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西结书第4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结四十二1】「他带我出来向北,到外院,又带我进入圣屋;这圣屋一排顺着空地,一排与北边铺石地之屋相对。」

【结四十二2】「这圣屋长一百肘,宽五十肘,有向北的门。」

【结四十二3】「对着内院那二十肘宽之空地,又对着外院的铺石地,在第三层楼上有楼廊对着楼廊。」

【结四十二4】「在圣屋前有一条夹道,宽十肘,长一百肘。房门都向北。」

【结四十二5】「圣屋因为楼廊占去些地方,所以上层比中下两层窄些。」

【结四十二6】「圣屋有三层,却无柱子,不像外院的屋子有柱子;所以上层比中下两层更窄。」

【结四十二7】「圣屋外,东边有墙,靠着外院,长五十肘。」

【结四十二8】「靠着外院的圣屋长五十肘。殿北面的圣屋长一百肘。」

【结四十二9】「在圣屋以下,东头有进入之处,就是从外院进入之处。」

【结四十二10】「向南(原文是东)在内院墙里有圣屋,一排与铺石地之屋相对,一排顺着空地。」

【结四十二11】「这圣屋前的夹道与北边圣屋的夹道长宽一样;出入之处与北屋门的样式相同。」

【结四十二12】「正在墙前、夹道的东头,有门可以进入,与向南圣屋的门一样。」

  • 1-12节是内院北侧和南侧的两座圣屋。
  • 「他带我出来向北,到外院,又带我进入圣屋」(1节),表明圣屋的门开向外院(2、9节),不能从内院直接进入。
  • 「这圣屋长一百肘」(2节),和圣殿的长度一样。
  • 第7节可译为「外面有一道墙,长五十肘,在房间前面,与朝外院的房间平行」(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
  • 第9节可译为「这些房间下面的东边有一个入口,从外院可由此进入」(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这个入口可能直接通往北门洞,而祭司洗燔祭牲的屋子(四十38)属于圣屋的一部分。
  • 每座圣屋有三层高(6节,靠圣殿的一侧长一百肘、靠外院的一侧长五十肘(8节),是事奉的祭司吃祭物、存放「至圣的物」(13节)和「圣衣」(14节)的地方(13节;四十44-46)。目的不是为了人的方便,而是为了分别为圣。
  • 「正在墙前、夹道的东头,有门可以进入」(12节),所以值班的祭司换上圣衣以后(14节),就可以不经过外院,而是直接进入内院的门洞,目的是为了分别为圣。

【结四十二13】「他对我说:『顺着空地的南屋北屋,都是圣屋;亲近耶和华的祭司当在那里吃至圣的物,也当在那里放至圣的物,就是素祭、赎罪祭,和赎愆祭,因此处为圣。」

【结四十二14】「祭司进去出了圣所的时候,不可直到外院,但要在圣屋放下他们供职的衣服,因为是圣衣;要穿上别的衣服才可以到属民的外院。』」

  • 13-14节解释圣屋的用途。这是天使在丈量过程中第四次说话,再次提醒我们圣屋的重要性。
  • 所罗门的圣殿并没有提到祭司使用的房间,但先知却特别注意到,在国度的圣殿里有两座非常大的圣屋。这个圣屋并不是给祭司休息的,而是为了满足神分别为圣的要求,让值班的祭司「在那里吃至圣的物,也当在那里放至圣的物」(12节),并且在那里更换供职的「圣衣」(14节)。
  • 献祭时只能由祭司吃的「至圣的物,就是素祭、赎罪祭,和赎愆祭」(13节;民十八9),「要在圣处吃」(利七6;十13;二十四9)。祭司们本来可能在内院的祭坛前吃祭物(利十12),现在神却为他们预备了特殊的圣屋,这并不是为了人的便利,而是为了堵住人的破口。神从来都不担心事奉的祭司会缺乏休息,因为大卫早就把他们分成了十二班次(代下二十四7-19)。神反而责备祭司偷懒:「没有看守我的圣物,却派别人在圣地替你们看守我所吩咐你们的」(四十四8)。
  • 抹过圣膏油的「圣衣」是至圣的(出二十九21;三十29),象征基督;祭司在神面前穿着「圣衣」供职,象征在神面前「披戴基督」(加三27)。因此,祭司既不能穿着普通的衣服事奉,也不可穿着「圣衣」外出随便活动;每当结束事奉以后,要先在圣屋换上普通的衣服,然后才能出到外院。今天,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是合一的,但敬拜的礼仪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约四23),人有了外面的形式,固然未必有真实的「心灵和诚实」;但若连外面的形式都不肯分别为圣,里面怎么可能「披戴基督」呢?

【结四十二15】「他量完了内殿,就带我出朝东的门,量院的四围。」

【结四十二16】「他用量度的竿量四围,量东面五百肘(原文是竿;本章下同),」

【结四十二17】「用竿量北面五百肘,」

【结四十二18】「用竿量南面五百肘,」

【结四十二19】「又转到西面,用竿量五百肘。」

【结四十二20】「他量四面,四围有墙,长五百肘,宽五百肘,为要分别圣地与俗地。」

  • 15-20节是圣地的四围。
  • 16-19节的「五百肘」(16节),是根据七十士译本翻译的,而希伯来原文都是「五百竿」。这「五百竿」很可能不是指外院的墙,而是在外院之外还有一圈墙,组成一个边长三千肘的正方形区域,面积2.43平方公里,使「四围的全界要称为至圣」(四十三12)。相比之下,今天的耶路撒冷旧城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
  • 20节的「五百肘」,原文是「五百」,可能指外院四围的墙「长五百肘,宽五百肘」(20节)。「圣所之地,长五百肘,宽五百肘,四面见方」(四十五2),整体的尺寸可以由内部每个部分的尺寸准确地累计而成:
    • 从北到南的长度包括:外院北门洞长五十肘(四十21)+内外院北门之间一百肘(四十23)+内院北门洞长五十肘(四十36)+内院宽度一百肘(四十47)+内院南门洞长五十肘(四十29)+内外院南门之间一百肘(四十27)+外院南门洞长五十肘(四十25)。
    • 从西到东的长度包括:殿西内院长一百肘(四十一13)+圣殿的长度一百肘(四十一13a)+内院长一百肘(四十47)+内院东门洞长五十肘(四十33)+外院长一百肘(四十19)+外院东门洞长五十肘(四十15)。
  • 所罗门的圣殿并没有提到整个圣殿的范围大小,但先知却特别注意到:
    1. 国度里的「圣所之地」(四十五2)是一个完美对称的正方形,就像一个大型的至圣所。而三道外墙可以有效地「分别圣地与俗地」(20节),完美地体现了圣殿的法则:「四围的全界要称为至圣」。今天,教会和信徒都生活在世界里,但我们的心中也当四面筑起围墙,「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
    2. 天使并没有丈量圣所的高度,却丈量了平面的尺寸,让人注意到整个圣殿的区域非常大。巴别塔的原则是「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十一4),而伊甸园的原则却是要「遍满地面」(创一28;九1)。
    3. 天使丈量完整个圣地以后,以西结吃惊地发现了一个事实:原来整个圣地的中心不是圣殿,而是殿前的祭坛。这祭坛象征基督、也象征十字架,而国度的敬拜,是以祭坛为中心的敬拜,「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二5)。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以西结书   外院   祭司   圣地   内院   基督   至圣   夹道   所罗门   四围   带我   祭坛   分别为   空地   摩西   之处   在那里   圣所   尺寸   向北   译本   注意到   向南   先知   原文   北门   东门   都是   长度   南门   象征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