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26章讲解讲章背景
【箴二十六1】「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
【箴二十六2】「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
【箴二十六3】「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
- 1-12节是愚昧人的写照,1-3节是引言。二十五28和二十六28以「没有墙垣」和「败坏」(推倒墙垣)首尾呼应,把二十五28-二十六28组成一个单元,描绘了七种不合神心意的人。神允许这七种人生活在选民中,也掺杂在教会里;他们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愚昧支付代价:「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九12)。「爱人如己」(利十九18)并不是替这七种人学功课,而是从这七种人身上学到功课;不是去论断这七种人,而是知己知彼,也提醒自己别成为这七种人:
- 不能自律的人(二十五28);
- 愚昧的人(二十六1-12);
- 懒惰的人(二十六13-16);
- 好管闲事的人(二十六17);
- 恶作剧的人(二十六18-19);
- 传舌的人(二十六20-22);
- 谄媚怨恨的人(二十六23-28)。
- 以色列的收割季节是夏天旱季,不会下雪。「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1a),虽然会带来凉爽,但也会使农作物腐烂,反而不利,比喻「愚昧人得尊荣」(1b)并不合宜。
- 「麻雀往来,燕子翻飞」(2a),但却只在空中、没有落地。比喻人的咒诅并没有神奇的力量,神若没有咒诅,人「无故的咒诅」(2b)并没有效力,就像巴兰无法咒诅以色列人(民二十三7-8)。所以「任凭他们咒骂,惟愿祢赐福」(诗一百零九28)。
- 「愚昧人得尊荣」不合宜,「无故的咒诅」也不合宜,但「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3b),限制和管教愚昧人却非常合宜。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愚昧人。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不是让「愚昧人得尊荣」,而是防止愚昧人害人害已,像对待马和驴那样驯服他们的愚昧(3a)。今天的人本主义教育却是否定绝对真理,混淆智慧和愚昧;当愚昧变成选票的时候,民主的结局就是让「愚昧人得尊荣」、据高位。但「刑杖」始终是愚昧人唯一听得懂的语言,神必会让愚昧人承受愚昧的后果,因为一次痛苦的经验抵得上一百次正面的劝诫。
【箴二十六4】「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
【箴二十六5】「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 4-5节是一对平行句。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利十九18),不但要用合宜的方法控制他们的愚昧(3节),还要用合宜的话语应对他们的愚妄(4-5节)。
-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4a),意思是不要按照愚昧人的说话方式和逻辑前提,与他们徒然争辩。他们的偏见并非建立在理性之上,也无法通过争辩消除。今天,许多受过人本主义教育的愚昧人缺乏基于逻辑和证据的理性分析能力,只会质疑别人的动机,作出大胆的断言,重复煽情的口号;谁若向他们要求证据,就「必被玷污」(九7),被扣上仇恨、歧视或者种族主义的帽子。因此,若「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4节),在争论过程中也变成一个愚昧人。主耶稣就没有正面回答设陷阱谋害他的人的问题,反倒提出了反问(太二十一23-27)。
-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5a),意思是虽然不必和愚昧人争论,但要揭穿愚昧人的谬误,「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5b);倘若沉默不语,就会成为默认「愚妄话」的帮凶。人们对于「愚妄话」的定义、手段和后果思考得越少,「愚妄话」就会越有吸引力。因此,谨慎定义用词,可以揭穿一半的「愚妄话」——询问十个人「公平 Fairness」的定义,你会得出十一个不同的答案;而仔细审视证据,则会暴露另一半的「愚妄话」——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主耶稣在回答有关纳税的时候(太二十二15-22),就是「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既没有接受他们的前提,同时又显明了提问者的愚昧。
【箴二十六6】「借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原文是:喝)损害。」
【箴二十六7】「瘸子的脚空存无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
【箴二十六8】「将尊荣给愚昧人的,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
【箴二十六9】「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
【箴二十六10】「雇愚昧人的,与雇过路人的,就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
- 6-10节是一组平行句,形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列出几种愚昧人的「不相宜」(1节):
- A. 委托愚昧人(6节);
- B.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7节);
- C. 将尊荣给愚昧人(8节);
- B1.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9节);
- A1. 委托愚昧人(10节)。
- 6节和10节前后呼应。人性并没有那么美好和忠诚,倚靠别人的好心和明理,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让愚昧人传话或工作,就像「砍断自己的脚,自受损害」(6b),也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10b),会造成不可预期的恶果。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利十九18),就是不托付他们做事。
- 7节和9节前后呼应。「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一7),不敬畏神的愚昧人可以把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说得头头是道,但却无法活出智慧。因此,「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7b),不但像「瘸子的脚」(7a)行不出来,还会像「荆棘刺入醉汉的手」(10b),自己不觉得扎手,反而会用来打人;自己不觉得扎心,却会用来指责别人。因此,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就是不让愚昧人得着教导人的机会。
- 「把石子包在机弦里」(8b),原文是「把石子绑在机弦里」(英文ESV译本),不但不能把石子从机弦甩出去,反而会甩回来打伤自己。「将尊荣给愚昧人」(8a),对愚昧人是致命的。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身居高位的愚昧人,越容易死于「尊荣」。因此,对愚昧人的「爱人如己」,就是不让「愚昧人得尊荣」(1节)。
【箴二十六11】「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
【箴二十六12】「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 11-12节是一对平行句,总结了1-10节愚昧人的写照。
-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11a),无法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11b),对自己的排泄物不觉得恶心,愚昧人对自己所行的愚妄事也不觉得厌恶,所以总是不断地重蹈覆辙。使徒彼得引用了本节(彼后二22)。
- 愚昧人若承认自己没有智慧,就有受教的「指望」(12b)。而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12a)却是自欺地生活、自负地灭亡,忠告、命令或责备对他们都全然无效,他们只是在批评和反对别人的时候才需要言论自由。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又掌握权力的「愚昧人」,他们不可救药地自负,能造成更大的破坏,对待他们的明智做法就是远离。今天,人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是有太多的文盲,而是有太多「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是人们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了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些观念是如此荒谬愚蠢,以至于只有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才会相信。这些人的一知半解非常危险,因为它只会让「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带动更多人加速冲向悬崖。因此,对这些愚昧人的「爱人如己」(利十九18),就是提醒他们: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掺杂着谬误的真理比胡言乱语更可怕。
【箴二十六15】「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
【箴二十六16】「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
- 13-16节是懒惰人的写照,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结构:
- A. 懒惰人自作聪明(13节);
- B. 懒惰人的懒惰(14节);
- B1. 懒惰人的懒惰(15节);
- A1. 懒惰人自作聪明(16节)。
- 13节和16节前后呼应,形容懒惰人自作聪明。
- 懒惰人是「自以为有智慧的人」(12a),他们幻想「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16节),对什么事都能指指点点。因为行动最少的人,发出的指责总是最多,躺在泥坑里的人,永远都不会摔跤。
- 「七个善于应对的人」,代表许多「善于应对的人」。懒惰人善于狡辩,比谁都有本事把自己的懒惰合理化(13节),结果却是害了自己。许多自负的人还没有认真读完一遍圣经,还没有全面了解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就坚持自己的理解才是对的,正如「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不能被任何人说服、只能让智慧人远避。
- 14-15节是一对平行句,形容懒惰人的懒惰:
- 「门在枢纽转动」(14节),比喻懒人不但不愿出家门(13节),而且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愿起床。
-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15节),食物已经唾手可得,但懒惰人却嫌放回嘴里太累。今天许多游戏上瘾的人,体贴肉体的本相比起三千年前的懒惰人毫无进步:不但不愿出家门、不愿起床,连饭也不愿吃。
- 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懒惰人。对懒惰人的「爱人如己」,不是替懒惰人包办一切,而是警告他们:「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二十四34);躲过了一时之苦,换来的却是一辈子之苦。
【箴二十六17】「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
【箴二十六18~19】「人欺凌邻舍,却说:我岂不是戏耍吗?他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利箭,与杀人的兵器(原文是死亡)。」
- 17-19节是一组平行句,描绘好管闲事和恶作剧的人。
- 「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17a),并不是主持公道,而是出于血气的伪善,结果「好像人揪住狗耳」(17b)而被咬伤。因此,「爱人如己」(利十九18)并非好管闲事、自找麻烦。
- 「人欺凌邻舍,却说:我岂不是戏耍吗」(18节),可译为「人欺骗邻舍,却说『我只是开玩笑而已』」(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恶作剧的人存心欺骗,一旦败露,就借口是开玩笑,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19节),好像不知道火是热的。但这些其实都是借口,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他们不是喜欢「戏耍」,而是喜欢「戏耍」的结果;正如发动战争的人不是渴望战争,而是渴望战争的果实。
- 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恶作剧的人。对恶作剧者的「爱人如己」,就是立刻制止他们,免得邻舍受害。
【箴二十六20】「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
【箴二十六21】「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
- 20-22节是一组平行句,描绘传舌的人。
- 「传舌人」(22a)的就是「好争竞的人」(21a),唯恐天下不乱,喜欢「煽惑争端」(21a),给「余火加炭,火上加柴」(21b)。「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雅三5),妨碍「弟兄和睦同居」(诗一百三十三1)、破坏教会的合一。保守个人的隐私是明智的,但指望「传舌人」来保守则是愚蠢的。信徒最大的浪费,就是用生命去制造麻烦,再用生命去解决麻烦。因此,教会应当在烈火蔓延之前釜底抽薪,「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20a)。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22a),对于内心空虚的人来说,可以「深入人的心腹」(22b)。「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属肉体的人,就爱听属肉体的话;教会中若有许多人把「传舌人的话语」当作「美食」,表明还需要更多真理的喂养。
- 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利十九18),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传舌人。对传舌人的「爱人如己」,就是不给他们传舌的机会,只用真理来喂养、纠正他们。人的是非都是闲出来的、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教会若没有人弘扬正气,传道就会变成传舌、主内交通就会变成搬弄是非。
【箴二十六25】「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
- 23-28节是一组平行句,是谄媚怨恨者的写照。
- 23-25节是谄媚怨恨者的诡诈。
- 「银渣」(23b)是炼银过程中产生的铅黄(一氧化铅),可以用作陶器的釉料。「银渣包的瓦器」(23b)表面光亮,里面只是陶器,比喻谄媚怨恨者表里不一,有「火热的嘴,奸恶的心」(23a),虽然说话很热情,但却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是「用嘴粉饰,心里却藏着诡诈」(24b),只是在等候时机。
- 「七样可憎恶的」(25节),代表许多可憎恶的。
- 我们若常常因为「火热的嘴」而看不见「奸恶的心」,就要省察自己属灵的光景,因为「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人越是用「甜言蜜语」(25a)来谄媚奉承,我们越要提醒自己「不可信他」(25a);人越是送上肯定和赞美,我们越要提醒自己「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二十五27)。
- 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利十九18),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谄媚怨恨者。对谄媚怨恨者的「爱人如己」,就是「不可信他」,因为谄媚和怨恨的人都是言不由衷的。人的本性是相互蔑视,却又相互奉承;人都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却又为了某种目的匍匐在别人面前。
【箴二十六26】「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
【箴二十六27】「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
【箴二十六28】「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
- 26-28节是谄媚怨恨者的危害。
- 虽然心怀怨恨的人「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26a),但「他的邪恶」(26b)最终一定会暴露。「在会中」(26b),指在神面前的审判集会(诗一5)。
-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27a),指恶人的「怨恨」将成为对自己的惩罚。因此,我们若对别人心怀怨恨,实际上是自己惩罚自己。我们若知道「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27b),就不要给人预备那么大的石头、对人有那么大的怨恨,何必作法自毙呢?
- 「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28节),「虚谎的舌」和「谄媚的口」是说谎的两种形式。说谎还只是恨人,谄媚却会绊倒人、把人带进灭亡。因此,真智慧是警惕谄媚的谎言、甚于驳斥毁谤的谎言。信徒之间的「彼此相爱」(约十三34),尤其要当心变成「彼此奉承」,以致把肢体之间的造就和鼓励变成了「虚谎的舌」、「谄媚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