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21章讲解讲章背景
【民二十一1】「住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从亚他林路来,就和以色列人争战,掳了他们几个人。」
【民二十一2】「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发愿说:『祢若将这民交付我手,我就把他们的城邑尽行毁灭。』」
【民二十一3】「耶和华应允了以色列人,把迦南人交付他们,他们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那地方的名便叫何珥玛(就是毁灭的意思)。」
- 以利亚撒刚刚接任大祭司(二十28),全会众刚刚「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二十29),迦南人就来攻击他们,「掳了他们几个人」(1节),新的世代刚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这个挫折在人是失败,在神却是得胜。因为神要借着这个小小的挫折来恢复百姓的信心,用外面的挫折催促他们去仰望神,「向耶和华发愿」(2节)。人若是甘心走在神的路上,就能看见挫折是神引导我们恢复信心的机会。
- 三十八年前,旧世代的以色列人不肯顺服神,「擅敢上山顶去」(十四44),想凭着自己的心意强行进入迦南,结果被迦南人一直追杀到「何珥玛」(十四45)。现在,新世代的百姓不再凭着自己去争战,而是「向耶和华发愿」(2节),求神「将这民交付我手」(2节),神就让他们在同一个「何珥玛」享用了得胜,恢复了信心。神也用「何珥玛」的得胜,作为神允许百姓得着应许之地的凭据,正如「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弗一14)。
- 「亚拉得」(1节)是南地北部的城市,可能位于希伯仑南方的亚拉得遗址(Tel Arad)、米列遗址(Tell el-Milh)附近。「亚他林路」(1节)原文是「探子之路」,可能是死海以南的一条商路。「何珥玛」可能位于别是巴和亚拉得中间的马索斯遗址(Tell Masos)。
- 「何珥玛 חָרְמָה」原文的意思是「庇护所」,而字根就是「尽行毁灭 חָרַם」。「尽行毁灭 חָרַם」原文的意思是「完全地奉献、完全地毁坏」,以色列人许愿把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2节),意思是愿意放弃得胜后的战利品,完全奉献给神。三十八年前,旧世代的百姓靠自己失败了,神使「何珥玛」成为他们的「庇护所」;三十八年后,新世代的百姓凭信心得胜了,神就引导他们在「何珥玛」作「完全地奉献」。因此,「何珥玛」记录了百姓信心的恢复,百姓在哪里靠自己失败,神就领他们在哪里凭信心重新得胜。
- 「交付我手」(2节)原文是连续两个「交给我」、「交给我」,直译为「祢若真的将这民交付我手」,表明新世代的百姓经过了三十八年前的失败,并没有把握能否得胜,只能完全仰望神。
【民二十一4】「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
【民二十一5】「就怨讟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
- 神允许「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二十21),又吩咐摩西「不可与他们争战」(申二5),结果不得不「绕过以东地」(4节),以致「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4节)。神这样的带领,正是要在「撒烈谷」(12节)「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申二14)之前,让旧世代最后给新世代作一次反面教材。
- 「因这路难行」(4节),就引出了「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等一堆抱怨,这些都是老调重弹(十一6;出十七3),表明带头「怨讟神和摩西」的还是旧世代的以色列人。
- 「怨讟」原文是「谈论」。「心」原文是「生命、人」。「厌恶」原文是「极端厌恶、憎恶」。「淡薄的」原文是「不屑一顾的、无用的」。旧世代的百姓对神白白赐给他们的吗哪不屑一顾,甚至「厌恶」,是因为人天然的「生命」就是「厌恶」从神而来的「食物」和话语。人若不能解决生命的问题,与神的关系永远都没法正确。
【民二十一6】「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
【民二十一7】「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讟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
【民二十一8】「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
【民二十一9】「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 旷野中「有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申八15),百姓在旷野飘流的每一天都在神的保护之中,但活在恩典的罪人却很容易对恩典麻木,眼睛只盯着没有的,却不知为已有的感恩。所以神这次造就新世代的方法,不是像在「米利巴水」(二十13)那样继续供应他们,而是撤回了祂保护的手,任凭「火蛇进入百姓中间」(6节),让百姓知道自己原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火蛇」(6节)可能指被蛇咬了以后,会有火烧般的感觉。「火蛇 נָחָשׁ שָׂרָף」原文是「撒拉弗蛇」,而「撒拉弗 שָׂרָף」正是神宝座旁天使的名字(赛六2)。赞美神的「撒拉弗」是神的仆人,刑罚人的「火蛇」也是神所使用的「仆役」(诗一百零四4),正如诗人所说的:「万物都是祢的仆役」(诗一百一十九91),被神用来造就祂所拣选的人。
- 经过了旷野飘流的新世代,不像上一代那样顽梗,神的管教一显明,他们就认识到自己「有罪了」,承认「怨讟神和摩西」(5节),表明自己不但不配接受恩典,也不配活在恩典中。
- 神不是除掉「火蛇」(6节),而是让百姓「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8节),是要显明神是「火蛇」的主宰,也是医治的主宰(出十五26):「祂撕裂我们,也必医治;祂打伤我们,也必缠裹」(何六1)。
- 「铜 nĕchosheth/נְחשֶׁת」、「蛇 nachash/נָחָשׁ」和「咬 nashak/נָשַׁךְ」这三个字原文读音相近,「铜」蛇医治「蛇」所「咬」的伤,是双关语。「铜蛇」本身并没有医治的能力,是人「望这铜蛇」所表明的对神的信心,使他们支取了神的医治能力。「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约三14-15),罪人只有在信心里仰望挂在十架上的基督,才能支取神的救恩。
- 后来这「铜蛇」被以色列人当成偶像来敬拜,以致希西家必须「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王下十八4)。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十字架、基督受难像当作偶像来敬拜。
【民二十一11】「又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日出之地。」
- 「撒烈」的意思是「杞柳小溪」,从约旦高原向西流入死海南部,是摩押的南界。撒烈溪的南面是以东,北面是摩押。
- 过了撒烈溪,「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申二14),从此新世代不再受旧世代的搅扰,百姓中再也没有怨言出现了。
【民二十一13】「从那里起行,安营在亚嫩河那边。这亚嫩河是在旷野,从亚摩利的境界流出来的;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在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
【民二十一14】「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的谷,」
【民二十一15】「并向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 「亚嫩」(13节)的意思是「湍急的溪流」,从约旦高原向西流入死海中部,是摩押的北界。亚嫩河常年有水,河谷很深,许多支流将约旦高原割裂,成为天然的分界线,南面是摩押,北面是亚摩利人。
- 「耶和华的战记」可能是一部古代诗歌集,现在已经失传。14-15节和17-18节就是书中的诗歌。
- 「下坡」指从约旦高原下到死海的一大片陡峭的斜坡。
【民二十一16】「以色列人从那里起行,到了比珥(就是井的意思)。从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说的就是这井。」
【民二十一17】「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民二十一18】「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 以色列人在「比珥」(16节)又没有水喝。同样是面临难处,旧世代的首领们是领头争闹,新世代的首领们却是照着神的话带领百姓挖井(16节),学会了顺服信靠,也学会了降卑服事。
- 「圭」原文是「指挥棒、制定法律者」。「杖」原文是「支撑、支柱」。「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可能比喻这井是在首领们的带领下挖掘的。以色列人现在已经可以挖井取水,表明他们已经离开了旷野。
- 根据拉比的传统,犹太人每月第三个安息日要颂唱17-18节这首「井歌」,求神继续更新祂的百姓。而主耶稣曾在一个井旁清楚地宣告:「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四13-14)。
【民二十一20】「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那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 「毗斯迦」的意思是「裂缝」。「毗斯迦的山顶」和尼波山可能是亚巴琳山脉中的两座山峰(申三十二49;三十四1),可以向西「下望旷野」,俯瞰耶利哥、远眺应许之地。这是后来巴兰咒诅以色列民的地方(二十三14) , 也是摩西登山遥望应许之地的地方(申三27)。
- 10-20节的路线是从死海南端向北前进。自从火蛇事件之后,百姓不再发怨言,一直在信心中走在神的祝福中,行程节奏不断加快,最后来到迦南地的门口。
【民二十一21】「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说:」
【民二十一22】「『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是王道),直到过了你的境界。』」
【民二十一23】「西宏不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经过,就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要攻击以色列人,到了雅杂与以色列人争战。」
【民二十一24】「以色列人用刀杀了他,得了他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亚扪人的境界,因为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
【民二十一25】「以色列人夺取这一切的城邑,也住亚摩利人的城邑,就是希实本与希实本的一切乡村。」
【民二十一26】「这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西宏曾与摩押的先王争战,从他手中夺取了全地,直到亚嫩河。」
- 从「亚嫩河」(13节)到「毗斯迦的山顶」(20节),必须经过亚摩利人的地方。神要撵出住在迦南地的亚摩利人(出三十四11),但约旦河东并不在应许之地的范围内,所以以色列人还是照着神的吩咐,先向亚摩利人「宣告和睦的话」(申二十10)。
- 西宏的反应与以东一样强硬(二十21),但结局却不同。神吩咐百姓「绕过以东地」(4节),却带领百姓夺取了亚摩利人的地方。无论是绕道还是争战,都是根据神的带领、神的计划。
- 西宏王国的南北边界是「从亚嫩河到雅博河」(24节),西界是约旦河,东边与旷野的亚扪接壤(士十一22)。
- 「雅博」的意思是「倒空」,就是现代的哲卡河(Zarqa River),从约旦高原向西流经基列地,在死海和加利利湖的中间汇入约旦河。这是雅各与神摔跤的地方(创三十二22)
- 「希实本」的意思是「堡垒」,是亚摩利王西宏的首都,在现代约旦首都安曼西北约20公里。
【民二十一27】「所以那些作诗歌的说:你们来到希实本;愿西宏的城被修造,被建立。」
【民二十一28】「因为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的城,烧尽摩押的亚珥和亚嫩河邱坛的祭司(祭司原文是主)。」
【民二十一29】「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民哪,你们灭亡了!基抹的男子逃奔,女子被掳,交付亚摩利的王西宏。」
【民二十一30】「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我们使地变成荒场,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
- 27-30节可能是亚摩利诗人为庆祝西宏击败摩押而作的诗,描述西宏从北向南击败摩押,夺取了从雅博河到亚嫩河之间的土地。这首诗证明,摩押虽然曾经占有雅博河到亚嫩河之间的土地,后来却被亚摩利夺走,所以「以色列人并没有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士十一12),摩押人、亚扪人都没有权利向以色列索回此地(士十一12-28)。
- 「基抹」(29节)的意思是「镇压者」,是摩押人敬拜的偶像,可能也是亚扪人的偶像(士十一24)。
- 「希实本」和「底本」分别是亚摩利王西宏国土的北部和南部的重镇,都是西宏从摩押人手中夺取的(26节)。
【民二十一32】「摩西打发人去窥探雅谢,以色列人就占了雅谢的镇市,赶出那里的亚摩利人。」
以色列人占领雅谢城,就是完成了对亚摩利人的征服。
【民二十一33】「以色列人转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在以得来与他们交战。」
【民二十一34】「耶和华对摩西说:『不要怕他!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般。』」
【民二十一35】「于是他们杀了他和他的众子,并他的众民,没有留下一个,就得了他的地。」
- 「巴珊」(33节)是加利利海东面、黑门山南面的高原 (申三8),也就是现代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这里草场肥美,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三十二1)。「巴珊」并不在进迦南的路上,但神却特意引导百姓向北与巨人「巴珊王噩」(33节)交战,是为了消除亚衲族巨人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十三33),操练百姓的信心。
- 「巴珊王噩」也是亚摩利人,身材高大,「他的床是铁的,长九肘,宽四肘」(申三11),他的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申三5),这些对远道而来的以色列人十分不利。过去,旧世代的百姓不顾迦勒劝勉「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十四9),在亚衲族巨人面前丧胆失败(申一28);现在,神既说了「不要怕他」(34节),新世代的百姓就凭着信心刚强得胜。新世代的百姓在旷野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神的信实,信心已经扎根在神的应许和话语上,眼目不再注目环境,而是望定信实的神。
- 神带领以色列人从南向北横跨约旦高原,夺得了应许之地东面的亚摩利人之地。因着信,南部的亚拉得王、中部的亚摩利王西宏和北部的巴珊王噩都成了神的百姓生命成长的「食物」(十四9),也成为神必将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的保证(申三21-22)。因为以色列人「从约旦河东两个亚摩利王的手,将亚嫩谷直到黑门山之地夺过来」(申三8),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打发黄蜂飞在你们前面,将亚摩利人的二王从你们面前撵出,并不是用你的刀,也不是用你的弓」(书二十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