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7章讲解讲章背景
【撒上七1】「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
【撒上七2】「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
- 「基列·耶琳」(1节)的意思是「森林之城」,是基遍人的城邑(书九17;十五9)、也是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边界(书十八14)。基列·耶琳在从沿海平原经梭烈谷上到耶路撒冷的路上,已经进入犹大山地,海拔约720米,所以说基列·耶琳人「下来」(1节)。
- 「亚比拿达」(1节)可能是一位敬虔的利未人,所以并没有因为伯·示麦人的悲剧而为难(六19-21)。他有三个儿子:以利亚撒(1节)、乌撒和亚希约(撒下六3)。乌撒后来因触摸约柜而被神击杀(撒下六6-7)。
- 「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2节),大约有80年左右,至少包括:撒母耳作士师之前的20年(2节)、撒母耳作士师的12年(《犹大古史记》卷6第13章294节)、扫罗作王的40年(徒十三21)、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7年半(撒下二11)。到了大卫登基作王的时候,百姓甚至忘了约柜在哪里,大卫还需要到处打听约柜的下落(诗一百三十二6)。
- 一向爱出头的以法莲人,在这80年期间却从来没有要求把约柜迎回以法莲境内的示罗,或者接到以法莲山地的其它地方,而是任凭约柜留在犹大境内的基列·耶琳。因为他们所寻求的是满足自己需要的偶像,而不是专心跟从神。既然在亚弗之战中,神的约柜不再像传说中那么灵验(四10-11),那还有什么必要取回约柜呢?人若带着拜偶像的心思寻求神,就看不清神的工作,也听不进神的话语。
- 非利士人虽然惧怕神的约柜,但却不怕神的百姓。经过亚弗之战,他们已经看出以色列人失去了神的同在,也看透了百姓的属灵麻木,所以照样辖制他们,而百姓竟然「过了二十年」(2节)才向神痛哭。「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2节),原文是「以色列全家都向耶和华哭泣」(英文ESV译本),表明他们的哭泣就像士师时代一样,只是因为痛苦,而不是因为悔改。但神仍然让约柜回到以色列地,继续用祂「荣耀」(四22)呼唤百姓,给他们存留盼望:如果百姓肯真心回转归向神,神必然再次与百姓同在,让神的百姓能与神重新合一、重新得力。
- 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忍受痛苦的二十年,也是神耐心等候百姓呼求的二十年,为要施恩给他们(赛三十18);这「二十年」,是百姓继续活在愚昧中的二十年,也是神预备撒母耳的二十年,虽然人不肯主动回转,但神自己会兴起仆人来带领百姓回转。
【撒上七3】「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撒上七4】「以色列人就除掉诸巴力和亚斯她录,单单地事奉耶和华。」
- 「巴力 Baal」(4节)的意思是「主」,是古代中东许多民族所崇拜的雨暴与农作物之神,相当于财神。但各地的巴力神话版本又有许多不同,所以被称为「诸巴力」(4节),如「巴力·毘珥」(民二十五3)、「巴力·迦得」(书十一17)、「巴力·比利土」(士九4 )、「巴力·西卜」(王下一2 )。比较普遍的版本是:每年的雨季就是巴力战胜大水与海洋带来的雨水,旱季就是巴力被死亡与干旱之神摩特(Mot)杀害;而巴力的配偶亚纳特(Anath)把摩特打败之后,巴力又复活,重新带给大地雨水。迦南人认为,秋季的雨量与春季的作物发芽,都是因为巴力与其配偶交合所带来的繁殖力量。
- 「诸巴力」又是个双关语,意思是「众丈夫」、「众主人」,所以许多先知都用这个隐喻来责备以色列人的属灵淫乱(何二13、17;耶三20)。
- 在迦南版本的巴力神话中,「亚斯她录 Ashtaroth」(13节)或「亚舍拉 Asheroth」(三7)是巴力的配偶,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
- 在士师时代,百姓并不是第一次除掉偶像(十二10)。但他们除掉偶像,只是因为受不了仇敌的辖制,而不是因为看见了偶像的可憎,更不是因为「专心归向耶和华」(3节)。因此,他们虽然除掉了外面的偶像,「单单地事奉耶和华」(4节),里面却把利益和安全当成了新的偶像,渐渐代替了神的地位,以致最后看不见神保护的手,反而要求撒母耳像列国一样为他们立王(八5)。今天,世上的偶像比从前更多,我们关心什么,什么就可能在心中取代神的地位,甚至属灵的事物、事奉也可能成为偶像。因此,我们务要警醒、专心归向耶和华,否则,我们所关心的恩典也会成为偶像,在我们的心中代替赐恩典的神。
- 撒母耳提出的三个要求,也是教会和信徒属灵复兴的三个必要条件:
- 「把外邦的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3节):除掉里面和外面的偶像,不让任何人、事、物在心中代替神;
- 「专心归向耶和华」:不是为了解决难处而利用神,而是因为爱慕神、痛恨罪,认识了肉体和偶像的可怕,所以专心跟从神、顺服神,成为「属圣灵」(罗八9)的人;
- 「单单地事奉祂」(3节):也就是「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诫命,专靠祂,尽心尽性事奉祂」(书二十二5),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撒上七5】「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
【撒上七6】「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 「米斯巴」(6节)的意思是「守望台」,位于便雅悯境内(书十八26),离耶路撒冷北约13公里。以色列人曾在此聚集进攻便雅悯人(士二十)。
- 「打水浇」(6节)可能是象征认罪悔改的仪式,表示「倾心如水」(哀二19)。在士师时代,百姓并不是第一次认罪(十二10),但每一次神都用怜悯和忍耐一再地拯救他们(十二11)。「审判」(6节)指撒母耳正式开始做士师。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认为,撒母耳独自做士师12年,又与扫罗王一同治国18年(《犹太古史记卷6第13章294节》)。
【撒上七7】「非利士人听见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领就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听见,就惧怕非利士人。」
【撒上七8】「以色列人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撒上七9】「撒母耳就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与耶和华作全牲的燔祭,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
- 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立志与偶像断绝关系(6节),相当于宣布脱离非利士人四十年的辖制(士十三1),所以非利士人先发制人,主动「上来要攻击以色列人」(7节)。当我们要脱离世界辖制的时候,撒但也不会甘心,必然会给我们生活制造种种难处,主动来攻击我们;但我们可以放心(约十六33),因为那在我们里面作王的基督,已经胜过了世界。
- 撒母耳「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9节),燔祭牲只是「一只吃奶的羊羔」(9节),可能因为非利士人已经兵临城下,来不及找更大的祭物。出生八天的牲畜就可以当祭物(利二十二27)。
【撒上七10】「撒母耳正献燔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前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当日,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他们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撒上七11】「以色列人从米斯巴出来,追赶非利士人,击杀他们,直到伯·甲的下边。」
【撒上七12】「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 「正献燔祭的时候」(10节)原文时态是进行式,「非利士前来」(10节)原文时态是完成式,表明当撒母耳献祭的时候,非利士人已经近在咫尺。这次百姓是真心信靠神,即使危险迫在眉睫,他们还是耐心等待献祭完成。神是不会耽误事的神,燔祭刚刚献上,神的手就开始工作:「耶和华大发雷声,惊乱非利士人」(10节)。
- 「以便以谢」(12节)的意思是「帮助之石」,并不是亚弗附近的「以便以谢」(四1)。撒母耳「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12节),表示结束了上一个「以便以谢」的失败。第一个「以便以谢」,是百姓把约柜当作自己的帮助;第二个「以便以谢」,是百姓认识到约柜所代表的神才是真正的帮助。
【撒上七13】「从此,非利士人就被制伏,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撒母耳作士师的时候,耶和华的手攻击非利士人。」
【撒上七14】「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从以革伦直到迦特,都归以色列人了。属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从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时以色列人与亚摩利人和好。」
- 以便以谢之战,结束了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四十年的辖制(士十三1),使非利士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内」(13节),但要到大卫做王的时代才被完全征服。
- 「从以革伦直到迦特」(14节),是一条从北到南、长约8公里的分界线,西边是沿海平原,东边是示非拉丘陵。其中「以革伦」位于梭烈谷,「迦特」位于以拉谷,这两条山谷是非利士人进攻犹大山地的主要通道。示非拉地区被非利士人所夺取的城邑,现在都回到以色列人手中了。
- 「亚摩利人」(14节)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他们此时不再成为以色列人军事上的威胁。
【撒上七16】「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
【撒上七17】「随后回到拉玛,因为他的家在那里;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且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 「伯特利、吉甲、米斯巴、拉玛」(16-17节)都在便雅悯和以法莲境内,撒母耳巡行的范围是迦南地的中部。「拉玛」(17节)的祭坛,可能是代替示罗被毁的会幕。
- 神实在是怜悯人的软弱,祂并没有等到百姓彻底除掉心中的偶像,而是一旦百姓除掉了外面的偶像(4节),马上就赐下了拯救。神要继续使用撒母耳的一生,带领百姓除掉偶像,「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地事奉祂」(3节),预备大卫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