚(参王下 17 ; 25 ;耶 6:18 ; 19 ;结 8 )。神并不偏待人,世上万族都领受祂的赦免,正如也受祂公义的审判一样。 

  士 1:19> 当时的铁车好比今日的坦克…… 

  1:19 迦南人用马拉的铁车,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以这种疾驶的铁车向以色列的步兵冲来,他们就招架不住,所以他们喜欢在山地作战,因为铁车不能在那里驰骋。 

  士 1:21-36> 胜利在望时要一鼓作气去夺取。以色列人的教训有哪些? 

  1:21-36 以色列中好几个支派都未能把邪恶的迦南人从所得之地赶走。他们为什么没有贯彻执行神的命令呢?( 1 )战事已久,心中厌战。胜利虽已在望,但他们缺少纪律与活力,故未能达成目标。( 2 )惧怕强敌,看铁车是令人生畏的无敌武器。( 3 )约书亚死后,权力由中央分散到各支派的首领身上,各支派不再紧密团结,同心同德。( 4 )灵命衰退,从内部腐蚀他们。他们以为自己能应付试探诱惑,再者与迦南人通商可以致富。 

  我们也是一样,常常未能将生命中的罪除掉。知道当做的事,却未能做彻底,结果使我们与神的关系逐渐疏远。我们面对争战常感精疲力尽,想休战,此时我们需要从神支取力量,一鼓作气取得胜利。祂对我们各人的一生都有个计划,只要照着祂的旨意生活,就能得胜。
──士师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注释

Ⅰ 不完全的征服迦南(一1~二5)

A 征服迦南南部(一1~21)

  这段经文补充了约书亚记所记载的征服迦南记录,具重要地位。对于本段经文与约书亚记之间的关系,在导论已有简略介绍。19

  一1a. 序言。约书亚之死在二章6~9节有详细的交代,本节经文最可能的用意便是作为士师记的名称及全书的前言;换言之,士师记乃是记录后约书亚时期的历史。一章1b节至二章5节记载了约书亚生前的事迹,以此作为士师记全书发生之历史背景。

  一1b~7. 最初的胜利。犹大及西缅为同母兄弟(创二十九33~35),关系一向密切。西缅支派之地业座落在犹大地业中间(书十九1),显然西缅支派很快地便丧失他们支派的特点,与较强的犹大支派完全认同。以色列人在中央高地的征服稳固下来之后,个别支派在征服及占领自己所分派到的地业上,很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这种个别的征服行动,也可能是约书亚所拟定全面征服的策略之一。犹大及西缅第一次获胜的地点不确定,有些学者认为比色就是现代耶路撒冷西北部基色境内的吉布特比西克(Khirbet Bezqa)。有些学者误认亚多尼比色(Adoni-bezek;此名意为「比色地之君王」)就是约书亚记十1的亚多尼洗德(Adoni-zedek),七十士译本将两处都写为亚多尼比色,更增加混淆。但是,约书亚记所记载的亚多尼洗德是耶路撒冷王,是攻打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之基遍的迦南南方五王联盟之首领。士师记中的亚多尼比色则是在比色被击败,手脚姆指被砍断后被带去耶路撒冷。

  1b. 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谁当带头攻打迦南人,显然这涉及求问神谕,其形式不详,但很可能包括了一些小而平、上有刻字的石头,与现代游戏中的骰子相似,其不同的组合可提供不同的答案。这个方式显然不适用于拥有圣灵引导的基督徒,但在古代近东各地却广为流行。事实上,新约时代,在五旬节神的灵降临以前的信徒也曾采用此法(徒一24~26)。当时使用此法的人坚信这个方式是神掌握的,藉此显示祂的旨意,一如箴言十六33所说:「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2. 神的回答彰显祂的主权。艰险的争战虽在眼前,但是最终的结果已经确定。

  4. 迦南人一词,通常指以色列人入侵迦南地时,该地所有的原居民。有时也会将迦南人与亚摩利人区分,前者占据山谷及海岸平原,后者则居住于山地(如:民十三20)。比利洗人身分不详,但因其与迦南人相提并论,可能是因为他们也是此地之原居民,并非仅为迦南人的别称。

  6~7. 亚多比色的手脚大拇指被砍断,不但是要羞辱他,同时也使他成为残废,无法有效地使用武器。在现代读者的眼中这样做好像相当残忍,以色列人也很少施行这种酷刑;但是,这种刑罚却为当时诸王一致采用,奉为复仇法则(lex talionis)之圭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律法,现已经被基督取消(太五38、39)。七十个王无疑是夸张的说法,并非精确数目,乃指极大的数目。比色王既成残废,不再构成以色列的威胁,便被他的百姓接去耶路撒冷居住,终其余生。但是,击败比色王的同一只军队很快地就打碎了他的避难所(耶路撒冷)之平静。

  一8.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几乎连续五千年都有人居住其中;因此,考古学上的地层探测无法顺利进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约在公元前三○○○年,耶路撒冷已经存在;但是当时只是俄斐勒山(Hill Ophel;现在圣殿所在处之南方)的山区要塞。公元前十九世纪的埃及咒诅祷文,以及公元前十四世纪亚玛拿(el-Amarna)出土的通信泥柬中,都曾提及耶路撒冷为重要的城邦国家。麦基洗德以祭司及君王之身分所统治的撒冷(创十四18),无疑便是耶路撒冷。本节记载耶路撒冷为犹大支派攻取,一章21节提及便雅悯支派未能将耶布斯人赶出耶路撒冷,约书亚记十五63则记载犹大人未能将耶布斯人赶出耶路撒冷。显然,耶路撒冷被攻陷后并未被以色列人占领;之后,可能由耶布斯人再次将之占领。另一个可能性较小的情况是,因耶路撒冷之重要位置,因其为交通枢纽,因而被迦南人夺回(参一35之注释)。犹大支派地业之中心在耶路撒冷南方的希伯仑,其与便雅悯支派之间的地界混淆,很可能是虽然严格说来耶路撒冷乃便雅悯支派的产业之一(书十八16),但因为耶路撒冷座落于此二支派之间,当耶布斯人重新占领耶路撒冷之时,当地便成为由此二支派包围之一块领土(anenclave)、一块「无人之地」(a 'no man's land'),任由此二支派自由争取。耶路撒冷一直到大卫时代才被征服(撒下五6及下),因其位置中立,而成为南北支派都能够接受的政治首都。值得留意的是,以色列人并无充足的人数能够占领他们所征服的全部疆土及城邑。

  一9~20. 耶路撒冷之南部及西部。第9节的山地、南地和高原,未能清楚显示这其实是指迦南地南部三个主要的地区。首先是山地(hill country,RV、RSV),指耶路撒冷及希伯仑之间的山区;其次是南地(Negeb,RSV),指希伯仑及加低斯‧巴尼亚之间的半干旱地区;第三是低地(lowland,RV、RSV),或按希伯来文名直译为「示非拉」,指南北向的山丘地,介乎沿海平原及中央山地之间。这段经文总结犹大支派及其同盟的行动。

  10. 基列亚巴(Kiriath-arba)意为「四个城邑」,很可能因有四个城邑结盟,此由希伯仑本身意为「同盟」更增加其可能性;这种结盟可能是在情势需要时,为了彼此互相支援而成立的(参:书九17,十3)。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偏南十九哩,亚伯拉罕与此地亦有渊源(创十三18等),大卫统治的前七年以此地为犹大国的首都(撒下五5)。20节称示筛、亚希幔、挞买为亚衲的三个儿子。亚衲族的人以身形高大著名,深为以色列人所畏惧(参:申九2)。20传统一向将迦勒与希伯仑相连(书十四6及下;士一20),可能当探子受命探查迦南地时,迦勒所负责的便是侦察此地(民十三22的详细内容显示此资料源自迦勒或约书亚本人)。

  11. 底璧位于希伯仑西南十一哩,介于南地及示非拉之间,极具战略重要性,因此成为下一个主要目标。其过去的名称为基列西弗(Kiriath-sepher),意为「著作之城」,原由不详,有可能是因为它跟那些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城市一样拥有图书馆宝库。底璧即现在的「比特美心废坵」(Tell BeitMirsim),乃考古的重要中心之一;此外,它也是防御甚强之城邑,占地七英亩半,约于公元前一二二○年毁于大火。其后不断有人居住,但后来的建筑及文化均远不及以前的水准。

  12~15. 参看约书亚记十五15~19。这段经文并无清楚交代俄陀聂是迦勒的侄儿还是弟弟,就其文法来看两种皆有可能。迦勒被称为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民三十二12)。基尼洗族乃属与犹大支派有关的以东人之宗族(创三十六11)。值得留意的是,迦勒及俄陀聂在这个真正无阶级之分的社会中均得以跃升高位。迦勒出身于以东族而非以色列族,却是犹大的一位族长,且于窥探迦南地时被选为其首领(民十三2、3、6)。虽至耆老之年,迦勒却勇猛如昔地攻取希伯仑;现在,轮到俄陀聂在底璧一战功成,并娶迦勒之女押撒为妻。显然迦勒将此城赐予俄陀聂及其新娘作为产业,押撒却要求当时半干旱地带所不可或缺的水泉之田地作为嫁妆。

  16. 基尼人为形容词,若无定冠词则不能指某一个人;显然有一名字被抄漏,可能是叶忒罗(梵谛冈抄本)或是何巴(亚历山大抄本)。基尼人乃游牧民族,与亚玛力人关系密切(参:撒上十五6);但是后者是以色列人不共戴天的大敌(出十七8~16),前者却与以色列人和睦共处。另一个难题是何巴乃基尼人(士四11),另有经文却说叶忒罗为米甸祭司(出十八1)。可能的解释之一为:因为基尼人游牧的特色,以致他们在到处飘流时分别与亚玛力人及米甸人扯上关系。另一个常见的难题便是流珥、叶忒罗及何巴之间的关系(参:出二18,三1;民十29;士四11)。希伯来文中「岳父」及「内兄」有完全相同的子音,因为元音系统直到公元第六至第九世纪才告完成,所以的确存在着混淆不清的问题。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何巴与叶忒罗同义,是摩西的岳父,流珥则为一位远祖。

  棕树城在别处经文乃指耶利哥(三13),按这里的上文下理来看却不可能是指耶利哥,可能是指位于死海南部的地方。亚拉得乃位于希伯仑以南约十六哩的荒芜之地。以色列人初次接近应许地、尚未因为小信而飘流旷野以前,曾有一位迦南人亚拉得王击败过他们,但其成功却是有限及短暂的(民二十一1~3)。因本地区乃亚玛力人出没之地,因此有些学者将民改为「亚玛力人」(「民」及「亚玛力人」希伯来文之头两个子音相同),显然基尼人在亚玛力人境内落脚,并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

  17. 本节经文使人忆起以前民数记二十一1~3的事件(参16节之注释)。有学者认为此乃探子受任探地(民十三、十四)之前发生的事,因为民数记十四45记载以色列人败退至何珥玛;显然何珥玛在较早之前已为以色列人攻陷。然而这两件事件无须混淆,也不必以此作为分头进攻(犹大及其同盟由南进攻)之证据。考古发现显示有些城邑(例如底璧)不只一次被毁,这些事件相隔四十年,何珥玛居民大有时间可以重建。可能有些地方因有充足的建筑材料、易于防守、水源充足等有利因素,以致一直有人居住。何珥玛位于希伯仑西南约二十哩处,其名源自意为「尽行毁灭以献上」之动词,意为将城邑和其中的生物及非生物完全献给神只,将之全部毁灭(除以色列以外的众族都盛行此风俗)。此风俗有宗教背景,是与神订立盟约责任或承诺。此举虽然看来残酷,却可以消除许多与战争有关的罪恶(如:掠夺、强奸等等)。

  18~19. 这两节并列的经文似乎显得互相矛盾,因为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乃属于第19节所指的沿海平原所在。可能是以色列人在取得这些城邑及其近郊(AV 的沿海平原指的是「近郊」或四境,RSV)之后,被逼退守山区,因为迦南人无法在山区有效地使用他们的铁车。以色列人畏惧他们争战的武器铁车,在平原与迦南人争战时经常不敌;士师记第四、五章所载之胜利乃属例外,因为豪雨使得铁车无法正常运作(五4、5)。因此犹大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RSV)。迦南人及稍后的非利士人都能够造铁器,以色列人则一直到了大卫时代才离开青铜器时代晚期。第19节有可能是一般性叙述,指迦南人及非利士人。后来以色列人对铁车的使用持保留态度,认为那是倚靠人的力量(如:诗二十7)。大卫似乎不会利用由哈大底谢处夺得的战车(撒下八4),直到所罗门为王时才开始懂得如何使用这种武器(王上九19,十26)。我们最好谨记在心,今天虽然铁车早已为其它现代战争武器所取代,然而国家或个人最坚固的武器仍然是忠实(公义)地倚靠耶和华神。

  此处有关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的记载,乃是指非利士人定居在沿海平原以前的时期。非利士人乃以色列人进入应许地一代之后(约公元前1200年),来自爱琴海地区移民运动中之一支;他们原为「海上民族」,却大规模地定居于沿海平原。埃及人无法制服他们,便准许他们定居,形成由五个城邑组成的邦国(pentapolis:以革伦、亚实突、亚实基伦、迦萨、迦特)。这并不表示之前没有非利士人在此地较小规模定居的可能性,创世记二十一32、二十六1便是例证。

  一21. 便雅悯人及耶路撒冷(参8节之注释)。耶布斯人乃居住于耶路撒冷(别名耶布斯;士十九10、11)及其近郊之迦南人。直到今日,不一定表示是大卫攻取耶路撒冷(撒下五章,约公元前993年)以前的日子,因为耶路撒冷被攻取后,耶布斯人仍获准居住该城(参:撒下二十四16)。

B 夺取伯特利(一22~26)

  夺取伯特利的记述使人联想起约书亚记的征服事迹,其中完全没有提到伯特利被攻取,只提到伯特利的人与艾城的联盟(书八17)。伯特利与艾城非常接近(书八9、12),但是考古证据清楚显示,从公元前约二二○○年后,艾城便不再有人居住。此城的发现不大可能被搞错,青铜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城邑也不可能完全被蚀毁。这个问题导致许多人猜测艾及伯特利二名实际上是指同一块地;另一个更小可能性的猜测是,伯利特人使用艾城的废墟(艾城一名意为「一处废墟」)作为驻军前哨,以抗拒来势汹汹的以色列人。既然二城出动了所有的男丁(书八17),显然此二记述必有一定的相关。两件记述均记载差派探子(士一23~25;书七2、3),但此乃以色列人通用之战略,一如耶利哥事件所示(书二1及下)。此处与耶利哥相似之处,在于二事件中通风报信者及其家人都于全城被屠杀之时,得蒙幸免。值得留意的是,一如犹大族之经历一样,耶和华的同在(士一22)都是成功的保证。伯特利与先祖雅各有关(创二十八19),在士师时期成为主要的圣所所在地之一;所罗门去世及南北分裂后,成为北国全国宗教的献祭中心。伯特利一名意为「神的殿」,是用当时以色列周围列邦对神的通称,而非用以色列人对神特别的称呼(耶和华)。艾城在名义上则为迦南众神庙的核心所在。

  赫人(士一26)乃印欧后裔,于公元前一八○○至一二○○年期间,在小亚细亚及叙利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考古学家发现,先祖及摩西时期有许多的律法及风俗与赫人极为相近,特别是赫人宗主对属国所立之盟约,给予我们了解有关以色列早期历史的新亮光。在征服时期,叙利亚地区被称为「赫人的全地」(书一4);叙利亚及巴比伦后来之记录,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则被称为「赫人之地」。出卖伯特利的人可能为一赫人,在王朝中落之后离开本乡,于此事件之后又回到自己的本族。路斯的位置不详。

C 未得之地(一27~36)

  27、28. 第27节所提到的城邑,控制迦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横贯耶斯列谷及以斯德伦谷,形成天然的屏障,将住在山地的以色列人分隔为南北双方。虽然以色列人偶尔击败某些城邑之王而传来捷报(书十二21、23),但是显然迦南人仍然在他们可以顺利驾驭铁车的低漥地带,独占优势(参:书十七11~13)。不过,纵观地图,可以看到这些城邑所在之处极为分散,因此虽然迦南人控制山地本身,以色列在其附近的高地之间仍然有相当的行动自由。伯善乃控制约但河谷及耶斯列谷之间的要塞。埃及曾在此地驻军,直到兰塞三世(公元前1175~1144年)的时候为止。后来似乎有非利士人进占此地(参:撒上三十一10)。属……乡村的居民意指四围的近郊或乡村,因贸易或安全的原因与所属的主要城邑有所联系。

  以伯莲控制以斯德伦谷南部通往示剑及伯特利之出口。他纳位于米吉多东南部五哩处,二者常被相提并论(书十二21,十七11;士五19;王上四12),这两个城邑,控制由以斯德伦谷通向沙仑平原等地的西南通道。米吉多原在埃及统治之下,直到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忽然被摧毁,好长一段时间无人居住;因此,才会有士师记五19所形容的情况出现。多珥座落于地中海沿海之迦密海岬之南。在多珥之前的城邑,均按由东至西的顺序被提及;此顺序到多珥为止,可能是因为它原来便是最后出现之城邑,一如历代志上七29所示。这些迦南人占领区到了大卫的时代才被铲除,大卫使用非以色列的外族人为廉价佣兵,所罗门也效法此行。最终的效应便是相当多的迦南因素得以渗透入北方的以色列国,导致迦南式的敬拜大行其道。

  29. 基色位于以法莲支派地业的西南边界,在耶路撒冷以西约十八哩之处,座落于示非拉较低山脉之重要位置。埃及碑文数次提及此地名,包括米聂他(Merenptah)约于公元前一二二○年攻取此城的「以色列」碑文记录。显然此城乃重要城邑,以色列人到所罗门的时代才开始拥有此城;之所以取得此城,是因为埃及法老王攻陷此城,杀尽城内居民,作为女儿的妆奁送给女婿所罗门(王上九15~17)。21

  30. 基伦及拿哈拉位置不详。西布伦的地业见诸于约书亚记十九10~16。

  31、32. 大部分支派,或多或少都能占领他们分派到的地业中之一部分,亚设却似乎完全失败,无法将迦南人赶出;因此,导致了本节经文突然转换语气,说亚设就住在迦南人中间(参:一27、29、30)。拿弗他利和但支派似乎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参:一33~35)。这些记载显示约书亚所列出完整的支派地界颇为理想化,但实际上并未达到所欲达成之目标;由此产生的混乱,也影响到各支派实际占领的地业界线,例如有些支派无法占领原来分配到的地业时,转就而侵占其邻近支派之地业。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约书亚记中所记载的原定地界,并不足为奇。

  第31节的头四个城邑位于迦密山北岸。迦南居民在此处保持他们在别处所失去的强势,导致此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的海上王国腓尼基;日后,大卫及所罗门均与其建立联盟(撒下五11;王上五1~12)。腓尼基的公主耶洗别嫁给以色列王亚哈后,诱使以色列人事奉敬拜巴力(Baal-melqart,王上十六31),带来惨痛的后果。

  33. 此二城邑之位置不详,但由其名可略窥一二。伯示麦(太阳之家)可能是为了敬拜太阳神而建造的庙;伯亚纳(亚纳之家)则是献给亚纳的,亚纳乃迦南人的生育女神,巴力之妻。在以色列人定居之地,这些名称常有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现,是司空见惯之事。

  34、35. 但人一如亚设人一样,未能进占他们的分地。他们的情况比亚设人更加不利,因为当地居民甚至不准他们定居在其间。他们不仅不断受压,更被逼入属于犹大的地界。他们为情势所迫,终于有不少的但人移民到应许地最北的地方(士十八1及下)。

  此时对作者之布局已可略窥一二,由他的陈述中可看出情势的每下愈况;第27~30节,迦南人住在以色列人中间,并成为服苦之人;在亚设及拿弗他利(一31~33)地界中的迦南人虽然顽强难以驾驭,以色列人却得以住在迦南人中间;但到第34节时,但人却完全无立足之地。亚摩利人很有可能是被非利士人(约于公元前1200年大批定居在沿海细长的一片土地上)赶逐,生还者被迫退守至山脚地区,导致但人先是在平原无立足之地,最后甚至被逐离山区。由参孙的事迹可以看到来自非利士人之压力的直接影响。亚雅仑谷位于耶路撒冷西北十一哩处,是惟一可以确定其地理位置之城邑。有人认为希烈山(Mount Heres,AV、RV;RSV 译为「太阳山」),相当于伯示麦(「太阳之家」,不可与第33节同名的城邑混为一谈),在耶路撒冷西边约十五哩之处。此三城市控制由耶路撒冷及中央山地通往沿海平原之要道,因此成为以色列地界上之另一天然屏障,使南方的犹大益显孤立。

  36. 从亚克拉滨(按字面意义为「蝎子」)坡而上或由此下来,通常被认为是由死海正南边的地区通往别是巴之要道。本节为何要记载亚摩利人之地界的原因不详,此节与前文之关系亦不太清楚。造成此难题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些经文乃节录自较详尽介绍各支派的记载,该记载可能是以此节为结尾。有些学者支持一些将「亚摩利人」译成「以东人」(二词在希伯来文极其相近)的七十士译本手稿,认为这是指犹大及以东之间的疆界。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士师记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士师记第一章   得胜的秘诀(一 1 ~ 15 ) 

  士师记是约书亚记的延续,可是在这三百多年的士师秉政时代,以色列民却生活在战乱和灵性低潮当中。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渡过约旦河,征服迦南地,按各支派分地居住,终止了四十年旷野漂流、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今天所读的经文,教导我们有关属灵生活中得胜的秘诀: 

  ①  求问耶和华( 1 )
──士师记第1章虽然他们的领袖约书亚死了以后,他们好像变得群龙无首,然而以色列民并不惊惶,他们认定耶和华神才是以色列军队的真正元帅(参书五 14 )。在你生命当中,谁是你的“约书亚”呢?不要倚赖人过于依靠主,要学习在属灵的追求上“自立”,学习求问主,与祂交通。 

  ②  同心合力( 3 )
──士师记第1章犹大分得的地土与西缅为邻,所以他们面对相同的敌人。于是犹大支派请求西缅支派帮助,一同征服应许之地,终获得胜利。“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传四 12 )。主耶稣也教导我们,在属灵的争战上要同心祷告,天父必垂听及与我们同在(太十八 18 ~ 20 )。 

  ③  切实行动( 4 ~ 8 )
──士师记第1章请留意本段经文中,表示以色列民“行动”的词句,例如:“于是……去”、“就上去”、“争战”、“攻打”……等等。我们不但在祷告中“求问”、肢体间“同心”,还要按神所指示的去“行”,正像以色列人一样,否则,得胜之道便只属空谈而已! 

  思想  基督徒每日都会遇见许多属灵的战争。你是怎样去应付的呢? 

  失败的前因(一 16 ~ 36 ) 

  上一段经文提及得胜的秘诀,其中一项是我们自己要有所行动。不错,神是独行奇事的,祂行事不必跟人商量,更不必人的“帮助”,但是关乎信徒的信心生活,我们却必须藉行为去见证信心,这也是雅各书一个重要的信息。今天这段经文更指出,信徒属灵争战的失败乃是由于缺乏行动,并且没有贯彻执行神的命令。 

  .犹大支派的胜利( 17 )
──士师记第1章他们的胜利在于他们把敌人“尽行毁灭”。我们对付肉体的邪情私欲也当彻底,直到完全得胜,不再受它的牢笼为止(参加五 24 )。 

  .耶和华同在( 19 、 22 )
──士师记第1章犹大家和约瑟家在战争上取得胜利,当然是由于神与他们同在。神主动与人同在,但是人也需要在客观条件上满足神的要求。诗人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 18 )。因为他们信靠神,所以神便与他们同在。 

  .以色列人没有把敌人完全消除,例如犹大支派敌不过平原居民的铁车( 19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耶布斯人( 21 ),玛拿西人没有赶出伯善一带居民( 27 )等等,为日后的失败早已埋下伏线。请你算一算,在今天所读的经文中,有多少次提及“没有赶出”这句话?他们就是没有顺服神的命令(听从一大半命令与完全不听命令,基本上没有大分别,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服从),因此给魔鬼留了地步。 

  .以色列人只顾跟前利益而没有把迦南人全部赶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迦南人可充当他们的廉价劳工;然而这却成为了心腹大患!你有没有为目前利益而放下真理的原则,与世俗妥协呢? 

  思想  你对付肉体的情欲和软弱时,是否虎头蛇尾,没有贯彻始终呢?
──士师记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士师记 第一章 注释   1:1上&nbsp ;

              学者对这半节(「约书亚死後」)与下文的关系有不同见解: 

  1 与下文( 1:1下-2:5)衔接,表明各支派在约书亚死後攻取 

  自己先前抽签所得的地业。 

  2 与下文不衔接,只是整本书的导言,指出本书记载约书亚 

  死後以民在迦南的情况。 

  1:1下-2: ;

              攻取迦南地 

  约书亚生前带领以民攻打迦南,只是攻打顽强的迦南人,各支派抽签 

  而得之地,仍须各自去占领。 

  1-8 

              犹大与西缅二支派合力在比色赢得第一仗 

  前者跟着夺得耶路撒冷,可能他们没有移居那里,於是稍後耶布斯人 

  迁入居住(参 21)。 

  3     

              犹大与西缅均为利亚所出(参创29:33-35),关系密切;而且 

              西缅支派分配得的地是在犹大支派境内(参串四),因此,两 

              支派合作不无理由。 

  4     

              「比色」:可能在基色附近,是耶路撒冷西北偏西的地方。 

  7     

              「七十」:很可能不是实数,只是比喻众多之意。 

              亚多尼比色对待敌人异常残酷(这本是古代近东的习俗),最 

              後也受到同样报应。 

              犹大人将他带返耶路撒冷处决,以杀一警百之效。 

  9-21 

              犹大支派跟着攻打耶路撒冷以南和以西的地 

  方 

  9     

              「山地」:在耶路撒冷和希伯仑之间。 

              「南地」:为半乾旱地带,在希伯仑与加低斯中间。 

              「高原」:应作丘陵(示非拉),巴勒斯坦中央山脉与沿海平 

              原之间较低之山麓地带。 

  15    

              押撒要求父亲给她水泉作为嫁妆,因为南地气候乾旱。 

  16    

              「亚拉得」:位於希伯仑以南廿四公里(十五英里)。 

  17    

              「洗法」:位於希伯仑之西南卅二公里(二十英里)。 

  18    

              「迦萨」、「亚实基伦」和「以革伦」:在沿海平原,属非利 

              士人所有(见2:3注)。 

  19    

              以色列人在山地的战役是成功的;但在平原上却遇上不少困难 

              ,因为迦南人已踏入铁器时期,拥有铸铁的技术,能制成坚硬 

                的铁车,而以色列人仍活在铜器时期。铁车的架构用铁装配, 

              车身则用木和皮革制成。不过,以色列人不能战胜的原因主要 

              不是武器问题,而是信心问题(参串14)。 

  21    

              耶路撒冷城属於便雅悯支派(参书18:16),与犹大支派领土仅 

              一谷之隔,故此与犹大支派占地的战争并提。 

  27-36 

              以民并没有将迦南人完全赶出 

  从民 34:3-5看来,

              神为其选民所定迦南地之边界,这时除了南部稳握 

  在手外,其余东、西部和北部之地以民仍未夺得。不过,後来到以民 

  巩固了自己的领土後,就控制了先前未能占领的外族城邑,又强迫居 

  民进贡,甚至要他们服徭役。 

  34    

              但支派因不能将亚摩利人从他们分得之地驱逐出去,结果要另 

              觅居所(参18)。 

  思想问题(第 1章) 

  1 以色列人向神求问什麽?这表明当时以色列人对神仍存什麽态度? 

  当你求问神时你是抱什麽态度呢? 

  2 旧约甚至新约(徒 1:26)都记载以抽签寻求神旨意的方法,今天我 

  们应否用类似的形式寻求神旨意呢? 

  在你一生各事上你如何知道神的心意呢? 

  3 犹大与西缅支派合力杀灭迦南人并夺取各城。 

  为何他们不采取和平解决之法?参申 20:1-18。 

  4 亚多尼比色因过去对人残酷以致自己也受到同样的遭遇,最终明 

  白「神按着人所行的报应人」。 

  你以为这句话与事实相符吗? 

  这对你有什麽影响? 

  5 以色列人有否完全依照神的吩咐对付敌人? 

  为什麽? 

  他们这样行招致什麽後果?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

士师记第一章

1:1 本书承接《约书亚记》24:29-33的记叙。约书亚虽然带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地,但没有消灭全部迦南人,剩下来的又逐渐强大起来。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因此须设法征服当日未完全取得的土地。

本章载有极富历史价值的资料,有不少为他处所无者。1-7节讲犹大与西缅二支派联手向南发展,去取得仍由迦南人居住的南部土地。他们先后占领了耶路撒冷(8节)、希伯仑(10节),又由俄陀聂取得底壁(基列西弗11-15节),再深入西南部(16-17节)。这时,“约瑟家”(以法莲与玛拿西支派)也夺得伯特利(22-26节)。

本章21-34节忠实记述便雅悯等七个支派并未完全取得抽签分配到的土地,与《约书亚记》15:63;16:10及17:11-13所记一致。而1:11-15与《约书亚记》15:15-19几乎完全相同。

本章所记大约为发生在主前1400至1100年间的事,恰在中国周室初兴时期。士师时代究有多长,因不少士师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工作,2-16章的年代必多重复,故只能约略推算。参看书前〈参考资料〉。

“求问耶和华”:可能由祭司使用放在决断胸牌里的乌陵和土明来寻求神谕(参出28:30;书7:14;14:6;士20:18)。求问的圣所可能在约书亚设有总部的吉甲或中心圣所之所在地示罗,但吉甲的可能性较大(书14:6)。

1:3 西缅支派的土地在划给犹大支派的土地内(书19:1-9),都在南部。“拈阄所得之地”参《约书亚记》14:2;15:1-12。

1:4 “比利洗人”:以色列人未入迦南前已住在那里的七个民族之一(书3:10-11;参创15:20)。比色所在地不详,圣经中只有《撒母耳记上》11:8提到此名;扫罗王曾在此集结军队,解救基列雅比之围。

1:6 砍断战俘手脚上的大拇指是古代近东一种残忍的刑罚,不只侮辱,也使之失去作战能力。这种刑罚用在亚多尼比色身上,可能还寓有废除其王的神圣地位之意。从前亚伦承接祭司圣职,须把血抹在右耳垂和右手与右脚大拇指上。

1:7 迦南地由许多小城邦组成,每城都设有王。“七十”是个概数,有“众多”之意(参9:5耶路巴力的七十个儿子;王下10:7王的七十个儿子)。

“桌子底下拾取”:把人当狗,极尽侮辱能事。

1:8 耶路撒冷在犹大与便雅悯边界上,位于便雅悯支派属地境内(书18:28)。犹大帮助便雅悯攻打耶路撒冷,并未完全取得此城(21节;19:10-12);要到大卫时代,才完全占领(撒下5:6-10)。

1:9 “山地”为希伯仑以北属犹大支派土地,海拔逾一千公尺。“南地”又叫尼革,为南部干燥草原。“高原”应译为“低原”,指犹大西南山坡地带。

1:10-15 看《约书亚记》15:13-19注。

1:12 迦勒的事可看《民数记》14:6-9及《约书亚记》14:6-15。古时女儿为父亲的财产,可以赐给有战功的人(参出21:7;撒上18:27)。

1:16 基尼人是摩西岳父(一作内兄)何巴的后裔(出2:16;士4:11),与以色列人一同进入迦南(民10:29-31),住在南地的旷野中。希伯来传统说他们的远祖为土八该隐,因为基尼人以打造各样铜铁利器为业(创4:22),此时在希伯仑东南的亚拉得开矿冶铜。他们熟悉旷野情况,又能制造利器,为以色列人在新土上作战,建立国家所不可少的帮手。

以色列人的历史上常提到这个民族(4:11;5:24;撒上15:6;27:10;30:29)。杀死夏琐将军西西拉之妇人雅亿就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4:11,17)。

“棕树城”为耶利哥城的别称,看《申命记》34:3;《约书亚记》2:1注。

1:17 何珥玛在《民数记》21:1-3说是亚拉得的别称,义为“毁灭”,因亚拉得王和北上的以色列人在旷野战争失败,后者将亚拉得城尽毁而得名。本节所记洗法被毁亦取名何珥玛,则洗法可能就是亚拉得。事实上,洗法为“瞭望台”之意,本属通用名词。

1:18 从本节至36节,为各支派攻取分得的土地的综合记述。

迦萨、亚实基伦和以革伦是非利士人在地中海东岸的大城。迦萨在南,靠近埃及。犹大人所取得的只是山地,沿海平原土地仍在非利士人手中(19节)。到参孙时代,非利士人开始强大(14:19;16:1;比较撒上5:10),成为大患。

1:19 迦南人在物质文明发展上可能比以色列人还进步,作战而用上“铁车”(可能是一种用铁作轴和用铁皮包轮的木制战车),便是一个证明。遇到这种强敌,而又在信仰上一再退让,例如与迦南人缔约,容许其拜偶像的风俗存在(2:1-2),而本身又不能持守所信,反在道德上败坏(2:17),便给了四周的异族坐大的机会,无力把他们赶走(21,27,29-31节)。而亚摩利人且逼得但人后来要向北迁徙(18章)。

1:22 “约瑟家”指以法莲和河西玛拿西两个支派。

1:23 伯特利在以法莲和便雅悯二支派地业的分界处(书16:2;18:13)。伯特利原名路斯(创28:19),但《约书亚记》16:2有“从伯特利到路斯”一语,说明并非同一地方的名字。路斯或为伯特利城的一个敬拜所在。考古学家发现此城有主前十三世纪被毁遗迹,或为此次战事的结果。

1:26 “赫人之地”在亚述人记录中,包括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比较书1:4),范围甚广,此处所说“路斯”的位置无法确定。

1:27 这些城邑都在耶斯列平原,五城形成迦南地北边从东到西保卫中央平原的防御据点,此时或象当年亚摩利人五王联盟(书10章)一样,共抗以军。

1:28 “作苦工”亦作“强迫劳动”,是一种征调轮流服苦役的制度,既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当指后来发生的事。这一带的迦南人到大卫时代才出现有组织的服苦役,故本节或为编者所加注脚。

1:29 基色在近海平原上,位于从海港约帕到耶路撒冷的大道中间,是个重要的城邑,属以法莲支派。后来所罗门藉埃及法老的兵力才完全控制其地(王上9:15-19)。

本节说“迦南人仍住在基色”,证明本书写于所罗门王以前。

1:31 这几座城位于迦密山以北海旁平原,后来成为腓尼基的重要海港(比较撒下5:11;王上5:1-12),这七城也可能结成联盟,以色列的亚设支派只得局居加利利山地。

1:34-35 约书亚曾击败亚摩利人(书10:5-11)。新一代的但人来攻取分得之地,亚摩利人不但可以力抗,且逼得但人北迁(18章;书19:47)。

从但人参孙与非利士人间的冲突看,压迫以色列人的当为非利士人。等到但人向北迁徙,才遭遇亚摩利人的阻挡。

希烈山义为“太阳之山”,可能为约书亚死前所住的亭拿西拉附近的山丘。

1:36 此处的西拉不是以东的首邑,而是死海西南通往亚拉伯的一个关口,铜矿藏量甚丰(王下14:7)。“亚克拉滨”义为“蝎子”,为以色列所得迦南地南边的土地(参民34:3-5)。亚摩利人的境界包括从亚拉伯沙漠到别是巴东南草原(看书15:3)。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士师记注释   壹·回顾与前瞻(一1~三6)

  —.回望(一1~二10)

  一1~3 以色列人靠神的大能,征服了许多仇敌,也胜过许多困难,终于进入迦南美地,占领了神应许他们列祖之地。但是任务并未完成,还有许多土地未能攻下。约书亚离世后(二8),犹大支派取得领导地位,与南部的迦南人争战。在神的得胜应许下,犹大寻求西缅支派的帮助,显示他们欠缺信心,未能全然倚靠神的话语。

  一4~7 第一次胜利攻克在比色的外邦居民。杀了一万人后,他们砍断王手脚的大拇指,正如他对待敌人一样。他必须被治死,正如主吩咐的(申七24),但反而他只被弄致残废,然后他被带到耶路撒冷,后来死在那里。这预示以色列人在他们的地上对待外邦人时的不服从。以色列人只是使他们残废,而不是消灭他们。部分的服从是不服从而已,这使犹太人在往后的日子付出高昂的代价。

  一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取得有限的成功,只破坏了城邑。但是无论是犹大或是便雅悯都不能把耶布斯人逐离城外(参看书一五21~63的注释),直到大卫时代才能成功(撒下五6~7)。

  一9~15 占领希伯伦,犹大应记一功,约书亚记第十四和十五章告诉我们迦勒主帅这次征战。这并没有不一致,因为迦勒来自犹大支派。这些经文(9~10)基本上是指迦勒的攻城(20节),并且不是指在约书亚死后接续的征伐,就如俄陀聂占据基列西弗的事迹重复记载在11至15节。尽管这事从前已出现过(书一五16~19)。

  一16 基尼人继续与犹大人同住,纵然他们从未真正归属其下。

  一17~21 犹大其它的征战包括有何珥玛、迦萨、亚实基伦和以革伦,但是那些胜利都不完满。平原的居民……有铁车,而犹大没有信心前往攻打他们。他们不愿意在困境下坚持。第21节显示士师记的写作日期在大卫攻取耶路撒冷之前。

  一22~26 只有约瑟的两个支派取得胜利的荣耀。(这些经文也许指到攻占伯特利,当时约书亚仍在世[书一二16],就象前面有关希伯伦和基列西弗的经文,回顾那伟大的争战主帅的日子。)他们攻打伯特利的城邑,起先名为路斯,并毁灭了这城。可是他们的错误是答应释放与他们合作的人。那人上在赫人之地建一座城,名为路斯。未审判的罪得以存留,日后必须处治。

  一27~36 余下的经文里,七个中部和北部的支派被点名,因为没有赶出那些迦南人离开他们的境内:便推悯(21节),玛拿西(27~28节)、以法莲(29节)、西布伦(30节)、亚设(3l~32节)、拿弗他利(33节)和但(34~36节)。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士师记   注释 

  一 1 至二 5 乔舒亚死后:军事失败 

  一 1-2 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 

  对于乔舒亚之死,请参乔舒亚记二十四章 28 至 29 节。乔舒亚死前曾说,迦南人仍会在以色列的分地内生活,但他保证以色列人靠着神的帮助,必能驱逐迦南人(书二十三 1-5 )。求问耶和华表示他们承认耶和华为他们真正的领袖。他们可能透过一位住在耶利哥附近吉甲的祭司求问神(参士二十 18 、 27-28 ),因为他们是从这地向外迁徙的(士一 16 ,二 1 ;参书五 10 )。耶和华晓谕犹大支派率先攻击迦南人,犹大支派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弥赛亚耶稣也是出自这支派(创四十九 10 )。 

  一 3-21 南面支派的成败 

  留意作者把第 3 及 17 节,西缅支派联合犹大支派出击的事,放在 4 至 16 节这段犹大争战之前和之后。第 18 至 21 节则概述犹大支派的成就。西缅支派联合犹大支派是很自然的,因为西缅支派人数少,而且她的分地在犹大境内(书十九 1 )。 

  犹大支派进攻迦南人,沿约但河谷「上」耶路撒冷,经过比色( 4-8 节),跟着经过希伯仑、底璧、洗法( 9-16 节),「下」到耶路撒冷西南面沿海的平原。砍断「亚多尼比色」(意即「比色的主」)手脚的大姆指,正是公义的报应,报应他残暴对待敌人(一 5-7 )。「耶路撒冷」(一 7-8 )是位于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疆界之间的前以色列人城市(书十五 8 ,十八 28 )。曾遭犹大攻击,但当地的居民耶布斯人仍保有(或后来重得)耶城作据(一 21 )。「希伯仑」或「基列亚巴」(意即「亚巴之城」)是亚巴人后裔亚衲人的坚固城。亚衲人以身裁高大、英勇善战闻名于世(民十三 32-33 )。「俄陀聂」在底璧一役(一 11-15 ),脱颖而出,在三章 9 节再出现,成为第一位士师。他的新娘「押撒」聪明、机智,是士师记同类女性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第四章的雅亿;第九章那个提备斯的妇人;第十六章的大利拉)。「迦勒」为人忠诚,年纪虽老,但仍然活力充沛,在比乔舒亚更长寿的长老中,迦勒是着名的代表(二 7 ,参民十三 30 )。 

  第 16 节记载摩西实践对何巴的承诺,他是米甸族基尼人的领袖(民十 29-32 );第 17 节表示犹大支派为答谢西缅的帮忙,跟西缅连手攻击洗法,一个位于西缅境内的城镇。 

  直到目前为止,战况还算好,但第 18-21 节的附录,第一次记载不利的迹象:一切都不尽如意。犹大起初成功占领沿海的城镇,包括「迦萨、亚实基伦及以革伦」(一 18 )但不能赶出这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一 19 )。这点可能表示非利士人以他们更先进的科技,早已到达这地。可是,耶和华既然与犹大同在,为甚么铁车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一 19 ,参一 2 )?另一方面,便雅悯支派没有赶出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一 21 ),也同样使人疑惑。迦勒在希伯仑一役获胜后,便把当地居民全部赶出(一 20 ;参一 10 ),但便雅悯支派攻取耶路撒冷后,却没有这样做。这些失败的真正原因,直到二章 1 至 5 节才揭盅。 

  附注  

  第 15 节「南地」位于巴勒斯坦南面,死海南面末端的西南面,天气干旱。迦勒赐给女儿押撒的地若要出产丰饶,水源是十分重要的。 

  一 22-36 北面支派的成败 

  以法莲支派和玛拿西支派是约瑟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的后人(创四十一 51 )。这两支派在巴勒斯坦中部及北部的以色列支派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所以这里的约瑟家指以、玛两支派,及北面的联盟。「约瑟家」出现了两次(一 22 、 35 ),一章 22 至 35 节因此自成一段,记载北面支派的成败。 

  第 36 节是附录,第 22 至 36 节跟 3 至 21 节的格式相同。第 22 节约瑟家「攻打」,跟第 4 节「上去」原文是同一个字,而「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22 节),也像与犹大支派同在一样( 19 节)。约瑟家跟犹大支派相似,起初也是战无不胜(一 22-26 ),但跟着就兵败如山倒(一 27-35 ),而且比南面支派失败的范围更广、程度更严重。失败的起因在第 22 至 26 节早已显露,因为攻占伯特利之前,他们跟一个迦南人作出协议;那人后来在别处重建这城(一 23 、 24 、 26 )。在下文,我们可追溯令以色列人堕落的环境因素:迦南人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一 27-30 ),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中间(一 31-33 ),并有亚摩利人强迫以色列人住在山地(一 34 )。结果他们远避迦南人。北面支派整体上实力足够占领该地,但却不能赶逐余下的迦南人(一 28 、 30 、 33 、 35 )。最后一节(一 36 )证实以色列人和非以色列人是分别居住在迦南地,而不是以色列人独占全地。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作者在这里只是暗示,在二章 1 至 5 节则明文记载。 

  附注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士师记  1:1 

  约书亚死

  后:本书记载了主前1375年到主前1050年扫罗受膏为王期间的历史事件。书中记叙了13个士师

  的生平,他们是俄陀聂(3:7~11)、以笏(3:12~30)、珊迦(3:31)、底波拉和巴拉(4:1~5:31)、基甸(6:1~8:35)、陀拉(10:1~2)、睚珥(10:3~5)、耶弗他(10:6~12:7)、以比赞(12:8~10)、以伦(12:11~12)、押顿(12:13~15)和参孙(13:1~16:31)。他们只是领导某个地域的民众,而不是领导所有的支派,有些士师的管

  治在时间上是相互重叠的(比较士3:30~4:1)。 

  1:6  

  砍断他手脚的大拇

  指:这样

  做的目的是使国王身体残缺,日后无法再率兵争战。 

  1:28  

  没有把他们全然赶

  出:约书

  亚消灭了许多迦南异族;但在他死后,仍有相当数量的迦南人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存活下来(1,28~30,32~33,35节)。神曾经命令以色列人要把

  迦南人全部赶出,因为他们的宗教堕落淫乱败坏(申7:2~4;参“灭绝迦南外邦异族”一文)。但以色列人却最终没有按照神的命令行事,从而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士师记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士师记第一至三章   犹大定居
──士师记第1章成功的表现?(一 1-21 ) 

  (一) 

  本书的开头第一章在许多方面,表现了士师记的古怪导论;既不讨论士师的事,连一个士师也没有提及。 

  这种情形是令人惊奇的,特别是它紧接在约书亚记之后,约书亚记开头是耶和华对书中英雄人物的晓谕,结尾以他的死及埋葬。然而,这段导言令我们突然留意到此称为‘士师记’的经卷,并不单是一连串有关以色列士师的故事。这些故事形成为此经卷(三至十六章)的核心,且因此而命名。这些故事的适当导论是在第二章。然而,此书的开始,和内容更为丰富的结尾,探讨所关心的其他内容。正如此卷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延伸部分这一方面对比之下,较大的犹大支派的应许是属于延伸部分。 

  (二) 

  事实上,第一章的开头几节经文,完全集中在犹大身上。可是,这段经文收集了一些互不相关的零碎资料,其中有一些是彼此间有冲突,有一些作出极之过分的宣称,也有一些已以不同形式出现在约书亚记里,留心的读者该已注意到。 

  犹大支派的优先地位在本章开头( 1-2 节)便已指出。第二十章的经文,提及与便雅悯人打仗之前,及未摆阵之先很清楚的求问于上帝(尤其见于 18 , 23 , 27-28 节)。哪一支派该作先锋?哪一支派当首先摆阵?这种对于优先权、主动及完成任务感兴趣的表现,也重复出现于其他方面,例如十章十八节的记载
──士师记第1章‘谁能先去攻打亚扪人,谁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在提及参孙出世的应许时,又有这样说法:‘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十三 5 )。 

  士师记一章描述了几乎是全部以色列十二支派大集会的传统。西缅的名字只属象征式的一提( 3 , 17 节)。西缅只是在较后的历史中为人所知的犹大南部的一支派。这件事在约书亚记十九章一至九节记载得十分清楚。十五章廿一至卅二节将此支派列进归服了犹大的西缅城邑。士师记一章相应地在口头上提及两个实力不均的支派间的合作,但大部分是谈到犹大。 

  四章七节提及简短的第一个故事,此故事不是直接来自约书亚记。事情发生于比色,此地可能位于特拉维与耶路撒冷之间,靠近以耶路撒冷为终点的现代公路。不幸的受害者亚多尼比色被犹大砍断手脚的大拇指,免得以后再拿起武器,但他以逆来顺受的态度接受命运,还夸说是他以前所做的事的报应。他到底是谁?为什么被带到耶路撒冷等死?亚多尼比色( Adonibezeq )意是‘比色之主’,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耶路撒冷圣经译本建议此名应读为亚多尼色特( Adonizedeq )。希伯来文和英文一样容易混淆,尤其因比色在故事中乃是地方名称。拿显赫的耶路撒冷城与数字庞大的七十个被征服的国王相提并论,当然比不知名的比色更为恰当的。 

  如果这样说是合理的,那我们可以假定这里所说的,正是约书亚记十章所记载的同一位率领众军抵抗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这的确是士师记第一章的第一个策略安排上的实例,只是在约书亚记,功劳归于别人,这里则归功犹大。第八节所说的攻陷及占领耶路撒冷,较约书亚记十章记录更胜一筹
──士师记第1章更可靠的传统说法是大王最先攻下耶路撒冷城(撒下五 6-10 )。接下去的经文再一次依照约书亚记十章的模式,描述向南面作扫荡性的远征。 

  接下简短的一段( 10-16 节)带我们进入我们在约书记里已遇到过两三次的地方。根据十四章十二节及十五章十三至十四节记载,前希伯仑的居民亚衲族人败于迦勒手下,但是十一章廿一至廿二节却说住希伯仑及其他各地的亚衲族人是被约书亚所剪除。在士师记一章又有第三个宣称,说这次成功属犹大所有。十一至十五节重复了约书亚记十五章十五至十九节的记载,且几乎是一字不改;不同的是对犹大支派加深了印象。这些都是初期片断回忆中的怪事,他们所说的同一个俄陀聂,在士师记三章七至十一节以极不同的身分出现,这次是作了以色列的士师。 

  除了说明初期攻取耶路撒冷的事之外,另一个惊人的自夸是说他们势力压倒非利士人( 18 节)。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与迦特、亚实突等城,是‘非利士五首领’(士三 3 )的基地。犹大支派在这里所宣称的与他们在参孙时代对非利士人的惶恐态度完全不符合(士十五章);但也表明后期的成就。 

  (三) 

  事实上,十九至廿一节经文,使整段记载成为有条不紊。第一是带责任性的意思:犹大喜得神力相助,但那只限于取得山地,不能得到非利士平原(根据历史记载非利士人垄断那地区的初期的铁矿业)。第二,迦勒得了希伯仑,只是依照摩西的命令做。最后一点( 21 节),不但指出攻取耶路撒冷不算是彻底的成功,也指出以色列出击的是便雅悯族(与书十五 65 的记载不同)。 

  以上三点注明大大的削弱了主要经文的说服力。第十九节中和了十八节;二十节与十节的记载截然不同;而廿一节使读者对第八节有很不同的看法。 

  北方的形势与上帝的警告(一 22- 二 5 ) 

  (一) 

  上一段的最后三节经文,带有各不相同的传统,令整段经文更难以诠译。对于不理会约书亚记十至十一章,十四至十五章,有关定居在南方的另一些传统说法的人,对士师记一章一至十八节的记载不会感到惊奇。将事实陈述了之后,十九至廿一节读来像是旁白:他们关于犹大是怎样说的,但现在我知道得更清楚。这样读起来,开始的十八节是本章的主要部分,接下去三节是加插的。圣经的见证很少是简单及直截了当的。然而,留心的基督徒读者有非常不同的四福音书作我们中心信仰的蓝图,应该不会受到骚扰。福音书中也有关于它们的争论与讨论。 

  笔者想引起对这一点的注意,是为了更直接的目的。既然我们对便雅悯在犹大已经劫掠过的城镇施加压力而感到混乱,我们就应该特别留意接下几节提示,以便为整章经文做诠释。 

  (二) 

  本章其他部分,是一连串关于住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大多数支派,遭遇到困难的记录( 27-36 节)。然而,一段较具积极性的记载最先出现( 22-26 节)。约瑟家是下一个上去攻打的以色列主力军。耶和华也与他们同在( 22 节)。约瑟家攻击的对象是伯特利。探子出发了,幸而他们能与他们所看见的正要离城的人做成一笔交易,他们不必像约书亚记二章所提示的,要采用在妓女家过夜的折衷办法。同样的,城被攻陷之后,他们也不用收容帮了他们的异族与他们住在一起,像喇合的家人住耶利哥城一样。提供情报的人是准备带全家人到另一个国家去,而找到另一个定居地名叫路斯,以前称为伯特利。多少现代的以色列人巴不得巴勒斯坦籍的阿拉伯人,无论其身为难民,或仍住在‘大以色列’属下的地区他们自己的家里,也都像这个提供情报的人一样离开自己的家!多少英国人和西欧人希望在他们国家经济繁荣时,鼓励少数民族移民,藉自动消失,作出最大的贡献。 

  约瑟家在伯特利的处境很理想。他们单独在这地区,不必受人的恩惠。本章其他部分所叙述的情形与此相反。玛拿西与以法莲没有将迦南居民从他们统辖的城市赶走( 27-28 节与书十七 11-13 及十六 10 作比较)。西布伦、亚设及拿弗他利的处境更糟,这里的记载默然承认不是迦南人住在他们之间,而是他们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至于可怜的但人( 34-35 节)则被逼住在山地;任何对亚摩利人所施的压力都不是来自但人,而是来自约瑟支派。处理原先居民的两种办法是同时进行的。很清楚的,两种办法实际上促成同一结果,即是对留下的少数民族所采取的不合适反应为以色列中部及北部地区的未来招致很多麻烦,这些领土的问题占据士师记记录的大部分。 

  难以置信的是,本章主要的两段,一至十八节及十九至廿一节竟是接在一起。在受尽称赞的约瑟家之后,跟的正好是相同的,如玛拿西与以法莲,他们是受尽谴责。现在我们提出早些时候在约书亚记十六至十七章中的一些证据,来说明约瑟是后来加进在关乎以法莲和玛拿西的这几章的资料中。十八章一至十节也提及他做为以后重写以色列分地史话的一部分。这修改的传统所带给他的声望,比前面经文带给犹大和约瑟这两大家族的更大。同样的动机也在士师记一章中起作用。 

  (三) 

  耶和华使者所说的话(二 1-5 ),正好可用来加强从内容相当杂乱的由传统资料组成的的第一章取得应有的信息。上帝遵守他对以色列人所作的应许
──士师记第1章解救他们离开埃及并带领他们进入迦南。他们却不以同样的信实待他,擅自建祭坛、敬拜当地居民所拜的诸神,尤其不能容忍。这件事实可用来解释为什么耶和华对以色列人的计划有了改变。他再不会在他们面前将当地原有的居民赶走,而会留下他们做永久的敌人,使他们的崇拜方式成为以色列人的陷阱。 

  同时,这件事实也用于更实际的方面:解释一个地名。波金字面的意思是‘哭泣者’;它之所以有此古怪名称,是因为使者说耶和华改变了主意时,百姓放声大哭。波金事实上是伯特利的别名。这一点在雅各的传说中藉一小段记述加以证实:‘于是雅各和一切与他同在的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他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为他逃避他哥哥的时候,上帝在那里向他显现。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死了,就葬在伯特利下边橡树底下,那棵树名叫亚伦巴古’(创卅五 6-8 )。士师记第四章会再次提及底波拉的名字,现在我们就只留意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哭橡’( Oak of weeping )。 

  伯特利在旧约圣经中的地位极不明朗。在亚伯拉罕与雅各时代的父权中心传统中,它扮演主要的宗教中心与圣所的角色。在另一方面,与申命记学派有关的作品中,它的名字与耶罗波安打破大的统治,改变了耶路撒冷崇拜仪式有关。事实上它成为叛教者的同义词。虽然引用了雅各故事的名称,士师记一章一至五节却有另一种倾向。 

  此段的结论(二 1-5 )与约瑟家在伯特利的开头一段(一 22-26 ),在基本的宗教意图上是一致的。但在历史记录的观点上,它们却是势难两立的。两段的结论都认为除掉了迦南人及他们的崇拜,以色列人处境会好些。但若是在伯特利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如一章廿二至廿六节所说,那就不会有问题留在二章一至五节谈论了。 

  士师记的导论(二 6- 三 6 ) 

  紧接在士师记第一章有启发性的前言之后,这一段代表了申命记式( Deuteronomistic )的导论,适合于士师时代。作了简略的回顾之后,它令我们知道应该从下面的记述知道些什么。 

  (一) 

  我们看到的开头一段(二 6-10 )的大部分,是约书亚记书末(廿四 28-31 )的补白。按申命记式设计的方案,这一段经文原只是出现一次,且可能是以我们见到的士师记二章的形式出现。约书亚的时代与他之后的时代截然不同。约书亚的去世和下葬这件事相当重要。但是以色列的情况在约书亚这一代的人都去世之前并没有真正变坏。约书亚记的最后两节(廿四 32-33 )提及较早时代的两位人物的事,一是重新埋葬约瑟的骸骨,一是祭司以利亚撒的去世,这位以利亚撒与约书亚的关系,就像亚伦与摩西的关系一样。 

  当这转折的段落转向前望时,标准修订本的译本就显得不太正确了,为此我们必须追溯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二 10 下)。这节经文所表达的是一种像现代西欧一个年代的简明描述。我们的时代常被形容为‘基督的后期’。这不仅是为了只有少数人真正信上帝和活泼的福音与它的标准
──士师记第1章彼此之间总是不断争辩。这时代之所以成为基督的后期,是因为很多人很少有他们所属的信仰。他们完全不知道基督教的传统。 

  约书亚之后的一代不仅是‘不知道耶和华’,他们也不知道他是以果断及有利的行动闻名。他们完全不认识他,不事奉他、爱他和顺从他,甚至不知道他是谁。 

  (二) 

  十一至十九节经文以好几种标准形式,重复指出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缺乏了认识。宗教的本质与许多其他本质一样,讳忌真空。那些不积极地认识上帝的人,一定是十分积极地事奉和崇拜某些别的事物。与耶和华对立的另一个崇拜对象,第十一节清楚地标明是巴力,第十三节又提及巴力与亚斯他录。英语以单数写出的巴力及亚斯他录,是古代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诸神中最重要及最为人熟知的神。至于他们各自的特性,则不在申命记作者谈论的范围,他们不是乏味的宗教比较学的学生!用复数写出的巴力及亚斯他录(例如 Astartes )只不过是一种简写,是指我们即将在士师记十章六节见到的诸神名单。这些名称总括了所有对以色列人造成苦难及灾祸的其他宗教。 

  以下的士师记经文中我们常会读到与此类似的话:‘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11 节);‘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 14 节);‘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 11 节)。但是这段前言并不仅是豫告;实际上它是用记事形式很简洁地在下一章第一则故事中提出来(二 7-14 )。这段导言,在它所表达及没有表达的意思中,有它自己提出的要点。笔者认为它所强调的是上帝的自由权和上帝的创始,及祂在以色列人的救赎行动中所担任的角色。 

  士师记十章九节记载,当以色列‘甚觉窘迫’时,他们立刻而且真诚地向耶和华求救认罪(十 10 )。诗篇十八篇六节是典型的例子: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

  向我的上帝呼求;

  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

  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然而士师记二章十六节谈及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略去了百姓向他求助。这不是偶然发生的,第十八节的后半节又有类似的记载。没有向他作任何请求,耶和华便因他们受苦、受欺压的哀声而怜悯他们。‘哀声叹气’的措词不常用,它含有引导性,出埃及记的开始也用了这个措词(六 5 ):‘我也听见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声’。耶和华现在面对的情况与他当日在埃及所看到同样严重:解决问题的原动力也由祂而来,与当日的情况一样。 

  ‘士师’的意义将留在稍后讨论,尤其在十章一至五节及十二章七至十四节。现在最重要的是对申命记的作者来说,‘士师’是指‘拯救者’( 16 节);反过来说,耶和华藉他们施行他的拯救( 18 节)。 

  (三) 

  导论的最后部分几乎肯定是后来加进去的。它反映了我们在约书亚记一章七至九节,十三章二至六节,及廿三全章所讨论的那种思想。强调点突然由外来的‘抢夺者’及‘四围仇敌’( 14 节),转为境内的敌人,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
──士师记第1章留下来未从他们面前被赶出去,为要藉此试验他们对信仰的忠诚(二 22 ),及让他们学习打仗的经验(三 1-2 )。 

  圣经方面对内外敌人作的区别,从现代强有力的以色列军队随时向那‘剩余民族’
──士师记第1章没有主权的巴勒斯坦民族
──士师记第1章作军事袭击这痛苦事件上反映出来了。八○年代的初期,这个环绕它周围的国家
──士师记第1章利巴嫩
──士师记第1章受尽袭击及轰炸,而轰炸目标是所谓‘巴勒斯坦人’,不理会这样做法是否正确。 

  我在这里所关心的,是指出圣经对今日难以处理的政治性事件的态度,但绝无意表示以色列的圣经遗产,使它对自己的政策有完满的解释;它是跌进自己的历史陷阱里了。我们都有各自的方法消灭我们的敌人,将他们形容为坏到无法收拾,并要他们离开,否认他们的权利,这样去为我们那样对待他们的行动找藉口。 

  三个短故事(三 7-31 ) 

  这一章几乎是整卷士师记的缩本,由三个长短极不同的故事构成:有的五节,有十九节及单一节。只有第二个,也是最长的,谈及以笏的故事,是符合传统的。 

  (一) 

  俄陀聂故事的开始部分,既告诉我们所有他的事,但也没有告诉什么。这是怎么说的呢?让我停下来解释这个谜。这几节经文在某种程度上,比第二章的概括性引言,收集及豫期更多接下的故事的主要部分。士师记里的故事大多数以‘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种句法做开始。故事多将他们的英雄人物写成‘解救者’或‘拯救者’(虽然接在以笏之后的故事是例外)。许多故事说他们的英雄作‘以色列士师’。耶弗他的故事说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十 7-10 )。六章六节也说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压迫呼求耶和华,四章二节说耶和华把他们交在迦南人手里。接又提及耶和华的灵临到耶弗他身上(十一 29 )及大大的感动参孙(十三 25 ;十四 6 , 19 ;十五 14 )。但是俄陀聂的故事只用五节经文概括了以上各点。 

  对这一点作出评价之前,必须提一提其他的事。古珊双重目的的姓名,是指‘双倍邪恶’。这个双倍邪恶的古珊是米所波大米王
──士师记第1章这个故事带我们离开以色列国土到更远的地方去。士师记的其他部分谈及以色列边界的一连串纠纷。最后,我们当然会见了‘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他在士师记一章及约书亚记十五章都已重复提及。 

  藉散布于士师记各处的主题的介绍,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件事。只是这个有关俄陀聂的故事是那么陈旧,来自远方的敌人,名字又是那样滑稽,其中找不到丝毫有关以色列的古代历史
──士师记第1章甚至连有关的早期传说也找不到。 

  为什么有此故事?故事虽是那样的不自然,却能将书中以下极为分歧的资料集中起来。事实上它已将许多记录调协的集中在一起,可供以后分开来作适当处理。再者,犹大的名字虽没有提及,俄陀聂却通过迦勒与他连上关系,且为南方家族在士师记的重要记述中赢得美名。 

  (二) 

  如果在这一本多变化的士师记里有堪称为典型的记述,那么以笏的故事( 12-30 节)就属于较直接、较典型的一类了。它不仅是一则谋杀统治者以求民族解放的记述那么简单。我们应该留意到这故事带我们回到约书亚记三至六章提及的领土耶利哥(棕树城)、吉甲及竖立的石头,还有可以涉水而过的约但河。 

  这个故事有好几处故意加上花边式的标志。以笏的剑刺入王的肚腹的事,描述非常详尽。他那把一肘长的剑比匕首稍为长些(大约一尺半);还说伊矶伦极其肥胖,连剑把都刺进去了。圣经作者对摩押王那又蠢又缺乏责任感的仆人,加上一些仔细的联想。以笏逃走了,而他们以为他们的王是在楼上大解,绝对没有想到那些‘脏东西’已从伤口流出体外了( 22 节)。 

  这故事的另一讨人喜欢方面,翻译时没有完全译出来。这位惯用左手的英雄以笏是便雅悯族( 15 节),而此族名称的字面意思是‘右方之民’。他们可能原本就有此名称,因他们住在以法莲亲戚的南部。南部是在右手,因你自然地望向东面等日出。阿拉伯土地的最南面是也门,而这名字与便雅悯有关。然而,这个对希伯来文读者的双关语,包含一个惯用左手的便雅悯人。耶和华竟用不可能出击的人出击! 

  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令人讶异的提法上绊倒,我们就应该立刻记得不可能几乎是圣经模范人物的特点,上帝喜欢看见他所拣选的人谦卑。如果我们都负责征募人员,结果所得必是恶人多于圣者。耶稣同时代的人和众,许多人对拿撒勒人耶稣是否弥赛亚都怀疑过。 

  在许多社会里,惯用左手的人遭遇极大不便。要向多数人看齐已不太容易,要被当为‘不吉祥’受苦就更不幸了。但是在耶和华看来,以笏的不利条件是可以转变的,就像用左手打网球的人变不利为有利一样! 

  在这个开头的故事中,我们已经觉察到有一股切实行动的气味弥布士师记之中。许多战役在约书亚记数过又数
──士师记第1章至少是列举了几次。但在此经卷里,我们所看、所听和嗅到的血腥味,实际上是从简短的军事故事中溢出的。以笏自始至终是个英勇、有统帅之风格的典型领袖。他是好故事的材料,也肯定是促使现代以色列军队所向无敌地成功战迹的精锐部分,就像恩德培( Entebbe ,编按:恩德培是非洲东部乌干达的首都)传奇的袭击一样。 

  (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士师记   迦南   犹大   耶路撒冷   支派   以色列   居民   比色   耶和华   以色列人   的人   城邑   迦勒   译本   修订本   赶出   经文   文理   摩西   之地   山地   希伯   他们的   平原   杀了   比利   多尼   利人   当代   约瑟   注释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