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2章讲解讲章背景
【但二1】「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梦,心里烦乱,不能睡觉。」
【但二2】「王吩咐人将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和迦勒底人召来,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他们就来站在王前。」
【但二3】「王对他们说:『我做了一梦,心里烦乱,要知道这是什么梦。』」
- 二-七章的主题,是「神对历史的审判」,二4b到七章的原文都是亚兰文,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世界帝国的巨像外表(二章);
- B. 世界是火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三章);
- C. 神审判尼布甲尼撒王(四章);
- C1. 神审判伯沙撒王(五章);
- B1. 世界是狮子坑,神用小人物推动大历史(六章);
- A1. 世界帝国的四兽本相(七章)。
- 本章的主题是「世界帝国的巨像外表」,在二-七章的交错对称结构中,与第七章「世界帝国的四兽本相」首尾呼应。本章是神在被掳七十年初期的启示,而第七章是在被掳七十年末期的启示。
-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1节),大约是主前603年。一-二章的阳历年份可以整理如下:
- 主前605年九月之前:尼布甲尼撒在迦基米施战役(Battle of Carchemish)中获胜(耶四十六2),七月底(埃波月8日)得知父亲去世后赶回巴比伦,八月中(以禄月1日)继承王位。
- 主前605年九月至604年四月:尼布甲尼撒登基之年,围困耶路撒冷、掳走但以理(一1-2)。这是但以理受训第一年(一5)。
- 主前604年四月至603年三月: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一年,在帝国西部平定叛乱,于十二月攻陷亚实基伦(耶四十七7)。这是但以理受训第二年。
- 主前603年四月至602年三月: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这是但以理受训第三年(一18)。
- 「他做了梦」(1节),原文是「他做了很多梦」(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而但以理只提到一个梦(24、26节),表明尼布甲尼撒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所以知道这个梦必有重大意义,因此为这梦「心里烦乱,不能睡觉」(1节)。
- 此时新巴比伦帝国刚刚建立,庞大的帝国各地不时出现拒绝纳税的反叛者,西方的埃及和东方的玛代都是潜在的威胁,亚实基伦刚刚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巴比伦穷兵黩武的背后,隐藏着尼布甲尼撒对现实的力不从心、对未来的焦虑不安。人对权力的欲望,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人对名利的追逐,是想获取安全感。但吊诡的是,一个人爬得越高,就越不容易感到安全;爬到最高的人,常常和尼布甲尼撒一样「心里烦乱,不能睡觉」(1节)。
- 在《但以理书》中,「迦勒底人」(2节)特指巴比伦那些以占卜、观星象为业的特殊阶级,这个名称可能在波斯帝国时代成为专门称号。尼布甲尼撒供养着一批「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和迦勒底人」(2节),就是为了此时的紧急状况。这样一位自以为全能的伟大君王(四30),却在异梦面前束手无措,不得不倚靠连自己都不信的「专家」来解决内心的焦躁和迷茫。
【但二4】「迦勒底人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愿王万岁!请将那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但二5】「王回答迦勒底人说:『梦我已经忘了(或译:我已定命;八节同),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
【但二6】「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从我这里得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现在你们要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
【但二7】「他们第二次对王说:『请王将梦告诉仆人,仆人就可以讲解。』」
【但二8】「王回答说:『我准知道你们是故意迟延,因为你们知道那梦我已经忘了。」
【但二9】「你们若不将梦告诉我,只有一法待你们;因为你们预备了谎言乱语向我说,要等候时势改变。现在你们要将梦告诉我,因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
- 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编撰了所谓的「梦经」,记载了各种梦的范例和解释。解梦者必须首先知道梦的内容,然后才能查考经验案例,辨识梦的含义。但是,尼布甲尼撒所要求的却不是解梦,而是「要他们将王的梦告诉王」(2节),因为他「心里烦乱,要知道这是什么梦」(3节)。
- 「亚兰的言语」(4节)是当时中东各国之间通用的商业和外交语言。本书从二4b到七章都是亚兰文,其他部分是希伯来文。
- 「凌迟」(5节)是一种酷刑,把犯人斩成碎块。
- 「梦我已经忘了」(5、8节),原文是「这事我已决定」(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尼布甲尼撒强调这些专家必须按照他的规则,将「梦和梦的讲解」(5、6节)一起告诉他;而不是按照专家的规则,先说梦、再讲解(4、7节)。尼布甲尼撒很可能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因为如果忘了,哲士们就可以随便捏造一个。但尼布甲尼撒并不想说出他的梦,因为帝国草创、人心不稳,这个异梦的吉凶不明,很容易成为被阴谋者利用的工具。巴比伦反抗亚述多年,从来都不缺乏阴谋叛乱的经验(赛三十九1)。历史和人性莫不如此:一个倚靠革命的政权,总是担心被人颠覆;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总是怀疑被人算计。
- 「因为你们预备了谎言乱语向我说,要等候时势改变」(9节),可译为「因为你们彼此串通,向我胡言乱语,要等候情势改变」(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是指责他们想搪塞拖延。如果这些专家连说出梦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能解梦呢?如果他们连过去都不知道,又怎么能预测未来呢?
- 「因我知道你们能将梦的讲解告诉我」(9节),可译为「让我知道你们真能为我解梦」(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表面上,是独裁者蛮不讲理、猜忌任性,自己不说梦的内容,别人怎么会知道呢?实际上,是尼布甲尼撒揭穿了「皇帝的新装」:如果这些人真的能通灵,也应该能知道他做了什么梦,否则就是冒牌货。这个逻辑如此简单有效,但今天许多人却不肯像古人那样用头脑思考,宁可迷信察言观色的江湖术士、跟随巧言令色的假先知。
【但二10】「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说:『世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因为没有君王、大臣、掌权的向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人问过这样的事。」
【但二11】「王所问的事甚难。除了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没有人在王面前能说出来。』」
【但二12】「因此,王气忿忿地大发烈怒,吩咐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
- 人总是想像神一样全知(创三5),「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三11),只好给自己的知识加上各种条件,把「先说梦、再讲解」变成解梦行业的常态,所以「没有君王、大臣、掌权的向术士,或用法术的,或迦勒底人问过这样的事」(10节)。在尼布甲尼撒之前,并非没有聪明人,但却无人质疑这个规则。因为罪已经使人与神隔绝(赛五十九2),有些人是心中半信半疑,但却苦于人生迷茫;有些人则是懒于独立思考,所以把常态当成合理。
- 迦勒底人承认「世上没有人能将王所问的事说出来」(10节),因为他们的解梦并非从神而来,只是根据书上的理论和经验,根本无法接触到「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11节)。尼布甲尼撒若像其他人那样先说出梦境(10节),迦勒底人有了头绪,总有办法编出各种似是而非的解释,无法彰显只有以色列的神才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47节)。因此,尼布甲尼撒特别的特殊规则(5节),正是神的安排。
- 「哲士」(12节)指聪明人,就是「术士、用法术的、行邪术的,和迦勒底人」(2节)。「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12节),可能只是灭绝巴比伦城中的哲士。
【但二13】「于是命令发出,哲士将要见杀,人就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杀他们。」
【但二14】「王的护卫长亚略出来,要杀巴比伦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
【但二15】「向王的护卫长亚略说:『王的命令为何这样紧急呢?』亚略就将情节告诉但以理。」
【但二16】「但以理遂进去求王宽限,就可以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 王「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一19),使他们成为被王供养的「巴比伦的哲士」(13节)之一。在人看来,这是一份既体面、又稳定的职业,没想到刚刚毕业就遭池鱼之殃,护卫长莫名其妙地就要「寻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杀他们」(13节)。
- 今天,当我们在世上打拼奋斗的时候,岂不常常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吗?多少最风光的职业,一夜就成为高危职业;多少有前途的行业,一夜就陷入全面危机。因为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爱那些爱它的人。但是,但以理在震惊和压力之下却非常镇定,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属神的人,无论神安排自己从事哪个职业,都有祂的美意。因此,但以理的要求与迦勒底人不同,哲士是祈求王把梦告诉他们(7节),但以理却是要求宽限时间(16节),好回去「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将这奥秘的事指明」(18节)。
【但二17】「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将这事告诉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但二18】「要他们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将这奥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与巴比伦其余的哲士一同灭亡。」
【但二19】「这奥秘的事就在夜间异象中给但以理显明,但以理便称颂天上的神。」
- 17-19节是但以理的祷告。
- 但以理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去查找参考书,而是和三位朋友一起祷告(17-18节)。这四个人的名字串在一起,贴切地表明了什么是信心的祷告:只有「神是我的审判」(但以理),现在「神已眷顾」(哈拿尼雅),「有谁像神」(米沙利)呢?「耶和华已帮助」(亚撒利雅)我们了!
- 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之所以能在危机之中信靠神、「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18节),是因为他们首先在吃喝的小事上忠心。人若在最小的事上经历了神(二2、9、17),在大事上才能信靠神;人若「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十六10)。
- 「天上的神」(18、19、28、37、44节;五23)这个称呼,大都出现在被掳以后的经文里(拉一2;五12;六9-10;七12、21;尼一5;二4、20)。在一个膜拜星象的外邦国度里,这是对独一真神非常合适的称呼。
- 神向巴比伦哲士隐藏的「奥秘的事」(18节),如今却「给但以理显明」(19节)。迦勒底人的无能为力(10节)、巴比伦哲士的危机(12节),正是为了见证只有以色列的神才是「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11节),而但以理就是这位「天上的神」所使用的仆人(47节)。
【但二20】「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祂。」
【但二21】「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但二22】「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祂同居。」
【但二23】「我列祖的神啊,我感谢祢,赞美祢;因祢将智慧才能赐给我,允准我们所求的,把王的事给我们指明。』」
- 20-23节是但以理的感恩诗,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称颂神的「智慧能力」(20节);
- B. 神的能力:「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21a);
- C. 神的恩典:「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21b);
- B1. 神的智慧:「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祂同居」(22节);
- A1. 感谢神将「智慧能力」(23节)赐给属祂的人。
- 「祂改变时候、日期」(21节),可译为「祂改变时间、季节」(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世上的君王总是想如神那样全能,哲士总是想如神那样全知,但在事实面前,却不得不承认只有神是全能、全知的。尼布甲尼撒的梦,正是要显明神「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的主权和智慧。但以理不但知道了异梦的内容和解释,也从中认识了神对宇宙和历史的主权,所以不再为犹大的遭遇而怨天尤人,而是专心寻求神的旨意。
【但二24】「于是,但以理进去见亚略,就是王所派灭绝巴比伦哲士的,对他说:『不要灭绝巴比伦的哲士,求你领我到王面前,我要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但二25】「亚略就急忙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对王说:『我在被掳的犹大人中遇见一人,他能将梦的讲解告诉王。』」
- 但以理首先要求「不要灭绝巴比伦的哲士」(24节)。这些无能为力的哲士没有进行任何自我拯救的努力,但却因为他们中间的一位义人而得救。正如保罗在船上,水手和船上所有的人就都得救了(徒二十七24)。今天的世界也因着基督徒的存在,躲过了无数次灭顶之灾,但却也和这些哲士一样,无情地陷害和逼迫那些关心他们生命的人(三8)。
- 解梦的事与护卫长亚略无关,他也不能确信但以理真能解梦,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继续执行「灭绝巴比伦哲士」(24节)的命令,免得节外生枝、连累自己。但他却「急忙将但以理领到王面前」(25节)、向王推荐,表明这也是神在背后做工。
【但二26】「王问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说:『你能将我所做的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吗?』」
【但二2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说:『王所问的那奥秘事,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不能告诉王,」
【但二28】「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祂已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梦和你在床上脑中的异象是这样:」
【但二29】「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后来的事,那显明奥秘事的主把将来必有的事指示你。」
【但二30】「至于那奥秘的事显明给我,并非因我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乃为使王知道梦的讲解和心里的思念。」
- 王的问题带着疑心(26节),但以理却没有赶快表白自己的能力和资格,而是首先见证「那显明奥秘事的主」(29节)。真正被神使用的人,总是像但以理和约瑟一样(30节;创四十一16),目的是要让人看到「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28节),而不是自己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30节)。一个真正经历神的人,必然是一位真谦卑的人。不是因为有修养,而是因为知道一切都不是自己做成的;所以不再关心自己的名利,只想作神话语的出口,「为使王知道梦的讲解和心里的思念」(30节)。
- 「将来必有的事」(29节),是从耶路撒冷的被毁一直到弥赛亚国度的降临,从世界帝国的开始一直到人类国度的结束。此时的巴比伦空前强大,犹大即将被掳,祭司的国度很快就要失败了。但就在这样的属灵黑暗之中,神却向尼布甲尼撒王启示了祂的计划,又借着被掳的但以理来做解释,好让世界和神的百姓都知道,无论世上的国度多么强大,犹大「列祖的神」(23节)永远掌管一切,最终的胜利是属于神的。
- 但以理此时大约只有十七岁,却得着机会在世界之王面前见证神。而预备这一刻的,乃是他平时的生活细节(一8)。神百姓的见证从来都是从生活开始失败(申八11-14),也从生活开始复兴(申六7-8)。一个人如果生活失败,见证也必失败;一个只会「事奉」、不会生活的人,他的见证是没有根基的。
【但二31】「『王啊,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
【但二32】「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
【但二34】「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
【但二35】「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 「精金、银、铜」(32节)和「铁」(33节)的价值越来越低,硬度却越来越高。表明这四种金属所代表的力量越来越强,但却越来越缺乏荣耀。
- 「半铁半泥」(33节)的脚是最脆弱的,但这最脆弱的部分却要充当整个巨像的根基。「泥」指烧制的粘土。
- 「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35节),原文是「于是铁、泥、铜、银、金都一同砸得粉碎」(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次序正好倒转,表示石头击打的力度是从下而上、直达金头。金、银、铜、铁都是人所宝贵的东西,但毁灭它们的却是一块不被人重视的石头。
- 这个巨像虽然看上去「形状甚是可怕」(31节),但却头重脚轻、根基脆弱,上面是最重的金头,下面是最脆弱的「半铁半泥的脚」(33节),很容易倾覆毁坏。「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34节)加速了这像的毁坏,一旦脚被砸碎,像的每一部分都被砸得粉碎,经风一吹便无影无踪。
- 这个梦代表巴比伦王内心对于初掌庞大帝国的恐惧。虽然这像栩栩如生,但却僵硬不动、毫无生气,正如人手所造的国度。而那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34节)却是神所造的,不但可以活动、而且能够生长,最终「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35节;赛二2;十一9;弥四1)。
【但二37】「王啊,你是诸王之王,天上的神已将国度、权柄、能力、尊荣都赐给你。」
【但二38】「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祂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这一切。你就是那金头。」
【但二39】「在你以后必另兴一国,不及于你;又有第三国,就是铜的,必掌管天下。」
【但二40】「第四国,必坚壮如铁,铁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压碎一切,那国也必打碎压制列国。」
【但二41】「你既见像的脚和脚指头,一半是窑匠的泥,一半是铁,那国将来也必分开。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也必有铁的力量。」
【但二43】「你既见铁与泥搀杂,那国民也必与各种人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
- 「我们在王面前要讲解那梦」(36节),可能暗示这是但以理与他的三位朋友一同祷告的结果(18节)。
- 尼布甲尼撒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但以理却首先指出他的权柄来自「天上的神」(37节),「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十三1)。神从一开始就把管理全地的权柄给了人(创一28;二15),只是人不知道怎样善用,反而自以为可以「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兽,并天空的飞鸟,祂都交付你手」(38节),这正是先知耶利米的预言(耶二十七5-6)。
- 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巨像,代表在「大卫倒塌的帐幕」(摩九11;徒十五16)之后,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四个世界帝国。这四大帝国全盛时期的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难分伯仲。「金、银、铜、铁」的硬度并非代表军事的强弱,而是象征统治能力的高低。
- 第一国:「这像的头是精金的」(32节),代表尼布甲尼撒所建立的新巴比伦帝国(Neo-Babylonian Empire,主前605-539年)。「金」的硬度最低,巴比伦的统治能力也最弱,国祚只有短短66年。但「金」的价值最高,巴比伦王也拥有最绝对的权力,他的命令就是法律(三4-6),「可以随意生杀,随意升降」(五19),可以三天烧毁耶路撒冷来发泄怒气(王下二十五9)、也可以动用举国之力建造巴比伦来荣耀自己(四30)。正如一个有能力赐给百姓一切的政府(6节),也同样有能力夺走人民的一切(5节)。「你就是那金头」(38节),指巴比伦是一个倚靠「强人」的帝国,在尼布甲尼撒手中迅速兴起、也在他死后迅速瓦解。巴比伦也是世界帝国之「头」,人的国度首先是宁录在示拿地的巴别建立的(创十10)。既然巴比伦是「头」,整个巨像的实质也就是一个「大巴比伦」(启十七2)。巴比伦式的帝国不是像中国那样的单一文明国家,而是坐在「多民、多人、多国、多方」(启十七15)之上的世界帝国,「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十一4)。
- 第二国:「胸膛和膀臂是银的」(32节),代表征服巴比伦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主前539-209年),两条银臂代表玛代和波斯联盟。「银」的硬度比「金」高,波斯的统治能力也超过巴比伦,国祚达到220年。但「银」的价值却比「金」低,波斯王的权力也不如巴比伦王,必须受到「玛代和波斯人的例」(六15)的限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波斯是一个倚靠「传统」的帝国,巴比伦是「王比法大」,波斯却是「法比王大」。
- 第三国:「肚腹和腰是铜的」(32节),代表征服波斯的亚历山大帝国和后续的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主前330年-30年)。「铜」的硬度比「银」高,希腊化时代的统治能力也超过波斯,持续了300年。但「铜」的价值却比「银」低,希腊诸王的权力也不如波斯王。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的帝国被继承者们瓜分为许多希腊化国家,诸王彼此争斗、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力。希腊是一个倚靠「文化」的帝国,在希腊化的时代,个别的君王并不重要,希腊文化的影响最大。
- 第四国:「腿是铁的」(33节),代表征服希腊的罗马帝国(Roman Empire,主前27年-主后1453年)。「铁」的硬度最高,罗马帝国的统治能力也最强,西罗马国祚500年、东罗马更是长达1480年。但「铁」的价值却最低,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最弱,不但受到元老院的牵制,还要接受罗马法律的约束。罗马帝国于主后286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便管理,就像巨像的两条腿。罗马是一个倚靠「法律」的帝国,罗马帝国漫长的历史,并非倚靠个别雄才大略的君王维持,而是倚靠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四国的延续:「脚是半铁半泥的」(33节),代表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也就是与三世纪危机以后的罗马和今天的欧美各国,他们共同的特点是:1、「必分开」(41节);2、「必有铁的力量」(41节);3、「必半强半弱」(42节);4、「必与各种人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43节)。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亡于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建立的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却自称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一直持续到180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于1453年亡于奥斯曼土耳其,但俄罗斯帝国却自称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一直持续到1917年。因此,今天的欧美各国都和罗马文明一脉相承,也都像铁与泥搀杂的「脚和脚指头」(41节)一样分开,文化多元、信仰掺杂,既有铁的力量、也有泥的脆弱,更像铁和泥一样难以合一。
- 这四大帝国都统治了当时的世界,但这预言却只提到第三国「必掌管天下」(39节)。因为巴比伦和波斯只关心开疆拓土、征役收税,亚历山大却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改变被征服民族的思想,希腊文化最终被罗马帝国全盘继承,又借着文艺复兴进入今天的人本主义时代,所以只有希腊的文化和哲学才是真正「掌管天下」、影响至今。
- 这四大帝国都征服了周边的列国,但这预言却只提到第四国「必打碎压制列国」(40节)。因为前三国的藩属国都有自己的法律,但罗马帝国不但自己的法律体系「坚壮如铁」(40节),还深刻地改变了被征服国家的社会秩序,最终把列国大都变成了行省,所以只有罗马的法律和政治才是真正「打碎压制列国」(40节)、影响至今。
- 这四大帝国都由许多被征服的民族和国家组成,但这预言却只提到第四国的继承者「一半是窑匠的泥,一半是铁」(39节)。因为虽然前三国都是多民族的帝国,但统治者始终都是来自同一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皇帝起初都是罗马人,但自从主后212年安东尼努斯敕令(Constitutio Antoniniana)以后,罗马帝国开始普发公民权,导致罗马公民「与各种人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43节);不但没有增强帝国的凝聚力、重建一元化的价值认同,反而造成公民的荣誉感下降,让全体罗马人都丧失了共同感,血缘混杂的外省人也开始觊觎皇位。世上的任何制度都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种子,普发公民权标志着罗马帝国的一元化因着过度扩张而崩解,导致「那国将来也必分开」(41节),成为三世纪危机(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和罗马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 今天,所有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都是「铁与泥搀杂」(41节、43节),既强大、又脆弱,不但试图搀杂政治和文化,也试图搀杂宗教和信仰。他们因多元文化而崛起,也因多元主义而衰败;他们坐收殖民之利,也备受移民之害;他们有能力建造巴别塔,也因各种材料「不能彼此相合」而备感苦恼。因此,虽然「那国也必有铁的力量」(41节),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仍有强大的势力;但「那国也必半强半弱」(42节),存在难以调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矛盾。今天,这些国家的政客借助意识形态来调和各方利益,假先知也想用万教归一来搀杂真理和谬误,但结果必然是徒劳的,「正如铁与泥不能相合一样」。
【但二44】「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
【但二45】「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
- 「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44节),可能是指四国列王的时候,也可能单指第四国列王的时候。神的工作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停止过。
- 「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44节),也就是神的国度、弥赛亚的国度。这个国度有五个特点:
- 不靠人的工作,而是「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44节)。凡是倚靠人的努力建立的国度,都是仿冒的地上天国。
- 不靠人的道德,所以「永不败坏」(44节)。凡是倚靠人的道德觉悟建立的国度,最终都会腐败变质。
- 不能被征服,「不归别国的人」(44节);
- 将彻底消灭人的国度,「打碎灭绝那一切国」(44节);
- 是永存的国度,「必存到永远」(44节)。
- 「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45节),就是弥赛亚。祂的降临不是根据人的安排,乃是按照神的计划。祂的第一次降临开始了弥赛亚的国度,这国将永远长存,并且将代替地上一切人的国度。
- 这石头要「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34节),是预言基督第二次再来、结束一切地上的国度。今天的世界正处于「那脚指头」(42节)的阶段,人的国度即将被神国取代,历史正不可阻挡地走向神所命定的终局。当基督再来、神的国度临到地上的时候,人类的历史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 「打碎金、银、铜、铁、泥」(45节),原文是「打碎铁、铜、泥、银、金」(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结果是「打碎金、银、铜、铁、泥」,表明整个巨像是一个整体,建立在「半铁半泥」的根基上。四大世界帝国是一脉相承的「大巴比伦」(启十七2):都是为了高举「金头」(38节),传扬自己的名(创十一4);都想把「铁与泥搀杂」(43节),免得自己分散在地上(创十一4)。
- 「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45节),可译为「这梦是确实的,这解释也是准确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因为这梦是神对人类国度结局的预言。在神的眼中,所有地上的国度都是这个巨像。从半铁半泥的脚到金头,从宁录到敌基督,人类所有的权柄、国度、文化都将被打得粉碎,神将清理整个旧造,让基督在全地掌权。这个辉煌巨像的命运,将和那些安逸的迦勒底人(5节)一样无法自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引自《桃花扇》)。
【但二46】「当时,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香品。」
【但二47】「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你们的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
【但二48】「于是王高抬但以理,赏赐他许多上等礼物,派他管理巴比伦全省,又立他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
【但二49】「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 尼布甲尼撒王「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给他奉上供物和香品」(46节),是把但以理作为神的代表来感谢。他就像许多世人一样,只关心眼前的需要,对于未来并不关心;只要知道自己现在是安全的,内心的惧怕就会如释重负,然后继续得过且过。他也像许多世人一样,并不介意在自己众多的偶像之外再加一位;所以一面把巴比伦的马尔杜克称为「万神之主」,一面承认以色列的神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47节),并不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位独一真神。
- 「总理」(48节)并非负责国家的行政,而是「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48节),担任「术士的领袖」(四9)。
- 「常在朝中侍立」(49节),意思是在朝廷供职,担任巴比伦王的首席顾问。
- 神在任凭巴比伦第二次掳走犹大之前(耶二十四1),首先安排但以理「管理巴比伦全省」(48节),又让他的三位朋友「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49节),然后才向耶利米宣告祂的应许:「被掳去的犹大人,就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我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耶二十四5-6)。同样,无论神允许信徒和教会被掳到什么地方,祂都会预先作好准备,「在他们所到的列邦,暂作他们的圣所」(结十一16)。
- 但以理是被掳的人质,整个国家的见证都是失败的,但个人却能从吃喝的小事忠心开始(一8),最终能在世界之王面前高举神、见证神。因为神从来都没有弃绝被掳的百姓,也没有让信徒离开失败的教会(启三20);神不但能在失败的百姓中「高抬但以理」(48节),也能在失败的教会里兴起忠心的得胜者(启三21)。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教会里,神都呼唤我们成为得胜的见证人。人最大的得胜不是胜过撒但,而是胜过自己、拒绝肉体;因此,得胜不必等候大事,只需从生活小事开始——「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