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可福音第11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可十一1】「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

「伯法其」意思是「初熟无花果之家」,位于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之东南坡,伯大尼西北1公里(17节),再往前走不到一公里,耶路撒冷城就在眼前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沿此路线涌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主耶稣将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入城,以神国之王的身份进入祂的京城,但却没有登上宝座,而是上了十字架。十字架的阴影虽是浓重,但却不能掩盖神国之王的权柄。

【可十一2】「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可十一3】「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做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

  • 「驴」(2节)是温驯的动物,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骑(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它不像战马那样威风,骑驴代表谦和、温柔(亚九9-10)。马太福音提到有两匹驴,而马可福音强调那匹「从来没有人骑过的」(2节)的驴驹。「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2节)主耶稣在伯法其打发门徒去对面的村子(太二十一1),所以「对面村子」指伯大尼。主耶稣和门徒当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11节),可以顺便把驴驹归还主人。献给神的果子是初熟的(利二十三10),献给神为祭物的牛是没有负过轭的(民十九2,申二十一3),给主骑的驴也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主能骑一匹「从来没有人骑过的」驴,主也能降服一个从来未曾顺服过的人。
  • 伯法其距离耶路撒冷大约两公里,其实并不需要骑驴,而是「主要用它」(3节),因为主耶稣要特意安排一个谦卑的神国之王的入城仪式。

【可十一4】「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

【可十一5】「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做什么?』」

【可十一6】「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

【可十一7】「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

【可十一8】「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

「许多人」因逾越节将至,有极多的人从各地前来耶路撒冷过节。「把衣服铺在路上」和「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都是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举动(王下九13)。

【可十一9】「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可十一10】「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 「和散那」(9节)是希腊语对希伯来词的音译,意思是「求你立刻拯救」(诗一百一十八25),亦可转用作称颂的话,含有「你有大能,惟你是配」之意。「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9节)这个颂词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诗一百一十八26),此处指那要来的弥赛亚。诗一百一十八是六篇哈利路篇(Halle)的最后一篇,以色列人每逢重大节日,便用哈利路篇来应答对唱,其中25-26两节更是赞美的高潮。主耶稣和门徒在结束最后晚餐的时候唱了诗一百一十八(十四26)。
  • 「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10节)指弥赛亚的国度。群众如此向主耶稣欢呼称颂,是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弥赛亚将解放以色列民族,率领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在地上建立弥赛亚国。「高高在上和散那」(10节)指因弥赛亚的来临而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神,愿那些天使天军也从天上高唱「和散那」。

【可十一11】「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伯大尼」意思是「无花果之家,苦难之家」,位于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之东南麓。主耶稣在受难周里,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路二十一37,太二十二39)。那里有清心爱主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三姐弟一家人(约十一1-5,18),还有长大麻风的西门一家(十四3),马利亚就在他家里用香膏膏了耶稣(十四3-6;约十二3)。

【可十一12】「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

【可十一13】「远远的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无花果树在阳历二月份开始结果,然后发芽长叶,四、五月份绿荫茂密,叶子下面有果子,大多数果子必须等到六月份才成熟。此时已经靠近逾越节(十四1),大约是阳历三、四月间,因此那棵无花果树不应该光有叶子没有果子。

【可十一14】「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祂的门徒也听见了。」

「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是预言徒有仪文外表、没有敬虔实际的犹太教将被弃绝,而白占地土没有见证功用的教会,神也会把那「灯台从原处挪去」(启二5)。主耶稣一生行的神迹都显明了祂的慈爱,只是这一次是显明祂的忿怒,却又行在树而不是人身上,在祂的忿怒中仍是满了怜悯,向人预作警告。旧约常常用无花果树来代表以色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对以色列的咒诅,但主耶稣并不是说犹太人「永不结果子」,使徒时代的信徒大部分是犹太人,今天在以色列也有许多犹太基督徒。

【可十一15】「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可十一16】「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

【可十一17】「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 15节是神国之王入城仪式的结局和高潮,主耶稣在犹太人视为最神圣的圣殿显明祂神国之王的权柄。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售卖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及其他祭品;又因圣殿不收希腊和罗马的钱币,犹太人缴纳丁税或奉献必须用指定的推罗舍客勒,所以有兑换银钱的人提供方便。这类「买卖」(15节)表面似乎并无不妥,实际已成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玷污了圣殿。「殿」(15节)原文是「神圣的处所」,包括圣殿本身及四围和院子的全部地区;「殿里」(15节)指圣殿开放给外邦人敬拜用的外邦人院子。先知已预言,主要忽然进入自己的殿中洁净那里的敬拜和事奉(玛三1-4),圣殿里不再有做买卖的人(亚十四21)。主耶稣进殿和洁净圣殿之间有一夜的间隔,表明祂的行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事先计划的。
  • 只有马可福音记载了16节这个细节,可能圣殿的院子被一般人当作来往耶路撒冷城内和橄榄山之间的捷径。
  • 主耶稣在开始地上的工作之时,曾洁净过一次圣殿(约二13-17),这是祂在地上的工作即将结束时第二次洁净圣殿。第一次祂称殿为「我父的殿」(约二16),是以神儿子的身份来洁净圣殿;此时祂称「我的殿」(17节),是以神国之王的身份来洁净圣殿,祂就是神自己。17节引自赛五十六7和耶七11。

【可十一18】「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祂,因为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

这里把「祭司长和文士」放在一起提是不寻常的。过去反对主耶稣的人主要是法利赛人和文士,现在主耶稣洁净圣殿,使作为撒都该人的祭司长们也和文士联合起来了。文士大都是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宗教见解不同,平时彼此敌对。

【可十一19】「每天晚上,耶稣出城去。」

【可十一20】「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

马太福音记载那无花果树「立刻」就枯干了(太二十一19),「立刻」意思是「事情发生得很快」,一棵树在二十四小时内枯干,也可用「立刻」来形容。无花果树染上班嵌病毒(mosaic virus)会容易落果,染上根霉菌(rhizopus)会使果实不熟而落,现代农夫如果发现无花果树感染到这些病毒,会立刻连根砍除,以免感染其他果树。因此主耶稣让这棵无花果树枯干是正确的。

【可十一21】「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祂说:『拉比,请看!祢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可十一22】「耶稣回答说:『你们当信服神。」

无花果树的枯干乃是出于主耶稣的话,祂却说「你们当信服神」,表明在祂的话里有神的权能。

【可十一23】「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

【可十一24】「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可十一25】「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

【可十一26】「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有古卷无此节)

  • 主耶稣咒诅无花果树并不是根据祂自己,乃是根据神的定意。因此祷告是要祷告进神的旨意里去,而不是用祷告去改变神的旨意。如果对神的旨意「不疑惑,只信」(23节),连移山填海这样不可能的事也会成为可能。
  • 「信」(24节)是对神的旨意的信心,不是自信,也不是相信神一定会照着祷告者的意愿成就。我们祷告时「无论求什么」(24节),都要祷告进神的心意里去,当我们对神的旨意「信是得着的」(24节)的时候,「就必得着」(24节),因为我们在祷告中已经知道是神自己要做那事。
  • 我们并没有资格要求神应允我们的祷告,祷告蒙应允是神白白的恩典。除非我们愿意白白饶恕人,否则就表明我们根本不懂自己所蒙的恩典是白白得来的。主耶稣并不是说「饶恕」(25节)人是得救的前提条件,而是说天父既先赦免我们的罪,就要求蒙赦免的人尽自己的义务,也「饶恕」人的过犯,我们所施的饶恕和所蒙的饶恕应该是成正比的(太十八23-35)。已经得救的信徒若要蒙神饶恕我们得救以后的过犯,必须先饶恕别人的过犯。
  • 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如何,关系到将来神对我们的态度如何,「那不怜悯人的,也必受无怜悯的审判」(雅二13)。神很愿意饶恕我们的过犯,但我们不肯饶恕别人的心会妨碍我们与神的交通,阻碍我们接受神白白赐下的赦免。

【可十一27】「他们又来到耶路撒冷。耶稣在殿里行走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进前来,」

【可十一28】「问祂说:『祢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祢这权柄的是谁呢?』」

  • 「祭司长」(27节)是犹太教的领袖,「文士」(27节)是法利赛人的领袖,「长老」(27节)是百姓的领袖。「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共同组成犹太最高公会,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
  • 「这些事」(28节)指主耶稣骑驴驹进耶路撒冷后所做的事,尤其是指洁净圣殿(15-17节)。他们质问主 「仗着什么权柄」(28节)洁净圣殿,表明他们并不承认主耶稣的身份,也不尊重祂的权柄,反而要来抵挡祂。

【可十一29】「耶稣对他们说:『我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回答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可十一30】「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你们可以回答我。』」

  • 对于这些硬着心故意不认识主的领袖,主不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拉比在论战时常常使用的反问法来回复他们。
  • 主耶稣的意思是,施洗约翰的权柄来源就是祂的权柄来源。主的回答已经清楚地宣告:祂的权柄「是从天上来的」(30节),这个属天的权柄是为了建立神国。施洗约翰凭着这权柄宣告神国近了(太三2),主耶稣凭着这权柄使「神的国临到」地上(路十一20)。

【可十一31】「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祂必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可十一32】「若说“从人间来”,却又怕百姓,因为众人真以约翰为先知。』」

【可十一33】「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 「不信」(31节)和「怕人」(32节)乃是不敬畏神的人的两大特点。
  • 人若存心拒绝天上的权柄,主就不再向他们说话。祭司长、文士和长老明知答案,却推说「不知道」(33节),这是撒谎;主知道而「不告诉」(33节),这是诚实。因为他们对属天权柄的态度,已经使他们在神的计划中被弃绝了。

读经有感:圣灵指示(2-3节)

人有限的超觉其实是上帝所赋予超越物理性、生理性、心理性范畴的知觉或预感。显然,人这种超觉,在亚当犯罪堕落后虽未完全消失,但就像良心一样,已经面目全非、今非昔比,功能很不明显、很不靠谱。耶稣作为神所新造没有罪性玷污干扰的第二个亚当,固然具备人原初被造时这种健康正常的超觉,但就祂的人性说,作为有限的人子,祂绝非全能、全在、全知!无可置疑,具神人二性的耶稣是我们基督徒在凡事上的典范和榜样。耶稣一方面要我们效法祂准确跟随圣经的教导行事为人、生活事奉,另一方面也要我们效法祂随时听候圣灵超然的指示和引导,更准确地活在父神的旨意里。耶稣一般上都以祂有限的人性活在地上,只有在必要时,住在祂里面没有限量的圣灵才会赐给祂超然的能力和指示。非常清楚,耶稣那一天所以能预知门徒一到对面村子里去的人事际遇,并不是出于祂为人的先见之明,或出于祂无罪人性的有限超觉,而是出于圣灵。基督徒里面既然都有基督的灵,所以应该操练安静,让圣灵随时按自己的意思以微小的声音对自己开口说话!

默然自问:是否我对人或对主发问,常常是为了所预设不荣神不益人的动机?(28节)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马可福音   耶稣   耶路撒冷   权柄   主耶稣   的人   文士   果树   无花   祭司   门徒   洁净   旨意   自己的   二十一   之王   犹太人   里去   这是   以色列   果子   天上   约翰   银钱   殿里   村子   从来没   希腊文   圣灵   犹太教   要来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