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雅各书第2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雅二1】「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 本章的主题是「信心必定伴随行为」,与一27「虔诚必然伴随行为」前后呼应。包括两段辩论:「对人的态度反映信心」(1-13节)、「对人的行为反映信心」(14-26节)。
  • 1-13节的主题是「对人的态度反映信心」,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立论:不可按外貌待人(1节);
    •  B. 例证:例举偏待人的事实(2-4节);
    •   C. 辩论:神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5-7节);
    •  B1. 引证:引用旧约的律法(8-11节);
    • A1. 结论:不怜悯人的要受无怜悯的审判(12-13节)。
  • 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祂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赛五十三2),但祂却是「荣耀的主」(1节)。信徒在神面前都「穿着污秽的衣服」(亚三3;林前一26),但祂却没有嫌弃我们(5节;林前一27-28)。因此,我们也「不可按着外貌待人」(1节);相反,人若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一27),首先就要保受自己的价值观「不沾染世俗」。
  • 在基督里并没有贫富、文化、种族、性别、地位、智力等「外貌」的区别,每个人来到神面前,都是根据自己与主耶稣的关系,「在此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

【雅二2】「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雅二3】「你们就看重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雅二4】「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 「会堂」(2节)是犹太人聚会的地方,此时散居各地的犹太基督徒还可以在犹太会堂里聚会。会堂的犹太人不一定都信主,富人通常受到热情款待,穷人则容易被轻视冷落。
  • 第4节可译为「这不是你们对人有歧视,成了心怀恶意的审判官吗」(新译本,英文ESV译本)。我们也许不会故意「按着外貌待人」(1节),但内心却常常不知不觉地「对人有歧视,成了心怀恶意的审判官」,取代了审判主的地位。当教会为了事工的方便,组成「工商团契」、「文化人团契」、「大学团契」或「艺术团契」的时候,更要谨慎,不可脱离基督的身体。因为我们的肉体总是不愿意与「层次低」的弟兄姊妹互为肢体,总是倾向于按照属世的标准来分门别类。

【雅二5】「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吗?」

【雅二6】「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

【雅二7】「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所敬奉:或译被称)的尊名吗?」

  • 「世上的贫穷人」(5节),在世人的眼中是贫穷卑微的。但神却照样拣选了他们。神没有应许人在物质上富足,但却「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5节;路六20;太五3)。
  • 人无论贫富,本性都是拒绝神的,「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三11),并不是越穷越容易信主、越穷越不倚靠钱财。我们的得救完全是根据神自己在「万世以前」(林前二7)主权的拣选,与我们的贫富、行为无关(罗九11)。虽然财富会成为作门徒的绊脚石(可十23;路十二34),但只要是出于神的拣选,「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可十27)。
  • 那些欺压信徒、亵渎基督的「富足人」(6节),是犹太会堂中不信主的犹太人(6-7节)。当信徒面临经济方面的试炼时,很可能倾向于巴结富人、看轻穷人,结果却是同时失去这两群人——不但失去所歧视的穷人,也得不着所偏待的富人,因为奉承和巴结并不能使富人信主。信徒和教会若是看上了某人的钱包,不但不能将真道传给他,反而会让自己「沾染世俗」(一27)。

【雅二8】「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雅二9】「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

【雅二10】「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雅二11】「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

  • 第8节可译为「经上记着:『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切实守这至尊的律法,你们就做得很好」(和合本修订版)。「要爱人如己」,引自利十九18,是律法的总纲之一(太二十二37-40)。
  • 我们「爱人如己」,是因为对方是「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三9),而不是因为对方的外貌。「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9节),因为违反了「爱人如己」的律法。而违反律法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得罪神,相当于「犯了众条」(10节)。
  • 「不可奸淫」(11节)是十诫中的第七诫(出二十14),「不可杀人」(11节)是第六诫(出二十13)。这两条诫命和其他律法一样,都是神颁布的,无论违反了哪一条,都是不顺服神,在神面前便为有罪。

【雅二12】「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雅二13】「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 「使人自由的律法」(12节),就是写在新约信徒心里的律法(耶三十一33)。这是「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一25),可以使我们从内心愿意顺从神的律法(结三十六27)。因此,新约信徒「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12节),就更有责任「照这律法说话行事」(12节),因为我们将来在基督台前是「按着本身所行的」(林后五10;彼前四17)受审判。
  • 「按外貌待人」(9节),是没有怜悯心的表现。「怜悯」是神的性情(出三十四6),每个罪人都需要神的怜悯,所以也应当怜悯别人(太十八32-33)。「那不怜悯人的」(13节),不但无视「爱人如己」(8节)的律法和神的心意(亚七9-10),而且骄傲地以为自己不需要怜悯,所以神就按照公义的原则审判他们(太十八34),让他们「受无怜悯的审判」(13节)。相反,「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13节),因为一个真心「怜悯人的」,是因着承认自己也是需要被「怜悯」的罪人,所以神也会按照怜悯的原则审判我们,那时「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

【雅二14】「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 14-26节的主题是「对人的行为反映信心」,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
    • A. 立论:信心必须有行为(14节);
    •  B. 例证:例举不帮助人的事实(15-17节);
    •   C. 辩论:没有行为的信心没有用(18-20节);
    •  B1. 引证:引用旧约的人物(21-25节);
    • A1. 结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26节)。
  • 「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10),这信心是蒙神所赐(弗二8)「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加五6),必定会产生顺服神旨意的行为,使人行事为人「与蒙的恩相称」(弗四1)。
  • 人若把自己的理性、情感、意志当作「信心」,只是头脑中的知识(19节;太十三20-21;约二23-25),并非信靠顺服,「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14节)?「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五10),所以,不能产生行为的假信心并不能救我们。

【雅二15】「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

【雅二16】「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雅二17】「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 「弟兄或是姊妹」(15节),指教会的肢体,也包括会堂里的犹太人。
  • 「平平安安地去吧」(15节),是犹太人散会时常说的话。「这有什么益处呢」(15节),指这些口惠而实不至的漂亮话不但对他人无益,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属灵的「益处」(14节),因为我们必须先照顾有缺乏的弟兄,神才会应允我们的求告(赛五十八7-9)。真正的彼此相爱不是「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18)。
  • 17节可译为「信心也是这样,若没有行为是死的」(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光有口里的安慰,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对人毫无益处(16节);同样,光有自称的信心,却不肯用相称的行为「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一27),对自己也没有益处。好行为不是得救的根据,而是重生的结果;行为是信心的果子,结不出果子的信心「就是死的」(17节),并不能使人得救(14节)。

【雅二18】「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

【雅二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雅二20】「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 「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18节),意思是「你自称的信心根本不真实,因为没有行为作证据」。「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18节),意思是「我的信心有行为作证据」。
  • 「神只有一位」(19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信仰宣言、每天必须诵读两次的「示马 Shema」(申六4)。这个真理「鬼魔也信,却是战惊」(19节),牠们甚至比十二门徒更认识基督(可一24;五7),但并不顺服神的权柄,所以对神怕得发抖。神所赐的信心不是知识上的相信,而是对神的信靠和顺服,必然会「生发仁爱」(加五6),产生与信心相称的行为。
  • 20节可译为「愚昧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没有用的吗」(新译本,英文ESV译本)。认为信心不必伴随行为的人,是「愚昧的人」,因为他们并不比鬼魔「信」得更好。

【雅二21】「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雅二22】「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雅二23】「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

【雅二24】「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雅二25】「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

  • 「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23节;创十五6),这个「因信称义」(罗四11)的事件发生在以撒出生之前。因此,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21节)的「因行为称义」(21节;创二十二1-18),是用行为来印证他的信心。
  • 22节可译为「你看,他的信心与行为是一致的,信心就因着行为得到完全了」(新译本)。「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17、20节),而亚伯拉罕的「信心与行为是一致的」(来十一7),被证明是真实的、有效的,所以「信心就因着行为得到完全了」。
  •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23节),指亚伯拉罕的行为,实现了使他得以称义的信心。「得称为神的朋友」(23节),引自代下二十7、赛四十一8,比喻亚伯拉罕与神的亲密关系。
  • 「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24节),亚伯拉罕因信被神算为义(23节),但这信若不能产生行为,那就是不信。在基督里,「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这种真信心能让人在环境的逼迫和压力下,仍然「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罗十9),
  •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25节),指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出于信心(来十一31)、保护了以色列人的两个探子(书二1-4)。她是因着信而愿意冒险(书二9-13)。

【雅二26】「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 并不是信心要靠行为补充,而是信心必然伴随行为,正如活人的身体里面必然有「灵魂」(26节),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若想进入神的国,只需要信心、只根据恩典(罗四5);但恩典不会让人懒惰,已经进入神国的人,必然会因着信心生发行为、回应恩典。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雅各书   信心   基督   亚伯拉罕   的人   信徒   外貌   按着   顺服   都是   二十   贫穷   使人   富足   益处   贫富   鬼魔   犹太   爱人   雅各   犹太教   弟兄   虚浮   奸淫   会堂   偏心   仁爱   是说   犹太人   割礼   以色列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