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历代志下第6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代下六1】「那时,所罗门说:耶和华曾说祂必住在幽暗之处。」

【代下六2】「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为祢永远的住处。」

  • 「祂必住在幽暗之处」(1节),也可译为「祂必住在浓云之中」,因为此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五13)。神并不住在受造物中,祂创造了万物,却不受万物限制。「浓云之中」、「幽暗」(出二十21;申五22;诗九十七2)都是比喻神的隐秘和崇高。
  • 「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2节),意思是巍峨的圣殿正是象征神的住处隐秘、崇高。
  • 神并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18节),祂说「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二十五8),只是用圣殿来作为神与人同在的记号。「为祢永远的住处」(2节),既是指圣殿可以成为约柜永久的居所,也是盼望神与百姓永远同在。而在神的旨意中,神确实要得着一个永远的住处,永远「与人同住」(启二十一3):过去是圣殿,现在是教会,将来是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2)。

【代下六3】「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

【代下六4】「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 」

【代下六5】「 祂说:“自从我领我民出埃及地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众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也未曾拣选一人作我民以色列的君;」

【代下六6】「 但选择耶路撒冷为我名的居所,又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代下六7】「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殿,」

【代下六8】「 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要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

【代下六9】「 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

【代下六10】「『现在耶和华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是照耶和华所说的,又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 」

【代下六11】「我将约柜安置在其中,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

  • 建造圣殿,是一个「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的事奉:
    1. 建造的动机本于神:是神亲口应许了大卫之约(4节),「也亲手成就了」(4节)祂的应许。
    2. 建造的过程倚靠神:虽然神的旨意是要建造圣殿,但什么时候造、在哪里造、由谁来造(5-9节),都必须根据神的拣选。只有神自己「成就了祂所应许的话」(10节),人所造的殿才能成为「天上样式」(来九23)的影儿,人的「立意」(7节)才能合神心意。
    3. 建造的目的归于神:圣殿是为了见证「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祂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11节),而不是彰显人的荣耀。
  • 圣约是《历代志》的主题,国度和圣殿都是永不改变的大卫之约的一部分,神一定会负责成就。因此,虽然后来所罗门和百姓都没能遵守「耶和华的约」,以致圣殿被毁、百姓被掳七十年;但他们无论怎样失败,神在管教之后,还是领他们回来重建圣殿。这是圣灵对本书最初的读者极大的鼓励和安慰,也是给陷在软弱和失败中的新约信徒复兴的应许;因为新约和大卫之约都是神无条件的应许,不是倚靠人肉体的努力,而是神「亲口应许,亲手成就」(15节),祂必会在我们学够功课之后、再将我们领回。

【代下六12】「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举起手来,」

【代下六13】「(所罗门曾造一个铜台,长五肘,宽五肘,高三肘,放在院中)就站在台上,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

【代下六14】「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祢的!祢向那尽心行在祢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

【代下六15】「向祢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

【代下六16】「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祢所应许祢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遵守我的律法,像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祢应验这话。」

【代下六17】「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祢成就向祢仆人大卫所应许的话。」

  • 所罗门造了一个铜台,放在院中的祭坛前(12-13节)。他先是「站在耶和华的坛前」(12节)向百姓致辞,然后「当着以色列的会众跪下,向天举手」(13节)。
  • 「在耶和华的坛前」(12节),是一个正确的地位。所罗门不是站在圣殿建造者的地位,而是站在蒙救赎的地位上向神祷告。如果没有祭坛作为救赎的基础,人不管为神的名做了多少工,那些工作也不能成为他向神说话的资格。而所罗门站在正确的地位上,就说出了正确的话:「祢亲口应许,亲手成就」(15节),他承认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建造了圣殿,而是神自己「亲手成就」了祂的应许。
  • 「慈爱」(14节)可译为「不变的爱」(英文ESV译本),是盟约中的用语,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圣约的「不变的爱」。「祢向那尽心行在祢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14节),这句话提醒被掳回归的百姓,也提醒今天的每一位信徒:无论我们曾经怎样不忠、失败或跌倒,只要尽心行在神面前,神一定会不离不弃,因为祂是向我们「守约施慈爱」的神。
  • 《历代志》比《列王纪》(王上八25)增加了一句「遵守我的律法」(16节),更明确地说明什么是「谨慎自己的行为」(16节)。神要所罗门的子孙「像你在我面前所行的一样」(16节),并不是指像所罗门一样为神建殿,而是像所罗门此时那样谨守神的律法;不是效法宗教的仪式,而是效法敬虔的实际。
  • 所罗门第一次说神「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15节),是宣告神已经应验了「他必为我建造殿宇」(代上十七12)的应许。而所罗门第二、第三次说「现在求祢应验这话」(16、17节),是求神继续应验「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代上十七12)的应许。

【代下六18】「『神果真与世人同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

【代下六19】「 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在祢面前的祈祷呼吁。」

【代下六20】「愿祢昼夜看顾这殿,就是祢应许立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

【代下六21】「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 所罗门知道,创造宇宙的神不会居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18节);他也知道,祷告要紧紧抓住神的应许。所以接下来他在神面前的七个祈求,都是根据神的应许,不是依仗自己建殿的功劳。
  • 如果人有敬畏神的心,圣殿从外面看是殿,从里面看就是「祢应许立为祢名的居所」(20节)。但人若没有敬畏神的心,圣殿里里外外都只是一座建筑,所以后来的亚哈斯王、玛拿西王敢亵渎圣殿。在《历代志》里,这殿就成了试金石,试验神百姓的心向着神是不是准确。
  • 犹太人照字面解释「向此处祈祷」(21节),祷告时都面朝耶路撒冷(但六10)。但向着圣殿祷告(21、26、29、32、34、38节)、来到圣殿祷告(22、24节),都代表回转归向神,而不是使祷告灵验的宗教仪式。人若回转归向神,神一定会「垂听而赦免」(30节),因为「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人若只是把祷告当作宗教形式,就成了自欺欺人,因为「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六十六18)。

【代下六22】「『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祢的坛前起誓,」

【代下六23】「求祢从天上垂听,判断祢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 神早已指示:百姓中若有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去见祭司利未人,并当时的审判官,求问他们,他们必将判语指示你」(申十七8-9)。而大祭司处理疑难案件的方法,可能是让当事人在祭坛前起誓,然后用乌陵土明、让神来决定。
  • 因此,所罗门的第一个祈求,是表明君王和百姓都愿接受神的审判权柄,好让公义彰显在应许之地(22-23节)。因为神「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三十二4)。
  • 「判断祢的仆人」(23节),原文是「采取行动判断祢的仆人」(英文ESV译本)。

【代下六24】「『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败在仇敌面前,又回心转意承认祢的名,在这殿里向祢祈求祷告,」

【代下六25】「求祢从天上垂听,赦免祢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祢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违反诫命,「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二十八25)。
  • 因此,所罗门的第二个祈求,是若百姓因得罪神而战败,求神赦免在失败中悔改的百姓,领他们平安回家(24-25节)。因为神曾经应许「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尽行灭绝,也不背弃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利二十六44)。
  • 24-39节六个祷告中所提到的灾祸,很多都是被掳归回的百姓的经历。他们既已知道神的咒诅是真实的,就当知道悔改、回转之后神的赦免也是信实的,这是神对回归的百姓所发出的呼召。

【代下六26】「『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祢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代下六27】「求祢在天上垂听,赦免祢仆人和祢民以色列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祢的地,就是祢赐给祢民为业之地。 」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7)。
  • 因此,所罗门王的第三个祈求,是若百姓「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申十一16),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好「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27节),重新降下时雨(27)。因为百姓若「爱耶和华——你们的神,尽心尽性事奉祂,祂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申十一13-14)。
  • 神的百姓因「我们有律法」(约十九7)而自豪,他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当行的善道」,而是不肯「离开他们的罪」(26节)。人若不肯离开自己的罪,神就是差派先知「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他们也不会悔改,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太二十三37)。因此神宣告:「我所陈明在你面前的这一切咒诅都临到你身上;你在耶和华——你神追赶你到的万国中必心里追念祝福的话」(申三十1),百姓只有经历了「一切祝福和咒诅」之后,才会「心里追念」,这正是神领人回转的方法。

【代下六28】「『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代下六29】「祢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灾祸甚苦,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代下六30】「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赦免。祢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祢知道世人的心),」

【代下六31】「使他们在祢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祢,遵行祢的道。」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行恶离弃神,「耶和华要用痨病、热病、火症、疟疾、刀剑、旱风、霉烂攻击你。这都要追赶你,直到你灭亡」(申二十八22)。
  • 因此,所罗门的第四个祈求,是若百姓不遵行律法,求神赦免在管教中悔改的百姓(26-27节),好让他们一生一世敬畏神。因为「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诗一百三十4)。
  • 「自觉灾祸甚苦」(29节)原文是「各人知道他的灾难和他的痛苦」,意思是「知道这灾难和痛苦是神的惩罚」,因为这里所列出的「灾祸疾病」(28节),都是申命记中所记载的背约咒诅(申二十八22、35、38、42)。百姓若经历了这些灾难,就应当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神,所以神保护的手已经收回了。
  • 以色列人的传统是在祷告的时候「举手」(29节),而不是在唱歌赞美的时候「举手」。圣经中的「举手」,都是指祷告(出十七11)、祝福(利九22)或起誓(申三十二40),而不是指唱歌赞美。

【代下六32】「『论到不属祢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祢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从远方而来,向这殿祷告,」

【代下六33】「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祢的名,敬畏祢,像祢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祢名下的。」

  • 神早已宣告:「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民十五14),显明神的恩典不仅给以色列人,也要给凡愿意认识祂的人。
  • 因此,所罗门的第五个祈求,是求神让外邦人能敬畏祂、认识祂的名(32-33节),「好叫世界得知祢的道路,万国得知祢的救恩」(诗六十七2)。因为「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徒十一18)。这个祷告表达了神悦纳外邦人的心意,遥指将来的教会,显明了圣殿所预表的实质。

【代下六34】「『祢的民若奉祢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祢所选择的城与我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代下六35】「求祢从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谨守遵行神的律法,神必然会赐下得胜:「你们要追赶仇敌,他们必倒在你们刀下。你们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仇敌必倒在你们刀下」(利二十六7-8)。
  • 因此,所罗门的第六个祈求,是求神向奉神的名争战的百姓赐下得胜(34-35节),「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
  • 「使他们得胜」(35节),原文是「采取行动进行正义审判」。

【代下六36】「『祢的民若得罪祢(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祢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或远或近之地;」

【代下六37】「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祢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

【代下六38】「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祢,又向自己的地,就是祢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祢所选择的城,并我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

【代下六39】「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祢民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赦免他们的过犯。」

  • 神早已宣告:百姓若不肯遵行诫命,屡教不改,「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从地这边到地那边,你必在那里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认识、木头石头的神」(申二十八64)。
  • 因此,所罗门的第七个祈求,是求神赦免悔改的被掳百姓,使他们在被掳之地蒙怜恤(36-39节)。因为神曾经应许:「你和你的子孙若尽心尽性归向耶和华——你的神,照着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听从祂的话;那时,耶和华——你的神必怜恤你」(申三十2-3)。
  • 所罗门求神赦免的根据,并不是根据百姓的属灵光景,因为「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36节);也不是因为百姓的悔改或祷告(37-38节),因为人常常在罪中而不自知;而是根据神的应许:「因为他们是祢的子民,祢的产业,是祢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王上八51)。
  • 「想起罪来」(37节),原文是「回转」。第37节原文有两个「回转」,用以加强语气。
  • 「为他们伸冤」(39节),原文与「使他们得胜」(35节)相同,意思是「采取行动进行正义审判」。

【代下六40】「『我的神啊,现在求祢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

  • 所罗门之所以敢求神「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40节),不是因为自己建造了圣殿,也不是因为百姓的公义,而是因为神信守大卫之约,「记念向祢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42节)。
  • 所罗门的祷告,可能是在赎罪日的祷告,所以七个祈求里没有一个是求神赐福。因为他知道,神的百姓只要活在神的光中,福气就不是问题,正如主耶稣的应许:「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人的问题不是神不赐福,而是自己堵住了蒙福的道路;因此,人最重要的不是求神赐福,而是认罪悔改,求神除去阻挡自己蒙福的因素。

【代下六41】「耶和华神啊,求祢起来,和祢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耶和华神啊,愿祢的祭司披上救恩;愿祢的圣民蒙福欢乐。」

【代下六42】「耶和华神啊,求祢不要厌弃祢的受膏者,要记念向祢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 」

  • 「安息之所」(41节),原文是「安息的地方、安息」,指圣殿。神的约柜进入「安息之所」,神的百姓才能在「安息之所」寻得安息;信徒的心中若要有平安,首先要让基督在里面掌权,好「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西三15)。
  • 「受膏者」(42节)的希伯来文就是「弥赛亚」,也就是希腊文的「基督」。以色列的祭司(出四十15)、先知(王上十九16)和君王(撒上十1;十六13)就职时,都要用油膏在头上,象征从神接受职分和能力。这是《历代志》原文中第二次出现这个词(代上十六22;代下六42),也是在希伯来圣经《塔纳赫》中最后一次出现「弥赛亚」。
  • 41-42节引自诗一百三十二8-10。但作者特意颠倒了诗一百三十二10的顺序,用交错替换(Chiasm)的修辞方法,让熟悉《诗篇》的读者领会到,「弥赛亚」乃是圣灵所要启示的中心:
    • A.  「求祢因祢仆人大卫的缘故」(诗一百三十二10a);
    •  B.  「不要厌弃祢的受膏者」(诗一百三十二10b);
    •  B1.  「求祢不要厌弃祢的受膏者 」(42a节);
    • A1.  「要记念向祢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 」(42b节)。
  • 虽然本书最初的读者还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圣灵却在他们心中重新点燃了「弥赛亚」的盼望:「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因为神必记念祂向「大卫所施的慈爱」。同样,虽然「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但神已经为我们开启了得自由的道路,因为祂应许「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历代志下   以色列   耶和华   所罗门   耶路撒冷   大卫   百姓   仆人   犹太人   自己的   之地   居所   是在   仇敌   都是   慈爱   是指   而不   天上   站在   使他   会众   成就   他们的   敬畏   也不   的人   神啊   尽心   希伯来   面前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