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斯拉记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以斯拉记》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转至:

和合本拉1:1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

拼音版拉1:1 Bōsī wáng Gǔliè yuán nián, Yēhéhuá wéi yào yìngyàn jiè Yēlìmǐ kǒu suǒ shuō de huà, jiù jīdòng Bōsī wáng sāi lǔ shì de xīn, shǐ tā xià zhào tōng gào quán guó, shuō,

吕振中拉1:1 「波斯王古列这么说∶『永恒主天上的上帝已将地上万国都赐给我,是他委派了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殿。

新译本拉1:1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耶利米的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灵,使他通令全国,传达文告说:

现代译拉1:1 波斯皇帝塞鲁士登基的第一年,上主为要实现他藉先知耶利米所说的预言,激动塞鲁士下了一道命令,用文字记下,传送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命令的内容如下:

当代译拉1:1 波斯王塞鲁士登基的第一年,上帝为了要应验藉耶利米所说的预言,就感动塞鲁士王的心,使他向全国颁下一项文告(他还将这项文告记在国政大事录里,永远保存):

思高本拉1:1 波斯王居鲁士元年,为应验上主藉耶肋米亚的口所说的话,上主感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叫他出一道号令,并向全国颁发上谕说:

文理本拉1:1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使藉耶利米口所言得应、感波斯王古列之心、宣告通国、且书之曰、

修订本拉1:1 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的口所说的话,就激发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使他下诏书通告全国,说:

KJV 英拉1:1 Now in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king of Persia, that the word of the LORD by the mouth of Jeremiah might be fulfilled, the LORD stirred up the spirit of Cyrus king of Persia, that he made a proclamation throughout all his kingdom, and put it also in writing, saying,

NIV 英拉1:1 In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king of Persia,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word of the LORD spoken by Jeremiah, the LORD moved the heart of Cyrus king of Persia to make a proclamation throughout his realm and to put it in writing:

和合本拉1:2“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 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

拼音版拉1:2 Bōsī wáng Gǔliè rúcǐ shuō, Yēhéhuá tiān shang de shén, yǐ jiāng tiān xià wàn guó cìgei wǒ. yòu zhǔfu wǒ zaì Yóudà de Yēlùsǎleng, wèi tā jiànzào diàn yǔ.

吕振中拉1:2 你们中间凡做他子民的都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愿他的上帝与他同在──去建造永恒主以色列之上帝的殿∶只有他是上帝;他在耶路撒冷。

新译本拉1:2 “波斯王古列这样说:‘耶和华天上的 神已经把地上万国赐给我。他指派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

现代译拉1:2 「这是波斯皇帝塞鲁士的命令:上主—天上的上帝使我作了全世界的统治者;他要我负责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一座殿宇。

当代译拉1:2 “波斯王塞鲁士说:‘那一位把这庞大帝国赐给我的主天上的神,现在命令我在犹大境内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一座圣殿。

思高本拉1:2 「波斯王居鲁士这样说:上天的神「雅威」将地上万国交给了我,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 建筑一座殿宇。

文理本拉1:2 波斯王古列云、天上上帝耶和华、以天下万国赐我、命我在犹大之耶路撒冷、为之建室、

修订本拉1:2 "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已将地上万国赐给我,又委派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

KJV 英拉1:2 Thus saith Cyrus king of Persia, The LORD God of heaven hath given me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earth; and he hath charged me to build him an house at Jerusalem, which is in Judah.

NIV 英拉1:2 "This is what Cyrus king of Persia says: "'The LORD, the God of heaven, has given me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earth and he has appointed me to build a temple for him at Jerusalem in Judah.

和合本拉1:3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殿(只有他是 神),愿 神与这人同在。

拼音版拉1:3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fán zuò tā zǐmín de, keyǐ shang Yóudà de Yēlùsǎleng, zaì Yēlùsǎleng zhòng jiàn Yēhéhuá Yǐsèliè shén de diàn ( zhǐyǒu tā shì shén ). yuàn shén yǔ zhè rén tóng zaì.

吕振中拉1:3 凡剩下的余民、无论寄居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人都要用金银财物牲口同自愿献的礼物支助他∶礼物是要为那在耶路撒冷之上帝的殿而奉献的。』」

新译本拉1:3 你们中间凡是他的子民,愿 神与他同在的,都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受敬拜的 神。

现代译拉1:3 愿上帝与你们这些属於他的子民同在。你们要到犹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上主—以色列上帝的圣殿;他是在耶路撒冷受敬拜的上帝。

当代译拉1:3 国内所有的犹太人都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去重建以色列的主的圣殿。他是以色列的上帝。愿上帝赐福这些人。

思高本拉1:3 你们中间凡作 子民的,愿他的神与他同在,上赫特的耶路撒冷,建筑以色列的神「雅威」的──是在耶路撒冷的神。

文理本拉1:3 居耶路撒冷、以色列之上帝耶和华、诚为上帝、尔中凡为其民者、可上犹大之耶路撒冷、为之建室、愿其上帝偕之、

修订本拉1:3 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的上帝;愿上帝与这人同在。

KJV 英拉1:3 Who is there among you of all his people? his God be with him, and let him go up to Jerusalem, which is in Judah, and build the house of the LORD God of Israel, (he is the God,) which is in Jerusalem.

NIV 英拉1:3 Anyone of his people among you--may his God be with him, and let him go up to Jerusalem in Judah and build the temple of the LORD, the God of Israel, the God who is in Jerusalem.

和合本拉1:4凡剩下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另外也要为耶路撒冷 神的殿,甘心献上礼物。’”

拼音版拉1:4 Fán shèngxia de rén, wúlùn jìjū héchu, nà dì de rén yào yòng jīn yín, cáiwù, shēngchù bāngzhu tā, Lìngwaì ye yào wèi Yēlùsǎleng shén de diàn gānxīn xiànshang lǐwù.

吕振中拉1:4 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父系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凡心被上帝激动的、都起来,要上去重建在耶路撒冷之永恒主的殿。

新译本拉1:4 所有余民,无论寄居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人都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也要为在耶路撒冷 神的殿献上甘心的礼物。’”

现代译拉1:4 如果在流亡的子民当中,有需要帮助才能回去的,邻居要帮助他们,给他们金银、财物、牲畜,以及要为在耶路撒冷的上帝圣殿献上自愿祭。」

当代译拉1:4 所有犹太人,无论住在哪里,都要用金银、物资以及牲畜,尽量帮助这些住在自己境内、将要回国的人,此外还要甘心将礼物献给耶路撒冷上帝的圣殿。’”

思高本拉1:4 所有的遗民,无论侨居在地方,那地方的人都应捐献金银、货财、牲畜,以及自愿的献仪,为那在耶路撒冷的神修建殿宇」。

文理本拉1:4 所遗余民、居于何处、是处之人、为在耶路撒冷上帝之室、乐输礼物而外、当以金银财货牲牷助之、

修订本拉1:4 凡存留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还要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献上礼物。"

KJV 英拉1:4 And whosoever remaineth in any place where he sojourneth, let the men of his place help him with silver, and with gold, and with goods, and with beasts, beside the freewill offering for the house of God that is in Jerusalem.

NIV 英拉1:4 And the people of any place where survivors may now be living are to provide him with silver and gold, with goods and livestock, and with freewill offerings for the temple of God in Jerusalem.'"

和合本拉1:5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 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拼音版拉1:5 Yúshì, Yóudà hé Biànyǎmǐn de zúzhǎng, jìsī, Lìwèi rén, jiù shì yīqiè beì shén jīdòng tā xīn de rén, dōu qǐlai yào shang Yēlùsǎleng qù jiànzào Yēhéhuá de diàn.

吕振中拉1:5 他们四围的众人就用银器、金子、财物、牲口、宝贵之物、来加强他们的手;另外还有各样自愿献的礼物。

新译本拉1:5 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和所有被 神激动了心灵的人,都起来要上去,重建在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

现代译拉1:5 於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以及每一个心里被上帝感动的人都准备好了,要回到耶路撒冷去重建上主的圣殿。

当代译拉1:5 於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利未人和祭司,以及所有被上帝感动的人就立刻采取行动,同往耶路撒冷去重建主的圣殿。

思高本拉1:5 於是,犹大和本雅明的族长、司祭、肋未人,以及那些受天主感动了心的人,就起身上去,要建筑耶路撒冷的上主的殿宇;

文理本拉1:5 于是犹大及便雅悯族长、与祭司利未人、凡为上帝所感、欲上耶路撒冷建耶和华室者、咸起、

修订本拉1:5 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凡是心被上帝感动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KJV 英拉1:5 Then rose up the chief of the fathers of Judah and Benjamin, and the priests, and the Levites, with all them whose spirit God had raised, to go up to build the house of the LORD which is in Jerusalem.

NIV 英拉1:5 Then the family heads of Judah and Benjamin, and the priests and Levites--everyone whose heart God had moved--prepared to go up and build the house of the LORD in Jerusalem.

和合本拉1:6他们四围的人就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珍宝帮助他们(原文作“坚固他们的手”),另外还有甘心献的礼物。

拼音版拉1:6 Tāmen sìwéi de rén jiù ná yínqì, jīnzi, cáiwù, shēngchù, zhēn bǎo bāngzhu tāmen ( yuánwén shì jiāngù tāmende shǒu ), Lìngwaì hái yǒu gānxīn xiàn de lǐwù.

吕振中拉1:6 古列王也将永恒主之殿的器皿拿了出来;这些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所拿出,而放在自己神庙的。

新译本拉1:6 他们四围的人都用银器、金子、财物、牲畜和珍贵的礼物协助他们,另外还有各种甘心奉献的礼物。

现代译拉1:6 所有的邻居都帮助他们,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和其他值钱的东西给他们,另外还有自愿奉献在圣殿的礼物。

当代译拉1:6 他们周围的人都甘心献上礼物,此外又拿出金银财宝和牲畜来支持他们。

思高本拉1:6 四邻八舍都拿出的金银、货财、牲畜和珠实来协助他们,另外还有各种自愿的献仪。

文理本拉1:6 四周之人、除乐输礼物外、皆以银器、黄金、财货、牲牷、珍宝、馈而助之、

修订本拉1:6 四围所有的人都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珍宝支持他们,此外还有甘心献的一切礼物。

KJV 英拉1:6 And all they that were about them strengthened their hands with vessels of silver, with gold, with goods, and with beasts, and with precious things, beside all that was willingly offered.

NIV 英拉1:6 All their neighbors assisted them with articles of silver and gold, with goods and livestock, and with valuable gifts, in addition to all the freewill offerings.

和合本拉1:7古列王也将耶和华殿的器皿拿出来,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掠来,放在自己 神之庙中的。

拼音版拉1:7 Gǔliè wáng ye jiāng Yēhéhuá diàn de qìmǐn ná chūlai, zhè qìmǐn shì Níbùjiǎnísǎ cóng Yēlùsǎleng lüè lái, fàng zaì zìjǐ shén zhī miào zhōng de.

吕振中拉1:7 波斯王古列派由司库官米提利达经手将这些器皿拿出来,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

新译本拉1:7 古列王把耶和华殿里的器皿拿出来,就是从前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拿来放在自己的神庙里的。

现代译拉1:7 塞鲁士皇帝把以前尼布甲尼撒王从耶路撒冷掠夺来放在自己神庙中的杯碗还给他们。

当代译拉1:7 当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曾经在耶路撒冷圣殿抢掠了不少珍贵的器皿,带回来安放在自己的神庙里。

思高本拉1:7 居鲁士王也将上主殿内的器皿,即先前拿步高从耶路撒冷掠夺而放在他神殿 的器皿,

文理本拉1:7 耶和华室中之器、昔尼布甲尼撒自耶路撒冷所取、置于己神之庙、

修订本拉1:7 居鲁士王也把耶和华殿的器皿拿出来,这些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掠取,放在自己神明庙中的。

KJV 英拉1:7 Also Cyrus the king brought forth the vessels of the house of the LORD, which Nebuchadnezzar had brought forth out of Jerusalem, and had put them in the house of his gods;

NIV 英拉1:7 Moreover, King Cyrus brought out the articles belonging to the temple of the LORD, which Nebuchadnezzar had carried away from Jerusalem and had placed in the temple of his god.

和合本拉1:8波斯王古列派库官米提利达将这器皿拿出来,按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

拼音版拉1:8 Bōsī wáng Gǔliè paì kù guān Mǐtílìdá jiāng zhè qìmǐn ná chūlai, àn shù jiāo gei Yóudà de shǒulǐng Shèbāsà.

吕振中拉1:8 器皿的数目是∶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或译∶香炉;副件)二十九把、

新译本拉1:8 波斯王古列命令司库官米提利达把这些器皿拿出来,按数交给犹大的领袖设巴萨。

现代译拉1:8 他派皇家财政大臣米提利达经手这些器皿;米提利达就开了一份清单给犹大省长设巴萨,

当代译拉1:8 这时,塞鲁士王就派库官米提利达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全数还给犹大的领袖设巴萨。

思高本拉1:8 波斯王居鲁士司库官米特达特,将那些东西拿出,点交给犹太人的首领舍士巴匝,

文理本拉1:8 今波斯王古列、藉司库米提利达携出、核之、付于犹大牧伯设巴萨、

修订本拉1:8 波斯王居鲁士派米提利达司库把这些器皿拿出来,点交给犹大的领袖设巴萨。

KJV 英拉1:8 Even those did Cyrus king of Persia bring forth by the hand of Mithredath the treasurer, and numbered them unto Sheshbazzar, the prince of Judah.

NIV 英拉1:8 Cyrus king of Persia had them brought by Mithredath the treasurer, who counted them out to Sheshbazzar the prince of Judah.

和合本拉1:9器皿的数目记在下面: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

拼音版拉1:9 Qìmǐn de shùmù jì zaì xiàmiàn. jīn pán sān shí gè, yín pán yī qiā gè, dāo èr shí jiǔ bǎ,

吕振中拉1:9 金碗三十个、银碗二千(此字意难确定)四百一十个、别样的器皿一千件;

新译本拉1:9 器皿的数目是: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

现代译拉1:9 点交如下:献祭用的金碗叁○个献祭用的银碗一○○○个其他种类的碗二九个

当代译拉1:9 这些器皿里一共有金盘叁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金碗叁十个、次等银碗四百一十个和一千件其他的器皿。

思高本拉1:9 共计金盆叁十,银盆一千,刀子二十九,

文理本拉1:9 其数如左、金盘三十、银盘一千、刀二十九、

修订本拉1:9 它们的数目如下: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

KJV 英拉1:9 And this is the number of them: thirty chargers of gold, a thousand chargers of silver, nine and twenty knives,

NIV 英拉1:9 This was the inventory: gold dishes 30 silver dishes 1,000 silver pans 29

和合本拉1:10金碗三十个,银碗之次的四百一十个,别样的器皿一千件。

拼音版拉1:10 Jīn wǎn sān shí gè, yín wǎn zhī cì de sì bǎi yī shí gè, bié yàng de qìmǐn yī qiā jiàn.

吕振中拉1:10 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流亡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将这一切器皿都带上来。

新译本拉1:10 金碗三十个、次等银碗四百一十个(“次等银碗四百一十个”:本句意义难确定,或译:“银碗二千四百一十个”),其他的器皿一千件。

现代译拉1:10 小金碗叁○个小银碗四一○个其他器皿一○○○件

当代译拉1:10 这些器皿里一共有金盘叁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金碗叁十个、次等银碗四百一十个和一千件其他的器皿。

思高本拉1:10 金碗叁十,次等银碗四百一十,其他器皿一千:

文理本拉1:10 金盂三十、银盂之次者四百有十、其他器皿一千、

修订本拉1:10 金碗三十个,备用银碗四百一十个,其他器皿一千件。

KJV 英拉1:10 Thirty basons of gold, silver basons of a second sort four hundred and ten, and other vessels a thousand.

NIV 英拉1:10 gold bowls 30 matching silver bowls 410 other articles 1,000

和合本拉1:11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将这一切都带上来。

拼音版拉1:11 Jīn yínqì mǐn gōng yǒu wǔ qiā sì bǎi jiàn. beìlǔ de rén cóng Bābǐlún shang Yēlùsǎleng de shíhou, Shèbāsà jiāng zhè yīqiè dōu daì shang lái.

吕振中拉1:11 以下是犹大省的人,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使他们流亡到巴比伦去的;现在他们中间有人从流亡中之被掳地上来,返回耶路撒冷和犹大,各归本城。

新译本拉1:11 全部的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设巴萨把这一切器皿都带上去。

现代译拉1:11 金碗、银碗,和其他一切器皿,总共有五千四百件。流亡的人从巴比伦回来时,设巴萨把这些器皿都带到耶路撒冷。

当代译拉1:11 所有的金银器皿算起来共有五千四百件,设巴萨就带着这些器皿和那些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一同起程回耶路撒冷去。

思高本拉1:11 一切金银器皿,共五千四百件。舍市巴匝就带着这一切与充军的人,从巴比伦回了耶路撒冷。

文理本拉1:11 金银器皿、共计五千四百、俘囚之众、自巴比伦上耶路撒冷时、设巴萨携之而至、

修订本拉1:11 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把这一切都带了上来。

KJV 英拉1:11 All the vessels of gold and of silver were five thousand and four hundred. All these did Sheshbazzar bring up with them of the captivity that were brought up from Babylon unto Jerusalem.

NIV 英拉1:11 In all, there were 5,400 articles of gold and of silver. Sheshbazzar brought all these along when the exiles came up from Babylon to Jerusalem.

以斯拉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第一章   第 1 章 

  拉 1:1> 以斯拉记所记载的历史,不知道是何模样呢? 

  1:1 以斯拉记是从公元前 538 年开始记载,那正是尼布甲尼撒毁灭耶路撒冷,打败南国犹大,并把犹大人掳去巴比伦后的第四十八年(参王下 25 ;代下 36 )。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 562 年驾崩,继位者软弱无能,到公元前 539 年,在以斯拉记未展开序幕之前,巴比伦便被波斯歼灭。不论是巴比伦人或是波斯人,都对俘虏采取怀柔政策,容许他们拥有土地和家园,过正常的生活。很多犹太人,如但以理、末底改和以斯帖,都能够在那里居显要位置。波斯王塞鲁士更准许不少离乡背井者重返故国,当中也包括了犹太人。他希望藉此使人甘心效忠,在边境周围建立起缓冲区,为帝国阻挡外敌。这一政策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希望,也是一个新开始。 

  拉 1:1> 不知道这个塞鲁士是一个怎样的王? 

  1:1 波斯王塞鲁士(公元前 559-530 年)在征服玛代人后,建立了强大的玛代波斯帝国,势力从近东崛起。每征服一个城市,他都对当地居民施行仁政。虽然塞鲁士不是信奉耶和华的人,却蒙神使用,使犹太人能返回祖国。塞鲁士王可能读过先知在前一世纪写下的预言,就是以赛亚的预言:塞鲁士会帮助犹太人重回耶路撒冷(参赛 44:28-45:6 )。出色的政要但以理早已熟识这预言(参但 5:29 ; 6:28 )。但以理书对塞鲁士王有很详尽的记载。 

  拉 1:1> 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这话当是…… 

  1:1 耶利米预言犹太人会被掳去七十年(参耶 25:11 ; 29:10 )。这七十年有两种计算方法:( 1 )由公元前 605 年首次被掳(参王下 24:1 )至 536 年被掳者回归重建祭坛(参拉 3:1-6 );( 2 )由公元前 586 年圣殿被毁至 516 年回归者完成圣殿重建。学者较接纳第二个说法,因为圣殿是国家的焦点和心脏,圣殿一天没有盖起来,犹太人就认为没有复国。 

  拉 1:2> 神能使用不信的人成就祂的计划,岂不更使用我们?我如何为祂所用? 

  1:2 塞鲁士王虽然不是犹太人,但透过他,被掳的人得以返回故乡。塞鲁士颁下法令,准许以色列人回归,保护他们,在财政上支持他们,并归还了尼布甲尼撒夺去的圣殿中的器皿。当你面对困难,感到四面受敌、势孤力单、受压制和排斥时,请谨记神的大能足够你用,任何人都能被祂使用来成就祂的计划。 

  以色列人被掳及回归的预言与应验 

  拉 1:2-4> 一件事的成就,又岂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可是,有时候我们就怕不被看重…… 

  1:2-4 通告容许犹太人同心协力,完成重建圣殿的浩大工程。他们中间部分人负责施工,其他人则负责后勤供应。艰巨的作业需要各方的协调合作,有些人在前线奔走,有些则提供后援,每个人发挥所长,对完成整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蒙召事奉时,不论团队中谁得称赞,你都要忠于自己的职分。 

  拉 1:5> 不知道有多少以色列人愿意回国建殿? 

  1:5 塞鲁士王统治了整片曾属亚述和巴比伦的土地。公元前 722 年,亚述灭了北国以色列,到公元前 586 年,另一势力巴比伦又把南国犹大的人民掳走。后来玛代波斯帝国兴起,塞鲁士王宣布原来的十二支派可重获自由,不过只有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响应回国、重建神的殿。至于在北方的其余十个支派,因被亚述赶得四散流离,时间久了,很多人已弄不清自己真正的祖先是谁,所以不愿意承担重建圣殿的工作。 

  拉 1:5> “被神激动他心”,所以他们就起来改变,原来是从心开始;看看我心,可有为神改变什么? 

  1:5 神感动了一班领袖、家长、祭司和利未人的心,使他们渴望返回耶路撒冷和重建圣殿。神能扭转我们的态度,改变我们的信念和理想。重大改变往往源自人内心的转变,人心被神改变,才有忠勇的行动。被掳四十八年后,自高自大的犹太人变得谦卑,态度和心愿都改变了,神便不再惩罚他们,给他们机会回国重新开始。保罗曾提醒我们:“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 2:13 )要遵行神的旨意,需要从内心的意愿着手。你愿意谦卑地开放自己,接受神给你的机会吗?你愿意朝着祂的方向行吗?求神赐你一颗渴慕和紧紧追随祂的心。 

  拉 1:5-6> “甘心”,作者用这二字形容他们所献的;若今天神要我放弃所有…… 

  1:5-6 返回耶路撒冷的路途艰辛危险且花费庞大,历时超过四个月。旅途中环境恶劣,加上圣城附近已是废墟一片,居民又充满敌意,所以很多犹太人宁愿留在巴比伦,不愿返回祖国。 

  根据波斯的记载,很多犹太人在被掳期间积累了大笔财富,返回故国就等于要放弃所有。他们无法踏出这一步,宁愿要财富和安逸,也不愿为神牺牲。他们将轻重次序本末倒置了(参可 4:18-19 )。绝不能让舒适、安逸和物质享受阻碍我们完成神的旨意。 

  拉 1:7> 塞鲁士所作的,真令人惊讶
──以斯拉记第1章 

  1:7 尼布甲尼撒王抢掠圣殿时带走了许多价值不菲的器皿,又将余下的焚毁(参代下 36:18-19 ),大部分被劫走的物件都是用精金铸成的(参王上 7:48-50 )。后来,塞鲁士施恩把这些东西还给犹太人,让他们安放在重建的圣殿里。 

  拉 1:8> 设巴萨,你认识他吗? 

  1:8 设巴萨既可能就是带领第一批以色列人回归的领袖之一所罗巴伯的巴比伦名字( 2:2 ; 3:8 ; 4:3 ),也可能是负责治理回归的百姓的一位政府官员。设巴萨和所罗巴伯可能是一个人,原因是:( 1 )两者都是省长( 5:14 ;参该 1:1 );( 2 )同是建立起圣殿根基的人( 3:8 ; 5:16 );( 3 )犹太人在放逐期间会有巴比伦名字(在但以理书 1 章 7 节,可见到但以理和他的同伴都各有新名字)。 

  拉 1:9-11> 圣殿的器皿,神珍惜并保存之;天空的飞鸟,神珍爱并保守之;地上的人们,你说神会放弃吗? 

  1:9-11 每一件金器银器都见证着神的保护和看顾,虽然经历这么多年,神仍然把它们带回给自己的子民。我们或许会因生命中某些事情感到气馁,但不要因此灰心放弃,因为神的应许给我们希望,说不定转捩点就在前面。
──以斯拉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注释

自废墟中重建圣殿(拉一~六章)

  这本书虽然以以斯拉为名,但全书大部分都在告诉我们:早在以斯拉的前一个世代,已经有一些先锋,从被掳之地回到耶路撒冷。而以斯拉本人则要到第七章才会出现。在他之前,已经有这些人在这个古老的国家安顿下来,而时间一晃就是八十年。以斯拉的来到,乃是要扮演一个巩固与改革的角色,不像他的前人所罗巴伯,是回来建造圣殿,也不像同期但稍年轻的尼希米,是回来建造城墙。

  我们在一至六章里会看到,摆在这些第一批从巴比伦返乡者面前的问题乃是:要如何努力起步重建新圣殿;之后还要面对当地反对势力的阻挠,以致这个工程放弃了将近二十年;再者,在抗拒各种的威胁,与政治的阴谋之后,还能团聚在一起,完成工作。最后,威胁失效,阴谋瓦解,整段故事以高声欢庆画上了句点。

  从本书的第一个高潮,到第七章记载的那些事件,两者相隔了半世纪。四章6~23节的那一段分岔出来的故事,虽然讲得早了一点,但也足够让我们看清,犹太人是如何不断遭遇到他们邻舍的憎恨和苦待,这让我们可以预备好心去面对尼希米记一开头就出现的那些毁灭性的暴力场景。

  除了刚开始说明一些征兆以外,以斯拉记一至六章中所出现的这些人,涵盖了主前五三八至五一六年整整一代的人。这些经文关注在一个重大的事件上,即是建造神的殿宇。这个主题也出现在与他同时期的两位先知哈该及撒迦利亚的作品当中。

自由了!(拉一)

王的谕令(一1~4)

  1. 开卷的这一节经文,展现出圣经写作历史时,惯有的既可靠又富有深度的特性:从外在来看,它极重视事件的细节;同时也很有兴趣开发事件内在的意义。历史事件是有明确纪录的(主前538年),起缘于旧帝国崩溃和新帝国兴起之际所衍生的新政策。一面看来好像是波斯王古列有自己的理由去运行一些政策(见以下解释),然而,神自己也有祂的原因;这些加在一起和其他的经文一样,16正是理解这些事件的核心所在,也是未来历史发展的关键。

  我们从这些经文可以学到:是耶和华神激动古列王去行动,就像祂激动一些流亡人士起来回应一样(5节)。是这一位耶和华,虽不为古列所认识,却早在数年前就「激动他」17去征服世界,又为了同样的原因去为他铺平胜利之路。所以古列最大的成就,并不是一般人所评估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是要「建造我的城,释放我被掳的民」(赛四十五13)。

  不单如此,神也把祂的话赐给犹大:被掳要在七十年内退出。祂说:「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二十五12及下,二十九10及下)。18其实,神自己比祂所讲的话更好。如果从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陷落算起到这时为止,只有五十年的时间而已。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人被驱逐离境(597年),而傀儡国王早在六○五年即有了(王下二十四10~17;但一1及下)。但是,就算用这段最长的差距来算,也是不足所预定的七十年。不过,这次并不是神最后一次因着怜悯而缩短了人受试炼的时间(太二十四22)。

  接下来,一份诏令就此产生了。这份诏令(如果依照一般的作法)应该由一些传令官在帝国的主要城市大声宣读,也很有可能是布告张贴。19无论这些通告是否呈现于大众面前,它是会连同许多行政命令的细节文件,一起被保存在相关的决议文件中。但有多少相关的事情被放进这个诏令,要等到二十年后第六章的那些事情发生了以后才会图穷匕现。

  2、3. 著名的古列圆柱碑提供我们一些有趣的资料,使我们更多了解这份谕令。碑文告诉我们(参导论 Ⅱ,16页),古列一直忠于巴比伦的守护神马尔杜克,但同时也十分尊重那些臣服于他的人民所敬奉的神只。以往的人多半把这些神只的像当成战利品来对待,现在古列则要把他们归还到他们自己的「圣城」之中,而且还要重建神庙,遣返信徒。古列希望藉着这些行动,众神明愿意每天都在巴比伦诸神,如比勒(Bel)、尼波(Nebo),和至高之神马尔杜克面前为他祈祷。

  因此,从古列的角度来看,去重建那在耶路撒冷……的神的圣殿,20只是他政策中的惯例之一而已。他的继承者中不只一人,同样地正视并反映这类的宗教礼节(参导论 Ⅱ〔书版15页及下〕)。第2节所说,对耶和华表达他的尊敬,只是一些外交礼貌罢了,但这样已足够表示他的诚意了。然而,对每一个被遣返的族群都正确地去陈述这份谕令仍然是很重要的事,这就是为什麽他会用天上的神去提说那位犹太人惯常如此称呼的上帝。不但如此,像古列这样一位心胸宽大的多神教君王,会很自然地把军事上的胜利归因于众神的旨意。所以他会把感谢归给每个民族中不同的神只。

  根据约瑟夫的看法(Ant. xi. I),古列已经知道以赛亚书四十四28里提到他的名字,并且渴望要应验该预言。这种看法并非全然不可能,21但也无法证实。赛鲁士的碑文显示:他对耶和华神的认识充其量只不过是有名无实。以赛亚书四十五5提到认识耶和华乃是指承认在祂以外并无别神。

  4. 对一个虔诚的犹太人而言,这段话包括两种含义,但都会引发他的兴趣。首先,剩下的人一词会让人们想起以赛亚一直坚持的信息「余民」必定要归回(参:赛十20及下)。再者,这段话也是出埃及记的回音。这些朝圣者的邻居馈赠金银和其他礼物为他们送行,就像数个世纪以前,埃及人对以色列人所做的一样(出十二35及下)。这里可以插进以赛亚论到第二次出埃及所作的诗歌(赛四十三14及下,四十八20及下等等),这些诗歌把整个艰钜的行动推到最高峰。

  除了这些甘心献上的礼物外,还有从王宫府库中拨出的钱财和物品,特别记载在其他的文件中,最后都保存在皇家的文件室里。这份记录在日后发生的危机当中,扮演了很首要的角色,在第六章将会再次提到。其中,要以圣殿的器皿安全归来为本章的最高潮。

运至耶路撒冷的宝物(一5~11)

  5. 在整个以色列国分裂将近两百年之后,南方残存的小犹大国因着保有其他各支派一部分的人口,22还算是一脉相传,而且名正言顺,可以保留着以色列这个头衔(一3b,二2b)。在此虽未被强调耶和华神为万军之神的尊号,23但仍然是祂激动了余民中的余民起来行动。从这一小群自列王全盛时期至今,不断被删减下来的人口,让我们想起祂如何拣选基甸的军队,及后来加利利和犹大的群众,都是同一原则。但这里有一个字倒是很明显地被强调,那就是激动。连同第1节提到古列时也如此说,就构成了很清楚的画面:整个冒险计画乃是来自耶和华神。若非如此,就会像诗篇一二七篇所说:建造的人和看守的人都枉然劳力了。

  6. 有关这段类似出埃及记故事的记述,可参看第4节注解。这两节中所用甘心献上一词,都是指用于圣殿本身的礼物,本节其他的物件很明显是送给这些朝圣客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然可以拒收这些来自异教徒的钱财;但也可以像哈该书二7以下所指出的,既然万国的珍宝都是耶和华的,那就都是祂发命叫这一切都运了来。24

  7. 由于没有神像要重新竖立(其他宗教则有此需要,参2~4节注释),圣殿中的器皿或物件(这个字是一般的用法)就成了首要的代替品。有关归还顺序的描述以及建殿时皇家所出的花费,都保留在六章1~5节时才注销。

  8. 两位官员的名字让我们稍微可以瞧见新旧两帝国在此相连。米提利达是波斯名字,表示对太阳神米提拉司(Mithras)的尊崇(意思:「米提拉司所赐」)25,其职位库官也是一个波斯名词。另一个名字设巴萨可能与被征服之国巴比伦的太阳神撒玛旭(Shamash)有关联。

  设巴萨最好是描述为一位首领或统治者(NEB)而不是王子,因为在希伯来文中并没有皇家子孙的含义。有关他的身分见附录二有详论。有人认为设巴萨是所罗巴伯的第二个名字,常用在与执政当局交涉的官方场合(参其他人的重新命名的例子:王下二十四17;但一7)。还有人认为设巴萨与所罗巴伯可能是整个返乡计画中两位官方和非官方的领袖。不过,无论哪种看法都有其困难之处。

  9~11. 从这一段很沈闷的目录清单(有关此处的经文问题参看以下之「增注:一章9~11节的器皿清单」),我们可以明了这些祝圣过的金器、银器被带到阳光下所代表的意义:每一件东西都是在为神全权的看顾及圣约的持续作见证。政治的国度会衰败,但「祭司的国度」却不会。这些物件像做生意一样的转换,从一个保管者到另一个,从外表上看来不足为奇,其实意义重大。本章的结尾说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正标志着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增注:一章9~11节的器皿清单

  这段经文的词汇和数目都不清楚。盘子(ʾagartelê)是一个外来语,会用这样的字表示作者手中的清单是由一个外族人所编纂的(也许是六章1节以下所提到的那份府库文件)。香炉(参:以斯拉续篇上卷二13;译注:和合本无此字)可能是希伯来文 maḥalāp̄îm 几种意思中的一个。此外,RV 还有刀子(译注:中文和合本也有此字),LXX有「换」(衣服?即:祭司袍?)一字。此字似乎是源自 ḥlp,「去更换」,但也可能是「复制」或「各种」之意(参 NEB)。

  关于这些数字最主要的问题是,在希伯来经文中(LXX 也如此接受)这些单独列举的物件总和,不到记录中总数的一半。故此,RSV(不像其他如AV、RV、JB、NEB)采纳了以斯拉续篇上卷二13以下比较完整的数字(细节见RSV 旁注)。但若要为希伯来经文辩护,有人会说这些列举出来的物件只是部分的选件,10节下半「别样的器皿一千件」就是其余未列举出来的部分。如果是这样解,那表示整体或者部分物件的数字被搞错了(例如某些记号被看成是数字)或是被抄错了。26有些迹象显示希伯来文 mišnîm(10节)可能是经文损毁所造成的,此字一般的意思是「重复」或「第二」,但在这里,这样用与文意没有什麽关联。27很多人认为这个字应该是一个古数字的遗迹。RSV 就采用以斯拉续篇上卷二13的看法,在此译作「两千」。28这些都是猜测,整体而言:很少有注释家会怀疑作者是从一份真正的目录抄下来的,而这份原始的目录包含有圣殿器物移交时完整的清单内容。29

16圣经中关于神全权掌握的经典经文,可参:创五十20;赛十5及下;徒二23,三17及下,四27及下,十三27。

17见:赛四十一25,四十五13,皆使用同样的希伯来字。另参:赛四十四28~四十五7,那里说古列并不知道他已成就了神要他扮演的角色。

18但以理也记得这事,并为其应验而祷告。结果蒙神垂听,得见一异象,重复说明时局的大走向及最终的结果(但九2、24及下)。同时,在主前五二○年,被掳退出了,圣殿尚未重建,先知撒迦利亚也听见天使呼求的声音说:恼恨「七十年」该已退出了,「我的殿必建在其中」的应许该实现了(亚一12~17)。

19参E. J. Bickerman, 'The Edict of Cyrus in Ezra I', JBL 65 (1946), pp.249ff. (特别是272~275页).

20第3节可以用像钦定本或修正译本那样的标点符号来作退出,就是用插入语「只有祂是神」(和合本)。但这样很拗口,而且 LXX、Vulg和 MT 的标点方式都支持RSV 的译法。

21比克曼就主张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说:「当犹太人要晋见古列时,他们很难不拿这段启示的预言给他看,而他也不会对神的声音不加理会,约瑟夫可能是对的……。」见Bickerman,上引,269页。

22参:代下十一1~4、13~16。

23参:亚四6、10,对这世代说的。

24不过,如果是因着一些很明显腐败的事情而得来的财物,(申二十三18),或让捐赠者因此而被看成是资助者(创十四23),都另当别论。

25四章7节有另一个米提利达,因此名算是常见。如用希腊文米提拉得司(Mithradates)来称呼则更为常见。

26有关于记号被看成是数字,见:H. L. Allrik, BASOR 136 (1954), pp.21~27. 关于总数上的出入,魏兹曼(在一份通信联络中)指出「虽然他们会把最原始的数目保留在一份完整的清单中,但很显然的是某些清单只是一份摘录而已」。

27RSV 作「第二类」
──以斯拉记第1章但问题是第一类在哪里?NEB 的看法还比较有道理,此字被看成是 maḥ alāp̄îm 的同义字(即「不同类的」)。

28Torrey(在Batten 的引文中)猜测 mšnym 这个子音是 ʾlpym šnym '2000' 这个字的遗迹。但 Batten 反对这样的看法,他认为2000通常把ʾalpayim 写两次而不是写成一个数字。但是,在一个只有以子音书写的经文中,用数字来表示并不是多余的事情。

29王下二十四13b显示在主前五八七年时没有留下完整的物件。从但以理书五2以下及我们目前看的这段经文来讲,那些被拿走的的物品,很明显都不是小东西,但有些东西可能大到无法完整运走。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以斯拉记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以斯拉记第一章   感动人的神(一 1 ~ 11 ) 

  以色列民饱尝七十年被掳巴比伦的苦楚,受压制、被束缚、被捆锁,深深地经历了奴隶生活,现因神格外的怜悯与眷顾,得以同归耶路撒冷,重建家园与圣殿,实令人兴奋无比。作者就将神怎样动了善工记载下来,让我们领会神的全能与怜悯。 

  .神记念祂的话语( 1a )
──以斯拉记第1章神是信实的,就是到天地废去了,祂的话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神激动人的心灵( 1b ~ 6 )
──以斯拉记第1章 

  1. 激动君王( 2 ~ 4 ):神既眷顾自己的子民和自己的话语,就 从 君王开始。祂开导君王的心,如同开导陇沟的水(箴二十一 1 )。当时塞鲁士王虽不认识神,其心却仍被神掌握,所以被激动后,即甘心顺服神的旨意,下诏释放以色列民回归故里。 

  2. 激动选民的心( 5 ):以色列会众受神激动后,一部分人舍去在巴比伦所置之产业,长途跋涉回故里。 

  3. 激动四围居民的心( 6 ):不同归的百姓就以金银财物来支持,而塞鲁士王也将以色列人被掳时所掠夺的器皿全数送回耶路撒冷,此情此景确是感人,只有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十九 7 )。 

  思想  昔日神藉先知、君王、百姓成就大事,今日祂又会如何用我呢?
──以斯拉记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 第一章 注释 

  1:1-11 被掳後归回 

  1-4 古列王的谕旨 

  1     

    「古列元年」:指他打败巴比伦後统治整个波斯大帝国的第一 

  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 

  2     

    波斯王一反巴比伦的作风,将被掳到巴比伦的神像及其信徒遣 

    返原来的地方,以安抚百姓。犹太人也在这宗教政策下受惠。 

  3     

    这呼吁的对象包括从北国(以色列国)掳来的百姓。 

  5-11 圣殿的器皿归回耶路撒冷 

  7     

    古时,战胜者通常掠夺败降者所信奉的神像作战利品,犹太人 

    没有神像,故圣殿中的器皿被掠夺以代替神像,放在战胜者的 

  神庙里,好炫耀其信奉之神使他得胜的能力。 

  8     「库官」:即财政大臣。 

  「设巴萨」:为巴比伦名字。 

  10    

    「之次」:原文残缺,或译作「二千」,即银碗共有二千四百 

  一十个。 

  11    

    9-10节所胪列的器皿可能只是较为重要的,并不详尽,所以总 

  数与本节有出入。 

  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约需四个月时间。 

  思想问题(第 1章) 

  1 波斯王古列元年为主前五三八年,即距巴比伦侵占巴勒斯坦七十 

  年。 

  七十年这段日子有否动摇犹太人重建圣殿的信心? 

  他们的指望是什麽?参 1节; 耶29:10。 

  时间长久是否使你信心动摇的主因? 

  2 本章两次提到耶和华激动人心( 1, 5),表明神那一方面的属性 

  呢?参箴 21:1; 启19:16。 

  3 诏书中提及两种犹太人,一种故意「留」,一种故意「去」。 

  「去」的犹太人要面对什麽处境和困难?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第一章

1:1 本章记犹大人的首领设巴萨率领被掳巴比伦的犹大百姓回国。波斯王古列二世与主前539年十月战胜巴比伦,成为巴比伦王(5:13;尼13:6),实行新政策,遣返自各国掳来的百姓,包括当年尼布甲尼撒掳去的犹大人,准他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

古列在二十年间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王邦以拦扩大到成为囊括玛代、波斯、吕底亚、亚述,最后且征服巴比伦的大帝国。他下诏时作波斯王已多年(主前559-558年登位),但作巴比伦王取得原属巴比伦在巴勒斯坦和犹大的控制权,则为第一年;故说“波斯王古列元年”(主前538-537年)。

先知耶利米预言了两件事,一是七十年的被掳命运(耶25:11),一是重返故园。第一、也就是这预言的消极部分,早已应验;但第二也就是它的积极部分现在就要完全应验。“七十年”为一概括数字,极言其长久。但也可从实际上计算出:一是从耶城圣殿被毁到重建(主前586-516年),刚好为70年;可是耶利米说的是被掳去由巴比伦辖管的年数,而非圣殿敬拜中断的年数,故此说不可取。一般认为乃从主前605年约雅敬王时犹大百姓被掳去一部分算起(看代下36:5;但1:1),到获释回国(主前538年)为止,近70年。

“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圣经屡有记载神怎样激动人心去注意不应忽略的事(代上5:26;代下21:16;赛41:2;45:13)。古列废弃巴比伦王的禁令,释放被掳的人,是非常大的决定,不能没有神的激动。历史操握在神手中, 一旦世事的发展影响到祂子民和祂永远的计划,祂会干预。

1-2两节与《代下》36:22-23实际内容相同,看《代下》注。

“通告全国”:王的诏令用口头和抄录传达全境,不只通知住在巴比伦的,也通知散居波斯帝国各处被掳的犹太人。

1:2 另有一份准许重建圣殿的诏书(6:3-5),乃用亚兰文写成,存放王宫典籍库档案中。这里记的诏令用希伯来文写成,乃供传报的人用口头在各地宣读并张贴。

被掳前,以色列民因避讳不用“神”这个字称呼神,而用“主”或“耶和华”,但被掳获释回国后,已开始用“神”字,特别见与于外国人的谈话或文字中(参尼1:4;2:4,20;但2:37-44),使无犹太背景的人容易明白。根据波斯王朝留存的记录,古列相信各国各族的神都曾赐福给他,例如巴比伦的神玛达克拣选他统治万国,月神给他胜利。他认为有责任恢复全帝国各地人民原有的信仰,重建为巴比伦人拆毁的庙寺,让他们的神像可以住在里面。在这信念下,他向犹太人承认将天下万国赐给他的是他们所信的“耶和华天上的神”,这在他是极自然的事。他为神所用,成就了神所定的回国建殿的计划。

犹太史家约瑟夫认为古列是读了《以赛亚书》提到他名字的预言(44:26以后;45:1-7),因而被激动要重建耶城圣殿的。这极有可能,因古列王的臣仆中有犹太人,从他们那里读到这本先知书和其中“我耶和华所膏的古列…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和“他…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根基”的话。

1:3 古列的诏是下给“在你们中间凡作祂子民的”人,故包括为亚述王和巴伦王掳来的所有以色列民。但要原属北国十支派的人回到“犹大的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吸引力恐怕不很大,这也许是只有犹大、便雅悯及一部分利未人响应回国(5节),和《历代志》作者一再号召全以色列民团结共建家国(代下15:9;30:11,18-19,25)的一个原因。

1:4 “凡剩下的人”指“余民”(赛10:20-22),没有为刀剑所杀而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参代下36:20;尼1:2)。“那地的人”指那地非犹太籍的人。古列决心恢复各地的信仰,故须采此措施以贯彻新宗教政策。另外有两个解释:1,“那地的人”指不愿回国的犹太人,应帮助愿意的人回去;2,为亚兰文的误译,全句应作“凡继续住在原地不回去的人,那地的人可以向他征收金银财物…”。(“帮助”原文为nāsā,有“抽取”的意思,故可解作“征税”)。由于古列的诏令规定人人须回去,若在同一命令中又许可人留下(“剩下的人”),是互相矛盾。第一说不可取。第二说认为nāsā有“征税”的含义,缺乏证据支持。

1:5 此处不是说所有回去的人一同启程,而是用概括的笔法记启程回国的盛事,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族长和利未人都偕设巴萨一道返国。这是神的应许的实现,至于分多少批,择什么日期,取什么路线,在作者看来都属次要。一般认为古列的诏书在主前538年春天颁发,当年夏天便有第一批人启程(参3:1)。

“族长”:古时的家庭包括家长之下所有儿孙及家中奴婢,数代同堂,有同一族。此处“族”长实指旧日南国两个主要支派被掳的各家的家长。

“祭司”:利未族亚伦的后裔(民3:10)。“利未人”:利未族非亚伦后裔的族人,做圣殿侍奉的助理工作(民3:5-9)。

1:6 “四围的人”包括非犹太人,就是4节所说的“那地的人”。这些人除了帮助回国的人外,还自由奉献礼物供建殿之用。

1:7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每征服一地,必将庙中的神像带走。他到耶城圣殿,见不到有神像,遂把圣器带走放在自己神的庙中。古列对耶城圣殿重建工作的一大贡献,是归还当年掳走的圣器。

1:8 米提利达是很普通的波斯名字,为庙中司库。9至11节所记圣器的数目当根据设巴萨所开收据,这张收据一定由司库和设巴萨各执一份。当年巴比伦人自圣殿中掠去的圣器可能也列有清单,例如《王下》25:14-17便是这样一张单子。这里列的总数为2,499件,和11节的5,400件有很大出入。可能所列出的只是大件,未计小件;也可能有些数字误抄。这张单子所以重要,不在物件细目,而在圣器得以“按数”交出,犹太人在重修后的圣殿里可以敬拜神。

设巴萨可能是犹大王约雅斤之第四子示拿萨,因二名都是巴比伦名Sinabusur的缩写,原义为“辛(月神)保佑父亲”(代上3:17以后)。此子应生于主前592年。主前538年回国时,他至少已55岁,故回国后不久便死了,由所罗巴伯继他做省长(看书前〈参考资料〉“解释的困难”条。

1:11 本书未记返国途中情形。但在次经《以斯得拉前书》返国人名单前(与拉2章所刊者同)有如下一段描写旅行的话:“一千马兵伴行,…还有鼓手、吹笛手随同,众兄弟载歌载舞”。依以斯拉回国的记载(7:9),途中需时四个多月。他们先朝北,然后转西,再下耶路撒冷。(《以斯得拉前书》为希腊文的《以斯拉记》,综合《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片断,再加上以斯拉的传记等组成。)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简介   壹·下诏废王后瓦实提(一)

  一1~4 虽然不是所有学者对亚哈随鲁的身份都有一样的看法,但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相信他是薛西,是大利乌大帝的儿子。薛西在主前四八六年至四六五年治国。

  第一个筵席不一定是连续一百八十日都举行。反而这是将他荣耀之国的丰富给人观看的时间。大概不同的首领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因为帝国的幅员非常广阔。

  一5~8 第二个筵席设摆七日,邀请所有住书珊城的人。御酒用金器皿盛载,放在美仑美奂的御花园中,任人饮用(第6节相信是圣经中最多姿采的一节经文)。嘉宾客人可各随己意多饮少饮。

  一9~12 那时王后瓦实提正为妇女另外设摆筵席,喝醉了的薛西吩咐太监将王后请来,他要她出席公开的庆祝活动,好让他能给人看她的美貌。按着波斯的礼节,妇女在公开场所要戴面纱,波斯王这样做无疑是叫她自贬身分,好满足他喝醉后一时兴起的怪念头。瓦实提拒绝任人观看,因此大大惹王发怒。

  一11~20 王咨询他的明哲人,他们告诉他瓦实提的事会给全国的妇人一个坏榜样。因此米母干建议下旨废后,并将诏谕传遍通国。这些明哲人知道马代和波斯的例是不更改的(波斯帝王被人民视为神一般,圣旨一出,便永远有效。就算律例无理也不能废除。不过如有需要,王可另颁新例来抵销旧例),他们做到这一步,是要确定瓦实提不能翻身,报复他们。

  一21~22 王轻率地签署他们的建议,成为律法,并吩咐用各省的文字写给各族的人民。诏书内容是丈夫要在家中作主,说他本地的方言。麦智贤博士认为米母干可能是一个畏妻之人,因此他用这谕旨来对付他的妻子。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以斯拉记   注释 

  一 1 至六 22 从被掳归回与重建圣殿 

  以斯拉记首 6 章涉及一段约为 23 年的时期(主前 538 至 515 年),期间许多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故土,并在拖延了一段日子后,即约在圣殿被毁的 50 年后,把耶路撒冷的圣殿重建。 

  然而,圣经并没有用连续叙述的方式来描写这些事件,而是着重描述某些特别的时刻,但对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返回耶路撒冷的确实路线,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的年代,比他所记述的年代为晚,他要受所得资料的规限;这些数据如他可以取得的信件副本、名单和别的文件。他借着这些事件的编排,并加上他自己的评语,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事件的宗教和神学意义上。 

  首先 ,他强调纵然所发生的事,在强大的波斯帝国那更重要的事务中,显然一点也不重要,但实际上,这些事件全由天上满有主权的神所操控。祂甚至使用了外邦君王如古列和大利乌,来达成祂在子民身上的旨意(例如一 1 ,六 14 )。这事实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国际间的事件,因为从一般的角度去看这些事,细小和偏远的宗教群体会很容易变得沮丧。 

  在政治变动的时候,基督徒要学习超越表面上的变动,去看神可能赐予更新的福音工作,或教会政策在方向上可能有的改变,以致在社会充满期望的气氛下,更有效地作出服侍和见证。 

  其次 ,本部分极强调以色列旧制度与更新了的耶路撒冷社群之间的延续性。圣经藉此提醒读者,他们是神多年前对祂子民之应许的合法继承人;他们的宗教并不是新的宗教,而是直接承受曾向摩西、戴维、所罗门等领袖所启示的宗教。 

  这里也包含一个反面的因素,就是敌对者的反对,这些敌对者中有北方新兴的撒玛利亚群体。若这几章圣经是在撒玛利亚圣殿兴建期间(约主前 300 年)编写的,则这样的保证是必须的。因而作者在第三、第四至六章清楚指出,面对别人对神工作的妨害,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继续执行神所派遣的任务,而不要妥协或对质。这些主题稍后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会一一展示出来。 

  一 1-11  古列下令被掳者归回,并把圣殿器皿带回本地 

  第一章集中讨论上述首两个要点,背景是古列迅速冒起并掌握大权后,即夺取巴比伦的那年(主前 538 年),他以波斯帝国取代了从前的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的政策跟前人不同。前人藉一些粗暴的手法,如把属国的人大批掳去,来建立自己的主权,波斯则只要某些政策能达到其目的,便愿意满足一些本地人的要求。在波斯能进一步扩展至埃及之前,她需要在帝国尽西部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的人,向她效忠,而波斯这样做,极之受到犹太人的欢迎。 

  一 1-6 古列下诏 

  世俗的历史家会从当时帝国的政策去解释一些事件,但圣经作者则认为这些不过是神用以达致其计划的一些方法。因此,古列( 1 节)和神的子民( 5 节)都可以描述为被神激动。此外,圣经指古列的行动是要应验较早前先知的预言,所指的大概是杰里迈亚书五十章 9 节和五十一章 11 节,是按着以赛亚书四十四章 28 节和四十五章 13 节来理解。为要配合这说法,一个本来是地方性的诏谕( 2-4 节下诏的形式是一种口头的诏谕,大概是向犹大首领颁布),现在被视为重要:「下诏通告全国」( 1 节)。 

  这诏谕集中于批准犹太人返回本国。关乎重建圣殿的细节,则是另一个  令的题目(参六 3-6 ),因为这事不单影响犹太人,也影响其它人。两段经文不应看作同一个诏命的不同版本。 

  作者在众民的响应( 5 节)之后加上一个脚注( 6 节),是要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那些给予经济支持的「四围的人」,不但包括一些决定不回去的犹太人(比较 4 节),也包括非犹太人。本节的说法叫人想起出埃及记三章 21 至 22 节、十一章 2 节、十二章 35 至 36 节那「从埃及人手中掠夺」的主题。这是圣经第一次这样暗喻出埃及,而后来还有多次这样做,让读者从一个新角度去看那些波斯帝国历史中,似是不重要又或许会被删除的历史事件。在有信心的人看来,这次归回的重要性,不比以色列民族的诞生小。这次同样是出于神的拯救,甚至可以看为民族的重生。 

  附注   

  第 2 节「天上的神」这称谓是第一次出现在圣经中。在犹太人与波斯人接触的处境下,最常使用这说法。这称谓最初可能是双方都接受的称谓〔波斯神只亚胡拉马慈达( Ahura

  Mazda )是一位天上的神〕。 

  一 7-11 圣殿器皿带回本地 

  是根据送回之圣殿器皿库存清单而列出的,这清单极可能是保存在圣殿的文书处。作者把这清单列入经文内,并非出于对古物研究的兴趣。首先,有好几处再次叫人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从以赛亚书五十二章 11 至 12 节清楚可见,圣殿器皿归回本地是「第二次出埃及」会有的事。此外,第 11 节的措辞,是别处用来描述出埃及的公式(「从 …… 将 …… 带上来」;比较创五十 24 「领 …… 从 …… 到 …… 」;出三 8-17 「领 …… 出 …… 到」,特别是出三十三 1 「从 …… 领出来 …… 从 …… 往 …… 」)。最后,设巴萨那独特的称谓:「犹大的首领」( 8 节),可能反映民数记七章 84 至 86 节(比较民二 3-31 ,七 1-83 ,三十四 18-28 ),而该处各支派的首领都在旷野飘流时期献出器皿。 

  其次,第 7 节强调,这些器皿就是从耶路撒冷第一圣殿中夺去的那些器皿(比较王下二十四 13 ,二十五 13-15 ;代下二十六 7 、 10 、 18 )。在象征性方面,这些器皿也许取代了尼布甲尼撒掳来放在他殿宇中那些别国的偶像。圣殿器皿被带回来,并在作者自己的世代,用在第二圣殿的敬拜中,因而有助于建立一个与所罗门圣殿之间强大的联系。它们把人的注意集中在神子民的合一上,因而与圣殿崇拜因着被掳而中断的情况相对应。 

  附注   

  第 8 节设巴萨是波斯国之犹大省的第一位省长(比较五 14 )。我们不能确知他别的事情,似乎他是犹大支派中一位出色的领袖,但说他出于戴维家,或他就是所罗巴伯的意见,则值得怀疑。第 9-10 节各种不同器皿的具体翻译很难确定,从各个英译本都有不同译法,可见一斑。第 11 节 5,400 件的总数,跟各部分之总和并不相等。这可能由于抄写数目上有错误,或纯粹是会计上出错。在波斯波立( Persepolis )的波斯府库文件中,也有许多这种会计上的错误。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以斯拉记  1:1 

  耶和华为要应验借耶利米口所

  说的话:耶

  利米曾预言过犹大人在得以归回前将被掳于巴比伦70年(耶25:11~12;29:10)。这70年可从第一批民众被掳的主前605年即约雅敬王3年算起(王下24:1;但1:1),

  直到约70年之后的主前538年选

  民开始归回故土之日(参2:1注)。 

  1:1 耶和华……就

  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耶和华一直在引导他的救赎洪流,使之涌向其既定的目标。为此,神有时会

  使居高的大君王降卑(如尼布甲尼撒,但4章),对统治者们降下

  毁灭性的惩罚(如出埃及时的法老,14章;巴比伦的伯沙撒王,但5章)。有时神也会兴起某个国际性的领袖人物(如波斯的古列王,2节),最

  终成就他的应许,实现他的计划。神激动古列王的心,使他善待那些被掳而流亡的子民,并以此

  按时成就了他藉耶利米所传达的应许。箴言中曾说道,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

  意流转;神藉此确保救赎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直至达到历史的终点(箴21:1)。 

  1:2  

  波斯王古列:早在古列出现前约160年,以赛亚就预言一位名叫古列的统治者

  将允许犹大人返回故乡,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赛44:26~28;45:1,13;比较赛41:2;45:4~5)。 

  1:5  

  被神激动他心的人:神

  藉着圣灵感动一些忠信子民的心,使他们返回故乡(比较腓2:13注)。约有5万人响应了神

  的呼召,加入到第一批重返巴勒斯坦的选民中,踏上了旅程。请注意,其他人仍留在异乡做流亡

  之民。他们后来起到了勉励并帮助那些返回犹大地之民的作用。 

  1:8  

  设巴萨:设巴萨是第一个被指派管理归回民众的首领(比较5:14,16节);他可能就是所罗巴伯(比较2:2;3:2,8;4:3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拉记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以斯拉记第一章   回归(一 1-11 ) 

  (一) 

  以斯拉记开始(犹如历代志的结束),是旧约伟大的拯救事迹之一。自尼布甲尼撒王蹂躏耶路撒冷之后,那些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再次回国。第一节在人类历史中,大力宣称以色列的上帝为主。 

  在主前五三九年,熟悉世界事务的人,毫无犹疑地称古列的波斯为东方的‘超级强国’。在十五年间,古列从帝国中封臣的地位、巴比伦小小的盟友,一跃而为巴比伦的主人翁,承接其所有土地。这新兴的势力,远比最后数年摇摇欲坠的巴比伦可怕得多。不久,埃及(在古列后继者的手中)随之摧毁。因此古列以惊人的政治力量,登上圣经的舞台。 

  以斯拉记一章一节静静说出,这有力的君王,不管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上帝不只感动他(‘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并且帮助他出类拔萃,以达到拯救祂百姓的目的。古列的上谕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见耶廿九 10 ),就是被掳的要归回他们自己的本土。更不寻常的,以赛亚书里的预言,清楚说明古列推翻巴比伦,拯救上帝的百姓。在这开头的一节后面,肯定了古代世界的力量握在上帝的手里,授给祂的百姓,使他们获得拯救。 

  (二) 

  古列自己并不持有这种看法。在他的上谕里,的确如此说( 2 节),‘耶和华天上的上帝(以色列的上帝),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不过就古列王立场,这不过是外交上惯常的话。从事实上看,或与以斯拉记适得其反。在政治上,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带圣殿器皿( 7 节以下),奉命重建圣殿,纯粹是一种外交政策。巴比伦采取高压政策,驱逐反叛的人民,古列及继承他的人却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有一些自决权,并尊重他们的宗教。在着名的古列圆柱上( Cyrus

  Cylinder
──以斯拉记第1章现存大英博物院之高圆柱碑铭),国王宣告,有关各国人民的神明,被带到巴比伦的,这样说,‘我归回他们原来的地方,作他们永久的居所。’正文明确提供的,正是以斯拉记一章的历史背景,古列命令流放在巴比伦的社体回归故国,并且带他们的神明回去,放置在那里的庙宇圣殿中,无分彼此。古列自己是一个多神主义者,因此他能将宗教动机和政治狡计,揉合在一起。古列接说,‘让所有被我带回他们城市的神明,在我有生之年,向贝勒( Bel )及那婆( Nabu )祷告。’ 

  因此以赛亚的预言,并没有使以斯拉记的作者,将古列描绘成一位幻想中的传奇人物。古列在政治上不只是巴比伦的,也是亚述的承继人(参阅拉六 22 )。不过事实上,他不过是一个被动的人。他的动机,他所了解的事物,基本上与上帝的完全不同(参照赛十 5-11 )。当古列把诏书写下,在表面上是出于他的权柄,别人无法向之挑战的,这是‘波斯的律法’。但是真正权柄的来源,并非君王官方的印记,而是使君王兴起衰退的主
──以斯拉记第1章上帝。 

  回归!(一 1-11 )(续) 

  (三) 

  或许以斯拉记第一章最令人惊异的是,他 很少 利用在以前所说的以赛亚书里的预言。在他眼前有无数的经文,可以证实他所写的事迹,不只是从流放中复国,重建耶路撒冷,及以色列民光荣的将来,乃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参阅赛二 2-4 ;五十六;六十;六十一 1-7 ;六十二等),以斯拉记作者为什么只是清楚指出耶利米书里的几节经文? 

  在这里,我们觉察到以斯拉记书写时的微妙关系。一方面他必须说明上帝的权力超乎列国之上,特别是在犹大获得拯救的事上。为这目的,他采用了耶利米的预言。为这目的,他提示从巴比伦得释放,与早期为奴得释放(成为以色列信仰上帝的中心,也就是出埃及)之间,有相似之处( 4 , 6 节说明当地的人,给归回的人尽量资助,帮助他回国及建造圣殿;比较出十二 35-36 。第 4 节,‘凡剩下的人’的确切意义,或指 没有 归回的犹太人;不过‘那地的人’可以指凡留在巴比伦的人。当时古列王治理那地,以色列民归回与出埃及的事,很是相似。) 

  另一方面,以斯拉记必须防备以色列民自满得意,不可一世。如果胜利冲昏他们的头脑,他们会想这次从流亡返归故土,是上帝最终行动,引入了弥赛亚时代,犹大百姓为世界至尊,外邦人服事他们(赛六十 10 )。这样做是不合现实状况的,因为以斯拉的事迹,显示归回的社体,生活艰难。因此他记载的事迹,没有消除上帝的百姓需要顺服这部分。 

  上帝‘激动’古列;祂也‘激动’归回的人‘起来……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5 节)。上帝的‘激动’并非减少必要的顺服;它促使人注意,最终还是要由他自己来发动。不论如何,顺服!当下,第四节提及那些选择留在巴比伦的人,言外之意,作者对他们下了价值的判断。第十一节,包含相似的观念(在这里有以斯拉常用的技术上专用名词‘ 苟拉 ’),十一节‘被掳的人’,不是指一般被掳的人,而是指那些听了上帝的话,摒挡一切,归回本土的人。在这里,以斯拉以新的方式,引用耶利米的话。耶利米的重点在于上帝的计划是为那些在被掳中受苦炼的社体,并不是为留在犹大的;参阅耶利米书廿四章。以斯拉的看法,认为只是被掳流放,不能保证上帝继续照顾。从被掳中回归的,才应验了先知的预言。回归这一回事,其本身即为顺服的行动。在以斯拉记中,顺服是应验先知预言必要的行动。这是因为以斯拉知道被掳流放的以色列民,有好多失败的地方,令人担忧(见九至十章),他小心不敢完全应用有关归回复兴先知预言的经文。他的小心谨慎,好像是说,‘还有遥远的路程要走’;这成为他挑战的一部分。 

  (四) 

  我们只能猜度那些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他们出钱资助那些归回本土的人,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遵守君王的上谕。这种情况,或可与今天散居的犹太人( Jewish Diaspora )和那些选择‘ 阿立耶 ’ aliya (这一字采用 3 节‘上’字,意即回归)以色列国的人相比。今天许多散居的犹太人,尽力慷慨捐助那些回归本土的犹太人;不过有些人却对于整个事件,加以怀疑。我们必须郑重声明,现代的情况,只能作心理的和历史的比拟,不能作神学上的比拟。从基督教的立场上来看,以斯拉记不能作为现代犹太人回归‘上帝应许之地’的蓝图。 

  (五) 

  古列的行动把尼布甲尼撒劫掠来的原原本本归还。这是南部两派(犹大和便雅悯)、连同祭司支派利未于被掳之前组成的以色列余民,并被掳以后上帝子民的希望所赖。正如圣殿器皿当时怎样被尼布甲尼撒带走(代下卅六 18 ),现在也就怎么把它们带回来(这里的器皿的数目单或许是根据授权归还的官方文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固定、布置好了的上帝的殿,乃是上帝和祂子民存在立约关系的表征。这是以斯拉记之所以把重建圣殿放在中心地位的原因。如果有人怀疑上帝是否愿意与其子民继续发生关系,波斯帝国甘心情愿把以前充公的东西归还这件事,就足以令人把怀疑抛在一边( 7 节)。这约屹立不动,上帝永远不会抛弃祂的子民。 

  备注: 

  (一) 官员 ,第八节米提利达似乎是一个波斯的官员,负责将古列上谕中所列各国掠来庙宇中的器皿,归还带回故土。设巴萨曾一度以为就是所罗巴伯,其实不是。他可能是古列王留任的一位巴比伦的总督,迨其死后,由所罗巴伯继任(参阅该一 1 )。 

  (二) 器皿的数目 ,九至十一节,数字加起来,和总数不合。原文抄写或有遗误。标准修订本根据以斯得拉一书加以修改。 

  
──以斯拉记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以斯拉记   耶路撒冷   巴比伦   波斯   的人   犹大   器皿   耶和华   以色列   犹太人   上帝   巴萨   帝国   圣经   子民   注释   激动   经文   先知   自己的   犹太   埃及   金银   放在   修订本   祭司   译本   礼物   标签   牲畜   财物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