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但以理书第6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但六1】「大流士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

【但六2】「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

【但六3】「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 本章的主题是「世界是狮子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三章「世界是火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前后呼应。本章是神从玛代波斯的狮子坑中拯救但以理,第三章是神从巴比伦的火窑中拯救三友,但事件的高潮却是玛代王和巴比伦王分别降旨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因此,这两章启示的重心既不是神的拯救、也不是人的忠心,而是神的主权,要显明神怎样使王的心在祂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
  • 「大流士」(1节)可能就是「玛代人大流士」(五31)、古提(Gutium)的总督古巴鲁(Gubaru)。他率领波斯王古列的大军进入巴比伦城、「取了迦勒底国」(五31),被古列任命为「迦勒底国的王」(九1)。波斯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从西方的小亚细亚一直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河,远远超过了巴比伦帝国,所以从一开始就亟需有效的行政体系。在五十多年后亚哈随鲁的时代,波斯全国被分为「从印度直到古实一百二十七省」(帖八9)。此时大流士「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只包括迦勒底国(九1),这些总督的级别有高有低。
  • 「总长」(2节)的职责,可能是负责监管各省总督按时交税,「免得王受亏损」(2节)。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以理也已年届八十,但却被大流士立为三总长之一,可能因为但以理被伯沙撒传令「在国中位列第三」(五29)。根据《古列圆柱 Cyrus Cylinder》的记载,波斯王古列和平进入巴比伦城,受到巴比伦人民的欢迎,得到马尔杜克祭司集团的拥护。因此,大流士也乐于留用前朝官员、恢复秩序与和平。巴比伦位列第一的拿波尼度逃跑了,位列第二的伯沙撒被杀了,而最后一刻才「在国中位列第三」的但以理却被高升了,这一切都是神在背后为百姓的回归铺路。

【但六4】「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

【但六5】「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寻不着。』」

【但六6】「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流士王万岁!」

【但六7】「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译: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但六8】「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但六9】「于是大流士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 但以理仕途亨通,又有「美好的灵性」(3节),但这个世界的规则却是:一个人太无能,就会被践踏;太普通,就会被嘲笑;太杰出,又会被嫉妒。虽然但以理身正不怕影子斜,政敌「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4节),但他们却会「在他神的律法中」(5节)寻找把柄。
  • 总长和总督们提出的建议是经过精心算计的,目的是诱使大流士王自我膨胀、享受刚刚到手的权柄(7节),让王在三十天内陶醉于像神一样的感觉,却想不到他们还有后招。
  • 波斯王古列以宗教宽容著称,很难想象他会签署这种妨碍宗教自由的禁令。但大流士却是玛代人,史上没有记载玛代人曾经宗教宽容。尼布甲尼撒王用火窑作刑具,大流士王却改用「狮子坑」(7节),可能因为玛代人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有拜火的习惯。
  • 「玛代和波斯人的例」(8节),指玛代和波斯人的王不能朝令夕改、取消自己签发的命令,以维护王命的权威(斯一19),「因为奉王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八8)。

【但六10】「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但六11】「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

【但六12】「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但六13】「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但六14】「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但六15】「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啊,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但六16】「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

【但六17】「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

【但六18】「王回宫,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并且睡不着觉。」

  • 大流士并不知道自己被人利用,而「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10节),却明白绞索即将勒紧。但他既没有回避、也没有妥协,而是坦然走入陷阱,「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10节)。这正是使徒彼得所说的:「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彼前三13-14)。
  • 但以理「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10节),是照着所罗门献殿的祷告:「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祢,又向自己的地,就是祢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祢所选择的城,并我为祢名所建造的殿祷告,求祢从天上祢的居所垂听祢民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赦免他们的过犯」(代下六38-39)。若在平时,可能根本无人注意但以理敞开的窗户。但现在,仇敌一旦下了套,「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11节),证明他们是蓄意陷害(12-13节)。
  • 此时百姓被掳已经将近七十年、回归的时刻即将到来(九1-2),如果但以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软弱丧胆、放弃祷告,怎么还能坦然求神应允而行呢(九3-20),又怎么能得着「七十个七」的伟大启示呢(九21-27)?因此,政敌的暗算表面上是出于嫉恨,实际上却是属灵争战;但以理「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既然仇敌的木架已经立好了(斯五14),我们更应当牢牢抓紧神;既然是属灵的争战,我们更应该「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弗六13)。在属灵的战争中,我们即使为了委曲求全而不敢认主,仇敌也照样不会放过我们,但我们却失去了主的同在和能力,因为主说:「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认他」(路十二9)。
  • 「但以理不理你」(13节),这个控告与当年迦勒底人对但以理三个朋友的控告惊人相似:「这些人不理你」(三12)。古往今来的恶人都是相似的,因为人性从来都没有没变。
  • 「一日三次祈祷」(13节),即「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声悲叹」(诗五十五17)。在犹太传统中,分别是从日出开始计算的第三小时「巳初」(太二十3;十五25;徒二15)、第六小时「午正」(太二十3;约十九14;徒十9)和第九小时「申初」(太二十3;二十七46;徒三1;十30)。其中「巳初」和「申初」是早晚献祭的时间。
  • 巴比伦帝国是「王比法大」,波斯帝国却是「法比王大」,玛代波斯王并没有巴比伦王的绝对王权(二39);并非金头、只是银胸(二32)。因此,虽然大流士草率地签署了法令,但却无法随心所欲地撤回;虽然看出了别人的圈套,但却被自己的法令所困,左右为难、「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14节)。而原来那帮阿谀奉承者(6-7节),现在却成了不依不饶的法律卫士(15节),大流士只好被迫执法(16-17节)。
  • 「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17节),目前是让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行动,排除了有人暗中拯救的可能。
  • 希奇的是,10-18节根本没有提到但以理的内心感受或反应,好像这事与他毫无关系;反而是大流士又是祷告「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16节),又是「终夜禁食、睡不着觉」(18节)。同样,如果一个信徒身居高位、成就斐然,我们就应该为他好好祷告(4节);如果他已经落在狮子坑里,我们反而不必为他担心了。

【但六19】「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

【但六20】「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

【但六21】「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

【但六22】「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

【但六23】「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

【但六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原文是胜了)他们,咬碎他们的骨头。」

  • 「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20节),这是强调如果神是活的,应该可以拯救但以理。但以理谦卑而得胜的回答(21-22节),证明他的神的确是又真又活的「永生神」;祂的仆人即使在阴间下榻,祂也在那里与他们同在(诗一百三十九8)。而大流士最重要的发现,是但以理的神确实是值得信靠的「永生神」(23节)。
  • 仇敌从外面「封闭那坑」(17节),神却从里面「封住狮子的口」(22节);仇敌用狮子围绕四周,神却能「叫狮子不伤」(22节)但以理。即使在环境看起来毫无出路的时候,神仍然是信实的,祂「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 在整个事件中,圣灵只记录了但以理的三句话,不是祷告、不是辩解、也不是诉苦,而是:
    1. 「愿王万岁」(21节)——「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真正的得胜者里面充满的是平安、喜乐、安静和祝福。所以,「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十二14)。
    2. 「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22节)——急于见证神在自己身上的工作,「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3. 「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22节)——让神来见证自己的清白,「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三16)。
  • 神并没有让但以理立刻脱离狮子坑,而是把他留在坑中,让王看得清清楚楚,然后由王「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23节)。我们总是希望立刻离开狮子坑,但神却常常把我们留在狮子坑里,好让我们能在狮子坑中坦然回答世界(21节)、为祂作见证。
  • 现在,大流士已经执行了原来的法令,所以可以下达新的命令,报应那些陷害但以理的人。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载(《犹太古史记》卷10第11章260-262节),这些人对王说,狮子没有上前来吃但以理,是因为它们已经吃饱了;所以王就先用大量的生肉喂饱狮子,然后把他们丢进狮子坑里,结果吃饱的狮子没有放过一个人。他们不但害人不成反害己,还连累了自己的「妻子儿女」(24节)。

【但六25】「那时,大流士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

【但六26】「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因为祂是永远长存的活神,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存无极!」

【但六27】「祂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

【但六28】「如此,这但以理,当大流士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

  • 大流士第一次降旨,是不准人民在三十日内向求告任何神(7节);第二次降旨,却是吩咐人民敬畏但以理的神(26节)。这个谕令就像尼布甲尼撒的降旨(三29)和诏书(四3)一样,再一次让全国认识了但以理的神「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26节)。尼布甲尼撒的降旨只是承认犹大信仰的合法性(三29), 大流士却更进一步要求全民「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26节),以致当被掳的百姓回归重建圣殿的时候,周围的人就「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拉一4)。这个见证可能也被神用来「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拉一1;代下三十六22),允许被掳的百姓回归重建圣殿,应验了神的应许:「我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耶二十四6)。
  • 但以理没有想到,他在退隐多年之后还能在波斯重新高升(2节);他也没有想到,世界的高升竟然是通往狮子坑的起点(16节);他更没有想到,狮子坑的入口最终通往的却是国度的复兴(26节)。而神用来连接狮子坑之路和复兴之路的,不是恩赐、也不是知识,不是能力、也不是工作,而是祂的仆人在世界之王面前「至死忠心」(启二10)。
  • 「大流士王」(28节)只是迦勒底国的王(九1),而「波斯王古列」(28节)是整个波斯帝国的王。但以理在波斯帝国时代事奉了两个王。
  • 今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狮子坑,「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但是,当有人肯为神下狮子坑的时候(28节),神就会差遣使者为他「封住狮子的口」(22节;提后四17);当有人肯为神不遵王命的时候(13节),神就使他们在世人面前「大享亨通」(28节)。神从来都是使用小人物来推动大历史(腓二6-11),属灵的法则始终是先有狮子坑、后有见证,先有十字架、后有得胜,人「若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也要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罗六5)。因此,无论我们是束手待毙地落到火窑里(三23),还是软弱无助地被扔在狮子坑中(16节),都能见证「祂是永远长存的活神」(26节)。当我们用受苦的心志作兵器的时候(彼前四1),神就会让「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四8-10)。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但以理书   但以   波斯   狮子   巴比伦   帝国   大流士   总督   禁令   面前   自己的   却是   在他   玉玺   仇敌   的人   二十   疆域   亚细亚   我在   人就   都是   巴尔干半岛   见证   犹太   总长   印度   他们的   就会   仆人   约为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