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第5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传五1】「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或译:胜过献愚昧人的祭),他们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恶。」

  • 四1-五7的主题是「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对」,与一12-二26「日光之下凡事都虚空」平行,包括七个例子:
    1. 活着不一定比没活好(四1-3);
    2. 勤奋不一定比懒惰好(四4-6);
    3. 孤身不一定比同伴好(四7-12);
    4. 智慧不一定比愚昧好(四13-16);
    5. 献祭不一定比聆听好(五1);
    6. 多言不一定比寡语好(五2-3);
    7. 许愿不一定比不许好(五4-7)。
  • 五章1节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四章17节,是「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对」的第五个例子:献祭不一定比聆听好。
  • 人到神面前,必须「谨慎脚步」(1a)、仔细聆听。因为神最看重的不是献祭、事奉,而是人「近前听」(1b)神的话语、顺服神的旨意(撒上十五22)。人若撇开圣经的根据和圣灵在历史上的光照,轻率地按自己的意思事奉,不管献上什么都是恶事。但愚昧人却「不知道所做的是恶」(1b),因为肉体最善于欺骗自己,人永远都不缺乏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维持自己的属灵和道德优越感,但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荣耀自己,而不是满足神、荣耀神。因此,信徒必须首先接受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工(弗二10),然后才能照着神在我们心里的运行、做成神要我们所做的工(腓二13)。

【传五2】「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

【传五3】「事务多,就令人做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

  • 2-3节是「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对」的第六个例子:多言不一定比寡语好。
  • 人的祷告若是只说不听,就是在神面前「冒失开口」(2a)和「心急发言」(2a)。「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2b),祂的意念永远高于人的意念,祂看为美的才是真正的美。「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2b),少在神面前标榜「我要做什么」,而要仔细聆听神要我们做什么。
  • 「事务多,就令人做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3节),可译为「因为梦来自太多的事务,蠢话来自太多的言语」(英文ESV译本)。事务太多会导致做梦,言语太多也会导致蠢话,这些蠢话就和梦呓一样毫无意义。
  • 今天,有些人的祷告是把祷告当作讨价还价、操控偶像的方式,就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六7)。而有些人的祷告就像向神讲道,只是自我虔诚的表演,甚至连自己都信以为真。这些祷告都是在神面前「显出愚昧」。

【传五4】「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祂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

【传五5】「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

【传五6】「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也不可在祭司(原文是使者)面前说是错许了。为何使神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做的呢?」

【传五7】「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

  • 4-7节是「日光之下凡事都相对」的第七个例子:许愿不一定比不许好。
  • 律法并不要求人向神许愿,也不禁止人向神许愿,而是要求许愿的人「偿还不可迟延」(4节;申二十三21),「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申二十三21),许愿者反而会成为神不喜悦的「愚昧人」(4节)。许多信徒常常有口无心地向神承诺、当众表态,结果却不了了之。人若把严肃的许愿当作儿戏,把认真的奉献当作自我标榜的幌子,都是在得罪神——「你若不许愿,倒无罪」(申二十三22),所以「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5节)。
  • 不敬畏神的人并不把神当真,只是在情急之下想用许愿来贿赂神,所以才会冒失许愿、又找借口反悔(6a)。神是不好惹的,人这样藐视神,只会惹神「发怒,败坏你手所做的」(6b),使自己受到亏损。
  • 「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7节),可译为「因为当梦和话增加的时候,就会出现虚空;但神才是你必须敬畏的那位」(英文ESV译本)。人冒失许愿,往往是因为做了噩梦、或害怕其它外界因素,结果许愿和噩梦一样都是虚空。人若「敬畏神」,仔细地听、谨慎地说,就不必害怕任何噩梦,也不会冒失许愿。

【传五8】「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诧异;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

【传五9】「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

【传五10】「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

【传五11】「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

【传五12】「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

  • 五8-六9的主题是「人应当满足于神的恩赐」,与三1-22「人应当顺应于神的定时」平行,整体是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 A. 不知足导致虚空(五8-12);
    •  B. 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五13-17); 
    •   C. 人生的美善是享受神所赐的分(五18-20); 
    •   C1. 人生的祸患是不能享受神所赐的分(六1-2); 
    •  B1. 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六3-6); 
    • A1. 不知足导致虚空(六7-9)。 
  • 8-12节的主题是「不知足导致虚空」,与六7-9平行。
  • 「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8b),指欺压穷人的,还要受到更上层的人欺压。因此,我们「不要因此诧异」(8a),因为这是罪人的社会必然的现象。
  • 「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9节),可能指低层农夫耕种的收获,还要供养上面的各个阶层,所余的只够自己糊口。穷人偏爱平等、富人偏爱自由,但维持平等和自由都需要付出代价,罪人的社会需要有君王及其制度来维持秩序。
  •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10节),指欺压者并不比被欺压者更快乐,剥削者也不比被剥削者更知足。他们烦恼并没有减少,只是转换了一种形式。因为欺压者必须拥有欺压的势力,剥削者必须保持剥削的制度,大公司必须维持大公司的开销,所以「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11a)。 「物主得什么益处呢」(11b),「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一个人并不能享受多少,辛苦得来的大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不过眼看而已」(11b)。
  • 人能否得享安息,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乃在于内心是否知足、平安。因为金钱可以买床榻,却不能买睡眠;可以买食物,却不能买胃口;可以买武器,却不能买平安。穷人的问题往往可以用钱解决,而富人的问题却常常很难用钱解决。因此,富足人虽然物资更丰富,但挂虑也更多(12b);所以劳碌者坦然而睡(12a),富足者却忧虑难眠,反而羡慕穷人「睡得香甜」(12a)。

【传五13】「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

【传五14】「因遭遇祸患,这些资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

【传五15】「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

【传五16】「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传五17】「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

  • 13-17节的主题是「不会享福的人生是黑暗的」,与六3-6平行。
  •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15节),人只不过是今生受托管理钱财。但「财主积存资财」(13b),却不知照着神的旨意善用财富,结果就沦为财富的奴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桓公十年》),人所积攒的财富不但会夺走人的睡眠(12b),也会夺走人的性命,最终「反害自己」(13b)、「遭遇祸患」(14a)。
  • 赚取财富不是罪,但「积存」财富却会害了自己,所以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年)劝人「尽可能赚取,尽可能给予,尽可能节省 Earn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人若不能善用恩典,也不能享用恩典,早晚「这些资财就消灭」(14a;路十二16-20)——「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二十五29)。人生只是「为风劳碌」(16b),空忙一场。
  • 「终身在黑暗中吃喝」(17a),可能指在身心的烦恼或消沉中度日,也可能指从日出到日落都在忙碌赚钱,所以只能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吃饭。两者都毫无喜乐,却「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17节)。所以不会享福的人生只是一场悲剧,「也是一宗大祸患」(16b)。

【传五18】「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

【传五19】「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

【传五20】「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

  • 18-20节的主题是「人生的美善是享受神所赐的分」,与六1-2成为对比。
  • 人享福有两个条件:1、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19节),有福可享;2、神使人「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19节),有福能享。有福可享、又有福能享,这两样「都是神的恩赐」(19节)。
  •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20节),指满足于神赐给自己的时间,既不叹息人生苦短,也不觉得日子难熬。「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20节),可译为「因为神使他的心充满喜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指只有神所赐的喜乐,才能使人不再抱怨人生的虚空,而是尽情享用恩典。
  • 知足的人不必「为风劳碌」(16b)、「多有烦恼」(17a),而是满足于神赐给自己的那份时间和恩典,善加使用、尽情享用(18节),「在他劳碌中喜乐」,因为这是神对日光之下人生的美善旨意。人在黑夜里赶路,眼睛总要盯住灯光,才能走对方向;人在虚空中度日,心里总要明白神的美意,才能活对人生,「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18节)。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传道书   的人   日光   劳碌   自己的   愚昧   喜乐   资财   人生   虚空   祸患   都是   所做   冒失   知足   使他   太多   益处   敬畏   事都   恩典   这是   言语   面前   下层   穷人   财富   也不   蠢话   在他   得来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