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第9章讲解讲章背景
【尼九1】「这月二十四日,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蒙灰尘。」
【尼九2】「以色列人(人:原文是种类)就与一切外邦人离绝,站着承认自己的罪恶和列祖的罪孽。」
【尼九3】「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华——他们神的律法书,又四分之一认罪,敬拜耶和华——他们的神。」
【尼九4】「耶书亚、巴尼、甲篾、示巴尼、布尼、示利比、巴尼、基拿尼站在利未人的台上,大声哀求耶和华——他们的神。」
【尼九5】「利未人耶书亚、甲篾、巴尼、哈沙尼、示利比、荷第雅、示巴尼、毗他希雅说:『你们要站起来称颂耶和华——你们的神,永世无尽。耶和华啊,祢荣耀之名是应当称颂的!超乎一切称颂和赞美。』」
- 「这月二十四日」(1节),是住棚节第八日严肃会(八18;利二十三36)之后两天。以斯拉在吹角节宣读律法(八2),住棚节七天教导律法(八18),使百姓对神的话语有了全面的认识。他们认真读经所结的果子,是「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蒙灰尘」(1节),在神面前「认罪」(3节)、「敬拜」(3节)、「哀求」(4节)、「称颂」(5节),并在神面前立约(38节)。今天,我们若只能从神的话语中找到安慰、鼓励、体恤或对别人的批评,却没有「身穿麻衣,头蒙灰尘」的扎心感觉,就不是对神话语的正确反应;只是表明我们还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用圣经解决人的问题,却不想明白、遵行神的旨意。
- 以色列人可以和外邦人一起守住棚节(申十六14),但此时他们所认的是神百姓的罪,所以「就与一切外邦人离绝,站着承认自己的罪恶和列祖的罪孽」(2节),表明自己愿意分别为圣,「与万民有分别」(利二十26)。
- 「那日的四分之一」(3节),大约是三个小时。三个小时的读经,引出了三个小时的认罪和敬拜,6-37节祷告的内容完全是按照圣经的顺序。虽然这些卑微的百姓只是波斯帝国的奴仆(36节),耶路撒冷也百废待兴、四面仇敌环伺,但他们在灵里所看见的神的荣耀,却使他们超越了地上短暂的荣辱兴衰,心思被提升到「天上的天」(6节),眼界被开阔到「永世无尽」(5节)。
- 「利未人的台上」(4节),原文是单数,可能指以斯拉宣读律法书的木台(八4)。
- 百姓在神面前「刻苦己心」(利二十三27),本来是七月十日赎罪日的事,但那时百姓还不够认识律法。百姓在七月一日吹角节听到律法书以后的「悲哀哭泣」(八9),很可能只是肉体情绪的宣泄,并不是真正的认罪悔改。所以尼希米和以斯拉要求他们「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八11),而要「大大快乐」(八12)、享用恩典。在七月十五日住棚节期间,「众人守节七日」(八18),天天接受神话语的光照,才真正明白了神恢复的心意。所以他们不但没有停留在圣殿和城墙的重建上,也没有停留在「按律法而行」(拉十3)上,而是进入更深的恢复——「承认自己的罪恶和列祖的罪孽」(2节)、立志脱离自己的肉体(38节)。这样的「认罪」才是真实、彻底的,这样的重建才是神「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亚一16)的目的。
- 今天,我们很容易被热泪盈眶的感情冲动迷惑,教会很容易被兴奋煽情的布道方法吸引,以为一时的「悲哀哭泣」就是圣灵的感动,却忽略了「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结果造成许多没有重生得救,却安于现状、自欺欺人的挂名信徒。真正的认罪悔改,绝不是建立在人的肉体情绪上,而是建立在神话语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圣灵的光照之下;而真正的「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一定会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谨慎试验(约壹四1),也一定让我们「厌恶自己」(伯四十二6;结二十43)、拒绝自己(太十六24),「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加五24)。
【尼九6】「『祢,惟独祢是耶和华!祢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海和海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祢所保存的。天军也都敬拜祢。」
【尼九7】「祢是耶和华神,曾拣选亚伯兰,领他出迦勒底的吾珥,给他改名叫亚伯拉罕。」
【尼九8】「祢见他在祢面前心里诚实,就与他立约,应许把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革迦撒人之地赐给他的后裔,且应验了祢的话,因为祢是公义的。」
- 6-9节,是从神的创造大工说到向亚伯拉罕的应许,引自《创世记》和《出埃及记》。
- 「天上的天」(6节),是用复数的形式来表达「最高级」,也就是「最高的天」。
- 「诚实」(8节),原文是「确认、忠心」,指亚伯拉罕的信心。
- 「惟独祢是耶和华」(6节),这是属神的百姓最重要的信仰宣告(申六4;出二十3)。我们所信的独一真神,是创造的神(6节)、也是护理的神(6节),是拣选的神(7节)、也是立约的神(8、13-14节),是救赎的神(9节)、也是审判的神(10节),是供应的神(15节)、也是管教的神(27节)。在波斯帝国多神主义的环境里,回转的百姓首先宣告「惟独祢是耶和华」,从重新认识神的所是、所作开始,承认人的「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领会神的应许和救赎,进入里面更深的恢复。
- 6-37节的祷告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
- A. 神赐下应许(6-8节);
- B. 神领百姓出埃及,脱离了世界的辖制(9-12节)
- C. 神借着摩西赐给百姓律法(13-15节);
- D. 百姓行事狂傲,神却乐意饶恕(16-18节);
- E. 神信守应许,使百姓属灵和物质都一无所缺(19-21节);
- E1. 神信守应许,使百姓得了应许之地各样美物(22-25节);
- D1. 百姓行事狂傲,神却不断拯救(26-29节);
- C1. 神借众先知劝戒百姓回转(29-31节);
- B1. 百姓不肯顺服神,落入了世界的辖制(32-35节);
- A1. 百姓在应许之地作了奴仆(36-37节)。
【尼九9】「『祢曾看见我们列祖在埃及所受的困苦,垂听他们在红海边的哀求,」
【尼九10】「就施行神迹奇事在法老和他一切臣仆,并他国中的众民身上。祢也得了名声,正如今日一样,因为祢知道他们向我们列祖行事狂傲。」
【尼九11】「祢又在我们列祖面前把海分开,使他们在海中行走干地,将追赶他们的人抛在深海,如石头抛在大水中;」
【尼九12】「并且白昼用云柱引导他们,黑夜用火柱照亮他们当行的路。」
【尼九13】「祢也降临在西奈山,从天上与他们说话,赐给他们正直的典章、真实的律法、美好的条例与诫命,」
【尼九14】「又使他们知道祢的安息圣日,并借祢仆人摩西传给他们诫命、条例、律法。」
【尼九15】「从天上赐下粮食充他们的饥,从磐石使水流出解他们的渴,又吩咐他们进去得祢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 9-15节,是从出埃及说到旷野飘流,引自《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
- 神「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15节),是神应许赐给百姓的产业(出六8),但主权却是属于神的;所以律法规定「地不可永卖」(利二十五23),因为百姓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二十五23)。同样,世上的强权,无论是亚述、巴比伦还是波斯,也都是应许之地的匆匆过客。因此,无论百姓被分散到何方,都有回归的盼望,因为地的主人是神,祂早已应许「你被赶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华——你的神也必从那里将你招聚回来。耶和华——你的神必领你进入你列祖所得的地,使你可以得着」(申三十4-5)。
【尼九16】「『但我们的列祖行事狂傲,硬着颈项不听从祢的诫命;」
【尼九17】「不肯顺从,也不记念祢在他们中间所行的奇事,竟硬着颈项,居心背逆,自立首领,要回他们为奴之地。但祢是乐意饶恕人,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慈爱的神,并不丢弃他们。」
【尼九18】「他们虽然铸了一只牛犊,彼此说“这是领你出埃及的神”,因而大大惹动祢的怒气;」
【尼九19】「祢还是大施怜悯,在旷野不丢弃他们。白昼,云柱不离开他们,仍引导他们行路;黑夜,火柱也不离开他们,仍照亮他们当行的路。」
【尼九20】「祢也赐下祢良善的灵教训他们;未尝不赐吗哪使他们糊口,并赐水解他们的渴。」
【尼九21】「在旷野四十年,祢养育他们,他们就一无所缺: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
【尼九22】「并且祢将列国之地照分赐给他们,他们就得了西宏之地、希实本王之地,和巴珊王噩之地。」
【尼九23】「祢也使他们的子孙多如天上的星,带他们到祢所应许他们列祖进入得为业之地。」
【尼九24】「这样,他们进去得了那地,祢在他们面前制伏那地的居民,就是迦南人;将迦南人和其君王,并那地的居民,都交在他们手里,让他们任意而待。」
【尼九25】「他们得了坚固的城邑、肥美的地土、充满各样美物的房屋、凿成的水井、葡萄园、橄榄园,并许多果木树。他们就吃而得饱,身体肥胖,因祢的大恩,心中快乐。」
- 16-25节,是从旷野飘流说到进入迦南,引自《民数记》、《申命记》和《约书亚记》。
- 「硬着颈项」(16节),是形容人桀骜不驯,如同牲畜不听主人的使唤。从百姓在西奈山敬拜金牛犊开始,这个词就被神用来描述以色列人的不信和悖逆(出三十二29;三十三3、5)。
- 「吃而得饱,身体肥胖」(25节),是引自摩西的警告(申三十一20),预示百姓很快就会忘恩负义、背弃圣约。
- 这个祷告首先承认了人的「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不但承认列祖「行事狂傲,硬着颈项」(16节)、「不肯顺从」(17节)、「居心背逆」(17节),也承认「我们所做的是邪恶」(33节)。这个祷告也承认神「是乐意饶恕人,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慈爱的神,并不丢弃他们」(17节),虽然人已经「全然败坏」,但信实守约的神不但满足百姓灵里最深的需要(20节),而且让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缺」(21节)。
- 人犯罪的实际,就是想「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用人造的偶像来代替神,用人的主意来代替神的法则。金牛犊是百姓犯罪的高峰(18节),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断重蹈覆辙。但信实守约的「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十一19),「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百零三14),祂的救赎计划绝不会建立在人不可靠的敬虔和努力上,而是祂「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王上八24)。所以无论百姓怎样堕落、悖逆、健忘、负恩,神「还是大施怜悯,在旷野不丢弃他们」(19节),把百姓带往祂救赎计划中的安息之地。因此,这样一帮不知感恩的百姓,最后竟然还能进入他们不配的「得为业之地」(23节),里面「充满各样美物」(25节),这正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
【尼九26】「『然而,他们不顺从,竟背叛祢,将祢的律法丢在背后,杀害那劝他们归向祢的众先知,大大惹动祢的怒气。」
【尼九27】「所以祢将他们交在敌人的手中,磨难他们。他们遭难的时候哀求祢,祢就从天上垂听,照祢的大怜悯赐给他们拯救者,救他们脱离敌人的手。」
【尼九28】「但他们得平安之后,又在祢面前行恶,所以祢丢弃他们在仇敌的手中,使仇敌辖制他们。然而他们转回哀求祢,祢仍从天上垂听,屡次照祢的怜悯拯救他们。」
【尼九29】「又警戒他们,要使他们归服祢的律法。他们却行事狂傲,不听从祢的诫命,干犯祢的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扭转肩头,硬着颈项,不肯听从。」
【尼九30】「但祢多年宽容他们,又用祢的灵借众先知劝戒他们,他们仍不听从,所以祢将他们交在列国之民的手中。」
【尼九31】「然而祢大发怜悯,不全然灭绝他们,也不丢弃他们;因为祢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
- 26-31节,是从士师时代一直说到北国灭亡之前,引自《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
- 「祢多年宽容他们」(30节),指神宽容北国二百多年,北国所有的王都是悖逆神的;神也宽容南国三百多年,南国诸王中也有许多敬拜偶像的。
- 「祢将他们交在列国之民的手中」(30节),指神先是允许亚述掳走了北国,后来又允许巴比伦掳走了南国。
- 埃及人「行事狂傲」(10节),结果受到审判;百姓并不比埃及人更好,也是「行事狂傲」(16、29节),但神却「多年宽容他们」(30节),还是没有放弃管教和挽回。因为,若不是神的拣选,全世界就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得救,「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弗二28)。
- 这段祷告用了两个「然而」(26、31节)和两个「但」(28、30节),凸显出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赛五十五9)。一方面,无论神怎样施恩怜悯,「然而」(26节)百姓还是背叛神、弃绝律法,杀害劝他们归向神的众先知(26节);无论有多少惨痛的前车之鉴,「但」(28节)百姓还是无法脱离「犯罪、管教、哀求、拯救、继续犯罪」的循环(27-30节)。另一方面,无论亚当的后裔怎样可恶、可恨、可怜,「但」(30节)神还是「多年宽容他们」(30节);无论人怎样不肯听从神,「然而」(31节)神还是「大发怜悯,不全然灭绝他们,也不丢弃他们」(31节)。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31节),祂允许选民不断经历失败,又不断用管教来挽回他们,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亚当的后裔实在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即使有短暂的回转、敬虔,却连几代、几十年都没有办法维持,怎么可能活在「永世无尽」(5节)的天国里呢?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
【尼九32】「『我们的神啊,祢是至大、至能、至可畏、守约施慈爱的神。我们的君王、首领、祭司、先知、列祖,和祢的众民,从亚述列王的时候直到今日所遭遇的苦难,现在求祢不要以为小。」
【尼九33】「在一切临到我们的事上,祢却是公义的;因祢所行的是诚实,我们所做的是邪恶。」
【尼九34】「我们的君王、首领、祭司、列祖都不遵守祢的律法,不听从祢的诫命和祢警戒他们的话。」
【尼九35】「他们在本国里沾祢大恩的时候,在祢所赐给他们这广大肥美之地上不事奉祢,也不转离他们的恶行。」
【尼九36】「我们现今作了奴仆;至于祢所赐给我们列祖享受其上的土产,并美物之地,看哪,我们在这地上作了奴仆!」
【尼九37】「这地许多出产归了列王,就是祢因我们的罪所派辖制我们的。他们任意辖制我们的身体和牲畜,我们遭了大难。』」
- 32-37节,是从北国灭亡一直说到百姓现在的光景,引自《列王纪》。
- 「亚述列王的时候」(32节),指北国灭亡前后的历史。
- 「求祢不要以为小」(32节),意思是求神怜悯、重视。
- 「许多出产归了列王」(37节),包括向亚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进贡和纳税。
- 「任意辖制我们的身体」(37节),指为列王服役。
- 「我们在这地上作了奴仆」(36节),指神从埃及救赎得自由的百姓,却在神赐的应许之地「作了奴仆」,被外邦列王辖制。这不是诉苦、也不是自怜,而是认罪,因为他们心里明亮,知道外邦列王都是神「因我们的罪所派辖制我们的」(37节)。因此,虽然圣殿和城墙都已经重建,但百姓并没有以为满足,因为他们仍在「苦难」(32节)之中、「遭了大难」(37节),神荣耀的见证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他们决定在神面前立约(38节),立志让神的见证得着真实的彰显。
- 圣经中的救恩历史,使百姓里面有了更深的恢复:他们不但重新认识了神,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不但承认神始终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31节),也毫无保留地承认「在一切临到我们的事上,祢却是公义的;因祢所行的是诚实,我们所做的是邪恶」(33节)。因着神话语的光照,百姓没有找出种种借口,把责任推到犯罪者的身上,而是真实地认罪悔改、彻底拒绝自己。因此,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和犯罪的列祖分开,而是承认「我们所做的是邪恶」(33节),承认自己也会和列祖一样犯罪。
- 今天,我们的认罪常常只顾自己,以为其他肢体、教会和时代的罪,不但与我们无关,而且是我们批评的对象。但在神的眼中,我们都是亚当的后裔,别人的罪、历史上的罪,只要环境一来,我们也会重蹈覆辙。因此,我们不但要为自己个别的罪行认罪,也要为我们共同的罪性认罪。神让我们看到肢体的软弱和历史的失败,不是让我们指指点点、自以为义,而是让我们看到自己也是一样的罪人,也会陷入一样的软弱失败,因此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前四7),随时寻求神保守和赦免:「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8-9)。
【尼九38】「因这一切的事,我们立确实的约,写在册上。我们的首领、利未人,和祭司都签了名。」
- 第38节中的「确实的约 אֲמָנָה/am·ä·nä’」,原文只在《尼希米记》里用过两次(九38;十一23)。这个词的意思是「信心、确信、一定」,字根就是第8节中亚伯拉罕的「诚实 אָמַן/ä·man’」,两个词读音、意义都相似。这个特殊的用法提醒读者,百姓在神面前「立确实的约」(38节),乃是效法亚伯拉罕「心里诚实」(8节)的信心;因为「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三7),「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加三9)。
- 「签了名」(38节),原文是「盖了章」,表示使立约文件生效。认罪悔改并不能代替顺服,顺服也不能代替认罪悔改;但真实的认罪悔改,一定会带出顺服。因此,百姓认罪悔改的结果,是在神面前立约,表明顺服律法的心志。这是一群从失败中走出来的百姓,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透彻地领会到:若要完全恢复神见证人的地位,不在应许之地继续作奴仆(36节),就要绝对地顺服神的权柄。
- 正如人的失败并不能在神的应许之上减少什么,人的立约也不能在神的救恩之外加添什么,但却能保守自己在恩典中的地位。同样,每一个得着白白救恩的新约信徒,虽然「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但若连「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提后三12)的心志都没有,就不可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