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尼希米记第8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尼八1】「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借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 犹太历的「七月」(1节)始于阳历的九、十月间。此时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收完了葡萄和橄榄,很快就要降下秋雨、开始新一年的农作。这也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个月分:七月初一是吹角节(利二十三24),七月初十是赎罪日(利二十三27),七月十五日开始是七天的住棚节(利二十三34)。这个月也是第一批回归的百姓在耶路撒冷筑坛献祭的时候(拉三1-6),是神恢复圣城的开始。
  • 「水门」(1节)是通往耶路撒冷东边基训泉的城门,城门前的广场可以容纳聚集的人数比圣殿更多。
  • 「请」(1节)的原文是复数,表明是百姓集体、主动「请文士以斯拉」来诵读律法。
  • 「耶和华借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1节),指摩西五经。以斯拉并不是某些现代批判学者所臆想的律法书的修改者或编纂者,他的事奉只是「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2节)。
  • 虽然城墙在六月二十五日已经建好(六15),看守的工作安排好了(七1-3),家谱也找到了(七5),但尼希米并不以为大功告成。因为「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三7);只让被家谱印证的亚伯拉罕子孙住进耶路撒冷城,还不是神心意中的恢复。
  • 我们事奉的时间长了,就很容易被工作捆绑,以致「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二4):不是用工作的热心和对人的关心,代替了向着神的爱心;就是用工作的结果和人的需要,代替了神的呼召。尼希米所蒙召的事奉是重建圣城,但他的眼目却没有停留在城墙和工作上,而是定睛在神恢复圣城的心意上。因此,他并没有急着「行告成之礼」(十二27),而是「到了七月」(1节;拉三1),就像第一批回归的百姓首先献祭那样,首先宣读律法,让神的话语把百姓带进更深的恢复,让神的权柄和荣耀丰丰富富地充满耶路撒冷,让「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加三9)。

【尼八2】「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

【尼八3】「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

  • 「七月初一日」(2节)是吹角节(利二十三23-25)。百姓回归之后,吹角节成为犹太人的新年(Rosh Hashanah)。
  • 「从清早到晌午」(3节),读律法和听律法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同站立,百姓认真「侧耳而听」(3节)了大约五个小时。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寄放在主日学,而是让「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3节)都一起聆听神的话语。孩子只要能听懂人的话,就能听懂神的话,所以圣经要求父母殷勤教训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7)。
  • 当第一批回归的百姓开始重建之前,「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拉三6)。现在,圣殿和城墙的重建已经完成,以斯拉再次从「七月初一日」开始宣读「律法书」(2节),带领百姓在神面前立约(九38),把自己献为活祭。

【尼八4】「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的右边;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的左边。」

【尼八5】「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

【尼八6】「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神;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

【尼八7】「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尼八8】「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 4-5节原文三次使用了「站」这个字。「站」原文也被译为「侍立」(撒上十六21)、「事奉」(王下五16),不是随随便便地站着,而是仆人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主人面前、随时接受命令(创十八8;代下二十九11)。
  • 「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7节),原文是「百姓都在自己站的地方」。「站的地方」原文又被译为「地位」(代下三十四31)。
  • 以斯拉站着读、百姓站着听(5节),表示对神话语的尊重(王上八14、22)。神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二30)。每个教会都应当反省,我们诵读圣经的态度,有没有适合地表明了对神的尊重?每个信徒都应当反省,我们在神的话语面前,是不是站对了地位?
  • 「举手」(6节)是以色列人祷告的姿势。
  • 当年所罗门献殿的时候,「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代下五13),神迹奇事使会众目瞪口呆。此时只有一个「木台」(4节)、一卷「律法书」(8节),但这一天却成了百姓人生的转折点。当经书打开的时候,会众都站立、敬拜(5、6节),这本书的内容,使他们从此成为律法的百姓(9节)。
  • 真正的属灵恢复既不倚靠神迹奇事,也不倚靠医病赶鬼,而是单单倚靠宣讲圣道,「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8节)。今天许多流行的「复兴」技巧,却只是把神的话语当作点缀或支持,不是靠着满足肉体的感觉、好奇或需要,就是靠着人的煽情、故事或学问,虽然能一时吸引、感动许多群众,但却淹没、扭曲了神的话语。这「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太七26),虽然一时热闹兴旺,却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试验。

【尼八9】「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日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

【尼八10】「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

【尼八11】「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说:『今日是圣日;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

【尼八12】「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

  • 「神的圣日」(9节),指「耶和华的节期」(利二十三2)吹角节(利二十三23-25)。神吩咐在吹角节「吹角作纪念」(利二十三24),预表神将重新召聚百姓:「当那日,必大发角声,在亚述地将要灭亡的,并在埃及地被赶散的,都要来,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圣山上敬拜耶和华」(赛二十七13)。当基督再来的时候,那时也「有神的号吹响」(帖前四16),「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二十四31)。
  • 吹角节的角声,是神降临西奈山、赐下律法的记号(出十九13、16)。这里三次强调「圣日」(9、10、11节),表明以斯拉所宣读的律法书,就像吹角节的角声,提醒百姓立约之民的身分。
  • 在吹角节的角声和律法的诵读声中,百姓被神的话语光照,认识了自己的愚昧、亏欠和亏损,所以「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9节)。但是,「忧愁」(10节)也很容易变成自怜,成为撒但捆绑人的锁链。所以神不要百姓停留在「悲哀哭泣」(9节)里,吹角节的角声是宣告救赎和恢复,而不是定罪和捆绑;不但要涂抹过犯,而且要加上「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10节)。神对教会的复兴,就是要让我们脱离忧愁和自怜,「大大快乐」(12节),继续奔跑「当跑的路」(提后四7)。
  • 众民因亏欠律法而忧愁(9节),也因明白律法而喜乐(10节)。人常常以为,顺服会带来捆绑,认罪会导致压抑;事实恰好相反,只有明白了神的话语,接受了神的权柄,人才可能得着释放,自由地以神为乐。「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七10),但「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林后七10),所以悔改的信徒「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10节)。

【尼八13】「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

【尼八14】「他们见律法上写着,耶和华借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住棚,」

【尼八15】「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你们当上山,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

【尼八16】「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或神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

【尼八17】「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

【尼八18】「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

  • 住棚节从七月十五日开始(利二十三33-43),是一年农作结束的时候。古代以色列人从初熟节到五旬节收割庄稼,五旬节之后收取葡萄,收完葡萄以后庆祝住棚节。住棚节预表与神同在(利二十三43)和进入国度的欢乐(利二十三40),是「众人大大喜乐」(17节)的日子。
  • 在所罗门(代下七8;八13)和所罗巴伯的时代(拉三4),百姓都守过住棚节。「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17节),可能指这是第一次「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15节),全会众都「住在棚里」(17节),领会「在七月节住棚」(14节)的实意。
  • 住棚节是纪念第一次出埃及(利二十三43),而重建城墙之后的这个住棚节,是纪念第二次出埃及(赛四十三14-17;四十八20-21)。律法规定,「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申三十一10),百姓要宣读律法(申三十一11-13)。「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书」(18节),相当于宣告安息年。过去,神在旷野里与住棚的百姓同在:「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二十三43);将来,神也要与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同在:「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亚二24-25)。此时,虽然耶路撒冷还像旷野中的棚子一样荒凉,但「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十一2),必将经历「在七月节住棚」的喜乐和安息。
  • 一旦神使我们的灵魂苏醒(诗二十三3),人的心里明亮了,就会被神的道深深吸引,越经历神的话语,就越渴慕更多的话语。所以以斯拉宣读律法书之后,「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13节)。而他们「留心听」的结果,带出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是住棚节的行动。今天,真正经历了神的人,也不会把读经当作乏味的任务,而会品尝到神的话语「比蜜更甜」(诗一百一十九103),体会到神的话语「胜于金子,更胜于精金」(诗一百一十九127)。神的话语「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一百一十九105),不只是教人智慧,也不只是教人行善,而会一路把我们领进与神同在、「大大喜乐」的住棚节里,真正「进入那安息」(来四10)。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尼希米记   法书   耶路撒冷   耶和华   百姓   犹太人   文士   自己的   二十三   的人   橄榄树   话语   会众   喜乐   摩西   犹太   站在   以色列人   巴比伦   忧愁   棚子   亚伯拉罕   枝子   棕树   番石榴   宽阔   埃及   水门   羊角   城墙   祭司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