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斯帖记第1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以斯帖记》章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转至:

和合本斯1:1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

拼音版斯1:1 Yàhǎsuílǔ zuò wáng, cóng Yìndù zhídào Gǔshí, Tǒng guǎn yī bǎi èr shí qī sheng.

吕振中斯1:1 当那些日子、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宫堡登了国位;

新译本斯1:1 亚哈随鲁在位的时候,他统治从印度到古实共一百二十七省。

现代译斯1:1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亚哈随鲁王的时代。亚哈随鲁从首都书珊的宝座统治印度到苏丹的一百二十七个省份。

当代译斯1:1 亚哈随鲁王统治玛代和波斯帝国的时候,他所管辖的版图从印度一直伸延到古实,共有一百二十七省。

思高本斯1:1 在薛西斯为王时,发生了这样的事:——这薛西斯当时管辖的版图,自印度至雇士,共计一百二十七省——

文理本斯1:1 亚哈随鲁为王、统辖百有二十七州、自印度至古实、

修订本斯1:1 这事发生在亚哈随鲁的时代,亚哈随鲁从印度直到古实统治一百二十七个省,

KJV 英斯1:1 Now it came to pass in the days of Ahasuerus, (this is Ahasuerus which reigned, from India even unto Ethiopia, over an hundred and seven and twenty provinces:)

NIV 英斯1:1 This is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time of Xerxes, the Xerxes who ruled over 127 provinces stretching from India to Cush:

和合本斯1:2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

拼音版斯1:2 Yàhǎsuílǔ wáng zaì Shūshān chéng de gōng dēng jī.

吕振中斯1:2 他执政第三年、曾为他的众官长和臣仆摆设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各省最显达的人与官长、在他面前;

新译本斯1:2 他在书珊城登了国位。

现代译斯1:2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亚哈随鲁王的时代。亚哈随鲁从首都书珊的宝座统治印度到苏丹的一百二十七个省份。

当代译斯1:2 亚哈随鲁王在京城书珊登基。第叁年大宴群臣;军中的将领,各省的显贵和首长都在座。国王大事铺张了整整一百八十天,藉此炫耀他帝国的富裕,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威荣;

思高本斯1:2 他在稣撒禁城登极后,

文理本斯1:2 其时都于书珊、在宫坐于王位、

修订本斯1:2 就是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堡中坐国度王位的那些日子。

KJV 英斯1:2 That in those days, when the king Ahasuerus sat on the throne of his kingdom, which was in Shushan the palace,

NIV 英斯1:2 At that time King Xerxes reigned from his royal throne in the citadel of Susa,

和合本斯1:3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

拼音版斯1:3 Zaì wèi dì sān nián, tā yīqiè shǒulǐng chénpú shè bǎi yánxí, yǒu Bōsī hé Mǐdǐyà de quán guì, jiù shì gè sheng de guìzhòu yǔ shǒulǐng, zaì tā miànqián.

吕振中斯1:3 他把他光荣之国的丰富和他宏大威仪之华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子,共有一百八十天。

新译本斯1:3 他执政第三年,曾为众领袖和臣仆摆设筵席;波斯和玛代的权贵,以及各省的贵族和领袖都在他面前。

现代译斯1:3 亚哈随鲁在位的第叁年,他为所有的贵族和行政官员开了一个大宴会。波斯和米底亚的将领、各省的省长,以及贵族们都参加了。

当代译斯1:3 亚哈随鲁王在京城书珊登基。第叁年大宴群臣;军中的将领,各省的显贵和首长都在座。国王大事铺张了整整一百八十天,藉此炫耀他帝国的富裕,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威荣;

思高本斯1:3 第三年,设宴款待所有的公卿朝臣,波斯与玛待德将官,各省的贤达与总督,

文理本斯1:3 三年、宴诸牧伯、臣仆、各州之显者、及方伯、即波斯玛代之权贵、咸在其前、

修订本斯1:3 他在位第三年,为所有官员和臣仆摆设宴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各省的贵族与领袖在他面前。

KJV 英斯1:3 In the third year of his reign, he made a feast unto all his princes and his servants; the power of Persia and Media, the nobles and princes of the provinces, being before him:

NIV 英斯1:3 and in the third year of his reign he gave a banquet for all his nobles and officials. The military leaders of Persia and Media, the princes, and the nobles of the provinces were present.

和合本斯1:4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拼音版斯1:4 Tā bǎ tā róngyào zhī guó de fēngfù, hé tā meihǎo wēiyán de zūnguì, gei tāmen kàn le xǔduō rì, jiù shì yī bǎi bá shí rì.

吕振中斯1:4 这些日子满了,王又为所有在书珊宫堡的众民、无论尊大卑小、在王宫花园的院子摆设了筵席七天。

新译本斯1:4 他把自己尊荣之国的财富和伟大威风的荣华,向他们展现很多日子,共有一百八十天。

现代译斯1:4 整整六个月,他向他们炫耀他王国的富有、昌隆、威严。

当代译斯1:4 亚哈随鲁王在京城书珊登基。第叁年大宴群臣;军中的将领,各省的显贵和首长都在座。国王大事铺张了整整一百八十天,藉此炫耀他帝国的富裕,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威荣;

思高本斯1:4 一连一百八十天,天天夸耀他帝国的豪华富裕,和他赫赫堂皇的荣耀。

文理本斯1:4 王于多日、以其荣国之富有、及其威严之炫赫示之、凡历十有八旬、

修订本斯1:4 他把他荣耀国度的丰富和他伟大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子,共一百八十天。

KJV 英斯1:4 When he shewed the riches of his glorious kingdom and the honour of his excellent majesty many days, even an hundred and fourscore days.

NIV 英斯1:4 For a full 180 days he displayed the vast wealth of his kingdom and the splendor and glory of his majesty.

和合本斯1:5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

拼音版斯1:5 Zhè rìzi mǎn le, yòu wèi suǒ yǒu zhù Shūshān chéng de dà xiǎorén mín, zaì yù yuán de yuànzi lǐ shè bǎi yánxí qī rì.

吕振中斯1:5 有白色绵织的幔子、蓝紫色的帷子、用细麻绳子紫红色绳子、在银竿(或译∶环)上、和白玉石柱上系起来;有金银的床榻摆在斑岩白玉石螺钿黑玉石的铺石处。

新译本斯1:5 这些日子过了,王又为所有在书珊城的人民,无论尊卑大小,在御园的院子里摆设筵席七天。

现代译斯1:5 接着,王又为首都书珊全城的男人,无论贫贱富贵,在王宫的花园里开了一个宴会,为期一周。

当代译斯1:5 然后他又在御园里一连七天欢宴京城里的居民,无论老幼全都邀请。

思高本斯1:5 这些日子过了以后,王又在宫内的御苑里,一连七天欢宴稣撒禁城的全体人民,不分尊卑都来参加。

文理本斯1:5 此日既过、又宴书珊宫中之人、自尊逮卑、历有七日、在宫之院、

修订本斯1:5 这些日子满了,王又为所有住书珊城堡的百姓,无论大小,在御花园的院子里摆设宴席七日。

KJV 英斯1:5 And when these days were expired, the king made a feast unto all the people that were present in Shushan the palace, both unto great and small, seven days, in the court of the garden of the king's palace;

NIV 英斯1:5 When these days were over, the king gave a banquet, lasting seven days, in the enclosed garden of the king's palace, for all the people from the least to the greatest, who were in the citadel of Susa.

和合本斯1:6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的铺石地上。

拼音版斯1:6 Yǒu bái sè, lù sè, lán sè de zhàng zǐ, yòng xì má shéng, zǐse shéng cóng yín huán neì jì zaì bái yù shí zhù shang. yǒu jīn yín de chuáng tà bǎi zaì hóng, bái, huáng, hēi yù shí pū de shí dì shang.

吕振中斯1:6 赐饮是用金器皿;器皿和器皿也各不同;御酒很多,按照王的大手面而赐饮。

新译本斯1:6 御园中有白色绵织的帷幕、蓝色的幔子,细麻绳、紫色绳悬在银环里和大理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的大理石所铺的地上。

现代译斯1:6 这花园用蓝色和白色的幕帘装饰,用紫色的麻纱带子把幕帘结在大理石柱子上的银环。金银制成的躺椅放在铺着白色、红色、绿色大理石和珍珠贝壳的地上。

当代译斯1:6 御园里有许多绿色、紫蓝色和白色的细麻彩帐,用紫色和白色的细麻绳子悬在大理石柱的银环上。在各色玉石铺成的走廊上,还陈设了金银制的长椅子。

思高本斯1:6 庭院各处装饰着白色和紫红色的壁毡,系着纯白色和朱红色的彩带,悬在白大理石柱的银环上;在碧玉、白玉、珍珠和宝石铺砌的地面上,陈设了金银的床榻。

文理本斯1:6 以白绿蓝三色之布为帷、系以紫枲之绳、缀以银环、在于白石之柱、内有金银之床、设于红石白石、黄石黑石、所铺之地、

修订本斯1:6 院子里有白色棉和蓝色线,用细麻绳、紫色绳系在白玉石柱的银环上,又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大理石镶嵌的地上。

KJV 英斯1:6 Where were white, green, and blue, hangings, fastened with cords of fine linen and purple to silver rings and pillars of marble: the beds were of gold and silver, upon a pavement of red, and blue, and white, and black, marble.

NIV 英斯1:6 The garden had hangings of white and blue linen, fastened with cords of white linen and purple material to silver rings on marble pillars. There were couches of gold and silver on a mosaic pavement of porphyry, marble, mother-of-pearl and other costly stones.

和合本斯1:7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

拼音版斯1:7 Yòng jīnqì mǐn cì jiǔ, qìmǐn gè yǒu bù tóng. yù jiǔ shén duō, zú xiǎn wáng de hòu yì.

吕振中斯1:7 喝酒都照定例,没有勉强人的;因为王对他宫中的一切臣宰曾立下规矩∶人人都要随己意而行。

新译本斯1:7 赐饮都用金器皿;器皿与器皿各有不同;御酒很多,足显王的厚赐。

现代译斯1:7 喝酒用的杯子是各式各样不同花色的金杯。王慷慨地供应皇家用酒,

当代译斯1:7 御酿香醇大量供应,各式各样盛酒的器皿都是金的,足以显示王室的气派。

思高本斯1:7 进饮的器皿,都是金银制的,大小俱全;御酿丰美,以示王家的富厚。

文理本斯1:7 金卮赐酒、卮式不一、御酒孔多、示王厚贶、

修订本斯1:7 用金器皿盛酒,有很多不同的器皿,照王的厚意提供丰富的御酒。

KJV 英斯1:7 And they gave them drink in vessels of gold, (the vessels being diverse one from another,) and royal wine in abundance,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the king.

NIV 英斯1:7 Wine was served in goblets of gold, each on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and the royal wine was abundant, in keeping with the king's liberality.

和合本斯1:8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拼音版斯1:8 Hē jiǔ yǒu lì, bù zhún miǎnqiǎng rén, yīn wáng fēnfu gōng lǐ de yīqiè chénzǎi, ràng rén gè suí jǐ yì.

吕振中斯1:8 王后瓦实提也在亚哈随鲁王御殿中为妇女们摆设了筵席。

新译本斯1:8 饮酒都照着定例,不准勉强;因为王对他宫里的所有臣仆立下规矩,要照着各人的意愿而行。

现代译斯1:8 并且吩咐宫里的仆人,让每一个人随意喝,但不加勉强。

当代译斯1:8 宴会中就有一个规矩,绝不勉强客人喝酒,因为国王吩咐过所有的侍从,要随着各人的酒量来招待他们,

思高本斯1:8 饮酒随意,无须强劝,因为王已命宫内侍役,应随各人所好,善加招待。

文理本斯1:8 饮酒有令、勿得强人、盖王曾命宫中百工、使人各随所欲、

修订本斯1:8 饮酒有规定,不准勉强人,因为王吩咐宫里所有的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KJV 英斯1:8 And the drinking was according to the law; none did compel: for so the king had appointed to all the officers of his house, that they should do according to every man's pleasure.

NIV 英斯1:8 By the king's command each guest was allowed to drink in his own way, for the king instructed all the wine stewards to serve each man what he wished.

和合本斯1:9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拼音版斯1:9 Wáng hòu Wǎshítí zaì Yàhǎsuílǔ wáng de gōng neì, ye wèi fùnǚ shè bǎi yánxí.

吕振中斯1:9 第七天亚哈随鲁王因酒而心里高兴,就吩咐伺候他面前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新译本斯1:9 王后瓦实提也在亚哈随鲁王的王宫中,为妇女们摆设筵席。

现代译斯1:9 同时,在王宫里,王后华实蒂也为妇女们开了一个宴会。

当代译斯1:9 同时,瓦实提王后也在后宫设宴招待女宾。

思高本斯1:9 同时瓦市提皇后,在薛西斯王的后宫,也摆设盛宴,款待妇女。

文理本斯1:9 王后瓦实提、亦在亚哈随鲁王宫、为诸妇设宴、

修订本斯1:9 瓦实提王后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摆设宴席。

KJV 英斯1:9 Also Vashti the queen made a feast for the women in the royal house which belonged to king Ahasuerus.

NIV 英斯1:9 Queen Vashti also gave a banquet for the women in the royal palace of King Xerxes.

和合本斯1:10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拼音版斯1:10 Dì qī rì, Yàhǎsuílǔ wáng yǐn jiǔ, xīn zhōng kuaìlè, jiù fēnfu zaì tā miànqián shì lì de qī gè taì jiān, Mǐhùmàn, Bǐsītā, Hǎbōná, Bǐgétā, Yàbátā, Xīdá, Jiǎjiā,

吕振中斯1:10 领王后瓦实提戴着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族之民和大臣看她的美丽;因为她容貌俊美。

新译本斯1: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因饮酒心里高兴,就吩咐侍候在他面前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现代译斯1:10 在盛会的第七天,王喝酒喝得很兴奋,就吩咐侍候他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和甲迦

当代译斯1:10 到了宴会最后的一天,国王喝得酒酣耳热,一时高兴,就吩咐他的七名近身内侍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和甲迦去召瓦实提王后,请她戴上后冠出来,好让大家可以一瞻她的风采,因为她长得非常美丽。

思高本斯1:10 至第七日,君王一时酒酣耳热,就命默胡曼、彼次达、哈波纳、彼革达、阿巴革达、则塔尔和加尔加斯,——七个侍从薛西斯王的宦官——

文理本斯1:10 届七日、王饮酒而乐、谕御前宦竖七人、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修订本斯1: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KJV 英斯1:10 On the seventh day, when the heart of the king was merry with wine, he commanded Mehuman, Biztha, Harbona, Bigtha, and Abagtha, Zethar, and Carcas, the seven chamberlains that 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Ahasuerus the king,

NIV 英斯1:10 On the seventh day, when King Xerxes was in high spirits from wine, he commanded the seven eunuchs who served him--Mehuman, Biztha, Harbona, Bigtha, Abagtha, Zethar and Carcas--

和合本斯1:11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

拼音版斯1:11 Qǐng wáng hòu Wǎshídī tóu daì wáng hòu de guānmiǎn dào wáng miànqián, shǐ gè deng chén mín kàn tāde meimào, yīnwei tā róngmào shén mei.

吕振中斯1:11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王由太监经手所传的命令而来;因此王非常生气,烈怒中烧。

新译本斯1:11 去请王后瓦实提,戴着后冕到王面前,使众人和大臣欣赏她的美丽;因为她的容貌很美。

现代译斯1:11 去请王后华实蒂戴着后冠进来。王后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王想向臣民贵宾炫耀她的美貌。

当代译斯1:11 到了宴会最后的一天,国王喝得酒酣耳热,一时高兴,就吩咐他的七名近身内侍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和甲迦去召瓦实提王后,请她戴上后冠出来,好让大家可以一瞻她的风采,因为她长得非常美丽。

思高本斯1:11 去召瓦市提王后,叫她头戴后冠,到君王跟前来,让众百姓与朝臣瞻仰她的美丽,因为她的容貌,娇媚可爱。

文理本斯1:11 请王后瓦实提戴后冕至王前、使庶民诸伯得见其美、盖后有殊色也、

修订本斯1:11 请瓦实提王后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让各民族和官员观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美丽。

KJV 英斯1:11 To bring Vashti the queen before the king with the crown royal, to shew the people and the princes her beauty: for she was fair to look on.

NIV 英斯1:11 to bring before him Queen Vashti, wearing her royal crown, in order to display her beauty to the people and nobles, for she was lovely to look at.

和合本斯1:12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拼音版斯1:12 Wáng hòu Wǎshítí què bù ken zūn taì jiān suǒ chuán de wáng méng ér lái, suǒyǐ wáng shén fānù, xīn rú huǒshào.

吕振中斯1:12 在就问识时务的智慧人──因为王有这样的常规∶要在一切知法令明执政的人面前先问一下。

新译本斯1:12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照王借着太监所传的命令,所以王非常生气,怒火中烧。

现代译斯1:12 可是,当太监向王后华实蒂传达王的命令时,她拒绝了。这事使王非常气愤,怒火中烧。

当代译斯1:12 岂料王后违抗了内侍传来的圣旨,拒绝前往,於是国王勃然大怒,五内如焚。

思高本斯1:12 但是瓦市提王后拒绝前来,不肯遵行宦官传来的王命。于是君王勃然大怒,五内如焚,

文理本斯1:12 惟后不遵宦竖所传王命而至、王怒甚、中心如焚、

修订本斯1:12 瓦实提王后却不肯遵照太监所传的王命前来,所以王非常愤怒,怒火中烧。

KJV 英斯1:12 But the queen Vashti refused to come at the king's commandment by his chamberlains: therefore was the king very wroth, and his anger burned in him.

NIV 英斯1:12 But when the attendants delivered the king's command, Queen Vashti refused to come. Then the king became furious and burned with anger.

和合本斯1:13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

拼音版斯1:13 Nàshí, zaì wáng zuǒyòu cháng jiàn wáng miàn, guó zhōng zuò gāo wèi de, yǒu Bōsī hé Mǐdǐyà de qī gè dàchén, jiù shì jiǎ Shìnádì, Shìdá, Yēmǎtā, Tāshīsī, Mǐlì, Mǎxīná, Mǐmǔgān,

吕振中斯1:13 那时跟王接近的有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波斯玛代的七个大臣,都是常见王面、在国中坐首位的人──王问他们说∶

新译本斯1:13 王就咨询通达时务的哲士;因为当时按照王的常规,王要处理一事,必先问问面前所有精通法令和审断的朝臣。

现代译斯1:13 王有一个惯例,每遇到有关法律和秩序的问题,常徵询专家的意见,所以他召集了熟悉这些问题的几个顾问来。

当代译斯1:13 亚哈随鲁王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凡事必先徵求通晓法理、富有见识的人的意见,於是他就去谘询他的智囊团。

思高本斯1:13 遂与通达时务的朝臣商议说:----因为当时君王要办一事,必与精通法律民情的朝臣商议;

文理本斯1:13 王之左右、波斯玛代七伯、时觐王颜、居国之首位、

修订本斯1:13 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那时,王询问通达时务的智慧人,

KJV 英斯1:13 Then the king said to the wise men, which knew the times, (for so was the king's manner toward all that knew law and judgment:

NIV 英斯1:13 Since it was customary for the king to consult experts in matters of law and justice, he spoke with the wise men who understood the times

和合本斯1:14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王问他们说,

拼音版斯1:14 Dōu shì dá shí wù de míng zhé rén. àn wáng de cháng guī, bàn shì bì xiān xún wèn zhī lì míng fǎ de rén. wáng wèn tāmen shuō,

吕振中斯1:14 「王后瓦实提不遵行亚哈随鲁由太监经手所传的命令,照法令应当怎样办呢?」

新译本斯1:14 那时在王身边的有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等七位波斯、玛代的大臣;他们都是常见王面,在国中居首位的。

现代译斯1:14 他最亲信的顾问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慕干。这些人是波斯和米底亚的七个大臣,常常接近王,在王国内居最高职位。

当代译斯1:14 当时能够常常接近国王的有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和米母干等七个人。他们都是玛代和波斯地位极高的重臣,也是国王的私人顾问。

思高本斯1:14 那时在王身旁有加尔舍纳、舍塔尔、阿德玛达、塔尔史士、默勒斯、玛色、纳默慕干,七位波斯和玛待的公卿;他们常在君王左右,分居国家的高位——

文理本斯1:14 即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俱达时务、皆哲士也、凡王有事、例当询诸明法律者、故问之曰、

修订本斯1:14 就是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在国中坐高位的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慕干:

KJV 英斯1:14 And the next unto him was Carshena, Shethar, Admatha, Tarshish, Meres, Marsena, and Memucan, the seven princes of Persia and Media, which saw the king's face, and which sat the first in the kingdom;)

NIV 英斯1:14 and were closest to the king--Carshena, Shethar, Admatha, Tarshish, Meres, Marsena and Memucan, the seven nobles of Persia and Media who had special access to the king and were highest in the kingdom.

和合本斯1:15“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

拼音版斯1:15 Wáng hòu Wǎshítí bù zūn taì jiān suǒ chuán de wáng méng, zhàolì yīngdāng zenyàng bànlǐ ne.

吕振中斯1:15 米母干在王和首领们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所作的不但得罪了王,也损害了众首长、和亚哈随鲁王各省内各族之民。

新译本斯1:15 王问他们说:“王后瓦实提不遵行亚哈随鲁王借着太监所传的命令,按照法令应怎样办理呢?”

现代译斯1:15 王问他们:「我亚哈随鲁王曾经派太监传令给王后华实蒂,她竟拒绝听从。根据法律,我们该怎样处理?」

当代译斯1:15 国王问他们说:“根据法律,瓦实提王后违抗了内侍所传的圣旨,该当何罪?”

思高本斯1:15 「按法律应如何处置瓦市提王后呢?因为她没有履行宦官传下的王命。」

文理本斯1:15 王后瓦实提、不遵宦竖所传亚哈随鲁王之命、按律我当如何处之、

修订本斯1:15 "瓦实提王后不遵照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

KJV 英斯1:15 What shall we do unto the queen Vashti according to law, because she hath not performed the commandment of the king Ahasuerus by the chamberlains?

NIV 英斯1:15 "According to law, what must be done to Queen Vashti?" he asked. "She has not obeyed the command of King Xerxes that the eunuchs have taken to her."

和合本斯1:16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

拼音版斯1:16 Mǐmǔgān zaì wáng hé zhòng shǒulǐng miànqián huídá shuō, wáng hòu Wǎshítí zhè shì, búdàn dé zuì wáng, bìngqie yǒu haì yú wáng gè sheng de chén mín.

吕振中斯1:16 王后所作的这事必传出瓦实提到他面前,而王后却没有来。』

新译本斯1:16 米母干在王和众领袖面前回答:“王后瓦实提不但得罪了皇上,而且还得罪了亚哈随鲁王各省的臣民。

现代译斯1:16 米慕干对王和其他官员说:「王后华实蒂不但侮辱了王,也侮辱了王各省的臣民!

当代译斯1:16 米母干当着国王和其他大臣面前建议说:“瓦实提王后闹出这事,不但冒犯了陛下,而且有害於举国的臣民。

思高本斯1:16 默慕干在君王及公卿前建议说:「瓦市提王后不但得罪了君王,并且还得罪了薛西斯王各省的诸候与人民,

文理本斯1:16 米母干谓王及诸伯曰、后瓦实提所为、匪但有害于王、亦有害于王之诸州牧伯庶民、

修订本斯1:16 米慕干在王和众官长面前回答说:"瓦实提王后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亚哈随鲁王各省的臣民。

KJV 英斯1:16 And Memucan answered before the king and the princes, Vashti the queen hath not done wrong to the king only, but also to all the princes, and to all the people that are in all the provinces of the king Ahasuerus.

NIV 英斯1:16 Then Memucan repli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king and the nobles, "Queen Vashti has done wrong, not only against the king but also against all the nobles and the peoples of all the provinces of King Xerxes.

和合本斯1:17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不来。她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

拼音版斯1:17 Yīnwei wáng hòu zhè shì bì chuán dào zhòng fùrén de er zhōng, shuō, Yàhǎsuílǔ wáng fēnfu wáng hòu Wǎshítí dào wáng miànqián, tā què bù lái, tāmen jiù miǎoshì zìjǐ de zhàngfu.

吕振中斯1:17 就在今天、波斯玛代的贵妇们听见王后所作的这事就必告诉王的众大臣,那么藐视和恼怒就彀普遍了。

新译本斯1:17 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所有妇女的耳中,会使她们眼中轻视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们说:‘亚哈随鲁王吩咐人带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没有来。’

现代译斯1:17 国内的女人一旦听到王后所做的事都会开始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她们会说:『亚哈随鲁王命令王后华实蒂去见他,她竟拒绝了。』

当代译斯1:17 王后这种行径必会传开,妇女们就会争先效尤,不尊重她们的丈夫,并且振振有辞地说:‘国王召王后,她都不去。’

思高本斯1:17 因为王后的这种行为,一传到所有的妇女耳中,她们必将效尤,轻视自己的丈夫,而且说薛西斯王命人召瓦市提王后到他跟前,她却没有来;

文理本斯1:17 盖后之所为、必传于诸妇、言王召后、而后不至、致诸妇亦蔑视其夫、

修订本斯1:17 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那里,她们就会藐视自己的丈夫,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瓦实提王后到王面前,她却不来。'

KJV 英斯1:17 For this deed of the queen shall come abroad unto all women, so that they shall despise their husbands in their eyes, when it shall be reported, The king Ahasuerus commanded Vashti the queen to be brought in before him, but she came not.

NIV 英斯1:17 For the queen's conduct will become known to all the women, and so they will despise their husbands and say, 'King Xerxes commanded Queen Vashti to be brought before him, but she would not come.'

和合本斯1:18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

拼音版斯1:18 Jīnrì Bōsī hé Mǐdǐyà de zhòng fūren tīngjian wáng hòu zhè shì, bì xiàng wáng de dàchén zhàoyàng xíng. cóngcǐ bì dà kāi miǎoshì hé fèn nù zhī duān.

吕振中斯1:18 王若以为好,就请从王面前出一道御旨,写在波斯玛代人的法令中,好使永不废堕;使瓦实提不再到亚哈随鲁王面前;又请王将她的王后分赐给比她好的人。

新译本斯1:18 现在波斯和玛代的公主贵妇听见王后这件事,就必照样告诉王的大臣,这样轻视和忿怒的事就常有了。

现代译斯1:18 波斯和米底亚的贵妇们一听到王后这种行为,很快就会把这件事告诉她们的丈夫;这样一定会惹起数不清的麻烦和不满。

当代译斯1:18 今天,凡听到王后这事的玛代和波斯的公主和贵妇,也会不服从她们身为朝廷重臣的丈夫。这样一来,全国藐视和恼怒丈夫的事情,必会层出不穷。

思高本斯1:18 今日凡听到王后这种举动的波斯与玛待的公主贵妇,也必说同样的话,对一切王家公卿,也照样大为轻视忿怒。

文理本斯1:18 今而后、波斯玛代众命妇、闻后所为、必效其尤、言于王之牧伯、遂生藐视、愤怒靡已、

修订本斯1:18 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所有的官长照样说,如此必造成无数的藐视和愤怒。

KJV 英斯1:18 Likewise shall the ladies of Persia and Media say this day unto all the king's princes, which have heard of the deed of the queen. Thus shall there arise too much contempt and wrath.

NIV 英斯1:18 This very day the Persian and Median women of the nobility who have heard about the queen's conduct will respond to all the king's nobles in the same way. There will be no end of disrespect and discord.

和合本斯1:19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

拼音版斯1:19 Wáng ruò yǐwéi mei, jiù jiàng zhǐ xie zaì Bōsī hé Mǐdǐyà rén de lì zhōng, yǒng bù gēnggǎi, bù zhún Wǎshítí zaì dào wáng miànqián, jiāng tā wáng hòu de wèi fēn cìgei bǐ tā hái hǎo de rén.

吕振中斯1:19 王的诏谕、王所要写的谕旨、若在王全国中都传遍了,那么国境尽管很大,所有的妇女也会尊敬丈夫,无论丈夫尊大或卑小。」

新译本斯1:19 王若是赞成,可以下一道谕旨,并且写在波斯和玛代的法令中,永不废除。不准瓦实提再到亚哈随鲁王面前来,又请王把她王后的位分赐给另一位比她好的人。

现代译斯1:19 如果陛下认为合适,请下一道御旨:从今以后,华实蒂不准再见王,并且把这御旨写下来,定为波斯和米底亚的法律,永远不得更改。又请陛下把王后的地位赐给比她好的女子。

当代译斯1:19 陛下如果赞成的话,就请降旨取消瓦实提皇后朝见陛下的权利,另立更贤淑的新后,并且把这件事记录在本国的法典中,永不废除。

思高本斯1:19 陛下如果赞成,可下一道上渝,附于波斯与玛待的法典内,成为法律,禁止瓦市提后今后朝见薛西斯王;至于她的后位,王可赐与另一位比她贤淑的国妃。

文理本斯1:19 如王以为善、则降谕旨、载于波斯玛代之律、永远不废、不容瓦实提进御、以其后位、赐较彼尤善者、

修订本斯1:19 王若以为好,请降谕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条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亚哈随鲁王面前,把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更好的妃子。

KJV 英斯1:19 If it please the king, let there go a royal commandment from him, and let it be written among the laws of the Persians and the Medes, that it be not altered, That Vashti come no more before king Ahasuerus; and let the king give her royal estate unto another that is better than she.

NIV 英斯1:19 "Therefore, if it pleases the king, let him issue a royal decree and let it be written in the laws of Persia and Media, which cannot be repealed, that Vashti is never again to enter the presence of King Xerxes. Also let the king give her royal position to someone else who is better than she.

和合本斯1:20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

拼音版斯1:20 Suǒ jiàng de zhǐyì chuán biàn tōng guó ( guódù benlái guǎngdà ), suǒyǒude fùrén, wúlùn zhàngfu guì jiàn dōu bì zūnjìng tā.

吕振中斯1:20 王和众首领对米母干的提议都很满意;王就照这他的提议去行。

新译本斯1:20 王颁布的谕旨传遍全国的时候,所有的妇女都必敬重她们的丈夫,不论丈夫尊卑贵贱。”

现代译斯1:20 陛下的御旨公布到王国全境以后,每个女人,不管丈夫是贫贱、是富贵,都会好好地尊敬自己的丈夫了。」

当代译斯1:20 这道圣旨一下,陛下整个广阔的国境之内,所有的妇女不论她们的丈夫贵贱,都会尊敬顺从他们了。”

思高本斯1:20 当君王下的这道命令,传遍整个版图广阔的国土时,全国的妇女不拘尊卑对自己的丈夫必表示尊敬。

文理本斯1:20 王疆宇甚广、王诏布告通国、则妇必敬其夫、无论尊卑、

修订本斯1:20 王的谕旨一传遍全国,国土纵然辽阔,凡作妻子的,无论丈夫是尊贵或卑贱,都必尊敬他。"

KJV 英斯1:20 And when the king's decree which he shall make shall be published throughout all his empire, (for it is great,) all the wives shall give to their husbands honour, both to great and small.

NIV 英斯1:20 Then when the king's edict is proclaimed throughout all his vast realm, all the women will respect their husbands, from the least to the greatest."

和合本斯1:21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

拼音版斯1:21 Wáng hé zhòng shǒulǐng dōu yǐ Mǐmǔgān de huà wèi mei, wáng jiù zhào zhè huà qù xíng,

吕振中斯1:21 把诏书送到王的各省,一省一省都用本省的文字,一族一族都用本族的方言,使凡为丈夫的在家中都作主,用本族的方言说话。

新译本斯1:21 王和众领袖都赞成米母干的话;王就照着他的话去行,

现代译斯1:21 王和他的大臣都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就照着米慕干的建议做了。

当代译斯1:21 国王和众大臣都很赞同米母干的意见。国王便依照他的建议实行,

思高本斯1:21 对这建议君王和公卿都表示赞同;王就依照默慕干的建议施行,

文理本斯1:21 王与诸伯、咸悦米母干之言、王遂依此而行、

修订本斯1:21 王和众官长都以这话为美,王就照米慕干的建议去做。

KJV 英斯1:21 And the saying pleased the king and the princes; and the king did according to the word of Memucan:

NIV 英斯1:21 The king and his nobles were pleased with this advice, so the king did as Memucan proposed.

和合本斯1:22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拼音版斯1:22 Fā zhào shū, yòng gè sheng de wén zì, gè zú de fāngyán tōng zhī gè sheng, shǐ wèi zhàngfu de zaì jiā zhōng zuò zhǔ, gè shuō ben dì de fāngyán.

吕振中斯1:22 这些事以后,亚哈随鲁王的烈怒消熄了,就想念到瓦实提和她所行的,以及她怎样被降旨受惩办的事。

新译本斯1:22 把诏书送到王的各省,每一省都用各省的文字,每一族都用各族的方言,使作丈夫的都在家中作主,说话有权威。

现代译斯1:22 王下令用各省不同的语文通告各省:每个丈夫应该是他家的主人;他的话有绝对的权威。

当代译斯1:22 分别以各省的文字和各族的方言,颁下诏书,通令全国;说明丈夫应是一家之主,该有管辖全家的权利。

思高本斯1:22 向全国各省,传递文告,依各省的文字和各民族的语言,敕令天下所有的丈夫应为一家之主,可随意发号施令。

文理本斯1:22 颁诏王之诸州、各依其文字方言、曰夫必于其家为主、亦依其方言而言焉、

修订本斯1:22 王下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语言通知各省,使凡作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语言。

KJV 英斯1:22 For he sent letters into all the king's provinces, into every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writing thereof, and to every people after their language, that every man should bear rule in his own house, and that it should be pu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of every people.

NIV 英斯1:22 He sent dispatches to all parts of the kingdom, to each province in its own script and to each people in its own language, proclaiming in each people's tongue that every man should be ruler over his own household.

以斯帖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第一章   第 1 章 

  斯 1:1> 以斯帖记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是
──以斯帖记第1章 

  1:1 以斯帖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483 年,即尼布甲尼撒王掳走犹大人后的第 103 年(参王下 25:1-21 ),所罗巴伯率领首批被掳者返回耶路撒冷后的第 54 年(参拉 1:1-2:70 ),亦是以斯拉率领第二批被掳者回归耶路撒冷之前的 25 年(参拉 7:1-10 )。以斯帖生活在波斯帝国(前称巴比伦,于公元前 539 年亡国)。虽然塞鲁士王曾准许被掳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但以斯帖的父母想必是选择留在波斯。波斯境内的犹太人享有很大的自由,他们或因为已在那里建立了事业、生活安稳,或恐怕回国旅程艰险,故大多选择留下。 

  斯 1:1> 这个波斯帝国的国王为人如何? 

  1:1 亚哈随鲁王又称薛西斯大帝,是波斯的第五个王(公元前 486-465 年),为人骄傲冲动,这从第一章记载的事件便可见一斑。他的冬季皇宫设于书珊城(即 1:3-7 所记载设宴的地点)。波斯王出征讨伐前,通常都会摆设盛大的筵席。亚哈随鲁王于公元前 481 年出征希腊,在温泉关取得重大胜利,翌年在撒拉米斯却被击溃,须返回波斯。又过了一年,以斯帖成为皇后(公元前 479 年)。 

  斯 1:4> 摆设一百八十天的筵席,太过分了…… 

  1:4 庆宴持续六个月,目的在于策划入侵希腊的战略,并证明王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战事。在这里,发动战争是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土地和权力,并非为求自保。 

  斯 1:5-7> 我有没有像波斯人那样,喜欢炫耀财富,即使不在明里也在暗中? 

  1:5-7 波斯在当时是超级强国,皇帝既是权力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们爱炫耀财富,甚至把名贵宝石戴在胡子上。波斯男子以戴不同的宝石代表不同阶级,士兵甚至戴上大量的金饰前赴战场。 

  斯 1:9> 王后瓦实提在希腊文中叫作
──以斯帖记第1章 

  1:9 古希腊文献称亚哈随鲁王的妻子为“阿美斯特丽”,相信这是瓦实提的希腊文名字。王后瓦实提虽于公元前 484/483 年被废黜,但古文献记载,在她儿子亚达薛西继承王位后的统治期间,她是他的母后;这可能是由于亚哈随鲁王统治末期以斯帖已去世,或是瓦实提通过儿子夺回权力。 

  斯 1:10> 太监不但古代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因为
──以斯帖记第1章 

  1:10 一些近身内侍须受阉割成为太监,以防繁衍后代,篡位为王。 

  斯 1:10-11> 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往往失水准、甚至荒谬
──以斯帖记第1章 

  1:10-11 亚哈随鲁王被酒冲昏头脑,失去理性,作出冲动的决定,而事后懊悔不已( 2:1 )。头脑不清时,所作的决定都是不明智的;因此,不要想做什么就去做,要三思而后行。 

  斯 1:12> 抗拒王命的后果,难道瓦实提不晓得吗? 

  1:12 瓦实提抗拒王命,不想在男性官员前露面,让他们欣赏,这可能是由于波斯习俗不许妇女在男性群体中露面。她心中必有矛盾:到底要随从波斯习俗,抑或听从王命?最后她选择了违抗半醉的王夫,希望他迟些会省悟。有说法谓瓦实提当时已怀有亚达薛西(生于公元前 483 年),因而不想在公众场合露面。 

  不论原因如何,她违反了圣旨,顿使亚哈随鲁王感到难堪,因为所颁布的命令不能朝令夕改(参 8:8 注释)。此外,他正想出征希腊,邀请境内所有的高官云集宫中,藉此炫耀财富和权力;倘若连妻子都不顺服他,对他的权威是极大的蔑视,而且亚哈随鲁王亦习惯要风得风,因此勃然大怒。 

  斯 1:13-15> “达时务的明哲人”,也就是谋士吧
──以斯帖记第1章 

  1:13-15 像古今大多数帝王一样,亚哈随鲁王罗致了一批谋士,几乎事事求问他们的意见。王的成败常赖这些谋士的智慧,但以理就是一个例子。他历任数代波斯王的谋士,向大利乌、塞鲁士(参但 6:28 ),甚至继后三代的帝王进谏。 

  斯 1:15> 当时的君王与王后的关系如何? 

  1:15 中东的帝王与妻子的关系通常并不亲密,亚哈随鲁王也不例外,这从下列事例可见:( 1 )他拥有后宫( 2:3 );( 2 )他不尊重瓦实提的意愿( 1:13-15 );( 3 )后来当以斯帖作皇后时,他曾许久没有召见她( 4:11 )。 

  斯 1:16-21> 男人为何怕女人不尊重自己?你有没有这种心态? 

  1:16-21 这批臣子可能因醉酒而丧失理智。很明显,订立这条法例不会使全国妇女尊重丈夫。男女能互相尊重欣赏,是因彼此认识到双方均照神的形像所造,而不是因法令典章的规定。夫妻间互爱互重,不是出于勉强。 

  斯 1:19> 王旨“永不更改”,是奉承话还是真的? 

  1:19 波斯帝王被人民视为神一般,圣旨一出,便永远有效(参 8:8 注释及但 6:8 )。就算律例无理也不能废除。不过如有需要,王可另颁新例来抵销旧例。 

  斯 1:20-21> 是高压还是诱导,不仅仅是统治的艺术问题,你看呢? 

  1:20-21 统治方法之一是颁布法令,强迫人民遵守;亚哈随鲁王和他的谋士就是选择这个方法。不过耶稣提醒我们,凌驾众人之上的统治,绝非信徒所当做的(参太 20:25-26 )。
──以斯帖记第1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第一章   Ⅰ 铺陈背景(一 1 ~ 22 ) 

  A 波斯的荣华(一 1 ~ 9 ) 

  作者用简短的篇幅,把读者带到辉煌的东方世界,那时波斯帝国方兴未艾。其实那时和现在一样,大部分亚洲西部的人民生活都相当艰苦,粮食并不充足,虽然也生产一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工人的收入仅能维生。宫廷的奢华却难以想像。帝王越奢华地款待宾客,就越表示他至高无上、势力万千。我们听起来很奇怪,竟然没有人稍微表示抗议。不过,对犹太人来说,受惯了先知书的教导,必然也能从观察中默然作判断,这样贫富悬殊的体制绝无公义可言。 

  1.  希伯来文中,本书首句是公式化的句子,在英皇钦定本( AV )及修订本( RV )是“ now it came to pass ”,但标准修订版( RSV )则删去。这句话通常是历史书的开场白,是连接其上史实的。 以斯帖记 的希腊文本,在开头有两段是希伯来文本所没有的(见本书附录 A 段 )。这样,这公式化的连接句,就更表示希伯来文版本原是较长的。另一个引申的原因,是作者想表示本书属于历史文学的类别 85 。不过以西结书和约拿书也用同一句开头,所以这两个论证都不够分量,那只是一个惯用的首句罢了。 

  亚哈随鲁 ( Ahasuerus ),是希腊文的薛西( Xerxes ),也是以斯拉记四 6 所提及的波斯王,统治于主前四八六至四六五年。很奇怪,希腊译本却作 Artaxerxes (亚达薛西) 86 。这位亚哈随鲁在西方历史记载中,是那入侵希腊的王,却两次被辱(主前 480 及 479 年)。不过,他是个伟大的建筑师,完成且改良了父王大利乌始建的大宫殿,巩固了国家的疆域, 从印度直达古实 ( Ethiopia )。这里说的印度不是指印度半岛,而是如今的巴基斯坦,是印度河( Indus River )流经之地。大利乌被印度平原河流冲洗的金沙所吸引,于主前五一三年征服该地 87 。古实( Ethiopia ,希伯来文为 Ku^s% ,即埃提阿伯),是埃及以南的国家,如今是北苏丹的西部,并非当今的衣索比亚( Ethiopia )的版图。大利乌统治初期,便已经征服了埃及,并且把已经开工的运河,从地中海通往红海,完成了工程。这工程在商业上与军事上的利益十分明显 88 。 一百二十七省 。王国原本分区并不超过三十二个,这里提及这许多省分,是要把国王的权势铺陈得尽量辉煌罢了。 

  2.   登基 ( RSV 作“坐在宝座上”)。波斯帝王的威荣通常都是极其铺张的,他端坐直背的宝座上,四周侍臣群立。不过,这一节却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原来他的登位经过不少波折,他要先平伏了埃及和巴比伦的叛乱,才能安然登位 89 。“王位”(希伯来文作 malku^to^ )字义是“他的王国”,大部分出现于旧约的后期书卷,如历代志上下、以斯帖记、但以理书,及以斯拉记。 书珊 ,原是以拦的首都,被波斯征服、重建。 城 (希伯来文作 bi^ra^ )是从亚述及波斯文后期借用的字眼,意思是“城堡”,是城巿里额外加强守卫的宫堡,这里的宫堡比四周高出一百二十尺。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高举国王的地位,同时保卫他的安全。 

  3.   在位第三年 。应是公元前四八三年,那时化已安顿国土,完成了书珊城的建设,要大摆 筵席 、大事庆祝。希伯来文的“筵席”与“饮酒”一字同系,表示当时必定供应大量的酒。这一场饮宴的宾客是国中的“行政官员”( EVV 作“王子”是错的)。这些人是被委任的,并非承袭的。同一个字首领( s*a{ri^m )下面又再出现。 臣仆 直译应作“奴仆”,是王近身的侍从(参三 2 ,四 11 ,五 11 ),正如稍后的尼希米(尼一 11 )。至于 首领 ( RSV 作“军队的统帅”),是用来作补充,说明得更清楚。当时挑选的军队有一万四千,而作保镖的有王宫侍卫一万名 90 。波斯和玛代,排列次序与但以理书五 28 ,六 8 及其下,八 20 惯用的次序相反。以民族来说,两国的关系很密切。主前五五○年之前,玛代国势较强,五五○年之后,古列王掌权,波斯便作领导。当然,波斯王会把自己的国号放在前头了。 贵胄 (希伯来文作 part#mi^m )是波斯的借用字,在但以理书一 3 也有用。玛代与波斯贵胄的浮雕,在波塞波利斯( Persepolis ,阿垦米尼王朝首都)的皇家大厅梯间,可以看见 91 。 

  4.  亚哈随鲁王从父亲大利乌王承继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书珊城奢华的新建筑、大量黄金,还有数不尽的奢侈品。这些大都是从税项及贡品而来的。皇家财宝陈列展览了一百八十日,又有这许多权贵要人聚集,正是发动攻打希腊的大好机会了。正如希西家王与巴比伦使臣的例子(王下二十 12 ~ 19 ;赛三十九 1 ~ 8 ),资源很容易转眼变成军事用心。若依文字上看,似乎宴会长达六个月之久,派顿评论道∶“国王与国家大臣花了六个月时间喝酒,实在长得难以置信。” 92 也许作者要读者先明了事情的背景,就先提及宴会,然后再叙述他的主题。 

  5.  宴会是所有欢乐的高潮。很多人认为七日饮宴,也是太长了,不过作者要铺陈一个(多少有点讽刺性)国王是何等财富无边的景象,竟邀请了 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 (见上文第 2 节注释),即国王的侍从、官员及宾客,不论 大小 都在被邀之列。宴会在户外举行,是在 御园 的院子里,比“帐篷”好(希伯来文作 bi^tan ,参七 7 )。“是个较小的建筑物,奢华精美的一座单独建筑物,专为国王或太子享用的……这建筑物是敞开的,也许是用柱子围绕的亭院。” 93 书珊城夏天酷热,稍有微风吹拂,都会大受欢迎的。 

  6.  这里的描写十分细致,刻画出一幅穷奢极侈的图画。 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 ( RSV 作白色、蓝色、紫色),用细麻带系住。白色和蓝紫色是皇室的颜色,正合当时的场合。云石柱衬托着不同的颜色,又有金银色的床榻,不同图案色泽的地板,正好铺陈出皇家的无比华美。波斯人的风俗,是斜倚在桌子旁的。在阿摩司时代(摩六 4 ),以色列人已有人采用。到了新约时代,更沿袭为一种习惯。 

  7.  波斯人喝酒的金器皿,形状及容量有如牛角杯,设计各个不同,装饰得异常精美 94 。 

  8.  这一节是翻译者及解经者的难题。一方面它说 喝酒有例 (希伯来文作 kadda{t );另一方面又说 让人各随己意 。这就视乎 da{t 这字放多少重要性了。据派顿( Paton )说,这个波斯字在本书出现了十九次,都与王的御旨有关 95 。而“例”( RSV 作“法律”)这个字是指玛代和波斯不可更改的律例。据希罗多德及色诺芬( Xenophon )的记载,有一条律例是这样的∶国王什么时候举杯喝酒,人人都要喝。约瑟夫却把这故事这样诠释∶“国王又吩咐仆人,不必勉强人喝酒,只要不断送上酒去,因这是波斯的惯例,但可以容许人随己意享用。” 96 约瑟夫是依据七十士译本,那里加了一个否定词,因而把第二句整个意思更改了,与希伯来文版及英文标准译本完全不同了。他这个见解没有提供什么助益。 

  也许,诠释者过分受这 da{t 字的影响,因这字有时带有“吩咐”的意思,过于“圣旨”的意思。正如新国际本作“国王下令容许客人随意喝酒,他已吩咐仆人随客人意愿侍候他们。”这里还有另一个解释,对这一节的意思有帮助的。 Kadda{t 一字可解作“大酒壶”,这样就再也不用管什么御旨了,整句是说“大壶大壶的酒随意饮用” 97 。也许新国际本的译法为最佳诠释。 

  此外,翻译文字无法看出来的,在希伯来文中间却有遣词用字的细微之处。例如,不断重复出现的 rab ,意为“许多、甚多”,第 7 节中, 王的“厚”意 ,第 8 节的 “一切”臣宰 ,都是这个字。这表示国王藏酒多得无数,仆婢也数不清。 

  9.  同时,另有类似的筵席为妇女们举行,是由王后主持的。有些作者认为区区几节经文中,出现了三次大筵席,可见筵席是本书作者最爱用的主题 98 。不错,这故事环绕几个筵席而展开,作者当然难免要把筵席成为书中的重点了。依波斯风俗,女人另设筵席宴客,似不是常有的惯例,然而,以斯帖后来的确设宴给国王及哈曼。也许当时宾客人数太多,所以不能不分开来设宴;又或许可以忖测∶由于宴会极度奢华,某些女宾无法接受得来。 

  瓦实提 ( Vashti )这名字令人费解,因为根据希罗多德,王后的名字叫做阿玛翠丝( Amestris ),是奥塔尼斯( Otanes )的女儿,奥塔尼斯曾在主前五二二年协助大利乌夺取王位。不过,可能国王有别的王后,名字并未被发现,又或许王后有别的名字。“瓦实提”在各种版本中,有七个写法,意思在波斯语中是“最好的”、“蒙爱的”、“最渴慕的”,是个值得引以为荣的好名字 99 。 

  85 ICC , p. 121. 

  86 国王的身分,见导论 ,第 11 ~ 15 页。 

  87 HPE , pp. 144f . 

  88 HPE , pp. 145 ~ 147. 

  89 HPE , pp. 234 ~ 237. 

  90 HPE , pp. 237 ~ 247 。图 31 是波塞波利斯( Persepolis )的王宫侍卫。 

  91 IBD Ⅲ , p. 1195 ,阶梯图。贵胄见 HPE ,图 27 。 

  92 ICC , p. 131. 

  93 A . L.

  Oppenheim, "On Royal Gardens in

  Mesopotamica", JNES 24 (1965), pp. 330ff. ;埃及许多正规装饰花园,有文献可证,而尼布甲尼撒喜欢园景有山峦及各种树木( p. 332 )。 

  94 例子见 AB 第六图,及大英博物馆。有一个饮用的角( BM 124081 )是半镀银的,高 25 公分,尾端形状像蹲着的半狮半鹰兽。日期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帝国的阿垦米尼时期。 

  95 ICC , p. 146. 

  96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xi. 6. 1. 

  97 John Gray, The Legacy of Canaan, VTS V ( Leiden ,

  1956), p. 226 ;由 Moore 引用, AB , p. 8. 

  98 把第 3 节和第 5 节的宴会分开来,就成了三个宴会了,因为末后一个是为平民的。不过,若 bi^ra^ 译作“全国”,正如这里的主张,那么客人就不是从河那边过到大城来的了。那河在三章 15 节下称为 ha{`i^r 。 S. B. Berg 认为两次宴会都是为全国人的,不过强调两者有不同的宾客名单( Berg, p. 32 )。 

  99 AB , p. 8. 亦见 p. xlii. 

  B 国王被辱(一 10 ~ 12 ) 

  这位权力无边的大国王,统治当时所知的全天下,无数的资源与权势,然而,竟是容易触怒的。这个事件引起一个问题∶这个家到底谁作主? 

  10.  一个星期的宴乐放纵,国王的心当然是欢乐的。希伯来字 to^b ,“好”的意思,可以解作“欢欣”,甚至“醉酒”,视前文下理而定(参∶撒上二十五 36 及王上八 66 ,可见同一成语会有相反的诠释)。亚哈随鲁当时看来极不可能全然清醒。本节中的七个名字在各版本有许多不同写法,亦没有外证可以证实。 米户幔 ( Mehuman )是古波斯字的希伯来化形式(意思是“可信任的”),最后一个 甲迦 ( Carkas )在波塞波利斯废墟中的石版上出现过。一般看来,这些名字来自波斯的证据较大,希腊的影响则看不出来。希伯来字 sa{ri^s , 太监 ,在这里其实可以指“总管”,同时也指“被阉的人”,因这七人有权进入王后的宫室去。不过,也可以单指“总管”,正如波提乏(创三十七 36 ),是个结了婚的男人。 

  11 ~ 12.  国王视瓦实提为至宝,要把她的美貌展示宾客,作为这场盛大庆典的高峰。她忤逆不肯出来,在众首领面前丢国王的脸,不用说是自取其祸的了。犹太早期的其他着作有不少字句的变化和加插,解释她为何不肯应命。一个理由是她被要求裸身露面,另一个说她或许有了容貌的瑕疵,这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她不肯出来就可以理喻了。否则,她就是公然反抗丈夫的权柄,认为他们的权力应有适可而止的界限。这里没有提出拒绝的原因,使故事更为紧张。瓦实提对国王没有反抗的权利,所以有没有理由是无关重要的。是否作者同情瓦实提,要引起读者的怜悯?这方面他似乎成功了。国王的震怒,必然爆发成行动,瓦实提惨遭不利。 

  C 国王报复(一 13 ~ 22 ) 

  13 ~ 14.  王室的参谋,明哲人 ,是传统务必设立的职位。例如法老谘询的 博士 (创四十一 8 );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王时代,就是巴比伦 哲士 之一。 达“时务” 是指观星象而得的时机,可以采取有利的行动的意思。不过,这里似乎是说“采取合宜的对策”(参∶代上十二 32 )。这个句子很长,有许多注解的附句,正是作者写作的风格(一 1 是另一个较短的例子)。王经常谘询这些 知“例”明“法” 的人(希伯来人作 da{t[ 及 di^n )∶作者喜欢用押头韵的字,其实这两字并不合用于当时的事例。因为,这样的局面似乎是古所未有的。此外,“七”的数目特受偏爱,已是十分明显的了(参 10 节)。 

  在王左右 的人,就是哲士中最被信任的,被挑选可以时 常见王面 ,即个别直接与他说话,是个难得的特权。这七个人是国王在国境内最亲信的人。他们的名字没有什么值得议论的,有些名字的写法各版本略有不同,不过正如第 10 节的名字,似乎都是波斯的形式 100 。第一个名字 甲示拿 ( Carshena ),见于波塞波利斯遗迹的石版上。亚达薛西王也有七个策士(拉七 14 )。 

  15.  作者继续 13 节解释哲士之前的叙述。国王不知如何处理当前的僵局,于是征询 照例 应怎么处理的指示,就可以避开承认无能的尴尬了。 

  16.  国王的亲信大臣商讨之后,米母干( Memucan )大显身手出妙计。这人机敏之处,是把这件事扩大到更广阔的层面来看,这样便把国王私人的怒气,冲淡缓和了。还有另一上招,他利用全部男士在场的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使这有失国王颜面的事件转为对国王有利,而牺牲王后的权益。 

  17.  米母干的见解大获在场男士的赞同。但却未顾及女人的心理,一般来说,女人并不像男人那样易于即时采取合作行动、互相撑腰。 

  18 ~ 20.  惟恐被女人嘲笑品论的念头,已足够理由颁布新御旨,至于怎样推行并未论及。国王自己则加上了废后的御旨,把瓦实提废了。这样就可以杀一儆百,使所有作妻子的不敢违抗丈夫的吩咐。命令一颁布,就可以叫妻子百依百顺! 

  从这里起,瓦实提已不再冠以王后之称,值得留意。 比她还好的人 ,指出故事发展的方向。从国王高处不胜寒的角度看来,王后的影响力非常大;这样,下一任 王后的位分 ,就必然全力施展她的威力了。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正是故事陈述的内容。瓦实提犯了不明文的律例,放弃了对国王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原该在私下才使用的。她所受的处罚,看来十分恰当,她既蒙召而不就觐,就让她永远不再就觐好了。奈特( G. A. F. Knight )认为米母干是典型恨不得落井下石,使无辜者身败名裂的人 101 。 

  21 ~ 22.  米母干针对男性的自尊而呼吁,赚得国王及贵胄的支持。作者叙述国王不加思索便颁布御旨,间接指出这地立例像儿戏,而这样的律例多不可胜数(参 13 节)。派顿很详细说明当时波斯国所用的多种语言,他说御旨中必然有一份亚兰语的,因为是官式的国际语言 102 。不过,当时各国人士汇集,必不乏翻译者或传讯者;况且,如希罗多德所记 103 ,当时的邮政系统也可以传送御旨。可是,这御旨的内容势必叫接收的丈夫们大惑不解,这是不难想像的了,因为每家的丈夫在家中作主,原是理所当然的。 各说本地的方言 在希腊文版本是没有的,这颇令人奇怪。早期的犹太解经者用尼希米记十三 23 及下来诠释这一节,吩咐作丈夫的∶虽然妻子是外国人,仍要继续在家中说本国方言。不过,这里的背景不合用。英皇钦定本及修订本任意地意译了希伯来文,但对意思也没多大帮助。稍经更改后,意思是说“他看怎样说最合适,就怎样说”,这当然合情合理 104 。希伯来版本的解释是∶好像亚哈随鲁王在仿效古列王册上的榜样,鼓励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 105 。这样看来,御旨要译成各国文字,正好支持这一论点。这一场序幕里,铺陈了波斯皇宫外在的装饰,以及人物的布局,极尽奢华荒诞。较之今日故事的叙述手法,本书卷的笔法完全客观,作者不作任何评论、不作人物描绘、没有心理分析、没有任何判语。读者会自己引申,当时仍在外邦统治下的犹太人,就是散居各地的犹太人的祖裔,当然也会快快引申判断的。 

  我们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很容易错失其中隐约的讽刺与幽默,这些对当时的读者都是很明显的。几个讽刺的暗示中,最显着的亚哈随鲁王在第一章中的前后对照了。开始时,他是世间至 高之 君,富贵荣华、威仪万千、惟我独尊中仍慷慨为怀;到后来,同一个国王,千方百计要在妻子不顺命的屈辱中保持尊严。波斯和玛代的立法者是法令一出无人 能改的 君王,因一时之气,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竟要立刻颁行御旨。那班以米母干为首的大臣,聪明却不明智。他们所建议草拟的法令,使国王在人民眼中,成了愚夫,而且当他心情好转后(二 1 ),他也许会后悔废了瓦实提。对于这统治天下的大君,万民前途在握的王,难道他就是以心情来酌量自己的言行?本书作者对当代最高统治者与宫廷贵胄的行径,胆敢揭露描绘,他坚定的信念实在惊人;他所作的见证,在完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他对永生神的确信,也知道信心的果效不会落空。这位作者知道他的身分不至摇动,也不因眼见人间政权如此庸碌而忧戚;因为他所敬拜的那一位,虽然没有指其名,是在上统管万有的。 

  100 AB , p. xliii ,列出各名字的不同形式。 

  101 TBC , p. 29. 

  102 ICC , pp. 161f . 

  103 Herodotus, The Histories , viii

  98. 

  104 AB , p. 12 ,根据 Hitzig 的见解;参 ICC , p. 162. 

  105 从留存的文献中,得知古列为所统治的人民(不单只犹太人)保存他们的圣所,又把被掳者送回本地去( ANET , p. 316 )。 

  
──以斯帖记第1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以斯帖记第1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以斯帖记第一章   以斯帖简介(一 1 ~ 22 ) 

  旧约有两卷书都以女子的名字为书名,就是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她们当中一个是外邦女子,一个是犹大女子;一个是贫穷的,一个是尊贵的;一个从外邦到犹大,一个从犹大到外邦。相同的是她们二人都蒙神所器重而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 

  本书未提到神的名,亦无祭祀及律法上的话语;但神的手却显然掌管一切,表现出祂的权能与护卫。本书以故事为题材,记述犹大民族在波斯统治下之片暇史实;表面看来神对叛逆的百姓似乎掩面不顾,却原来在暗中保护,默然爱之。 

  书中主要事实: ① 亚哈随鲁王登基。 ② 皇后瓦实提被废。 ③ 以斯帖被立为后。 ④ 哈曼阴谋设计杀害末底改及犹大族人。 ⑤ 以斯帖与末底改智拯王命,勇救同胞。 ⑥ 犹太人杀戮哈曼与诸敌。 ⑦ 守普珥节。 

  第一章历述亚哈随鲁王大摆筵席,欢宴一百二十七省的官员一百八十天,约半年之久;为书珊城的大小人民设筵七日。后因王后瓦实提违命不允到王前而被废,这样以斯帖才有机会被选入宫为后。 

  以斯帖不过是一个弱质的女子,但神用她作大事。圣经记载这历史,不是归功给末底改,或是以斯帖,乃是为荣耀神。阅读本书,叫人知道神不但用人的聪明智慧,甚至连人的糊涂、愚昧、错误,也在神所掌管和使用之列,以成就祂的旨意,只要我们谦卑,神必用我们来成全祂的计划。 

  从亚哈随鲁王设筵的事来看,可知人间的快乐是有限的,兴尽则悲来。欢乐地开姶,悲凄地收场! 

  思想  今天的你也许是微不足道,但倘若有一天你能出人头地,作为一个基督徒,应该存者一个怎样的心态呢?
──以斯帖记第1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以斯帖记简介   以斯帖记 第一章 注释 

  1:1-9 大排筵席 

  1     

    亚哈随鲁大概即历史上的薛西斯一世(主前四八五至四六五年 

    ),史载他是一残暴、冲动和耽於色欲的王,这个性与本书对 

  他的记载吻合。 

    他统治的版图极广
──以斯帖记第1章东至印度西北之印度河,西至北苏丹( 

  古实)。 

    「省」:与拉4:10的「大河西」省区属不同体系,这里的「省 

  」范围较窄,可能是按种族居地划分。 

  2     

    「书珊城」:位於波斯西南,离波斯湾约二百四十公里(一百 

      五十英里);本为以拦国首都,波斯时代为三个国都之一。 

  3     

    玛代人与波斯人互有血缘,二族联兵进攻巴比伦後,原先玛代 

    人取得领导地位,後由波斯古列王夺得霸权,建立波斯帝国。 

  此处波斯排首,因为王国为波斯族统治。 

    「就是」:原文无此含意,为「和合本」所加上。 

    「权贵」:或许指军事领袖。有学者认为亚哈随鲁王欢宴群臣 

  ,是要在出征希腊前与他们商讨战略。 

  5-7 这里的描述显示王的富裕 

  5     「大小人民」:可能指不同官阶的人。 

  1:10-22 王后瓦实提被废 

  作者没有交代王后违命的原因。 

  11    

    「冠冕」:通常是一条蓝白色的裹头巾,上面配有宝石饰带。 

  14    

    「达时务的明哲人」:指通晓天象的术士或熟悉律法的专家。 

  22    

    当时主要通用的语言为亚兰语,其他常用的不下廿余种。 

    「各说本地的方言」:有译作「说他喜欢说的话」。 

  思想问题(第 1章) 

  1 昔日社会男权至上,女子地位低微,从这角度看瓦实提王后拒绝 

  王命这举动( 12),你认为她所受的处分合理麽?参1:9;

    2:1。 

  圣经教导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作妻子的头,这教训是否支持 

  男权至上的观念?参弗 5:22-33。 

  2 若说本书的记载是下文事情发展的伏笔,你同意麽? 

  瓦实提若没有违抗王命以致后位遭废的话,你想以色列人日後能 

  获拯救麽?参 4:13-14。 

  3 众首领认为:若不处罚瓦实提王后,全国妇女就会起而藐视丈夫。 

  他们的顾虑是否过分? 

  今天,居上位者或群众的偶像如何左右世人的心态和举止? 

  这对教会领袖有何警惕?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第一章

1:1 本章提供全书故事发展背景,波斯王亚哈随鲁是当日世上最大帝国的君王,权力与财富堪称无匹,但也是虚荣心极大、喜怒无常,且非常刚愎狂傲的一个人。在无人敢拂其意的形势下,王后瓦实提却敢于抗命,因而贬入冷宫。这就为本书主角以斯帖的出现铺平道路。瓦实提以不顺服而遭贬,以斯帖以顺服而入主后宫,成为君王信任得以挽救其民族命运的女子。

波斯为古代西亚四大帝国(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中版图最大的一个,东达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南迄尼罗河上游(“从印度直到古实”)。不过这些疆域的取得,早在古列王(主前538-529年)及其继位的甘比西斯王、大利乌一世时代已完成。据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说,波斯共有20至21个大行省,《但以理书》6:1记有120个省,此处127个省当包括象犹大、撒玛利亚这些大行省中的小省在内。

关于亚哈随鲁王朝(主前486-465年)的事,看书前〈参考资料〉“写作时期”条。

1:2 书珊城为波斯王的冬宫,位于波斯湾以北240公里,原为以拦的首邑。其他三个王都为亚马他、巴比伦和波斯巴利(看拉6:2注)。“书珊城的宫”指卫禁森严的王城与王宫,乃王的居所,与3:15及8:15的“书珊城”有别,其关系有若我国明、清时的紫禁城与北京城。

“登基”亦作“君临”。

1:3 “在位第三年”即主前483年。亚哈随鲁登基后首二年,迭胜埃及和巴比伦。这次持续七天的大筵席可能是庆祝胜利,同时为进攻希腊一雪前王失败之耻作好准备。看〈参考资料〉“历史背景”条。

1:9 王后瓦实提被黜,为主前483年的事。她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的著名波斯王后亚默斯提丝。她的儿子亚达薛西继承王位后,她东山复起,影响朝政。看书前〈参考资料〉“历史背景”条。

1:10 亚哈随鲁为人狂傲且虚荣,向全国权贵展示了他的财富180天(4节),酒酣耳热之际,又要在宴会最后一天炫耀后宫佳丽,因为王后瓦实提“容貌甚美”。王后不从,王权与女性尊严起了冲突(12节)。

1:14 看《以斯拉记》7:14注。这七个大臣是王的私人顾问,可以随时觐见王。在宴会中,他们的席位通常安排在王的左右。不过从七人中的首领米母干答复王的话,一片奉承谄媚,可见这些“达时务的明哲人”不外为星相家与术士之流(参但2:27;5:15)。

1:17-19 此处描写带有讽刺大臣意味。这批“知例明法”的人不过揣摩君王心意,提出连贩夫走卒也能想到的建议。尤其可笑的是要国王降旨写在例中,通告全国,永不更改。

1:22 本节下半节可译为“在各地用本地的方言宣布:丈夫应为一家之主”。这个诏书一定曾在当时民间引为笑谈。

波斯王朝除了相当尊重所属各地的宗教信仰,准许重建庙宇,照自己风俗敬拜之外(拉1:2注),也重视各地的语言,不象希腊的亚历山大帝,每征服一地便把希腊语文带到那里。波斯王发诏书是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波斯国土虽广,王朝能延续逾二百年,懂得利用各地文字使上情下达,当为一个重要因素。(据历史考证,波斯人在商业上采用当时流通的亚兰文,又容许希腊文流通。)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马唐纳圣经注释

壹·下诏废王后瓦实提(一)

  一1~4?虽然不是所有学者对亚哈随鲁的身份都有一样的看法,但大部分现代解经家都相信他是薛西,是大利乌大帝的儿子。薛西在主前四八六年至四六五年治国。

  第一个筵席不一定是连续一百八十日都举行。反而这是将他荣耀之国的丰富给人观看的时间。大概不同的首领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因为帝国的幅员非常广阔。

  一5~8?第二个筵席设摆七日,邀请所有住书珊城的人。御酒用金器皿盛载,放在美仑美奂的御花园中,任人饮用(第6节相信是圣经中最多姿采的一节经文)。嘉宾客人可各随己意多饮少饮。

  一9~12?那时王后瓦实提正为妇女另外设摆筵席,喝醉了的薛西吩咐太监将王后请来,他要她出席公开的庆祝活动,好让他能给人看她的美貌。按着波斯的礼节,妇女在公开场所要戴面纱,波斯王这样做无疑是叫她自贬身分,好满足他喝醉后一时兴起的怪念头。瓦实提拒绝任人观看,因此大大惹王发怒。

  一11~20?王咨询他的明哲人,他们告诉他瓦实提的事会给全国的妇人一个坏榜样。因此米母干建议下旨废后,并将诏谕传遍通国。这些明哲人知道马代和波斯的例是不更改的(波斯帝王被人民视为神一般,圣旨一出,便永远有效。就算律例无理也不能废除。不过如有需要,王可另颁新例来抵销旧例),他们做到这一步,是要确定瓦实提不能翻身,报复他们。

  一21~22?王轻率地签署他们的建议,成为律法,并吩咐用各省的文字写给各族的人民。诏书内容是丈夫要在家中作主,说他本地的方言。麦智贤博士认为米母干可能是一个畏妻之人,因此他用这谕旨来对付他的妻子。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21世纪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   注释 

  一 1-22 薛西王废除王后 

  一 1-3 

  作者首先介绍了薛西王、他的帝国和他的首都。他那艰涩的波斯名字 Khshayarsha 在希伯来文中音译作「亚哈随鲁」,而新国际译本则采用了希腊文的音译名字「薛西」,这是世俗历史中较为人熟知的。他的帝国由巴基斯坦的印度河( Indus

  River )延伸至苏丹北部的上尼罗河,由 127 个省份组成。书珊这个以拦的古代首都由薛西的父亲大利乌王重建,作为他其中一个首都城市。「城」是位于中央的城堡,地势比城的周围高,并设立要塞来保护王。「在位第三年」(主前 483 年)是人民对新王之对抗的结束,因而是巩固波斯帝国的适当时候,而他的策略是把国中的权贵首领集合在首都之中。 

  一 4-8 

  薛西王陈列他皇室的财宝有 6 个月之久。虽然他大量的财富都来自被征服之国,以及征税和进贡,却没有人质疑他这样贪得无厌是否合理。由于财富可以变为军事上的力量,所以使人产生畏惧,但以斯帖记的作者暗中对王的自我权力之扩张作出了批评,他以生动的色彩来描绘王的挥霍无度。那筵席是庆祝活动的高潮,目的是让民事和军事上的众首领相信,他们的精忠能使帝国繁荣安定。薛西王慷慨地款待「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还有他的随员、臣仆和外地来的高官。那些用白色和紫色之皇室颜色来装饰的帐子,加上各种金器银器,配在白玉石柱和铺石的地台,使整个场面显得极之华丽堂皇。有些当时的「金器皿」仍存留至今。还有一些各有不同设计的艺术作品。作者把重点放在供应不绝的酒和各人随己意畅饮的情景上。 

  一 9-12 

  作者没有解释为何为妇女另外摆设筵席,也没有解释王后瓦实提为何拒绝王的命令,不到王的面前来。任何借口都会被看为不恰当的,因为她没有权不遵王命。有「七个太监」获准进入王的后宫,而他们的名字证明本书参考波斯的数据(比较徒八 27 )。王后大胆无礼地拒绝出席王的筵席,使王非常难堪,因此引起他的怒火。 

  一 13-20 

  王必须处理这事,而他的 7 个大臣就负责设定一个刑罚(留意「七」这个数目的重要性, 10 、 14 节;比较拉七 14 )。米母干代表这 7 位大臣,回答王的问题。他机敏地使这问题普遍化,指出由于王后瓦实提对其他贵胄的妇女有一定影响力,所以当时出席的每一个丈夫,都可能会被妻子藐视,而失去做丈夫的权威。他忠告王下旨把瓦实提废掉(从此把她王后的名衔除去)。公告天下的王令会恢复王的威信,并确保所有丈夫都得到妻子应有的尊重。同时,王应另选一个比瓦实提好的女子来代替她。这位新任王后怎样与王相处,就是以下故事要发掘的一个主题。 

  一 21-22 

  由于众人一致认为米母干所献的是良策,所以王诏立刻制定了,并按出席筵席之人的本族,翻译成各种方言。这位统管 127 个省的薛西王( 1 节),竟宣告所有丈夫都应在家中作主,这强烈的对比看似是一个讽刺。薛西王虽然多日以来都在夸示他的财富和权力,但却为自己的家设定各种限制。经文提到波斯和玛代的律法不可撤回,但这些律法却可以在一个王于醉酒醺醺的情况下,任其兴之所至就通过了,这也是一个讽刺。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以斯帖记简介  1:1 

  亚哈随鲁作王:亚哈随鲁王从主前486~465年统治帝国波斯。与本书有关的重要

  历史年份有: 

  1.  主

  前586年尼布甲尼撒掳走以色列民(王

  下25章)。 

  2.  以

  色列人于公元前538年获准从被掳之地返回故乡(拉1章)。 

  3.  主

  前479年以斯帖被立为波斯王后(斯2:16~17)。  

  4.  主

  前458年以斯拉获准率民从巴比伦回耶路撒冷(拉7章)。 

  这样看

  来,以斯帖记中所发生的事件大约比以斯拉带领的第二次回归早21年左右。 

  1:13  

  达时务:那

  些属世的智者有时比那些本当有智慧的信徒领导者更加通晓时务。关于通达时务的讨论,请参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以斯帖记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以斯帖记第一章   君王设筵(一 1-11 ) 

  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除了尼希米记二章,可以一睹亚达薛西王的丰采外,其要提到的王都只可以远观。现在我们却可以在薛西斯王(亚哈随鲁王)‘家中’和筵席上与他碰面。给读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环绕王的人民伟大的场面。作为统治者治理的广大领土
──以斯帖记第1章从小亚细亚延伸,下至非洲,并横过印度北部( 1 节),没有什么会太过壮丽的。一百八十天筵席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可能是为从外省来的波斯高官,可以有足够时间,一批批如浪潮般涌入。)王宫富丽堂皇
──以斯帖记第1章象征帝国的伟大
──以斯帖记第1章在 6-7 节中,富有色彩地描绘出来。考古学家从地里发掘出来的文物,证明当时生活的奢侈浪费,其中黄金酒杯,令人想起 7 节里的话。波斯的财富,在大利乌及薛西斯建的 宗教 首都百泄波里的广大展览场中展出,引人注目。百泄波里保存得比书珊好。不过书珊本城也必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二节(现代中文译本)称书珊为‘首都’。不过特别可注意的地方,乃是王宫所在地, 包括 君王和其后妃的住处,广大可爱的花园,及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处。像这样的资产,薛西斯可预期他想得到的众人的印象。 

  展示 皇家的宏伟,是本章的要点。这是要‘ 给他们看 ’( 4 节)。不只是各省的贵胄(实际上是小皇帝,有其小小的朝廷)得睹宏伟的光采;在六个月的筵会满了,邀请书珊全城的人前往( 5 节)参观君王私人王宫,御园中亭台楼阁,目不暇给,所见皆为平日不易接触的皇家珍品,大饱眼福;(参照以斯帖所言 不易接近 ,四 11 )。至于 为什么 展露其宏伟,作者让我们自己测度。有人猜测其目的为要增强波斯人民信心,准备一场和希腊的大战(这是薛西斯所知唯一重要地区,尚未在其统治之下)。这场战事,就在筵会的同年(主前四八三年)开始,终于失败了。我们作者准备精心安排的布景,目的是提供瓦实提的故事脉络,以引介以斯帖出场。 

  瓦实提是展示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国王的男子派对里(因为瓦实提和妇女们有她们自己的派对, 9 节),没有特别指出的要点,就是国王已有了酒意( 10 节),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伟大,吩咐他的王后出来,展览一下她的美貌并皇冠
──以斯帖记第1章王权的标志( 11 节)。 

  一至十一节中展示的是一副人类权柄高傲的脸孔。以斯帖记 主要 并非批评这种权柄(旧约书卷里,有好些如出埃及记,批评这种权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亚哈随鲁
──以斯帖记第1章被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描述为暴躁、急性、淫荡
──以斯帖记第1章权力使人变得极度自私、荒唐,这是旧约里提供的最具色彩的图画之一。 

  王后不遵王命(一 12-22 ) 

  王后瓦实提拒绝赴筵,可与以后以斯帖未获准许即前往谒见国王(五 1 )的勇气比美。这就打乱了自鸣得意、自我吹擂的朝廷庆祝活动,引入了本书主题的重要事件。这也引起了两个互相有关的问题,为随后叙述的中心。第一个问题是权威:要顺服谁?第二个问题是主因的本质:是谁或是什么 真正 控制世上发生的事? 

  (一) 

  提出第一个问题的是十一节。如果有人向薛西斯王询问,波斯的权威安在,他不会把问题当作天真可笑,而会当作叛国罪。这整章的情景,甚至语气,在在显示君王统治。全章里除了两节以外,其他在每节里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王’,‘王后’或‘御’等字。部分由于事件的性质,场景在宫廷里。但是许多时候,看来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如七节(御酒),十八节(王的大臣)。波斯一切 都属于 君王,都 为 君王。没有人敢不顺服君王。瓦实提却这样做了
──以斯帖记第1章作为王后,并没有什么豁免权的。 

  当薛西斯听到王后不来,我们几乎看见他吐涎沫在他黄金的酒杯中( 12 节)。他的反应引起人兴趣。他先询问律法( 13 节)。这意味他寻求在他以外的权威。波斯和玛代的律法,在原则上是不能更改的,在经文中( 19 节)也能见到。这意思是说,君王也受到律法的限制。这对于妄用专制权力,起了抑止作用
──以斯帖记第1章当然这不是全面性的,但至少可以阻止一时冲动的行为。相反的,君王时常立 新的 律法。 

  瓦实提的反抗,引介了波斯的权力体制,影响了本书故事的开展。由于律法不能更改,后来哈曼获得国王不利于犹太人的谕令,也不能因揭发了哈曼阴谋而撤回,于是就有第八章与前令相反的谕旨。波斯的权力制度,有一切人性的缺点,毕竟是人力无法控制的。 

  王后的抗议,引介了另外一点。向她提出的专横无理的要求,令她左右为难:向权力制度核心并对她诸多苛求的丈夫屈服,还是忠于自己、保持她自己的尊严。她要准备迎接二者造成的更大冲突,并卷入‘法律’之中,这大概并非瓦实提王后自己和薛西斯所可预知的。 

  (二) 

  我们讲述波斯权力的性质,已提及其中有些因素,非君王所能控制。导致事件发生的起因,要待以后事件的发展,才可以知道。渐渐地我们会知道,君王所 企图 的(要废瓦实提王后位分的目的),和他的行动 实际 产生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出入。他相信他这样做,会使波斯那些以瓦实提不服从为榜样的不受控制的妇女,受到沉重的打击( 17-18 节。也注意 22 节,要男人当家,说本族的方言,显示在帝国中人种复杂,异族通婚情况很是普遍,在家中当以丈夫的语言为主。)这略有反讽的味道,即国王 自己 将立以斯帖为后,她不久将是他 自己 家中真正主动的人。为他的反女权运动,他利用当时波斯效率高的邮递制度,把他的愚行,并不必要的谕令,通告全国上下。不论如何这种举动与他的盛大筵会上所发生的事无关,却引起犹太人和反对犹太人之间迫近眉睫的对抗。一位君王可以统治一百二十七个省分,及度他合乎其身分的奢侈生活。但是真正控制的实权,甚至在他周围继续进行他赞赏的事,都非常有限。嗟呼!世上的权柄易令人骄傲;有智慧掌权的人,知道与谦卑同行。
──以斯帖记第1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以斯帖记   波斯   王后   国王   筵席   的人   丈夫   译本   君王   修订本   自己的   文理   御旨   帝国   注释   希腊   印度   本书   大臣   标签   标题   太监   圣经   希伯来文   西王   金器   都是   当代   巴比伦   妇女   时务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