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46章讲解讲章背景
【结四十六1】「主耶和华如此说:『内院朝东的门,在办理事务的六日内必须关闭;惟有安息日和月朔必须敞开。」
【结四十六2】「王要从这门的廊进入,站在门框旁边。祭司要为他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他就要在门槛那里敬拜,然后出去。这门直到晚上不可关闭。」
【结四十六3】「在安息日和月朔,国内的居民要在这门口,耶和华面前敬拜。」
【结四十六4】「安息日,王所献与耶和华的燔祭要用无残疾的羊羔六只,无残疾的公绵羊一只;」
【结四十六5】「同献的素祭要为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结四十六6】「当月朔,要献无残疾的公牛犊一只,羊羔六只,公绵羊一只,都要无残疾的。」
【结四十六7】「他也要预备素祭,为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结四十六8】「王进入的时候必由这门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
- 1-8节是王在安息日和月朔的献祭法则。
- 「办理事务的六日」(1节),指一周里除安息日以外的其他六日。内院的东门只能在「安息日和月朔」(1节)敞开。
- 「王 נָשִׂיא/naw-see’」(2节)原文也被译为「族长」(创十七20)、「王子」(创二十三6)、「官长」(出十六22)、「首领」(民一44),既可以代表国度里以色列人的首领,也可以象征头一次复活的得胜信徒「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二十4)。
- 王的本分是在每个「安息日和月朔」代表以色列全家献祭(四十五17)。他所献的是「燔祭和平安祭」,也是每个新约信徒在基督里的献祭:「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十三15)。
- 「在安息日和月朔,国内的居民要在这门口,耶和华面前敬拜」(3节),也就是朝西,面向圣殿敬拜神。而敬拜偶像则是朝东,「背向耶和华的殿,面向东方拜日头」(八16)。
- 在国度里,百姓还要守「安息日和月朔」,条例与摩西的律法相似,但是所献的祭数量有所不同,表明这些日子在国度里的意义已经不同:
- 「安息日和月朔」所献的祭相同,只是月朔要再献上一只公牛犊和一伊法面粉(6、7节)。
- 安息日的燔祭比摩西律法多了四只羊羔、一只公绵羊(4节;民二十八9),同献的素祭增加了(5节;民二十八9),但却没有奠祭(民二十八9)。
- 月朔的燔祭比摩西律法减少了一只公牛犊、一只羊羔(6节;民二十八11),同献的素祭增加了(7节;民二十八12-13),但却没有奠祭(民二十八14)和赎罪祭(民二十八15)。
- 王在献祭的时候,可以进入内院的东门洞,但不可进入内院。他「要在门槛那里敬拜,然后出去」(2节),「进入的时候必由这门的廊而入,也必由此而出」(8节)。因为内院只有祭司可以进入。
【结四十六9】「『在各节期,国内居民朝见耶和华的时候,从北门进入敬拜的,必由南门而出;从南门进入的,必由北门而出。不可从所入的门而出,必要直往前行,由对门而出。」
【结四十六10】「民进入,王也要在民中进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
- 9-10节是王出入圣地的法则。
- 圣灵带给人的自由释放,并非随心所欲,「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在国度里,到圣殿敬拜的百姓虽然人流如织、但却井然有序,「从北门进入敬拜的,必由南门而出;从南门进入的,必由北门而出」(9节)。敬拜者不允许走回头路,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九62)。
- 进出圣地的时候,王在神面前被看作百姓中的一份子,并没有特权,进出的路线都和百姓一样:「民进入,王也要在民中进入;民出去,王也要一同出去」(10节)。
【结四十六11】「『在节期和圣会的日子同献的素祭,要为一只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一只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
【结四十六12】「王预备甘心献的燔祭或平安祭,就是向耶和华甘心献的,当有人为他开朝东的门。他就预备燔祭和平安祭,与安息日预备的一样,献毕就出去。他出去之后,当有人将门关闭。』」
【结四十六13】「『每日,你要预备无残疾一岁的羊羔一只,献与耶和华为燔祭;要每早晨预备。」
【结四十六14】「每早晨也要预备同献的素祭,细面一伊法六分之一,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细面。这素祭要常献与耶和华为永远的定例。」
【结四十六15】「每早晨要这样预备羊羔、素祭,并油为常献的燔祭。』」
- 11-15节是王日常献祭的法则。
- 神第四次强调了素祭的法则:「要为一只公牛献一伊法细面,为一只公绵羊献一伊法细面,为羊羔照他的力量而献,一伊法细面加油一欣」(11节;5、7节;四十五24)。细面和油是农业的出产,牛羊是畜牧业的出产。国度里的素祭比摩西律法里要求的更多,表明土地的出产将更加丰富,百姓将有能力提供更多的细面和油。
- 王若「预备甘心献的燔祭或平安祭」(12节),随时可以进入内院的东门洞(1节),门将专门为他而开(12节)。
- 王代表以色列全家「常献的燔祭」(15节)比摩西律法少了晚祭(民二十八4、8),同献的素祭增加了(14节;民二十八5),但却没有奠祭(民二十八7)。
【结四十六16】「主耶和华如此说:『王若将产业赐给他的儿子,就成了他儿子的产业,那是他们承受为业的。」
【结四十六17】「倘若王将一份产业赐给他的臣仆,就成了他臣仆的产业;到自由之年仍要归与王。至于王的产业,必归与他的儿子。」
【结四十六18】「王不可夺取民的产业,以致驱逐他们离开所承受的;他要从自己的地业中,将产业赐给他儿子,免得我的民分散,各人离开所承受的。』」
- 16-18节的主题是「君王的权柄界限」,与四十五7-12「君王的权利责任」首尾呼应。
- 「自由之年」(17节),即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利二十五13-15;二十七24)。
- 在国度里,王可以将土地赐给他的儿子和臣仆,但儿子可以继续永远拥有产业,臣仆却要在禧年归还土地(17节)。同样,王也「不可夺取民的产业,以致驱逐他们离开所承受的」(18节)。因为土地的真正主人是神,王和百姓都是祂的租户,神不喜悦见到「各人离开所承受的」(18节)。
- 在国度里,君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每个作王的人都应当知道自己的权柄界限,认清自己的权柄来自神(罗十三1)。因为他们并不是群羊的主人,只能在神所赋予的权限之内履行牧人的使命。
- 在国度里,地已经被分给了王,王却没有权力随心所欲地分配。同样,我们的身体也是神赐给我们的,但我们也没有权力随心所欲地主张自己的身体,「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六20)。
【结四十六19】「那带我的,将我从门旁进入之处、领进为祭司预备的圣屋,是朝北的,见后头西边有一块地。」
【结四十六20】「他对我说:『这是祭司煮赎愆祭、赎罪祭,烤素祭之地,免得带到外院、使民成圣。』」
【结四十六21】「他又带我到外院,使我经过院子的四拐角,见每拐角各有一个院子。」
【结四十六22】「院子四拐角的院子,周围有墙,每院长四十肘,宽三十肘。四拐角院子的尺寸都是一样,」
【结四十六23】「其中周围有一排房子,房子内有煮肉的地方。」
【结四十六24】「他对我说:『这都是煮肉的房子,殿内的仆役要在这里煮民的祭物。』」
- 19-24节的主题是「祭肉的法则」,与四十三13-四十五6「祭司的法则」首尾呼应。神在详细启示了君王献祭的本分之后,最后以享用祭肉的法则作为高潮和结尾,实在是非常地合宜。
- 北侧的圣屋「后头西边有一块地」(19节),「是祭司煮赎愆祭、赎罪祭,烤素祭之地」(19节)。南侧的圣屋西边可能也有这样一块地。
- 「免得带到外院,使民成圣」(20节),是因为「一切的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其中所有存留不经火的,都为至圣之物」(民十八9;利二3;六25;七1),只能留给分别为圣的祭司吃(民十八9)。普通的百姓若是「摸这些祭物的,都要成为圣」(利六18、27),必须把自己赎出来(利二十七1-8),否则就要归神所有。
- 23节可译为「小院子周围各有一排石墙,每排石墙下面有炉灶」(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殿外院的四拐角又有四个院子(21-24节),专门安排了「殿内的仆役」(24节)利未人(四十四11)在那里为前来敬拜的百姓「煮民的祭物」(24节)。
- 「民的祭物」,指献祭者可以一同享用的「平安祭」(利三1)。「平安祭」的祭牲只有脂油需要完全烧掉,胸和右腿留给祭司(利七30-34),剩下的部分由献祭者和洁净的人一起分享(利七15-21),表示人与神一起分享祭牲。因此,「平安祭」象征神与百姓之间的平安和交通。神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的筵席(出二十四9-11),就是神与人一起分享同一个「平安祭」(出二十四5)的祭牲。主耶稣设立新约时的圣餐(林前十一23-26),也是神与人分享同一个祭牲,一起享用神的羔羊基督。
- 在国度里,「平安祭」象征神在恩典中给人的供应,并且记念基督已经「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五1)。因此,人与神一同享用「平安祭」所象征的基督,因着「神的羔羊」(约一29)基督、一同得着了满足。
- 天使把外院四拐角的四个院子留到最后介绍,因为这个设计对我们实在太宝贵了,必须留到最后仔细品味:整个圣地的中心是祭坛,而四角是煮祭肉的院子、四围是三十间享用祭肉的房子。这个画面表明:「平安祭」是神、祭司和百姓一起享用的筵席,所以要「在耶和华——你的神面前吃」(申十二18);「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陈酒,设摆筵席」(赛二十五6),百姓在神的家中吃喝,彼此分享、彼此相交。
- 天使丈量圣殿和讲解殿的法则(四十5-四十二20),过程似乎是枯燥乏味的,结局却是让人因神「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诗三十六8);当全部拼图完成之后,我们才发现:圣殿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环环相扣、不可缺少,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经历都不是枉然的。天使所丈量的,正是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林前六19),也是神在国度中的建造(林前三16-17)——信徒生命的中心是祭坛,教会生活的中心是基督,每一个角落都有基督的供应,每一个信徒都在教会中彼此相交。救恩的「生命之道」(约壹一1),就是让我们借着祭坛「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壹一3),又借着「平安祭」在日常生活中「彼此相交」(约壹一7),直到将来同赴神国的筵席(赛五十五2;路十四15;太二十六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