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9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赛九1】「但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从前神使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视,末后却使这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着荣耀。」

【赛九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赛九3】「祢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他们的喜乐;他们在祢面前欢喜,好像收割的欢喜,像人分掳物那样的快乐。」

  • 1-7节是神赐给黑暗中百姓的弥赛亚盼望。1-3节描述盼望的结果,4-7节解释盼望的原因。
  • 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祂「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二十九11)。因此,「以马内利」(七14)不但有管教的痛苦,更有拯救的盼望。当百姓「被赶入乌黑的黑暗中去」(八22),在黑暗中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突然宣告:「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1节)。神的拯救并非根据人的属灵光景。「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2节),完全是因着神不可阻挡的恩典。人的悖逆并不能拦阻神的光照,百姓的失败也不能阻止神的救赎计划。
  • 「神使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视」(1节),指主前733-732年,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主前745-727年执政)发动第二次西征,北国的何细亚杀死比加篡位,然后向亚述投降。以色列北部和东部被亚述吞并为行省,约旦河外和北方加利利地的百姓首先被掳到亚述(王下十五29)。亚述把这些地方划分为三个行省:「沿海的路」(1节)是多珥省,「约旦河外」(1节)是基列省,「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节)是米吉多省。
  • 「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位于加利利海的西边和西南边,「外邦人的加利利」是拿弗他利向北的延伸,自古就生活着许多外邦人,在以赛亚和新约时代都是被犹太人藐视的地方。但主耶稣却将从这里开始传道,不但让「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照亮世人的真光(约一9),也要使「外邦人必寻求祂」(十一10)。
  • 「末后…得着荣耀」(1节),应验在主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奉上(太四13-15)。主耶稣以迦百农为传道中心,迦百农在加利利海北岸,位于埃及沿地中海平原通往大马士革的国际商道上,这条商道就是「沿海的路」。
  • 虽然管教之后所剩的只是少数余民(一9;十20-22),但神却要「使这国民繁多」(3节;二十六15);虽然信靠神的百姓也要「受过痛苦」(1节),但神却要「加增他们的喜乐」(3节)。「他们在祢面前欢喜」(3节),意思是在神的同在中不再惧怕、满有喜乐。以赛亚所领受的使命,是「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六9),既没有眼前的成就感、也无法得着人前的荣耀。但神也让他看到奉差遣的劳苦绝不会枉然,因为经过洁净和恢复之后,神必「使这国民繁多,加增他们的喜乐」!
  • 今天,我们若急功近利,就很容易传讲「打折的福音」,高举恩典、回避十架,只讲医治、不提悔改,用各种迎合人性的「教会增长术」来吸引会众,让人盲目乐观,却失去了属天永恒的喜乐。只有神自己才能「使这国民繁多」,基督的身体要成长,必须由主自己「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47)。

【赛九4】「因为他们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并欺压他们人的棍,祢都已经折断,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样。」

【赛九5】「战士在乱杀之间所穿戴的盔甲,并那滚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为可烧的,当作火柴。」

【赛九6】「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赛九7】「祂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祂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祂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 4-7节解释盼望的两个原因:神的拯救(4-5节)和弥赛亚的降生(6-7节)。
  • 第一个原因是神的拯救。「以马内利」(七14)的管教是为了拯救,并非为了加增人「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4节),而是为了折断「欺压他们人的棍」(4节),叫「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六十一1)。不信者以为远离神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殊不知罪人从来都不能得着自由,因为「你们不认识神的时候,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作奴仆」(加四8)。人「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六16),并没有第三种选择。
  • 「米甸的日子」(4节),指神使用士师基甸击败米甸人,拯救包括拿弗他利和西布伦在内的北方支派(士六35)。基甸的得胜是神的作为(士七22),余民也将白白享受神的得胜(5节)。百姓无论是得荣耀(1节)、还是得胜(5节),都不是根据人的努力或敬虔,而是神主动的作为和白白的恩典。
  • 第二个原因是弥赛亚的降生。「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6节),百姓「所负的重轭和肩头上的杖」才能被折断。弥赛亚将实现「以马内利」的拯救,「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5)。
  • 古代埃及、亚述和乌加列的君王登基后,常有若干称号。弥赛亚也有四个名号,用以启示祂是完美的国度君王:
    1. 「奇妙策士」(6节),是宣告弥赛亚治理国度的真智慧;
    2. 「全能的神」(6节),是宣告弥赛亚的神性和大能(十21);
    3. 「永在的父」(6节),是宣告弥赛亚对百姓永远的看顾和管教;
    4. 「和平的君」(6节),是宣告弥赛亚将把平安带进国度。
  • 弥赛亚将「在大卫的宝座上」(7节)永远治理国度,这要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才能实现。「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7节),也惟有神才能成就这事。一切人的努力,最终只能建造假冒的地上天国、高举人的巴别塔,用含糊其辞的「社会公义 Social Justice」来代替神的「公平公义」(7节)。

【赛九8】「主使一言入于雅各家,落于以色列家。」

【赛九9】「这众百姓,就是以法莲和撒马利亚的居民,都要知道;他们凭骄傲自大的心说:」

【赛九10】「砖墙塌了,我们却要凿石头建筑;桑树砍了,我们却要换香柏树。」

【赛九11】「因此,耶和华要高举利汛的敌人来攻击以色列,并要激动以色列的仇敌。」

【赛九12】「东有亚兰人,西有非利士人;他们张口要吞吃以色列。虽然如此,耶和华的怒气还未转消;祂的手仍伸不缩。」

  • 神宣告「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7节)之后,立刻启示祂将怎样把百姓带进弥赛亚的荣耀盼望里(8节-十4)。十字架是通往荣耀和得胜的唯一道路,神做工的法则是先管教、再拯救,先拆毁、再恢复;只有彻底显明和追讨百姓的愚昧,才能让人否定自己、拒绝肉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太十六24)。因此,神四次强调「祂的手仍伸不缩」(九12、17、21;十4),直到首先被掳的百姓「归向击打他们的主、寻求万军之耶和华」(13节)。九8的「落入 נָפַל/naw-fal’」和十4的「仆倒 נָפַל/naw-fal’」原文是同一个词,首尾呼应,把这四段审判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 A. 神将对付百姓的骄傲(九8-12);
    •  B. 神将追讨走偏的领袖(九13-17);
    • A1. 神将任凭百姓的堕落(九18-21);
    •  B1. 神将对付领袖的不义(十1-4)。
  • 「以法莲」(9节)是北方十支派之首,代表北国以色列。「撒马利亚」(9节)是北国的首都。北国以色列的势力比南国犹大更强,所以更加「骄傲自大」(9节),也更加悖逆、更早被掳。
  • 「砖墙」(10节)是用晒干的泥砖做成的,「凿石头」(10节)则坚硬精美。「桑树」(10节)是一种普通的无花果树,「香柏树」(10节)则是上等木料。「砖墙塌了,我们却要凿石头建筑;桑树砍了,我们却要换香柏树」(10节),是比喻北国狂妄地藐视管教,自信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越来越好。今天,许多人岂不也是同样盲目乐观,「凭骄傲自大的心」(9节)相信文明可以越来越进步、人类可以建立大同世界、教会可以发明各种增长之术?
  • 「利汛的敌人、以色列的仇敌」(11节),都是指亚述。「亚兰人」(12节)是北国的宿敌、暂时的盟友。北国的百姓既然盲目自大、偏行己路,神不但要使用他们自恃可以应付的仇敌来「攻击以色列」(11节),也要使用他们放心倚赖的盟友来「吞吃以色列」(12节)。
  • 「仍伸不缩」(12节;五25),又被译为「伸出来」(出六6)。「伸出来的膀臂」(出六6;申四34;五15;七19;九29;十一2;二十六8)被用来形容神救赎的大能,但神的话语若被百姓拒绝,「以马内利」(七14)大能的拯救就会变成严厉的管教,救赎主就会变成审判者。

【赛九13】「这百姓还没有归向击打他们的主,也没有寻求万军之耶和华。」

【赛九14】「因此,耶和华一日之间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与尾——棕枝与芦苇——」

【赛九15】「长老和尊贵人就是头,以谎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

【赛九16】「因为,引导这百姓的使他们走错了路;被引导的都必败亡。」

【赛九17】「所以,主必不喜悦他们的少年人,也不怜恤他们的孤儿寡妇;因为,各人是亵渎的,是行恶的,并且各人的口都说愚妄的话。虽然如此,耶和华的怒气还未转消;祂的手仍伸不缩。」

  • 神的管教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拯救。所以百姓若还没有「归向击打他们的主」(13节),「祂的手仍伸不缩」(17节)。因此,当我们面临神的管教时,首先应当快快认罪悔改、回转寻求神,因为我们若还没学到功课,「祂的手仍伸不缩」。
  • 「头与尾」(14节)代表从一端到另一端,也是动物控制方向的器官。「棕枝与芦苇」(14节)代表从高到低、从上到下。两者合起来,是用对比的方式来表示管教的彻底。
  • 「以谎言教人的先知就是尾」(15节),是讽刺谄媚人的假先知就像摇着尾巴讨好人的狗(王上二十二11-12)。当教会的领袖成为明哲保身的「哑巴狗」(赛五十六10)、或者讨好会众的狗尾巴时,神的拆毁也就不远了。
  • 北国的领袖和先知(15节)倚靠人的方法引导百姓敬拜偶像,结果「使他们走错了路;被引导的都必败亡」(16节)。因此,神首先就要「剪除」(14节)他们,「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
  • 神不但要追讨领袖的责任,也「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甚至连蒙神怜恤的「孤儿寡妇」(17节;出二十二22;申十18)也不例外。因为神的管教并不根据世人廉价的同情,人只要「亵渎、行恶、说愚妄的话」(17节),就要为自己的言行接受公义的审判(17节)。

【赛九18】「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在稠密的树林中着起来,就成为烟柱,旋转上腾。」

【赛九19】「因万军之耶和华的烈怒,地都烧遍;百姓成为火柴;无人怜爱弟兄。」

【赛九20】「有人右边抢夺,仍受饥饿,左边吞吃,仍不饱足;各人吃自己膀臂上的肉。」

【赛九21】「玛拿西吞吃(或译:攻击;下同)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又一同攻击犹大。虽然如此,耶和华的怒气还未转消;祂的手仍伸不缩。」

  • 十字架的路是管教之路、也是拯救之路,是得胜之路,也是荣耀之路。百姓自己首先要「成为火柴」(19节),被神的「烈怒」(19节)对付,将来才能享受得胜、把仇敌的盔甲「当作火柴」(5节)焚烧。
  • 「玛拿西」(21节)和「以法莲」(21节)都是约瑟的儿子、蒙福的榜样,以致「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说:『愿神使你如以法莲、玛拿西一样』」(创四十八20)。但现在兄弟之间却将互相「吞吃」(21节),又「一同攻击犹大」(21节),比喻北国血腥政变、兄弟阋墙。
  • 神不但允许外邦人「吞吃以色列」(12节),也任凭百姓彼此「吞吃」(20节)、甚至「吃自己膀臂上的肉」(20节),显明他们的本相与外邦人毫无分别。罪必让罪人互相「吞吃」,最后「吞吃」自己、无人幸免。
  • 北国背离真道,从上到下都偏行己路(13-17节),结果不是人性自由释放,而是罪性泛滥成灾。人人追求己利(19节),结果却个个欲壑难填(20节),从家庭到社会都陷入混乱(19-21节)。拒绝神的社会必然会自我毁灭,因为「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18节)。因此,神的管教不是解决问题、推动进步,而是任凭矛盾激化、人性暴露。古往今来所有的社会崩溃,都是「因万军之耶和华的烈怒,地都烧遍」(19节)。世界绝不会越变越好,因为人只有经历了被罪「吞吃」的恶果,才能承认人性的全然败坏、放弃地上乐园的幻想,回转寻求「以马内利」(七14)的救赎。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以赛亚书   以色列   百姓   桑树   耶和华   他们的   北国   荣耀   弥赛亚   无花果   先知   的人   利利   却要   喜乐   肩头   自己的   奴仆   膀臂   约旦河   仇敌   都是   亚述   外邦   之路   末后   这事   是一种   领袖   自大   犹大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