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何西阿书第9章讲解讲章背景

来自:圣经综合解读
相关章:
转至节:

【何九1】「以色列啊,不要像外邦人欢喜快乐;因为你行邪淫离弃你的神,在各谷场上如妓女喜爱赏赐。」

【何九2】「谷场和酒榨都不够以色列人使用;新酒也必缺乏。」

  • 1-9节的背景,可能是秋天的住棚节。住棚节是「耶和华的节期」(5节;利二十三34-43),以色列人要在神面前「欢乐七日」(利二十三40),感谢神赐下丰收,纪念在旷野住帐棚的日子。但现在,北国的百姓却像外邦人一样狂欢庆祝,聚集在打谷场宴乐、淫乱,把神所赐的丰收当作偶像的「赏赐」(1节),当作「各谷场上」出没的妓女卖淫所得的可怜酬劳。因此,先知在这狂欢的日子发出了严厉的警告。
  • 「谷场和酒榨都不够以色列人使用」(2节),原文是「谷场和酒榨都不够喂养他们」(英文ESV、NASB、KJV译本)。北国已经危在旦夕,百姓却盲目乐观地以为,「谷场和酒榨」上的丰富证明他们是蒙神祝福的。但先知却宣告审判即将到来,「谷场和酒榨」所产出的粮食和酒将不够喂养他们,悖逆的百姓难逃被掳的结局(3-6节)。今天,许多远离神的信徒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已经到了被神「弃绝」(17节)的边缘,却还以为自己万事如意、蒙神祝福,可以今生作财主、来世作拉撒路(路十六19-31)。

【何九3】「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何九4】「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即便奠酒也不蒙悦纳。他们的祭物必如居丧者的食物,凡吃的必被玷污;因他们的食物只为自己的口腹,必不奉入耶和华的殿。」

【何九5】「在大会的日子,到耶和华的节期,你们怎样行呢?」

【何九6】「看哪,他们逃避灾难;埃及人必收殓他们的尸首,摩弗人必葬埋他们的骸骨。他们用银子做的美物上必长蒺藜;他们的帐棚中必生荆棘。」

  • 「耶和华的地」(3节),指神领出埃及的百姓进入的迦南美地。神是迦南地的主人,百姓只是寄居的客旅;他们若违背圣约,理当被主人赶出去,「归回埃及」(3节;八13;申二十八68),回到当初的为奴之地。
  • 百姓被掳之后,很难再遵守律法中关于食物的条例(申十四3-21),所以只能「吃不洁净的食物」(3节)。
  • 百姓被掳之后,「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4节),因为不洁净的人不可献祭。根据律法,人若死在帐棚里,「凡进那帐棚的和一切在帐棚里的,都必七天不洁净」(民十九14)。百姓被掳到拜偶像的亚述,就是住在灵性死亡之地,他们的食物相当于「居丧者的食物」(4节),「只为自己的口腹」(4节),不能用来献祭,「即使奠酒也不蒙悦纳」(4节)。既然不能献祭,百姓就不能再守「大会的日子」和「耶和华的节期」(5节),无法再用虚假的宗教活动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背离。
  • 「摩弗」(6节)就是埃及尼罗河畔的古城孟斐斯,是当时埃及的政治与宗教中心,有许多墓地。以色列人「逃避灾难」(6节),即使逃到埃及,结果也只是葬在外邦人的坟墓里,不能像约瑟将尸体运回应许之地(创五十25)。而他们现在所看重的一切美物与财产,最终都将长满「蒺藜、荆棘」(6节),无人问津、成为粪土(腓三8)。
  • 「用银子做的美物」(6节),可能指偶像(二8;八4;十三2)。

【何九7】「以色列人必知道降罚的日子临近,报应的时候来到。民说:作先知的是愚昧;受灵感的是狂妄,皆因他们多多作孽,大怀怨恨。」

【何九8】「以法莲曾作我神守望的;至于先知,在他一切的道上作为捕鸟人的网罗,在他神的家中怀怨恨。」

【何九9】「以法莲深深地败坏,如在基比亚的日子一样。耶和华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

  • 「以色列人必知道」(7节),可译为「以色列人应当知道」(英文ESV、KJV译本)。既然百姓说「我们以色列认识祢了」(八2),先知就用讽刺的语气指出:认识神的「以色列人应当知道降罚的日子临近,报应的时候来到」。
  • 在百姓狂欢的日子,先知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但百姓的反应却不是悔改,而是辱骂「作先知的是愚昧;受灵感的是狂妄」(7节),还想陷害先知(8节)。百姓如此顽梗,「皆因他们多多作孽,大怀怨恨」(7节),所以讳疾忌医。今天,有些信徒只喜欢励志、安慰的信息,给他们的「属灵狂欢」助兴,不喜欢被「降罚」(7节)和「报应」(7节)的信息惊醒,也是因为他们不肯直面自己的罪。
  • 第8节可译为「先知是与我神同做以法莲守望的;但捕鸟人的网罗在他一切的道上,在他神的家中只有敌意」(英文ESV、NASB、NIV译本)。先知驳斥辱骂自己的百姓,指出自己是「守望的」(8节;耶六17 、 结三17),但百姓却不知好歹,对为他们守望的人充满了敌意。
  • 「基比亚的日子」(9节),指士师时代基比亚匪徒奸杀利未人之妾(士十九22-25), 「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士十九30),结果导致便雅悯支派几乎全部灭绝(士二十一3)。因此,「基比亚的日子」不但是谴责百姓的败坏,也是暗示北国的命运将像便雅悯支派一样近乎灭绝(11-13节)。
  • 既然北国已经「深深地败坏」(9节),并且不肯悔改,神就再次宣告「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9节;八14),也再次宣告百姓必「归回埃及」(3节;八14)。这两句话就像墓志铭,把百姓狂欢的场面变成了庆祝自己死亡的丧礼。

【何九10】「主说:我遇见以色列如葡萄在旷野;我看见你们的列祖如无花果树上春季初熟的果子。他们却来到巴力·毗珥专拜那可羞耻的,就成为可憎恶的,与他们所爱的一样。」

【何九11】「至于以法莲人,他们的荣耀必如鸟飞去,必不生产,不怀胎,不成孕。」

【何九12】「纵然养大儿女,我却必使他们丧子,甚至不留一个。我离弃他们,他们就有祸了。」

【何九13】「我看以法莲如推罗栽于美地。以法莲却要将自己的儿女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

  • 10-17节的语气与1-9节相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再有喧闹的狂欢、严厉的警告和刺耳的争吵,而是先知在安静中与神交通:首先是神说话(10-13节),然后是先知回应(14节);接着神再次说话(15-16节),最后是先知得出结论(17节)。
  • 葡萄在缺水的旷野很难生长,但旷野中的葡萄却非常甜,「葡萄在旷野」(10节)比喻惊喜。无花果要到夏天才能成熟,「无花果树上春季初熟的果子」(10节)也是比喻惊喜。这两个比喻都代表神在旷野选召以色列人时,对他们的喜爱。
  • 「巴力·毗珥」(10节)位于约旦河东的摩押平原,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前在什亭扎营,百姓与摩押女子行淫、敬拜偶像巴力·毗珥,结果「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民二十五9)。「可羞耻的」(10节)代指巴力。从神在旷野选召百姓后不久,百姓就开始移情别恋,「与巴力·毗珥连合」(民二十五3),自己也「成为可憎恶的,与他们所爱的一样」(10节),一直延续到七百年后的何西阿时代。
  • 北国以色列的「荣耀」(11节),指耶罗波安二世时代的繁荣,这些都要「如鸟飞去」(11节)。因为他们敬拜迦南的生育女神亚舍拉,结果却离开了真正的生命泉源,以致「不生产,不怀胎,不成孕」(11节)。
  • 「离弃他们」(12节)原文是「离开他们」。神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众多,「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二十二17),但北国以色列既然「丢弃福分」(八3),神不得不离开他们,任凭「他们丧子,甚至不留一个」(12节)。当人离开神的时候,神还可以给人回转的机会;但是当神离开人的时侯,等待人的只有审判,「他们就有祸了」(12节)。
  • 「我看以法莲如推罗栽于美地」(13节),可译为「在我看,以法莲如棕树栽于美地」(英文ESV译本),比喻神一直恩待北国;正如「以法莲」(13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将收获双倍的果子」,雅各也祝福「约瑟是多结果子的树枝」(创四十九22)。虽然神给了北国两百年回转的机会,但「以法莲却要将自己的儿女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13节),完全是自作自受、不死不休。
  • 在本章中,神把自己比作寻找葡萄、无花果(10节)和栽树(13、16节)的农夫。

【何九14】「耶和华啊,求祢加给他们——加什么呢?要使他们胎坠乳干。」

  • 本节是先知对神的回应。他最初祷告「求祢加给他们」(14节),好像还想求神再给百姓一次机会;但他的祷告却遇到了障碍:「加什么呢」(14节)?神的一番话有如丈夫回忆初恋的美好(10节),而妻子不但与情夫联合(10节),还要「将自己的儿女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13节),自断希望,再多的机会也是于事无补。所以深有体会的先知(一1-二13)改变了他的祷告,顺服神公义的审判(11-12节),求神「使他们胎坠乳干」(14节)。因为他知道,在神毫不妥协的审判背后,还有坚定不移的爱永存(二14-23)。
  • 今天,有些人批评神的审判过于严苛,他们应当反省10-14节、体验先知何西阿与歌蔑的婚姻。神的爱坚定不移,神的审判也毫不妥协;祂的审判乃是基于爱,并不是有情人所希望的,而是无情者自己招致的。信徒若和北国百姓一样玩弄爱情,轻率地辜负神的爱,就像歌蔑对待何西阿,乃是对公义的嘲弄,必将招致可怕的审判。

【何九15】「耶和华说: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吉甲;我在那里憎恶他们。因他们所行的恶,我必从我地上赶出他们去,不再怜爱他们;他们的首领都是悖逆的。」

【何九16】「以法莲受责罚,根本枯干,必不能结果,即或生产,我必杀他们所生的爱子。」

  • 先知回应之后(14节),神第二次说话(15-16节)。第一次是从「旷野」(10节)和「巴力·毗珥」(10节)谈起,这次是从「吉甲」(15节)谈起。
  • 百姓在「吉甲」拥立扫罗作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撒上十一15),以色列王「一切的恶事」(15节)、漫长的失败史是从吉甲开始的(撒上十五10-19),这里也成为北国敬拜偶像的地方(十二11)。神从「吉甲」开始「憎恶他们」(15节),因为「他们的首领都是悖逆的」(15节),从扫罗王一直到先知何西阿的时代,并无实质的改变。
  • 「我地上」(15节)原文是「我的家」。神宣告:「我必从我地上赶出他们去,不再怜爱他们」(15节),暗示以色列将像不忠的淫妇被赶出夫家,不再蒙丈夫「怜爱」。过去,神把败坏的迦南人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申九4);现在,神把和迦南人一样败坏的以色列人赶出去,也是因为他们的败坏(王下十七7-18)。
  • 「以法莲」(16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将收获双倍的果子」。北国本来被神「栽于美地」(13节),但现在却像一棵根部受伤的树,「根本枯干,必不能结果」(16节)。先知何西阿使用「以法莲」这个名字的双关含义,既用来指必来的审判(16节),又用来指将来的恢复(十四8)。

【何九17】「我的神必弃绝他们,因为他们不听从祂;他们也必飘流在列国中。」

  • 本节是先知何西阿与神交通之后作出的结论:早在七百年前,摩西已经在律法中警告百姓,如果他们离开神,命运将是「分散在万民中」(申二十八64)。现在,审判的时候到了,百姓既然离弃神(1节;七13),「求告埃及,投奔亚述」(七11),就要飘流在他们所向往、所仿效的外邦人的地方(1节),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 北国已经离弃了神(1节),所以先知强调「我的神必弃绝他们」(17节),与败坏的百姓分别开来,表示离弃神的北国已经丧失了神百姓的资格。
  • 神最初是宣告「弃掉」(四6)祭司,现在宣告「弃绝」百姓,正如当年神借着先知撒母耳在吉甲宣告:「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必厌弃你作王」(撒上十五23)。当年扫罗被神「厌弃」,是因为不肯「听从祂的话」(撒上十五22);现在百姓遭神「弃绝」,也是「因为他们不听从祂」(17节)。
  • 神「不再怜爱他们」(15节)、「弃绝他们」,这是对人类最可怕的审判。离开了神的爱,人类是绝望的,无论文明怎样发展,人的罪性和社会顽疾都无法改变;相反,人类的科技越发达,犯罪的能力也越大,最终必将自我毁灭。但是,先知的信息并没有到此为止,因为人的失败并不能使神的拣选落空,人的败坏并不能使神坚定不移的爱止息,神将亲自医治人类自己无法根治的绝症(十四4)。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何西阿书   先知   他们的   百姓   以色列   耶和华   自己的   北国   迦南   埃及   旷野   孟斐斯   葡萄   以色列人   的人   日子   的是   在他   打谷场   食物   译本   英文   因为他们   我看   果子   弃绝   洁净   偶像   无花果   比喻   是从
返回顶部
来自于圣经综合解读,版权为其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